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地区林业厅.pdf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82130591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PDF 页数:54 大小:5.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地区林业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海南地区林业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南地区林业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地区林业厅.pdf(5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海南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二一七年十月 前 言 木本油料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也是提供健康优质食用植物油的重要来源。近年来,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持续增长,需求缺口不断扩大,对外依存度明显上升,食用植物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当前我国食用油自给率不足 40%,大量依靠进口。受我国耕地面积有限、粮油争地等因素制约,单纯依靠耕地种植的草本油料作物已难以解决食用油供需矛盾,充分依托林地资源优势发展木本油料已成为解决食用油严重不足的重要途径和发展趋势。油茶、油棕、椰子、油橄榄被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海南岛油茶生长在独特的热带环境中,其种籽富含维生素 E、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再

2、加上海南特有的热炒压榨方式,使得油茶籽油具有独特的芳香。海南将本地的油茶果称为“山柚”,其茶籽油称为“山柚油”,山柚油具有广泛用途与神奇功效,被海南人民视为珍品。同时,油茶林是良好的生态林,油茶也是农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精准扶贫的重要经济作物,发展海南油茶产业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贯彻落实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 的实施意见(琼府办201589 号),全面提升我省油茶产业发展水平,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海南省林业厅组织海南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共同编制海南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 年)。在编制过程中得

3、到了各市县林业、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并得到有关专家和学者的指导与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一、发展现状 (一)发展概况 油茶是山茶属(Camellia)植物中种子含油率比较高树种的统称,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油茶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作物,与乌桕、油桐和核桃并称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茶油作为一个具有很高营养价值的食用油类产品,在世界享有“东方橄榄油”的美称。我国油茶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涉及我国南方 18 个省市区,种植主要集中于其中的 14 个省区,共计642 个县(市、区),截至 2016 年,我国现有油茶林 6500 万亩。“十一五”以来,全国油茶选育

4、和保存了一大批潜力种质资源,收集山茶属油用物种种质 2000 多份,选育出了油茶优良无性系 90 多个,其中通过审(认)定的有近 50 个,产量比原有品种提高 30%以上,填补了我国油茶新发展区和边缘产区品种的空白;初步形成了较为科学的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完成建设高新品种区域试验林 4000 余亩,采穗圃 20 多个,面积近 3000 亩,推广示范林超过 10 万亩,通过技术培训及技术辐射带动推广面积超过 200 万亩;开发了精深加工新技术,延长了产业链,建立了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基地、繁育示范基地以及精深加工中试线,并研制形成了一批技术标准、专利和技 术成果。总之,十多年来,全国油茶在高产优质良种

5、创制、可持续丰产栽培关键技术、茶油精深加工和先进技术装备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海南岛油茶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960-1980年,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高潮的推动下,油茶作为主要经济作物由政府主导,在海南岛中部以及北部的山区大量种植,据估计全省油茶种植面积达到数十万亩。与此同时,海南岛的油茶加工业也得到发展,部分市、县的乡镇建立了油茶籽加工点。1980-1990年,由于油茶产量低、效益差,大量油茶树被砍伐,改种橡胶和槟榔。近年来,由于天然橡胶价格持续下跌,以及槟榔树受到黄化病的困扰,许多胶农和槟榔种植户改种油茶,引起新一轮的油茶种植热潮。截止2015年底,全省油茶种植面积达到6万多

6、亩,主要分布在琼海、屯昌、澄迈、五指山、琼中、定安、海口等7个市县(详见图1和附图1)。全省成立油茶合作社10个,种植大户383个,2015年茶籽产量486.3吨,山柚油产量80多吨,约占全国同期产量的0.1%。海南岛独特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和气候环境孕育了丰富而具有特色的油茶资源,所产山柚油口味醇香、品质优良。其一,海南山柚油属于高档食用油,餐桌上作为蘸料风味尤佳。其二,海南山柚油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如具有消肿、止痒、润肠、促进伤口愈合等功效,刀伤、烫伤、撞伤时,在创伤处抹以山柚油,均有较好的疗效,尤其是跌打损伤,乌青淤血,疗效更佳。其三,海南山柚油还被称为“月子油”,即女人坐月子期间食用,

