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政治文明历程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综合模拟 新课标必修1.doc

上传人:de****x 文档编号:82283422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政治文明历程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综合模拟 新课标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政治文明历程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综合模拟 新课标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政治文明历程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综合模拟 新课标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政治文明历程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综合模拟 新课标必修1.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必修政治文明历程第一轮复习综合模拟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单项选择题:4分1248分。1(2009江苏高三调研)左传:记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材料直接反映了A分封制的作用 B宗法制的作用 C郡县制的作用 D君主专制的作用2(2009江苏四市二调)“(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已破陈,即县之。”“(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 B楚庄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 D出现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局面3(2009佛山高三质检)

2、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论者认为A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B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C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 D郡县制能够消除内乱4(2010高州高三模拟)史载,“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于西汉创设的制度是A什伍连坐 B郡县行政 C刺史监察 D皇权独尊5(2010泰州高三期末)唐太宗时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须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正确的运作程序(皇帝作用暂不考虑)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6(2009年山东滨州模拟)

3、伏尔泰认为中国的竞争性考试,使管理地位人人皆可争取,并非生而有之,欧洲不能与之相比,应加以采用。下列发源于中国,推行于全世界,成为今日全球公务员考试制度滥觞的是A秦朝军功爵物度 B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制度 C隋唐时期科举制度 D汉朝时期察举制度7(2009肇庆市高三期末)(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据此思想,宋太祖所采取的措施是A派遣文臣担任知州 B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C设置转运使 D削减节度使的实权8(2010温州十校高三期中)史学家把元朝的行省称之为“流动的中央政府”,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行省

4、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C行省长官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D行省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9(2010汕头金山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右边古地图名为天下九边分野,人迹路程全图,图中标注有“天下两京十三省府州县路程”字样,据此判断此图应绘制于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10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A秦代的三公九卿制 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C元代的中书一省制 D明代的内阁制11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A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B加强了

5、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D加强了专制皇权12(2010合肥高三模拟)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由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君臣关系日趋不平等 B君臣关系逐渐疏远 C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 D君主越来越不开明二、非选择题:第13题21分,第14题31分,共计52分。13、(2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

6、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巨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材料二 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史记周本纪材料三 “夏商周断代工程”于1996年正式设定,成为中国“九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为了使工程规定的目标能顺利实现,国务院成立了由国家科委副主任邓楠为组长、七个部委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李铁映、宋健二人为工程特别顾问。聘任历史学家李学勤、碳14

7、专家仇士华、考古学家李伯谦、天文学家席泽宗为工程“首席科学家”,主持由21位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工作。陈宁“夏商周断代工程”争议难平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12分)(3)史料一般分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西周历史的角度看,材料一、二所引用的史料属于哪一类?材料三中“夏商周断代工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6分)14、(3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丞相之印章”封泥 材料二 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

8、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发动叛乱(见吴楚七国之乱),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叛。他会兵荥阳,固守昌邑,待机以轻骑断绝吴军粮道。最后以精兵出击,不到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不久,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 中元三年(前147)被免除丞相职务。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周亚夫子私买工官尚方

9、甲盾五百具,备作其父葬器,被人告发,事连周亚夫。廷尉召亚夫对质,并逼其供认谋反。周亚夫不服,绝食五日,呕血而死。材料三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材料四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有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请回答:(1)秦朝丞相的职能是什么?(2分)政治地位怎

10、样?(2分)(2)依据材料二,周亚夫被免于丞相职务的原因是什么?(4分) 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2分)(3)周亚夫曾被封为条侯和车骑将军,被封的原因有何不同?(4分)前后两种不同的任职原因说明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的什么发展趋势?(2分)(4)唐太宗在丞相作用上的看法如何?(2分)他又是怎样做的?(3分)(5)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与唐太宗有何不同(2分)?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3分)(6)根据材料三、四,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1分)为什么?(4分)必修政治文明历程第一轮复习综合模拟答题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班级 姓名 考号 总分一、选择题(1-12题。

11、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41248分。)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二、非选择题(13-14题,两大题,共计52分。要求:紧扣题意,史论结合,详略得当,层次分明,用词准确,书写规范工整。)13、答:14、答:必修政治文明历程第一轮复习综合模拟参考答案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单项选择题:4分1248分。1B 2D 3A 4C 5B 6C 7A 8A 9D 10D 11A 12C二、非选择题:第13题21分,第14题31分,共计52分。13(共21分)答案要点:(1)先代贵族、功臣、王族。(3分,每点1分)(2)评分说明:按以下三个层次给

12、分,本问总分12分。第一层次:说出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4分)第二层次:简要说明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作用。(4分)第三层次:说出周幽王行为的危害,得出结论。(4分)参考答案: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宗法制与分封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周幽王的行为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进而影响宗法制和分封制,动摇西周统治。因此,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3)二手史料(2分)。特点:多学科综合研究、利用现代科技进行研究、政府主导。(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3、)14、(共31分)参考答案要点:(1)职能:协助皇帝,助理万机。(2分)政治地位:位高权重。(2分)(2)原因:在废太子、封侯等政务上与汉景帝旨意相左;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4分)根本原因:君权与相权的冲突,打击相权以加强君主专制。(2分)(3)不同:被封条侯是继承其父爵位;被封车骑将军是因为军功(或皇帝任命)。(4分)趋势:选官由注重血统向注重才能转化。(2分)(4)看法: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2分)做法:由宰相等官员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或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3分)(5)看法:明太祖认为丞相多小人,易专权乱政。(2分)“稳当”方法:罢相,设六部分理事务。(3分)(6)没有矛盾。(1分)理由: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王朝统治。唐太宗用相,是为减少决策失误,最根本的意图是为统治长久;明太祖罢相,以防小人乱政,同样是为江山稳固。(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