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 [医古文语法不可小觑] .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81177875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古文 [医古文语法不可小觑]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医古文 [医古文语法不可小觑]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古文 [医古文语法不可小觑]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古文 [医古文语法不可小觑] .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医古文 医古文语法不可小觑 关键词 医古文 语法 词法 句法 学习医古文,在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中,语法比较稳定,古今改变不大,因而也较易懂。但这并不是说语法不重要,它终归是语言结构的规律,必需切实驾驭,特殊是对古今不同的词法、句法,假如只是一知半解,遇到疑难困难的时候,就难以确解其义,还可能导致对医理的曲解,所以不行小觑。本文拟分类列举一些医古文中常见的例子来说明。 1 词法 古今词法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实词活用和虚词用法。先看实词活用的例子。 例:又热不得寒,是无水也;寒不得热,是无火也。(素问注文四则) 有的医古文参考书译作:“只热不寒,是由于阴虚的原因;大寒不热,是由于阳虚的原因。

2、”可是从医理上说,伤寒阳明外证或温病邪入气分,都可能“只热不寒”,未必是“无水”的原因。问题在哪里呢?原来,“热不得寒”是“热不得寒之”,这里的“寒”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其宾语“之”省略,句意为:“热证却不能用寒药使它消退”。那的确是“无水”的原因,须“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同样,“寒不得热”是“寒不得热之”,“热”也是使动词。 例: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柳宗元宋清传) 有的选本或参考书注为“以,通已。赊,赊欠,这里指宽缓、免除”。于是将其次句译为“已经使成千上百个病者免于死亡”。且不说“赊”释作“免除”似属望文生义,如此解说与前后句亦不相关联。这里的“以”仍是介词,“赊”

3、是动词用作名词,义为“赊欠的药款”,这几句大意是:虽然不能马上报答宋清,而带着赊欠的药款死去的人有千百个,也不妨害宋清成为富人。 上述例子中的差错都缘于不明白实词活用的道理。古汉语虚词数量不多,但运用率高,语法功能强,对表达句意往往起到关键的作用,所以它也是词法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行等闲视之。 例:客有见余此方曰:“嘻,博哉!学乃至于此邪!”余答之曰:“吾所好者,寿也,岂进于学哉!”(王焘外台秘要序) “岂进于学哉”一句有五个词,虚词占了三个,而难点正在这些虚词上。一些注本认为,“岂”是表示揣度语气的副词,“于”是表示比较的介词,“哉”是表示揣度语气的助词,因而将此句译作“或许比学问更进一步吧”

4、。诚然,“岂”作为语气副词,既可表示反问的语气,也可表示揣度的语气;“哉”作为语气助词,多表示感叹、反问和疑问的语气,间或也表示揣度的语气。但当“岂”和“哉”搭配的时候,则通常表示反问的语气。再者,“进”是动词,介词“于”便不表示“比较”的意义。所以“岂进于学哉”当是反问句,意为:“哪里进到学问的境地呢?”客人看到外台秘要,赞美其学问渊博,作者则表示自己只是爱好养生长寿而已,算不上什么学问;假如回答“或许比学问更进一步吧”,恐有傲慢之嫌。可见,这几个虚词对表达句意起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例:然后合两为一,命曰类经。类之者,以灵枢启素问之微,素问发灵枢之秘,相为表里,通其义也。(张景岳类经序) 一

5、般注本都将“类之者”解作“类的意思”,“类的含义”。表面看来,用推断句式说明类经的名称,好像顺理成章。但细致分析,倘要说明“类”的意思,应是上文所说的“尽易旧制,颠倒一番,从类分门”,并宜写作“类者”,不当在中间加“之”字。这里的“类”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分类”的意思,犹如上文的“无须类”、“不容不类”;“之”是代词,代灵素二经。这是用推断句式说明缘由,其大意是:“把两经分类,是要用灵枢揭示素问的隐微,用素问阐发灵枢的奇妙,相互作为表里,从而贯穿它们的意义。”代词“之”的语法作用举足轻重,不行忽视。 2 句法 医古文的句法,值得留意的是语序、省略和某些特别的句式。语序通常指的是主谓倒装、宾语前

