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乡村邻里关系现状研究_贺文俊.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8115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3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4  乡村邻里关系现状研究_贺文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24  乡村邻里关系现状研究_贺文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4 乡村邻里关系现状研究_贺文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 乡村邻里关系现状研究_贺文俊.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本文选择山西省康宁镇寨牛湾为调查地点,以邻里交往为切入 点,通过对寨牛湾邻里交往的内容、交往的空间以及交往的方式进行 考察分析,概括出当前寨牛湾邻里关系的整体状况,并从经济和社会 环境方面对影响寨牛湾邻里关系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运用一些相 关的理论对邻里关系作了简单的阐释。 文章分了三个章节进行阐述,第一章对调查点进行了详细的概 况。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经济发展及人文状况。另外对寨 牛湾传统的邻里关系的构成及特点进行了概括,以为下一章邻里关系 的现状做铺垫。 第二章分三个小节,分别从交往内容、交往空间、交往方式入手, 发现当下寨牛湾邻里交往的对象

2、既有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结合,又 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以业缘和趣缘为纽带的结合;交往的内容 分为日常性人情往来和仪式性人情往来,日常性人情往来主要涉及生 活、生产和建筑房屋方面,仪式性人情往来主要叙述了婚丧嫁娶和春 节、中秋节当中的一些邻里交往,通过特定时期的特殊交往内容,说 明寨牛湾邻里关系的亲疏远近。交往的空间主要集中在生活空间和娱 乐空间。生活空间内除了户内的串门聊天,就是户外邻里共有的事物 上的连结,如,水 井、下水道、道路等。交往的方式更多的是通过现 代化的手机和网络,以口信和固定电话联络的越来越少。 第三章主要分析了影响寨牛湾邻里关系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因 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经

3、济方面生产力的提高,生产方式的多样化,为 村民的经济收入提供了保障。村民经济上的独立也使他们在人际交往 中有了更多的自由选择,与邻里之间生活和生产上的互助大大减少, 彼此之间的往来不再以人情为准则,而是以金钱来计算。社会环境方 面,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将现代文化引进了寨牛湾,寨牛湾传统的文 化与现代文化发生碰撞,现代文化冲击着村民的传统 理念,影响着村 民的行为选择,在邻里交往方面表现明显。不同的职业聚集了不同的 人群,群体内同质性越高,共同话题越多,这样与驻地毗邻的群体的 异质性增强,共同的话题减少,交往自然就少;人口的流动导致了寨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牛湾村内人员的分散,流出去的人与

4、村内的人长久的隔离,缺少了面 对面的接触交流,心理距离也渐行渐远,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与邻 里间的交往。 最后总结部分,运用相关理论对寨牛湾邻里交往中的差序格局和 理性选择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 :乡村,邻里关系,现状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This paper is building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Zhai Niu Wan Village in Kangning Town Shanxi province.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neighborhood relationship is summ

5、arized from analyzing the content ,the space and the way of the neighborhood communication ,which is also taken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Otherwise the aspects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environme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neighborhood relations in Zhai Niu Waii Village,are considered and analyzed. Fi

6、nally some related theories are used to make simple explainations of the neighborhood relation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gives aii overview of the case in details, mainly including geography, histor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onditions.In addition,the c

7、omposi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ighborhood relations in Zhai Niu Waii Village are carriede on the summary, setting a stage fo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neighborhood in the next chapter. The second chapt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from the communication content,sp

8、ace and communication objects,ifs finding that the current neighborhood contacts in Zhai Niu Waii Village are based on the union of the geography and blood, and also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with the industry and interest tie. content of the communication is divide

9、d into the daily human relations and ritual human contacts, which mainly relates to the life, production and building houses.The ceremon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mainly describes the wedding and funeral and important festivals among some neighborhood communication. Through the special communic

10、ative content in special period, the neighborhood relations are given the introduction.The contact space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living and entertainment space. In addition to the indoor chat ,living space is droppe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he communication is more depending on modern mobile phone and ne

11、twork,but less on the message and fixeed telephone contact.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neighborhood relations in Zhai Niu Wail Village, including economic factors and social environment.In the economy,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roductivity,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mod

12、e of the production,provides the guarantee for the villagers5 income.The economic independence also makes the villagers have more freedom of choices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but the mutual exchanges between life and production is greatly reduced, no longer considering the favor standards, only usi

