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国外美术教育反思中国美术教育.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81332723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纵观国外美术教育反思中国美术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纵观国外美术教育反思中国美术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纵观国外美术教育反思中国美术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纵观国外美术教育反思中国美术教育.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纵观国外美术教育反思中国美术教育由于中国数千年的封建保守思想的束缚,美术教化在基础教化中被视为“副课”。在期末考试来临时,甚至连最终的“阵地”也丢失了,被语、数等考试性科目“占据”。这是中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化的弊端。素养教化的兴起,使美术教化有了抬头的一日,但是人们衡量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一个老师的好坏仍是单纯的学习成果。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中国打开国门,走到国外去看外国的教化观念、模式、方法。从中得到启示,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启到了肯定的作用,但这远远还不够。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外国的美术教化,反思一下我们的传统教化,找找它们之间的区分。 一、美国的“DBAE”多元化艺术教化。 21世

2、纪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我们的教化也随着发生改变90年头初,美国推出了“DBAE”全面综合性美术教化。它对美术的内容有更深化的探讨,认为美术教化内容包括美术创作、美学、美术评论和美术史,提出了美术要向多元化发展。美国很早就提出了创建性,要求思维的创新,因此他们会获得科学上的一项又一项的突破。 反思一下我们中国的传统教化。我们的美术教化长期以来受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注意学问、技能的积累与机械化训练,使学生成了艺术的“奴隶”。从中感受不到美,只是老师在唯心地说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而已,使原本就赋有艺术灵性的孩子们在机械化的技能训练中慢慢扼杀了天性,约束了他们想象的空间。导致学生越学越没有爱好,小学

3、生没有幼儿园的孩子们感爱好,初中生没有小学生感爱好,中学生没有初中生感爱好,形成了恶性循环。从美国的“DBAE”中我们知道了美术教化不单是简洁的绘画、手工制作,而是与广义的美术教化内涵相联系的,虽然小学美术与成人美术有许多不同,但是我们的孩子是很有潜力的,不要小看少儿美术的挖掘潜力,它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二、欧洲的普及化艺术教化 在欧洲艺术教化,不单是学校老师的事,它不再是副科,而是全民都在进行,课余时间课外都在进行的。校内校外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氛围。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样做的。在他们的美术课堂上,只要在统一的大纲的指导下,老师可以依据学校、老师、学生的特点自己设计教学内容。而学生呢,可

4、以在老师里随意走动,整个课堂是那样和谐自由。他们重视的不是个别能为学校夺得绘画大赛名次的几个学生,而是全体学生,并不注意他们绘画的结果,而是注意他们在这次绘画创作的过程中自己学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注意的是整个创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受和体会到的艺术美,真正从心理上释放他们全部的想象和情感。 课堂美术教学只是美术教化的一个方面,更多的是课外爱好活动,或有老师家长带领,或三三两两自发性的进行一些美术活动。比如:一些广场上一到假日就会挤满了艺术爱好者,他们自觉地在这里找寻美、体验美、创建美、感受美这美的过程。将这里的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自然地融为一体,散发着浓郁的艺术气息。再如:在欧洲的

5、梵蒂冈、卢浮宫、佛罗伦萨等美术馆里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参观者、摄影者、绘画学习者,参观的人员从幼儿到老年均有,他们可随意拍摄下喜爱的作品,回家细细体会,也可以在展览馆的绘画室里把看过的感受干脆画西啊来,在这里到处可见人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而在我们中国,由于经济、观念等多方面的缘由,人们对美术的意识还不够剧烈,各种各样的艺术展览馆、美术馆较少,就算有里面的规定许多,大多数不许拍摄等规定,使人们的爱好更少了,来参观的人只是少数的处于艺术阶层的所谓圈里人罢了,而不是全民化的一种普及化的艺术教化。缺乏深厚的艺术学习氛围,特殊是条件较差的农村小学。中国的人口多也是一个问题,传统的教化模式把美术与其他学科

6、分割开来,使其孤立。配备的老师大多是兼教语文数学,大多把精力花在语数的教学上,对美术教化花的时间较少,无心探讨美术教化。 三、日本的特性化艺术教化 日本飞速发展的经济与它先进的教化相关,日本提倡特性化艺术教化,认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小学特性化教化要以儿童特性的差异为基础,发展各俱独特性的特性,从小培育。老师在课堂注意不同学生不同对待,这样同样的一堂课,每个学生虽然都上同一个内容,但是各自的感受、体验不同,那创建的作品就会显现他自己独特的特性,时间一长老师看到画就能想到谁。其实这种教化是否源自我国古代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为什么我们中国教化界没有很好地把它贯彻到我们的教化实践中去呢? 反思我们的艺术教化,不是我们不努力,这其中有很多局限性,比如班级人数众多,在我教的班级中最少的一个班人数也要达到56,我想这在国外至少是发达国家少见的,因为我们经济上还是不够富有的,据2023-2023统计,我国小学每班人数在46-60人以上的班级要占全国的80%,对这样的班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顾及到每个学生,对于美术成果平平的学生老师更是很少关注了。都说中国的孩子乖巧,中国人有尊师重教的美德,但许多人误会了这个意思,老师不管说什么都是对的,太听从,缺乏自己的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