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飘香》教学片断.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1137875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瓣飘香》教学片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花瓣飘香》教学片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花瓣飘香》教学片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瓣飘香》教学片断.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花瓣飘香教学片断花瓣飘香教学片断及评析 花瓣飘香教学片断及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就应带领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理解课文,进行思想、情感的启迪与感染。在品读中加深学生的体验,使情感升华,从而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如花瓣飘香教学片断: 师:出示填空:这是一片的花瓣。这是一片什么样的花瓣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应的答案,看谁填的答案多。(生自读课文后回答) 生(1):这是一片红艳艳的花瓣。从“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看出。 生(2):这是

2、一片带露水的花瓣。从“从花丛中当心地摘一片带露水的花瓣。”看出。 生(3):这是一片摸上去像绒布一样的花瓣。从“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看出。 生(4):这是一片飘着淡淡花香的花瓣。从“闻起来有淡淡的花香。”以及课题看出。 师:自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结合刚才的填空描述“我家”门前的那丛月季。(生答略) 生练说基础上师小结: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不少。那花朵红艳艳的真美。用手摸一摸软软的,滑滑的,像是摸在绒布上一样,真舒适。把鼻子凑上去,深深吸一口,那芳香淡淡的、甜甜的。早晨,花瓣带着露水,连露水也带着红润。 师:(指名读其次自然段)那小女孩捧着花瓣跑到哪去了呢? (生齐读第

3、七自然段)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生:这是一个懂事的女孩。 师:再读其次自然段,说说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这个小女孩的懂事。 生(1):从“当心”、“捧”、“飞速”感受到了这个小女孩的懂事。 生(2):“当心”说明小女孩怕摘坏花瓣,妈妈就看不到好看的花瓣了。 生(3):“捧”说明小女孩生怕碰坏了花瓣,妈妈也看不到好看的花瓣了。 生(4):“飞速”说明小女孩想让妈妈早点看到红艳艳的花瓣,摸到像绒布一样的花瓣,闻到花瓣那淡淡的芳香,让妈妈兴奋。 师:看来这个花瓣在小女孩心中不一般,这代表着小女孩的一颗孝心。那现在再来看填空:这是一片的花瓣。 生(1):这是一片代表小女孩孝心的花瓣。 生(2):这是

4、一片表达小女孩对妈妈关切爱惜的花瓣。 师:这是一片别出心裁的花瓣,包含着小女孩的一片孝心。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其次自然段。(生齐读其次自然段。) 反思:在数学教学中,分层练习是一种常见的训练方式。老师设计一些有层次的问题让学生练习,以达到深化探究,加深理解的目的。笔者将这种训练方式奇妙地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之中,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谓“分层阅读”,就是老师在深化探讨文本,开发文本的基础上,从不同层面挖掘文本中所隐藏的“丰富资源”,并加以“提炼”。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之后,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阅读训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化。老师用“这是一片的花瓣。”这一填空引导学生通读课文,从整体

5、上,从语言文字训练入手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理解了花瓣特点,有了深刻的印象,但这还只是停留在“部分”上。引导学生通过连贯的语言完整地表达花瓣的“形、神”特点,就将语言文字训练和理解课文内容奇妙地结合在一起,在表达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接着引导学生抓住“当心”、“捧着”、“飞速”等关键词,品悟小女孩一颗了不得的孝心,在此基础上,再次从理性的高度完成“这是一片的花瓣。”填空,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上了新的台阶,情感得到了升华。 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常常最重要的训练手段。识字读文,是孩童接触学问的第一道门槛,也是孩子首次遇到的难题-事物由形象忽而转变成了符号概念。而读正是这种“转变”所必不行少的第一程序