13、ng money to calculate.In the social environment,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introduces the modern culture into Zhai Niu Wail Village, so the trational culture in Zhai Niu Wan Village meets the collision with modern culture which also impactes the trational concepts,the choice of the behavior of vill

14、agers,especially in the neighborhood contacts. Different occupation brings together different crowd,the higher the homogeneity within group is , the more common topic is existing,which makes the resident adjacent groups increase and the common topic reduce. Population mobility has led to the dispers

15、ion of Zhai Niu WaiiVillage staff. For the long distance between the isolated people and the outflow makes less face-to-face contact,and the psychological distance is going further.To a certain degree,these place obstacles between neighborhood. Finally, the summary carefully explains the pattern of

16、the different sequence between the trational neighborhood contacts and the rational choice of the modern neighboehood contancs ,which using the related theories. KEY WORDS: Rural, Neighborhood relationship, Research status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一、 绪论 . 1 (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 (二) 研究概况 . 1 1、 邻里关系现状研究 . 2 2、 邻里

17、关系功能研究 . 3 3、 邻里关系变迀研究 . 4 4、 邻里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 . 5 (三) 研究方法 . 6 1、 观察法 . 6 2、 访谈法 . 6 3、 文献法 . 7 二、 调查点概况及传统邻里关系 . 8 (一) 调查点概况 . 8 1、 康宁镇概况 . 8 2、 寨牛湾概况 . 9 (二) 寨牛湾的传统邻里关系 . 11 1、 传统邻里关系 . 11 2、 传统邻里关系的特点 . 14 三、 寨牛湾的邻里关系现状 . 16 (一)交往内容 . 16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日常性人情往来 . 16 2、 仪式性人情往来 . 21 (二) 邻里交往的空间 . 27

18、1、 生活空间 . 27 2、 娱乐空间 . 29 (三) 邻里交往的方式 . 31 1、 口信和固定电话 . 32 2、 移动电话和网络 . 33 四、影响乡村邻里关系的因素及相关理论阐释 . 36 (一) 影响邻里关系的因素 . 36 1、 经济因素 . 36 2、 社会环境因素 . 37 (二) 邻里关系的相关理论阐释 . 39 1、 邻里关系中的差序格局 . 39 2、 邻里关系中的理性选择 . 40 会吉 i吾 . 44 参考文献 . 47 至夂 i射 . 50 隱 . 5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4 一、绪论 绪论 () 研究目的和意义 自从学习了社会学专业,我开始

19、对身边的人和事有了更多的关注,随着专业 知识的加深,我试着用学科的视角来观察一些事情,人际关系的变化对我触动很 深,尤其是每次节假日从城市回到村落,从那些童年的记忆中回到如今的生活中, 更是深刻感受到了其间的变化。于是我决定以邻里关系这一村落重要的社会关系 为切入点,以自己熟悉村落寨牛湾为调查点展开研宄。通过邻里之间的交往,阐 述邻里关系的现状,并具体分析现状背后的影响因素,用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对具 体内容作出阐释。农村邻里关系的现状是农村整个社会关系网的反映,对邻里关 系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为农村社会关系研宄积累一定的素材。 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丰富了村

20、民的日常生活 内容,村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寻求到各种各样的帮助与满足;另一方面,商品经 济的冲击,改变了村民的传统观念,村民不再把自己束缚在土地上,而是离开土 地,走出村庄,去寻求更大的利益。整个村庄的环境变了,村民的生活习惯和生 存理念也开始 慢慢改变,相对快节奏的生活充实了原来的闲暇,他们没有也不愿 再花过多的时间与精力维系邻里关系,而是更多的关注和寻求能给自己带来利益 的那些周边人。传统村落邻里之间那种朴实与人人平等,重情份轻利益、 远亲 不如近邻 的现象开始发生变化,农村传统的秩序被打破。邻里关系的和谐发展 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及新农村的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那么如今的农村 邻里关系

