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主题 长歌行.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81142031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7.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主题 长歌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古诗主题 长歌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主题 长歌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主题 长歌行.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主题 长歌行古诗主题 村居 活动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了解古诗的也许内容,理解一些字的含义,感悟其中的意境美、韵律美。 绽开小组探讨,对古诗描绘的漂亮场景进行描述。 培育学生学习古诗的爱好,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活动打算 多媒体创设的动画、图片 教学过程 1、沟通文本与生活,激趣导入 师:孩子们,春天已经静静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那么春天在哪里呢?谁情愿说说你的发觉?(生自由说如生1:春天来了柳树姑娘穿上了新衣服,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小挚友们在放风筝。生2: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青蛙醒了。)老师也到野外去找春天了,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播放课件感知

2、春天) 师:草青了,树绿了,花儿开了小鸟在唱着欢快的歌。多么美妙的春光啊!人们为此写下了很多精彩奇妙的诗篇,村居就是其中的一首。 释题:分别让幼儿用组词方式说明村和居,知道村居的意思就是在农村居住。 2、立体的交响乐 通过动情的语言,借助美丽的画面、音乐等,把春天的种种意象变成一首立体的交响乐,为幼儿奠定了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和学问基础。 3、听师范读古诗,整体感知 4、我能找 下面的字和我们学过的哪些字最象村、童、堤、散、归。 5、理解词句,深化感知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观赏一下诗中漂亮的画面。同桌相互为一组,说说诗中描写了哪些漂亮的景色,你是通过哪句话知道的。 6、预设 (1)、儿童散学归来早(

3、课件播放:钟声、孩子们的喊叫声)听,听到了什么?(放学了,放风筝了)师:村里的孩子们多兴奋啊!我们也高兴奋兴地读读第三句。(指名读,强调归来早这三个字要重读,早字带拖腔) (2)、忙趁东风放纸鸢师:小挚友们,你们会放风筝吗?谁能告知大家,你是怎么把风筝放上天的?(生叙述放风筝的过程)师:谁情愿上来表演放风筝?(学生上台表演)师:看,他的风筝上天啦!这是我们想怎么读忙趁东风放纸鸢请试试。(学生试读)师:快看,我们的风筝风得多高啊!快快找找你的风筝在哪?找到了吗? (3)、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学生看课件自由说。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4、) (4)、草长莺飞二月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颂。 7、随师有韵味地诵读古诗 设计意图 擅长调动学生的个人阅历和已有的学问储备,并在关键处点拨。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开心的状态下接受信息。 师:早春二月,鸟语花香,让我们绽开想象的翅膀,一边读一边想,你的脑海里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生:我似乎望见了,放学的钟声响了,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刮起的东风,连忙放起了风筝。 生:我仿佛望见了烟雾里,柳树伸展枝条轻轻拂着长堤。 生:我似乎也在那放风筝。 师:这是春的气息,这是春的脚步。让我们在美美的读一读。 活动延长 放飞想象,发散思维。注意拓宽教学内容 师出示课件,展示

5、其他关于春天的古诗,拓展教学资源 故事主题教案村居素材 古诗主题 清明 活动目标 1、培育幼儿诵读古诗感爱好。 2、尝试理解古诗的内容。 3、在熟识练古诗内容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诵读。 4、学习创编古诗的动作。 5、了解清明的节气及习俗。 活动打算 flash动画、板书、乐曲平湖秋月 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赏,感受诗的意境。 2、老师范读古诗。(今日老师带来的一首好听的古诗,你们想听吗?) 清明杜牧(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遇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老师讲故事(结合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在清明节前后,细雨纷纷不断地下着,路上的行人心中很不舒适,难过,就急匆忙忙忙地

6、赶路回家。这时候有一位叔叔就问一个放牛的小挚友,你知道哪里有卖酒的地方吗?这个小挚友用手指着杏花村,告知这位叔叔,那个叫杏花村的地方有卖酒的。 4、逐字逐句讲解古诗 5、创编动作,加深记忆 第一句,清明季节雨纷纷(老师引导幼儿做动作用手渐渐的做下雨的动作,从高处渐渐的往低处。) 其次句路上行人遇断魂(引导幼儿作为走路的人,在路上下着雨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么样的?那么你会怎么样?)(急匆忙的赶路回家) 第三句借问酒家和处有。(引导幼儿做出喝酒的动作。) 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请幼儿来扮演牧童,请幼儿做出用手指着前面的动作。) 6、找一找古诗中相识的字,用不同颜色的图形标注出来。手指引读教材中的

