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古诗三首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wj151****6093 文档编号:81610843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古诗三首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3年古诗三首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古诗三首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古诗三首优秀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牧童。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牧童,进一步感受诗词的丰富内涵。 2通过运用课后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 3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所描绘的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牧童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对对子导入,初步感受诗词的表达特点对仗工整 初步感知牧童的内容。 山水青山绿水 旷野平原,猎士马蹄

2、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看到“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这样的诗句,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自由发挥,畅所欲言,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l洎由朗读古诗牧童。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诵读。 读出诗词的节奏。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强调“铺”的读音。引导学生在辨析读音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诗词语言的魅力。你认为“铺”应该读几声?理由是什么?(通过辨析意思进一步明确读音,使学生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汉字音、形、义的内在联系。)“铺”字让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在感受想象

3、的过程中体会到: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完全表现了出来。) 设计意图:诗情诗意是读出来的。读诗首先应该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字,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辨析字音,尤其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三、再读古诗,读懂意思 1默读牧童,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诗大概讲了怎样的意思。 2交流:一遍又一遍的读书过后,你眼前浮现出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牧童?(引导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读懂诗意,感受诗情。) 3小结:这首古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看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那悠扬的

4、笛声。那愈来愈近的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设计意图:一遍又一遍的诵读,在诵读中将文字变成画面的过程也就是读懂诗意的过程,感悟诗情的过程。 四、展开想象,读出诗情 1“六七里”与“三四声”的对比:感受乡村生活的静寂与安闲。 在这首诗的第一句中出现了一些数字,请你读读,细细品味,看你能读懂什么?(使学生懂得这些数字都不是具体的描写,“六七”极言其多,进一步突出了草的茂盛;“三四”极言其少,进一步突出了笛声的悠扬,乡村的静寂。这些描写为牧童

5、的出场埋下了伏笔,由远及近,由景到声,再由声到情。感受到牧童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特别的情趣。)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诗中情。(“六七里”要读得长而缓,“三四声”要读得短而轻。) 2想象“卧月明”的情景。 (使学生感受到此时牧童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伴随着悠扬的笛声,看着画面中“不脱蓑衣卧明月”的牧童,你想说什么? 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相机引入其他与“牧童”有关的诗。)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

6、无腔信口吹。 五、深入理解。感悟诗魂 1广阔的草地令人神往,悠扬的笛声使人心动,美丽的月夜让人陶醉。无论白天还是傍晚,无论放牧还是休憩,牧童的生活都是如此惬意。此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小牧童吗?你此时最想说什么?(与其去追名逐利、巧用心机,倒不如像他这样,在劳动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享受悠闲与自在。) 2再读全诗,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诗魂。 3总结全诗。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2将这首古诗默写下来。 3将牧童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舟过安仁描写了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有趣的一幕:诗人闲来一瞥,被“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的情景所吸引,为什么?因为他们虽无忧无

7、虑的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也收了起来,船桨也停在那儿,这不是很奇怪吗?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作者疑窦顿解,恍然大悟后,不禁为小童子的聪明,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啧啧称赞,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全诗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生动描写了儿童的稚气行为。既展现了两个小渔童无忧无虑、充满童稚和奇思妙想的形象;又使得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从中也流露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

8、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及不泯童心,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诗中情感,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受到美的熏陶。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间心灵对话的过程,古诗教学也是如此。要结合古诗凝练含蓄、意在言外、言约而旨丰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古诗的方法,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改变古诗逐诗逐词逐句的教学方法。注重诗中句与句间的整合,同体诗与诗内涵的延伸拓展。另

9、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尝试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深入感悟,在感悟的过程中领略古诗的情感和意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对这首诗歌的教学,我觉得:首先要注意对诗歌整体意思的把握;要指导学生在一次次“创境想象”、“涵咏诵读”中,进入诗境,感受诗歌中的“儿童”形象孩童无忧无虑、充满童稚和奇思妙想的形象,感悟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及不泯童心,品味童年生活的情趣;最后通过“品味精妙诗句”、“整合品读”其他优秀的描写童真童趣的诗歌,加深对诗歌的喜欢,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童趣: 1、游戏“对诗”,激童趣: (1)师:众所周知中