7、可促进产妇身体恢复、增加乳汁分泌,促进婴儿食欲和成长。其四,海南山柚油具有很好的美容功能,如除皱、护发、乌发、护肤、防晒等。海南山柚油市场价300-400元/500g,是广西、江西等地油茶籽油价格的4-8倍。在油茶主产区,油茶产业已成为当地政府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2015年全省油茶加工厂(含小作坊)82家,其中,年销售额超过100万的企业有10余家,主要分布在琼海、琼中、澄迈3个市县。每年11月下旬开始加工生产,至春节结束。主要注册商标有“量子牌”、“百寿山”、“侯臣”、“噜吽”、“健源”、“白石岭”、“琼中”、“文奥”、“野生山柚油”、“北仍山”等

8、10个品牌山柚油。图 1 2015 年海南省各市县油茶种植面积 2010年我省着手启动油茶种质资源调查和良种选育工作。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海南省农业科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先后在全省各地开展油茶树遗传资源调查和优良品种选育工作,共选出70多株优良母树,并对其生物学特性、产果情况进行了多年跟踪观测,取得了丰富的观测数据。2016年11月,经海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有9株母树(无性系)已被认定为优良品种(系),包括:海油1号、海油2号、海油3号、海油4号、海大油茶1号、海大油茶2号、琼东2号、琼东8号、琼东9号,推广范围可覆盖

9、全省各地。从2015年起,我省明令禁止销售和种植油茶实生苗,严格执行国家林业局“四定三清楚”(即定点采穗、定点育苗、定单生产、定向供应,品种清 楚,种源清楚,去向清楚)的规定,坚持“采用嫁接苗、慎用扦插苗、杜绝实生苗”的种苗生产原则,油茶苗木生产单位及单位法人对生产的苗木质量终身负责,油茶种苗生产单位与使用单位要签订良种供应及售后服务协议。2016年,全省已建设9个规模化的油茶苗圃,培育嫁接苗320万株。主要育苗基地有海口东山金茂苗木有限公司、澄迈乐香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定安高林苗木专业合作社、琼海恒萃油茶农民专业合作社、琼海温泉发富油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琼中县海南万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

10、(二)发展潜力 1.消费潜力。目前,我国食用油市场所呈现出三大特征:一是食用油消费量逐年上升,特别是优质木本油料需求旺盛,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二是我国食用油料自给率低,进口依赖性大,油脂产业发展潜力大;三是国内外市场对油茶特性的重新认识,油茶在全球市场十分热销,用油需求缺口巨大。国内外市场油茶需求量大,前景广阔。因此,大力发展油茶将是我国未来食用油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2016年底,全国油茶种植面积约 6500 万亩,茶油产量为 56 万吨,海南省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仅占全国 0.1%和 0.14%,人均占有量不足0.09kg。如果海南人均消费 2kg 山柚油,全省山柚油年消费量在 2万吨左右,而

11、且,还有数百万东南亚的海南侨胞是潜在的消费群体。随着我省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者对山柚油认识的提高,山柚油消费必将呈几何级数增长态势。此外,山柚油是制造高级化妆品、肥皂、凡士林、机械润滑油以及医药制剂的重要原料。榨油后的剩余物茶枯和茶籽壳中富含茶皂素、粗蛋白、粗脂肪、单宁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业原材料,综合利用价值非常高。茶枯饼经深加工可生产茶皂素、抛光粉和饲料等,茶皂素广泛应用于建材、日用化工、医药和农药生产等方面,我国生产的茶皂素 50%以上销往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前景非常好。茶枯还可加工成高档有机饲料,是鱼类养殖常用的原料。近几年,茶枯饼、茶籽壳的市场需求急剧上升,部分东南亚国家每年都从中国直接

12、进口大量的茶籽和茶枯来进行加工,提取皂素、制作生物农药和机床的抛光粉等,促使茶枯、茶壳需求量大幅度上升。因此,油茶副产品同样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生产潜力。一是发展空间大。油茶耐贫瘠能力强,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管理相对粗放,不占用耕地,平原、丘陵和山区均可种植。目前,我省有数百万亩低产低效橡胶林、桉树林、槟榔林和甘蔗地,急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因此,油茶产业发展用地空间比较充足;二是增产空间大。目前全省投产林1万亩,亩产山柚油8kg,随着油茶优良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的广泛应用,预计新种的油茶林平均亩产可达30kg,老油茶林经过改造后,5年内亩产可提高到20kg以上,增产空间巨大;三是综合效益高。

