2023年西方经济学第五版宏观部分高鸿业课后习题答案章.doc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82383596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7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西方经济学第五版宏观部分高鸿业课后习题答案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23年西方经济学第五版宏观部分高鸿业课后习题答案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西方经济学第五版宏观部分高鸿业课后习题答案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西方经济学第五版宏观部分高鸿业课后习题答案章.doc(3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答案(注:12-17章)高鸿业主编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1、解答: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由于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朴地通过税收(涉及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品或劳物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发明了收入;相反,倒是由于他丧失了发明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的。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由于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由于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长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

2、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由于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2、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是公司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的。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长并不影响GDP ,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 PI。社会保险税增长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长并不影响可支配收入,由于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3、假如甲乙两国合并成一

3、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由于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也许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有影响。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计入乙国的有净出口 2万美元;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0。假如这两个国家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变成两个地区的贸易。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长1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长10万美元。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800套服装,从收入看,乙地区增长8万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长8万美元。由

4、于,甲乙两地是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18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18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还是从支出看,计入GDP的价值都是18万美元。4、解答:(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 (2)开矿阶段生产10 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 10 = 30万美元,两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 (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 + 5 = 12.5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10 - 7.5) + (30 - 5) = 27.5 万美元 用收入法共计得的GDP为12.5 + 27.5 = 40 万美元。 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殖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是相同的。5

5、、解答: (1)1998年名义GDP = 10010 + 2001 + 5000.5 = 1450美元 (2)1999年名义GDP=11010 + 2001.5 + 4501 = 1850美元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实际GDP=1450美元,1999年的实际GDP= 11010 + 2001+ 4500.5 = 1525 美元.这两年的实际GDP变化比例=(1525 - 1450) / 1450 = 5.17% (4)以1999年为基期,1999年实际GDP= 1850美元,1998年实际GDP= 10010 + 2001.5 +5001 = 1800美元,这两年实际GDP变化比

6、例=(1850 - 1800)/1800 = 2.78 % (5)GDP的变动由两个因素导致: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变动,一是物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只说出了后一个因素,所以是不完整的. (6)用1998年作为基期,1998年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450/1450=100%,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1850/1525=121.31%6、解答:(1)A的价值增长为50003000 = 2023美元 B的价值增长为500200 =300美元 C的价值增长为60002023 = 4000美元 合计

7、的价值增长为2023 + 300 + 4000 = 6300美元 (2)最终产品价值为2800 + 500 + 3000 = 6300美元 式中2800,500,3000分别为A,B,C卖给消费者的最终产品 (3)国民收入为6300 500 = 5800美元7、解答:(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300 = 500 亿美元,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800500 = 4300亿美元。 (2)从GDP=c + i + g + nx 中可知 nx =GDPcig ,因此,净出口 nx = 4800 3000800960 = 40

8、亿美元. (3)用BS代表政府预算赢余,T代表净税收既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 ,从而有 T = BS + g = 30 + 960 = 990亿美元(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则有yD=NNPT = 4300990 = 3310亿美元. (5)个人储蓄S=yDC= 33103000 = 310亿美元.8、解答:(1)用S表达储蓄,用y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 = yDc = 41003800 = 300亿元 (2)用i代表投资,用Sp ,Sg ,Sr分

9、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为Sg = tg = BS,在这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g=BS=-200亿元 Sr 表达外国部门的储蓄,则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去出口,在本题中为100,因此i = Sp + Sg + Sr = 300 + (- 200) + 100 = 200亿元 (3)从GDP=c + i+ g + (x - m)中可知,政府支出g = 50003800200 - ( - 100 ) = 1100亿元9、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

10、,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应(C + S)和总需求(C + 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守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足就业或通货膨胀,既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公司想要有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同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应的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干形成经济的均

11、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第十三章 简朴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解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我们先看图1-45:yyoOADEiIU0假设消费者函数C=a + byd,税收函数T = To + ty,AD= c + + = a + + + b ( To) + b (1 - t)y,如图1-45所示. 在图中,B线为没有计划投资时的需要线,AD线和B线的纵向距离为i. .图中的 线表达了收入恒等式. 线与B线之差称为实际投资,从图中显然可以看出,只有在E点实际投资等于计划投资,这时经济处在均衡状态.而计划存货投资

