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活动素材资料.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813170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端午节活动素材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端午节活动素材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端午节活动素材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午节活动素材资料.doc(2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端午节素材五月初五“端午节”是华夏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它融浪漫与现实、诗意与快乐为一体。那么,关于它的传说与习俗,你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端午节一个诗人的传说 佚名 端午节是春末夏初最盛大的一个节日。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

2、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习俗的起源。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如果这时你来到中国,会发现满街都在出售一种奇特的食品,这种食品呈圆锥体,里面是糯米、红枣等,外面由一张深绿色宽边植物叶包扎而成,人们都叫它粽子。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

3、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兰的嫉妒,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谤屈原。楚王继而逐渐疏远屈原,也不采纳他的谏言,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屈原满怀悲愤,落拓江湖,怀石投汨罗江自尽。屈原死后数十年,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百姓的心中。 据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的百

4、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撑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鸡蛋等食物,扑通的往江里面丢。说是让鱼虾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一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了蛟龙,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着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旧日的端午节还有两种非常独特的习俗。一是插艾蒿。据说满城人一大早就奔赴四周的郊野采摘艾蒿。这种植物有驱温解毒的作用,因此人们把它们挂在门口、插在头上。二是喝雄

5、黄酒。 雄黄是一种红黄色的粉状物,也有驱毒的作用。成年人和酒吃下,儿童则涂在额头上,有的还写上一个“王”字,这样,夏日的署毒便不能为害了。 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从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们都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有些地区,则在端什节插菖蒲或艾草于门上。 六朝以来,人们便把这个节日和纪念屈原的活动联系在一起。所以端午节是一个诗人的传 说。 【端午节简介】“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 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这首童谣所唱的便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6、。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 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 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 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 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 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 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

7、念曹娥说;起于三 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 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 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 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 ,因 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 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如今,端午节已被列为国家 法定节假日。今年 6 月 7 日至 9 日,我们将能享受到首

8、个端午假期。【名称与来历】端午节为什么要叫端午节?它还有哪些其他的名字?端午节究竟从何而来?最初的端午节 究竟是什么样子?端午节和我们崇尚的龙文化有着怎样的渊源?看似熟悉的端午节,它的 身上却有着太多的秘密不为我们所知。 五月初五为何叫做端午节 描述:1.jpg“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 ,这本书成了现代人们查考端午节等传 统节日习俗的重要参考。这部著作,可以说是周处给后世中国人留下的一笔宝贵遗产。不 过在中国百姓心中,更为人们所熟悉的还是他除三害的故事。图为周处处三害故事插图 周处斗蛟龙。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夏季最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缘起和许多节俗活动 均与夏令

9、有关,且与夏至时间相邻,故称为夏节。晋代周处风土记就说过:“仲夏端 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从字面上来讲,端午还有“端五” 、 “重五” 、 “重午”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 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 。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 靓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 ,而午时又为“阳辰” ,所 以端午也叫“端阳” 。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端五同义。还有一种说法,因唐太 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为了避讳,改五为午,从此,端午之称更加普遍。

10、又因其月日数 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端午节的各种别称 描述:2.jpg国画端阳佳节 。端阳节是端午节的别名之一。也许您还不知道,端午节是我国所有传统 节日中别名最多的一个。每一个名称,都代表了人们对端午这个传统节日的一种独特理解。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 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 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 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

11、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 午节”或“重五节” ,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入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 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粽节,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 节”之称。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 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 沈榜宛杂 记载:“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归宁簪以榴

12、 花,曰女儿节” 。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 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十说端午节由来 描述:3.jpg位于介休绵山的介子推母子像。介子推是清明节由来传说的主角,可也有人认为端午节的 由来与他有关。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历代学者有着不同的说法,各地也都有着很多传说。 我们只能把这些说法罗列出来,供诸君一览。至于哪一种说法更接近真相,还有赖于学者 们进一步考证。一说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闻一多先生端午考考证,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间举行图 腾祭的节日,认为端午节实际上是一个龙的节日。二说认为端午节是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逝世

