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治疗设备地介绍和用途.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811636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1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型治疗设备地介绍和用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大型治疗设备地介绍和用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型治疗设备地介绍和用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型治疗设备地介绍和用途.doc(5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型医疗设备的介绍和用途大型医疗设备的介绍和用途-RH20160316-RH20160316一、医学中的 CT全称:computed tomographyCT 是一种功能齐全的病情探测仪器,它是电子计算机 X 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简称1971 年,英国科学家汉斯菲尔德成功地设计出一种新型的诊病机,定名为 X 线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机。 这种机器由 X 光断层扫描装置、微型电子计算机和电视显示装置组成,可以对人体各部进行检查,发现病灶。他和一位神经放射诊断学家一起,第一次为人体进行检查的对象是个怀疑患了脑瘤的妇女,结果在荧光屏上不仅现出了脑瘤的位置,甚至连形状和大小都清晰地显示出来,这一成功宣告了一个

2、新技术的诞生。CT 机投入到临床以后,以它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多层次等优越性,发挥了有别于传统 X 线检查的巨大作用。什么是 CTCT(Computed Tomography),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利用精确准直的 X 线束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每次扫描过程中由探测器接收穿过人体后的衰减 X 线信息,再由快速模 /数(A/D)转换器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然后输入电子计算机,经电子计算机高速计算,得出该层面各点的 X 线吸收系数值,用这些数据组成图像的矩阵。再经图像显示器将不同的数据用不同的灰度等级显示出来,这样该断面的解剖结构就可以清晰的显示在监

3、视器上,也可利用多幅相机或激光相机把图像记录在照片上。由于 CT 影像完全屏除了重叠干扰,利用窗口技术使密度分辨率大大提高,对软组织及实质性器官的显示能力明显优于普通 X 线检查,CT 检查的适应范围大致如下:颅脑部的检查:颅内肿瘤、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等血管畸形)、脑外伤等;对五官及颈部的检查:五官部位的肿瘤及炎症、咽喉部位肿瘤、颈部甲状腺及淋巴系统肿瘤、颈部肿块等;胸部检查:肺内肿瘤及炎症,纵隔及胸腹的肿瘤、炎症等;腹部检查:肝肿瘤、脓肿、血管瘤等,胆脏、肾脏感染及肿瘤,脾脏及胰腺肿瘤、脓肿、结核等,肾上腺增生及肿瘤,腹腔及腹膜后肿瘤、炎症,肠道肿瘤,盆腔内器官的肿瘤、炎症;骨关节、脊柱

4、部分的检查适用于其肿瘤、外伤、转移瘤、关节脱位、结核等疾患。CT 检查主要是横断面的检查,直接的冠状检查仅限于颅脑和五官。CT 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平扫或称普通扫描和增强扫描。平扫 CT 又称普通扫描,指不给静脉注射造影剂的扫描,通常用于初次 CT 检查者。CT 平扫最主要的是掌握各个不同部位或器官以兴趣区的厚度和层间距的选择技术。对腹部或盆腔检查前应口服阳性造影剂使肠道非透性化,作为其 CT 检查前的常规准备。用造影剂标志胃肠道器官,使胃肠和实性器官的界限清楚。增强 CT 扫描:指给静脉内注射一定剂量的造影剂,同时或紧接的进行 CT 扫描的检查方法。常用的造影剂有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

5、种。增强扫描是根据造影剂进入人体内后在各部位的数量和分布常依各个不同器官及其病变的内部结构的特点呈现一定的密度和形态异常,而更清晰的显示病灶或明确病变的性质等。目前使用的 CT 扫描机多为三、四代全身 CT 扫描机,CT 机的分代主要以其 X 线管和探测器的关系、探测器的数目、排列方式以及 X线管与探测器的运动方式来划分。第三代全身 CT,它有一个热容量为 1.5MHU 的旋转阳极 X 线管和含有 512 个探测器的高压氮气探测器系统,X 线管和探测器组合做同步旋转扫描,扫描时间有 2.8 S /层和 1.8 S/层。使不随意运高动伪影减小到很低限度。第四代螺旋CT 机,它有一个 2MHU 的

6、旋转阳极 X 线管和 4800 固体探测器,探测器环行排列,固定在在扫描架上,螺旋扫描是利用 X 线管连续旋转,配合检查床的连续均匀运动,对某一部位持续不断的扫描,得到该部位连续的螺旋式断面解剖图像。其特点就是螺旋扫描中无间隙,避免了器官随呼吸而运动时“小的病理”改变被漏掉,假如把传统的 CT 切层当成象切萝卜片那样一片一片的切,则螺旋式 CT 就象做螺钉那样的螺旋式切割一片一片的萝卜。螺旋式 CT 并且可重建出比传统 CT 扫描质量高的 CT 三维图像。比如传统 CT 扫描肺底和上腹部器官时长因呼吸运动而漏掉病,而螺旋式 CT 扫描有效地克服了传统 CT 扫描而出现的漏层现象,大大地改进了这