7、古诗清明。 7、嬉戏回音壁,随师有韵味地诵读古诗。 8、观看flash、集体跟读 请幼儿边观看古诗课件,边跟读,边做动作 9、配乐,依据动作,集体背诵古诗。 请幼儿边做动作,边背诵。 10、老师激励幼儿自编动作帮助记忆。 活动延长 了解清明节相关常识:清明是一种节气,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族扫墓节。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好玩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春游、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与一些体育活动,以熬炼身体。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节令食品。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

8、惯。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光明。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许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聚华蜜。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上海旧俗,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给小孩吃,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上海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

9、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节爱吃桃花粥,在扫墓和家宴上爱用刀鱼。 古诗主题教案清明素材 古诗主题 春晓 活动目标 培育幼儿诵读古诗感爱好。 尝试理解古诗的内容。 在熟识练古诗内容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诵读。 学习创编古诗的动作。 活动打算 flash动画、幻灯片、板书、乐曲平湖秋月 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赏并感受诗的意境美。 2.老师范读古诗,请幼儿观赏古诗的音韵美。 3.古诗观赏与理解: (1)古诗大意:春天酣睡,醒来时不觉已经天亮了,到处都可以听到悦耳好听的鸟的鸣叫声。夜里沙沙

10、的风声雨声,不知花儿吹落了多少。 (2)鸟的叫声是什么样的?幻灯出示:()的鸟叫声 (3)播放风雨声,想象说话:你眼前出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4)看到飘落的花瓣,你有什么感受? (5)结合每一句进行朗读指导、训练。想一想:眠、闻、晓的含义。 (6)古诗情感渗透与写法了解:诗人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雨后春天早晨的景色,表现了春天里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酷爱。春天在诗人的笔下是栩栩如生生气勃勃的。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却韵味无穷,全诗行文如流水,自然平易,内蕴深厚。 4配乐诵读全诗。(个人读、评价读、小组竞赛读) 5背诵诗句。(男女生竞赛读、背) 6、找一找古诗中相识的字,用不同颜色的图形标

11、注出来。手指引读教材中的古诗春晓。 7、嬉戏回音壁,随师有韵味地诵读古诗。 8、观看flash、集体跟读。请幼儿边观看古诗课件,边跟读。 9、创编动作,加深记忆 第一句,春眠不觉晓(老师引导幼儿做动作,两胳膊交叉,自里向外,自上向下打开) 其次句,到处闻啼鸟(引导幼儿将右手放在右耳旁,做倾听状) 第三句,夜来风雨声(引导幼儿将双手举至头上左右摇摆,做刮风状。) 第四句,花落知多少(请幼儿做花瓣飘落的动作。) 10、老师激励幼儿自编动作帮助记忆。 活动延长 积累咏春的诗句。 古诗主题教案春晓素材 中班古诗主题 风 目标 熟识,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感. 能主动主动的参加古诗,朗诵活动,并能大胆

12、的朗读,尝试用动作表演 打算 关于风的课件;素材 活动流程 一、与幼儿一起理解古诗内容 T:你们看!谁来到了树林里啊(风娃娃)你怎么看出来它到这里的。风娃娃来到树林里,把树叶从树上吹落下来,那谁能不能用动作学一学树叶是怎么落下来的(请二三个幼儿)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看! T:看呀,看呀,风娃娃又来到了哪里花怎么样了风娃娃吹开了许多许多的花朵我们一起学学花是怎么开的,花开得真美啊! 1、咦!这江水怎么了 2、为什么江上会起浪花呢(是谁吹起了浪花) 3、风娃娃来到了江面上,把江水吹起了千尺高的浪. 4、我们也来学浪花的样子吧!边学边说:风好大呀!浪花也大了 5、不好了,风娃娃来到了竹林里,竹子怎么样了

