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导学案.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1144535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导学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导学案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示例课题名称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学问目标蒙古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文天祥抗元1实力目标培育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来评价历史人物情感价值观相识元朝统一,促进民族融合、社会经济接着发展,确定元朝的历史得位重点、难点蒙古的兴起,忽必烈建立元,行省制度、民族融合过程和方法分组学习、探讨式教学媒体 教学程序 A教学内容元朝在历史上功不行没。今日有23个省、5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殊行政区。“省”是从那一时期起先的本可涉及到。B板书设计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一、“一代天

2、骄”统一蒙古1、蒙古的兴起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二、忽必烈建立元1、元朝的建立和统一2、文天祥抗元3、元朝社会的发展a元世祖重视农业b著名世界的元大都4、行省制度5、民族融合小结:本课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例:元朝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可以让学生理清线索:蒙古的兴起-统一蒙古-统一全国-民族融合-社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老师活动组织教学,提出问题师生互动,让学生主动的参加课堂1、蒙古族是如何兴起、壮大并统一中国的?2、他对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有什么贡献?3、分析提问4展示挂图元朝的疆域学生活动课前按老师的布置搜集资料,提出质疑,上讲台展示资料1、回答问题2、阅读思索提示的问题3、动脑筋思索4、分

3、组探讨,回答:5、你认为成吉思汗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功绩是什么?6、元朝是怎样建立的和统一全国的?7、文天祥是怎样的一个人证明他的气节?7、元朝的统治措施?8、元朝民族融合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9、提出课文质疑10完成目标11自我反馈课后记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涉及的内容多,涉及到元朝的经济、政治、民族关系,学生不易驾驭。老师讲有难度。须要不断的复习。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示例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示例 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1.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状况。2.驾驭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3.驾驭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4.驾

4、驭元世祖复原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行省制度的建立。5.驾驭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大都的旺盛、常见的中外往来、民族融合的发展等基本史实。二、实力目标1.通过思索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育学生综合归纳历史学问的实力。2.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解并描述,启发学生相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培育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实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相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主动作用。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相识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

5、尚的气节。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相识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社会经济接着发展;中外交往频繁。元朝的历史地位应予确定。教学重点1.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2.行省制度3.民族融合教学难点行省制度教学方法1.讲解并描述法。本课内容多,学生要做到条理清晰,讲解并描述法是基本方法。2.诗词协助法。像文天祥抗元的内容,就可以用此法。3.图示法。结合地图进行讲解,使学生能更直观地驾驭基本内容。教具打算1.投影仪/电脑2.相关实物和图片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观赏歌曲草原风情)同学们,这首歌反映了

6、哪个民族的生活?假如提到蒙古族你首先想到什么?这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从12世纪起先不断征战,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建立起强大的元朝。他们是如何兴起、壮大并统一全国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导入语例示二:同学们请看下面投影。投影显示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同学们,这首古朴的北方民歌,把我们带到了一望无际的蒙古大草原,那么,勤劳英勇的蒙古族是如何兴起的呢?他们兴起后建立了一个怎样的朝代,这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我们学习完这一课,这些问题就会解决的。导入语例示三:同学们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在今日内蒙古

7、伊金霍洛旗,有座雄伟的陵园,陵园建筑是蒙古包式的穹庐顶,顶部镶嵌着蓝色、黄色琉璃瓦,远远望去,金碧辉煌。这就是成吉思汗陵。其实,成吉思汗并没有安葬在这里。古代的蒙古帝王实行隐私安葬,地面不留痕迹。成吉思汗原委葬在哪里,至今仍是个谜。他去世后,后代为纪念他,把他生前运用的八座白色毡帐作为陵,称“八百室”。“八百室”随蒙古族的游牧和战乱,常常转移,直到1954年重建,才以崭新的面貌矗立在鄂尔多斯草原上,成为蒙汉人民团结的象征。成吉思汗为什么令后人如此崇敬?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贡献?这些,都是我们这一节课将要学习到的内容。板书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1.蒙