7、些器官 CT检查的正确性。螺旋扫描时间,将原来传统 CT 扫描一个部位需几分钟缩短到几秒到几十秒钟就能完成。如肺部 CT 扫描用传统 CT 扫描需用几分钟,而用螺旋式扫描,屏一口气十几秒就能将整个胸部扫描完毕。尤其适于不和作病人的检查,明显的改变了儿科病人、急诊病人,以及有智能缺陷的病人的检查,可免除这些病人在检查前用安定、镇静或麻醉药物处理的麻烦。由于扫描时间的缩短,还可减少造影剂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了药物副作用,也降低了造影剂费用。CT 的发展到目前已经历了一五代的发展,其中第五代 CT 为电子束 CT,它是利用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束来扫描靶环来产生 X 线。扫描速度很快,又称为超快速 CT (

8、U FC T),其扫描可达 20 层 /秒,使心脏大血管系统的 CT 检查成为可能。现国内仅有 1 2 台。CT血管造影(CTA)及 CT 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CTVE),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的观察血管及腹腔器官内部结构的方法。 MRIMRIMRI 也就是磁共振成像,英文全称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在这项技术诞生之初曾被称为核磁共振成像,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初,作为医学新技术的 NMR 成像(NMR imaging)一词越来越为公众所熟悉。随着大磁体的安装,有人开始担心字母“N”可能会对磁共振成像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另外, “nuclear”一词还容易

9、使医院工作人员对磁共振室产生另一个核医学科的联想。因此,为了突出这一检查技术不产生电离辐射的优点,同时与使用放射性元素的核医学相区别,放射学家和设备制造商均同意把“核磁共振成像术”简称为“磁共振成像(MRI) ” 。技术特点磁共振成像是断层成像的一种,它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并重建出人体信息。1946 年斯坦福大学的 Flelix Bloch 和哈佛大学的 Edward Purcell 各自独立的发现了核磁共振现象。磁共振成像技术正是基于这一物理现象。1972 年 Paul Lauterbur 发展了一套对核磁共振信号进行空间编码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重建出人体图像。 MRI磁共振

10、成像技术与其它断层成像技术(如 CT)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它们都可以显示某种物理量(如密度)在空间中的分布;同时也有它自身的特色,磁共振成像可以得到任何方向的断层图像,三维体图像,甚至可以得到空间波谱分布的四维图像。像 PET 和 SPECT 一样,用于成像的磁共振信号直接来自于物体本身,也可以说,磁共振成像也是一种发射断层成像。但与 PET 和SPECT 不同的是磁共振成像不用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就可成像。这一点也使磁共振成像技术更加安全。从磁共振图像中我们可以得到物质的多种物理特性参数,如质子密度,自旋晶格驰豫时间 T1,自旋自旋驰豫时间 T2,扩散系数,磁化系数,化学位移等等。对比其它成像技术

11、(如 CT 超声 PET 等)磁共振成像方式更加多样,成像原理更加复杂,所得到信息也更加丰富。因此磁共振成像成为医学影像中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MRI 也存在不足之处。它的空间分辨率不及 CT,带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或有某些金属异物的部位不能作 MRI 的检查,另外价格比较昂贵。工作原理核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到 1973 年才将它用于医学临床检测。为了避免与核医学中放射成像混淆,把它称为磁共振成像术(MR)。MR 是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它是利用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特点,在外加磁场内,经射频脉冲激后产生信号,用探测器检测并输入计算机,经过计算机处理转

12、换后在屏幕上显示图像。成像原理核磁共振成像原理:原子核带有正电,许多元素的原子核,如1H、19FT 和 31P 等进行自旋运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自旋轴的排列是无规律的,但将其置于外加磁场中时,核自旋空间取向从无序向有序过渡。这样一来,自旋的核同时也以自旋轴和外加磁场的向量方向的夹角绕外加磁场向量旋进,这种旋进叫做拉莫尔旋进,就像旋转的陀螺在地球的重力下的转动。自旋系统的磁化矢量由零逐渐增长,当系统达到平衡时,磁化强度达到稳定值。如果此时核自旋系统受到外界作用,如一定频率的射频激发原子核即可引起共振效应。这样,自旋核还要在射频方向上旋进,这种叠加的旋进状态叫做章动。在射频脉冲停止后,自旋系统已