10、国乃诗的国度,今天我们就一起先来玩个“对诗”游戏吧! (2)师说:“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生对:“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师说:“儿童疾走追黄蝶,” 生对:“飞入菜花无处寻。” 师说:“儿童散学归来早,” 生对:“忙趁东风放纸鸢。” (3)师:真是对答如流呀!不知吟诵这些诗句时,你们心中有什么感受? 【预设】 生:袁枚的所见让我感受到童年生活的美好,孩子生活的无忧无虑。 师:能骑牛,唱歌、捕鸣蝉,哪一样不是充满童趣的呢? 生:我就像杨万里笔下宿新市徐公店中的这个孩子,平常捉蜻蜓、逮蚂蚱,哪怕捉不到,摔个狗啃泥也是快乐的! 师:蝴蝶是没抓到,可是快乐却已经装在我们心里了! 生:我仿佛看

11、到村居中的那群小伙伴正趁着明媚的春光自在地放风筝,我仿佛还听到他们银铃般的笑声呢! 师:这么美的春光,放飞的岂只是纸鸢?放飞的还有无尽的童趣! 2、师小结,引童趣: 师:是啊,我们的童年时光也正像这一首首妙不可言的诗,只要我们用心去读,就能读出其中的无限乐趣。今天,咱们就一起用心地读读诗人杨万里笔下的“童年”吧! 3、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课题:舟过安仁) 【预设】生:读了诗题,我知道诗人乘舟路过安仁县。 生:从诗题中,我还知道这首诗描绘的可能是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的所见。 二、初读,感童趣: (一)初读感知,读准读通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2、,读出古诗的节奏。 2、指名大声读这首诗。 【预设】关注“篙(go)、棹(zho)”两个字的读音。 3、齐读全诗 (二)结合注解、插图理解诗意: 1、师:同学们读书的水平真高,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请同学们再轻轻读读这首古诗,结合课后注释或插图边读边想想每句的意思,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生自主学习,再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 师:谁愿和大家交流交流:哪些词句还不太明白?哪些诗句结合注解和插图就能读懂? 【预设】 生:诗中的“遮头”、“使风”是什么意思? 师:谁能帮助解疑? 生:“遮头”的意思是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的意

13、思是借助风的力量。 师:还有谁能把你结合注解和插图读懂了的内容和我们交流交流? (可指多人交流) 生:我读懂了整首诗的意思:水面上,有两个小孩子驶着很小的渔船,不一会儿,他们俩把撑船用的竹竿和划船的桨都收了起来。天上没有下雨,但是,他们还张着伞,原来是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三、品读,享童趣: (一) 创境想象,品读体会小童“天真童稚、聪明淘气”的形象,感受童真童趣: (伴着悠扬的音乐,课件呈现相关动态画面:伴着明媚春光,诗人乘坐着小船轻轻驶到安仁的小河上,这时另一叶小舟上的俩孩童吸引了他。) 1、课件边呈现相关画面,师边伴着音乐,深情叙述,引学生入情入境: 师:看,波光粼粼安仁的小河中,一叶

14、小舟轻轻驶来。诗人正坐在船中享受着春天的美景:碧草含露,杨柳依依;潋滟水光,万倾碧波;阳光明媚,柔风拂面,怎不令人心旷神怡?闲暇之余,不经一瞥,顿而哑然失笑。什么如此吸引他?想像一下眼前的画面,待会为我们描绘。 (课件定格为静态画面:一叶小舟上,坐着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身旁放着撑船的竹篙、船桨,俩人中间还放着一把撑开的小伞。学生伴着音乐静心细想画面。) 2、学生描绘“想象的画面”,感受小童“天真童稚、聪明淘气”。 (1)师:让我们都轻轻地划着小船,来到安仁,看一看吧!谁愿意为我们描绘一下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呢? (2)学生描绘“想象的画面”: 【预设】生:一天,诗人杨万里乘着船往安仁的方向行驶。河