21、状况究竟如何,是否依旧是传统的和谐状态?人与人的关系是否正在走 向边缘化?传统的古香古色的村落文化是否存在?这就是本文研宄的目的和意 义所在。 (二)研究概 况 关于乡村社会关系的研究长久以来一直是乡村社会学研宄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乡村社会关系作为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 切入点就己经进入了研宄者们的视野,典型的代表如梁漱溟先生的 伦理本位 说、费孝通先生的 差序格局 说、林耀华先生的 关系均衡 说等,特别是费 1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先生提出的 差序格局 概念是学术界公认的、对传统乡村社会关系状况描述极 具洞察力与开拓性,为后来乡村社会关系的研宄提供了重

22、要的素材。 紧随其后,作为社会关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邻里关系,也引起了学者们关注。 邻居:在地域的相互靠近这一自然条件上,结合了友好往来和亲戚、朋友关系而 逐步形成的互帮互助、共同生活的小群体(宣兆凯, 2000: 146)。邻里:在中国 大百科全书 (社会学卷 )中, 邻里 一词的含义是: 住地毗连的人们认同特定的 角色,据此形成密切的互动关系 (邻里关系),有着显著的认同感和感情联系,由 此构成相对独立的小群体 ( 中国大百科全书 (社会学卷 ), 1991: 167)。关于邻 里关系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视角予给概括: 1、邻里关系 现状研究 人情说 。在我国,对早期人际交往进行系统描述并且形

23、成了完整理论模型 的当属黄光国、胡先绪 的 人情与面子 理论。翟学伟 提出的 缘、情、伦 三位一体的人际关系模式 ,认为人际关系体系由人缘、人情和人伦构成,其中 人情 是核心。陈俊杰、陈震提出的差序格局的 伦理、情感、利益 三维建 构 ;黄国光的人情与面子模式 等。随着社会的变迁,原有的人情具有了多层性 涵义 ,如 李伟民 把人情分为三种含义:人的情感、互动时用以交换的资源以及 交往相处应遵守的规范准则,他认为后两种构成了中国人际交往活动的内容和形 式。曹锦清、张乐天 认为, 人情 相当于 礼 ,人情往来一般是 非等价交 换 ,而且 来来往往,永不欠帐 ,以这种 储蓄 的形式促进关系的维持。朱

24、 晓莹 认为, 人情 是礼节应酬和礼物馈赠;是公众认可的日常交往行为准则; 宋国庆等:我国农村人际关系研究述评,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年第 5期。 黄光国、胡先错: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年版,第 29页。 翟学伟:中国人际关系的特质一本土的概念及其模式,社会学研究, 1993年第 4期。 翟学伟: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第 80页。 陈俊杰、陈霞, 差序格局 再思考,社会科学战线, 1998年 01期。 黄国光:中国人的权力游戏,巨流图书共识, 1998年版,第 7-45页。 李伟民:论人情一关

25、于中国人社会交往的分析和探讨,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6年第 2期。 曹锦清,张乐天:传统乡村的社会文化特征 :人情与关系网一一个浙北村落的微观考察与 透视,探索与争鸣, 1992第 2期。 朱晓堂: 人情 的泛化及其负功能一 对苏北一农户人情消费的个案分析,社会, 2003 年第 9期。 2 一绪论 是情面和恩惠等。 中国乡土社会中那种实用的精神安下了现实的色彩。 10 人情 对当代中 国人来说,既是人与人相处的一种普遍存在的情感,更是一种用于人际交换的资 源,一种交往互动的准则和桥梁。为了避免社会中因为 不公平 而引起纷争, 现代社会便制定出了不同的交往准则,用以约束陌生人

26、之间的行为。如,企业制 定管理规则,签订合同,约束员工与企业组织的关系。不讲人情意味着一个人在 与他人交往时,以理性的态度,将自己的的利害得失放在首位,作出对自己有利 的行动。然而,现在乡村的人际关系是以 人情和利益 为共同准则。人情关系 的复杂性决定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针对不同的交往人群,采取不同的 方式与手段。 而在当前的农村社会里,纯正的 人情 味道逐渐淡化,利益味道开始凸显。 2、邻里关系功能研究 从功能的视角,认为邻里关系在人际关系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具有特殊的 作用。主要表现在互助合作、区域整合、情感寄托等方面。尤其是在传统农村地 区,邻里关系承担着社会支持与社会调适功能:生活上的守