13、激化的原子核,不能维持这种状态,将回复到磁场中原来的排列状态,同时释放出微弱的能量,成为射电信号,把这许多信号检出,并使之能进行空间分辨,就得到运动中原子核分布图像。原子核从激化的状态回复到平衡排列状态的过程叫弛豫过程。它所需的时间叫弛豫时间。弛豫时间有两种即 T1 和 T2,T1 为自旋-点阵或纵向驰豫时间,T2 为自旋-自旋或横向弛豫时间。医疗用途磁共振最常用的核是氢原子核质子(1H) ,因为它的信号最强,在人体组织内也广泛存在。影响磁共振影像因素包括:(a)质子的密度;(b)弛豫时间长短;(c)血液和脑脊液的流动;(d)顺磁性物质(e)蛋白质。磁共振影像灰阶特点是,磁共振信号愈强,则亮度

14、愈大,磁共振的信号弱,则亮度也小,从白色、灰色到黑色。各种组织磁共振影像灰阶特点如下:脂肪组织,松质骨呈白色;脑脊髓、骨髓呈白灰色;内脏、肌肉呈灰白色;液体,正常速度流血液呈黑色;骨皮质、气体、含气肺呈黑色。核磁共振的另一特点是流动液体不产生信号称为流动效应或流动空白效应。因此血管是灰白色管状结构,而血液为无信号的黑色。这样使血管很容易与软组织分开。正常脊髓周围有脑脊液包围,脑脊液为黑色的,并有白色的硬膜为脂肪所衬托,使脊髓显示为白色的强信号结构。核磁共振(MRI)已应用于全身各系统的成像诊断。效果最佳的是颅脑,及其脊髓、心脏大血管、关节骨骼、软组织及盆腔等。对心血管疾病不但可以观察各腔室、大

15、血管及瓣膜的解剖变化,而且可作心室分析,进行定性及半定量的诊断,可作多个切面图,空间分辨率高,显示心脏及病变全貌,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优于其他X 线成像、二维超声、核素及 CT 检查。在对脑脊髓病变诊断时,可作冠状、矢状及横断面像。仪器设备医疗特点MRI 提供的信息量不但大于医学影像学中的其他许多成像术,而且不同于已有的成像术,因此,它对疾病的诊断具有很大的潜在优越性。它可以直接作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和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不会产生 CT 检测中的伪影;不需注射造影剂;无电离辐射,对机体没有不良影响。MRI 对检测脑内血肿、脑外血肿、脑肿瘤、颅内动脉瘤、动静脉血管畸形、脑缺血、椎管内肿瘤、

16、脊髓空洞症和脊髓积水等颅脑常见疾病非常有效,同时对腰椎椎间盘后突、原发性肝癌等疾病的诊断也很有效。检查目的:颅脑及脊柱、脊髓病变,五官科疾病,心脏疾病,纵膈肿块,骨关节和肌肉病变,子宫、卵巢、膀胱、前列腺、肝、肾、胰等部位的病变。优点:1MRI 对人体没有电离辐射损伤;2MRI 能获得原生三维断面成像而无需重建就可获得多方位的图像;3软组织结构显示清晰,对中枢神经系统、膀胱、直肠、子宫、阴道、关节、肌肉等检查优于 CT。4多序列成像、多种图像类型,为明确病变性质提供更丰富的影像信息。缺点:1和 CT 一样,MRI 也是影像诊断,很多病变单凭 MRI 仍难以确诊,不像内窥镜可同时获得影像和病理两

17、方面的诊断;2对肺部的检查不优于 X 线或 CT 检查,对肝脏、胰腺、肾上腺、前列腺的检查不比 CT 优越,但费用要高昂得多;3对胃肠道的病变不如内窥镜检查;4对骨折的诊断的敏感性不如 CT 及 X 线平片;5体内留有金属物品者不宜接受 MRI。6. 危重病人不宜做7.妊娠 3 个月内者除非必须,不推荐进行 MRI 检查8.带有心脏起搏器者不能进行 MRI 检查,也不能靠近 MRI 设备9.多数 MRI 设备检查空间较为封闭,部分患者因恐惧不能配合完成检查10.检查所需时间较长注意事项由于在核磁共振机器及核磁共振检查室内存在非常强大的磁场,因此,装有心脏起搏器者,以及血管手术后留有金属夹、金属

18、支架者,或其他的冠状动脉、食管、前列腺、胆道进行金属支架手术者,绝对严禁作核磁共振检查,否则,由于金属受强大磁场的吸引而移动,将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以致生命危险。一般在医院的核磁共振检查室门外,都有红色或黄色的醒目标志注明绝对严禁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的情况。身体内有不能除去的其他金属异物,如金属内固定物、人工关节、金属假牙、支架、银夹、弹片等金属存留者,为检查的相对禁忌,必须检查时,应严密观察,以防检查中金属在强大磁场中移动而损伤邻近大血管和重要组织,产生严重后果,如无特殊必要一般不要接受核磁共振检查。有金属避孕环及活动的金属假牙者一定要取出后再进行检查。有时,遗留在体内的金属铁离子可能影响图像质量,

