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杯心态精选.doc

上传人:de****x 文档编号:82282381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杯心态精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空杯心态精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杯心态精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杯心态精选.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空杯心态 篇一:空杯心态 1、古时候,有个佛学造诣特别深的人听说某个寺院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去访征询。进门后,他对大师的徒弟说话的态度十分的傲慢,但是大师却十分尊敬的接待了他,并为他倒水沏茶,可在倒水的时候,明明杯子已经满了,但大师仍然不停的往杯子里面倒水,他不解的征询道:“大师,明明杯子已经满了,为什么还要往里面倒水呢?”大师自语地说道:“是啊,既然杯子都已经满了,我干嘛还要倒呢?”特别显然的,大师本意是:既然你都已经特别有学征询了,干嘛还要来我这请教呢?换言之,你的思想已经听不进其他任何意见和建议了,那我还传教于你还有什么意义呢?这位“造诣特别深的人”在学征询当中就自认为本人相当了

2、的,因此便傲慢自满,看不起也融不进别人的思想,我想他确实是造诣特别高,不过他却犯了一个极其严峻的错误更认识不到本人的缺乏,那确实是:“骄傲自满”,自满让他失去了更进一步的学征询的提升,正好似一个满水的杯子,杯满了也就特别难接纳新东西的进入了!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学习当中,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便是一种学习的至高境地,空杯心态是每个求知之人必须拥有的最重要的心态,只有将本人心中的“杯子”倒空,把本人当做一无所知,才能装进新的事物,才能进一步学到新的东西,主动“空杯”,从零开始,永远不要把过去的成功或是优秀当回事,最终必定会有最大最快的进步。古人语:“满招损,谦受益。” 2、 前一段

3、时间,听了一个培训(不是hrbar的,bar内的培训我感受比这个好),一天的课程听了一上午,下午就离开了,一是由于下午有事,二是对培训师的讲课风格和课程内容都不认可,出于对组织者的尊重上午没有立即离开,因此带着批判与疑心的的有色眼镜坚持了一上午,之后的见天在论坛看到了一同参加的人的留言,大部分人认为还不错,有收获,而我却觉得一无所获,不禁反思,用批判的目光看东西就学不到什么东西吗,细心想来,也确实如此,由于大部分人的批判都是拿本人的优点来批判别人的缺乏,或者是以本人的认识来评判别人的方法,其结果自然难以得到收获,想起了往常看到的三个培训中常见故事以及 我们对他的讨论,也特别有意思,与大家分享:

4、 故事一 跳蚤实验 版本一: 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起,跳起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可谓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 然后在跳蚤头上罩一个玻璃罩,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连续屡次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腾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高度。接下来逐步改变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主动改变本人的高度。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这时跳蚤已无法再跳了。 科学家因此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会跳,变成“爬蚤”了。跳蚤变成“爬蚤”,并非它已丧失了腾跃的才能,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学乖了,适应了,麻木了。最可悲之处就在于,实际上的玻璃罩已经不存在,

5、它却连“再试一次”的勇气都没有。 版本二: 在昆虫中,跳蚤可能是最善跳的了,他可以跳到高本人几百倍的高度。 为什么会如此呢?带着这个征询题,一个大学教授开始了他的研究。但是他研究了一整天,都 没有找到答案。 第一天下班的时候,教授用一个高一米的玻璃罩罩住了这只跳蚤,以防他逃跑。就在那天晚上,跳蚤为了能跳出玻璃罩,就跳啊跳啊,但是不管他如何跳,都在跳到一米高的时候, 就被玻璃罩挡了下来。 第二天,教授上班取下玻璃罩,惊奇地觉察,这只跳蚤只能跳一米高了。因此他来了兴 趣。 第二天下班时,教授用了一个50厘米高的玻璃罩罩住跳蚤。第三天,教授觉察这只跳蚤只能跳50厘米的高度。晚上,教授用20厘米高的玻

6、璃罩罩住跳蚤。第四天,跳蚤跳的高度又降为20厘米。到了第四天下班时,教授干脆用一块玻璃板压着跳蚤,只让跳蚤在玻璃板 下爬行。果然,到了第五天,跳蚤再也不跳了,只能在桌面上爬行。 可就在这个时候,教授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酒精灯。酒精撒在了桌上,火也慢慢地向跳蚤爬的地点蔓延。奇迹出现了,就在火快烧着跳蚤的一瞬间,跳蚤又猛的一跳,跳到了他最开 始的超过他身体一百倍的高度。 不空杯的做法:这个科学家和大学教授是一个人吗,他如何抓的跳蚤,他能看清跳蚤如何跳吗,跳蚤跳了一夜会不会累死,跳蚤撞到玻璃杯会不会受伤,跳蚤是向上跳仍然向远跳,这 是所有跳蚤都如此吗 ? 空杯的做法:一个自我设限的培训故事 故事二