13、。据续齐谐记记述:屈原在五月初五投 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逢此日,以竹筒盛米,投江祭之。三说是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四说认为据东汉时期蔡邕琴操中载,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五说认为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刊文,端午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于是日操练水军。六说认为梁宗懔荆州岁时记转述,端午是为迎“涛神”伍子胥。 后汉书中也写道: 浙江虞巫上祝曹盱,五月初五在曹娥江上婆娑起舞,迎接伍子胥。后来江浙一带百姓每逢 端午逆流而上,举行各种仪式,以悼念伍子胥。七说认为在道书中载有五月初五是为祭祀先祖日。八说是据会稽典录一书记载,端午是为纪念寻父投江而死的曹娥。九说认为端午起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

14、其时仲夏之日,万物方盛,夏至日,阴气 荫生,恐物不懋,故在五月初五以五色印为门户饰,以惩恶气。十说是民间有一传说认为,端午源于湖北沔阳沙湖曾有四位豪杰专门劫富济贫,后遭当地 官兵突袭围困而于五月初五投江而亡。当地民众万分悲哀,将这一天定为端午节,以示悼 念。在上述这些传说中,端午纪念屈原一说因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刚正不阿的人格力量及其 诗作的深远影响,秦汉以后由楚地逐渐传遍神州,为人们所认同并相沿迄今。解读端午节起源诸说我国夏季中最重要的节日当推“端午节” 。端午节何时起源?长期以来聚讼纷纭,至今仍在争论不休。倘若我们把思维准星对准端午 节,在浩繁的文献堆中梳理节日的尘封记忆,就会发现关注端午

15、节探其源流的学者颇多, 且代不乏人。一、古代学者诸说端午节早已走进学者书斋,古人对端午节论述影响较大的学说有三: 描述:4.jpg汉服爱好者举行浴兰节仪式,用他们独特的方式庆祝传统节日端午节。源于浴兰节说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 大戴礼记夏小正:“五月, 煮梅,为豆实也,蓄兰为沐浴也。 ”屈原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 英。 ”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此俗流传至唐宋时代, 又称端午为浴兰之月。大戴礼记为汉文帝时礼学名家戴德选编的,是研究上古社会的珍贵资料。如果此说成 立,端午节在先秦时代已出现,迄今历时二千余年,可谓渊远流长。 “恶

16、日”说汉代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 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一旦抚养则男害父、女害母。甚至出现了“五月到官, 至免不迁” , “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等说法。这一习俗至迟从战国开始流行,迄至汉代盛 行不衰。此俗在汉人王充的论衡 、应劭风俗通以及后汉书中,多有记载。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以除瘟、驱邪、求吉祥,因而出现了相关的文化活动,形成了颇有 特色的端午节。 本文来自派派小说论坛 :http:/ 追念历史人物说历史文献是舞文弄墨者把自己爱和恨的记录留给后人的纪念品。而重论理、爱憎分明的汉 魏文人痛恨忘恩负义又称雄一时的霸主越王勾践、晋文公,把

17、悲悯之心投向直言敢谏的伍 子胥,功不求报的介子推,东汉苍悟太守陈临,于是在汉末,把节日与历史人物联系在一 起,在今吴(浙江地区)有五月五日迎伍子胥的习俗(曹娥碑 ) ,而晋地有追念介子推 之说(琴操 ) ,汉代在岑南苍悟(今广西) ,百姓五月五日在东城门上,令幼童洁服起舞, 追念以诚信、孝道治郡的太守陈临(后汉书 ) 。描述:5.jpg屈原与伍子胥。提到端午节,我们脑海中最先浮现的除了粽子外,只怕就是一些值得怀念 的历史人物了。可端午节是否真的源于人们对他们的纪念呢?当我们对汉魏这段文献资料进行搜索、扫描时,忽然在我的脑海里一瞬间出现了一个又一 个疑问,楚人创立的大汉王朝,风雨年,充满浪漫、激