19、甚至影响正确诊断。在进入核磁共振检查室之前,应去除身上带的手机、呼机、磁卡、手表、硬币、钥匙、打火机、金属皮带、金属项链、金属耳环、金属纽扣及其他金属饰品或金属物品。否则,检查时可能影响磁场的均匀性,造成图像的干扰,形成伪影,不利于病灶的显示;而且由于强磁场的作用,金属物品可能被吸进核磁共振机,从而对非常昂贵的核磁共振机造成破坏;另外,手机、呼机、磁卡、手表等物品也可能会遭到强磁场的破坏,而造成个人财物不必要的损失。 MRI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有许多骨科内固定物,特别是脊柱的内固定物,开始用钛合金或钛金属制成。由于钛金属不受磁场的吸引,在磁场中不会移动。因此体内有钛金属内固定物的病

20、人,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时是安全的;而且钛金属也不会对核磁共振的图像产生干扰。这对于患有脊柱疾病并且需要接受脊柱内固定手术的病人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钛合金和钛金属制成的内固定物价格昂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推广应用。MRI 检查适应症1、神经系统病变:脑梗塞、脑肿瘤、炎症、变性病、先天畸形、外伤等,为应用最早的人体系统,目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较为准确、及时,可发现早期病变。2、心血管系统:可用于心脏病、心肌病、心包肿瘤、心包积液以及附壁血栓、内膜片的剥离等的诊断。3、胸部病变:纵隔内的肿物、淋巴结以及胸膜病变等,可以显示肺内团块与较大气管和血管的关系等。4、腹部器官:肝癌、

21、肝血管瘤及肝囊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腹内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尤其是腹膜后的病变。5、盆腔脏器;子宫肌瘤、子宫其它肿瘤、卵巢肿瘤,盆腔内包块的定性定位,直肠、前列腺和膀胱的肿物等。6、骨与关节:骨内感染、肿瘤、外伤的诊断与病变范围,尤其对一些细微的改变如骨挫伤等有较大价值,关节内软骨、韧带、半月板、滑膜、滑液囊等病变及骨髓病变有较高诊断价值。7、全身软组织病变:无论来源于神经、血管、淋巴管、肌肉、结缔组织的肿瘤、感染、变性病变等,皆可做出较为准确的定位、定性的诊断。MRI(Matzs Ruby Interpreter)标准的 Ruby 实现,标准的 Ruby 解释器MRI 检查缩写MRAMR 血

22、管成像,分为使用造影剂和不使用造影剂。MRCPMR 胆管成像,显示肝内外胆管及胆囊,确定有无结石及胆道扩张。MRUMR 泌尿成像,显示输尿管及膀胱,确定有无尿路扩张及畸形等疾病。MRMMR 脊髓水成像,磁共振脊髓水能充分显示椎管内脑脊液形态,是判断椎管内外病变性质的新型可靠的检查方法。缺点不足 MR 也存在不足之处。它的空间分辨率不及 CT,带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或有某些金属异物的部位不能作 MR 的检查,另外价格比较昂贵、扫描时间相对较长核磁共振技术的历史核磁共振技术的历史 1930 年代,物理学家伊西多拉比发现在磁场中的原子核会沿磁场方向呈正向或反向有序平行排列,而施加无线电波之后,原子核的

23、自旋方向发生翻转。这是人类关于原子核与磁场以及外加射频场相互作用的最早认识。由于这项研究,拉比于 1944 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46 年两位美国科学家布洛赫和珀塞尔发现,将具有奇数个核子(包括质子和中子)的原子核置于磁场中,再施加以特定频率的射频场,就会发生原子核吸收射频场能量的现象,这就是人们最初对核磁共振现象的认识。为此他们两人获得了 1950 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人们在发现核磁共振现象之后很快就产生了实际用途,化学家利用分子结构对氢原子周围磁场产生的影响,发展出了核磁共振谱,用于解析分子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核磁共振谱技术不断发展,从最初的一维氢谱发展到 13C 谱、二维核磁

24、共振谱等高级谱图,核磁共振技术解析分子结构的能力也越来越强,进入 1990 年代以后,人们甚至发展出了依靠核磁共振信息确定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技术,使得溶液相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精确测定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医学家们发现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可以产生核磁共振现象,利用这一现象可以获取人体内水分子分布的信息,从而精确绘制人体内部结构,在这一理论基础上 1969 年,纽约州立大学南部医学中心的医学博士达马迪安通过测核磁共振的弛豫时间成功的将小鼠的癌细胞与正常组织细胞区分开来,在达马迪安新技术的启发下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物理学家保罗劳特伯尔于 1973 年开发出了基于核磁共振现象的成像技术(MRI),并且应

