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分析技术导则与标准习题集.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819472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5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评分析技术导则与标准习题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环评分析技术导则与标准习题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评分析技术导则与标准习题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评分析技术导则与标准习题集.doc(5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二科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习题集 目 录一、环境保护标准体系.1 (一)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1 (二)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2 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2 (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93).2 (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9 (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14 (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23 (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26 (六)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30 (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2、导则(HJ/T130-2003).32 三、环境质量标准.33 (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33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4 (三)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35 (四)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35 (五)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35 (六)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36 (七)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36 四、污染物排放标准.36 (一)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36 (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3、38 (三)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39 (四)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523-1990).40 (五)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40 (六)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40 (七)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40 (八)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1997).41 (十一)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4-2001).42 (十二)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42第二科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复习大纲 一、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4、 (一)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 S01 熟悉国家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1、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1)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 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是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的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 (2)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是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 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康所 做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 (3)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为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

5、理等所做的统一规定 (是指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试验方法、检验方法、生产方法、操作方法等所做的统一规定。环境中最常见的是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4)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值传递 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而制定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在环境管理中起着 特别的 作用,可用来评价分析仪器、鉴别其灵敏度;评价分析者的技术,使操作技术规范化。 (5)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对环境标准工作中,需要统一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 (代码)、图形、指南、导则、量纲单位及信息编码等所做的统一规定。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般可分为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各专项

6、或专 题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等。 2、地方环境保护标准 地方环境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由省、自治区、自辖市人民政府 制定。近年来为控制环境质量的恶化趋势,一些地方已将总量控制指标纳入地方环境 标准。 (1)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 质量标准。/ (2)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a.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 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已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 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 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

7、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有的将其列为国家标准)除上述标准外,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还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包括:执 行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监测技术、环境区划、规划的技术要求、规范、导则等)。解析: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分为强制性环境标准和推荐性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执行的其它标准为强制性标准。强制性环境标准必须执行,超标即违法。强制性标准以外的环境标准属于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采用推荐性环境标准,推荐性环境标准被强制性标准引用,也必须强制执行。L01 了解我国现行的主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种类及其应用范围

8、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本标准适用于建设项目的新建或改、扩建工程的大 气环境影响评价。城市或区域性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亦应参照使用。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适用于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评价工作,其它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也可参照本标准所规定的原则和方法进 行。 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本导则适用于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评价,其它建设项目的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应参照执行。 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本标准主要适用于水利、水电、矿业、农业、林 业、牧业、交通运输、旅游等行业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海洋及海岸带开发,对生态 环境造成影响的建设项目和区域开发项目环境影

9、响评价中的生态影响评价。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本导则适用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 业开发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旅游度假区等区域开发以及工业园区等类似区 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方法和要求。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本导则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 生产、使用、贮运等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不包括核建设项目)的环境 风险评价。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本导则适用于水利行业的防洪、水电、灌 溉、供水等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其他行业同类工程和小型水利水电工 程可参照执行。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本导则适用于国务院有关

10、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 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下列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 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 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 (二)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S02 熟悉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 执行上,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执行。解析:凡颁布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区,执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标准未作出规定的,应执行国家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一般严于国家排放标准。S03 熟悉环境功能区和环境质量标准之间的关系 环境质量一般分等级,与环境功能区类别相对应。高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

11、严格,低 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宽松一些。例如: 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三类)和标准分级(三级) 一、二、三类区分别执行一、二、三级标准。(土壤环境与其类似)。 2、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的分类(类)和标准值 对应地表水上述五类水域功能,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值分为五类, 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水域功能类别高的标准值严于水域功能类 别低的标准值。同一水域兼有多类使用功能的,执行最高功能类别对应的标准值。实 现水域功能与达功能类别标准为同一含义。 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功能区的分类(五类:04 类)和标准值 对应区域噪声上述五类功能区,将区域环境噪声值分为五类,不同功能

