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法典》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81140933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法典》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法典》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法典》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法典》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法典教案及教学反思2022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案第11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一、教学目标:学问与实力:拜占庭帝国的地理范围;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罗马民法大全;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罗马民法大全的历史地位。情感、意志和价值观:分析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缘由,拜占庭帝国曾经创建辉煌的文化,对东欧的影响巨大,但是后来,由于统治者无视西方城市兴起,资产阶级文化,衰落了。给我有哪些启示,有很多值得我们吸取教训的地方。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查士丁尼

2、法典内容及其影响,拜占庭帝国创建的辉煌成就难点:拜占庭帝国灭亡的缘由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此时的东罗马帝国又如何呢?为什么人们会把东罗马帝国称为“拜占庭帝国”呢?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二)、讲授新课: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1、地理范围: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2、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的前身古希腊的殖民地拜占庭城,所以人们把东罗马帝国又称为拜占庭帝国。3、查士丁尼:查士丁尼一世(约483年5月11日565年11月14日),东罗马帝国

3、(拜占庭帝国)皇帝(527年565年),史称查士丁尼大帝查。士丁尼一世是古罗马时代末期最重要的一位统治者,也是一名野心家,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斗争,折服北非汪达尔王国、意大利东哥特王国,领土扩大。在东方,他与罗马的历史旧敌-波斯的萨珊王朝也进行过多次斗争。在他统治期间拜占庭帝国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光复了很多曾经属于罗马帝国的土地,包括意大利、西班牙、和北非等重要的行省,使地中海再度成为罗马的内海,同时灭亡了很多日耳曼蛮族在西罗马废墟上建立的王国,结束了他们对于罗马的和平长期以来的威逼。他还下令纂成查士丁尼法典等四部法典(总称民法大全),为罗马法的重要典籍,对后世法律影响很大。他的统治期一般被看

4、作是历史上从古典时期转化为希腊化时代的东罗马帝国的重要过渡期,也被认为是最终一个属于真正罗马人的时代。在他去世后,尽管拜占庭在马其顿王朝再度旺盛过一次,但再也没有能像他统治的时代一样成为让整个欧洲惧怕的真正意义上的帝国。查士丁尼也被称为“最终一位宏大的罗马皇帝”4、查士丁尼法典A、目的: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编撰过程:查士丁尼继任皇帝后,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冲突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B、罗马民法大全:由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查士丁尼法典四部法律组成。C、地位:罗马民法大全仍旧承

5、认奴隶制,但在肯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它是欧洲民法的基础。历史地位:罗马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1、阿拉伯人、日耳曼人,不断进攻拜占庭帝国,领土面积不断缩小。2、查士丁尼时期的拜占庭帝国大规模的征战,基本复原了罗马帝国的疆域。3、拜占庭皇帝为什么会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救济?结果怎样?缘由:长期的对外斗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结果:不仅没有赐予拜占庭军事救济,反而攻打拜占庭,占据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地区。4、拜占庭帝国灭亡的缘由穷

6、兵黩武,四处征讨,国库空虚,财尽民穷;外族势力入侵。启示:开放宽容使文明旺盛,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5、帝国的灭亡: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亲率大军和几百艘战船,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土军用重炮轰城,但因城防坚实,金角湾又有铁链封锁,一筹莫展。后来,用木板铺路,涂上油脂,把七十多艘战船从木板路上运入金角湾。然后,快速架起浮桥,从海路两面同时攻城,经过鏖战,君士坦丁堡陷落。在斗争中,土军烧杀劫掠,许多雄伟建筑毁于一旦,大量宝贵文物和艺术品被付之一炬。君士坦丁堡(拜占庭)三面环海,南北两面有狭长的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赫勒斯旁海峡,只要封锁两海峡,就可以禁止无论从爱琴海,还是从黑海来的敌船的航行。城的

7、西面则修了两道高大的城墙,保卫了君士坦丁堡的陆上进口。只要君士坦丁堡不被攻克,帝国就能接着存在。5、拜占庭帝国对文化的影响: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供应了丰富的精神养分。它对东欧文化的影响更为巨大。9世纪,拜占庭教士创建的西里尔字母,是后来俄罗斯、塞尔维亚字母的起源。(三)、本课小结查士丁尼法典等四部法典组成的罗马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拜占庭帝国的衰落启示我们开放宽容使文明旺盛,保守狭隘使文明