25、用他的设备成功地绘制出了一个活体蛤蜊的内部结构图像。劳特伯尔之后,MRI 技术日趋成熟,应用范围日益广泛,成为一项常规的医学检测手段,广泛应用于帕金森氏症、多发性硬化症等脑部与脊椎病变以及癌症的治疗和诊断。2003 年,保罗劳特伯尔和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彼得曼斯菲尔因为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方面的贡献获得了当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MRI 造影剂MRI 造影剂是能缩短组织在外磁场作用下的共振时间、增大对比信号的差异、提高成像对比度和清晰度的一类诊断试剂。它能有效改变生物体内组织中局部的水质子弛豫速率,缩短水分子中质子的弛豫时间,准确地检测出正常组织与患病部位之间的差异,从而最终显示生物体内各

26、器官或组织的功能状态。MRI 造影剂分类按照作用原理来分,MRI 造影剂可以分为纵向弛豫造影剂 (T1 制剂)和横向弛豫造影剂(T2 制剂) 。T1 制剂是通过水分子中的氢核和顺磁性金属离子直接作用来缩短 T1,从而增强信号,图像较亮;T2制剂是通过对外部局部磁性环境的不均匀性进行干扰,使邻近氢质子在弛豫中很快产生相(diphase)来缩短 T2,从而减弱信号,图像较暗。按磁性构成来分,MRI 造影剂可以分为顺磁性、铁磁性和超顺磁性三大类。临床中常用的钆类造影剂就属于顺磁造影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DSA本词条涉及医疗卫生相关专业知识,认证工作正在进行中,当前内容仅供参考。

27、诚邀更多本领域专家帮助我们共同完善词条,为网民提供更多权威可信的知识。(现在加入) 什么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辅助成像的血管造影方法,是 70 年代以来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崭新的 X 线检查新技术。它是应用计算机程序进行两次成像完成的。在注入造影剂之前,首先进行第一次成像,并用计算机将图像转换成数字信号储存起来。注入造影剂后,再次成像并转换成数字信号。两次数字相减,消除相同的信号,得知一个只有造影剂的血管图像。这种图像较以往所用的常规脑血管造影所显示的图像,更清晰和直观,一些精细的血管结构亦能显示出来。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诊断脑血管病有何意义? 因为

28、DSA 不但能清楚地显示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颅内大血管及大脑半球的血管图像,还可测定动脉的血流量,所以,目前已被应用于脑血管病检查,特别是对于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定性定位诊断,更是最佳的诊断手段。不但能提供病变的确切部位,而且对病变的范围及严重程度,亦可清楚地了解,为手术提供较可靠的客观依据。另外,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DSA可清楚地显示动脉管腔狭窄、闭塞、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等,对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进一步查明导致出血的病因,如动脉瘤、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等。 总之,DSA 对脑血管病诊断,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然而,由于它是一种创伤性检查,所以对脑血管病

29、不应作为首选或常规检查方法,需要掌握好适应症和禁忌症,并做好有关准备工作。 什么叫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适应症及禁忌症如何?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通过计算机把血管造影片上的骨与软组织的影像消除,仅在影像片上突出血管的一种摄影技术。 适应症: 颅内血管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栓塞、狭窄、闭塞性疾病、动脉病、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等。 颅内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肿瘤、脓肿、囊肿、血肿等。 颅脑外伤所致各种脑外血肿。 手术后观察脑血管循环状态。 禁忌症: 对造影剂过敏者。 严重高血压,舒张压大于 110mmHg(14.66kPa)者。 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 近期有心肌梗塞和严重心肌疾患、心力衰竭及

30、心律不齐者。 甲状腺机能亢进及糖尿病未控制者。 医用加速器医用加速器 LALA医用加速器医用加速器是生物医学上的一种用来对肿瘤进行放射治疗的粒子加速器装置。带电粒子加速器是用人工方法借助不同形态的电场,将各种不同种类的带电粒子加速到更高能量的电磁装置,常称“粒子加速器” ,简称为“加速器” 。 要使带电粒子获得能量,就必须有加速电场。依据加速粒子种类的不同,加速电场形态的不同,粒子加速过程所遵循的轨道不同被分为各种类型加速器。目前国际上,在放射治疗中使用最多的是电子直线加速器。电子直线加速器是利用具有一定能量的高能电子(速度达到亚光速)与大功率微波的微波电场相互作用,从而获得更高的能量。这时电

31、子的速度增加不大,主要是质量不断变大。 (爱因斯坦相对论) 。电子直接引出,可作电子线治疗。电子打击重金属靶,产生韧致辐射,发射 X 射线,作 X 线治疗。 (原理与 X 光机相似,加速器使用透射靶。 )一个最简单的电子直线加速器至少要包括,一个加速场所(加速管) ,一个大功率微波源和波导系统,控制系统,射线均整和防护系统。当然市场上作为商品的设备要远比这些复杂,但这些基本部件都是必不可少的。医用直线加速器按照微波传输的特点分为行波和驻波两类,其基本结构和系统,它包括电子枪、微波功率源(磁控管或者速调管) 、波导管隔离器、RF(射频微波源)监测器、移相器、RF 吸收负载、RF 窗等 、DC 直

