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解读最高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解释.doc

上传人:de****x 文档编号:82375542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解读最高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解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解读最高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解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解读最高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解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解读最高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解释.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解读最高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解释兼谈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的附加保护侯杨 发布时间:2007-10-31 14:27:08 作为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第一个涉及不正当竞争案件审理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假设干咨询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不正当竞争假设干解释)已于2007年2月1日起施行。 一、不正当竞争假设干解释的理解 (一)不正当竞争假设干解释的总体评价 1993年12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是我国现行的维护公平竞争和标准市场秩序的根本法。该法施行以来,在促进并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知名商品、商业机密和商业信誉等知识产权。随

2、着市场经济情势的变化和审讯实践的开展,各地法院受理的不正当竞争纠纷持续多年大幅增长,法院审理各种不正当竞争纠纷过程中不断感遭到层出不穷的新情况和新咨询题,迫切需要对反不正当竞争法进展细化和详细解释。为处理实践中一些突出的法律适用咨询题,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落实有关国际条约义务,最高法院在总结审讯经历,通过长期调研的根底上制定并发布了该司法解释。 不正当竞争假设干解释共十九条,涉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四条规定的仿冒、虚伪宣传、进犯商业机密和商业诋毁等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民事法律责任的适用和相关诉讼程序咨询题,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对粗放的规定和笼统概念进展了深化

3、界定,特别是实践中出现的类型较新,争议较大的反不正当竞争案件的法律适用咨询题做出许多重要的细节规定。因而,司法解释的公布施行标志着“在根本奠定了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等保护的司法机制后,最高法院现已转入到与市场更加贴近的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法律适用领域”,(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蒋志培讲话,刊发于2006年5月23日法制日报)其关于人民法院正确审理不正当竞争案件,统一司法尺度,依法保护有关知识产权,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二)不正当竞争假设干解释的重要内容 1、仿冒行为 反不正当竞争法上的仿冒行为,是指运营者使用与别人商业标识一样或近视的商业标识,致使与别人的商品(包括效劳)或者

4、营业活动产生混淆,减损别人商业标识的市场价值的行为。 反不正当竞争法在第五条中,规定仿冒行为详细包括:(1)假冒别人的注册商标;(2)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别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置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3)擅自使用别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别人的商品;(4)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质量量作引人误解的虚伪表示。其中第二项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是实践咨询题较多,同时也是不正当竞争法调整保护的重点,因而,在不正当竞争假设干解释十九条规定中,第一、二、三、四、五、七条对构成

5、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知名商品”的认定,“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含义,“造成和别人知名商品相混淆”的推断等核心要素,参照商标的相关规定进展了详细解释。 (1)认定商品是否属于“知名商品”不断是司法中较难把握的咨询题,本次解释既概括定义了“知名商品”的含义,又规定人民法院认定知名商品的详细方法和标准。其中,否认了实践中采纳“反推原则”直截了当认定“知名商品”的做法,即不能仅依商品名称、包装、装潢被别人擅自一样或近似使用,足以导致购置者误认,就直截了当反推认定为知名商品,从规定原告对商品知名程度的举证范围看,知名商品应从个案角度进展综合推断;(2)明确了知名商品知

6、名度具有地域性,不要求在全国范围知名。在后使用者不同地域范围内好心或恶意使用的法律后果不同,为平衡在先知名商品使用者和在后好心使用者的利益,能够要求在后好心使用者附加区别性标识;(3)界定“特有”是指区别商品来源的明显特征,具有明显性和区别性是认定“特有”的关键。此次,不正当竞争假设干解释排除了通用称号、仅直截了当表示根本特征的名称、本身或本质形状等缺乏明显特征的名称、包装、装潢具有特有性,但与商标法对应,仍有限确信了部分通用标识经使用获得区别特定商品的“第二含义”,能够认定其具有特有性给予保护,并承认别人在一定条件下使用此类标识的正当性而作为限制;(4)扩大“装潢”含义,效劳性运营的整体营业

