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康市 城镇化.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81626093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安康市 城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3年安康市 城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安康市 城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安康市 城镇化.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安康市 城镇化 方玮峰:关于加快推进安康城镇化的调研与 思考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流水镇党政办 发布时间:2023-03-21 阅读:220 次 城镇是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经济社会发育程度较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较为完善的地理区间和社会单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和载体。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发展要素向城镇聚集以及城镇功能日趋完善、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实现工业化、现代化、人文化的重要条件。城镇化水平的高低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安康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头的欠发达山区市,加快城镇化是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统筹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根本出路;是加速产

2、业聚集、构筑产业发展平台,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突破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有效规避灾害,减少人为对生态的破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持发展的现实选择。目前,安康已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新时期,一定要顺应发展趋势,遵循客观规律,真正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全局工作的一大战略重点抓实抓好,切实把城镇化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安康城镇化的历史演进和基本现状 (一)安康城镇发展的历史演进 安康城镇的形成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历史就有2318年。历史上受战乱、洪灾、移民、交通等因素影响,安康的城镇发展也相应随之兴衰变迁,凸现了几个鼎盛期:公元前312年秦在安康城置汉中郡西城县,郡治

3、设于西城,因雄踞军事要地,城邑面积发展至百万平方米,史称“秦头楚尾大都会”;西晋太康元年因安置流民取“安宁康泰、万年丰乐”之意始称安康;公元742年唐天宝年间,因汉江河运通江达海,沿江城镇码头及商品贸易随交通的发展而兴盛,涌现了蜀河、流水、焕古、瓦房店、后柳等一批商贸集镇;明末至清中叶,由于豫、楚、江、浙等地人口快速增长,加之土地兼并,迫使越来越多的农民背井离乡,纷纷进入当时还是“深山老林”的安康等秦巴山区,垦殖谋生,带动了安康城镇的大规模开发;清同光至中华民国期间,汉江河运鼎盛,安康发展为陕南最大的水旱码头,川、楚、豫、晋各地商贾云集,设八大会馆,座商309家,尤其是安康城区大街小巷达59条

4、,安康西路(月河沿线)的恒口、五里、涧池、蒲溪等一批城镇发展最为迅速并初具规模。至解放前,全市有建制镇12个,城镇人口达到11万。 解放后安康城镇进入发展新时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949年至1978年,为城镇发展的起步阶段。期间主要依托1951年汉江航道疏浚、1970年国家“三线”建设、1977年安康水电站上马、1978年全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阳安线和襄渝铁路相继通车等重要机遇,带动了安康城镇的发展。至1978年全市有建制镇17个(不含县城),城镇人口21万。1978年至2000年,为城镇稳步发展阶段。特别是1983年特大洪灾之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大力支

5、持下,安康人民奋起抗灾自救,重建美好家园,不仅很快恢复了洪灾的重创,而且中心城市迅速扩大,带动了周边城镇发展,加之1996年安康撤区并乡建镇、2000年西康铁路通车,有力地促进了城镇发展。到2000年全市建制镇发展到103个,城镇人口达到40.1万人,城镇化率为13.7。2023年撤地设市为安康城市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全市进入城镇快速发展、城镇化加快推进的新阶段。2023-2023年全市城镇化率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长,进入十一五以后,2023-2023年全市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5,2023年底,全市城镇人口达到9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1。 (二)安康城镇的空间分布 受全市经济发展、交通和人

6、口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安康城镇分布的特征是山区稀、沿河 沿川沿线密,形成了中心城市、县城、建制镇的市域三级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全市109个建制镇(含9个县城),88个集镇,其中,39%的建制镇分布在汉江干支流沿岸;47%的建制镇分布在国道和省道沿线,其中210国道沿线13个,316国道沿线23个,207省道沿线16个。全市每千平方公里小城镇分布平均值为4.66个,其中,汉滨区、石泉、汉阴、紫阳高于平均值,其余6县均低于平均值。 (三)城镇的规模及类型 安康城镇以小集镇为主体,规模普遍较小。其中,中心城市人口32万,占全市城镇总人口的35%;9县城人口27万,占全市城镇总人口的29%;建制镇和一般

