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教案:《张衡传》优秀教学设计(一).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1145100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教案:《张衡传》优秀教学设计(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二语文教案:《张衡传》优秀教学设计(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教案:《张衡传》优秀教学设计(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教案:《张衡传》优秀教学设计(一).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二语文教案:张衡传优秀教学设计(一)高二语文教案:张衡传优秀教学设计(三) 高二语文教案:张衡传优秀教学设计(三) 教学设想: 张衡传为传统名篇,是一篇非常有特色的作品。文章以时间作为叙事线索,介绍了张衡三个方面的突出成就,但很留意详略剪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让学生结合文本找出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支配材料的作用和效果。此外,还应当多让学生诵读,品尝课文凝练简洁的语言。 拟用两课时。第一课时,重在疏通字句,积累文言学问等。其次课时,精读课文,学习作品的特点,并学问迁移等。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实力 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的状况;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学问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2、使学生对张衡有深化全面的相识。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 2、在学生对课文获得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开展思维活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三)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意社会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了解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凝炼简洁的语言。 教具打算: 录音机、磁带等。 课时支配: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由张衡独创地动仪的相关状况导入。 地动仪比西方早1700多年,是测量地震的仪器。张衡开创地震学之先河。1956年10月,郭沫若:“如此全面发展之人

3、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二、 作者与作品简介 (可先让学生介绍,后老师补充) 1、范晔,南朝宋代史学家、文学家。字蔚宗,顺阳人。少勤奋好学,善写文章,精通音律。做过宣城太守。 2、后汉书,以东观汉记为基础编写而成的历史名著。“前四史”之一。 三、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1、听录音朗读。 留意注音、断句等。 2、学生集体朗读。 3、提示读音。 属文 (zhu) 璇机(xuan) 算罔论(wang) 蟾蜍(chanchu) 4、疏通字句。 要求:依据下文注解,学生同伴互译,老师赐予提示。 四、 整体感知课文: 1、 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

4、虚心谨慎) “从容淡静”“举孝谦不行” (淡泊名利) 善机巧,作浑天仪、地动仪。 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 善政事,为政机灵坚决,不畏权贵。 2、 除此之外,你对他还有哪些了解? 有归田赋四愁诗等。地动仪比西方要早1700多年。数星星的孩子一文可见其对天文的爱好。 3、 全文共六段,介绍了张衡的哪些事迹? 文学成就(第一段) 科技成就(其次、三、四段) 治国才能(第五、六段) (学生归纳,老师板书) 4、 明确: 第一部分(1)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的成就。 其次部分(23)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 第三部分(56)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成就。 五、 引导学生精读课文 1、张衡为什么有如此高

5、的文学才华?(重点看第一段) 天资聪慧,勤奋好学。 谦逊持重,鄙视名利。 执著专一,治学严谨。 2、引导学生自读第四段。 要求学生逐字逐句翻译。 1)集体朗读。 2)作者是如何介绍候风地动仪的? 依据事物内在联系,简明而详细的介绍候风地动仪的制造和运用:制造时间和仪器名称,材料、尺寸、形态、装饰,机件、内部构造,功能和作用,精确程度和效果,实践证明灵敏度和精确性,交代仪器的正式运用。 3)张衡为什么要造地动仪? 不计名利,为民造福。 3、引导学生学习5、6段。 1)学生自读,疏通字句。 2)这两段写了哪儿几件事情?突出人物怎样的性格? 一件是交代思玄赋的来历,突出张衡的心思细密,当心谨慎。一件

6、为出任河间相时和奸党的斗争,表现了他的政治才智。 六、 学问提升归纳字词 1)通假字 员径八尺 通“圆” 形似酒尊 通“樽” 2)古今异义 寻其方面 “方向” 现指相近的几个人物事情之一。 衡下车 “初到任” 现为从车上下来。 3)词类活用 大将军奇其才 (意动用法) 4)文言句式 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 连辟公府不就 (被动句) 果地震陇西 (状语后置) 讽议(于)左右 (状语后置、省略句) 视事三年 (省略主语) 七、 课堂小结 这篇传记仅以七百余字就概及张衡六十二年中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等方面的成就,写出一个真实的人,宏大的人。 八、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二。 其次课时 一、 导入新