27、望相助、生产上的互 助共济、房屋建筑中的帮工关系、对晚辈的社会化影响等。和谐友善的邻里关系 有助于社区成员归属感的建立。邻里关系的和谐与否是衡量社会秩序好与坏的重 要指标,影响着区域的整合与发展,进而影响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建设。 蔡禾等学者则在对天津城乡居民社会支持网的研宄中发现,亲属关系和邻 居、朋友等非亲属关系在财务支持和精神支持两种网络中发挥着不同作用,其重 要性在于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工具性支持领域中表现得尤其显著 ( 蔡禾, 1997;张文宏 , 1999)。 邻居 成为继 朋友 后人们日常最重要的求助对象, 邻里之间仍然存在着非常重要的相互帮扶的社会支持功能。北京西城区的调查

28、显 示居民邻里之间的互动频率比较低,了解程度不够高,但是,邻里仍然是人们守 望相助的最重要的对象之一(孙龙、雷豉, 2007)。南京市邻里 关系状况调查则 显示,市民对邻里关系的认同比率还是比较高的,约有 78. 9%的市民认为邻居 关系较重要。大部分的南京市民对邻里关系的现状持肯定态度,邻里关系依然是 中国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李保军, 1998)。 孙立平指出: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 差序格局 实际上是一种对社会中稀缺 资源进行配置的模式或格局,传统社会中血缘与地缘关系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就是 费孝通:乡土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8年 10月第 1版,第 57页。 3 内蒙古师范大

29、学硕士学位论文 因为社会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以血缘与地缘为基础进行分配的,而建国后稀缺资源 配置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由此也带来了 差序格局 的变动 ;周建国则认为 当前人际关系的态势与社会资源息息相关,于是他提出了 紧缩圈层结构 的 观点。 3、邻里关系变迁研究 从社会变迁的角度,描述邻里关系变迁的表现,阐释邻里关系变迁的原因, 认为在社会剧烈变化的背景下,邻里关系正在走向淡漠化、表面化。多数研宄证 实:邻居关系存在淡漠的趋势,邻居功能存在弱化的走向。黄玉捷认为: 今天 的中国城市面临着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那就是城市居民关系冷 漠。居民之间极少 走动,也极少相互关心, 给人一种表面热情而实际冷漠的印

30、象 ( 黄玉捷, 1997: 73)。田凯 ( 1997)对武汉市民的调查显示,城市居民邻里关系呈淡化和 表层化的特点:从横向看,邻里交往的范围缩小;从纵向看,邻里交往的深入程 度降低。李彬通过对解放前至改革开放后不同时期的纵向对比,对北京四合院的 邻里关系演变,发现业缘关系正在逐步代替地缘与血缘关系,再加之相对封闭的 个人居住环境、现代城市生活的异质性,相继使得城市中的邻里关系走向衰落 (转 引自李芬, 2004;)。孙龙、雷豉 ( 2007)对北京城四区居民的调查显示邻里之间 的互动频率比较低,了解程度不够高,邻里之间的了解程度不是很深,矛盾和冲 突也非常少。从总体上而言,邻里关系呈现表面

31、化和浅层次的特点,情感支持功 能己经大为弱化。北京居民这种邻里关系不同于农村社区以 地缘和血缘 关系 相混合的邻里关系,也不同于单位组织里 业缘和地缘 相混合的邻里关系,而 是一种纯粹社会学意义上的地缘关系。张学东 ( 2007)的研宄表明,我国城市邻 居关系变迀状况大致可以描述为从传统邻居关系到现代邻居关系的变迁过程。先 后出现了传统老街坊式、单位家属院式、陌路 型以及新睦型等四种邻居关系,整 个变迀过程表现为传统邻居关系的消解与现代邻居关系的分化。虽然农村邻里关 系的疏远不及城市社区,同样的农村邻里在生产生活互助、人的社会化、社会控 制、情感交流等方面原有的社会功能也呈现出弱化趋势,邻里关

32、系日益疏远,农 村邻里冲突增多,影响了农村社会秩序的稳定(徐慧清, 2005 )。 孙立平: 关系 、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社会学研究 1996年年 05期。 周建国:紧缩圈层结构论一一项中国人际关系的结构与功能分析,社会科学研究 2002 年02期。 4 一绪论 4、邻里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 导致邻里关系变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邻里关系变迁的解释也是多角度 的,从社会宏观角度看,建筑空间的窄化、网络技术的提高、人际网络的多样化、 社会转型的推进等因素促进了我国城市邻居关系的变迁(张学东, 2007)。人际 关系出现经济化倾向,社会联系逐渐减少,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这无疑阻碍了邻 居之间的沟通(廖