7、集镇人口33万,占全市城镇总人口的36%。除县城以外,90%的城镇人口小于2万人,在小于2万人的城镇中,又有70%的城镇人口规模小于1万人。在城镇经济总量方面,2023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15亿元,其中:中心城市完成36亿元,占比31%;9县城完成63亿元,占比55%,镇完成16亿元,占比14%。在文化教育卫生方面,全市城镇拥有普通高等学校、中小学1545所,有医疗卫生机构287个(不含诊所),床位6290张。从城镇形成的成因看,有以下四种类型:一是居重要交通位置而形成集镇,如沿汉江的汉阳、蜀河古镇,沿重要公路形成的江口、饶峰等;二是特色产业兴镇,如汉阴涧池的经商传统,瀛湖、皇冠的生态旅游,

8、恒口、蒲溪靠农业和加工业兴镇。三是区域商贸集散地。如漩涡、八仙、民主、广货街等。四是依托中心城市和县城兴起的集镇,如五里、建民等。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看,安康城镇化基础薄弱,起点较低,发展不足。止2023年底,全市城镇化率为31%,比全国的45.6%低14.6个百分点,比全省的40.6%低9.6个百分点。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着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 一是产业基础薄弱,支撑能力不强。多数城镇是因地理区域、交通条件等因素自然聚集形成的,支撑城镇发展的主导产业未形成,特色优势不明显,70以上的城镇企业总产值在5000万元-1亿元之间或5000万元以下,形成不了规模效益。尤其是第二产业比重小,既难以

9、带动三产发展,又不能有效提供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劳动力,致使城镇发展缺乏动力。二是缺乏统筹规划,建设水平不高。一方面缺少从全局上深入细致地对城镇进行科学系统谋划和规划,已有的规划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不强,普遍存在“五年规划两年落后”的问题。另一方面规划执行不力,控制不到位,不按规划审批,乱批乱建现象严重。致使区域布局不合理、特色风格难形成,建设管理水平低。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体制不完善,规划与建设缺乏有效制衡与监督,致使管理缺失。 三是基础设施滞后,城镇功能不配套。2023年全省城镇维护建设资金收入人均782元,而我市城镇维护建设资金收入3015万元,人均32元,在全省11个地市中最低。全

10、市人均城镇道路、广场面积10.2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7.3平方米,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平方米。投入的不足,导致建设欠账较大,市政基础设施普遍滞后于城镇发展。 四是自然条件制约,城镇发展空间受限。“八山一水一分田”和山大、沟深、谷狭的立地条件决定多数城镇依山傍水而建,发展空间受限,建设成本较大,防灾保安任务重。 五是农民收入较低,转移能力不足。202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70元,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由2000年的3057元,扩大到2023年的7380元。全市尚有贫困人口42.5万,占农村总人口的20.7%;城镇低保人口4.26万,占城镇总人口的4.6%。农民收入低,抑制了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 六

11、是政策还不配套,引导措施尚不到位。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依然是制约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原因,尤其城乡在户籍、土地、就业、医疗、入学、养老、失业保险等政策方面存在的差异,阻隔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农民工“离土不离乡”、“进厂难进城”的问题突出。当前我市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城镇化加快推进的重要时期,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积累, 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集镇为主体的三级城镇体系,为加快城镇化进程奠定了基础;以清洁能源、新型材料、富硒食品、生物医药、安康丝绸、生态旅游为支撑的特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为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产业支持;以道路、供电、通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加快改善,特别是“5.28”西康高

12、速的通车,安康必将进入大开放、大发展的新时期,为加快城镇化进程创造了良好环境;加之多年培育形成的具有相对较高技能的60万农民工和一大批农村致富能手,迫切需要尽快融入城市社会,为加快城镇化进程准备了重要力量,提供了良好条件。我们务必遵循规律、乘势而上,在重要机遇期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未来35年,随着九条高速公路、五条铁路和一个中型机场的建成,安康将是陕西第二大交通枢纽和重要的物流集散地,是承接西安、成都、重庆“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加快城镇化进程,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市情实际和安康发展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着眼统筹

13、城乡发展,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壮大产业为支撑,以城镇体系建设为重点,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加快要素聚集,创新体制机制,彰显特色风格,努力构建适应大交通、大旅游、大发展形势的城镇体系,形成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人文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生动局面。 从立地条件和长远发展来看,安康城镇化格局总体上应按人口规模三个100万来规划,即中心城市(包括汉阴县城)100万,县城和中心镇100万(旬阳、平利、石泉县城各10万,其它5县城各4万,50个中心镇各1万),集镇和新村100万。围绕这一整体规划,近期发展目标为:到2023年,全市总人口307万人,城镇总人口达到129万人,其中,中心城市达到5