18、情,保持南楚故地乡土本色 的楚文化,衣被汉文化数百年,而誉满天下的楚文化传人屈原,在汉魏时代给端午节活动 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因而许多学者认为端午节与屈原无关,绝非无稽之谈。当历史长河流入东晋,经过战乱洗礼的文人虞预在会稽典录中,又记录了浙江人五月 五日纪念曹娥之俗。善良的庶民们又把同情之心献给孝女曹娥,端午节又称“女儿节” 。到了南北朝时代,南朝梁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方记载了端午节纪念屈原说,梁人吴 均续齐谐记也有类似记载。值得关注的是端午节划船比赛,纪念屈原的活动也已出现, 但在东吴,是纪念伍子胥与屈原无关。 越地传又说竞渡源于勾践操练水军。显然,端午 竞渡之俗具有地域性。纪念历史人物说,无

19、论是伍子胥、介子推,或者曹娥、陈临、屈原等说,学术界大都认为 是后世附会之辞,难以置信。二、现代学者的创新说世纪以来,随着民俗学的进步,关注端午节的学者与日俱增,有建树的论说不断涌现, 其中有代表性的是: 描述:6.jpg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起源于古代对龙图腾的崇拜。按照闻先生的说法,端午节是一个 不折不扣的“龙的节日” 。祭祀龙图腾说闻一多先生始倡此说。他在端午考一文中对端午节的起源旁征博引。详细地论证,提 出端午节是吴越民族举行图腾崇拜的节日,是“龙的节日” 。端午源于夏至说首倡夏至说者为黄石先生,年他在端午礼俗史 (香港秦兴书局年出版) 一书中提出,端午节如涓涓之水发源于远古时代,三代

20、汇为川流,秦汉扩为河,唐宋纳百 川而成湖海。端午节源于夏至说闻世后,学者吞吐百家,从更广泛的视野去研究。年,刘德谦 先生在端午始源又一说 (文史知识年期)中,认为端午来自夏、商、周 时期的夏至,且提出端午节中“斗百草” 、 “采杂药”等与屈原无关。年月在 韩国首尔举办的国际学术会上,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何星亮先生,再度 完善了夏至说,又提出端午节即夏至,令人耳目一新。笔者认为夏至说颇有建树,但“端午节出现于三代”的论点我不敢苟同。在甲骨文、金文 中仅有春、秋两字,而无夏至的概念,在其他相关的三代考古资料中,尚未发现有关材料。 夏至作为节气始于战国,完善于汉武帝时代,且以太初元年(

21、前年)颁行新历 太初历为标志。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第一次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夏至作为二十四节 气之一,推行全国,具有合法地位。太初历是司马迁和唐都、落下闳等人在汉都长安制订 的新历法,是我们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科学完整的历法。如果此说无误,那么端午节定型于 西汉长安顺理成章,这一现象与当时流行的阴阳五行说不无关系。汉人应劭风俗通中 记载汉俗在五月五日,用青、赤、黄、白、黑等五彩丝线合成细索,系于臂上,称为“长 命缕”或称“续命缕” 、 “五色缕” 、朱索等,以此驱瘟病,除邪,止恶气。 后汉书礼仪志 中也有类似文献记载。如此,时间、地点,风俗,融为一体,端午节诞生汉都长安,如瓜 熟蒂落。【美丽的传

22、说】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中国传统节日就是有这样的特点。作为中国 人重要节日之一的端午节自然也不例外。屈原,伍子胥,曹娥,黄巢,一连串耳熟能详的 名字和故事共同引领着我们的端午记忆。 三闾大夫屈原的传说描述:7.jpg在中国,有一个和端午节紧紧连在一起的名字。当您闻到粽叶的清香,当您听到龙舟竞渡 的鼓角,也许您都会想起他,一个峨冠博带,在江畔行吟的背影。他就是三闾大夫屈原, 一个让无数中国人敬重的爱国诗人。我国人民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过端午节,这个风俗后来传到 了朝鲜、日本、缅甸、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屈原,生活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年轻时就胸怀远

23、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 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他内“与王图议国事” ,外 “接遇宾客,应付诸侯” ,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大臣。战国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 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当时只有楚国和齐国能与之抗衡。鉴于当时形势,屈原主张改良 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国贿赂的楚 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挤和陷害。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 囚,死在异国。屈原看到这一切,极端气愤。他坚决反对向秦国屈辱投降,这遭到政

