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哮喘辨治举要] 土方治哮喘.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81167772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咳哮喘辨治举要] 土方治哮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咳哮喘辨治举要] 土方治哮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咳哮喘辨治举要] 土方治哮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咳哮喘辨治举要] 土方治哮喘.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咳哮喘辨治举要 土方治哮喘 江长康四川省乐山市中医院 某女,2.5岁。10月龄时罹患“百日咳”,渐成哮喘,曾多次并发心衰,先后10余次住院抢救,数度病危。因病证频发而重,故长期接受西医抗炎、输氧、止喘、镇咳治疗。因喘咳2次复发,逾旬而未得到有效限制,乃邀请中医会诊。 刻诊:喘咳甚剧,面青唇紫,气急疾鸣,倚息不能常卧,舌苔白厚,指纹浮滞。辨证为风寒束闭,痰气交阻。治则宣肺散邪,下气平喘,消痰宁嗽。方予全沸草散加减:全沸草(旋复花)9g,荆芥6g,前胡9g,白芍10g,法半夏9g,甘草5g,杏仁9g,苏子12g,白芥子9g,葶苈子6g,茯苓10g,桔梗9g,陈皮9g。服1剂,喘咳大减,再剂,诸症若

2、失,继以中西医调治数日出院。 历十余年邂逅患儿家长,方知当时见此方疗效显著,遂妥为珍存至今,期间每遇喘咳复发,照方服用,即可限制,后渐渐停用西医药治疗。至11岁以后,喘咳宿疾便不再发作,体质增加,现在高校读书。家长并告之:亲邻间曾有几位老人及小儿,亦因咳喘而索此方服之,亦皆获愈。 学生咳喘哮辨治,医家立论浩繁,令后世学者常有不得其要之惑。 老师先说咳嗽,虽病因有风、寒、湿、热、疾、食、火、郁之异,病名有“五脏咳”、“十咳”、“顿咳”等之别,然欲执简驭繁,谨宗景岳“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之论便是。 学生即是将咳嗽概括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 老师是。咳嗽虽有内、外之分,但以外

3、感者居多。小儿脏腑娇嫩,且不能自适寒温,故尤其简单感冒风寒而引起咳嗽。 学生外感咳嗽之因,六淫以何为首呢? 老师经云:形寒饮冷伤肺。无论四时,外感咳嗽多因寒邪袭表,肺气闭郁,故辛温散邪为常法。余宗陈修园治疗咳嗽“轻者六安煎,重者全沸草散”之训,尤恒喜全沸草散加减,数十年临证屡获卓效。 学生请教老师全沸草散的组成和功效。 老师我所习用之全沸草散,由南阳活人书、局方同名方,以及三因旋复花汤三方综合取舍而成,以旋复花、前胡、荆芥、白芍、法半夏、甘草等为基本方(自拟方名“宁嗽汤”),功能辛温宣散,降气宁嗽,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束肺,肺气失宣之咳嗽证。若随病机、兼症的不同加减复方,则方剂的性能、功效得以变通

4、,而可用于诸般咳嗽。即如喘哮之证,亦可施之。(如例案所示) 学生临证怎样运用本方呢? 老师全沸草(旋复花)下气降逆、消痰化饮,芍药、甘草缓急平嗽,为方中君臣。 但凡兼具寒热往来,可合小柴胡汤;痰多黏稠者,合贝母瓜萎散;喘痰哮者,加苏子、亭苈子;久咳迁延者,合止嗽散;痰饮眩晕,合苓桂术甘汤;肺虚脾弱者,合玉屏风散或六君子等,举一反三而可游刃于外感及杂病咳嗽,幸勿以方药平淡而忽之。 学生治咳勿忘“辛散”,适用于多数咳嗽证吗? 老师外感咳嗽初必辛散,自不待言,即或久咳不愈者,遣方用药,亦常须佐以辛散之品,乃得事半功倍之效。盖因虽“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但不乏由风寒外邪所引动,故有“温润和平”之誉,咳嗽