7、温水煮青蛙 美国某一著名大学做过这么一个试验,把一个活青蛙扔进煮沸的大锅,青蛙在接近水面时突然跃起生还。然后又把一只活青蛙放入温水中,在用小火慢慢将水加热,青蛙在水中怡然的游来游去,丝毫没有感遭到死神的降临,当水温加热到一定程度想要逃命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最 后被煮死在锅中。 这个故事的寓意被总结如下: 其一,大环境的改变能决定人的成功与失败.大环境的改变有时是看不到的,我们必须时时注 意,多学习,多警醒,并欢迎改变. 其二,太温馨的环境往往包含着危险.适应的生活方式,也许对你最具威胁.要改变这一切,唯有 不断创新.佳途径. 不太空杯的做法:(但是特别有科学探究精神) 网友实验温水煮:为了防

8、止青蛙在水温还未变化时就跳出锅外,本人在大锅上盖上一层鱼网, 确保插翅难飞万无一失.青蛙被我悄悄放入锅中,各单位各就各位,开始生火,Action! 在做实验之前,本来以为青蛙会像那个故事中所说,在温水中逐步丧失体力,但结果却出乎意 料.就在我生火1分钟17秒时,青蛙开始屡次往外腾跃,试图逃生. 开水煮:这个简单,先将大锅中的水烧开,让它沸腾沸腾再沸腾.我闭上眼睛,从网兜里随意抓起一只倒霉的青蛙,在这里顺便说一下,希望这只青蛙别怪我,要怪就怪写那个故事 眼前沸腾的开水,我一狠心一咬牙,将青蛙扔进锅中. 按照那位作者的说法,青蛙在接触到开水的刹那间会奋力一跃,跳出锅外.但是现实情况却恰好相反,青蛙

9、被我扔进锅中,说时快,那时迟,青蛙被开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烫死,整个过程只 有4秒左右.后来,本人又再次反复重新进展实验,结果大同小异. 空杯的做法: 专家说法 “青蛙会不会跳出来,取决于其本身的绝对限,即生物体可以忍受的最高限度和最低限度.”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学博士李大龙介绍,凉水状态在实验室条件下,能对“升温速率”进展较为细密的操纵,理论上会出现青蛙在温水中存活的情况,这是个特别缓慢的过程. 而网友的实验,对水温的操纵没有科学性,因此在瞬时加热后,青蛙就会往外跳. 青蛙在沸水中被烫死,说明沸水的温度超过青蛙“绝对限”的好几倍.李大龙说,任何生物体都有求生的天分,在危险面前都会产

10、生应激反响,在沸水中青蛙能不可以逃生,取决于有机体 的破坏程度,“假设有个支板让它有腾跃的时机,或许会有这种可能”. 专家并不倡导做如此的实验,他认为,科学实验的意义要从技术尺度和哲学、道德尺度两个方 面来衡量.这个实验,技术上简单、粗糙,“可制造性不强”,道德上欠妥. 此外,特别多故事的含义早已超过事件本身,而且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被给予了特别的寓意,更多的变成了一种意味性符号,“用一个自然科学的实验去证明一个已经被给予了意味含义的 东西,这本身确实是一种形而上的行为”. 最后再分享一下关于空杯心态的故事: 南隐是日本的一位禅师。一天,一位当地的名人特别来向他征询禅,名人喋喋不休,南隐那么默默

11、无语,只是以茶相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满了也不停下来,而是接着往里面倒。 眼睁睁看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名人焦急地说:已经满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南隐说: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本人的看法和方法。假设你不先把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呢?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特别大的启示:我们每个人的心,就像这个茶杯,假设装满了自以为重要的东西,利益、权力、知识仍然优秀、经历、骄傲等?便再难装入更多的东西,自然也就谈不上超越和进步了。篇二:拓展游戏:空杯心态 拓展游戏:空杯心态 拓展游戏目的 本游戏让学员们打开思路,敞欢乐扉,明白得学习新事物应有的心态。 预备工作规那么程序 1、在培训开始之前

12、,培训师先讲一个故事给全体学员听。这是一个相传了几个世纪的关于生活的禅宗故事。 难缘是日本一位有名的禅师。有一天,有一位游方弟子来向他请教禅的真理。 难缘与他聊了一会儿后请他喝茶。 他向那弟子的茶杯里不断地倒水,水杯满了,他仍然在倒,水都溢了出来。 弟子感到特别惊奇,征询难缘:“师傅,水已经满了,倒不进去了。” 难缘说:“你就像这个杯子,早已装满了你本人的意见、推断、思索。假设你不把你的杯子倒空,我又如何能告诉你禅的道理呢?要想得到本人想要的,必须保持空杯心态。” 弟子听完,恍然顿悟。 2、其他可供选择的操作程序。 (1)先不要说这个故事,直到有一位学员表现出对课程全都明白或曾听说过,然后用这