32、流电源(射频发生器、脉冲调制器、电子枪发射延时电路等) 、真空系统真空泵(钛泵) 、伺服系统(聚焦线圈、对中线圈) 、偏转系统(偏转室、偏转磁铁) 、剂量监测系统、均整系统、射野形成系统等,分别安装于治疗头、固定机架、旋转机架、治疗床、控制台等处。医用加速器按照能量区分可以分为低能机、中能机和高能机。不同能量的机器的 X 线能量差别不大一般为 4/6/8MeV,有的到10MeV。按照 X 能量的档位加速器分为单光子、双光子和多光子。低中高能机的区分主要在于给出的电子线的能量。和高能物理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相比,150MeV 属于低能范围,但对临床使用,能量为 50MeV 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属于高

33、能范围。低能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1)只提供一挡 X-辐射,用于治疗深部肿瘤,x-辐射能量 46MV,采用驻波方式时加速管总长只有 30cm 左右,无需偏转系统,同时还可省去聚焦系统及束流导向系统,加速管可直立于辐射头上方,称为直束式。直束式的一个优点是靶点对称。(2)加速管输出剂量率经过在大面积范围均整后一般为 2-3Gy/minm,设计良好时可达 4-5Gy/minm,一次治疗时间仅约需 1min。由于只有一挡 X-辐射,整机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低能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放射治疗装置,可以满足约 85%需进行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的需要,而需要进行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又占全部肿瘤患者的

34、 70%左右。中能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1)除提供两档 X-辐射(6-8MV)供治疗深部肿瘤外,还提供 4-5 挡不同能量的电子辐射(5-15MeV)供治疗表浅肿瘤使用,扩大了应用范围。(2)加速管较长,需要水平放置于机架的支臂上方,束流需经偏转系统后打靶产生 X 辐射或直接将电子束从引出窗引出使用。大都采用 消色差偏转系统,使偏转后的靶点保持对称,偏转系统比较复杂。(3)辐射头内除一挡用于均整 X-辐射的均整过滤器外,还采用多挡使电子辐射分布均匀的散射过滤器。为了调节电子辐射野,在电子辐射治疗时需附加不同尺寸和不同形状的限束器。中能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除能治疗深部肿瘤外,还可以治疗大部分表浅肿瘤

35、,表浅治疗深度可在 25cm 范围内,由于中能治疗范围较低能扩大,是大中型肿瘤医院需要的主要放射治疗装置。高能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1)提供两档 X-辐射,商业上称为双光子方式,个别产品甚至可以提供三挡 X-辐射,称为三光子方式,多档设置目的是实现 X-辐射深度剂量特性的调节,因为采用高低两挡能量 X-辐射组合照射,相当于调节能量。(图 1-20)(2)可提供更高能量的电子辐射,一般电子辐射分 5-9 挡,最高能量可达 20-25MeV,扩大了对表浅肿瘤的治疗深度范围(2-7cm)。医用加速器用于放疗的适应症1、当其用于常规放疗时其适应症为:医用加速器适应症广泛,可用于头颈、胸腔、腹腔、盆腔、四

36、肢等部位的原发或继发肿瘤,以及手术后残留的术后或手术前的术前治疗等。 单纯根治的肿瘤:鼻咽癌、早期喉癌、早期口腔癌、副鼻窦癌、早期恶性淋巴瘤、髓母细胞瘤、基底细胞癌、肺癌、精原细胞瘤、食道癌等。 与化疗合并治疗肿瘤:小细胞肺癌、中晚期恶性淋巴瘤等。 与手术综合治疗:上颌窦、耳鼻喉癌、胶质神经细胞瘤、肺癌、胸腺瘤、胃肠道癌、软组织肉瘤等。有计划性的术前放疗、术中放疗、术后放疗。 姑息性放疗:骨转移灶的止痛放疗、脑转移放疗、晚期肿瘤的姑息减症治疗。2、当其用于三维适形放疗(3D-CRT)及调强放疗(IMRT)时其适应症为:颅内肿瘤:特别是位于重要解剖结构,形态不规则不适合外科手术或手术难切除的肿瘤

37、;头颈部肿瘤:包括术后、常规放疗后残留或复发的肿瘤,如鼻咽癌、颅底肿瘤;脊柱(髓)肿瘤;胸部肿瘤:如纵隔肿瘤、肺癌、胸壁肿瘤;消化、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如肝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全身各部位转移癌BJ6B 医用电子加速器是医用驻波型电子直线加速器,专门用于治疗人体内深部恶性肿瘤的大型放疗设备,是集机,电,光一体化的高科技产品,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高效率全密封边耦合驻波加速管及栅控电子枪的研制在有效加速长度仅 272 厘米的加速管中,将电子能量加速到 6MeV 的能量,标志着我国及波加速管的设计,制造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低反轰加速管与高梯度栅控电子枪全密封焊接并正常投入了使用