13、海南山柚油品质独特、营养丰富、丰产年限长,综合效益高。此外,油茶是多年生常绿小乔木,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绿化环境、净化大气的功能。因此,发展海南油茶产业符合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保增收的要求。(三)发展优势 1.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位于北纬18102010N,东经1083711130E之间。属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全年无霜冻,年平均气温2324.5,10的积温为82009000,最冷的1、2月份温度1021;年均光照为2200h,光照率为50%60%,光温充足。海南岛雨量充沛,各地的年平均降雨量为9322495mm,水热同季,有明显的多雨季和少雨季。据海南岛生态地球化

14、学调查(2011年)评价,海南岛土壤环境质量优良,93.6%的面积为一类、二类或三类土壤。其中一类和二类土壤占84.7%,三类土壤主要分布在琼北局部玄武岩地区,系土壤母质引起,对农作物的生长未造成影响。这些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优良的土壤性质非常适宜发展油茶种植。2.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大陆省份,油茶栽培最多的物种是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海南种植的主要是越南油茶(Camellia vietnamensis T.C.Huang ex Hu)。越南油茶主要分布 在海南省、广东南部以及越南、老挝等地,也称为陆川油茶,民间俗称高州油茶、大果油茶、白花油茶。海南种植的越

15、南油茶可能引自广东省高州市。根据中国植物志等专业书籍、植物标本记载,以及野生资源调查结果,油茶是海南岛的传统植物资源,其种植历史至少可推至明代,海南人习惯称越南油茶为海南山柚,这种称呼记录在正德琼台志中,至今已有500多年。越南油茶在高州市、陆川县一线以南能正常开花结果,自此往北移,丰产表现越来越差,在长江流域则不能开花结果。近年的科研结果表明,海南山柚的叶、花、果等形态方面存在丰富的变异,且结果性能好。海南是越南油茶种植的适宜区之一,结果期和盛产期分别比国内其他产区提早12年。3.有特有的感观和风味品质。普通油茶所产茶籽油未经精制脱臭处理后味道微苦。然而,山柚油则异香扑鼻,且无苦味。目前普遍

16、认为,海南的山柚油与大陆茶油相比,具有固定的特有的感观和风味品质。这主要是基于3个方面原因:一是物种不同。大陆省份主要是广布的普通油茶物种,海南山柚为特异地理小种。二是产地环境不一样。海南山海奇胜、热带环境独特、生态环境极佳、土壤含富硒,是郁结凝萃之地,故造就了惊世骇俗的山柚油。三是山柚油风味成分不一样,尤其是香气成分不同,使海南山柚油具有独特的香味。海南山柚油香 气主要成分为吡嗪类杂环化合物,大陆其它茶油风味主要成分为醛类和酸类。4.有国家与省政府产业发展政策的支持。国务院对食用油发展极为重视,2007、2008、2014年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59

17、号)、国务院关于促进食用植物油产业健康发展保障供给安全的意见(国发2008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68号),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油茶等特种油料作物。为推动油茶产业发展,200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发改农经20092812号)。2015年3月11日,国家林业局召开了全国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电视电话会议。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发展木本油料产业会议精神,海南省政府办公厅先后下发了 关于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琼府办2013114号)、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琼府办201

18、589号),对全省发展木本油料产业做出全面部署。5.有日益增强的财政扶持。2015年,海南省林业厅、海南省财政厅联合发文关于印发海南省2015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扶持油茶产业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琼林2015193号),安排财政 资金2500万元发展油茶项目。同年,海南省林业厅出台关于加强油茶种苗管理工作的通知(琼林办201539号),加强对油茶种苗的培育、流通、种植等全过程管理。油茶产业已成为全省一个新兴产业,发展油茶产业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善民生、实施精准扶贫、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国民膳食健康水平的需要。同时,我省还整合沿海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资金支持油茶产业发展,2015年以来,共安

19、排中央、省财政资金4000多万元支持油茶产业发展。6.有日益高涨的发展热情。全省各市县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许多市县进行专题研究,制订发展计划,拨出专项资金扶持油茶种植与加工,有力地推动了油茶产业发展。琼海市、五指山市、澄迈县、定安县、屯昌县、省农垦总局等把油茶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林业、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一项重要生态产业。一些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纷纷投入到发展油茶产业中来,涌现出一批从事油茶种苗繁育、种植、加工为主导的油茶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近20年来,大陆各省技术和理念的逐渐成熟为海南发展油茶提供了指引和借鉴的作用。经海南大学、省农科院、省林科所等调查,全省可发展油茶的土