7、形象能够认定为“装潢”。从狭义字面理解,商品装潢通常仅指具有识别或美化等功能作用的商品外在装饰,但从反不正当竞争法立法本意看,效劳性运营中,独特风格的整体营业形象只要具有区别效劳来源的明显特征的商业标识作用,也应纳入“装潢”的范畴予以保护;(5)明确“足以使相关公众对商品的来源产生误认”既包括实际的混淆,也包括可能的混淆,商品来源的误认是指运营者许可使用、关联企业关系等特定联络的误认;(6)规定在一样商品上使用一样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应当视为”足以造成和别人知名商品相混淆,但未涉及跨品种商品使用的认定情况,笔者认为,反不正当竞争法在名称、包装、装潢的保护上,并非只限于一样商品,如此规定不

8、过更侧重于梳清“知名”这一条件,同时隐含了立法对跨品种商品侵权断定的审慎态度,以与商标法中注册商标和未注册商标区别保护力度相协调;()立足于国内企业名称的登记治理实际和国际条约中关于厂商名称保护的需要,将企业名称在狭义解释的根底上界定为“企业等级主管机关依法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以及在中国境内进展商业使用的外国(地区)企业名称”,同时把保护范围有限扩大到具有一定市场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知悉的字号或笔名和艺名;(8)列举属仿冒行为的“使用”情形,尤其是将“用于商品买卖文书,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认定为非法使用的范围内,关于处理越发突出的会展中涉及的知识产权和不正当竞争保护咨询题具有积极意义。 2

9、、虚伪宣传行为 虚伪宣传行为是指利用广告或其他途径,以虚构或歪曲事实等误导性方式,对商品作出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宣传。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9条第一款“运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造成分、功能、用处、消费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伪宣传。”是关于禁止运营者不正当竞争行为中虚伪宣传行为的规定。不正当竞争假设干解释第八条规定了引人误解的虚伪宣传行为详细包括:对商品片面宣传或比照,将未定论事实作为定论事实或以歧义性语言进展宣传等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的行为。从司法解释的规定看,“引人误解”和“虚伪宣传”是认定此类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关键要件。要强调的是,依照立法本义对“虚伪宣传”的理解

10、应侧重于宣传中表述事实与实际事实状态的不一致,就事实认知程度而言,除确定为真伪外,尚有真伪待定的情况,因而,对虚伪宣传行为的认定不能限于“虚伪”的字面含义,仅对事实真伪的进展推断,否则将导致法律保护范围的缩小。 3、进犯商业机密行为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规定:“运营者不得采纳以下手段进犯商业机密:(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机密;(二)披露、使用或者同意别人使用往常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机密;(三)违背商定或者违背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机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同意别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机密。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别人的商业机密,视为

11、进犯商业机密。本条所称的商业机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有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运营信息。” (1)详细界定商业机密的构成要件:新颖性、价值性和保密性,新颖性即“不为公众所知悉”是指有关信息不为所属领域相关人员普遍知悉和容易获得,具有知悉标准客观性和范围相对性的特点。价值性即“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有用性”是指有关信息具有现实的或者潜在的商业价值,能为权利人带来竞争优势,表达经济价值的详细性和确定性。保密性即“保密措施”是指权利人为防止信息泄露所采取的与其商业价值等详细情况相习惯的合理保护措施,认定保密性关键在于量化把握采取的措施是否适度的咨询题

12、;(2)在无商定义务或权利人保密要求的情况下,确认通过自行研发或反向工程等正当手段或途径得悉商业机密的合法性;(3)明确客户名单属于商业机密的保护范围,受保护的客户名单既包括名册记载的众多客户,也包括某一特定的客户。认定构成商业机密意义上的客户名单,重点在于审查名单上客户信息是否具有区别性和特别性。基于对职工个人信任进展买卖,客户资源能够认为已转化成职工个人的知识或才能,一方面,法律应当对职工的个人价值和客户的自由买卖权进展保护,排除商业机密保护的限制,另一方面,为平衡保护商业机密的商业价值,法律同意保密协议另有商定。(4)规定商业机密侵权之诉的诉讼主体范围、举证责任,以及诉讼救济中判决停顿损