38、,确保了整机剂量输出特性指标2安全,可靠的整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研制符合 IEC 标准,可实现临床治疗特殊功能要求(如 060 度自动楔形治疗,14CGY/Deg 弧形治疗等) ,并具有友好的人机界面的整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研制,在国内是首次进行,并取得了成功3标准源轴距,大辐射野的等中心机械系统的研制源轴距(SAD)100CM,辐射野 40X40CM 是国际通用产品参数唯有实现这一标准,才能与国外产品进行比较4符合现代工业设计要求的整机外观造型设计和制造采用三维立体造型计算机辅助设计解决了大型医疗设备的外观造型困难的难题;研制中采用玻璃钢模具成型工艺,使国产医用加速器的外观造型上了一个新台阶5特

39、殊临床功能,在国内首次实现:060 度自动楔形治疗功能;14CGY/Deg 弧形治疗功能;大,小野治疗功能(可提高整机效率20%以上) 主要特点是:整机设计符合 IEC 标准,达到国际通用产品水准;结构紧凑,操作,维护方便,符合中国国情,临床适应症达 60%以上;整机设计起点高,高新技术含量高,功能多,智能化程度高应用推广情况:自 93 年 11 月鉴定后,已投产 20 余台套,共计销售收入 3500 万元左右目前年投产台数已达到 12 台套以上预计 2000 年前可达到 20 台套以上的生产规模,并且可形成年出口量 35 台与之相应的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国外同类型产品的价格为 50 万美金

40、/台SPECTSPECT 仪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核医学的两种 CT 技术,由于它们都是对从病人体内发射的 射线成像,故统称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术(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成像原理SPECT 的基本本成像原理是: 照相机探头的每个灵敏点探测沿一条投影线(Ray)进来的 光子,其测量值代表人体在该投影线上的放射性之和。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灵敏点可探测人体一个断层上

41、的放射性药物,它们的输出称作该断层的一维投影(Projection)。图中各条投影线都垂直于探测器并互相平行,故称之为平行束,探测器的法线与 X 轴的交角 称为观测角(View)。 照相机是二维探测器,安装了平行孔准直器后,可以同时获取多个断层的平行束投影,这就是平片。平片表现不出投影线上各点的前后关系。要想知道人体在纵深方向上的结构,就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观测。可以证明,知道了某个断层在所有观测角的一维投影,就能计算出该断层的图像。从投影求解断层图像的过程称作重建(Reconstruction)。这种断层成像术离不开计算机,所以称作计算机断层成像术(Computered Tomography,

42、CT)。CT 设备的主要功能是获取投影数据和重建断层图像。 主要临床应用ECT 显像在临床上有重要作用,可进行断层探测,得到三维立体图像,主要有一下方面。11、骨骼显像骨骼显像是早期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首选方法。可进行疾病分期、骨痛评价、预后判断、疗效观察和探测病理骨折的危险部位。2、心脏灌注断层显像心肌缺血的诊断。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对冠心病危险性进行分级;评价冠脉狭窄引起的心肌血流灌注量改变及侧枝循环的功能,评价心肌细胞活力;对心肌梗塞的预后评价和疗效观察;观察心脏搭桥术及介入性治疗后心肌缺血改善情况。心肌梗死的诊断,心梗伴缺血的诊断,判断心肌细胞存活情况。心肌病、室壁瘤的鉴别诊断。3

43、、甲状腺显像异位甲状腺的诊断和定位。具有独特价值。甲状腺结节功能的判断和良恶性鉴别,具有较高诊断价值。高分化甲状腺癌转移灶的定位和诊断。甲状腺大小和重量的估计。4、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缺血性脑血管意外的诊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癫痫致痫灶的定位诊断。癫痫发作间期的阳性率高达 60%(而 XCT和 MRI 的阳性率约 25%) 。判断脑肿瘤的血运,鉴别术后或放疗后复发和瘢痕。痴呆分型。尤其对早老性痴呆(Alzheimer 病)的诊断有较高价值。5、肾动态显像及肾图检查了解肾动脉病变及双肾血供情况;对肾功能及分肾功能的判断;了解上尿路通畅情况及对尿路梗阻的诊断;监测移植肾血流灌注和功能情况;以及了解糖

44、尿病对肾功能的影响。其它显像的主要临床应用甲状旁腺显像:对甲状旁腺腺瘤的诊断和定位。肾上腺髓质显像:对嗜铬细胞瘤及其转移灶的诊断及定位,及恶性嗜铬细胞瘤 131IMIBG 治疗后随访。肺灌注显像与肺通气显像:对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疗效判断。肝脏胶体显像、肝血流与肝血池显像:对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肝胆动态显像:用于鉴别梗阻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鉴别先天性胆道闭锁和婴肝综合征及疗效观察。肠道出血显像:最适用于探测胃以下、乙状结肠以上的活动性下消化道出血。异位胃粘膜显像:对美克尔憩室的诊断及定位,对肠梗阻或肠套叠(怀疑与美克尔憩室或小肠重复畸形有关)的鉴别诊断。唾液腺显像:了解唾液腺摄取、分泌