14、5万人(其中汉阴县城5万人),县城和中心镇达到74万人(旬阳、平利、石泉县城分别达到8万人、5万人、8万人,紫阳、白河、岚皋、宁陕、镇坪县城分别达到4.5万人、4万人、5万人、3万人和 1.5万人,50个中心镇35万人),同时与新村建设结合力争发展100个小集镇,城镇化水平达到42%。 在空间布局上,突出“一心两带多点”三级城镇体系建设。“一心”指安康中心城市为核心、周边城镇相聚集的城镇群,“两带”指汉江沿岸城镇轴带和月河川道城镇轴带,“多点”是“一心两带”之外大量分布的中心镇和集镇新村。月河川道城镇轴带是安康大城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主城区共同构成城镇化发展的极核,对加快全市城镇化进程具有引

15、领、推动、示范作用,应与“一心”共同率先发展。汉江沿岸城镇轴带具有交通和资源优势,应加快发展。“一心两带”之外的中心镇和集镇新村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桥梁和纽带,有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应积极发展。 安康中心城市作为全市城镇化发展的核心,位于我国中西部三大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辐射区。结合中心城市的发展现状,着眼于长远发展,未来安康中心城市的范畴将由现有主城区、汉阴县以及月河川道小城镇群共同构成的一个主、副、点相配套和补充的中型城市。具体为:以安康市主城区为中心,以汉阴为副中心,以沿月河谷地的五里、恒口、蒲溪、涧池等小城镇为节点,形成串珠式城市格局。由此,在发展方向上应确定为:“西进、北延、南控、东拓

16、”,即主体向西,适度向北、向东拓展的发展方向,并在城市整体空间基础上形成“一江两岸、一心多点”的核心空间骨架,打造集山水风光、人文特色、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宜居城市。按此发展方向,到2023年中心城市主城区人口达到50万,用地规模45平方公里。 三、加快推进安康城镇化进程的主要任务 推进安康城镇化进程,必须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着眼于产业培育、基础改善、要素聚集和管理水平提升,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有效吸引各方力量投向城镇建设,努力实现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培育壮大产业,激活城镇经济。产业是城镇发展的原动力,是城镇建设可持续发 展的基础和支撑点,没有产业的壮大和带动,就没有城镇

17、化的快速发展。培育壮大产业,一是要明确主攻方向。就是要以新型工业化为引擎,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面向市场,确定主导产业。从全市来讲,就是集中做大清洁能源、新型材料、富硒食品、生物医药、安康丝绸和生态旅游六大主导产业。各县城和中心镇要立足自身实际,选定最能做大做强的产业,集中力量率先突破。二是突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大力扶持骨干企业和特色产品,形成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和核心竞争力。三是坚持城乡统筹。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产业化经营为纽带,以一村一品为依托,努力形成围绕工业办农业、城乡互动融合的局面。 (二)突出工作主线,着力构建完善城镇体系。按照“三个100万”的规划目标,进一步突出中心城市、

18、县城和中心镇建设三大重点,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的三级城镇体系。将中心城市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围绕建设百万人口中心城市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提升江南、重心北移”发展战略,加快凝聚江北人气,提升江南品位,扩大城市规模,真正把中心城市建设成为带动全市城镇化发展的龙头。提升县城建设和管理水平。在全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加强县城建设的规划指导,着力改善基础条件,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承载能力。大力发展区域性中心集镇。立足发展现状、交通区位、优势资源、产业基础等多种因素,启动规划建设50个辐射带动能力较强、城镇功能基本完备的中心镇。同时,结合扶贫开发、生态移民和异地搬迁,加快高山边远区农民迁移,推进小

19、城镇和新村建设,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加速城镇化进程。 (三)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城镇承载能力。坚持道路先行,合理规划布局城镇路网,突出重点干线建设,切实完善道路设施,注重停车场和人车分流工程建设,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加快城市供水、供电、通信、污水、垃圾处理厂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提高承载能力。积极推进城镇房地产开发,加快政府廉租房建设,规范引导城镇居民建房,扩大农民工进城自建房试点,提高居住能力和水平。加强城镇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镇社会服务功能。加大城市绿化力度,大幅度增加城镇绿地,改善生态环境,真正体现安康融山亲水、山水园林的城镇整体风格。 (四)完善市