13、 6、风娃娃来到了竹林里,把成千上万竹子吹的东倒西歪. 7、你能学学竹子是怎样的嘛!(请个别幼儿来表演)我们一起来学学吧! 二、观赏 T:古代有个诗人叫李峤,写了一首叫风的古诗。我们一起来听听.(边观赏课件边听老师朗读) 三、理解古诗内容 四、学说古诗 活动延长 今日我们学了一首新的古诗风,回家后把这首风念给爸爸妈妈听! 古诗主题教案风素材 大班古诗主题 江南 活动打算 小鱼头饰,用幼儿自画自剪的小鱼及很多莲叶布置成莲池的场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盘。 活动目标 在嬉戏中理解、观赏古诗,学习古诗。 活动过程 1仿照小鱼游来游去,心情开心地参加嬉戏。 幼儿扮演小鱼,在音乐声中自由、欢快地嬉戏。

14、 2参加情境表演,在嬉戏中感受并尝试理解古诗中的词句。 (1)观赏莲池场景,体验首句:江南可采莲。 老师用幼儿自画自剪的小鱼及很多莲叶布置成莲池的场景,并为幼儿简洁介绍江南美景,同时温柔地朗诵首句江南可采莲,请幼儿观赏。 (2)小鱼们观赏莲池中的莲叶,感受莲叶茂密的样子,体验其次句:莲叶何田田。 老师用丰富的词汇描述莲池中的莲叶,激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3)小鱼们在莲叶中间嬉戏,体验第三句:鱼戏莲叶间。 引导语:可爱的小鱼们,让我们一起在这碧绿的莲池中游来游去,自由地嬉戏吧。 (4)听指令,做嬉戏。 分别出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盘,请小鱼们在方向盘的指示下向四个方向嬉戏,体验后四句:

15、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完整地观赏、学习古诗。 (1)在音乐声中,老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请幼儿观赏。 (2)师幼共同朗诵古诗。 古诗主题教案江南素材 大班古诗主题 小池 活动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理解诗句意境,感受自然之美。 材料打算 多媒体课件、板书小池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日老师带小挚友去一个很漂亮的地方,你们想不想去? 好,那我们就去小池边玩一玩。让小挚友说一说小池是什么意思(小小的池塘)。 二、出示挂图 出示小池景色的挂图,观看图画,初读古诗。 这幅画美吗?说一说你在这幅画里看到的什么?(荷叶、荷花、水、大树、蜻蜓) 三、学习古诗 1、出示

16、古诗及课件。下面我们来看看宋代诗人杨万里是怎样写小池中这漂亮的景色的。 2、听录音范读。 3、向小挚友介绍诗的作者、所在朝代、生平及写作背景。 4、一句一句教小挚友朗读。 5、找一找古诗中相识的字,指导读古诗的语气,要抑扬顿挫,有诗的韵味。 6、小挚友齐读古诗。 7、指名读古诗,读的好的给与激励。 8、请小挚友依据画面试着背诵古诗。 古诗主题教案小池素材 古诗主题教案江南素材 译文 江南又到了相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游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突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原委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17、 注释 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田田:荷叶茂密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相宜、正好的意思。 赏析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江南是水乡泽国,莲的生长极为普遍。每到夏历7、8月份,莲子成熟了,姑娘们划着小船,穿行在碧荷万倾之间,一边唱歌,一边采莲。这首采莲歌正艺术地再现了姑娘们的劳动场面。

18、 头两句描写了姑娘们远望见水面上片片碧绿的荷叶相连,心里充溢了无限的喜悦,以至于禁不住发出了热忱的赞美。可在这里是正好的意思,江南可采莲说是江南到处生长着莲,这真是采莲的好地方。何是多么的意思,田田形容高高挺起而连成一片,莲叶何田田即莲叶多么田田!这是对荷叶极度赞美的语气。当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们不由想起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画面。是的,有这样温润碧绿的叶子,就肯定有夏日里开的那样热情的荷花;而今,姑娘采摘的莲蓬,也肯定各个硕大,掰开它,莲子也肯定颗颗硕圆,姑娘们兴致勃勃的心情自然洋溢在字里行间。 第三句写姑娘们在采摘莲蓬的时候,肯定会发觉水面下的另一翻美景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间在描

