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学古本序读后感.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1613913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大学古本序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3年大学古本序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大学古本序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大学古本序读后感.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大学古本序读后感 大学古本序读后感 王阳明先生这篇大学古文序写于1518年,阳明先生时年47岁,他任提督军务都御史,在江西和广东等地平定了众多叛匪,功德卓越。他一边工作,一边讲学和写作,前面分享过的祭浰头山神文和教约两文均写于此年。 大学原是礼记的第四十二篇,其著名的词句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其所说的大学是指大人之学(大人即具有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胸襟的人)、君子之学(君子即责任和道义担当的道德模范者)和仕子之学(仕子就是心系百姓为百姓谋利的官员)。大学成文于战

2、国末期和西汉之间,记载了儒家修身的主要次第,受到历代大儒的推崇。 后代儒学者怀疑因错简而导致大学原文的篇目次序有误。北宋大儒程颐和程颢先后编撰大学原文章节为大学定本。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他认为大学有阙文(阙文指有存疑而未写出的文句),遂对大学移文补传.他认为经是孔子所说,由曾子所记述的;而传是曾子所说,门人记录的,所以就把大学分成了经(一章)、传(十章),为其补格物致知传,又把传文中对诚意的解释后移,置于解释正心之前,形成三纲、八目、三纲释文、八目释文的完整文本结构,并将大学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编为四书。后经朝廷功令,朱熹的大学章句地位突显,对后世影响很大,后被定为科举考试官方教材,一直沿袭到清

3、代,成为士人应举的必读书。 自大学受到重视开始,对它版本问题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王阳明1508年在贵州龙场的时候,就对格物致知的理解和朱熹不同。他一直伏读精思,怀疑朱熹的大学章句非圣门本旨,他认为圣人之学本来就简易明白,其书就是一篇,无经传之分,更无经可补。于是写下这篇反映他心学思想的大学古本序。 朱熹认为格物致知为大学之要,把格物致知解释为即物而穷其理,故注重对外界一事一物的探究。在这篇大学古本序中王阳明说: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诚意之功,格物而已矣。诚意之极,止至善而已矣。止至善之则,致知而已矣。王阳明认为是大学是诚意为要。他把格物致知和明明德、亲民都解释为正心、致良知,物格则知致、意

4、诚.圣人惧人之求之于外也,而反复其辞。 王阳明在文中说道:大学旧本析而圣人之意亡矣。是故不务于诚意,而徒以格物者谓之支;不事于格物,而徒以诚意者谓之虚;事本于致知,而徒以格物诚意者谓之妄。支与虚与妄,其于至善也远矣。合之以敬而益缀,补之以传而益离。吾惧学之日远于至善也,去分章而复旧本,傍为之什,以引其义。他指出朱熹的大学改本有支与虚与妄之病,旨在恢复自认为正确的古本。 这篇大学古本序和他后来讲授大学的记录本大学问都包含了他的哲学中心思想,是他心学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思想的重要体现。他多次强调圣人之心无须外求,至善在于吾心,格物即格心,致知为致吾心之良知。王阳明的讲学,以及与当时学者的这些论

5、争,使得王阳明对大学格物的认识,愈来愈清楚,对当时的知识界造成了明显冲击,朱熹学的权威大大削弱,大学之研究呈多样化趋势。 王阳明心学思想突出了个人在道德实践中的主体能动精神,客观上提高了人的价值和作用;阳明学敢于挑战朱熹等传统权威,也是一种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体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务实的思维方法和精神动力;阳明心学确立了以道德良知为核心的道德理想主义,对于救治当今社会道德滑坡、唯利是图的弊端是一剂对症良药;阳明学提倡亲民、重视民生的思想主张,对于我们实现社会主义价值观三个引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引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引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

6、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引领有借鉴作用。 张黎 读大学古本序有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宗旨在于显示本有的清明德行,在于把这种修养取得的成就恩泽人间百姓,从而使人人都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主要是为了说明弘扬人性美好善良的品质从三皇五帝时期就开始了,并不是我们现代标新立异的产物。我则认为它包涵了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上天赋予每个人一样的品性,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美好的,但是很可能由于后天的环境和自身的修养不同,才导致了人们在品行和德性方面的差异。只有我们自己加强自身的修养,做到至善至美,才能改变命运。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说明了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按照一定的自然规律产生、演变、衰退,

7、任何事物都不能打破这个规律,就像蚕宝宝生来就会吐丝一样,鱼儿生来就会在水中游。每个事物都有本和末之分,有始与终之别。自然界就好像一个天平,两边重量相等,才能保持平衡,哪一边过重或过轻,就会导致整个自然界发生改变,失去规律性。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舞台上的主角,不可替代,人的本质没有好坏之分,区别就在于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所在环境不同,造就了每个人的境遇不同。 古人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对自己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这种对于完美人格的执著追求,令人肃然起敬。这是令我大为感动的一个地方,在当今这个个性鲜明的时代,人们我行我素,保持自己的鲜明个性,个性在张扬个人魅力的同时也为不少没有上