8、古族的兴起2.铁木真统一蒙古老师讲解并描述蒙古族主要聚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青海、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区的蒙古族自治州、县;其余散居于宁夏、河北、四川、云南等省、市、区。人口为3411657人(1982)。运用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现在通用的文字是13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的,经过本民族语言学家多次改革,已经规范化的蒙古文。从族源上来看,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流域的一个部落,以“蒙兀室韦”之名初见于旧唐书。公元840年回鹘国崩溃后(见回鹘),这个部落的大部分人向西迁移,渐渐同留在蒙古高原的突厥语族居民相融合。语言受突厥语的影响向古蒙古语过渡,经济生活也受突厥居民

9、的影响,从游猎过渡到以游牧为主。12世纪时,这部分人组成部落集团。其中较闻名的有乞颜、札答兰、泰赤乌、兀良合等民族和部落,还有其他一些部落。这些部落按其生活方式和发展水平,大致可分为“草原游牧民”与“森林狩猎民”两类。第一类包括久住原地过游牧生活的突厥诸部,和后来迁入接受突厥影响,完成向游牧生活过渡的蒙古诸部;其次类是留居森林地带,主要从事狩猎的诸部。随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出现了阶级分化,阶级对立代替了氏族的同等关系。富有者从氏族中分别出来,占有众多的牲畜,握有支配牧场的权力,一些强有力的游牧贵族还在身边聚集一批军事随从。一般牧民由原来有同等权利的氏族成员变为向贵族纳贡服役的依附者。还有因被俘

10、掠或其他缘由沦为奴仆地位的人。蒙古国的建立和蒙古族的形成:蒙古贵族们出于对财宝的贪欲,竞相掠夺人口和畜产,形成无休止的部落斗争。斗争汰弱留强,到12世纪时,原来部落林立的蒙古社会,只剩下蒙古、塔塔儿、克烈、蔑儿乞、乃蛮五大对抗集团。蒙古部的首领铁木真擅长用兵和团结其他部众,力气渐渐壮大。统一了蒙古诸部,建立了蒙古国。老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本目中“动脑筋”的内容,看一下蒙古史书上记载的状况反映了那时的什么局面?后来这种局面是怎样变更的?学生回答这段记载形象地描述了当时蒙古诸部相互混战,社会动荡担心的情景。这种斗争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他们渴望摆脱战乱,结束分裂,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铁木真

11、即后来的成吉思汗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以非凡的才智、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毅的性格,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的斗争,实现了蒙古的统一。老师引导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又做了哪些事情?请同学们尽快地把课本上的小字内容阅读一遍,想一想,成吉思汗的行动为元朝的建立起了什么样的影响?学生看书学生回答和金,和西夏作战,南下进攻宋,还始终打到欧洲多瑙河流域。成吉思汗的对外斗争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老师引导我们应当从成吉思汗身上学到些什么?学生回答生甲:学习他坚毅的意志生乙:卓越的组织才能生丙:顺应历史潮流的眼光生丁:百折不挠的精神投影显示老师讲解同学们,投影打出的是成吉思汗的陵墓。成吉思

12、汗陵规模不算大,占地约5.5公顷,但颇有特色,是我国内蒙古的一处主要旅游景点。成吉思汗是位传奇性的历史人物,因而他的陵寝对旅游者也有很强的吸引力。成吉思汗陵的主体是由三个蒙古包式的宫殿一字排开构成。三个殿之间有走廊连接,在三个蒙古包式宫殿的圆顶上。金黄色的琉璃瓦在绚丽的阳光照耀下,熠熠闪光。圆顶上部有用蓝色琉璃瓦砌成的云头花,即是蒙古民族所崇尚的颜色和图案。正殿高26米,双层屋檐;东西殿高23米,单层屋檐;后殿和走廊高20米;从高处下望,整个大殿像一只雄鹰,正殿像鹰的头和身子,两个侧殿则似雄鹰绽开的双翼。正殿正中摆放成吉思汗的雕像,高5米,身着盔甲战袍,腰佩宝剑,相貌英武,端坐在大殿中心。后殿