20、地面积在300万亩左右,理论上年产山柚油9万吨以上,有望做成百亿级产业,具有后发优势。7.有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海南油茶产业起步虽晚,但近十年,省内各科研院校,包括海南大学、热科院、省农科院和省林科所等,投入了大量的科研力量,致力于海南山柚资源的调查、评价和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并已在明确资源现状、良种选育、种苗繁育、高产栽培、综合加工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这为海南特色油茶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气候优势、环境优势、土壤优势和后发优势,决定了海南山柚油具有极大的品质优势,而栽培区域的限制性和山柚油品质的异质性决定了海南油茶产业的不可替代性。这些优势是我省大力发展海南油茶产业的前提

21、与基础。(四)发展意义 一是发展油茶产业是解决我国食用植物油料安全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食用油60%依赖进口,食用油安全问题十分突出。由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依靠耕地大量种植草本植物油无法解决食用油自给不足的问题,充分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发展木本油料成为我国解决食用油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我省的油茶籽油(山柚油)品质好,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木本油料食物,因此,编制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十分必要。二是发展油茶产业可为全域旅游添色增彩。“抱子怀胎十三月,同枝共茂一树香。”这是油茶树从开花到结果要历经秋、冬、春、夏、秋5个季节的真实写照。这种花果并存同枝共茂的现象堪称自然界的一大奇观,民间俗称“

22、抱子怀胎”。油茶花期长,花朵大,且花洁白艳丽,同时还有红花、金花种质资源,花期从10月中下旬到翌年1月,正值海南旅游的高峰季节,满山遍野的茶花将为海岛旅游添色增彩。风味独特的油茶籽油及其精深加工产品,可为旅游购物提供高档的旅游产品。三是发展油茶产业可为我省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举旗增效。油茶具有易种植、成本低、单产高、品质优、不占田、效益高、寿命长(400年以上)等优势,是农民的“铁杆庄稼”。油茶林兼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于一身,是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特色农业的理想之树。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对挖掘林地资源潜力、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有着重要意义。四是发展油茶产业可为精准扶贫加油。当前,海南山柚油市场

23、价600-700元/Kg,平均亩产量30kg,亩产值可达2万元。即使大面积造林和山柚油产量大幅度增长后,价格下降至500元/kg,油茶林的年产值可达1.5万元/亩,按投入成本1000元/年亩计算,年纯利润是1.4万元/亩。这将是海南精准扶贫选择的良好产业,也不失为 实现奔小康目标和长期维持农村经济繁荣的朝阳产业。五是发展油茶产业可为生态安全助力。油茶树是一种抗污染能力极强的树种,不仅对二氧化硫、氟的抗性强,吸氯能力也很强。在适宜区域大量种植可起到抗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海南发展油茶为生态的海岛建设助上一臂之力。因此,在建设生态文明和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新时代,海南发展油茶产业

24、正当其时,做大油茶产业可为粮油安全分忧,做实油茶产业可为扶贫攻坚助力,做优油茶产业可为国民健康加油,做精油茶产业可为海南品牌举旗,做强油茶产业可为富民强省增光,壮大油茶产业是实现健康海南、生态海南、富裕海南、美丽海南之路。(五)制约因素 1.没有产业发展规划,缺乏综合性发展指导。由于长期以来对油茶发展认识不到位,没有制定全省油茶发展规划,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思路,缺乏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环节薄弱,油茶产业基本上处于自发、无序发展状态。群众种植油茶树存在盲目性,没有做到适地适树,导致一定面积的低产林,进而影响产业发展。2.良种培育工作滞后,未能满足发展需要。一是我省优良品种(系

25、)认定起步晚,海南有关本地油茶资源的研究与利用、地方新品 种选育、新品种引种试验尚未开展或仅处于初级阶段,认定的优良品种(系)少;二是尚未建立规范的良种采穗圃、种质资源圃、良种苗圃、高产示范园,即“三圃一园”,优良种苗供应量有限,无法满足种植需求;三是不少造林户用实生苗造林,继续营造出新的低效林;四是有的育苗专业户在自选的优良母树上采穗嫁接育苗,苗木高产特性难于保证,造林风险较大。3.栽培管理粗放,产量低效益差。目前,我省现有老油茶林处于荒芜状态,没有按照经济作物进行常规田间管理,没有施肥、除草,更没有修剪和病虫害防治,导致树木生长状况较差、结果量少、大小年现象严重。新种油茶林有相当部分管理粗