8、进心的人提供了放任自己的理由,致使很多人走上了歧途。古人对于自身完美的追求也许很少实现,但是他们这种不断追求高尚品质的精神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去努力实现的一个远大目标。 吴兰振 大学古本序有感 大学古本序的宗旨,在于彰明人类天赋的光明纯莹的心灵,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再通过礼乐教化,以启迪人们的自觉,去除物欲,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行,而达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对大学的纲领有所体会,自然便会立定人生志向,以此为生命的理想方向。确定了心中志向,便不会轻易为外物所干扰,就会至死不渝的去追求。不论面对何事何物,都能认真思考,由此得到至善之理,明白明明德和亲民的关系如同根本和末梢的

9、关系。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对大学纲领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自然距离大学之道的实现不远。 人们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又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两者一样,都被人用来表达自己所理解的君子之道。这种君子之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 大学中修齐治平的顺序与此并不相同。文章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顺序不一样,境界也就迥异:修齐治平是四有新人们的个人修行之道,平治齐修则是古之圣王的基本国策了。这种国策,用一句歌词说,就是: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

10、,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宋义阔 大学古本序读后感 心之本体原本是无善无恶的,我们要找到一条路径回归这种状态。这个路径就是意,有善有恶意之动,意动的时候我们就要为善去恶,把诚意之功做到极致。当我们把为善去恶做到极致时,便能够像大学所讲的三纲要那样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将自己本是光明、至善的心逐渐呈现出来。 阳明先生认为,大学之道在亲民而非新民.亲民是天地万物本为一体,我就是他,他就是我,彼此如同亲兄弟、左右手。 阳明先生讲大学,是要我们明白一个更大的道理:为什么会有大人和小人之别?我们每个人原本都是大人,都有一颗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心,是我们将自己与万物的联系一点点切割开,越来越小,成为了小人。

11、今天,我们要回归那种圆满的状态,获得全新的境界和格局,找到全新的人生目标和方向。 政商关系,一个亲字,一个清字。亲是儒家的核心,清是道家的核心。我们学习大学离不开这个亲字。现今,我们国家提倡的一带一路就是亲天下、通天下、利天下。虽然它只是一个倡议,没有强制性,各国却纷纷愿意参加,为什么呢?它与其他方案有什么不同?答案就是共赢共享,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天地万物一体的精神。 大学中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诚意,一个是亲民.抓住这两个要点,我们不仅可以修炼自己的心灵,更重要的是可以亲天下、利天下。如此,作为企业家,才能真正在未来成就更大的事业。 戚德杰 王阳明先生这篇大学古文序写于1518年,阳明先生时年47

12、岁,他任提督军务都御史,在江西和广东等地平定了众多叛匪,功德卓越。他一边工作,一边讲学和写作,前面分享过的祭浰头山神文和教约两文均写于此年。 大学原是礼记的第四十二篇,其著名的词句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其所说的大学是指大人之学(大人即具有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胸襟的人)、君子之学(君子即责任和道义担当的道德模范者)和仕子之学(仕子就是心系百姓为百姓谋利的官员)。大学成文于战国末期和西汉之间,记载了儒家修身的主要次第,受到历代大儒的推崇。 后代儒学者怀疑因错简而导致大学原文的

13、篇目次序有误。北宋大儒程颐和程颢先后编撰大学原文章节为大学定本。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他认为大学有阙文(阙文指有存疑而未写出的文句),遂对大学移文补传.他认为经是孔子所说,由曾子所记述的;而传是曾子所说,门人记录的,所以就把大学分成了经(一章)、传(十章),为其补格物致知传,又把传文中对诚意的解释后移,置于解释正心之前,形成三纲、八目、三纲释文、八目释文的完整文本结构,并将大学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编为四书大学古本序读后感大学古本序读后感。后经朝廷功令,朱熹的大学章句地位突显,对后世影响很大,后被定为科举考试官方教材,一直沿袭到清代,成为士人应举的必读书。 自大学受到重视开始,对它版本问题的争论就一

14、直没有停止过。王阳明1508年在贵州龙场的时候,就对格物致知的理解和朱熹不同。他一直伏读精思,怀疑朱熹的大学章句非圣门本旨,他认为圣人之学本来就简易明白,其书就是一篇,无经传之分,更无经可补。于是写下这篇反映他心学思想的大学古本序。 在这篇大学古本序中王阳明说: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诚意之功,格物而已矣。诚意之极,止至善而已矣。止至善之则,致知而已矣。王阳明认为是大学是诚意为要。他把格物致知和明明德、亲民都解释为正心、致良知,物格则知致、意诚.圣人惧人之求之于外也,而反复其辞。 王阳明在文中说道:大学旧本析而圣人之意亡矣。是故不务于诚意,而徒以格物者谓之支;不事于格物,而徒以诚意者谓之虚;事本