6、置和定语后置,这些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但有时遇到困难的句式,仍须推敲。 例:及乎近代诸家,尤不过顺文敷演,而难者仍未能明,精处仍不能发,其何裨之与有?(张景岳类经序) 各家注本都将末句译作“那有什么帮助呢?”认为“与”通“欤”,是语气助词。诚然,这是宾语前置的句式,但前置的是宾语,不能把语气助词也提到动词“有”的前面;退一步说,即使语气助词一并提前,也应紧跟在宾语“何裨”之后,而不行以移放在前置标记助词“之”的后面。从实例来看,这种宾语前置的反问句常不带语气助词,少数带上的,也仍旧放在句末,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彼何荣势之云哉?”(张仲景伤寒论序)。既然如此,那么“与”是什么词

7、呢?且把前置的宾语复原:“其与有何裨?”原来它是介词(这里作“对于”讲),其后省略了代词“之”(即素问的读者)。整句意思是:那对于读者有什么帮助呢?序文后来提到,该书编成,“不惟广裨乎来学,即凡志切尊生者,欲求兹妙,无不信手可拈矣”,其中的“乎”也是介词“对于”,“其何裨之与有”与“不惟广裨乎来学”,恰成显明的比照。 至于古今相同的语序,看似简单,也不行大意。 例:朋侪多疾之,密议一席,使妓戏狎,或引其衣,即怒骂,解衣焚之。(砚坚东垣老人传) 前两句,有的参考书译作:“朋辈中许多人嫉妒他,在一起隐私地计谋”。这是将“一席”看成是“密议”的补语,即“密议于一席”,这种补充作用没有什么意义,却让“

8、使妓戏狎”云云成了空穴来风,没有着落,读者不明白他们怎么有机会使妓女“戏狎”李东垣。笔者以为,“一席”是“一桌酒席”,是“密议”的宾语,即“他们隐私协商置办一桌酒席”,而妓女正是在酒席上“戏狎”李东垣,并“引其衣”。这样理解,前后文联系紧密,好像较符合作者的原意。 省略句古今汉语都存在,只是古文中更加多见和困难,主要表现为某些句子成分(主、谓、宾)或介词的省略。上面提到的“热不得寒”、“寒不得热”,就是宾语“之”的省略,兹再举一例。 例:况乎心理无异,大道不孤,是书一出,子云其人必当旦暮遇之。(汪廷珍温病条辨叙) 末句的主语不是“子云其人”,而是吴子(鞠通),省略了。“之”是代词,复指“子云其

9、人”。 然而,分析省略的句法要有依据,不行主观臆测。 例:人君求贤,下应以鄙;举直,下应以枉。己不别真,受猥官之,国以侵乱,不自知为下所欺也。(王符思贤) 医古文教科书和参考书都说“猥”是“猥诸侯”的略称,这是没有依据的。官职没有这样的略称法;再说,人君求贤举直,为何偏偏授以“猥诸侯”的官职?“受猥官之”与前文“己而不识真,合而服之,病以侵剧”中的“合而服之”相对,都是“动词+虚词+动宾词组”,故“猥”是副词“苟且”的意思(见杨树达词诠)。 除此之外,句法还涉及到某些特别的句式,如推断句的活用,意念被动句和无关联词的复句等等。 例:此浮言之当忌也。(张介宾病家两要说) 一般选本均译作“这种没有事实依据的言论必需禁忌啊”,而事实上,这是推断句常见的活用法用推断句式来说明缘由,其准确意思是:“这就是没有事实依据的言论必需禁忌的缘由。” 例: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张仲景伤寒论序) 一般选本均译作“皮不存在了,毛将附着在哪里呢?”大意是对的,但不精确。这是一个偏正复句,前者用“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使它变成假设分句,翻译时要把这种内在关系表示出来,即要加上关联词语:“假如皮不存在了”。 以上例子表明,假如医古文语法弄不清晰,有时看似小问题,或者好象也说得通,其实把原文的意思搞错了,或者表达不清。这种似是而非的状况,对医学科学和语言科学来说,都是要不得的。 收稿日期 2007-11-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