26、放,树体生长不良,投产晚,结果率不高,单位面积产量低。4.产品加工水平低,综合利用率不高。目前,全省的油茶籽油加工厂主要以个体小作坊经营为主,绝大部分采用土灶热炒榨油法,出油率低,杂质多,不耐储存,品质不稳定。茶枯、茶壳和果皮的综合加工利用程度低,精油、美容护肤品、洗涤用品、医药、兽药、农药和饲料等产品深加工技术尚未产业化。油茶综合利用产业链尚未形成。5.销售渠道单一,缺乏大品牌推广。我省油茶籽油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产品量少,价格高,消费群体不大。没有大公司大企业参与,广告宣传力度不足,消费者认知度不高。各企业处于自产自销状态,宣传方式多为口口相传,消费群众以当地熟人为主。6.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

27、场,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由于海南山柚油品质独特、数量稀少、供不应求,有的不法商贩便参假使杂,以次充好,欺骗顾客。他们从岛外购进油茶籽与海南山柚籽混合榨油,冒充海南山柚油出售,损害消费者利益,也影响海南山柚油品牌推广。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规划编制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68 号);2.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 年)(发改农经20092812 号);3.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王牌”的实施意见(琼发 201715 号);4.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

28、业发展的实施意 见(琼府办201589 号)5.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林造发2006274号);6.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油茶良种使用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林场发2016113 号);7.海南省现代农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 年)(琼农字2016132 号)等等;8.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全国大宗油料作物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发改农经20161845号);9.国务院关于促进食用植物油产业健康发展保障供给安全的意见(国发200836号);10.海南省油茶产业调查报告(2016年)(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

29、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推动经济绿色增长和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立足资源和气候优势,突出产业特色,坚持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协调发展,改善生态与产业富民协同推进,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油茶种植基地规模化、油茶种苗良种化、生产技术标准化、经营模式产业化、产业服务社会化,大幅度提高油茶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有效供给,降低生产成本,让更多人能够吃得到吃得起山柚油,使油茶产业成为拓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成为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产业,成为海南绿色崛起的生态产业,为维护国家生态和粮油安全,促进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三)基本原则 1

30、.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普通农户和林农发展油茶产业,积极开发主副产品,延长油茶产业链。同时,各级政府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油茶产业一定的支持,促进油茶产业规范、快速、有序发展。2.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合理布局全省油茶重点市县,统筹规划原料林基地建设与加工企业布局,坚持基地化带动,示范性引导,适度规模发展。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地推进新造油茶林,改造残次林和低产林,稳步发展油茶精深加工业。3.坚持企业带动、科技兴油的原则。以企业为主体,采取“公司 +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标准化”、“公司+基地+贫困户+标准

31、化”、“企业+基地+农户”等形式,带动广大林农种植油茶;依托龙头企业,实行基地化发展与产业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提升精深加工水平,提高产业附加值,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积极推广应用油茶良种、新技术,改进加工工艺,强化规范管理,提高油茶的产量和品质,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努力实现油茶高产、优质、高效发展。4.坚持适地适树、绿色生态的原则。按照适地适树的要求,选择气候适宜、地势平缓、光照充足的开阔地段,建设油茶林基地。争取做到土层厚度小于60cm的地方不栽、天然阔叶树比重大的地方不栽。加强田间管理,适时修剪,引导种植户不用或少用农药和化肥。5.坚持政策扶持、多方筹资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油茶产业发展财政

32、补助制度,整合林业重点工程资金,实施项目带动,增加产业发展投入。创新产业发展机制,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鼓励个人、法人及其他经济组织,跨行政区域、跨所有制、跨行业,采取多种形式与企业联姻,参与油茶林基地建设。(四)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把油茶产业打造成我省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和富民强省的支柱产业。到2025年,全省新种油茶30万亩,油茶总面积 发展到36万亩(含高产示范林1万亩),无性系良种覆盖率达到85%以上,“三品”认证油茶园面积达到70%以上。山柚油年产量6000吨,油茶产值25亿元,油茶综合加工产值25亿元,油茶产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2030年后,油茶产量达到12000吨,山柚油产