13、为寝宫,安放四个黄缎罩着的灵包,包内分别供奉成吉思汗和他的三位夫人的灵枢,灵包的前面摆着一个大供台,台上放置着香炉和酥油灯。这里还摆放成吉思汗生前用过的马鞍等宝贵文物。壁画绘成吉思汗一生重大事务在通连东西两个侧殿的走廊里,绘有壁画。西走廊绘成吉思汗一生重大事务,东走廊绘成吉思汗孙子忽必列的事迹。在成吉思汗陵东南角,有金顶大帐、侧殿、选汗高台、草原市场、文物陈设馆、射击场、赛马场、摔跤场等设施。金顶大帐高13米,直径18米,是一座蒙古包式的行宫,再现1206年成吉思汗登基时的情景。殿内有成吉思汗宝座和画像,殿外有8辆战车,车轮高2米,可供游人瞻仰欣赏。选汗高台高8米,是历史上牧民推选可汗时的仿古

14、建筑。老师过渡成吉思汗在世时发动的一系列斗争,为后来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他的后代是怎样建立起这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朝代的。板书二、忽必烈建立元朝1.西夏、金的灭亡和元朝的建立老师讲解并描述公元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成功,回到漠北。次年二月,成吉思汗借口西夏迟迟不纳贡,又亲自统兵十万,由北路攻入西夏境。蒙古军队分成东西两路向西夏都城挺进。两路夹击,形成对西夏政治、经济中心灵、兴地区的钳形攻势。六月旬,又发生剧烈地震,房屋倒塌,瘟疫流行。被蒙古军队围困达半年之久的中兴府粮尽援绝,军民多患病,已失去了反抗的实力,末主走投无路,只得派遣使节向成吉思汗恳求宽限一个月献城倒戈。

15、七月,成吉思汗在清水县(今甘肃清水县)西江得重病,立下遗嘱:死后暂秘不发丧,西夏主献城倒戈时,将他与中兴府内全部兵民全部杀掉。不久,末主等倒戈蒙古。成吉思汗病死。蒙古军队为了防止夏主生变,遂遵照成吉思汗的遗嘱,将末主等杀死。建国一百八十九年的西夏王朝最终灭亡。1211年,成吉思汗在稳定了对蒙古草原的统治后,挥师南侵金朝。蒙古军大败金师于野狐岭,取居庸关。前锋迫近中都(今北京市),中都落入蒙古军手中。金朝统治下的北中国,民族冲突与阶级冲突始终是非常尖锐的。落后的女真贵族,为了维护他们的特权统治,顽固地坚持民族卑视和民族压迫政策。1229年窝阔台即大汗位。次年就用成吉思汗遗策,与拖雷分两路伐金。窝

16、阔台自山西南下,破河中(今山西蒲州),由白坡渡黄河,与假道于宋,大破金师于三峰山的拖雷会合北还,而留老将速不台围困南京。1233年金哀宗弃南京亡走归德,复奔蔡州(今河南汝阳县)。蒙古军约会南宋合围蔡州。1234年正月,城破,金亡。老师提问同学们请看课本,看一看元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学生回答灭金后,蒙古对南宋形成了包围之势。后来,忽必烈即汗位,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老师引导忽必烈即汗位后,随后发动了对南宋的斗争。1276年灭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具体内容。板书2.南宋的灭亡和文天祥抗元投影显示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裂风

17、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老师讲解同学们,这首诗是南宋抗元派将领文天祥所写。文天祥(12361283)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他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佑四年(1256)中状元后,他又改字宋瑞,后号文山。历任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等职。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朝廷下诏让各地组织兵马勤王。文天祥马上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义军,开赴临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吩咐他发兵援救常

18、州,旋即又吩咐他驰援独松关。由於元军攻势猛烈,江西义军虽英勇作战,但最终也未能拦住元军兵锋。次年正月,元军兵临临安,文武官员都纷纷出逃。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派他出城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却被伯颜扣留。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献城纳土,向元军倒戈。元军占据了临安,但两淮、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完全限制和占据。於是,伯颜企图诱降文天祥,利用他的声望来尽快整理残局。文天祥至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解北方。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出逃,经过很多艰难险阻,於景炎元年(1276)五月二十六日辗转到达福州,被宋端宗封为右丞相。1278年,文天祥在抗元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

19、兵败被俘。文天祥服毒自杀未遂,张弘范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爱护父母,莫非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於是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南宋灭亡后,张弘范向元世祖请示如何处理文天祥,元世祖说:“谁家无忠臣?”吩咐张弘范对文天祥以礼相待,将文天祥送到大都(今北京),软禁在会同馆,决心劝降文天祥。从今,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狱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强忍苦痛,写出了不少诗篇。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等气壮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狱中写出的。元世祖至元十

