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古代地政治规章试题.汇编.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818407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古代地政治规章试题.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内古代地政治规章试题.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内古代地政治规章试题.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古代地政治规章试题.汇编.doc(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试题汇编 (2016 课标三,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历史改变 (2016 江苏单科,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 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 (2014 课标,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 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

2、的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2014 课标,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 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 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2015 江苏单科,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 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 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3、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2015 广东文综,14)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2014广东文综12)“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A青铜兵器 B铁制农具 C祖先牌位 D皇帝宝座 (2012 浙江文综,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 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 知识,能够判断晋国是姬姓封国 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4、秦燕 两国可以通婚A B C D (2013 安徽文综,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 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亨宗庙;三思立,庙不 袱(新死者附祭于先租)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宁, 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使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素、(6 分)(1)历史因素:父系血缘关系或“家天下”政治等;礼乐制度等(2011 课标,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

5、周制而“大一 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 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2015 上海单科,32)“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 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据此,礼乐 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 A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C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 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 (2013广东文综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

6、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 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2013山东文综9)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 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 (2013 重庆文综,14)(3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赵武灵王(前 325 前 299 年在位)与肥义谋胡服骑射。国人皆不欲,公子成 (赵武灵王的叔父)曰:臣闻中国者,蛮夷之所则效也。今王舍此而袭(穿)远方之服, 臣愿王熟图之

7、也!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吾国东有齐、中山, 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而叔顺中国之俗, 恶变服之名,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归纳赵武灵王颁布胡服令的目的及其关于服饰的基本观点。(6 分)结 合所学知识,说明胡服骑射改革的时代背景。(4 分)(1)发展骑兵,增强军事力量;服饰应利民、便用;服饰须因时势而变。处于社会转型的大变革时期;战争频仍,各国追求富国强兵。(2016 上海单科,6)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 ,垂二千

8、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 A分封之制 B郡县之制 C郡国并行D行省制度 (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 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 了秦汉以后(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2015 江苏单科,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 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 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

9、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2013 北京文综,12)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 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 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A周 B秦 C汉 D唐 (2012 上海单科,3)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 “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28 分)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

10、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 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 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 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中央集权与四大基本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12 分) (2)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16 分)(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 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2015 上海单科,4)在中央集权体制初创的秦朝,选用啬夫的是 A太尉 B皇帝 C郡守、县令 D丞相、

11、 (2012 重庆文综,13)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 其表现有战乱频仍 民族矛盾尖锐 刑罚严酷 土地兼并严重 A B C D (2016 课标,25).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 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 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2016 课标,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 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 初 A.实现了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12、B.继承了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2016 课标,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 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016 北京文综,13).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 人刺杀,此事发生在 A、汉长安 B、唐长安 C、宋汴梁 D、元大都 (2016 浙江文综

13、,16).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强化,往往通过采取弱化相权、完善监察制、 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等手段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架构的设计与职权的变更较为突出。 下列选项中,在地位和职权上大体相当的一组是 A.东周诸侯国与元省制 B.唐政事堂与宋中书门下 C.西汉州刺史与明监察御史 D.宋提点刑狱司与明通政司 (2016 江苏单科,4)“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 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2015 课标,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

14、太守)乎!”后来 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2015 课标,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 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 干政的背景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收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2015 天津文综,2)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 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

15、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2015 安徽文综,13)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 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 之。”这体现了( ) A地方无选官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2015 山东文综,14)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 ) A瓦解宗法体系 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16、(2015 四川文综,2)“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隶属少府。虽典机要,而 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 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 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 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2014山东文综14)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 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2014 北京文综,15)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

17、一或不充分 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 300 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 C唐代 369 位宰相中有 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 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 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2013山东文综11)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2013 江苏单科,3)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

18、未经 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 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 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2012 安徽文综,13)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 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 (2012 山东文综 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 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

19、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016 年高考北京卷文综试题及答案解析 40.(18 分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墓和江西南昌刘贺墓都是近年来的重大考古发现。)目前学术界基本上一致认为海昏侯墓的墓主就是刘贺,但在西高穴墓的墓主是否为曹操这 一问题上海存在争议。 (1)阅读上表,对比刘贺墓资料,说明细高穴墓墓主身份存在争议的原因。(8 分)(2015 重庆文综,4)金史记载:“赞曰: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 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法规亦可谓有志于治者

20、 矣”这表明金章宗 A完善了金朝典章制度 B开始推行内阁制度 C治国理政不如金世宗 D照搬金世宗时的律令 (2015 福建文综,15)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定时 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 省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 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 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 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 (2015 广东文综,13)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 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 A.反对中央集权 B.主张建立内阁 C.主张加强相权 D.反对三省六部制 (2012