20、场体系,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依托城镇发展现状,合理规划布局城市功能组团,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房地产、旅游、商贸等第三产业,加大商贸中心、专业市场、特色街区、综合市场的规划和建设力度,构建完善的市场体系,引导各类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形成三次产业相互支撑、充满活力的格局。 (五)深入推进双创,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把创建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旅游城市等活动作为城镇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抓手,下茬整治城镇环境,规范城镇秩序,改善城镇面貌、提升管理水平,塑造良好形象。加快城镇建设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规划、建设和管理职能,形成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坚持城市经济与城市文明同步发展,注重城市精神的培养和宣传

21、,积极倡导以“诚信安康、文明市民”为主题的社会文明风尚,在全社会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城市风气,凝聚城市灵魂、塑造城市精神、树立城市形象。 四、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政策措施 (一)抓紧规划编制。城镇规划是城镇资源利用的总体安排,是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龙头,是正确处理城镇经济社会发展中资源、人口、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目的地改造和利用自然,使其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关系到城市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大计。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起规划立市的理念,高起点、高水平尽快编制完成全市城市总体规划,从空间布局、城镇规模、土地利用、产业培育、交通组织等各个方面引领全市城镇建设,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年内,要完成

22、中心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加快完善各县城、重点集镇和重点片区的建设性详规,明确建筑风格,凸显地方特色,提升城镇品位,真正做到规划引领、有章可循。要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法,不断强化规划的龙头地位,增强规划执行力,加强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法律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建立规划实施责任追究机制,严肃 查处违反城镇规划的行为,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要切实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使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更加合理和可行。 (二)引导要素聚集。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和引导作用,围绕城镇规划和实施,同步调整土地、产业、交通、教育、卫生、文化等相应的专项规划,合理调配各类资源向城镇聚集,满足城镇发展需要。要以安康工业园区二次创业

23、和10个县域特色工业园区建设为契机,加快企业入园步伐,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聚合,以新型工业的加快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要围绕城镇产业培育,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优势资源合理开发,促使重点项目和工业企业向园区布局,向城镇靠拢,带动城市发展。要取消各类限制,实行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城镇建设领域,鼓励农村能人大户向城镇转移,有效引导社会资源更多地投向城镇建设,形成各方协力推动城镇化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努力扩大投入。进一步强化经营城市理念,创新城镇建设投资机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吸引多元投资主体参与城镇建设,聚集各方力量建设城市。盘活城镇土地,减少政府划拨,把最有价值的土地用于商业开发,实行以地生财、

24、以城建城、以城兴业、以业活城、滚动开发。继续深化政府非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管理改革,有效盘活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促进城市改造和建设,增加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能力。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做大做强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增强融资和投入能力。充分运用集合信托和BT、BOT运作模式,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市经营性项目策划、包装力度,积极组织对外招商,有效吸引社会资本、民间资金参与城镇开发建设。市、县区政府每年筹集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中心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努力提高重点集镇的承载能力。 (四)破解二元体制。重点解决就业与社会保障、户籍管理、子女入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消除城乡壁垒,打开农民进城大门。

25、探索建立统一的城乡户籍管理制度,加大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偿流转和林权制度改革力度,有效解除束缚,更多地给予农民进城的自由。加大城镇教育设施的建设投入,优化布局和配置教育资源,取消异地入学限制,解决农民子女进城上学问题。逐步探索建立城乡均等的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住房等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服务体系,取消各种限制劳动力合理流动的政策规定,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一体化。 (五)促进农民工进城。农民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主导力量。解决好现有60万农民工的进城问题,是加速农民转移、加快城镇化最迫切、最现实的需要。一是积极开展农民工进城购房试点,并逐步完善政策措施将其扩大到县城,使农民工真正在城里买房安家。二是继续加大对农民工的免费技能培训和小额贷款扶持力度,支持创业,确保他们有稳定的就业岗位和收入来源。三是率先将进城购房安家的农民工转为城镇户口,统一纳入城镇社保体系,执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失业保险、养老统筹等保障标准,解决子女入学的问题,并允许其在自愿的前提下保留或流转承包经营的土地,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真正依靠农民工进城推动全市城镇化进程。(作者系中共安康市委副书记、安康市人民政府市长) 安康市 城镇化 安康市银行分布 城镇化 城镇化 城镇化 城镇化 城镇化 城镇化 城镇化 城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