12、类别分别 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噪声类别高的区域(如居住区),执行标准值严于噪声功能类 别低的区域(如工业区)。 S04 熟悉环境质量标准与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环境质量标准是(评价环境是否受到污染和)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确认某排污行为是否合法的依据和)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手段(和控制规定)。解析:四类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如何?环境质量标准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是制订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主要依据之一;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主要手段、措施;环境基础标准是为制订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确定总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环境方法标准是制订、执行环境质量标准、污染

13、物排放标准的主要技术依据之一。S05 熟悉跨行业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即;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 排放标准,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 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93) 1.工作程序 Z01 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详见下图)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内容:研究有关文件(包括:国家和地方的法 律法规、发展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技术导则和相关标准、建设项目依据、可行性研 究资料及其他有关技术资料) ;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明确

14、项目建设项目的工程组 成,根据工艺流程确定排污环节和主要污染物,同时进行建设项目影响区域的环境现 状调查;识别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筛选主要的环境影响因子,明确评价重点; 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和评价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大纲或工作方案。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做进一步工程分析,进行充分的环 境现状调查、监测并开展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根据污染源强和环境现状资料进行建1、提出环境保护建议和措施 2、给出评价结论 3、报告书的编制建设单位提出已批准 的建设项目建议书1、研究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法律文件 2、研究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其它文件环境影响预测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 等级和编制

15、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筛选重点评价项目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环境 现状 调查建设 项目 的工程 分析国家、地方有 关法规、标准第第 一一 阶阶 段段第第 三三 阶阶 段段第第 二二 阶阶 段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 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并开展公众意见调查;提出减 少环境污染和生态影响的环境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 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 种资料、数据,从环保角度确定项目的可行性,给出评价结论和提出进一步的减缓环 境影响的建议,最终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编制。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包括以下环节

16、:编制环评大纲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评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2.工作等级的划分 Z02 掌握划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依据 (1)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 、水及其他资源的使用量及类 型;污染物排放特点 (包括污染物种类、性质 、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排放浓度 )等。(2)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自然环境条件和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 量现状、生态系统功能与特点、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等,以及建设项目实施 后可能引起的现有环境特征发生变化的范围和程度。 (3)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 法律法规(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等

17、)。 S06 熟悉环境影响评价不同等级评价的详细程度 不同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要求的环境影响评价深度不同。 一级评价:要对单项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细致和深入的评价,对该环 境要素的现状调查、影响预测、评价影响和提出措施,一般都要求比较全面和深入, 并应当采用定量化计算来描述完成; 二级评价:要对单项环境要素的重点环境影响进行详细、深入评价,一般要采用 定量化计算和定性的描述来完成; 三级评价:对单项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进行一般评价,可通过定性的描述来完成一般情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包括一个以上的单项影响评价,每个单项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不一定相同。3.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 S07 熟

18、悉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总体要求 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全面、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文字应简洁、准确,并尽量采用图表和照片,以使提出的资料清楚,论点明确,利于阅读和审查。原 始 数据、全部计算过程等不必在报告书中列出,必要时可编入附录。所参考的主要文 献应 按其发表的时间次序由近至远列出目录。评价内容较多的报告书,其重点评价项 目另编 分项报告书;主要的技术问题另编专题技术报告。 Z03 掌握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具体内容(导则-总纲:6.2) 环境影响报告书应根据环境和工程的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选择下列全部或部分内 容进行编制。 6.2.1 总则 6.2.1.1 结合评价项目的特点阐述编制

19、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目的。 6.2.1.2 编制依据:a.项目建议书;b.评价大纲及其审查意见;c.评价委托书(合同) 或任务书;d.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6.2.1.3 采用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或拟参照的国外有关标准(参照的国外 标准应按国家环境保护局规定的程序报有关部门批准)。 6.2.1.4 控制污染与保护环境的目标。 6.2.2 建设项目概况 6.2.2.1 建设项目的名称、地点及建设性质。 6.2.2.2 建设规模(扩建项目应说明原有规模)、占地面积及厂区平面布置(应附平面图)。6.2.2.3 土地利用情况和发展规划。 6.2.2.4 产品方案和主要工艺方法。 6.2.2.