13、害时间和赔偿额确实定。其中,诉讼主体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假设干咨询题的解释确定的范围类似,两者不同在于,商业机密侵权诉讼包括了注册商标侵权诉讼中没有的一般被许可人与权利人共同起诉的情形。对因侵权行为导致商业机密丧失机密性,不能简单适用定额赔偿方法确定损害赔偿额,而应依照该商业机密的商业价值和案件的详细情况确定赔偿。 4、商业诋毁行为 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四条规定,商业诋毁行为是指运营者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行为。此次,不正当竞争假设干解释对商业诋毁行为的人民法院的管辖和损害赔偿额确实定方法作出详细规定。 二、从知识产权附加保护角度谈反

14、不正当竞争法的缺乏与完善 人们曾形象地把传统知识产权的三项主要法律(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比作三座浮在海面上的冰山,而把反不正当竞争法比作在下面托着这三座山的海水,商标、专利、版权法管不到的违法行为,由反不正当竞争法来管。反不正当竞争法主要在两个方面妨碍着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一方面,当事人行使知识产权权利时,必须服从反不正当竞争法确立的总原则,如商标法、专利法都有强迫许可的规定以防止当事人只注册不使用以到达垄断的目的。另一方面,在知识产权领域发生的侵权行为仅靠知识产权法中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等专门法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还有一些不在知识产权法保护范围,或与知识产权专门法调整原则不符,不便调整的

15、。反不正当竞争法正是为这些超出知识产权法范围的权益制订出保护措施。 在市场经济体制构成和开展的过程中,运营活动在竞争秩序上表达多变性和复杂性的特点,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依照制定当时经济领域中的竞争形态,仅明确界定十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致使许多新出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无法纳入法律的调整范围,就整体而言,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对知识产权的附加保护仍存在一些亟待完善,而本次司法解释未能处理或仅依托司法解释不能处理的突出咨询题。 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及此次司法解释关于商业机密的规定尽管为专利法保护不到的研发技术和信息提供了保护,但将权利人和侵权人仅限定为“运营者”,与Trips协议中所提到的商业机密“持有

16、人”的概念相比,缩小了保护范围。司法解释中将商业机密的“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有用性”界定为“具有现实的或潜在的商业价值,能为权利人带来竞争优势”,是否能够理解为商业机密的保护扩大四处于研发而未实际应用的阶段,信息是否存在潜在商业价值,以及是否对商业机密采取了合理保护措施等咨询题的推断仍将引起司法实践理解与适用的争议。 而如何在著作权法之外提供更宽的保护,如对排除独创性的单独作品名称或整个作品,仍没有相应的规定。对商标法调整不到或调整较弱的违犯老实信誉的商业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本应进展兜底保护。突出的以假冒别人未注册商标为例,商标法仅对未注册、已有一定妨碍的商标,在别人恶意抢注的情形下予以有限的保护,却不在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关于仿冒行为的适用范围内。 尽管受司法解释权限的妨碍,不正当竞争假设干解释无法兼顾到司法与行政的实践需要,也未能全面修正或补充规定新类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仅对现有反不正当竞争法部分内容进展了有限的解释和界定,如仿冒行为保护范围仍无法扩大到除注册商标、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以及企业名称或者姓名等其他具有区别性明显特征的商品标识,但本解释的施行为处理目前人民法院审理新型反不正当竞争民事纠纷案件过程中,存在的争议大、缺乏法律依照等咨询题提供了可操作的详细司法指导,对将来进一步修正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依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单位: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民四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