6、。 新课标指出“激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引导学生认仔细真地诵读了课文,感受到了花瓣的香美,接着让学生在反复品读其次自然段,深刻体会了小女孩的“孝心”,品悟到了生命真谛! 镇江市李家大山小学 花瓣飘香教学片断及评析镇江市李家大山小学花瓣飘香教学片断及评析 花瓣飘香教学片断及评析 镇江市李家大山小学孙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就应带领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理解课文,进行思想、情感的启迪与感染。在品读中加深学生的体验,使情感升华

7、,从而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如花瓣飘香教学片断: 师:出示填空:这是一片_的花瓣。这是一片什么样的花瓣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应的答案,看谁填的答案多。(生自读课文后回答) 生(1):这是一片红艳艳shy;shy;shy;shy;shy;shy;shy;shy;shy;的花瓣。从“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看出。 生(2):这是一片带露水的花瓣。从“从花丛中当心地摘一片带露水的花瓣。”看出。 生(3):这是一片摸上去像绒布一样的花瓣。从“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看出。 生(4):这是一片飘着淡淡花香的花瓣。从“闻起来有淡淡的花香。”以及课题看出。 师:

8、自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结合刚才的填空描述“我家”门前的那丛月季。(生答略) 生练说基础上师小结: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不少。那花朵红艳艳的真美。用手摸一摸软软的,滑滑的,像是摸在绒布上一样,真舒适。把鼻子凑上去,深深吸一口,那芳香淡淡的、甜甜的。早晨,花瓣带着露水,连露水也带着红润。 师:(指名读其次自然段)那小女孩捧着花瓣跑到哪去了呢? (生齐读第七自然段)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生:这是一个懂事的女孩。 师:再读其次自然段,说说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这个小女孩的懂事。 生(1):从“当心”、“捧”、“飞速”感受到了这个小女孩的懂事。 生(2):“当心”说明小女孩怕摘坏花

9、瓣,妈妈就看不到好看的花瓣了。 生(3):“捧”说明小女孩生怕碰坏了花瓣,妈妈也看不到好看的花瓣了。 生(4):“飞速”说明小女孩想让妈妈早点看到红艳艳的花瓣,摸到像绒布一样的花瓣,闻到花瓣那淡淡的芳香,让妈妈兴奋。 师:看来这个花瓣在小女孩心中不一般,这代表着小女孩的一颗孝心。那现在再来看填空:这是一片_的花瓣。 生(1):这是一片代表小女孩孝心的花瓣。 生(2):这是一片表达小女孩对妈妈关切爱惜的花瓣。 师:这是一片别出心裁的花瓣,包含着小女孩的一片孝心。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其次自然段。(生齐读其次自然段。) 反思:在数学教学中,分层练习是一种常见的训练方式。老师设计一些有层次

10、的问题让学生练习,以达到深化探究,加深理解的目的。笔者将这种训练方式奇妙地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之中,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谓“分层阅读”,就是老师在深化探讨文本,开发文本的基础上,从不同层面挖掘文本中所隐藏的“丰富资源”,并加以“提炼”。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之后,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阅读训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化。老师用“这是一片_的花瓣。”这一填空引导学生通读课文,从整体上,从语言文字训练入手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理解了花瓣特点,有了深刻的印象,但这还只是停留在“部分”上。引导学生通过连贯的语言完整地表达花瓣的“形、神”特点,就将语言文字训练和理解课文内容奇妙地结合在一起,在表达训练的过程中学

11、生受到美的熏陶。接着引导学生抓住“当心”、“捧着”、“飞速”等关键词,品悟小女孩一颗了不得的孝心,在此基础上,再次从理性的高度完成“这是一片_的花瓣。”填空,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上了新的台阶,情感得到了升华。 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常常最重要的训练手段。识字读文,是孩童接触学问的第一道门槛,也是孩子首次遇到的难题-事物由形象忽而转变成了符号概念。而读正是这种“转变”所必不行少的第一程序。 新课标指出“激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引导学生认仔细真地诵读了课文,感受到了花瓣的香美,接着让学生在反复品读其次自然段,深刻体会了小女孩的“孝心”,品悟到了生命