33、常君, 1997)。从个人微观的角度看,现今城市社区的居民更 是来自四面八方,职业、经历、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差别较大,这无疑阻碍了 邻居之间的沟通,不利于居民形成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妨碍了社区整合 (李 洁瑾等, 2007)。农村邻里冲突增多,源于农民生活、生产方式和场域的变化、 价值观与追求的变化、社会分层的发生与部分人在当前陡增的社会压力下产生的 心理畸变(徐慧清, 2005)。 从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对乡村邻里关系的影响入手进行的研宄,认为市场 经济迅速、全面的发展是 1978年后乡村社会变化的主要原因,对农村的人际关 系的影响十分深刻。郭于华认为 在农村新的经济结 构启动和发育的过

34、程中,亲 缘关系是信任结构建立的基础,也是实际获得资源的重要途径。 因此,她认为 传统亲缘关系有可能成为一定阶段内具有正面意义的可利用的资源,而亲缘关系 在村民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复归也就可以理解。与郭于华的研宄不同,杨善华等学 者则从经济理性的角度出发,明确将当前乡村社会关系的变化概括为 差序格局 的理性化 ,认为随着经济理性的深入,利益逐渐成为乡村差序格局中决定关 系亲疏远近的重要维度。 以上的研究从不同的视角对乡村邻里关系进行了研宄。这些研宄成果对于认 识乡村邻里关系的总体概况,及 乡村邻里关系的变迁脉络和变迁原因等都具有十 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对邻里关系的现状多从邻里关系的功能入手,通过描述

35、情感 支持、生活互助、生产共济等方面,说明邻里不同于传统的地方,对影响邻里关 系的因素分析,多以社会经济因素为主,忽略了文化这一重要因素的作用。以往 的研究多数是通过传统农村邻里与城市邻里关系的比较研宄,说明城市邻里关系 的冷漠无情,传统邻里的和谐温暖。关于乡村邻里关系的研宄散落在农村社会关 系的构成、农村地缘关系、农村日常生活变迁的研宄中,因此对邻里关系进行深 郭于华: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的传统亲 缘关系,社会学研究 1994年 06期。 杨善华、侯红蕊:血缘 !姻缘 !亲情与利益一现阶段中国农村社会中 差序格局 的理性 化趋势,宁夏社会科学 1999年 06期。 5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6、 入、系统、详细、专门的研宄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三) 研究方法 实地研究是一种在自然情境下直接观察社会现象的社会研宄方法。在实地 研宄中观察、资料处理和分析是相互交织、循环的。 本文研宄的主体是关系, 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非常抽象的问题,难以进行定量化研宄,加之 调查的地点是农村,考虑到调查对象的文化封闭性,为了减少调查对象的猜疑和 顾虑,本文避开了问卷调查法,采用定性的实地研究方法,保证了研究的效度。 在具体操作方面,笔者运用观察法、访谈法和文献法,根据不同的群体,不同的 事情采取不同的研宄方法,对寨牛湾的邻里交往现状进行考察。 1、 观察法 观察法是研宄者广泛采用的一种收集第一

37、手资料的方法,主要通过调查者的 感官直接感知并记忆的方式获取所需的相关信息。实地观察法以具体的地点为观 察点,是对特 定时期内寨牛湾邻里交往的基本情况及表现的外在形式进行感知的 方法。这种方法直接、随意、成本小,不会对被观察者造成心理负担,研宄对象 将表现得自然而城实,收集到的资料也会更具效度和信度。调查者可以脱离调查 者的身份,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在公共场合邻里交往的内容和形式,比如广场、 商店周围、建筑房屋现场等。 2、 访谈法 访谈法是在调查过程中通过与被调查者进行交谈而获得所需信息的一种调 查方法,这种方法能帮助调查者更深入地了解调查地点及研究对象的详细情况。 本次调查中,笔者先通过无