19、写鱼儿在一片片莲叶掩映下游来游去,犹如在做一场嬉戏一般,戏字写出了鱼儿一会儿悠闲游过来一会又再游过去的情态。这表面上描写的是水中漂亮的鱼儿,其实是采纳了诗经的比的艺术手法,也是在写采莲人。试想,姑娘们划着小船在莲叶之间穿行着,相互追逐着,游戏着,不正如鱼儿在莲叶间游来游去么?她们划船技术之娴熟,船行之快捷,她们的身姿之轻快,心情之欢快,不正似水中的鱼儿漂亮自由么? 后四句采纳了诗经的重叠的形式来描写。在同样的句子中,只变更了东西南北四个字,反复咏唱,描写出鱼儿久久不去,围围着莲叶到处游动的动人画面。因为这首诗是汉乐府相和歌辞,即一人唱众人和,所以,这四句就是众人和的歌辞,而对鱼儿快乐游戏的反复

20、咏唱,正表现出采莲时的喧闹情景,使人感觉到姑娘们的开心情怀。 读罢此文,闭上双眼,让我们专心灵去感悟这首诗的意境吧:在蓝天下,在夏秋间,澄澈见鱼的湖水,映着碧绿的荷叶,或许再有迟开的荷花,姑娘们的漂亮的衣裳和们花朵般的张张笑脸;她们欢乐着,游戏着,一边划着小船,一边采摘莲蓬,一边唱着采莲歌;还有,假如我们一个深呼吸,好像可以闻到一缕缕芳香,那肯定是莲蓬、荷叶的香气在充满这是一首多么动人的江南采莲曲,这是一幅多么迷人的江南画卷! 大班古诗主题江南 古诗主题教案小池素材 译文 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映在水上的树阴喜爱这晴天里柔软的风光。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

21、上头。 注释 泉眼:泉水的出口,因为小,故称泉眼。 晴柔:晴天柔软的风光。 尖尖角:还没有放开的嫩荷叶的尖端。 惜:疼惜。 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头:上方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他作诗20000多首,只有少数传下来。 鉴赏 此是一首清爽的小品。一切都是

22、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实感人。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密切和谐的关系。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软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耀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楚可见。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疼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好像它是喜爱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呈现自己的绰约风姿。三、四两句,诗人似乎一

23、位高超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杨万里写诗主见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深厚的爱好,常用清爽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擅长捕获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改变,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溢浓郁的生活气息。古诗今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爱晴日的温顺。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古诗主题 春夜喜雨 活动目标 正确、流畅地朗读古诗以及背

24、诵古诗。 感悟诗歌内容,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春雨的美妙,激发学生酷爱春天的感情。 教幼儿有韵味地诵读古诗。 活动打算 图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未成曲调先有情 1、歌曲导入 用歌曲小雨沙沙引入古诗。在美丽的音乐声中,师导:春姑娘已静静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绵绵的春雨静静地下着,飘在果园,点红桃花;洒在树梢,染绿柳芽;落落田野,滋润庄稼;降在池塘,唤醒青蛙,小挚友们,你喜爱春雨吗? 春雨在古代被称为喜雨,唐代大诗人杜甫就写了一首春夜喜雨。今日,我们就跟随大诗人杜甫一起走进盛唐,去感受那场春雨。 2、观看flash,观赏古诗的意境美。 二、初读古诗,拼读字词 1、听师有韵味地诵读古诗。

25、 2、借助拼音练读古诗,把不相识的字标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识字练习:哎呀,只顾着玩,字宝宝该回家了。你们谁能把字宝宝平安送回家?把字卡贴会回古诗中。 4、课件出示,指导朗读。 三、理解诗意 四、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1、自由练习读,努力把你对春雨的宠爱、赞美之情读出。 2、配乐展示特性读。 3、师生互动背诵,同桌互背。 活动延长 小挚友还知道哪 古诗主题春夜喜雨素材 中班古诗主题 山中送别 活动打算 板书;古诗中景象图片一幅;素材 活动目标 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宠爱春色。 初步学习按古诗节律吟诵,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给小挚友讲家里来客人的