12、真谛! (此文章2022年获镇江市第三届优秀教学案例评比三等奖)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71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实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看法价值观:培育学生从小尊敬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书写课题并质疑 1.实物展示、引题,指导学生书写课题(花瓣飘香)并了解课前学生已读过几遍书。读好课题(突出花瓣美、香)。 2.生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查字典或联系上

13、下文解决),师巡察。 2.检查自学生字词状况。板书:“措、惶”引出词“不知所措”和“惶恐”。 3.师逐段指名朗读,读后学生评议。 4.师范读。 5.生再读全文。想想课文讲了谁和谁,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我、小女孩 三、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你觉得这丛月季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引导看图体会“红艳艳”。 谁会读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2、学习其次自然段 (齐读其次自然段,板书:摘花瓣) 读这一自然段时,你留意到哪些词?在这些词下面加上着重号,自己先练习怎么读好它。师相机指导书写生字俯、摘、捧。 想一想:从这几个词语中你的头脑中会看出小女孩对花怎样?指名读。

14、 表演读其次自然段。 有感情朗读其次自然段。 四、描红“俯、摘、捧、措、惶、恐” 五、作业:熟读课文。 其次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重点品赏,深化感悟(精读311自然段) 过渡:小女孩为什么摘花瓣?课文中的我同样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因此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摘花瓣时叫住了她。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联系上下文猜,理解“不知所措,惶恐” 在意思不变的状况下,用自己的话可以怎么写?比较原文,渗透写作方法指导(书面语与口语之分,如何写得有文采) 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

15、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地望着我。 再读体会,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当时小姑娘的心情怎样?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孩子引出“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默读课文310自然段,画有关的句子,汇报时老师相机指导朗读。 2.学生按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后引导学生在语气上进行评议。 轻轻的问说明我并没有责怪小女孩,只有感到不明白,想弄清晰缘由。 小女孩不好意思地说说明小女孩只摘了花瓣,自己也觉得做得不对。 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说明小女孩想到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身边,心里感到难过。 汇报检查分角色朗读状况。 3.读了对话说说有什么地方使你感动。(板书:让妈妈兴奋)引导学

16、生体会小女孩既爱花又爱妈妈的一颗金子一样的孩子吗?(懂事的好孩子) 4.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这件事不但深深地感动了同学们,也深深打动了我。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齐读第11自然段。 引导学生体会“我买了一盆月季花送给小女孩。 我把另一盆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 (小女孩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从起先的不解到买花送花是被爱心打动的详细表现) (板书:不解买花送花) 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 口语交际(表演):我买了一盆月季花送给小女孩,把另一盆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她们会说些什么呢? 7.拓展延长,深化主旨 精读之后,让学生重新谛视课题,抓住题眼,加强对“飘香”象征意义的理解。供应补充

17、阅读材料。给,恒久比拿开心 三、总结全文 1、探讨:与小女孩比一比,你平常是怎样爱妈妈的? 2、老师总结: 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家,作为一个小女孩,她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她只能用她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去劝慰妈妈。多么懂事、多么可爱的小女孩呀! 四、写字指导。(略) 花瓣飘香教学反思 花瓣飘香教学反思 花瓣飘香这篇文章以朴实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小姑娘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事,细细地读,不禁被文章中浓浓的情感所吸引。文中的小姑娘充溢爱心的金子般的心灵不仅打动了文中的“我”,也打动了每一位读者。如何让学生透过课文所呈现的语言文字,真实地感受到小姑娘爱花、爱妈妈、爱爸爸,进一步体会出小姑娘的懂事呢?