12、是计划投资部分的一部分,一般不为零.除E点以外,实际投资和计划投资不等,村在非计划存货投资IU,如图所示;而在E点,产出等于需求,非计划存货投资为零。2、解答: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有称消费函数.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意识考察消费指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指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由于一般说来,消费者加收入后,既不会分文消费不增长,也不会把增长的收入全用于增长消费,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长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长储蓄,即,因此,所以 ,只要 不等于1或0,就有。可是,

13、平均消费倾向就不一定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当人们收入很低甚至是零时,也必须消费,哪怕借钱也要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1.例如,在图1-46中,当收入低于yo 时,平均消费倾向就大于1.从图可见,当收入低于yo 时,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的连线与横轴所形成的夹角总大于,因而这时。cccOyocc=a+byy3、解答:依据凯恩斯消费理论,一个暂时性减税会增长人们当前收入,因而对消费影响最大;依据生命周期理论,社会保障金的一个永久性上升可以减少老年时代的后顾之忧,减少当前为退休后生活准备的储蓄,因而会增长消费;依据持久收入消费理论,连续较高的失业保险金等于增长了持久收入,因而可增长消费。

14、4、解答: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年轻人要为自己年老生活作储蓄准备,因此,年轻人对退休人员比例提高时,总储蓄会增长.反之,退休人员对年轻人比例上升,总储蓄会下降,由于退休人员不储蓄,而消耗已有储蓄.持久收入假说认为,消费行为与持久收入紧密相关,而与当期收入较少有关联,即消费不会随经济的繁荣与衰退作太大变化。 5、解答:可以根据生命周期假说来分析此题.分两种情况讨论:(1)当你和你的邻居预期寿命小于工作年限WL ,即未到退休就已结束生命时,尽管你比邻居长寿写,但两人年年都也许把年收入YL 消费完,两人的消费会同样多。(2)当你预计在退休后寿命才结束.这样无论你邻居是在退休前还是后结束生命,你的消费都应

15、比他小.由于你每年的消费为C1=WL/NL1*YL;而你的邻居的消费如下:(A)当你的饿邻居在退休前死去,她每年消费YL.显然她比你多消费.(B)当邻居在退休后死去,她的消费为C2=WL/NL2*YL .而据题意, NL1 NL2, 显然就有C1 C2 ,即你比邻居少消费。 6、解答: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消费者总是追求整个生命周期的消费效用最大化.人们会在一生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成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社会保障系统等因素回影响居民的消费和储蓄。当一个社会建立起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有更多人享受养老金待遇时,储蓄就会减少,消费就回增长,即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增大。 7

16、、解答;(1)由于该人想要在其一生中平稳的消费,所以其一生的收入应等于各个时期的均匀消费之和。其收入为30 + 60 + 90 = 180万美元.消费则分为四个时期,由于不受预算约束,则每期消费为180 / 4 = 45万美元.将其与各期对照得; 第一期: 负储蓄15万美元 ; 第二期: 储蓄15万美元; 第三期: 储蓄90 45 =45万美元 第四期: 负储蓄45万美元(2)当没有受到流动性约束时,平稳消费水平为每期45万美元,比第一期收入要大.现在假设该人受到流动性约束,则该人第一期只能消费其所有收入30万美元。从第二期开始,假设没有受到流动性约束时,平稳消费水平为每期(60 + 90)

17、/ 3 = 50万美元,小于第二 三期的收入.故流动性的假设对这几期的消费不产生影响,第 二, 三, 四期的消费为每期50万美元.(3)在期初接受外来财富13万美元,加上其收入30万美元后,显然还是小于其平稳消费水平(注意,此时平稳消费水平为45 + 13 / 4 = 48.25万美元,故该人将在第一期消费完所有外来财富13完美元,其消费为30 + 13 = 43 万美元 第二 三 四期的消费如同第(2)小题的50万美元 假如运用信贷市场,那么消费者每期消费48.25万美元.此时新增财富为13万美元仍完全用于第一期消费。 当外来财富为23万美元时,在第一期,此时加上其收入30万美元,大于其平稳