20、5 职工人数和生活区布局。 6.2.3 工程分析:报告书应对建设项目的下列情况进行说明,并作出分析: 6.2.3.1 主要原料、燃料及其来源和储运,物料平衡,水的用量与平衡,水的回用情 况。 6.2.3.2 工艺过程(附工艺流程图)。 6.2.3.3 废水、废气、废渣、放射性废物等的种类、排放量和排放方式,以及其中 所含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产生的噪声、振动的特性及数值等。 6.2.3.4 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方案。 6.2.3.5 交通运输情况及厂地的开发利用。 6.2.4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 6.2.4.1 地理位置(应附平面图)。 6.2.4.2 地质、地

21、形、地貌和土壤情况,河流、湖泊(水库)、海湾的水文情况,气候 与气象情况。/ 6.2.4.3 大气、地面水、地下水和土壤的环境质量状况。 6.2.4.4 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农作物等情况。 6.2.4.5 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温泉、疗养区以及重要的政治文化 设施情况。 6.2.4.6 社会经济情况,包括:现有工矿企业和生活居住区的分布情况,人口密度, 农业概况,土地利用情况,交通运输情况及其它社会经济活动情况。 6.2.4.7 人群健康状况和地方病情况。 6.2.4.8 其它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的现状资料。 6.2.5 环境影响预测 预测环境影响的时段;预测

22、范围;预测内容及预测方法;预测结果及其 分析和说明。 6.2.6 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特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范围、程度和性质;如要 进行多个厂址的优选时,应综合评价每个厂址的环境影响并进行比饺和分析。 6.2.7 环境保护措施的评述及技术经济论证,提出各项措施的投资估算(列表) 6.2.8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6.2.9 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建议 6.2.10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4.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 L02 了解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提出的数据资料一定要真实、准确、可信。对于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 和设计等技术文件中提供的资料、数

23、据、图件等,要能够满足工程分析的需要和精度 要求,并应进行分析、复核校对后引用。 (2)凡是可定量表述的内容,如污染物的排放量、排放浓度等,应通过分析尽量 给出 定量的结果。 S08 熟悉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 (1)工艺过程分析 通过对工程选址、选线、各时段及工艺过程的分析,了解对环境产生的各类影响 的来源,各种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情况,给出其种类、性质、产生量、产生浓度、削 减量、排放量、排放浓度、排放方式、排放去向及达标情况,给出噪声、震动、热、 光、辐射等污染的来源、特征及强度。各种废物的治理、回收、利用措施情况,运行 与污染物排放间的关系等。 (2)资源、能源的储运分析通过对建设项

24、目资源、能源、产品、废物等的装卸、搬运、储藏、预处理等环节 的分析,核定这些环节的污染来源、种类、性质、排放方式、强度、去向及达标情况, 明确有关的环境影响来源。 (3)交通运输影响分析 综合资源、能源、产品、废物的储运,给出其各自的运输方式,包括公路、铁路、 空运、水运及管道运输等,分析物流输入、输出平衡表,及由于建设项目施工建设及 运行,使当地及附近地区交通运输量增加和运量调整所带来环境影响的类型、因子、 性质及强度。 (4)厂地的开发利用分析 通过了解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土地利用规划,分析项目建设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协 调性,及项目建设开发利用土地带来的环境影响因素。 (5)非正常工况分析 对

25、建设项目生产运行阶段的开车、停车、检修、一般性事故和漏泄等情况时的污染 物不正常排放进行分析,找出这类排放的来源、 种类与强度,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的频 率等。 Z04 掌握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重点(导则-总纲:7.3 工程分析的重点) 工程分析应以工艺过程为重点,并不可忽略污染物的不正常排放。资源、能源的 储运、交通运输及厂地开发利用是否分析及分析的深度,应根据工程、环境的特点及 评价工作等级决定。解析:通过工艺过程分析、核算,确定污染源强,其中应注意 非正常工况污染源强的核算与确定。资源、能源的储运、交通运输及厂地开发利用分析的内容和深度,应根据工程、环境的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决定。S09 熟悉

