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道士塔》教案教案-教学教案.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81148668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道士塔》教案教案-教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道士塔》教案教案-教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道士塔》教案教案-教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道士塔》教案教案-教学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道士塔教案教案教学教案 1. 全面把握课文内容及其内在联系。2. 体会作者贯穿全文的悲怆苍凉的情感。3. 培育学生对文物爱护重要性的相识。 全面把握课文的内容及其内在联系。 体会作者处于冲突心理下悲怆苍凉的情感。 讲读法 2课时第一课时: 同学们,在今日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宗教方面的小学问。在我国,道教和佛教是并行的两大宗教。他们之间既有宗教的某些共性,也有各自的不同特色。比如在丧葬礼仪上,道士的逝世称为“羽化”,在他们羽化后,一般有两种葬法,一个是坐缸,就是将遗体封缸后入葬;另一种是棺葬,用棺材盛殓遗体。而佛教徒呢,他们的逝世叫做圆寂,其遗体是要经过火化的,其中有道高僧

2、所遗存的骨殖被称为“舍利子”,一般是要建塔来封存的。但是在七十余年前,在祖国大西北的佛教胜地甘肃敦煌,却有一个道士在死后被葬在佛徒运用的塔中。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他的背后原委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日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学习这篇道士塔。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3页。作者余秋雨,江苏余姚人。是我国当代的文艺理论家,散文家。作品有文艺理论专著戏剧理论史稿,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等。我们今日要学的这篇课文,就选自于文化苦旅的第一篇。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一至三自然段。作者在一开篇,就向我们交代了他所要描写的对象是莫高窟门外河对岸的塔群,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塔的呢?(塔呈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

3、。从几座坍驰来看,塔心竖一木桩,四周以黄泥塑成,基座垒以青砖。)请同学们看这幅图(老师依据王道士塔图手绘覆钵式塔简图)。塔这个词来源于印度。传闻当年有弟子问及释迦牟尼身后之事,佛祖将袈裟叠成四方,铺在下面,又将钵盂倒着扣在袈裟上,又把禅杖立于钵盂之上。后来的佛徒弟子就依照这种形态建塔来保存佛祖的真身舍利。这种塔呢,就被称为“覆钵式塔”。后来这种塔随着佛教的传入也传入了中国,但是由于时间的消逝和我们中华文化巨大的包涵性,覆钵式的塔已经被我们改造成亭台式或楼阁式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形态的塔了。原有的覆钵式的塔到今日只存在于藏传佛教建筑中。作者在莫高窟看到的几座僧人圆寂塔,就是这个样式。今日北京北海的白

4、塔,其型也属于这种覆钵式的塔。大多数的塔都已经非常破败了,只有一座塔保存的比较完好,自然引起了作者的爱好。作者移步向前,发觉塔上还有碑文。这不读还罢,一读之下,作者竟然是猛然一惊!作者为什么吃了一惊呢?且看下文。啊!原来“它的主子,竟然就是那个王圆箓!”这个王圆箓原委有何能耐?能让我们闻名的文艺理论家散文家余秋雨倒吸一口凉气,吃了一惊呢?是他长的青面獠牙的,而且把照片贴在坟墓上,把凑上前去细看的作者吓着了吗?不是,因为“历史已有记载,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罪人竟葬于此塔之内,难怪作者要吃了一惊呢!“我看过他的照片”,原来作者以前是预览过王圆箓的尊容的,下面就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大家描述一下作者是怎

5、么描写王道士的。(我见过他的照片,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是那个时代到处可以遇见的一个中国平民。)老师这里有几张王道士的照片请同学们看一下(老师出示图片)。从照片上看,王道士特别瘦小,长的并不吓人。王圆箓是湖北麻城人,他小的时候,因为家乡闹灾荒,不得不随家人远走他乡。曾西行流落于陕西、甘肃等地。后来他入了伍,在肃州(今酒泉)巡防营当了一名兵勇。退伍之后,他又重新回到那种居无定所的生活状态中了。当时的他是很想有一个正式的社会身份来维持自己的生存的,抛开当时民生凋敝的大环境不谈,仅就他个人条件来说,流离失所穷困潦倒又大字不识身无长物的他也实在是难以找到较好的安家立命的法子。于是他选择了出

6、家产道士。当地一名叫盛道的道长收他做了弟子,给他取了法名:法真。王圆箓选择出家这条路不是没有缘由的。首先,王圆箓在出家前就有肯定的宗教信仰。其次,虽说当时的社会状况已经糟透了,社会底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是,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他们生活的越苦痛,他们的精神就越须要有一个安慰来保证他们不至于崩溃。而宗教呢,无疑是他们能找到的最为廉价的麻醉自己的精神鸦片。由于信徒众多,所以相对来说,僧侣道士等宗教人士的日子还是好过些的。这样看来,王圆箓选择了这条路还是比较明智的。但是或许是他过惯了那种漂泊江湖逍遥自在的日子,当了道士的他并没有安下心来做一个念经布道的道士,而是接着西行。有一天,他来到了敦煌的