26、故事,并教化幼儿学会款待客人,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2、老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视察,讲解并描述。今日老师带来了一副画,请你们细致视察一下,有没有在画上看到了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3、在草房子门前你们望见了什么啊?请幼儿依据自己的想象回答。(画上有一位大诗人王维,他的家里来了一位客人,客人走了,大诗人王维特别惦念他。) 4、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观赏这首诗,让我们来听听看这首诗究竟是怎么写的。 5、老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古诗。(老师讲解诗的大意: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游子呀你能不能回来?)于是他就想到要写一首诗,古人写诗经常能用短短几句话就能把一件事说

27、清晰。 6、下面请小挚友们听老师来读一遍。老师朗诵第一遍。小挚友你们都知道这首诗叫什么啊?(山中送别) 7、请幼儿一起跟老师跟读两遍。(老师播放课件). 8、听老师朗诵看图片,联想诗人所写的景象。 9、老师指导幼儿读古诗的方法,古诗中有的词语有许多意思,所以我们小挚友在朗诵时要慢一点,音要拖的长一点,别人才能听的懂。 10、老师可采纳多种形式指导幼儿分组朗诵等。 活动延长 请幼儿把在家学会的古诗朗诵给大家听,激励幼儿相互学习,并要求幼儿回家后 把今日学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在家还可以学一些古诗。 古诗主题教案山中送别素材 大班古诗主题教案 清明 活动打算 古诗教学的自制PPT。 幼儿前期阅历

28、打算: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活动目标 能正确熟读古诗。 通过观赏古诗、视察图片,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清明节人们扫墓的心情。 活动过程 一、入场 听琵琶语学古人闲逛进场,感受古曲的气氛。 老师:现在我们听着美丽的古曲,渐渐的进场,然后轻轻地找个座位坐下来。 二、了解清明节的风俗 老师:之前清明节,我们放了一个小长假,那请你们回忆一下,清明节你和家人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播放清明介绍PPT,老师做相应的小结。 老师:小挚友说了许多清明节做的事,我们看看其他人会做些什么呢? 老师:清明节这天,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带着哀痛的表情,手捧着鲜花去祭拜去世的亲人所以,清明节要去扫墓,

29、是对已经去世的人的敬重与怀念,也因此在清明前后,人们的心情都比较难受和哀痛。 三、学习古诗,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1完整观赏古诗两遍。 老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在清明节人们会做的事情,那古时候的诗人,在清明节这天会做些什么呢? 观赏古诗朗诵。(播放课件)老师:请小挚友看大屏幕,刚才电脑里的老师已经把清明这首古诗诵读了一遍,现在请你们跟着老师再来读一遍,老师念一句小挚友跟一句。(播放古诗背景)幼儿跟着老师诵读。 2看背景图,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幼儿看图自由回答。 3句卡配对,进一步了解古诗大意。 (1)出示图卡,引导幼儿发觉诗句与画面的匹配关系(2)视察图片,幼儿为诗句匹配图片。 老师:假如要给这些句卡

30、宝宝找图片挚友,你们认为应当怎么找。谁能为清明季节雨纷纷这句诗句,找图片挚友。 老师:谁能为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句,找图片挚友?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说。 老师:第三句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对应哪一幅画面? 老师:那是谁回答老爷爷的?那个小孩。哦,最终一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对应的就是第四幅图片了。 老师:现在你们知道古诗和这些图画的关系了吗?原来图片上的内容说的就是古诗中的内容。 四、朗诵古诗 1幼儿整体诵读。 老师:那这首古诗的名字就叫清明(出示字卡),写这首诗的诗人叫杜牧,他是唐代很出名的诗人现在我们一起看着图片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 2记忆大考验两遍。 3幼儿跟读两遍。 4表演

31、读。 老师:你们读得真好听。那现在我们边读古诗边做动作,我们来表演一下这首古诗吧! 5古诗接龙。 五、认字活动 学习明字。 老师讲解并描述明的字源故事。 老师:明在甲骨文中是由一个日和一个月组成,表示日月照射、光明的意思,也说明为带来光明。金文和小篆的名字是由月和一个窗形的结构组成,意思是月光照进窗内,表示光亮之意。现在的明字则确定为日月之明白,一般用为光亮之义。 老师:我们今日学的这个字宝宝读什么呀?(明)(六)结束活动:观赏歌曲清明。 老师:今日我们学习了古诗清明,它还有一首好听的歌曲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活动延长 学习歌曲清明 古诗主题教案清明素材 古诗主题清明 古诗主题教案清明素材