21、 广东文综,13)“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 )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 (2012 北京文综,13)下图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A唐长安 B宋开封 C元大都 D明北京 (2012 四川文综,12)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 的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2012 海南单科,5)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 中朝,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22、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2011 山东文综,9)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 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2011 广东文综,13)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 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2011 四川文综,13)清代史学家赵翼据西汉初“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 之徒”的现象,认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下列主张体现了这种“大变局”的是 A废除苛政,休养

23、生息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2011 江苏单科,2)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 830 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2011 江苏单科,4)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 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 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2011

24、课标,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 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 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 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 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 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 “其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

25、以得之审 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 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 “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 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有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据新唐书 材料三 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 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 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

26、合格之国民。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 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核考,同记分数,共分言 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 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 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 保送,俟考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 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 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 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

27、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1)变化:秦至汉武帝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意能力考察;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原因:儒家思想对制度建设的影响日益深入;具体历史背景影响人才选拔的标准;建设高素质的官吏队伍。(2)德和才都是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强调学校在德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德可以通过课程教育、日常考察等方法养成;在官员选拔中更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继承古代德才兼备的人才观;适应时代需要;有利于新式人才的培养(2

28、015 江苏单科,21)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 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 存,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成。 中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 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 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

29、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 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 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 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 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有利于中国稳定和统一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是按照出身或 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所涉及的制度。(6 分)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 的原因。(4 分) (3)据上述材料,说

30、明中华文明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质。(2 分 (1)因素:充分保留传统;合理选官;实行德政;汉字文化延续功能强。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2)作用: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原因: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复兴儒学的需要(宋明理学家的学术创新)。(3)特质:延绵不断(尊重传统);兼收并蓄(与日寸俱进)。 (2014 江苏单科,21)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 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 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

31、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 大臣数诎。汉书严助传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 (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 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旧唐书刘祎之传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 之达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 (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 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明史职官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

32、,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3 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神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3 分) (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 能等同于丞相。(5 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3 分)(1)举措: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政、奏事;令其诘难大臣。(2)说明: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3)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说明:

33、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4)策略:分散权力;权力制衡。原则:皇权至上。(2013 天津文综,12)(18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 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 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5 分) 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 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

34、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4 分)结合所学知识指 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2 分) 材料三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 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 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 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5 分)并分析其意 义。(2 分)(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35、承袭秦制。承袭秦制。(2)分封诸侯王国。)分封诸侯王国。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3)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的防范。)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的防范。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2012 江苏单科,21)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 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

36、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 列材料: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 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 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 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

37、我们就无法 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 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 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 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7 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3 分)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3 分)(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

38、制。(2 分)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 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5 分)(2)功能: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3 分)(3)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3 分(2016 课标,27)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 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2016 课标,27).明初废行省,地

39、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 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 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2012 课标全国,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 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

40、葫芦样,要把葫芦仔 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 (2012 课标全国,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 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2014全国大纲卷14)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

41、明代内阁 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2014天津文综1)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 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2013山东卷 下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 )嘉庆二十一年七月初六日内阁奉上谕:和世泰等奏,嗜国贡使连日演习礼仪极为敬 谨。即派苏楞额、广惠各戴原品顶戴沿途伴送,钦此 A中书省

42、B内阁 C军机处 D礼部 (2013 重庆文综,5)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 阁大学士”,“成祖简拔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 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 ) 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 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事 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 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2014 浙江文综,38)(26 分)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 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87 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 万历十五年。 该著作涉及的重

43、要人物有:时年 24 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 创造了近 30 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已经去世了 5 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 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在这年去世的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在内地已成功定居了 4 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 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据万历十五年编写 材料二 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 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 (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

44、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 的重要原因。(8 分) (2)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 象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9 分) (3)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以日本、西欧(葡萄牙)为切入点,简要叙述明朝中后 期中外关系的基本内容以及明朝政府的政策。(9 分)(1)(8 分)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但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皇帝离不开内阁,但又以司礼监予以牵制;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导致政治日益黑暗。(2)(9 分)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美洲作物开始传入我国,资本主义萌芽,会馆出现,商帮势力强大。(答对三点即可)重农抑商。(3)(9 分)倭寇骚扰;葡萄牙占领我国澳门,西方传教士进入内地。明政府维护“朝贡”体制,实行“海禁”政策。(2013江苏单科5)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 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 明军机处( )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2013 山东基本能力,55)在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期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这一状况被彻底改变始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