33、值达到60亿元,茶油精深加工和茶枯、种壳、果皮等综合加工以及旅游、休闲度假等综合产值40亿元,油茶产业总产值将达100亿元。2.具体目标(详见附表2):1.油茶无性系的选育。本着“求稳、求精、不求快”的原则,选育出一批适合我省发展的良种,到2025年,力争审(认)定20个油茶优良品种(无性系)。2.建立油茶种质资源圃。收集各地油茶种质资源,建立4个种质资源圃,每个面积不小于50亩,总面积不小于200亩。3.建立6-7个省级油茶定点苗圃。每个苗圃面积约50亩,总面积约350亩,年产优质种苗300万株以上。4.油茶良种采穗圃。建立与高产示范园相结合的优良无性系的采穗圃500亩。5.推广油茶优良品种

34、(系)新造林30万亩。油茶总面积发展到36万亩,其中,建立高产示范林基地50-100个,总面积1万亩以上。6.抚育改造现有油茶林3万亩。7.建立海南山柚研究推广机构。成立油茶研究院(所)1个或省级油茶技术推广服务中心1个,完善我省油茶科技支撑服务体系。8.建设现代油茶加企业。新建或改扩建规模化油料加工厂10家,建成具有年加工生产6000吨榨油能力、2000吨茶壳和4000吨茶枯综合利用能力的加工体系。9.建设油茶产业示范园。建立1-2个集育苗、种植、产品、种质资源展示、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产品展销为一体的油茶产业示范园区。(五)规划期限及进度安排 1.近期(20172020 年):优先建设“三

35、圃一园”,推广应用油茶新品种造林和油茶低效林改造技术。(1)建立海南山柚种质资源圃 4 处;(2)建立油茶良种无性系采穗圃 7 个,面积 500 亩;(3)建设油茶苗圃 7 个,面积 350 亩;(4)建立油茶高产示范林总面积 6000 亩;(5)新造油茶林 10 万亩,抚育改造低产油茶林 1 万亩。(6)建设海南山柚研究院(所)1 个;(7)建设油茶产业示范园区 1 个。2.远期(20212025 年):全面完成油茶基地建设,建成油茶产品精炼加工基地,油茶贸易体系、科技支撑保障体系、市场监管体系。(1)建立高标准油茶产业示范基地总面积 4000 亩;(2)新造油茶林 20 万亩,改造油茶低产

36、林 2 万亩。(3)新建 8 个规模化以茶油为主的油料加工厂,改扩建 10 家中小型油料加工厂,新建 2 个油茶剩余物综合加工厂。建成具有榨油6000 吨、2000 吨茶壳和 4000 吨茶枯综合加工利用能力的体系。三、规划布局 (一)布局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原则。选择立地条件好、有望培育高产油茶的区域造林;2.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将油茶经营历史长久、种植热情高的市县列为油茶重点发展市县进行扶持,同时,兼顾扶持其他市县适度发 展。3.坚持规模经营的原则。要规划连片集中种植,规模集约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二)总体布局 以全省油茶产业发展潜力为基础,以产业布局原则为依据,以调结构,

37、稳增长、保生态、惠民生为主线,确定总体布局为:东北部为重点发展区,中部山区为适度发展区,西南部为试验性种植区。1.重点发展区(1)区域范围。本区包括琼海、澄迈、屯昌、定安、海口、儋州、文昌、琼中等8个市县。(2)发展方向。采取新造扩大油茶种植面积,对现有油茶低产林进行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扶持、培育龙头加工企业,提高加工能力和水平,增强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创建核心品牌,开拓产品销售市场,建设一批集良种繁育、高产栽培、综合加工、科研培训和生态旅游“五位一体”的油茶产业科技示范园。2.适度发展区(1)区域范围。本区包括万宁、白沙、五指山和临高 4 市县。(2)发展方向。通过新造扩大高产油茶良种

38、面积,加强油茶幼 林和成林抚育管理,全面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培育当地山柚油加工企业,确保油茶产业健康发展。3.试验性种植区(1)区域范围。昌江、东方、乐东、保亭、陵水、三亚等6市县。(2)发展方向。进行新品种试验性种植,逐步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四、发展重点(一)建立完善的油茶良种繁育体系 1.加快油茶良种采穗圃建设。在琼海、澄迈、屯昌、定安、海口、儋州、琼中等重点市县各建设一个良种采穗圃,每个市县面积约50亩,总面积500亩,保障全省优质芽条的供应。良种采穗圃应与高产示范园结合,强化良种示范带动效益。2.加强油茶专业苗圃建设。逐步在琼海、澄迈、海口、屯昌、定安、琼中、儋州等市县各建设油茶专业苗