24、敌们更严重的迫害。 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亲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汉北更偏僻的地方。描述:8.jpg屈子行吟图。我们记住了一个诗人屈原,可成为诗人也许并不是屈原的期待。我们从史册 中看到的是一个胸怀壮志,意欲治国平天下的三闾大夫。可现实给他的指示无情的幻灭, 是汨罗江畔无依的漂泊。回想起来,一首首华丽的楚辞,内中却是多少辛酸与无奈。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没有屈服。他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决不随波逐流。拿起笔抒 写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指斥“群小”误国,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最伟大、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人称他的作品为“楚辞” 。 代表作是离骚 ,这是屈原作品中最长的一

25、首抒情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两千七百七十七 个字,诗中叙述了诗人为实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所遭受的打击和迫害,深刻表达自己内心的 痛苦、对人民和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感情。屈原在长期的流放跋涉中,精神和生活上所受的摧残和痛苦是可想而知的。一天他正在江 畔行吟,遇到一个打渔的隐者,隐者见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就劝他“不要拘泥” 、 “随和 一些” ,和权贵们同流合污。屈原道:“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 世俗之尘埃乎?” (意思是:我宁肯跳进江水中去,葬身在鱼肚里,哪能使自己洁白的品质 蒙受世俗的灰尘?)公元二七八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人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难, 却又无法施

26、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诗人来到了长江东边的汨 罗江,抱石自沉。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本文来自派派小说论坛 :http:/ “涛神“伍子胥与端午节的由来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龙的节日说、恶日说、夏至说等。如 果从时间和史籍上考证,则首推纪念伍子胥说。 描述:9.jpg伍子胥雕像。伍子胥和吴越春秋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一起,永远留在了中国人的记忆中。 民间传说中,他死后成为了涛神。在吴越故地,人们将端午节作为祭奠他的日子。伍子胥,名员,春秋时期楚国人。根据历朝官修地方志书记载,其出生地位于现在的湖北 省谷城县冷集镇常家营村。但是也有湖北

27、监利县之说。伍子胥家族在楚国很有名。先祖伍举是直言楚庄王有功劳的楚国名臣,其父伍奢是楚太子 建的老师。公元前 522 年,伍子胥因父亲伍奢、兄伍尚及全家 100 多人被楚平王所杀,而 避难逃奔吴国。后结识吴公子光,并帮助公子光夺得王位,是为吴王阖闾。为使吴国能内 可守御,外可应敌,他建议吴王阖闾“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禀,治兵革” ,并受命亲自 选择吴国都城城址。他“相土尝水” 、 “象天法地” ,最后选定城址,合理规划,建造了阖闾 大城。也就是今天的苏州城。我们或许无法知道,对伍子胥来说,吴国究竟是什么?是帮他复仇的工具,还是个实现抱 负的舞台?我们只能从青史中看到,伍子胥为了吴国倾尽了自己

28、的心力。可即便如此,他 也逃不出为人臣者的悲剧命运。五月初五,这一日他永远告别了对他至关重要的吴国,沉 入了滚滚的江涛伍子胥具有雄才大略,又深得吴王阖闾信任。他忠心耿耿帮助吴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 南服越人,吴国国力达到了鼎盛之势。吴王阉闾去世后,他继续辅佐夫差即位,帮助吴国 打败越国。伍子胥分析吴越两国由于自然条件的因素,二者只能存其一,所以他主张一定 要灭掉越国。但是吴王夫差自矜功伐,听信伯噽谗言,允许越国保全下来。并将伍子胥赐 死。五月初五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投入大江。伍子胥死后三年,吴国被越所灭,夫 差掩面自杀,吴国百姓更加怀念国之柱石伍子胥。千百年来江浙一带相传伍子胥死后忠魂 不

29、灭化为涛神,端午节即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描述:10.jpg书法作品,临曹娥碑。碑文上记载了浙江百姓们在五月初五纪念涛神伍子胥的情景。也许 没人想得到,对悲剧人物伍子胥的纪念活动又引出了另一个关于端午节的悲剧传说。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起源于纪念伍子胥,其主要依据是东汉邯郸淳在曹娥碑上说,每年 农历五月初五,浙江上虞人民要迎涛而上,迎接“伍君” ,而所谓“伍君”便是伍子胥。因 为千年来,屈原名气太大,中原一带的人们渐渐把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而对纪念伍 子胥之说,除了江浙一带,不为人知。2006 年初, “伍子胥起源说”的苏州端午节进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胥门是 2500 多年前

