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常见病_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障碍.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1190502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人常见病_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障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老年人常见病_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障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年人常见病_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障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人常见病_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障碍.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老年人常见病_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障碍 到老年,新陈代谢的衰退引起机体的渐渐苍老。随着机体苍老,老年人的活动范围相对变小,交往对象变少,这就易使老年人产生苍老感、孤独感、孤独感甚至无望感。因此,人在老年期简单出现各种心理障碍。 据有关部门统计,老年期各类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的患病率已达3%,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北京心理危机探讨与干预中心近几年的探讨也表明,中国自杀率最高的人群是老年人,每年至少有10万55岁以上的老年人自杀死亡,占每年自杀人群的36%。也就是说,每3个自杀的人中就有1个是老年人。目前,自杀已经成为我国老年人死亡的第十位缘由。而在自杀死亡的老年人中,95%的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

2、障碍,其中40%75%有明显的精神抑郁。可见,老年人的心理障碍不容忽视。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如下几类。 焦虑障碍 老年焦虑障碍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障碍。老年人心理压力和躯体状况的变更,如退休后生活状态的改变、与晚辈在观念上的种种差异、亲人好友生病去世,以及患病后对身体关注等都会像“扣动”了扳机一样诱发焦虑。 老年焦虑障碍经常表现为:(1)为一些生活小事忧心忡忡、心惊胆战,甚至惊慌恐惊、坐卧担心。(2)感到浑身难过,不能躺,不能坐,不愿吃,不能睡,不能干活;心慌、胸闷、气短、头晕、头胀,脑门冒汗,胃肠胀气等,但躯体检查结果无明显异样,与其苦痛程度也不相符。(3)依靠医院,依靠亲人。一年四季常常看医生,

3、或住上几次医院。儿女们付出很大精力,但病情却不见好转。 抑郁障碍 抑郁障碍是一种以抑郁心情为突出症状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心情低落,对平常喜爱的事提不起爱好;特殊简单疲惫,休息也不能缓解;感到全身多处不适;留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失眠,早醒,有时还睡不醒;烦躁担心,常常发脾气,总是责怪自己,感觉自己没用;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而有时食欲却旺盛,体重猛增;觉得生活毫无意义,甚至有自杀或死亡的想法。 老年人的抑郁障碍,往往先表现为疑病症状,如失眠、胸闷、心悸、乏力、厌食、头痛、胸痛、背痛以及全身不适。因为身体不舒适,他们心情很差,对什么都不感爱好。这些老年人反复到医院检查,却未发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

4、。 老年人的抑郁,也经常伴有焦虑症状。他们常感到烦躁担心,焦虑,易激惹,敌意,心情不稳定。 强迫障碍 众所周知,强迫障碍是一种特别苦痛的心理障碍,病人对其强迫想法成年累月地进行着艰苦的“自查搏斗”,他们力图限制自己反复出现的明知不对的行为,但总是限制不住,内心感到特别苦痛。在老年人中,也会出现强迫障碍,但出现的几率远远低于年轻人。老年人的强迫症状经常与现实有联系,如反复思索孩子上班的路上会不会出事情,反复回忆以前工作中自己哪些话说得不对,反复洗手,反复检查门窗、煤气开关等。患者明知道这些想法、做法是毫无意义的,但就是限制不住反复去想,反复去做。 由于强迫障碍使得患者惊慌担心、非常苦痛,因此强迫

5、障碍的患者往往伴有焦虑、抑郁的症状。另外,老年人的强迫障碍也同样与其强迫性人格特征有关。 疑病障碍 人老了,体质下降了,各种疾病也就找上门来,再加上性格多思多虑,反应过敏,这时候老年人就会表现得疑神疑鬼,总是怀疑自己患了某种严峻的疾病,但其担忧程度与自己的实际身体状况很不相符,这就是所谓的疑病障碍。 老年疑病障碍是发生在老年人中间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详细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对身体改变惊慌敏感,哪怕是一些微乎其微的改变,也特别关注,并不自觉地加以夸大和曲解。坚信患了某种疾病,反复到医院进行检查,喋喋不休地述说自己的病情。对“病情”极度恐慌,家人劝告和劝慰不但不能缓解其焦虑的心情,反而会觉得家

6、人不关切自己,或者因为是大病而瞒着自己。面对客观的检查结果,仍不信任,甚至认为医生医术不精或有意欺瞒病情。 失眠 凌晨一两点钟还睡不着;一夜要醒七八次;凌晨三四点钟后就再也睡不着;躺下似睡非睡直到天明;白天昏昏沉沉,不停地打瞌睡。这些几乎是老年人共同的苦衷,许多老年人成天为此忧心忡忡,心情抑郁。 一般来说,上述睡眠问题不是病态的,而是由于人到老年后,睡眠方式有所变更造成的。老年人的睡眠方式多是间歇式的,睡睡醒醒,夜间很难睡足8个小时,但加上白天的打盹,累积下来一天的睡眠时间也很长了。并且,探讨表明,人的睡眠并不是越多越好,一般每天68小时即可。老年人因体力消耗削减,所需睡眠时间更少,只要夜间睡

7、5个小时,白天再休息1小时就可以了。有些老年人长时间卧床,苦苦追求睡眠时间延长,反而会造成心理上的焦虑,加重失眠,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近期美国斯坦福高校佛里德曼教授也提出 “老年人不要把觉少、失眠当成负担。应把睡眠少而浅看成是生理现象。晚睡、早起、削减在床上的时间,应当完全打消安睡时间长方为正常的陈腐观念。”了解老年人易出现的心理障碍,并主动进行治疗和预防,不仅可以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可以促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使其老有所安、老有所为、欢乐一生。 链接:老年人心理障碍治疗的误区 老年人易出现心理障碍。心理障碍会严峻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毋庸置疑,有心理障碍的老年人,应刚好到医院或心理治

8、疗机构进行治疗。但老年人在心理障碍的治疗过程中,却存在着以下误区。 误区一:过分依靠药物 药物对老年人心理障碍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药物可以快速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的苦痛。但是,有些老年人认为只要吃药就可以治好心理障碍,甚至有些人不敢也不愿停药,对药物产生了心理依靠。其实,心理障碍产生的缘由很困难,不仅有生理基础,也与心理因素亲密相关。因此,只有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主动协作心理治疗,才有可能取得良好、长久的疗效。 误区二:拒绝药物治疗 有些老年人认为,心病还需心药医,既然是心理病,为什么还要吃药呢?其实,心理障碍也不是凭空产生的,也有其生理基础。心理障碍与大脑中一些神经介质的紊乱有关,所以药物

9、治疗对心理障碍会有很好的疗效。 还有些老年人认为,“是药三分毒”,药物都有副作用,因此拒绝服药。当然,任何药物都存在着副作用,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心理障碍的药物平安性还是很高的。 病人肯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治疗心理障碍的药物,自己不行随意增加、削减药量,也不要自行停药。 误区三:心理询问或心理治疗应当一次解决问题 有些老年人来心理门诊就诊时,幻想心理医生能够一次就把自己长期积累的苦恼、苦痛解决掉。然而,心理医生不是神仙,更没有什么超出常人的功夫。“解铃还需系铃人”,心理医生的任务是帮助求助者相识自己,接受现实从而超越自我。这须要一个了解的过程,须要探讨、分析、操作、反馈、修正、再实践。因此,心理询问和心理治疗一般不行能一次解决问题,而是须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总之,在老年人心理障碍的治疗中,只要不入误区,不走弯路,坚持治疗,就肯定会取得好的疗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