18、消费水平45 + 23 / 4 =50.75;第二、三期的收入均大于此值,故在这里,流动性约束的假设事实上对消费不产生任何实际的影响,消费者将平稳的消费其所有收入和外来财富.其消费为每期50.75万美元.外来财富为23万美元是这样被消费掉的;第一期50.75 30 = 20.75万美元;第二 三期为0;第四期为23 20.75 = 2.25万美元。8、解答:显然,后一个老太聪明些.根据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单个消费者并不是简朴地根据当前的绝对收入来做消费决策,而是根据终生的或持久的收入来做决策.也就是说,消费者不单单考虑本年度可支配收入,还把他们在将来也许获得的可支配收入考虑进去,当他们

19、购买住宅或汽车之类需要大量资金,而他们目前的收入和已经累起来的货币又局限性以支付如此巨大的金额时,就可以凭借信用的手段用贷款来完毕购买行为,用以后逐年逐月获得的收入来归还贷款.这样,消费者就可以提前获得消费品的享受.所以我们说后一位老太更聪明些。9、解答:(1).由于消费者连续两年的可支配收入都是6000元,根据题中持久收入的形式公式,第2年的持久收入6000,则消费为c2 = 200 + 0.9yp2 = 200 + 0.96000 = 5600美元 (2) 第3年的持久收入为:yp3 = 0.7 7000 + 0.3 6000 = 6700美元 第3年的消费为:c3 = 200 + 0.9

20、 yp3 = 200 + 0.9 6700 = 6230美元 第4年的持久收入为:yp4 = 0.77000 + 0.3 7000 = 7000 美元 第4年的消费为:c4 = 200 + 0.9yp4 = 200 + 0.9 7000 = 6500美元 由于以后一直连续在7000美元,杂第4年以后的持久收入也一直保持在7000美元,因而消费也一直保持在6500美元这一水平. (3) 短期边际消费倾向表白的是消费和当年收入之间的关系,将持久收入公式代入消费函数,有:c = 200 + 0.9 * (0.7yd + 0.3 yd-1) 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为:= 0.63 长期消费边际倾向表白的是消

21、费和长期收入(持久收入)之间的关系,直接由消费函数可得到长期边际消费倾向为: = 0.910、解答:(1) y=(100 + 50 ) / (1 0.8)= 750均衡收入(单位:10亿美元,下同) c = 100 + 0.8750 = 700.消费 s = y c = 750 700 = 50.储蓄 储蓄也可以从储蓄函数求:s = - a + (1 b )y = - 100 + 0.2750 = 50 (2) 800 750 = 50 .公司非自愿存货积累 (3)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 (100 + 100 ) / ( 1 0.8 )= 1000,比本来的收入750增长250 (4)y=

22、(100 + 50 )/ (1 0.9)= 1500消费函数变化后的收入s = - a + (1 b )y = - 100 + (1 0.9 )1500 = 50.储蓄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y = (100 + 100) / (1 0.9 )= 2023,比本来1500增长500, (= 2023 1500 = 500) (5)消费函数从c = 100 + 0.8y变为c =100 + 0.9y以后,乘数从5 ( k = 1/ (1 0.8)= 5 )变为10 ( k = 1 / ( 1 0.9 )= 10)11、解答:(1)方程组 c=100 + 0.8yd yd=y t + tr y =

23、 c + i+g可解得y=100 + 0.8 (y t + tr)+ i+ g =100 + 0.8 (y 250 + 62.5) + 50 +200 = 1000,故均衡收入水平为1000。 (2)我们可直接根据三部门经济中有关乘法的公式,得到乘值:投资乘数ki = 1 / (1 - b)=1 / (1 0.8) = 5政府购买乘数kg=5(与投资乘数相等)税收乘数kt = - b(1 - b)= - 0.8 (1 0.8 ) = - 4 转移支付乘数ktr=b / (1 - b)= 0.8 (1 0.8)= 4平衡预算乘数等于政府支出(购买)乘数和税收乘数之和,即kb = kg + kt

24、= 1 或 5 + ( - 4)=1 (3)本小题显然要用到各种乘数.本来均衡收入为1000,现在需要达成1200,则缺口 。 (a) 增长政府购买= / kg = 200 / 5 = 40 (b)减少税收=200 / kt = 200 / 4 = 50 (c)由题意: 1200 = 100 + 0.8 1200 (t + )+ tr + i+(g +) 解得=200即同时增长政府购买200和税收200就能实现充足就业。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选择答案:(1) 选C。理由见书p524。(2) 选B。理由见书p429、p525。(3) 选A。理由:L1(y)上升,r上升使L2(r