7、课: 由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作者是如何将一位博学多才、从容淡泊的文人学者形象展示给读者的。 二、 总结要领,引导思维: 1、从传记中可以看出张衡一生中经验了几位皇帝? 四位皇帝:东汉章帝 和帝 安帝 顺帝。 不难看出,写人物传记多按时间依次组材,本文也是以时间为经线来写的,时间虽长,但叙事清楚。 2、对于张衡的博学多才,传记中是如何反映出来的? 突出科技成就,详写候风地动仪,文学成就较略。 3、小结人物传记的写法: 1)以时间为依次组材,概括人物的一生。 2)突出人物重要活动,详略支配得当。 4、语言凝练平实是本文突出特点,请同学找出这样的句子或段落细细品尝,然后与大家“奇

8、文共观赏,疑义相与析”。 (重点看第四段,主要由学生完成) 5、学习本文,你得到哪些启示? (学生思索探讨后发言) 如: 1)品德和人格是在学业上胜利的基础。 2)要跻身世界科技先进行列,必需要有民族自信念。 3)学习要注意社会实践。 4)一个人的潜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三、拓展延长: 为了巩固大家对人物传记写作技巧的相识,并且帮助大家将课内的文言学问有效迁移,我们一起完成一道文言阅读题。 曹植失宠(参见发的资料)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结合课文的特点,总结了人物传记的写法,希望同学们细致体会,以便今后在传记的写作中借鉴。 五、 布置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 部分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9、 张衡传 1、 善属文 2、 善机巧 3、 善政事 写作特点: 1、 按时间依次介绍人物。 2、剪裁得当。 3、语言凝练平实而又不乏情致。 高二语文教案:张衡传教学设计(一) 高二语文教案:张衡传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的】 1、进一步驾驭叙述、说明事物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2、理解和驾驭文言虚词于,复习意动和使动用法。 3、了解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和贡献,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本文详略的剪裁。 【教学难点】 区分虚词乃、于的用法。 【教学方法】 讲读课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 一、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学家。他依据前人撰述的几

10、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此书内容充溢,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争论部分具有剧烈的抒情色调,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张衡 (78-139)东汉闻名文学家。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等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特殊是他在科学上的成就更为精彩,他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他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地震仪早一千七百多年。他在政治和哲学上也有肯定探讨。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说: 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为一篇科学家的传记而节选,对原文有大量的删节。 二、课文串讲: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1)人也。衡少善属文(2),游 于三辅

11、(3),因入京 县 写 游学 因此 属:连缀。 师(4),观(于)太学(5),遂通 五经(6),贯 六义(7)。虽才高于世, 而无骄 学习 通晓 熟识 比世人 但 骄 通、贯:同义,精通,贯穿。 尚 之情(8)。常 从容 淡 静,不好交接俗 人。永元(9)中,举 傲自大 神情 平常举止行动淡泊娴静 庸俗 被推举为 从容:举止行动,作名词。 孝廉不 行(10),连 辟 公府(11)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 没有去应(荐)屡次被征召 就职 太平 不逾 侈(12)。衡乃拟 班固两都(13)作二京赋,因以(之) 以讽 过度奢侈 就仿照 就用(这篇文章) 讽 谏。 精 思 傅 会(14),十

12、年乃成。大将军邓骘(15)奇其才 喻和劝告(他们) 细心构思细致支配 出众超群 奇:以其才为奇,形作意动。 累召 (之)不应。 聘请(他) 应召 衡善机巧(1), 尤致思(2)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3)衡善术 制造奇妙的机械 致力钻研 常听说 术数方 学, 公车特 征(5)拜(6)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 核(7)阴阳, 面的学问 特地指名征召授给 升 就 探讨核实 公车:官署名 阴阳:指日月运行。 妙 尽 璇机 之正(8),作 浑天仪(9),著灵宪、 的改变规律 精妙地探讨透了测天仪的道理 制造出 写了 算罔论(10),言 甚 详 明。 语言道理更加具体明白 顺帝初,再 转 复为太史令