26、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阶段划分(7.4) 7.4.1 根据实施过程的不同阶段可将建设项目分为建设过程、生产运行、服务期满 后三个阶段进行工程分析。 7.4.2 所有建设项目均应分析生产运行阶段所带来的环境影响。生产运行阶段要分 析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两种情况。对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影响有可能增加较大的 建设项目,同时它的评价工作等级、环境保护要求均较高时,可将生产运行阶段分为 运行初期和运行中后期,并分别按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进行分析,运行初期和运行 中后期的划分应视具体工程特性而定。/ 7.4.3 个别建设项目在建设阶段和服务期满后的影响不容忽视,应对这类项目的这 些阶段进行工程分析。 7.4.

27、4 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所酿成的爆炸、火灾、中毒等 后果十分严重的、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事故,属风险事故。是否进行环境风险评 价,应视工程性质、规模、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特征以及事故后果等因素确定。 目前环境风险评价的方法尚不成熟,资料的收集及参数的确定尚存在诸多困难。 在有必要也有条件时,应进行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或环境风险分析。解析: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包括施工阶段、运行阶段和服务期满及退役阶段。根据建设项目的不同性质和实施周期,可以选择其中的不同阶段进行工程分析。(1)所有建设项目均应分析运行阶段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包括正常工况和不正常工况两种情况。

28、对服务运行期长、或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其环境污染、生态影响可能增加或是变化较大的,同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和环境保护要求较高时,还可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特性将运行阶段划分为运行初期和运行中后期。(2)部分建设项目的建设周期长、影响因素复杂且影响区域广,因此需进行建设期的工程分析。(3)个别建设项目由于运行期的长期影响、累积影响或毒害影响,会造成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发生质的变化,如核设施退役和矿山退役等,因此需要进行服务期满的 工程分析。(4)对某些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所酿成的爆炸、火灾、中毒等后果十分严重的、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事故 的建设项目,应根据工程性质、规模、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

29、特征、事故后果以及必要性和条件具备情况,决定 是否进行环境风险评价。5.建设项目环境现状调查 L03 了解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8.1.1 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 (1)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单项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范围,并筛选出应调查的有关参数。(包括因素、项目及重点因子)(2)环境现状调查时,首先应搜集现有的资料,当这些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再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试。(收集现有资料应注意其有效性)(3)环境现状调查中,对环境中与评价项目有密切关系的部分(如大气、地面水、 地下水等)应全面、详细,对这些部分的环境质量现状应有定量的数据并做出分析或评 价;

30、对一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调查,应根据评价地区的实际情况,参照 8.2 条(环 境现状调查内容_见 Z05)所规定的内容,适当增删。 S10 熟悉常用的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及特点(8.1.2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和遥感的方法 。 收集资料法应用范围广、收效大,比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环境现状调查时, 应首先通过此方法获得现有的各种有关资料,但此方法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而且往 往不全面,不能完全符合要求,需要其它方法补充。 现场调查法可以针对使用者的需要,直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以弥补收集 资料法的不足。这种方法工作量大,需占用较多的

31、人力、物力和时间,有时还可能受 季节、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 遥感的方法可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环境特点,可以弄清人类无法到达地区的地 表环境情况,如一些大面积的森林、草原、荒漠、海洋等。此方法不十分准确,不宜用 于微观环境状况的调查,一般只用于辅助性调查。在环境现状调查中,使用此方法时, 绝大多数情况不使用直接飞行拍摄的办法,只判读和分析已有的航空或卫星相片。 Z05 掌握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8.2 环境现状调查内容) 8.2.1 地理位置 建设项目所处的经、纬度,行政区位置和交通位置(位于或接近的主要交通线),/ 并附平面图。 8.2.2 地质 一般情况,只需根据现有资料,选择下述部分或全部