15、边长着的深绿色的芦苇上,偶尔停歇着一两只翠鸟,它们喳喳地叫着,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姿态优美。岸上,草叶碧绿,带着一颗颗露珠。这时,他看见了另一只小船在行驶,船上悠然自在地坐着两个六七岁可爱的小男孩,一个穿红肚兜,机灵鬼怪;另一个稍大一点的小孩,穿着短衣短裤。他俩撑着船儿慢慢地前进。划了一会儿他们竟然把撑船的竹竿和桨都收了起来,不再划船了,而是嘻嘻哈哈地拿出了一把雨伞撑开放在船中,自己则无忧无虑地坐在船上,继续说说笑笑。诗人看见了,很奇怪:天上也没下雨为什么要打伞?他看着看着,噢!原来是那两个小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的,怪不得不下雨还打伞呢! 3、品读诗句,引导感悟小童“天真童稚、聪明淘气”,感受童真

16、童趣。 (1)师:噢!是被渔船中孩童的特别举动吸引了。那诗人杨万里又是通过哪些精练之语描绘的呢? 生:“一叶渔船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指读) (2)师:能说说此时此刻,孩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指导读(引导感悟孩子的无忧无虑、天真童稚的形象) 【预设】 生:“收篙、停棹、坐船”让我感受到俩小童天真可爱。因为,划船出行的他们把船划到河中时,竟然把撑船的竹竿和划船的桨都收了起来,不再划船了,而是嘻嘻哈哈地拿出了一把雨伞撑开放在船中,让我感受到俩小童天真可爱。 师: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指读第 一、二行) (其他预设学生活动略) (3)师:泛舟河

17、上,有篙不撑,有桨不划,你们猜猜俩孩童心里想些什么?(引导感悟孩子的奇思妙想,感受孩子的淘气聪明。) 【预设】 生:划船太累了,怎么才能省力?不如让风带着船儿向前走,风吹了伞,不就能带着船儿走啦,嘻嘻! 师:真是淘气聪明的孩子! 生: (4)师:看到这一幕,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品味童趣) 【预设】 生:这俩个小孩居然能想到“张伞使风”,真是聪明,我真想到他们的船上体验体验这其中的乐趣! 生:看到他们做的这件有趣的事,我也想起曾经的一件趣事 (5)师小结:这真是“童心无处不显,童乐无处不在”呀!让我们再次读一读,感受孩子的天真无邪、淘气聪明吧!(生读第 1、 2、4行,师读第3行。) (二)再

18、次创境想象,品读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及不泯童心: 1、(伴着音乐,课件再次呈现静态画面渔船上的孩童收篙停棹,撑开小伞放船上。诗人立在船头观望。师再次动情叙述,引学生入境。) 师:让我们将目光再次投向安仁的小河吧!收起桨儿,放下篙,撑开小伞船中放,渔舟小童笑声声,任尔小船水中荡。是啊,晴空之下,碧波之上,河中之景,孩童之举既吸引了你,也吸引了我,更吸引着他杨万里。此时此刻,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呢?小声读读诗句想想。 【预设】生:为什么没有下雨偏撑开伞,不是用来遮头而是放在船上呢? 2、师:孩童的异常之举让诗人疑惑不解,他会怎么解疑呢?想象一下。 【预设】 (1)生: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

19、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师:你能带着这种感受读读第 3、4行,读出心中的恍然大悟吗? (2)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 师:那我们就合作着读一读第 3、4行,读出诗人心中的惊讶,孩童的稚气、淘气、聪明。(可先指读,再齐读。) 师问:“怪生无雨都张伞,” 生答:“不是遮头是使风。” 3、师:疑窦顿解,此刻诗人心中又会想些什么呢? 【预设】 生:或许他对俩小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俩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 生:他也许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有趣的事。 生:或许他会加

20、入孩子的行列,使风行船 4、师:是啊!眼前此景不觉激起诗人心中那颗不泯童心,眼前孩童不禁让人啧啧称赞!让我们再次齐读第 3、4行, 读出诗人此刻心中种种感受吧! (三)品读感受诗句的精妙之处,享童趣: 1、师:眼前一幕令诗人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再次齐读,回味这充满童趣的一幕吧!(齐读全诗) 2、师介绍诗人: (课件出示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他和陆游、范成大三人是互相佩服的朋友。杨万里擅长七言绝句,不论农家生活,还是自然景物,在他笔下都显得新鲜活泼,趣味横生,尤其难得的是,他喜