13、(11)。衡不慕 当 世(12),所居 之官 再次调转 趋附当时的权贵 担当 官职 慕:艳羡,趋附。 辄 积年不徙。 自 去 史 职, 五载 复还。 往往多年 升迁 自从离开太史令的职务 年后重回来(任原职) 阳嘉元年(1),复造候风地动仪(2),以精铜铸成, 员径 八尺, (仪器的) 直径长 合 盖 隆起(3),形似酒尊,饰 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 上下相合盖住中间隆起 杯 作装饰用 图形 粗大的 尊同樽:酒杯。 都:大。 柱(4),傍行 八道(5),施 关 发 机(6)。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 挨着放置 根杆 设置关键(用来)拨动机关 有蟾蜍,张口承之。其 牙 机 巧 制(7),皆隐在

14、 尊中,覆盖周 接它 那些枢纽和(各种)机件的奇妙构造 铜 严 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 则振龙,机 发 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 空隙 (里的机械) 关 动 清 扬, 伺者 因此觉 知。 虽 一龙发机,而七首 不动,寻其 脆洪亮 在旁守候机械的人 觉察知道 虽然 龙首 找那 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8), 合契 若神(9)。 (振动龙头的) 发生的方位 用事情来检验 (彼此)符合(灵验)如神 自 书典所记, 未之有也(10)。尝 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 从(已有的) 记录的内容(来看) 这样的事 曾经 师学者 咸怪其无征(11)。后数日 驿(12) 至, 果地震(于)陇 有学问的人都

15、它没有验证 过了几天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到了 西(13),于是皆服 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所从方起(14)。 信服 奇妙 从哪方位发生 永和初,出 为河间 相(15)。时国王骄 奢,不遵典 宪(16);又 离开(京城)做 王 逸 华 典章制度 多 豪右(1),共 为 不轨。衡下车(2),治 威历(3),整 法 度,阴 知(4) 许多豪门大族 彼此勾结干坏事 一到任 树立威信 整顿法令制度暗中察知 奸党名姓,一时 收禽(之),上下 肃然, 称 为政 理(5)。视 一下子把他们逮捕起来 举国上下严谨遵守法律 赞扬是政治清明 治理 禽同擒:逮捕。 事(6)三年,上书乞骸骨(7), 征 拜 尚书

16、。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政事 恳求辞职还乡(朝庭)征召封他为 享年 去世 三、小结课堂 学生复述课文大意、教者指导,体会张衡的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四、作业布置 1、 背诵课文。 2、练习2、3 第三课时 一、关于人物传记: 1、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需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务,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需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 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调。 2、传记的种类: 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 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

17、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留意: 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行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验,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务,同时显示他的品行特点。 二、结构提纲: 1、介绍张衡的品行和卓越的文学才能。(1自然段) 2、介绍张衡辉煌的科学成就。(2-4) (1)、张衡的潜心科研。 (2)、张衡的不慕名利。 (3)、张衡的重大独创。 3、介绍张衡杰出的政治才能。(5自然段) 三、性格特征: 1、从容淡静,不慕当世不行、不就、不应。 做官后,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也无所谓,他还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风气,经过十年苦思而写成二京赋以讽谏当世。一任河间相,马上治威历

18、,整法度,对奸党一时收禽。这些都反映了他的从容淡静,不慕当世的品德。 2、无骄尚之情 年少时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才高于世,这些都反映他不尚虚浮而谦逊朴实的品德。只有这样,他才能把主要精力用于科研,获得象候风地动仪那样大的成果。 四、剪裁得当,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本文全面地记叙张衡各个方面的成就,又重点突出他在科技方面的成就和贡献,在科技方面,略写浑天仪,详写地动仪。写张衡为人,详写他主动进取的主导方面,略写他上书气骸骨,避害全身,归隐田园的消极方面。叙述以时间为经,以张衡事迹为纬。写候风地动仪,以说明为主,以叙述为辅。 张衡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主要是通过详细、具体地介绍候风地动仪来说明的