15、于致知,而徒以格物诚意者谓之妄。支与虚与妄,其于至善也远矣。合之以敬而益缀,补之以传而益离。吾惧学之日远于至善也,去分章而复旧本,傍为之什,以引其义大学古本序读后感。 纪凡江 读大学古本序有感 大学工夫即是明明德,明明德只是个诚意,诚意的工夫只是格物致知。若以诚意为主,去用格物致知的工夫,即工夫始有下落.正心,复其体也;修身,著其用也,修身正其心,心正则中,身修则和额,特别是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正心修身更是尤为重要,无论是一名员工,还是干部,在对待工作上,对待同事上,对待客户方面,如果心中不正,那么在我们的工作中将会出现种种的问题,甚至于自毁前程。正如:正心只是诚意工夫里面,体当自家心体,常要

16、鉴空衡平,这便是未发之中。 身为远通集团的一名干部,在对待客户、员工、同事,如何的诚意之极,止至善而已矣,需要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不断的充实自己、努力学习圣贤,才能扩充良知,诚意即涵摄在其中。对待客户要诚心诚意,客户就会对我们服务认可,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到更好的回报;对员工诚心诚意,那么我们的员工才会与我们交心,让我们能更好的了解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改善,只有对员工有诚意,我们的各项流程制度才会得到更好的执行落实,我们的客户满意度才能得到更快的提升,我们的各项工作才会开展的更加流畅,故致知者,诚意之本也。如何诚意?诚意的功夫在哪里?答案是格物,真正踏踏实实地去为善去恶,最终达至我们的良知。 心之

17、本体原本是无善无恶的,我们要找到一条路径回归这种状态。这个路径就是意,有善有恶意之动,意动的时候我们就要为善去恶,把诚意之功做到极致。当我们把为善去恶做到极致时,便能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将自己本是光明、至善的心逐渐呈现出来。 要做一名合格的干部,必须时常反躬自省,坚守要做事,先做人。人不正,事必败,人若正,事半则功已的道理,在喧嚣与繁杂中,时刻坚守正心、修身, 为自己点一盏心灯,不断提高自身的涵养,坚持不断学习创新,努力完成集团交给的各项任务。 王洪雷 大学古本序读后感 大学指大人之学,王阳明先生在大学古本序中给我们指出了通达大人之学的路径,即: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 诚为善,意为行,要想诚

18、意就要行善,就要格物,真正踏踏实实去恶存善、去恶为善,这样才能致知,将自己本是光明、至善、充满正能量的内心逐渐呈现出来。 工作亦是如此,与岗位无关、与职务无关。认认真真办事,踏踏实实做人,不管是对人、对事,还是对顾客、对领导、对同事,以善为纲,不撒谎、不埋怨,这是诚.生活琐碎,在乎每一个细节,尊重每一滴汗水,珍惜每个绽放的花朵,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去恶存善,去恶为善,这是意.我们把诚意之功做到极致了才能共赢共享。 以上为读大学古本序时的初感。天气炎热,给心灵洗一个澡,与大家共勉! 张培芬 大学古本序读后感 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诚意之功,格物而已矣。诚意之极,止至善而已矣。止至善之则,致知而已

19、矣。正心,复其体也;修身,著其用也。以言乎己,谓之明德;以言乎人,谓之亲民;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文章开始就强调诚意,可见诚意的重要性,如何诚意?诚意的功夫在哪里?答案是格物,真正踏踏实实地去为善去恶,最终达至我们的良知。在工作中就是不撒谎、不推诿和埋怨,认真对待工作,尊重领导、同事,重视他人,做好榜样和带头作用。 是故至善也者,心之本体也。动而后有不善,而本体之知,未尝不知也。意者,其动也;物者,其事也。致其本体之知,而动无不善,然非即其事而格之,则亦无以致其知。故致知者,诚意之本也;格物者,致知之实也。物格则知致意诚,而有以复其本体,是之谓止至善。心之本体原本是无善无恶的,我们就是要找到

20、一条回归到这种状态的路径,就是公司现在倡导的回归原点。 这个路径就是意,有善有恶意之动,意动的时候我们就要为善去恶,把诚意之功做到极致。当我们把为善去恶做到极致时,便能够像文章中说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将自己本是光明、至善的心逐渐呈现出来。就是充满正能量 张永排 大学古本序读后感 这篇大学古本序和他后来讲授大学的记录本大学问都包含了他的哲学中心思想,是他心学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思想的重要体现。他多次强调圣人之心无须外求,至善在于吾心,格物即格心,致知为致吾心之良知。王阳明的讲学,以及与当时学者的这些论争,使得王阳明对大学格物的认识,愈来愈清楚,对当时的知识界造成了明显冲击,朱熹学的权威

21、大大削弱,大学之研究呈多样化趋势。 王阳明心学思想突出了个人在道德实践中的主体能动精神,客观上提高了人的价值和作用;阳明学敢于挑战朱熹等传统权威,也是一种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体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务实的思维方法和精神动力;阳明心学确立了以道德良知为核心的道德理想主义,对于救治当今社会道德滑坡、唯利是图的弊端是一剂对症良药;阳明学提倡亲民、重视民生的思想主张,对于我们实现社会主义价值观三个引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引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引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引领有借鉴作用。 陈文忠 大学古本序读后感 大学古本序读后感 大学古本序 读大学古本序有感 文序读后感 滕王阁序读后感 兰亭集序读后感 兰亭集序读后感 兰亭集序读后感 滕王阁序读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