20、九年(1282)三月,右丞相和礼霍孙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国,颇得元世祖赞同。八月,元世祖问议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谁是贤能?”群臣回答:“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於是,元世祖下了一道吩咐,准备授予文天祥高官显位。文天祥的一些降元旧友马上向文天祥通报了此事,并劝告文天祥倒戈,但遭到文天祥的拒绝。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对元世祖仍旧是长揖不跪。元世祖也没有强迫他下跪,只是说:“你在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朕,那朕可以在中书省给你一个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当久生。”元世祖又问:“那你情愿怎么样?”文天

21、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非常气恼,於是下令马上处死文天祥。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口刑场。监斩官问:“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於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死后在他的带中发觉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死时年仅四十七岁。下面我们再看一下文天祥的正气歌:投影显示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22、。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裂开。是气所磅礡,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行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23、。(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在读的时候体会到文天祥的高尚精神和节操。老师在学生读完之后要把诗里面的一些典故讲清晰。)老师过渡南宋灭亡以后,元朝的形势稳定下来,在经济方面和对外交往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下面我们就这些问题来了解元朝的经济状况。板书3.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往老师引导请同学们把课本上关于元朝经济的内容看一下,了解元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看完之后请复述主要内容。学生看书学生复述(1)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农场。(2)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3)为便利南粮北运,他令人开凿两段新运输河,与原有运输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还开拓了规模空前的海运

24、,粮食运输逐步以海运为主。(4)元朝的商业旺盛,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著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中外交往也很频繁。老师引导请同学们依据元朝的运输河图说出元朝两段新运输河的名称和起止点,说出元朝海运的起止点。投影显示学生回答元朝的两段新运输河是指由山东东平到临清的会通河和由通州到大都的通惠河。元朝的海运是由长江的刘家港动身,经黄海、渤海到达直沽,再运往大都。老师引导同学们,由元朝的运输河能想到什么?学生回答生甲:由元朝的运输河想到了隋朝的大运输河,隋朝的大运输河北起涿郡,南达余杭。由通济渠,永济渠,邗沟,江南河组成。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隋朝大运输河的修通,加强了隋朝对全国的

25、统治,加强了南北经济沟通。生乙:元朝运输河的开通,加强了南粮北运,促进了南北经济沟通。生丙:运输河开通以后,运输河两岸的经济会受到带动,加速发展。生丁:南粮北运的加强,证明白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老师引导关于元朝的对外交往,我们来看一下马可波罗的状况。投影显示中意友好使者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将地大物博的中国向欧洲人作出报道的人,他在他的游记中以100多章的篇幅,记载了我国40多处的城市地方,对当时中国的自然和社会状况作了具体描述。因此,马可波罗被誉为“中世纪的宏大旅行家”,中西交通史和中意关系史上的友好使者。马可波罗的家乡威尼斯是一个古老的商业城市。他家祖辈也是世代经商,1271年

26、,年轻的马可波罗以意大利威尼斯商人的身份,怀着了解东部的心情,踏上了东行之途。1275年夏,抵达元代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西北)。以后马可波罗等人到达大都,并居住10多年。马可波罗到达大都时已经21岁,风华正茂,由父亲和叔父带着觐见忽必烈大汗。忽必烈在和马可波罗的接触中,发觉他具有敏锐的视察力,因此对他很器重,几次支配他到国内各地和一些邻近国家,进行巡游和访问。依据游记记载,马可波罗出访过云南,他还去过江南一带,他的游记里有淮安、宝应、高邮、泰州、扬州、南京、苏州、杭州、福州、泉州等城市的记载,其中在扬州他还担当官职3年。此外,马可波罗还奉使访问过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印尼、菲律宾、缅甸、越南