30、伍子胥修筑的古城墙,至今仍保存完好。今年苏州市仍将在胥门外举行 公祭伍子胥活动。描述:1.jpg古迹胥门穿越数千年,至今屹立不倒。或许,他是要为伍子胥留下些永恒的记忆。如今, 每逢端午节,苏州人们还会聚集在胥门之外,祭奠那位皓首苍髯的忠臣伍子胥。端午的主要活动是龙舟竞渡.竞渡活动早在原始社会已在太湖流域盛行,是“龙图腾祭”的一 种表现.自伍子胥被谗杀后,龙舟竞渡被赋予人物纪念意义和节日的固定化,这在“曹娥碑” 、 “荆楚岁时纪” 、 “清嘉录”等古人著作中都有明确的说明.伍子胥是春秋时人,早于屈原二百 多年.且端午的其他习俗如“斗百草” 、 “吃粽子”等均来源于吴地.端午节与孝女曹娥的传说 描

31、述:2.jpg曹娥庙中供奉的曹娥娘娘。这似乎是古代中国的一项传统,一个具备某种美德的人,即便 生前并不幸福,死后亦可作为神灵享受人们永远的纪念。曹娥便是因她的孝心,使无数后 人为之感动。也有人认为,端午节便是纪念孝女曹娥的日子。很久以前,上虞古舜江西岸的凤凰山下,有个不知名的小渔村。村里有个姓曹的渔夫,他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在舜江上捕鱼。这渔夫有个女儿叫曹娥,年方一十四岁,生得 美如天仙,又聪明绝顶,还是个远近闻名的孝女。一年春夏之间,两岸连续大雨,舜江洪水暴涨。江上浊浪滚滚,卷起一个个巨大的漩涡, 洪水淹没了滩涂。渔人盼大水又怕大水,涨了大水鱼虾多,但洪水汹涌危险大。曹娥她爸 望着混浊

32、的江水,再也憋不住了,有道是“混水好抓鱼“,这是一年一度的渔汛,怎么能错 过。他理出鱼网,撑出小船,打算出江去捕鱼。曹娥望着满天风云,劝爹不要去。爹说抓 鱼日日有危险,只要小心就无事。曹娥见爹硬要去,央求爹同去,好歹也有个照应。爹说 女儿不识水性,去了给他添麻烦,一定不让去。描述:3.jpg曹娥塑像爹去了,曹娥在家不放心,时时盼、刻刻望,只望爹爹平平安安早回家。直到日中太阳过 了西,还不见爹爹来吃饭。她一次次跑到江堤上去望,但见江水茫茫,掀起层层恶浪,却 不见爹的渔船。曹娥心里不安了,她沿江向上游走三里,转身又朝下游走六里,还没见到 爹。太阳快搁山头了,曹娥急得拼命叫:“爹爹,爹爹喂-“喊声招

33、来几个她爹的伙伴,他们 个个衣衫湿淋淋,大家见了曹娥都叹气,说他们一起在张网,突然一个大浪,把她爹的小 船推进漩涡,让水冲走了。曹娥一听吓出了魂灵,大叫一声“爹爹“,拔脚朝下游追去。天黑了,几个渔家叔伯伴着她,一再劝她先回去,说她爹水性好,恐怕已在下游上岸,歇 在别人屋里,明天一定帮她找回来。曹娥不见爹,怎么肯回去,谁也劝不住。整整一夜, 她在江边来回哭叫,没有一个乡亲不为她难受。第二天村里人给她送来吃的,她不吃。人们陪着她沿江找,找了三天,仍不见她爹。曹娥 沿江啼哭,哭了三天,眼泪哭干了。村里人又是劝,又是哄,想劝她回家。曹娥说,不找 到爹,死也不回家。她不吃不睡,沿江哭了七日七夜,哭得眼里