39、圃1个,每个苗圃的育苗地面积约50亩,总面积约350亩。3.加强油茶优良品种选育和无性系审定工作。油茶良种选育和无性系审定,本着“求稳、求精、不求快”的原则,选育出一批适合 我省发展的良种,充分依托省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技术力量,组织油茶专项研究,审定和选育本地油茶良种(无性系)20个。4.加快油茶种质资源圃建设。一是加强海南山柚优良遗传资源保护。在全岛范围内选择集中成片(面积在10亩以上)、生长健康、有区域代表性的(15年树龄以上)老油茶林1000亩作为海南山柚母树林,将它们与散生在各市县的油茶古树一起挂牌,保护海南山柚资源多样性,为中长期油茶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是对海南山柚文化的保护和延

40、续;二是逐步建设油茶良种种子园。为保护优良种质资源,利用最新认定的油茶优良无性系建立4处优良品种种子园,每处面积不小于50亩,总面积不小于200亩。(二)创建油茶高产示范园 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和油茶示范县建设项目,创建优质高效示范园,全省重点建设面积 10000 亩。每个重点市县示范林不少于 600 亩,每个示范乡镇不少于 200 亩。以创建优质高效示范园为契机,集成推广关键技术,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山柚油单产;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积极推广杀虫灯、色诱板等非化学防控技术,推行科学施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种植环节带来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提高山柚油产品质量。(三)建设高标

41、准油茶林基地 1.建设高效油茶林基地 30 万亩。选择海拔 500 米以下,地势开阔,光照充足,土层厚度大于 60cm 的宜林荒山荒地、低效残次林和采伐、火烧迹地,以及木薯、甘蔗、橡胶及槟榔(黄化病园区)更新地、低效经济林地发展高产油茶林基地。其中,规划重点发展区域的澄迈县 5 万亩,琼海、屯昌各 4 万亩,定安、儋州各 3 万亩,海口、文昌、琼中各 2 万亩;适度发展区域的市县为五指山、临高、白沙各1 万亩,万宁市 0.8 万亩;试验性种植的区域 6 市县各规划种植 0.2万亩。2.分类分步改造低产林。全省近 10 年来以实生苗种植形成 4 万亩低产林进行改造。对由于株行距不均、林龄不一、品

42、种差的已进入结果期油茶成林进行抚育改造,采取垦复、施肥、补植、高接换冠、调整密度等措施,促使林分在短时期内达到丰产稳产。规划期内,抚育改造现有油茶林 3 万亩。(四)建设科技支撑保障体系 一是成立“海南油茶产业联盟”。由海南油茶龙头企业引领、海南大学牵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油茶研究中心、海南省林科所、海南省农科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以及重点企业联合组成“海南油茶 产业联盟”,坚持以“为企业服务、为行业服务、为政府服务”为方针,发挥好油茶产业发展的纽带和桥梁作用。重点是联合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研究,围绕新品种选育、油茶林抚育技术、优质油茶籽榨油技术、山柚油营养与活性成分、油茶-旅游结合模式、产品经营

43、策略和营销等产业重大科技问题开展科技攻关与研讨。二是建立全省油茶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将全国油茶生产的研发和创新成果推广到我省油茶行业,通过举办远程教学、培训班、开展技术现场观摩会、网络播放油茶科技影音资料和发放技术宣传册等途径,在规划期内,全省培训油茶种植、管理人员及农户 2.0 万人次。三是建立“互联网+油茶产业”服务网络系统。建立油茶产业大数据,实现行业从业者信息共享。力争“互联网+油茶产业”体系在5 年内覆盖全省油茶行业。(五)打造加工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一是着力培育新的经营主体。加大对山柚油加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和种植大户的扶持力度,加强设备改造和优化升级,研发低温冷榨油

44、和水酶法制油工艺,重点打造 5-10 家高标准的省级以上山柚油加工龙头示范企业、示范合作社,推动小榨油坊工艺的升级换代。二是着力打造地理品牌和著名商标。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大对“海南山柚油”的扶持和保护力度,实施“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扩张积极申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重点打造 1个在省外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品牌、2-3 个省内知名企业品牌,放大品牌效应,带动全省山柚油生产和销售。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创建特色品牌,对获得驰名、著名商标的,每年安排一定资金跟踪扶持,进一步提高品牌影响力。三是着力延长油茶产业链。利用油茶加工的剩余物(菜籽壳、油茶饼),重点开发生物农药、功能