19、。文章按以下依次来介绍候风地动仪(采纳的表达方式是说明): 时间名称材料外形构造作用效果评价验证运用。这一段可看成典范的科学说明文。 作业布置: 高二语文教案:张衡传教学设计(二) 高二语文教案:张衡传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学问与实力 (1)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2)驾驭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3)驾驭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精确朗读,从而培育语言感知实力。 (2)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学问,培育学生语境意识。 (3)对人物

20、进行概括评价,从中体会传记详略剪裁作用。 3.学问与实力 (1)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 (2)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分析语句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分析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 【教学策略】 1.设计艺术:以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全面发展”的人为切入点 2.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探讨法、点拨法。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以诵读法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整体感知本文的内容和结构,初步了解张衡的品行及文学才能.其次课时在深化理解文句的基础上相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能。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全文,整体感知,

21、把握大意。相识张衡的品行及文学才能。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从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设的候风地动仪模型说起。 二、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他依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最终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三、诵读课文 1.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句读、圈画诵读疑难点。 2.范读 正音:善属文(zh) 连辟公府(b) 邓骘(zh) 璇玑(xun) 算罔论(wng) 傍行(png) 河间相(jin) 乞骸

22、骨(hi) 精确句读 四、问题设置 1.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为什么说他是“全面发展的”? 探讨明确:(1)品行(2)文学(3)科学(4)政治 2.理清提纲: 明确:第一部分(1节):介绍张衡品行和文学才能。 其次部分(2-4节):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 第三部分(5、6节):介绍张衡的政治才能。 3.学生结合注释梳理文句(第一段) 4.质疑、点拨 实词: 属、贯、辟、奇、就 虚词 : 乃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句式 :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5.分析评价 结合语句,分析张衡有那些品行和才能? 明确:

23、虽才高于世,而无矫尚之情。 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五、深化探讨 相识了张衡的品行和文学成就,这对你有哪些启示? (1)、广泛学习 (2)、不要傲慢自满 (3)、从容淡静 (答案多元,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熟读了这篇传记,对文章内容做了整体感知,初步相识到张衡的“全面发展”,重点研读了第一段,充分相识张衡的品行和才能,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启示。我们不妨用一副对联对其品行和才能: 七、作业 以“人性与才华”为题写一段争论性文字 八、板书设计 张衡传 一、品行、文学(1节) 二、科学成就(2-4节) 三、政治才能(5、6节) 九、学科组长点评: 这节课留意了实词、虚词、文言句式

24、的落实,通过教与学的过程,渗透给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了人生观的教化,胜利地完成了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堂课围绕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进行,在思索沟通中提高实力。 朗读方式新奇,让学生在理解中读书,在读中发觉问题,带着问题听老师的泛读。这种形式,避开了老师感染影响,实现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安排,老师的泛读只起到订正作用。 多元解读的环节调动学生思维,丰富学生头脑,实现课堂资源共享,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的实力是有很大帮助的,长期坚持利于课堂的操作,利于思维的培育,利于成果的提高。 九、区县教研员点评 十、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共支配了两课时,按一般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疏通文句,整体感知。其次

25、节课进行内容分析。我考虑到那样设计会割裂文句与内容的结合,所以做了一下调整,本节课没有疏通全文,只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疏通并分析理解第一段,相识了张衡的品行和文学成就。起先担忧时间惊慌,教学目标完不成,因为学生做了充分的预习,朗读和整体阅读又较为简单,所以一节课下来,时间够用。 本节课我围绕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进行,学生通过自己朗读,探讨探究,多元解读,完成了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培育了学生学的实力和阅读习惯。在调动学生主动参加时,我时刻留意老师引导的方式,有预设的问题,也有应变的问题,这一点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不过,指导的语言有待锤炼,技巧有待提高。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 积累重点文言词句,相