27、等国。1295年回到了离别20余年的家乡威尼斯。不久,一部闻名遐迩的马可波罗游记或称东方见闻录就诞生了。我国学者依据不同版本也翻译过7种,其中1935年冯承钧将法人沙海昂的注本翻译过来译名为马可波罗行纪,在中国流行较广。马可波罗的这本书是一部关于亚洲的游记,而其重点部分则是关于中国的叙述,以叙述中国为主的行纪其次卷共82章,在全书中重量很大。在这卷中有许多篇幅是关于忽必烈和北京的描述。在行纪的其次卷,还对杭州有具体的记述。书中称杭州为“行在”、“天城”,称苏州为“地城”。“行在”是南宋时代对杭州的一般称呼,指皇帝行幸所在的地方;而“天城”“地城”,也就是我国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一种译称

28、。对于号称天堂的杭州,马可波罗更是赞叹不已,行纪里记载杭州人烟稠密,房屋达160万所,商业发达,说“城中有大市10所,沿街小市多数”。并说杭州人对来贸易之外人很亲切,“待遇周到,协助及劝导,尽其所能”;又讲到杭州市容整齐清洁,街道都用石铺筑;人民讲究卫生,全城到处有冷热澡堂,以供沐浴之用,户口登记严密,人口统计清晰,对西湖的漂亮和巡游设施,书中更有具体的记述,马可波罗赞扬“行在城所供应之欢乐,世界诸城无有及之者,人处其中自信为置身天堂。”由于他对杭州特殊赞许,所以几次来到这里巡游。在马可波罗行纪中,还有特地的篇章谈元代通行的纸钞和中国运用已久之煤。马可波罗记述忽必烈在京城设有造币局,先以桑树皮

29、制造纸张,然后以它制印纸币,这种纸币不但通行国内,就是在和外商贸易中也有流通。他还说到在中国北方亲自见到“有一种黑石,采自山中,犹如脉络,燃烧与薪无异,其火候且较薪为优”。毫无疑问,这是说的我国境内隐藏丰富的煤炭,其实我国以煤作为燃料,早在汉代便已经起先。马可波罗在这时还当作“奇异事物”来记述,说明欧洲在13世纪用煤还不普遍,而中国在元代则是司空见惯的事了。老师过渡同学们,在中国古代的朝代中,实现大统一的有秦、汉、西晋、隋、唐、元、明、清。结束分裂局面的有秦、西晋、隋、元四个朝代,在这四个朝代中,元朝的疆域最大,那么,元朝的疆域包括了哪些地方?元朝政府实行了什么措施来治理?这是我们下面将要学习

30、的内容。板书4.元朝的行省制度老师引导请同学们看一下课本上关于行省制度的一段描写,找出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目的、详细内容、作用等。学生看书学生回答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其详细内容为在中心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另外,元朝还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投影显示老师提问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生甲:巩固了中心政权,加强了对全国各地的管辖。生乙:中心与地方、中原与边疆的联系大大加强。生丙: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生丁:加强了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亲密了这些地方和内地的关系。老师过渡刚才同学们在回答问题

31、时提到了民族融合,的确是这样,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一个很重要的时期,中华民族大家庭进一步形成,仅就这一点来说,元朝的历史地位也是特别重要的。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板书三、民族融合的发展老师引导请大家在课本上找出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现。学生回答1.元朝时候,很多汉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了贡献;2.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3.原来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的共同生活,已经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4.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渐渐融合,起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老师引导民

32、族融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回答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融合。学生在回答时,老师用简明的板书表现出来:民族融合的表现:1.汉族外迁边疆;2.边疆各族迁入中原、江南;3.契丹、女真同汉族融合;4.回族的形成。作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沟通。布置作业一、选择题1.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A.灭亡西夏B.统一蒙古C.建立元朝D.定都大都2.成吉思汗死后至忽必烈继承汗位之前,蒙古灭亡的政权有金西夏南宋A.B.C.D.3.元统一全国的时间是A.1260年B.1271年C.1276年D.1279年4.我国历史上,西藏成为中心政府管辖下的正式行政区是在A.唐B.元C.明D.清5.元朝时,我国形成的一个

33、新民族是A.鹘B.藏族C.蒙古D.回族答案:1.B2.B3.C4.B5.D二、填空题1._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_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政权建立。2._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其次年定都_。忽必烈就是_。3._朝以来,就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_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区定居。元朝时,又有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渐渐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即_族。4.元世祖时开凿了_河和通惠河。这使原有的运输河连接起来,漕运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_。5.元朝时的海运从长江口的_动身,经_、渤海到达_,再转往大都。6.元朝时来中国的外国人里,最闻名的是意大利旅行家_。他在_时来华,居住