5、能用的止嗽散,亦寓辛散之意于其中。 学生如此说来,“辛散”是咳嗽治疗不行忽视的重要法则之一。 老师“咳嗽之因,属风寒者十居其九,故初必需发散,而又不行过散。不散则邪不去,过散则肺气必虚,皆令缠绵难愈”。程仲龄此说,当可启迪于人。 学生咳嗽的调护,主要应留意些什么呢? 老师慎避风寒,宜忌生冷,当为医嘱之必要。内经云:“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咳之,则为肺咳。”推论临证所见,有些虽经输液等治疗仍久咳不愈者,似亦犯“饮冷伤肺”之诫。 学生哮证辨治要点又当如何呢? 老师哮证属“喘促”范畴,多缘于痰作祟。 学生方书谓其病机一般为痰气交阻,肺失宣畅,然否? 老师痰饮内伏,外

6、邪、饮食、情志等卒然诱发为其病因特点;痰气搏结,壅塞气道致气息喘促、疾鸣如吼,则为病机及症候特征。 学生治疗应从涤痰、理气入手吗? 老师“发表、下气、润燥、开痰”(喻嘉言)为治哮大法。但应指出的是,因外感寒邪而作较为常见,故治疗不应偏于涤痰下气,而忽视宣肺散邪。 古今医贤论哮,义理甚详。言病情,有新久、寒热、虚实之分;析病机,则分初感风寒(热)、失于疏散,或素体痰蕴、诸邪引动,以及肺虚脾弱、禀薄肾亏等等。治则及方药,各具所长,总以哮作时散邪以治标,哮缓时扶正以固本为原则。 学生哮证方药运用,能否举例赐教? 老师金匮要略射干麻黄汤可为良方之选。 学生何以见得呢? 老师哮证之方,当然非只一二,然该

7、方辛散开结,豁痰降气,体现了“宣肺蠲痰”的治疗原则,针对哮证因寒邪引动伏饮而作者,尤为合拍。原文谓治“喉中水鸡声”者,乃哮证特征性证候的形象描述,为痰气交阻,气道不利使然。 学生临证有哪些运用改变呢? 老师常法如伴发热咽痛,加银花、连翘、桔梗,清解利咽;气逆喘急,加苏子、葶苈子、地龙,泻肺降气;痰热壅盛,加天竺黄、莱菔子、苦竹沥,涤痰肃肺;里热内炽,加知母、黄芩、石膏,泄热降火。 学生咳、哮、喘皆关乎肺气拂逆不降之故,其中尤以喘逆犯难治。 老师咳哮喘三者证异而源同,故治法及方药通常相互而用。其中喘促(包括喘证和哮证)之难治,为历代医家之共识,乃有“气喘之病,最为危候,治失其要,鲜不误人”(张景

8、岳)之叹! 学生喘证辨治,应驾驭什么要点呢? 老师喘证因果之论,浩瀚庞杂,然总涉肺脾肾三脏,不外在肺多实证,在肾(脾)为虚候,而纯虚纯实者,则又寡见。其病机之要,窃以为在于把握上盛下虚之候,则可避繁就简,裨助临证于万一。 学生如何理解“上盛下虚”的临证意义呢? 老师“上下”之谓,非仅局限于病位而言,但凡邪实之证,如痰热壅肺,上气喘急等,视为“上盛”;肺脾肾功能失司之候,如神疲气怯,息短劳甚,当属“下虚”,尤其如肾不纳气之“但得引长一息为快”者(景岳语)。 学生请老师介绍一些喘证方治阅历。 老师苏子降气汤降气化痰,温肾平喘,功较恰切“其标在肺,其本在肾”(陈修园)的上盛下虚病机,体现了喘证辨治法

9、则。该方“既以疏内壅,兼以散外寒”(汪昂),是恪守宣肃肺气之旨。惟临证之际,遇风寒客邪,肺郁气逆,可加麻黄、细辛宣肺散寒;凡痰饮阻遏,壅肺息促,配加瓜萎仁、川贝母、莱菔子、苦竹沥等涤痰利肺;若肺肾(脾)不足,摄纳无权,则宜宗“一方无桂、有沉香”(汪昂)之说,并增黄芪、人参、茯苓、白果益气敛肺,或加蛤蚧、紫河车、山萸肉、五味子等补肾纳气。 学生老师的阅历授教,令后学备受启迪。 老师咳哮喘病因、病机及证候异中有同,方药兼用,故一并探讨之。但三者病机常变,兼症困难。余管窥之见仅示一隅,乃临证日久之点滴心得,非欲以偏概全。咳哮喘之辨治,亦非上例方、药所能尽赅,故研习者须集思广益。 尤其“最重而难医”(陈修园)之喘促证,孰本孰标,治当分缓急,衷中参西,方能无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