26、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能。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结构,了解了张衡的品行和文学才能,这节课我们接着了解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和政治才能。 二、问题设置 1.张衡在科学上有哪些成就? 探讨明确: (1)作浑天仪。 (2)著灵宪算罔论。 (3)铸造地动仪。 2.默读课文3-5段,思索作者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时,写作方法有何不同? (1)质疑、点拨: 实词: 雅、征、再、迁、员、尊、发、制、方面、怪、征 虚词 : 以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句式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2)明

27、确:其次段写张衡善机巧,拜郎中,迁太史令,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以记叙为主。 第四段从时间、名称、质地、大小、形态、功用、验证等方面介绍候风地动仪,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这样详略得当的支配,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显明。 3. 默读课文6、7段,疏通文句,思索文中通过哪两件事表现张衡的政治才能的? (1)质疑、点拨 实词: 损、疾、目、出、不轨、下车、乞骸骨 虚词: 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句式: 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2)明确: 一是思玄赋的由来“政事渐损,上疏陈事,讽议左右,阉竖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表现了张衡忧国忧民、当心

28、谨慎的形象。 二是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作斗争一事。“治威历,整法度”表现其治理严厉,“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表现其政治才智,“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卓然政绩。 4. 选择恰当的词语对张衡的品行、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能赐予评价。 明确:(板书) (珍贵的)品行 (辉煌的)科学成就 (卓越的)文学才能 (杰出的)政治才能 三、深化探讨 本文写了张衡的品行、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能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1.首先,“才高于世”方能“举孝廉”“连辟公府”,“作二京赋”方能“邓骘奇其才,累召”,“善机巧”“善术学” 方能“拜郎中,迁为太史令” 方能“作浑天仪”

29、“造候风地动仪”,其特长与其官职二者互为因果。 另外,其科学独创、理论著作也与其“无骄尚之情”“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的性情密不行分,这种性情利于潜心科研 。 又如:“才高于世”方能“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著灵宪、算罔论”方能将从政的感受“宣寄”而作思玄赋。 2.从全面发展的,提高综合素养的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 四、课堂小结 本文用锤炼的语言,从品行、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能四个方面介绍了张衡,重点突出他科技方面的成就与贡献,层次清楚,从中让我们充分相识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养的重要性。 五、作业 1.结合课本,积累有关古代官职变迁词语。 2.自选角度,用一副对联评价张衡。 六、板书设

30、计 珍贵的品行 辉煌的科学成就 张衡 卓越的文学才能 杰出的政治才能 (全 面 发 展) 七、学科组长点评: 听完这节课,我的感受就是“实在”,整节课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学问,提高了实力。 关于这节课的设计理念,一是三个维度目标的落实,一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确立。本节课既重视了文言词句的积累,又兼顾了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师生合作融洽,学生动脑思,动口说,活动充分,从中获得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课堂上老师通过调动学生的心情,引导学生主动参加,主动学习,并通过作品人物的价值感化学生。这一切目标都是师生通过共同解读文本,探讨探讨完成的,实实在在,没有“花招儿”。 另外,文言文与现实生活距离较远

31、,学生简单产生惧怕或厌烦心理,关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确立很有难度。本节课学生没有丝毫畏难心情,课堂很是活跃,这与老师设置问题的梯度有关,先疏通文句再设疑思索,由筛选信息到探讨概括,由浅入深,由易至难。 这节课对文言文如何教的问题做了一下探讨,那就是语言与内容结合的问题,如何结合紧密的问题,这也正是语文老师所关注的事,应当说这节课对文言文的教法起了提示作用,但有很多须要商讨的地方,如课文内容分两节课理解是否可行。 八、区县教研员点评 九、教学反思: 新课程教学提出了三维目标,注意学生的主体活动,强调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培育,强调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的渗透。学生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因此,

32、我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基础,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力求将文言文阅读课上成语言与内容相结合的课型,不搞串讲,疏通文句也是要学生自己进行,老师只起点拨作用。然而,这种课型给老师提出很高的要求,既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又要广泛涉猎与课文相关的学问,还要考虑学生心情的调动。教完这一课,感觉学生的确是在活动中获得学问,在活动中提高实力。值得我深化思索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创新阅读、特性阅读、拓展阅读的开展。 十、精彩片断 集体的才智,才是长河流水 张衡传的精彩片段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张衡的品行和文学才能,而我们所知道的都是他的科学成就,那么张衡在科学上有那些成就? 生:(齐)作浑天