32、内容,概要说明当地的地质状 况,即:当地地层概况,地壳构造的基本形式 (岩层、断层及断裂等等 )以及与其相应的地 貌表现,物理与化学风化情况,当地已探明或已开采的矿产资源情况。 若建设项目规模较小且与地质条件无关时,地质现状可不叙述。 评价矿山以及其它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时,对与建设项目 有直接关系的地质构造,如断层、断裂、坍塌、地面沉陷等,要进行较为详细的叙述, 一些特别有危害的地质现象,如地震,也应加以说明,必要时,应附图辅助说明,若 没有现成的地质资料,应做一定的现场调查。 8.2.3 地形地貌 一般情况,只需根据现有资料,简要说明下述部分或全部内容:建设项目所在地 区

33、海拔高度,地形特征(即高低起伏状况),周围的地貌类型(山地、平原、沟谷、丘陵、 海岸等等)以及岩溶地貌、冰川地貌、风成地貌等地貌的情况。崩塌、滑坡、泥石流、 冻土等有危害的地貌现象,若不直接或间接威胁到建设项目时,可概要说明其发展情况。若无可查资料,需做一些简单的现场调查。 当地形地貌与建设项目密切相关时,除应比较详细地叙述上述全部或部分内容外, 还应附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地形图,特别应详细说明可能直接对建设项目有危害或将被 项目建设诱发的地貌现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必要时还应进行一定的现场调查。 8.2.4 气候与气象一般情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 (风玫瑰图),

34、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与月平均气温 (最冷月和最热月 ),年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降水量、降水天数,降水量极值,日照,主要的 (灾害性)天气特征(如梅雨、寒潮、雹和台、飓风 )等。但:如需进行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除应详细叙述上面全部或部分内容外,还需根据 HJ/T2.2(大气环评导则)中的规定,增加有关内容。(对大气环境影响区域的大气边界层和大气湍流等污染气象特征进行调查与必要的实际观察。)8.2.5 地面水环境 如果建设项目不进行地面水环境的单项影响评价时,应根据现有资料选择下述部分或全部内容,概要说明地面水状况,即:(水系分布、水文特征、极端水情,)地面水资源的分布及利用情况,地面水各部

35、分(河,湖、库)之间及其与(河口、)海湾、地下水的联系,地面水的水文特征及水质现状,以及地面水的污染来源。 如果建设项目建在海边又无需进行海湾的单项影响评价时,应根据现有资料选择 上 述部分或全部内容概要说明海湾环境状况,即:海洋资源及利用情况,海湾的地理概 况,海湾与当地地面水及地下水之间的联系,海湾的水文特征及水质现状,污染来源 等。 如需进行建设项目的地面水(包括海湾)环境影响评价,除应详细叙述上面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外,还需根据 HJ/T2.3(地面水环评导则)中的规定,增加有关内容。(主要增加水文、水质调查、水文测量及水利用状况调查等有关内容,地面水及海湾的环境质量,以确定地面水环境质量

36、标准或海水水质标准限值为基准,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选定的评价因子分别进行评价。) 8.2.6 地下水环境 当建设项目不进行与地下水直接有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时,只需 根据现有资料,全部 或部分地简述下列内容:当地地下水的开采利用情况,地下水埋深,地下水与地面的 联系以及水质状况与污染来源。 若需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除要比较详细地叙述上述内容外,还应根据需要, 选择以下内容进一步调查:水质的物理、化学特性,污染源情况,水的储量与运动状态,水质的演变与趋势,水源地及其保护区的划分(,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水文地质方面的蓄水层特性,承压水状况等。当资料不全时,应进行现场(监测和)采样分析。(地下水环境

37、质量,以确定的地下水质量标准限值为基准,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选定的/评价因子分别进行评价。)8.2.7 大气环境质量 如果建设项目不进行大气环境的单项影响评价,应根据现有资料,简单说明下述部 分或全部内容:建设项目周围地区大气环境中主要的污染物质及其来源,大气环境质量 现状。如需进行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除应详细叙述上面部分或全部内容外,还需根据HJ/T2.2 中的规定,增加有关内容。 (对于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应收集评价区内及其界外各例行大气环境监测点近三年监测资料,统计分析各点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值、超标量、变化趋势等。同时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大气环境特征、大气功能区类别及评价等级,在评价