21、欢描写儿童形象,所写的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 3、师:再读读诗,找出诗中“点化诗境”用得精妙的词? 【预设】 生:这个“使”字,把渔童玩耍中透出的天真烂漫、聪明顽皮的天性写活了。 生:“怪生”除了有“怪不得”的意思,还包含着诗人了解原因后的恍然大悟,也包含着理解了两个童子撑伞行为而由此产生的好笑有趣的心理。 师评价:同学们的品读能力真强!看似平常词,却把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尽显其中了,这就是诗的魅力所在呀! 4、师:来,就让我们选择喜欢的背诵的方式,把这两个栩栩如生的顽童形象记在心里吧!大家可边想象画面,边吟诵;可边表演,边吟诵;也可与伙伴合作来吟诵 (学生

22、选择喜欢的方式自由背诵古诗,指名,齐诵) 5、师:美好的童趣令我们深深陶醉。其实诗人杨万里写童趣的诗还不少,自读下面的诗: 课件出示: 稚子弄冰 桑茶坑道中 杨万里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晴明风日雨干时, 采丝穿取当银钲(zhng)。 草满花堤水满溪。 敲成玉磬(qng)穿林响, 童子柳阴眠正着, 忽作玻璃碎地声。 一牛吃过柳阴西。 注解:【脱晓冰】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钲】古代一种像锣的乐器。 【玻璃】古时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不是现在的玻璃。 【桑茶坑】在安徽泾县。 【花堤】鲜花盛开的堤岸。 【眠正着】睡得正熟、正香。 (1)选一首你最喜欢的,好好读一读,体会其中的童

23、趣所在。 (2)学生交流汇报。 A:稚子弄冰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钲”,圆形;声音上,有“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B:桑茶坑道中描绘了孩子的天真可爱,童趣无处不在:雨后晴天,小牧童躺在草地上,睡梦正酣;而他的牛儿,却只管埋头吃自己的青草,越吃越远,直吃到柳林西面去了。 四、读写,延童趣: 1、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舟过安仁,还读了几首童趣诗,诗人为什么能写出儿童的种种童趣呢?我想这和他们拥有

24、一颗童心,用不泯的童心去观察着生活有关。冰心奶奶曾说过: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就是儿童。一个成人再也无法变成儿童。然而儿童世界永远是一个人最眷恋的精神家园。 2、师:同学们,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把诗中的镜头再放大一点,将它变成一幅流动的画,一个美丽的小故事,写一写舟过安仁的小故事或自己的童年趣事吧!(本环节也可在课后完成。) 3、师:课后还可收集一些写儿童生活的其他古诗相互交流。 清平乐村居 出示音乐 师:你听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 师:谁来把课文读一读, 生读:“bao”“bo” 师:带着这个字音再读一读。 师:这个剥在这里应该读“bao” (指导学生朗读,学生把“剥”读错,老师纠正。) 教师指

25、导“莲蓬”读音。 师:“读诗要慢一点” 师:这首词有上下两段,中间停顿要长一点。同学们读得时候要注意每一句话写的是什么? (学生读) 师:这首诗,说说哪些句子你自己就能读懂。 生:我能读懂“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小儿子不能做,但是也不偷懒,用手轻轻把莲叶放在地上,用手剥着莲子,那样子可爱极了。 师:“无赖”这个词听说过吗? 生:我妈妈的单位上有个阿姨的孩子,回来不写作业,那个阿姨就说他的孩子有点“无赖” 师:有点不听话的意思。 生:可以体会到小孩的天真快活 师:就指的是小儿子天真活泼的样子。 师:还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溪头卧剥莲蓬”中的“卧”字可以看出来,小孩是趴在小溪边的。 师

26、:这个“卧”是趴在溪边的意思。还可以是什么意思? 生:还可以是“躺在”溪边。 师:一会趴着一会躺着,很悠闲。 生:小儿子腿晃着,说明他很放松。 生:腿在打着节拍,晃来晃去 师:小儿子真够自在的。要是我的话,我还会在草地上打个滚。我们看到小儿子顽皮可爱的样子。 师:还有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可以从“大儿锄豆溪东” 生:可以从“中儿正织鸡笼” 师:古诗词的语言和我们不一样。中儿是什么意思? 生:中儿是二儿子,认认真真缝着鸡笼。 师(笑):鸡笼不是用针线缝的,而是用竹子编成的。 师: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这两个儿子怎样? 生:大儿子多么勤劳,二儿子多么认真。 师:怎么夸他们? 生:你们很勤劳,你们很懂