18、我准备抓住文眼“懂事”为切入口,层层深化,品读文章。在教学三至十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反复读,边读边思索: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评价小女孩?学生大多数都能用“懂事”、“和善”来评价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又这样引导:她的和善,她的孝顺,都缘于来一个字“爱”,细细读课文,想想:她爱什么?通过反复朗读、思索、探讨,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小女孩很爱花,但舍不得把整朵话都摘了,她想把漂亮的花儿留给人们欣赏。”有的说“小女孩很爱妈妈,她摘花是为了送给妈妈,让生病的妈妈兴奋。”还有的说“小女孩时刻记着爸爸的叮嘱,不惹妈妈生气。说明她也很爱爸爸。”可见学生透过课文所呈现的语言文字,真实地感受到了作者对小女孩的感叹

19、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花瓣飘香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3、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打算:一束月季花、文字片、录音带 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 2、查字典:俯、惶、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初读课文。 1、出示一束月季花,展示在讲台上。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这是今日早晨老师特意从花市场买来的,细致视察一下,说说月季花怎么样?你们喜爱吗?(启发学生看看样子,闻闻香味)红艳艳的花朵在绿叶衬托下显得真美,还时常散发出淡淡的芳香。老师和同学

20、们一样喜爱,有一位小女孩,她也很喜爱,大家想相识她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2、板书课题:花瓣飘香 3、齐读课题。 4、同学们在课前已经预习了,能把课文读通吗?情愿来读给大家听的请举手。看看课文,该请几位同学来读比较好呢?提示学生:课文写了哪几个时间段中发生的事?请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出示:一天早晨(2)、几天后的一个早晨(3-10)、其次天早晨(11) 其次部分比较长,请两位同学读,3-5、6-10,请4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可得细致听,生字读准了没有、句子读通了没有,他们读完请你发表看法。 5、学生分段朗读,读中相机正音,读后学生评价,老师赐予确定性评价。 6、知道课文讲

21、了一件什么事吗?谁来说说。(小女孩摘花瓣送妈妈) 结合进行板书:摘花瓣 二、引导自学,读中感悟。 1、围绕小女孩“摘花瓣”这件事,同学们想深化了解哪些?老师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提问。(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怎么摘花瓣的?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摘花瓣做什么? 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几个有价值的问题,那下面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书解决行吗?就请大家比照问题去读读相应的课文段落,圈圈画画,同桌两人还可以进行探讨。 3、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这三个问题都读懂了吗?指名回答。 4、这篇课文描绘的情境美,呈现的人物美,课文的语言也很美,想不想再去细细地读读。 (一)探究问题1,学习第2段。 1、怎么摘花

22、瓣的?在哪一节?出示段落2,指名读,你觉得小女孩摘花瓣时怎样?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体会:俯在、当心地摘、双手捧着、飞速地) 2、沟通摘花的动作。 3、谁来把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演演。都想演,唯恐花瓣摘光了,咱们商议一下,就请一位同学来演。学生上台表演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 4、学生评价。 5、请表演学生自己说说: 你摘花瓣时动作那么轻,为什么?(当心) 你俯在花前闻到了什么?心里怎么想的?(多美多香的花呀!) 你摘下以后是怎么拿的?再示范一下。(双手捧着) 小小的一片花瓣为什么要“双手捧着”? (一片小小的花瓣包含了小女孩对妈妈的一份真情。) (怕花瓣上的露珠滚掉。) 6、谁能把小女孩当时摘花

23、瓣的情形读好呢?指名读,齐读。 (二)探究问题2,学习第3-5段。 1、“为什么只摘花瓣呢?”请你把3-5段连起来读读, 指名答,板书:舍不得,怎么说的?(低着头不好意思)为什么? 知道摘花瓣是不对的,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来?(不知所措、惶恐),想象当时小女孩被我叫住后的情形。(很突然,来不及反应;感到惊惶胆怯) 知道了,这句话该怎么读?指名读。 我理解她吗?哪儿看出来?(我轻轻地问)(读读,她知道自己错了,我当时不忍心责怪她,) 分角色读好3-5 (三)探究问题3,学习第6-9段。 1、摘花瓣做什么?出示6-9段,指名回答。 送给生病的妈妈。 为了让妈妈兴奋。(板书:送给妈妈让妈妈兴奋) 让学生