45、性饲料等产品,建立 12 家中型油茶果壳材料加工企业,提高产业资源利用率和综合效益。主要扶持产品茶皂素,茶籽多糖,茶皂素改性表面活性剂、茶皂素生物农药、茶籽粕生物饲料等初级制品。(六)完善油茶质量标准体系 一是完善油茶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全省油茶标准(规程)的制定工作,健全完善各项标准规程,建立健全全省自上而下涵盖油茶丰产造林、油茶采穗圃营建、油茶芽砧苗嫁接育苗、油茶林丰产培育生产、油茶绿色栽培育苗、油茶病虫害绿色防控、茶籽油加工等环节的技术标准体系,为全省油茶和山柚油加工标准化发展提供依据。二是加强第三方认证工作。鼓励支持企业和地方积极开展“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

46、产品地理标志)、“QS”和“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等认证,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安全水平。三是加强油茶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建设。依托现有机构和条件,在琼海市、澄迈县、屯昌县、定安县、海口市等全省油茶种植重点县市建设 5 处县市级油茶质量检验检测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及油茶农残速测仪、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等检测设施设备,加强油茶质量安全监管,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油茶产品。(七)打造油茶产业示范园区 展示我省优良的生态环境、特色农业和优质的旅游环境,打造集种植生产、精深加工、生态旅游、销售为一体的油茶产业园区。建设油茶基地、精深加工厂、茶花园、油茶科技馆、产品销售馆、山柚油体验馆等景点

47、,配以黎族文化展示、水体文化体验、植物文化科普等人文景观,发展电子商务、农商直供、加工体验、中央厨房等新业态。园区以一步一景,步步是景,四季花开,瓜果飘香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全省将建设 1 个高标准的油茶产业示范园区。(八)挖掘油茶文化内涵 海南油茶种植的历史至少已有 500 多年,这可从正德琼台志中得到佐证。海南省屯昌县新兴镇有的村落,其村名就叫山柚村,这表明油茶在海南历史悠久,山柚油功效的人文传说和古籍记载也颇多,与现在山柚油具有神奇功效相印证。发挥我省丰富的油茶文化历史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挖掘油茶文化丰富的内涵,组织开展油茶文化研讨会,不断提升海南山柚文化的影响力。五、投资估算与效益评价

48、(一)投资估算 1.投资总额。20172025 年,全省油茶产业建设项目总投资186350 万元,其中:良种工程建设 3550 万元、油茶林基地建设137000万元(其中,高产示范园建设 8000 万元)、技术培训 1000万元、加工项目建设与品牌推广 34000 万元、油茶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2800 万元、油茶产业示范园区 8000 万元(详见附表 3)。2.资金筹措渠道。以社会资本为主,各级政府安排一定资金扶持。3.投资进度安排。20172020 年共投资 70880 万元。“十四 五”期间共投资 115470 万元。各年度投资计划详见附表 4。(二)效益评价 1.经济效益 根据国内油茶大

49、省种植经营,选用优良品种,经过合理施肥、保花保果、整形修枝、病虫害防治,盛产期的油茶林,年均亩产山柚油可达到 30 kg、高产后价格稍降以 500 元/kg 计算,亩产值将达 1.5万元,一般情况下每亩每年的投入资金约 1000 元(不含用工费),每年的纯收入将达 1.4 万元/亩。除压榨油茶籽油外,油茶花、油茶枯、油茶壳等副产品也可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至 2030 年后,全省有油茶产量达到 12000 吨,山柚油产值达到 60 亿元以上,再加上油茶精深加工和产品综合利用的产值 40 亿元,油茶产业总产值达 100亿元,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的意义。2.社会效益 一是丰富

50、食用油种类,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目前我国食用油自给率仅为40%左右,进口依赖度高,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植物油进口国,存在巨大的安全挑战。在海南发展油茶种植,丰富人民群众食用油种类,把低标准食用油脂转化为工业用油料,为解决能源短缺开辟出一条新道路。二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将 现有大量低产效的橡胶林、桉树林和甘蔗地替换为油茶林,一方面可提高防台风能力,有效降低对农业损失,另一方面油茶林的高产出是“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三是美化旅游环境,促进全域旅游健康发展。油茶花大、洁白,花期长,花期从10月中下旬到翌年1月,正值海南旅游的高峰季节,大片的油茶花将为海岛旅游增色。同时发展独具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