34、流出来的都是血。第八天,曹娥望着江水,忽见一个大浪托起一个黑团,好像她爹在跟水搏击。曹娥一陈惊喜,果然爹爹水性好,还在水里游。她要救爹爹,帮他游上来,一声呼喊,纵身向江水扑 去。描述:4.jpg故宫馆藏曹娥投江砖雕“曹娥跳进江水里了-“人们呼天抢地,纷纷奔去抢救。但见江水滔滔,哪里还有曹娥的影子。“天啊!好人为啥偏要遭这种噩运?“人们热泪满眶,围着江堤怨皇天。亲不亲,家乡情,村里人不忍心让曹娥父女葬身水底,分头沿江寻找他们的遗体。又过了三天,江面风平浪静,江水清澈明亮,人们却在下游十多里的江面上,看到一股江 水在盘旋,隐隐约约好像有人在游动。人们满怀希望赶过去,果见一男一女,背贴着背, 女的反

35、剪双手紧负着男的,原来正是曹娥和她的父亲。曹娥虽然死了,但她却能找回父亲 的尸首,把他负到江堤边,人们都说这是她的孝心感动天。后来这个曹娥负父出水的地方 就叫贺盘村。描述:5.jpg曹娥江风景。据说波涛汹涌的曹娥江水在流经曹娥庙时总是平静的。当地百姓认为,那是 因为江水自觉愧对孝女曹娥。曹娥的孝心感动了天,更感动了四周的乡亲,他们好生安葬了曹娥父女,又在曹娥跳水救 爹的江边造了庙,塑了她的像,尊她为“孝女娘娘“,还把渔村叫做曹娥村,把这条江改名 曹娥江。每逢曹娥救父这一日,曹娥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各省各府都有来拜曹娥孝 女娘娘的,许多人题词送匾赞扬曹娥的孝行。直到现在,曹娥江不管水急潮猛,

36、江水奔腾咆哮,一到曹娥庙前面,立即变得无声无息, 仿佛愧对孝女,悄悄遁去,过了曹娥庙门口,才敢再发出响声,真叫人叹为奇迹。据说,曹娥投江的那一天正是五月初五,因此,很多人将端午节视作怀念孝女曹娥的日子。黄巢与端午节插菖蒲艾草的习俗有些地区,会在端什节插菖蒲或艾草于门上,这固然是因为蒲艾有禳毒的功用。不过,关 于这项艾习俗的起源,民间则有一种说法。描述:6.jpg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在民间传说中,端午节在门口插菖蒲艾草的习俗与他也有着莫大的渊源。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 来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难。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

37、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波 波的老弱妇孺涌出城外,他看见一个妇人背着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 手却抱着年纪较大的男孩。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大嫂,妳急急忙忙的要到哪 里去?”那妇人回答:“听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不日就要攻进邓州。城里的 男人都被征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黄巢又指着小孩问她:“妳为什么手牵小的,却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就说:“怀里抱的, 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万一情况危急时,我宁可丢掉自己的 儿子,也得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 ”黄巢听了,深受感动,就对那妇人说:“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

38、口,这 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 ” 描述:7.jpg国画黄巢起义入长安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 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弓菖蒲艾草。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 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于难。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 今天。【多彩的风俗】端午节的习俗,不仅是吃粽子这么简单。我国各地,在端午节这一天都有着丰富多彩的节 庆活动。不仅有飘香的粽叶,金色的龙舟,绿色的艾草,五彩的丝线,鲜艳的倒灾葫 芦纷繁的色彩描绘着同样的端午主题健康,怀念,龙。清香点缀

39、五月节 端午的粽子 描述:8.jpg粽子是最能烘托端午节气氛的食品粽子古称“角黍” ,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传说而已,真正有文字记载的粽子见于晋周处的风土记 ;而流传有序,历史最悠久的粽子则是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于唐 韦巨源食谱 。特点是只用糯米,无馅,煮熟后晾凉,吃时用丝线勒成薄片,浇以蜂蜜与 黄桂酱白糖腌桂花酱。最大的粽子大肉粽产于广西南宁,每只重约两斤,以肥猪肉、绿豆为馅,清香、软糯、 甘润、膏腴不腻。最小的粽子在上海城隍庙,绿波廊、湖心亭两处皆有。长约寸许,形如枕头,火腿为馅, 小巧清鲜;湖心亭以为茶食,甚妙。中国最有名的粽子都产在浙北杭嘉湖的鱼米之乡:嘉兴五芳斋的鲜肉粽四季供应