38、区内按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匀性的原则布点,开展现场监测工作。三级评价,可只利用评价区内已有的例行监测资料,无利用资料或是 一、二级评价时,应适当布点进行监测。监测应与气象观测同步进行,对于不需要进行气象观测的三级评价项目应收集其附近代表性的气象台站各监测时间的地面风向 、风速资料。大气环境质量,以确定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为基准,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选定的评价因子分别进行评价。)8.2.8 土壤与水土流失 当建设项目不进行与土壤直接有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时,只需根据现有资料,全部或部分地简述下列内容: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成土母质,土壤层厚度,)土壤的肥力与使用情况,土壤污染的

39、主要来源及其质量现状,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水土流失现状及原因等。 当需要进行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时,除要比较详细地叙述上述全部或部分内容外,还应根据需要选择以下内容进一步调查: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成分)结构,(颗粒度,土壤容重,含水率与持水能力,)土壤一次、二次污染状况,水土流失的原因、特点、面积、(侵蚀模数)元素及流失量等,同时要附土壤(和水土流失现状)图。8.2.9 动、植物与生态(生态调查)若建设项目不进行生态影响评价,但当项目规模较大时,应 跟据现有资料简述下列部分或全部内容: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植被情况 (如类型、主要组成、覆盖度、生长情况),有无国家重点保护的或稀有的、(特有的、)

40、受(威胁)危害的或作为资源的野生动、植物,当地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森林、草原、沼泽、荒漠、湿地、水域、海洋、农业、城市生态等)及现状。若建设项目规模较小,又不进行生态影响评价时,这一部分可不叙述。 若需要进行生态影响评价,除应详细地叙述上面全部或部分内容外,还应根据需 要选择以下内容进一步调查:本地区主要的动、植物清单,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物质循环状况,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影响生态系统的主要污染来源,(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物质循环状况,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影啊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重要生态环境情况,主要动植物分布、重要生境、生态功能区及其他生态环境敏感目标等)。8.2.10 噪声 如

41、果建设项目不进行噪声环境的单项影响评价,一般可不叙述环境噪声现状;如 需进行此类评价时,应根据噪声影响预测的需要决定现状调查的内容。解析:需根据评价级别、敏感目标分布情况及环境影响预测评价需要等因素,确定/声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监测布点与污染源调查工作,如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现有噪声敏感目标、噪声功能区划分情况,各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噪声现状、超标情况、边界噪声超标以及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和测量法。应根据噪声评价工作等级相应的要求确定采用收集资料法还是现场调查和测量法,或是两种方法相结合,如果需要,应选择代表性点位进行现场监测。8

42、.2.11 社会经济 主要根据现有资料,结合必要的现场调查,简要叙述下列部分或全部内容: 人口:包括居民区的分布情况及分布特点,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等。 工业与能源:包括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现有厂矿企业的分布状况,工业结构,工业 产值及能源的供给与消耗方式等。 农业与土地利用:包括可耕地面积,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构成及产量,农业总产 值以及土地利用现状;若建设项目需进行土壤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则应附土地利用图。交通运输:包括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公路、铁路或水路方面的交通运输概况,以 及与建设项目之间的关系。解析:包括社会经济、人口、工业与能源、农业与土地利用、交通运输等。主要根据现有资料,结合必要的现场调

43、查,简要叙述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现有工矿企业的分布状况,工业生产总值及能源的供给与消费方式等;居民区的分布情况及分布特点,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受教育水平、就业及人均收入等;可耕地面积,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构成及产量,农业总产值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人均土地资源,农业基础设施等。若建设项目须进行土壤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则应附土地利 用图。当建设项目规模较大,且拟排放污染物毒性较大或项目建设期较长、影响区域较广时,应进行一定的人群健康调查。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如水利水电工程,需进行人群健康调查及影响评价。8.2.12 文物(人文遗迹、自然遗迹)与“珍贵”景观文物指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一般包括具有纪念意义和历 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或具有历史、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