34、了十几年,记述他在东方见闻的描述了大都、杭州等城市的旺盛。答案:1.1206铁木真2.1271大都元世祖3.唐朝波斯回4.会通河大都5.刘家港黄海直沽6.马可波罗元世祖马可波罗行纪板书设计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活动与探究1.故事会:搜集有关文天祥的故事,在班里沟通。有条件的地区,还可组织历史课外活动小组,去寻访有关文天祥的历史遗迹。2.辩论会:文天祥抗元是否值得确定。正方论点:文天祥抗元值得确定,有抗击民族折服的意义反方论点:文天祥抗元不值得确定,影响了元朝统一的进程(详细要求由各地依据实际状况来确定) 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

35、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状况。 通过思索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育学生综合归纳历史学问的实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相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主动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 本课主要讲解并描述蒙古族的兴起及其所建立的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涉及元朝的政治史和经济史内容。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是本课的重点。其中“行省制度”又是本课的难点。另外,本课内容繁多,讲解并描述时如何做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也是个难点。 导入:播放

36、腾格尔的蒙古人。 由学生介绍蒙古族的状况:生活在蒙古高原,从事游牧,住在蒙古包里,吃羊肉、喝奶茶。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1、马背上的民族蒙古 出示公元12世纪中国各政权形势图。 当时在中国有哪些政权:金、南宋、辽、西夏、吐蕃。 当时蒙古分为很多部落,各部落相互征伐。在蒙古秘史记载:“没有躲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华蜜,只有相互杀伐。” 成吉思汗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动乱岁月。 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看录像成吉思汗。 思索:铁木真面对逆境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被尊为成吉思汗? 铁木真童年时,父亲被杀,部族背弃了他,他自己也被仇敌追杀。面对这样的逆境,铁木真是怎样做的。 铁木真说过:“拼杀冲锋

37、的时候,要像雄鹰一样;兴奋的时候,要像三岁牛犊一般欢快;在光明的白昼,要深厚细心;在黑暗的夜里,要有坚毅的忍耐力。”重重的磨难没有把他打倒,反而磨练了他的意志。经过多年的征战,铁木真战胜了四周的各部落,统一了蒙古草原。年,铁木真被推选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 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又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斗争。 出示蒙古帝国形势图。蒙古帝国形势图,讲解成吉思汗的扩张斗争。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元朝的建立 时间:1271年 都城:大都 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 2、元朝灭南宋和文天祥抗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谁的诗?你能说明它的意思吗? 这是文天祥的诗。意思是,自古以来,人都

38、不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名垂青史。(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 三、元朝的政治与经济 1、元世祖复原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 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元世祖 从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世祖的经济政策与蒙古初入黄河流域时有何不同? 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元世祖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北方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复原和发展。 联系前面学习的“江南经济的发展”,这时,元朝的经济重心在哪个地方?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国家主要的粮食供应来自南方,要运到北方,有哪些途径? 2、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 (

39、1)漕运 对比隋大运输河与元朝的运输河,有什么不同? 元世祖开凿了两段新运输河会通河、通惠河,与原有运输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 (2)海运 海运比漕运有哪些好处? 载重量大,费用便宜,所以粮食运输渐渐变成以海运为主。 3、繁华的大都 当时元朝的首都大都成为旺盛的大都市,以大都为中心,元朝的对外往来非常频繁。 4、常见的中外往来 元朝时对外往来的一个闻名使者就是马可波罗。(出示马可波罗旅行路途图) 5、行省制度的建立 蒙古帝国空前宽阔,为了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 学生依据元朝的疆域图,留意以下地区: 中心:中书省、宣政院 地方:行中书省 *宣政院负责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事

40、务。 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澎湖列岛地区。 广州处于江西行省的管辖之下。 四、民族融合的发展 引导学生简要回忆汉以来,特殊是三国以来我国民族融合的史实,以突出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和加强。关于民族融合的状况,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找出其四种表现。 1、汉族外迁边疆 2、边疆各族迁入中原、江南 3、契丹、女真同汉族融合 2、回族的形成 通过图片了解回族生活习俗(强调其是由多个民族融合而成,信仰伊斯兰教) 第23页 共23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