8、衰落。(四)、课堂练习:1、东罗马帝国被称为拜占庭帝国,是因为()A.它的第一个皇帝叫拜占庭B.它的首都是拜占庭C.拜占庭是东罗马帝国内最闻名的建筑D.拜占庭文化底蕴深厚2、下列关于查士丁尼法典说法错误的是()A.它是查士丁尼组织编纂的B.它是2世纪以来罗马皇帝颁布法令的汇编C.查士丁尼法典历时6年才完成D.查士丁尼法典就是罗马民法大全3、被誉为欧洲民法基础的是()A.查士丁尼法典B.法学汇纂C.罗马民法大全D.法理概要4、下列关于拜占庭帝国灭亡缘由说法正确的是()长期的对外斗争外族势力入侵奥斯曼土耳其攻破君士坦丁堡帝国财政枯竭,内部人民起义不断A.B.C.D.(五)板书设计:第11课拜占庭帝

9、国和查士丁尼法典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1、地理范围:2、拜占庭的来源3、查士丁尼4、查士丁尼法典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1、外族入侵2、查士丁尼时期的帝国3、拜占庭帝国的灭亡4、拜占庭帝国的影响(六)、教学反思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阿拉伯帝国教学教案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阿拉伯帝国教案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熟识阿拉伯半岛的古代历史,如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国家的统一、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及绚丽的伊斯兰文明。而阿拉伯地区是当今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了解和熟识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教的源起和由来,对理解当代国际政治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课讲解并描述了伊斯兰教的创立,可以让学生比较世界三大宗

10、教,以便加深记忆。此外,留意让学生总结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加深理解。 绘制图示法;要点提炼法;活动与探究法。 阿拉伯半岛位于西亚,是世界上主要的干旱地区之一,波斯湾沿岸地区号称“世界石油宝库”,隐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现今的阿拉伯半岛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购买先进的节水浇灌设备,运用海水淡化技术,已经把瀚海的沙漠改造成了干旱的宝地,出现了漂亮的城市和绿洲。 那么,你想了解古代阿拉伯半岛的状况吗?知道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吗?今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 一、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1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 老师展示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地图,引导学生读图,了解阿拉伯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重要城市及阿拉伯人

11、的社会状况,以此来了解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 通过师生探讨,伊斯兰教产生背景如下: (1)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为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 (2)内部冲突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在这种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 (3)多神和偶像崇拜是民族统一和社会发展的严峻障碍,因而伴随着国家统一的潮流,伊斯兰教便应运而生了。 2.伊斯兰教创立的过程(阿拉伯统一的过程) 老师提出问题:伊斯兰教是谁创立的? 学生回答:穆罕默德。 老师给学生设计阅读问题,以时间依次为线索梳理穆罕默德的活动,从而学习伊斯兰教的创立过程,进一步了解阿

12、拉伯半岛的统一。 穆罕默德的活动如下: 老师分组进行活动,引导学生总结世界三大宗教的相关学问点。学生归纳后,用表格方式呈现。 三大宗教的相关学问点 过渡: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折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二、阿拉伯帝国 老师出示阿拉伯帝国图片,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和教材第56页内容,归纳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过程。 学生依据教材能够具体说出阿拉伯帝国扩张的过程,然后可尝试绘制扩张路途图。 老师过渡:在阿拉伯帝国扩张的过程中,有一次闻名的战役,是和当时唐朝进行的。 多媒

13、体出示怛罗斯之战图片,以此战为例,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讲解并描述阿拉伯帝国扩张的过程。 老师过渡: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伴随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广泛传播。 老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索: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和扩张过程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 学生分组探讨,呈现答案。 老师归纳: (1)严格的一神教反映了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种一神教的信仰,极力贬低各部落在分裂状态下传统信仰的神,目的是以一神教代替多神教,反映了阿拉伯贵族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它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

14、政治基础。 (2)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这种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供应了组织形式。 老师过渡:阿拉伯人的对外扩张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奠定了伊斯兰哈里发国家的疆域基础,同时导致了中古时代文明格局的变更。在扩张过程中,阿拉伯人不断汲取其他先进文明的优秀文化成果,对东西方文化的沟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阿拉伯文化 老师多媒体出示图片:一千零一夜和阿拉伯数字。 老师引导学生视察图片,并结合教材第57页内容,说出阿拉伯文化成就。 学生分组探讨阿拉伯文化取得如此成就的缘由,然后各抒己见。 老师归纳:阿拉伯人不断汲取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并加以创建;统治者对文化的重 视。 阿拉伯文化