25、)下降(4) 选C。理由见书p535、540。(5) 选A。理由见书p544。(6) 选D。理由见书p543、图15-16。6.答案:(1) (2)由L=M/P得r=0.04y=30 儾鸅W鑫G?当y=800美元时,r=2 当y=900美元时,r=6 当y=1000美元时,r=10 W=(3)LM曲线如图: 714? (4)若货币供应为200美元时,r=0.04y-40 6疺 e倞珁 当y=800美元时,r=-8 当y=900美元时,r=-4 当y=1000美元时,r=0 厍6这条LM曲线与(3)中的LM曲线截距不同,LM曲线向右水平移动250美元得到LM曲线 3?au(銫 (5)若r=10%

26、y=1100美元时 ?j?垱?# L=0.2y-5r=0.21100-510=170与200不相等 釈 S3哻 货币需求与供应不均衡,LM,则使利率下降,直到r=4%时均衡为止 ?宷. 7.答案: (1)由L=M/P,因此 LM曲线代数表达式为:Ky-hr=M/P 即r=-M/Ph+(K/h)y 罸?其斜率为:K/h 汱+OD凯?(2)当K=0.20, h=10时,LM曲线斜率为:K/h=0.20/10=0.02 !?-趕TR? 当K=0.20, h=20时,LM曲线斜率为:K/h=0.20/20=0.01 圞勹兕鈔 当K=0.10, h=10时,LM曲线斜率为:K/h=0.10/10=0.0

27、1 3 rI圬 (3)由于LM曲线斜率为K/h,因此当K越小时,LM曲线斜率越小,其曲线越平坦,当h越大时,LM曲线斜率也越小,其曲线也越平坦 2罗毧?(4)若K=0.2, h=0,则LM曲线为0.2y=M/P,即y=5M/P 8gA5?坓 此时LM曲线为一垂直于横轴x的直线,h=0表白货币与利率的大小无关,这正好是LM的古典区域情况。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 选择题2、 (1)C(2)C(3)A(4)D(5)C2.答:(1)情况 LM曲线:y=500+25r IS曲线:y=950-50r 解得:r=6 y=650 i =140-10r=80 情况 LM曲线:y=500+25r IS曲线

28、:y=800-25r 解得:r=6 y=650 i =110-5r=80 (2)情况 求IS曲线:I+(G+G)=S+T (140-10r)+(50+30)= -40+(1-0.8)(y-50)+50 所以:y=1100-50r G增长,LM不变,LM仍为:y=500+25r IS曲线为:y=1100-50r 解得:r=8 y=700 情况 类似地求得: IS曲线:y=950-25r LM曲线:y=500+25r 解得:r=9 y=725 (3)由于情况的投资利率乘数为10,情况中为5,故:当G使r 上升时, 情况中,i =(140-80)-(140-60)= -20 情况中,i =(110-

29、45)-(110-30)= -15 由于KG=5,求挤出效应: 情况中,-205= -100 情况中,-155= -75 可以求得无挤出效应时:y=305= 150 所以:情况中,y=150-100=50 情况中,y=150-75= 75 故:情况中,y=650+50=700 情况中,y=650+75=7253.答案:(1)L=M 0.2Y=200Y=1000(LM方程) I+g=s+ t得140-5r+50=Yd-90-0.8Yd+50 8皠?p 得Y=1150-25r(IS方程) IS=LM得Y=1000,r=8 代入I=140-5r=140-58得I=100 0#嚭濝鬘? (2)当g=7

30、0美元得出Y=1300-25r(IS方程) IS=LM得Y=1000r=12 代入I=140-5r=140-5*12=80得I=80 晳楬l7NVB (3)存在挤出效应,由于LM垂直于横轴,即货币需求对利率弹性(h)为零,利率已高到人们再不愿为投机而持有货币。政府支出的任何增长都将随着有私人投资的等量减少,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I的“挤出”是完全的。 J?3?&B (4)图示: 僬?浓儣卖 4. 答:(1)IS:150+100= -60+0.2(y 100)+100 y=1150 LM:0.2y-10r= 200 y=1000+50r (2)y=1150 r=50 i = 150 (3)y=125