40、,用筷子 分夹四块,块块见肉,芬芳和润,酥烂嫩鲜,肥糯不腻。湖州诸老大粽子以洗沙甜粽见长, 以豆沙、猪板油丁为馅并不稀罕,难得的是豆沙是洗沙红小豆煮烂去壳,再加糖、熟 猪油、玫瑰原汁炒至乌黑晶亮有劲。这种豆沙吃口香、润、细、滑北京市场上的豆沙 多学日本,以机器磨碎加糖而已,干而不滑,香淡粒粗,哪里谈得上一个“润”字。一贯看不上北京的小枣粽子,不仅是淡而无味,吃起来还要吐核,小枣煮过了或生虫,则 味道会变得十分怪异,败人清兴。日前无事翻书,发现屈原故里湖北秭归的粽子竟也是这 路货色,北京粽子仿佛一下子“名正言顺” ,神气起来,甚怪。中国少数民族的粽子瑶族:瑶族做粽子用糯米配腊肉条、绿豆,包“枕头

41、粽” ,形似枕头,每个约 250 克。也有 在糯米中加红糖、花生等制成素馅凉粽子。畲族:畲族粽子,民间称牯角。用箬叶将糯米包成四角。再用龙草捆扎,十个一串,有的 人家还要在包粽子时加菜、肉、红枣等做馅。煮粽常用灰碱水,粽子煮好后,色黄气香, 可存放半月。傣族:傣族过端午也吃粽子,还要过“粽子节” 。据说“粽子节”是为了纪念一对因婚姻遭 父母反对而殉情的青年男女。在这一天,凡未婚的傣家小伙子都要拿粽子包,与姑娘们相 会在大龙潭的芒果树下,男女围成圈,姑娘唱起情歌,小伙子吹叶子伴奏。然后小伙子把 粽包送给中意的姑娘。毛南族:毛南族也过端午节,但节日的意义与汉族不同,民间称为“药节” 。过药节时,习

42、 惯采艾叶、菖蒲、黄姜等草药熬水饮汁,或用这些草药作馅包粽食用。民间认为端午吃这 种包馅粽粑可以解毒去病。粽子在异国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的传统习俗,然而,在国外也有不同的吃粽子习俗。日本人在过节时所吃的粽子不是用糯米做的,而用粉碎的米粉做,粽子的形状与中国不同, 普遍将粽子包成锤子形状。缅甸人也喜爱吃粽子,但和端午节没有什么联系。他们是用糯米为原料,用成熟的香蕉和 椰蓉作馅,这样做成的粽子酥软、甜滋滋的,吃时香味扑鼻,令人回味无穷。越南的粽子是用芭蕉叶包裹的,有圆形和方形两种。他们认为,圆形粽子代表天,方形粽 子代表地,天地合一,大吉大利。端午节吃粽子可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阴历端午 节吃粽

43、子。咸粽,用糯米加虾米、瘦猪肉、红豆,再加半只咸蛋包成;碱粽,是用糯米粉 加椰丝、虾米、绿豆包成菱形,蘸糖吃;肥肉粽,用糯米、肋条肉、虾米、绿豆和五香调 料包成,煮熟剥壳切片而食。新加坡人都很爱花,每当有客人来访时,主人都会送上几束花,且还会端来花汁浸染的粽 子请客人来品尝。这种花汁粽子是用绿叶包成多角形状,只有鸡蛋那么大小,展开绿叶後,面的粽子是由花汁染成淡绿色的米粉精 而成的,色泽诱人,吃起来味道清香可口。马来西亚,人们所做的粽子与广东一带的粽子有点相似,除了较常见的鲜肉粽子和火腿粽 子等品种外,还有豆沙和椰蓉等几种粽子,香甜可口,美味醇香。印度尼西亚人对粽子馅要求特别讲究:有猪肉馅、牛肉