32、清明季节细雨绵绵,路上的行人心中郁闷,像是丢了魂似的。请问哪里有酒店?放牛的小孩手指着远处的杏花村。这首诗语言通俗易懂,竟境含蓄美丽,写雨中行人的忧愁,但不令人消沉,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注释 清明:清明节。 纷纷:形容多。 断魂:形容非常难过悲伤。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视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视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居中书舍人。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

33、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赏析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季节,可也是气候简单发生改变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这雨纷纷,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漂亮的境界。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别的作用,那就是,它事实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123 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

34、之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心情方面的事情。断魂,是竭力形容那种非常剧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在古代风俗中,清明节是个色调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欣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味道是困难的。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因而诗人用了断魂二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 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原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zn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心情,甚至不妨说,形

35、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心情。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前二句交代了情景,接着写行人这时涌上心头的一个想法: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 于是,向人问路了。是向谁问路的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知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显明有力。我们看小放牛这出戏,当有人向牧童哥问路时,他将手

36、一指,说:您顺着我的手儿瞧!是连答话带行动也就是连音乐带画面,两者同时都使观者获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诗人手法却更简捷,更超群:他只将画面赐予读者,而省去了音乐,不,不如说是包括了音乐。读者观赏了那一指路的美丽画面,同时也就隐隐听到了答话的音乐。 123 遥,字面意义是远。然而这里不行拘守此义。这一指,已经使我们犹如看到,隐隐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红楼梦里大观园中有一处景子题作杏帘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这里体会脱化而来,正好为杜郎此句作注脚。杏花村不肯定是真村名,也不肯定即指酒家

37、。这只须要说明指往这个漂亮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诗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的闻讯而喜,怎样的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的兴奋地找着了酒店,怎样的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意和快意,这些,诗人就能不管了。他把这些都付与读者的想象,为读者开拓了一处远比诗篇语文字句所显示的更为广袤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非常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非常和谐圆满,景象特别清爽、生动,而又境界美丽、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依

38、次的写法。 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 其次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 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方法; 而这就干脆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 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顶点放在最终的手法。所谓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超之处,也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吧! 123古诗主题教案咏鹅素材 咏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时的作品。全诗共四句,分别写鹅的样子、游水时漂亮的外形和轻快的动作,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宠爱之情。 原文大意 鹅呀,弯曲着颈项对天高歌。一身洁白的羽毛浮在绿水之上,用红色的

39、脚掌拨动着澄澈的水波。 注释 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项:颈的后部。这里指鹅的颈项。 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拨:划动,拨开。 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

40、四杰。其为五律,精工整炼,不在沈、宋之下,尤擅七言长歌,排比铺陈,圆熟流转,或被誉为绝唱。 作品鉴赏 鉴赏一 骆宾王是唐朝闻名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他小时候就很喜爱学习,7岁时就能写诗作文。正因为这个缘由,家中的一些客人来了之后,都爱试试他的才艺。 12 有一次,家中远道而来的一位客人,对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儿能作诗,不太信任,就问他:听说你会作诗,是真的么?小宾王一听,有些生气:这还有假,你请出题吧。客人心想:这娃娃口气不小,也许是真有些学识,何不出一题考考他呢?于是就说:那我就出个题目,看你能不能做出来? 小宾王毫不害怕的回答道:可以,什么题目?客人四下一看,见池中几只白鹅在戏水玩耍,说:就已

41、这鹅为题吧!小宾王对客人挑剔的口气,有些不满,正想露一手,于是点点头,思索片刻,便高声吟诵出了咏鹅一诗: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鉴赏二 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爽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实、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慢慢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游戏时绘声绘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微小入神的视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洁

42、的略加勾画,鹅的显明形象就脱颖而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鉴赏三 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视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同时也把色调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非常宠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游戏,非常欣喜,兴奋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非常准确。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游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游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调艳丽的词组给人以显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相互衬托,构成一幅漂亮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擅长视察事物的实力。 无论从什么角度和方面看,在艺术上,这首诗都是堪称一绝的。 12古诗主题 古朗月行 教学目标 正确、流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打算 幻灯课件故事录音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猜一则谜语,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