31、0 r=50 i = 150 y增长100 r增长2 i 不变。 (4)不存在挤出效应,所以:y=100=G/(1- b) (5)略。5. 答案:(1) Y=750美元+20rLM曲线y=750美元+20rLM曲线 ?qm垳恦?Y=1250美元-30rIS曲线y=1100-15rIS曲线 胎馽壚 解得r=10y=950解得r=10,y=950 gc鱹鎉? (2)货币供应从150美元增长到170美元 燑 5呐 得:y=850+20rLM曲线 齁iM钝%dr y=850+20rLM曲线y=850+20rLM曲线 轋臐飡. ?y=1250-30rIS曲线y=1100-15rIS曲线 g?棆=c阱 解

32、得r=8y=1010解得r=50/7,y=6950/7 l飱怘 杌編 (3)图(a)中的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些,由于IS曲线的斜率更小些。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弹性更大一些,利率下降一定幅度导致产出的变动更大。图(b)中的利率下降更多些,由于IS曲线斜率较大,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弹性小些,一定幅度的产出变动需要利率下降更大幅度。 UY蒔 6. 答案: 酆?薣裖t (1)由 L=M得y=750+20rLM方程 渙鴟VB? y=750+20rLM方程 S錣(e鐰 y=1250-30rIS方程 e1O汛 解得r=10y=950 p?dKi岋6 当货币需求L=0.25-8.75r得LM方程y=600+35r X繙鵊

33、鼭AQ9 y=600+35rLM方程 ?MNS?y=1250-30rIS方程 7U?0?解得r=10y=950 V1曓燶鈌?(2)当M=170美元时,得LM方程y=850+20r或y=680+35r ?S?茄篦?y=850+20rLM方程y=680+35rLM方程 y=1250-30rIS方程y=1250-30rIS方程 lM?里矓貏 解得r=8y=1010解得r=114/13y=12830/13 5杓t儊?图形(a)中的均衡收入增长到1010,利率下降到8,图形(b)中利率下降,均衡收入增长但(a)中利率下降更多,由于(a)中LM曲线斜率大,即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h 较小,货币需求变动一定幅

34、度需要利率变动较大幅度,因此利率下降的更多一些。(a)中利率下降更多一些,IS曲线不变,所以带来更大的产出增长。 兤瞈7.答案:(1)由L=M得y=1000美元LM方程 T?鐧f劧 由Y=C+I得y=1200-25rIS方程 颸竎X3=Bn? x)dD?K_X (2)若M=220美元y=1100美元LM方程 熠U;=?洤 LM曲线向右平移 Y=1100LM曲线C=100+0.8y=100+0.81100=980 Y=1200-25rIS曲线I=140-5r=140-54=120 裖q雎l?解得r=4y=1100C=980i=120 KlO悕-灸9?(3)由于h=0,货币需求与利率无关,因此增长

35、的货币供应完全用来作为产出的交易媒介,即货币供应增长多少,相应的产出需要增长多少。按照LM曲线,货币供应增长带来产出增长100美元,相应均衡产出从1000美元增长到1100美元,表现为图形上,均衡收入增长量等于LM曲线移动量。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2、解答: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自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GDP冲击的内在机制。自动稳定器的内容涉及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比纯粹私人经济变动要小,因素是当总需求由于意愿投资而增长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但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小于国民收入的增长,由于在国民收入增长时

36、,税收也在增长,增长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结果混合消费中的支出增长额要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小,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累积增长也小一点。同样总需求下降时,混合经济中收入下降也比纯粹私人部门经济中要小一些。这说明税收制度是一种对国民收入波动的稳定器。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值与私人纯粹经济中支出乘数值的差额决定了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限度,其差额愈大,只动稳定作用愈大,这是由于,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的条件下,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越小,说明边际税率越高,从而自动稳定量愈大。这一点可以从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公式中指出。当边际税率愈大时,该乘数愈小,从而边际税率的变动的稳定经济作用愈小。举例来说,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

37、0.8,当税率为0.1时,则增长1美元投资会使总需求增长3.57美元,若税率增至为0.25时 ,则增长1美元投资会使总需求增长2.5美元,可见,税率越高,自发投资冲击带来的总需求波动愈小,说明自动稳定作用愈大。3、解答:西方经济学者认为,为保证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逆对经济方向行事,积极采用一些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在经济萧条时,政府要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减少税率,增长政府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以刺激总需求,减少失业率;在经济过热时,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提高利率、减少政府转移支付,减少政府支出,以此克制总需求的增长,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同理