7、三危山下,不禁感叹:“西方极乐世界,其在斯乎!”。于是他便留在了这里,那一年他已经四十七岁了,已近半百的他便再未云游过。王道士把持了莫高窟以后,将绝大部分敦煌文物盗卖给外国人。现在全世界共有敦煌文物五万余件,其中大约四万余件在国外。在我国的考古学界里流传着这么一句令人难过的话:“敦煌在中国,但是敦煌学却在国外。”由于探讨材料极其有限,我们的专家想要探讨我们的祖宗遗留给我们的遗产,“只得一次次屈辱地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文献的微缩胶卷,叹息一声,走到放大机前。”毫无疑问,王道士这种卑劣的汉奸行径是令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感到愤恨的!但是,我们能把这种责任完全让他一个人来担当吗?(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

8、。)从1840年鸦片斗争拉开中国文物流失的序幕起先,咱们国家的文物就经受了帝国主义强盗一次更甚一次的劫掠。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对园内四五十处殿堂文物进行了空前洗劫,自康熙以来历代帝王所藏的纯金、镀银、玉雕、铜铸佛像达10万尊以上,自此悉失,圆明园文源阁所藏四库全书包括永乐大典,被掠到海外。接着是1900年八国联军在北京纵兵三日,紫禁城、中海、南海、北海、颐和园全部被劫。自这次浩劫,北京“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珠宝奇珍,扫地遂尽”,所失“已数十万不止”。后来便是1905年10月,俄国人勃奥鲁切夫仅以6包劣质石蜡为代价,就从王道士手中换得敦煌藏经洞宝贵写本5大包。1907年

9、3月,斯坦因以约200两银子盗走精致的佛经和绢画上千件,共29箱。此后,斯坦因又其次次来到敦煌,以500两银子换取了570多个珍贵手卷。后来的法国人伯希和以500两银子的代价,将藏经洞中的精华悉数盗走,计约6000余卷,10大木箱。1923年秋,美国人华尔纳还将莫高窟12幅精致壁画剥去,同时抢走一尊最为美丽的唐代彩塑。从这一系列事务来看,我们能够把敦煌文物流失的罪错全加在王道士身上吗?(不能,“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多年闭关锁国盲目自大导致封建没落的清王朝在洋枪洋炮面前只能被动挨打,只能坐视列强抢走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只能看着自己的伤口流血,却无计可施

10、!我们再来看课文的其次部分。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大家朗读一下这一部分的前两自然段。文章的开头说:“真不知道一个堂堂佛教圣地,怎么会让一个道士来看管。”王道士能够住持莫高窟千佛洞缘由是这样的。首先,王道士是千佛洞自西夏年间封洞以来唯一一个认仔细真清扫石窟内积沙的人。光是16号洞窟他就掏了近两年的沙子。而且,自打他入住石窟之后,他始终是四处奔波,到处化缘,积攒钱财来清理积沙和修筑他自己的道观。没人管的地方,谁负责就是谁的。其次,当时的敦煌寺院只有两座且都是藏传佛教所属的喇嘛庙。喇嘛们对千佛洞里的所留存的显宗佛教典籍等根本就没太大爱好。第三,在咱们国家,佛教、道教、儒教三家难分彼此的状况非常多见。就拿咱

11、们学校边上的大佛寺来说,它里面供奉的护法伽蓝神,不是别人,正是被儒家奉为武圣人的关羽关云长。再看大佛寺正堂廊檐上的彩绘,有八件法器,正是道教八仙所运用的。而且,当时的老百姓也基本都是佛道通信,即使是到了今日,我们汉人也常常是拜完了老天爷再求观音菩萨保佑。所以说王道士能够堂而皇之的以道士的身份来管理佛教圣地,在某些方面来看,还是顺理成章的。当时的西方的艺术家们正在开创艺术新的时代。而在中国,我们的王道士此时此刻正在对连外国艺术家都歆羡的艺术品做什么呢?(我们的王道士此时此刻却在卖力的摧毁以往的辉煌,并且自得的让自己的涂鸦作品取而代之。)下面请同学们齐读一下三四两个自然段。大家留意在读的过程中体会

12、作者在臆想王道士毁坏石窟壁画和塑像情景时所运用的语气。时什么语气?大家读出来了吗?(用褒义的词来形容愚蠢错误的行为是什么手法?嘲讽。对王道士无知的所作所为既感到生气却又无法发泄。作者在这里用了几个词“仔细”“忠厚”“达观”。再看第四段,“像顽童堆造雪人,这里是鼻子,这里是手脚,终于也能稳稳坐住。行了,再拿石灰,把它们刷白。画一双眼,还有胡子,像模像样。”更是对王道士所作所为的绝妙讽刺。)我们再来看这一部分的第五自然段,作者面对着王道士所遗存的怪模怪样的几座天师灵官,心中充溢了巨大的苦痛。但是,作为后人的他,却又无计可施。那种想为却又无可作为的心理在他内心中不断的冲突升级,作者正是在这种冲突的心理下才写出这篇文章的。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自己阅读中细心体会。其次课时: 上节课我们说到“忠厚”“达观”的王道士仅是小部分地破坏了敦煌石窟,来做他的新道观的奠基之处。这节课,我们来看一看王道士是怎样一步步走上出卖国宝这条路的。 我们先来看文章的第三部分。大家留意,这里1900年5月26日指的是农历的五月二十六日,也即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换算成阳历,则是1900年6月22日。而且藏经洞的发觉经过也不是像作者所描述的那样。王道士当时有了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