38、结构式访谈法使得被调查者进入角色后,再通过深度 访谈,获取有效信息。笔者因为生活在寨牛湾,与寨牛湾的村民相互熟识,进行 交谈比较方便随意,多以参与者的身份、半结构方式与村民交谈,以关键性人物 为突破口,通过滚雪球的样本选取方法选择访谈对象,并综合考虑被访者的年龄、 教育程度、职业、性别等,尽量保证调查对象的代表性。在具体访谈中侧重了解 发生在被访者身上的、与本研宄相关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度访谈,了解现在邻里 交往的行为和态度方面的细微之处,并通过观察被访者的表情、语气、动作,洞 艾尔 .巴比 ( Earl Babble):社会研宄方法,邱泽奇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9,第 312页。 6

39、一绪论 察其内在的心理,更深刻地感知被访者的经历和经验。 3、文献法 文献法是指收集那些己经形成文字的材料作为研宄的素材或证据的方 法。 $这些材料是特定时期社会记忆的表现,是社会行动的痕迹,能帮助研宄者 了解和认识特定时期的社会现实。具体到本次研究,作者广泛收集与农村、社会 关系邻里关系现状、变迁、影响因素等相关的资料,以及一些背景资料,通过吸 收和借鉴他人的研宄成果,最终确定了自己的研宄框架。 陆益龙:定性社会研宄的范式和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1,第 137页。 7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调查点概况及传统邻里关系 (一)调查点概况 1、康宁镇概况 康宁镇属于兴县辖镇,根

40、据兴县志记载,早在五千多年前,蔚汾河谷地、黄 河沿岸就有人类生息。南北朝时,北齐置蔚汾县,后历经隋、唐、宋、金、元屡 易县名,宋元丰末年( 1085),县治由白家崖村 (今高家村镇碧村 )迀至今城关。到 明洪武二年 ( 1369)改称兴县,沿用至今。 康宁镇位于县境南部南川河中游,境内四面环山,东高西低。境北与蔡家崖 乡交界,东北面同肖家洼乡相连,东与固贤乡,西与孟家坪乡接壤,南出乌门与 临县白文镇毗邻。 明代前称五十里铺,清时称康宁庄铺,相传,清咸丰年间,宁夏马化龙在 金积堡掲竿造反,清军武姓武官带兵征讨。路经兴县五十里铺见张 (兴县张旺) 府挂有 提督军门 匾额和 太子少保 纱灯,即令将校

41、下马,士卒整肃而过, 附近村民免遭兵祸。当地百姓为纪念张旺威名,将五十里铺改称康宁,以求长康 久宁。民国初年与附近高崖湾、李家湾、 张家崖、寨牛湾、韩家沟 5村总称为康 宁镇。 1958年 9月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康宁乡改名为卫星公社,同年 12月, 又改为康宁人民公社, 1984年 8月改为康宁镇 ,一 直沿用到今。 1986年镇政府从 南川河西岸的高崖湾迁址于东岸。 目前仍有大部分人习惯性的称康宁镇府为 康宁公社。其距县城 27公里,乘车大约半小时就能抵达。 康宁镇 1950年住 237户, 1450人,至 2013年底,境域 31个村民委员会, 总户数 7422户,总人口 2. 35

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1.91万人,人口密度为 94人 /平方公里。全镇农作 物播种面积 12. 5万亩,土地肥沃,是个纯农业乡镇,素有 兴县 粮仓 之美誉,尤以玉米、谷子、花生而闻名。境内有讫老湾水库,用以 灌溉、防洪,是兴县粮食、油料的主要产区之一。近年来康宁镇围绕铁路、高速 公路项目在其镇内的实施,把本镇从纯农业乡镇逐步向物流强镇转化,并开展劳 务输出,把部分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化,从而消除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 入。目前康宁镇年商品成交额在 540万元左右。 1兴县志, 1993 8 二、个案概况及传统邻里关系 2、寨牛湾概况 寨牛湾位于康宁镇的中心地带,是康宁镇经济、政治、文化、医疗卫生集聚 地寨牛湾交通十分便利,省级公路 (218省道 )店临线顺着南川河纵贯其境。去县 城的班车站就设在寨牛湾的商业中心,从县城通往离石,从离石通往包头的大巴 均沿 218省道而行,所以出行十分方便。加之目前很多私家面包车(从康宁镇往 返太原 ) 在镇上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