45、、排泄功能及有无占位性病变的常用方法。彩超彩超1.医学术语彩超仪器彩超简单的说就是高清晰度的黑白 B 超再加上彩色多普勒,首先说说超声频移诊断法,即 D 超,此法应用多普勒效应原理,当声源与接收体(即探头和反射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时,回声的频率有所改变,此种频率的变化称之为频移,D 超包括脉冲多普勒、连续多普勒和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目前,医疗领域内 B 超的发展方向就是彩超。特点一、彩色多普勒超声一般是用自相关技术进行多普勒信号处理,把自相关技术获得的血流信号经彩色 彩超设备编码后实时地叠加在二维图像上,即形成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图像。由此可见,彩色多普勒超声(即彩超)既具有二维超声结构图像的优点

46、,又同时提供了血流动力学的丰富信息,实际应用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欢迎,在临床上被誉为“非创伤性血管造影” 。其主要优点是:能快速直观显示血流的二维平面分布状态。可显示血流的运行方向。有利于辨别动脉和静脉。有利于识别血管病变和非血管病变。有利于了解血流的性质。能方便了解血流的时相和速度。能可靠地发现分流和返流。能对血流束的起源、宽度、长度、面积进行定量分析。二、彩超采用的相关技术是脉冲波,对检测物速度过高时,彩流颜色会发生差错,在定量分析方面明显逊色于频谱多普勒,现今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均具有频谱多普勒的功能,即为彩色双功能超声。三、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图(CDF)又称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CDI) ,它

47、获得的回声信息来源和频谱多普勒一致,血流的分布和方向呈二维显示,不同的速度以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别。双功多普勒超声系统,即是 B 型超声图像显示血管的位置。多普勒测量血流,这种 B 型和多普勒系统的结合能更精确地定位任一特定的血管。1血流方向 在频谱多普勒显示中,以零基线区分血流方向。在零基线上方者示血流流向探头,零基线以下者示血流离开探头。在CDI 中,以彩色编码表示血流方问,红色或黄色色谱表示血流流向探头(热色) ;而以蓝色或蓝绿色色谱表示血流流离探头(冷色) 。 2血管分布 CDI 显示血管管腔内的血流,因而属于流道型显示,它不能显示血管壁及外膜。3鉴别癌结节的血管种类 用 CDI 可对肝癌

48、结节的血管进行分类。区分其为结节周围绕血管、给节内缘弧形血管。结节的流人血管、结节内部血管及结节流出血管等。临床应用血管疾病运用 10MHz 高频探头可发现血管内小于 1mm 的钙化点,对于颈动脉硬化性闭塞病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还可利用血流探查局部放大判断管腔狭窄程度,栓子是否有脱落可能,是否产生了溃疡,预防脑栓塞的发生。彩超对于各类动静脉瘘可谓最佳诊断方法,当探查到五彩镶嵌的环状彩谱即可确诊。对于颈动脉体瘤、腹主要脉瘤、血管闭塞性脉管炎、慢性下肢静脉疾病(包括下肢静曲张、原发生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回流障碍、血栓性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运用彩超的高清晰度、局部放大及血流频谱探查均可作

49、出较正确的诊断。 心血管加强版彩超腹腔脏器主要运用于肝脏与肾脏,但对于腹腔内良恶性病变鉴别,胆囊癌与大的息肉、慢性较重的炎症鉴别,胆总管、肝动脉的区别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对于肝硬化彩超可从肝内各种血管管腔大小、内流速快慢、方向及侧支循环的建立作出较佳的判断。对于黑白超难区分的结节性硬化、弥漫性肝癌,可利于高频探查、血流频谱探查作出鉴别诊断。对于肝内良恶性占位病变的鉴别,囊肿及各种动静脉瘤的鉴别诊断有较佳诊断价值,原发性肝癌与继发性肝癌也可通过内部血供情况对探查作出区分。彩超运用于肾脏主要用于肾血管病变,如前所述肾动静脉瘘,当临床表现为间隔性、无痛性血尿查不出病因者有较强适应征。对于继发性高血压的常用病因之一肾动脉狭窄,彩超基本可明确诊断,当探及狭窄处血流速大于 150cm/s 时,诊断准确性达 98.6%,而敏感性则为 100%。另一方面也是对肾癌、肾盂移行癌及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小器官在小器官当中,彩超较黑白超有明显诊断准确性的主要是甲状腺、乳腺、眼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