13、个故事作比喻,以告诉全体学员。 (2)这需要较高的技巧,不然可能会有惹怒至少一位学员的风险。 (3)不是平铺直叙地讲述这个故事,而是预备一些上面列出的小道具并安排一位学员(事先安排好的)或是一位辅助讲师,共同表演这个故事。 (4)假设表演适当的话,真实的演示能给学员留下深化的印象。 征询题讨论 1、这个禅宗故事和我们的培训有什么相关之处? 2、我们中间有谁有过难缘禅师的经历?有谁有过游方弟子的经历?当时你感受如何? 3、在这个故事中,最重要的根本概念是什么? 改良建议 故事讲完后,可以让有类似经历的学员发表本人的看法,效果会更好。拓展评论 1、反思一下本人,我们是不是在有些时候“自以为是”,认

14、为凡事已尽在本人的掌握之中了,而不记得类似于“大意失荆州”的教训,这不是学习新事物的应有心态。 2、谦虚好学,放下成见,是汲取知识的重要态度。 3、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创新,才能进步。 4、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学。篇三:空杯心态3分钟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鞠躬)我是来自xxxxx公司xxx的新科员xxx,特别感谢各位领导给予至此锻炼自我的时机, 能站在这里我与各位领导、同事一起交流、互相学习,我的心情特别激动,也特别欢乐。首 先,请同意我向工作这三个多月来所有关心、协助和教育我不断成长的领导、同事致以崇高 的敬意!感谢你们!(鞠躬) 围绕着空杯心态的主题,今

15、天我演讲的标题是释放过去成就今后,与大家共勉。 关于空杯心态,我想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大家应该耳熟能详了吧。犹记得一位名人 (林语堂)有过如此精辟的高论:“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明白,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明白, 毕业后才明白什么都不明白,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明白,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明白。”个人认为这是 对“空杯心态”的最完美的表达。同时通过学习空杯心态也让我更加深化地品味到唐朝布袋 和尚的一首插秧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那终究什么是空杯心态呢?最粗浅确实实是一个装满水的杯子特别难接纳新东西。(用三个杯 子现场示范:道理特别简单,一只杯子只能装25

16、0毫升水,由于不断地清空,它的一生可以装 1万升水。)。在我看来所谓空杯心态确实是随时清空本人曾经拥有的成就、荣誉或者曾经遇到 的困难、挫折等,将过去全部释放,勇于面对现实挑战与机遇,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 提升本人的人生境地,成就美妙的今后! 有道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空是一种度量和胸怀,空是“有”的可能和前提,空是 “有”的最初因缘。因此,佛经里常有“一空万有”、“真空妙有”之说。在全球化、网络化、 竞争白热化的21世纪,新思想层出不穷,新事物不断出现,任何沉醉于过去的成功和荣誉之中、企图复制过去成功经历的人,都不可防止地 会被淘汰或遭到失败。那我们如何才能跟上社会的步伐,才能成功呢?

17、这就要求我们必需要 学会空杯心态,要拥有空杯心态,而且要主动空杯。首先是要通过空杯心态正确认识本人,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们也应该每日审视本人工作中的思想观念是否先进、掌握的知识 是否适用、长期工作中积累的经历教训是否成为新工作、新任务的绊脚石、为人处事是否做 到了谦和等。其次要运用主动空杯,倒掉那些曾经的优秀和光环,倒掉过时的思想观念、经 验和工作方法,倒掉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工作态度,给本人的身心一个空间去学习和吸纳 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从每一 件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把工作做好。释放过去,一切从零开始,成就美妙的今后! 或者:(

18、记得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觉得本人满腹金轮,应该可以把工作做好,但是到工作 才明白,有那么多的东西都不明白。比方在我审核苗木时不明白在什么位置测量树的胸径, 也不明白详细的树名,面对陌生的园林景观工程,我一筹莫展。后来在领导和同事的协助我 才得以顺利开展工作。这充分说明了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我们是特别缺乏实践和业务能 力的,我们需要空杯心态,更应该主动空杯,释放过去。要时刻做到手勤、口勤、脚勤,脚 踏实地的做好工作;针对本人工作中的知识,要系统重点学,结合实际学,针对盲点学,突 出难点学,带着征询题学,学出真知,学出意义,学出境地;要多实践、多总结、多创新,用 真知丰富自我,加强业务才能,充分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