24、摸一摸,闻一闻,花瓣松软舒适散发出淡淡芳香,心里什么感觉? 2、再读读还有什么缘由? 爸爸是一位保卫祖国的边防战士。 小女孩确定会常常给爸爸写回信,在信中会说些什么呢?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板书:听妈妈话,不惹妈妈生气) (爸爸远在千里,照看不到妈妈,她不但不惹妈妈生气,还要让妈妈兴奋;不但听妈妈的话,还听爸爸的话。) 小女孩想起了爸爸心里会怎样呢?(爸爸不在身边,妈妈又生病了,小女孩很难受) 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爱妈妈,懂事) 分角色读好6-9段。 三、总结升华,体验感情。 1、读到这里,三个问题都理解了,此时你们最想说一句什么?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学生齐读)板书:懂事的好孩子 2、老

25、师也忍不住想吟诵一首小诗,读给你们听。(配乐朗诵,字幕滚动) 3、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情境、这么可爱的女孩,课后自己再去读读把感受深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4、最终,请同学们给老师帮个忙,今日,老师特意买来了这一束漂亮的月季花,课也结束了,这束花该怎么处理呢?老师想请你们出出办法。 送给课文中的小女孩 送给老师的妈妈 送给同学们。愿你们就像那一片片带着芳香的花瓣。 花瓣飘香 早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 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轻轻放在妈妈的枕边。 表一份心愿, 道一声祝愿, 妈妈的脸上漾起了微笑。 小小的花瓣, 像绒布一样松软, 淡淡的芳香随风飘散。 小小的女孩, 像露珠一样透亮, 你不就是那片

26、芳香的花瓣吗? 花瓣飘香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3、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打算:一束月季花、文字片、录音带 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 2、查字典:俯、惶、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初读课文。 1、出示一束月季花,展示在讲台上。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这是今日早晨老师特意从花市场买来的,细致视察一下,说说月季花怎么样?你们喜爱吗?(启发学生看看样子,闻闻香味)红艳艳的花朵在绿叶衬托下显得真美,还时常散发出淡淡的芳香。老师

27、和同学们一样喜爱,有一位小女孩,她也很喜爱,大家想相识她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2、板书课题:花瓣飘香 3、齐读课题。 4、同学们在课前已经预习了,能把课文读通吗?情愿来读给大家听的请举手。看看课文,该请几位同学来读比较好呢?提示学生:课文写了哪几个时间段中发生的事?请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出示:一天早晨(2)、几天后的一个早晨(3-10)、其次天早晨(11) 其次部分比较长,请两位同学读,3-5、6-10,请4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可得细致听,生字读准了没有、句子读通了没有,他们读完请你发表看法。 5、学生分段朗读,读中相机正音,读后学生评价,老师赐予确定性评价。 6、知道

28、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谁来说说。(小女孩摘花瓣送妈妈) 结合进行板书:摘花瓣 二、引导自学,读中感悟。 1、围绕小女孩“摘花瓣”这件事,同学们想深化了解哪些?老师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提问。(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怎么摘花瓣的?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摘花瓣做什么? 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几个有价值的问题,那下面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书解决行吗?就请大家比照问题去读读相应的课文段落,圈圈画画,同桌两人还可以进行探讨。 3、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这三个问题都读懂了吗?指名回答。 4、这篇课文描绘的情境美,呈现的人物美,课文的语言也很美,想不想再去细细地读读。 (一)探究问题1,学习第2段。 1、怎

29、么摘花瓣的?在哪一节?出示段落2,指名读,你觉得小女孩摘花瓣时怎样?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体会:俯在、当心地摘、双手捧着、飞速地) 2、沟通摘花的动作。 3、谁来把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演演。都想演,唯恐花瓣摘光了,咱们商议一下,就请一位同学来演。学生上台表演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 4、学生评价。 5、请表演学生自己说说: 你摘花瓣时动作那么轻,为什么?(当心) 你俯在花前闻到了什么?心里怎么想的?(多美多香的花呀!) 你摘下以后是怎么拿的?再示范一下。(双手捧着) 小小的一片花瓣为什么要“双手捧着”? (一片小小的花瓣包含了小女孩对妈妈的一份真情。) (怕花瓣上的露珠滚掉。) 6、谁能把小女孩当