44、馅、鸡肉馅,有腊肉馅、火腿馅, 还有广味香肠馅、虾肉馅、鱼肉馅。印尼粽子是用粳米做的,较之糯米容易消化,加上竹 叶诱人的香气,很能引起人们的食欲。菲律宾粽子是长条形,风味与中国浙江一带的粽子相同。粽子是菲律宾人过圣诞节必不可 少的食物。泰国人在每年 4 月泼水节或 79 月雨季时吃粽子。泰国粽子以甜味为主,包粽子前,先将 糯米泡在椰汁,使之具有椰味清香。粽子馅用椰子、黑豆、芋头、地瓜等做成,外形小巧 精致,泰国粽子有蒸、烤两种吃法。泰国人包裹的粽子个头小如鸡蛋,因为是用绿色粽叶 包裹,所以蒸熟后呈淡绿色,味道十分清香。哥斯达黎加的粽子用一种经过特别加工,带有粘性的玉米粉为主要原料,配以鸡肉、牛

45、肉、 胡萝卜、土豆、橄榄、辣椒等。有的还要浇上牛肉汁,然後用新鲜的香蕉包成扁方形。秘鲁人是在圣诞节时吃粽子,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边欢庆圣诞节,边吃粽子,甚至已出嫁 的女儿也赶回娘家,再尝娘家粽子的风味。每逢圣诞来临,委内瑞拉家家户户包裹粽子,这已成了应节一景,届时,连平日卖点心的 店铺也堆满了粽子。这种粽子以玉米面为主料,以火腿、腊肉或香肠为馅料,还加进橄榄、 葡萄干,用新鲜蕉叶包成长方形,每个重约半公斤,焙干蕉叶,粽子即熟,剥开粽子,清 香四溢。吃粽庆节,别有一番情趣。墨西哥人也有吃粽子的习俗,他们把粽子称为“达玛尔” 。主料是粗颗粒的玉米面,用肉片 和辣椒作馅,用玉米叶子或香蕉叶子包成,别有

46、风味。有“粽子节”以欢庆玉米丰收,在 节日中,家家户户用芭蕉叶包玉米和牛肉、鸡肉、胡萝卜、土豆、辣椒等煮熟后食用。拉美粽子有其特别来历。400 多年前,西班牙殖民主义者统治了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区, 印第安人被迫远离家乡去服苦役。妇女们为了让丈夫和儿子能够在路上吃到可口的饭菜, 就把蒸熟的玉米粉和土豆、胡萝卜一起用香蕉叶包裹起来,作为路上的乾粮。端午节习俗 除了吃粽子还吃啥 描述:9.jpg端午节时,我国江汉平原的人民必食黄鳝佳肴,他们认为“端午黄鳝赛人参” 。吃黄鳝 我国江汉平原每逢端午节时,还必食黄鳝。黄鳝又名鳝鱼、长鱼等。端午时节 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

47、滋补功能。因此,民间 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描述:10.jpg我国很多地区有在端午节吃蛋的风俗。茶叶蛋、盐水蛋、大蒜蛋都是端午节的风味佳肴。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 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为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 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 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 ,有益健康。描述:1.jpg朝鲜族同胞在制作打糕。端午节也是朝鲜族人民的节日,打

48、糕是他们最主要的端午食品。吃打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 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 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吃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 ,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 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 天公穿了洞,要“补天” 。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 由此而来。端午三友与五色彩线 端午节的驱邪风俗在屈原的传说尚未广泛流传前,端午的习俗仍因袭对恶日的禁忌,以保健、避疫为

49、主要原 则。描述:2.jpg端午节时,百姓将菖蒲悬于家门,企盼驱病避 邪悬艾叶、菖蒲、蒜头: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 。南北朝时,端午又称为“沐兰节” ,荆楚一带有采艾的 习俗。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有的还将艾草 扎成虎形,再粘贴艾叶於其上。艾与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们和蒜一样都有杀菌作用。端 午期间,时近夏至,正是寒气暑气交互转换之时,从饮食到穿衣、行动都得注意。宝山县 有谚语道:“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古时,人们缺乏科学 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于是,端午节这天,人们以菖蒲作宝剑,以艾作鞭 子,以蒜头作锤子,又称为“三种武器” ,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江南地区,有的习俗是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