38、,在货币政策方面,西方经济学者认为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也要逆对经济方向行事。当总支出局限性,失业连续增长时,中央银行要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提高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从而刺激总需求,以缓解衰退和失业问题;在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连续上涨,中央银行就要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减少总需求水平,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4、解答: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重要分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和充足就业平衡预算三种。年度平衡预算,规定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这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前采用的政策原则。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

39、政策,故意安排预算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故意安排预算盈余,以繁荣时的盈余填补衰退时的赤字,使整个周期的赢余和赤字相抵而实现预算平衡。这种思想在理论上似乎非常完整,但实行起来非常困难。这是由于在一个预算周期内,很难准确估计繁荣与衰退的时间与限度,两者不会相等,因此连预算也难以事先拟定,从而周期预算也难以实现。充足就业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应当使支出保持在充足就业条件下所能达成的净税收水平。 功能财政思想强调,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重要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足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的时,预算可以是盈余的,也可以是赤字。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的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

40、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从反经济周期的需求来运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当国民收入低于充足就业的收入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长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实现充足就业。假如起初存在财政盈余,政府有责任减少盈余甚至不惜出现赤字,坚定地实行扩张政策。反之亦然。总之。功能财政思想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足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了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妨碍政府财政政策的对的制定和实行。显然,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强调的是财政收支平衡,以此作为预算目的,或者财政的目的,而功能财政思想强调,财政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的是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足就业和经济的稳定

41、增长。5、解答:(1)由模型 可解得: (2)当均衡收入y=1000时,预算盈余:(3)当i增长到100时,均衡收入为: 这时预算盈余BS=0.25*1125 200 62.5 = 18.75。预算盈余之所以会从 12.5变为18.75,是由于国民收入增长了,使税收增长了。(4)若充足就业收入,当i=50时,充足就业预算盈余: 当i=100时,充足就业预算盈余没有变化,仍等于37.5。(5)若i=50,g=250, ,则(6)从表面上看来,预算盈余BS的变化似乎可以成为对经济中财政政策方向的检查指针,即预算盈余增长意味着紧缩的财政政策,预算盈余减少意味着扩张的财政政策。然而,假如简朴得运用BS

42、去检查财政政策就不对的了。这是由于,自发支出改变时,收入也会改变,从而使BS也发生变化。在本题中,当投资从50增长到100时,尽管税率t和政府购买g都没有变化,但预算盈余BS从赤字( - 12.5)变为了盈余(18.75),假如单凭预算盈余的这种变化就认为财政政策从扩张转向了紧缩,岂不是错误了吗?而充足就业预算盈余衡量的是在充足就业水平上的预算盈余,充足就业在一定期期内是一个稳定的量,在此收入水平上,预算盈余增长了,则是紧缩的财政政策,反之,则是扩张的政策。在本题(4)中,充足就业收入=1200,当i=50时,充足就业预算盈余为37.5,当i=100时,由于财政收入和支出没有变化,故用衡量的也

43、没有变化,仍等于37.5。但在本题(5)中,由于未变,但g从200增至250,故充足就业预算盈余减少了,从37.5变为-12.5,因此,显示出财政扩张。所以我们要用而不用BS去衡量财政政策的方向。6、解答:在三部门经济中政府购买支出的乘数为:当政府支出减少200亿美元时,收入和税收均会减少,为:亿美元亿美元于是预算盈余增量为:亿美元这说明当政府减少支出200亿美元时,政府预算盈余将增长75亿美元,正好与当前预算赤字相抵消,这种支出的变化能最终消灭赤字。7、解答:一单位高能货币能带来若干倍货币供应,这若干倍即货币发明乘数,也就是货币供应的扩张倍数。假如用分别代表高能货币、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法

44、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用货币供应量M和活期存款D代入,则 (1).(2) 即有:再把该式分子分母都除以D,则有:这就是货币乘数,在上式中,是钞票存款比率,是法定准备金,是超额准备率。从上式可见,钞票存款比率,法定准备率和超额准备率越大,货币乘数越小。8、解答: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重要有法定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我们知道影响货币供应的,一是货币乘数;另一是基础货币。从货币乘数看,中央银行可通过提高或减少法定准备率来减少或提高货币乘数,从而在基础货币不便时影响派生存款量。从基础货币看,一方面中央银行可通过变动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数量,从而影响准备金;另一方面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直接增长或减少基础货币。中央银行买进公债券时,市场上基础货币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