33、仪,铸造地动仪。 师:大家说得很精确,请再列举一些例证。 生1:善机巧,善术学。 生2:我认为他说得是特长,不是成就。 师:很好,刚才那位同学谈的的确是张衡的特长,特长与成就不是同一概念,那么你能说一下他还有什么成就吗? 生:著灵宪算罔论。 师:好,这位同学回答得很精确,张衡除了制作浑天仪,铸造地动仪这两种仪器外,其科学成就还有灵宪算罔论这两部科学理论著作。制作指南车,飞行数里的木鸟,测定太阳和月球的角直径,观测统计出中原地区能看到的恒星2500颗,共著有科学、哲学、文学著作32篇。下面我们共同来疏通文意,看看作者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时,写作方式有何不同? (生自读课文,疏通文句。老师巡察。)

34、师:时间到了,大家也都读完了。现在是我们共同质疑解疑的时间,哪位同学在词语、句式方面有疑问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师生互动,质疑解疑,归纳重点词句) 生(6人):实词: 雅、征、再、迁、员、尊、发、制、方面、怪、征 生(1人):虚词 : 以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生(4人):句式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师:(点拨)我们学习文言文要留意多多积累文言词语、句式,下面请同学回答在读课文的时候是否发觉两段写作方式的不同? 生:详略不同。 师:能详细分析一下吗? 生:作者介绍作浑天仪和著灵宪算罔论,用的笔墨较少,写得

35、较为简略,而介绍候风地动仪较为具体。 师:好,这位同学从剪裁的角度分析了两段文字的不同之处,我认为写作方式的差别不仅这一点,谁还能发觉其他方面的不同? 生1:表达方式。 生2:其次段记叙,第四段说明。 师:这两位同学说的精炼得当,不过我觉得还不够完备,你认为呢? (生思索,不能回答。) 师:第四段仅用了说明这一种表达方式吗? 生:还辅以记叙。 师:好,介绍张衡铸造地动仪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下面我们看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候风地动仪作较为详尽说明的? 生:从时间、名称、质地、大小、形态、功用、验证等方面介绍候风地动仪。 师:请大家结合文句概括。 (生读相应语句) 师:作者为什么做这样详略的支配?

36、 生1:因为候风地动仪是张衡在科学上最辉煌的成就。 生2: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显明 师:张衡凭借不慕名利的高尚品德,为我们树立了学习榜样,而他的刻苦专研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张衡一生为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国古代宏大的科学家之一。他虚心谨慎、勤学不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几十年犹如一日,在所从事的事业中表现出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不畏强权、勇于进取的探讨风格。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高二语文教案:张衡传教学设计(三) 高二语文教案:张衡传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1

37、)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2)驾驭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3)驾驭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 2、实力目标 (1)指导学生精确朗读,从而培育语言感知实力。 (2)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学问,培育学生语境意识。 (3)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中体会传记记人叙事详略支配得当的写法。 3、情感目标 (1)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 (2)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分析语句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分析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 【教学策略

38、】 1、设计艺术:以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全面发展”的人为切入点 2、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探讨法、点拨法。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以诵读法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整体感知的内容和结构,初步了解张衡的品行及文学才能.其次课时在深化理解文句的基础上相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能。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相识张衡的品行及文学才能。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从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设的候风地动仪模型和郭沫若在张衡基碑上的题词说起。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设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早在 1800 年前,张衡独创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候风地动仪。这个仪

39、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设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学家王振铎等人依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 年党和政府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 二、解题 1、“传”:传记 . 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 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他依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最终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2、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他依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最终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3、 文史专名 (1) 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2)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 学问和技能 ) 诗书礼义乐春秋(说经的经文和传文) (3)四书:论语、孟子、高校、中庸。 (4)经、舒心:“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