27、事。 师:你们多么勤劳,多么懂事! 师: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 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瓮媪”,说的是两个老妇人 师:你的意思是说两个老奶奶? 师:老爷爷和老奶奶。 生:他们微微有点醉意,两个人在一起聊天。 师:读懂了“醉”,喝醉了在一起说话。你对醉怎么看? 生:被景色陶醉了,我从资料上看到的。 师:这是资料里的,撇开资料,你会怎么看? 生:从“吴音”可以看出来。 师:老两口在聊天,说着什么呢? 生:种地。 师:如果让你去种地,你去会和谁去种地? 生:和我老婆(笑) 师:大儿子在种地,想着谁? 生:想着年老的父母 师:哪里看出真的年老了? 生:从“白发”可以看出来。 师:谁来读大儿的那句话

28、? (生感情朗读) 师:我听出劳动的快乐。 师: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怎么读? (生读) 师:你能体会“相媚好”是什么意思? 生:相亲相爱,亲密无间的样子。 师:就是写他们很融洽,很和谐。 师:还哪个都没说到的地方? 生:“茅檐低小,屋上青青草”,全家虽然没有很好的条件,但是关系很好! 师:哪里没看到? 生:“溪上青青草” 师:看出什么? 生:风景很好。 师板书 生:溪边都是茂盛的小草。 师:多一个字,我们的理解就更丰富了。 师:你们还看到什么样的小溪? 生:潺潺的 生:清澈的 师:还看到什么? 生:荷花清香 师:你就把自己看作一棵小草,看你能看到什么? 生读 师:默读这首词,把画面在

29、你的心中理顺。 (一个学生读) 师:边听边想象,按顺序看到了什么画面? (生读)(师纠正读错的地方) 师:你们先看到什么画面? 生:看到“低小的茅檐” (生读) 师:你还看到什么画面? 生:两个老人,喝醉了酒,亲热地聊天。 师:怎么读? (生读) 生:大儿子懂事勤劳,二儿子仔细地编制鸡笼。 师:不看着书,能把句子给大家说一说吗? 师:我们用看画面,说画面的方式就能把这首词记住。 师:如果用自己的话,你打算怎么写 生:茅檐低小,溪上轻轻草 师:赶快动笔写一写你心中的画面, (播放鸟鸣的音乐,学生写。) 师:谁写好了? 生:我最喜欢,这婀娜的荷叶,有的还是花蕾,含苞开放看到它,唤起我美好的回忆。

30、生:小儿包莲蓬,小儿子扎着小辫,南风吹着他的刘海,他双腿不停的摇晃,把莲叶轻轻放在地上 师:如果你在这个环境中,你也可以感受到小儿子的活泼可爱。 生:老两口,亲亲热热用他们的语言说着悄悄话。 师:人美、景美,这是什么样的村居生活? 生:亲亲热热地村居生活 生:快乐的村居生活 生:充满诗情画意的村居生活 浏览一段资料:“辛弃疾出生于”生平资料 师:我相信再读这首词你们会有更加深刻的感受。 师:大家齐读一遍。 (放音乐,学生齐读) 师:配上音乐,谁来给大家读读 背景出示画面,学生读。 师:可以感受到什么? 生:感受到乡间生活 师:你多么希望天底下所有的人都过上这样的生活。 生:希望所有人都能安居乐业。 师:好一个“安居乐业”! 生:这个农家小院,生活非常丰富,非常美好,辛弃疾看到这样的情景想起自己的一生 师:那我们试着背一背。 (师生齐背) 师:请大家欣赏这首欢快的歌,可以跟着一起唱。 (播放音乐清平乐村居) 学生拍手相和 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板书: 清平乐 村居 剥 bo 青青草 b 相媚好 无赖 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古诗三首语文优秀教案 古诗三首语文优秀教案 古诗三首教案 古诗三首教案 古诗三首教案 古诗三首教案 古诗三首教案 古诗三首教案 古诗三首教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