15、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同时,具有包涵性、多民族性和融合创新精神。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的形成促进了伊斯兰文化的传播,也推动了帝国范围内各个不同地区文化的融合。它是在汲取、消化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波斯帝国和希腊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有显明的特点,又有很强的包涵性。伊斯兰教是阿拉伯文化的灵魂。正因为伊斯兰教的诞生,所以才形成统一的阿拉伯国家,才有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才有阿拉伯文化的辉煌。伊斯兰教不仅是阿拉伯统一的旗帜,也是中古时期阿拉伯社会文化进步的旗帜。 老师归纳:阿拉伯人除了创建了绚丽的伊斯兰文明外,还担当了文化沟通者的角色。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

16、独创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阿拉伯国家是伴随着伊斯兰教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步建立并实现统一的。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阿拉伯贵族以伊斯兰教的名义号召信徒,伊斯兰教于是成了他们对外扩张的旗帜和精神支柱。同时,阿拉伯人的扩张又为伊斯兰教的向外传播开拓了广袤的空间。阿拉伯人不断汲取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并加以创建,渐渐形成了兼容并蓄、独具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优质教案及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这一时期政治、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17、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以及这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所带来的社会关系的改变,预示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强大起来,为文艺复兴运动,打算了经济上的条件。 教学目标: 1、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分析欧洲庄园渐渐衰落和瓦解的缘由; 2、能够概括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 3、通过土地关系的改变和手工业的发展,相识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 4、了解中世纪富有农夫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通过阅读材料、观看图片,培育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实力。 从奴隶社会的奴隶,亦即“他人之物”渐渐过渡到中世纪农奴,亦即“他人之人”,到中世纪晚期,演化为农村或城市的“自由人”,这也预示了一种新

18、的社会制度的到来,感悟人的价值在不断追求自由中体现出来 教学重难点: 庄园制度的改变。 相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 教学打算: 1、电脑、投影仪;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应的等级制度乃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今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通过新奇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老师提问:1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提示: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

19、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加。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供应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子身束缚的机会。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2.展示材料: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全部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干脆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3.问题思索: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马克思说的这段话的。 提示: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状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

20、关系。 通过图片和材料教学培育学生识图实力和论从史出的实力。 4.老师提问: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改变? 提示:一方面手工业者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起生产,规模比较小。 5.老师提问: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夫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为商人从事手工生产。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一种什么状态?后来又有什么改变? 提示: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分散的一种状态。后来渐渐转向集中状态。 通过问题设置进行思索,培育学生历史思维实力。 目标导学二:富有农夫和市民阶级 1.材料展示:有的富有农夫原先是某庄园

21、的庄头,负责替领主管理庄园生产和其他事务。他们有较强的管理实力,有丰富的农业生产阅历。由于农业发展、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农夫向领主缴纳货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农夫的生产主动性提高,在财宝普遍积累的基础上,一批富有农夫脱颖而出。他们是土地市场的重要参加者,在法兰西,他们占有的土地达到总面积的1/5,有的地区甚至达到1/3。 提示:反映了农村社会结构的改变。这些富有的农夫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气,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 2.材料探究: 材料一在城市中,手工业者和商人享有新的契约关系给予的权利。 材料二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

22、见。 (1)材料一中,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叫什么?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什么的爱护? 提示: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是城市居民。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爱护法的爱护。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反映了市民阶层政治地位的提高、政治权利的扩大。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渐渐形成,这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通过材料教学培育学生论从史出的实力。 课堂总结: 11世纪后,随着西欧城市与工商业复兴,社会经济的闭塞局面得到改观,对外交往逐日增多,12、13世纪,英、法等国起先了消退割据、推动中心集权化的政

23、治进程。近代欧洲文明在这一时代孕育。西欧中世纪的文明并非“黑暗时代”所能涵盖,特殊是中世纪后期,王权兴起、基督教文化的发展以及东西方经济文化沟通的加强正是西欧近代得以崛起的重要因素。 板书设计 1.庄园的衰落和瓦解 2.租地农场的出现 3.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出现 4.富有农夫和市民阶级的出现 通过设计板书,培育学生的归纳、表达实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 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这一时期政治、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详细教学中,我主要从相识经济方面的改变入手,运用大量史料,引导学生探究庄园制度的改变,了解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以及这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所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 第16页 共16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