30、时摘花瓣的情形读好呢?指名读,齐读。 (二)探究问题2,学习第3-5段。 1、“为什么只摘花瓣呢?”请你把3-5段连起来读读, 指名答,板书:舍不得,怎么说的?(低着头不好意思)为什么? 知道摘花瓣是不对的,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来?(不知所措、惶恐),想象当时小女孩被我叫住后的情形。(很突然,来不及反应;感到惊惶胆怯) 知道了,这句话该怎么读?指名读。 我理解她吗?哪儿看出来?(我轻轻地问)(读读,她知道自己错了,我当时不忍心责怪她,) 分角色读好3-5 (三)探究问题3,学习第6-9段。 1、摘花瓣做什么?出示6-9段,指名回答。 送给生病的妈妈。 为了让妈妈兴奋。(板书:送给妈妈让妈妈兴奋)

31、让学生摸一摸,闻一闻,花瓣松软舒适散发出淡淡芳香,心里什么感觉? 2、再读读还有什么缘由? 爸爸是一位保卫祖国的边防战士。 小女孩确定会常常给爸爸写回信,在信中会说些什么呢?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板书:听妈妈话,不惹妈妈生气) (爸爸远在千里,照看不到妈妈,她不但不惹妈妈生气,还要让妈妈兴奋;不但听妈妈的话,还听爸爸的话。) 小女孩想起了爸爸心里会怎样呢?(爸爸不在身边,妈妈又生病了,小女孩很难受) 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爱妈妈,懂事) 分角色读好6-9段。 三、总结升华,体验感情。 1、读到这里,三个问题都理解了,此时你们最想说一句什么?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学生齐读)板书:懂事的好孩子

32、2、老师也忍不住想吟诵一首小诗,读给你们听。(配乐朗诵,字幕滚动) 3、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情境、这么可爱的女孩,课后自己再去读读把感受深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4、最终,请同学们给老师帮个忙,今日,老师特意买来了这一束漂亮的月季花,课也结束了,这束花该怎么处理呢?老师想请你们出出办法。 送给课文中的小女孩 送给老师的妈妈 送给同学们。愿你们就像那一片片带着芳香的花瓣。 花瓣飘香 早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 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轻轻放在妈妈的枕边。 表一份心愿, 道一声祝愿, 妈妈的脸上漾起了微笑。 小小的花瓣, 像绒布一样松软, 淡淡的芳香随风飘散。 小小的女孩, 像露珠一样透亮, 你不就

33、是那片芳香的花瓣吗? 花瓣飘香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懂得为什么说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体会小女孩的一片爱心。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日这节课我们学习花瓣飘香。同学们看了课题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 自学生字词。 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相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的生字。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红艳艳 不知所措 惶恐 懂事 阳台 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词语: 小屋 早晨 惶恐 红艳艳 阳台 花丛 懂事 舍不得 指名读词,留意读

34、准字音,重点读准:花丛 舍不得。 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留意联系上下文理解)。 齐读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学生评议。 三、读讲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这一丛月季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3、谁会读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描红。 其次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第211自然段 1、自由读第211自然段,说说这部分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几个人物,主要写谁。(板书:小女孩、我) 2、我是怎样发觉这件事的呢?(齐读其次自然段,板书:摘花瓣)

35、 、读这一自然段时,你留意到哪些词?在这些词下面加上着重号。(老师引导学生在俯在花前当心地摘双手捧着下面加上着重号) 想一想:从这几个词语中你的头脑中会看出小女孩对花怎样? 谁会读这一句? 读了这一句,你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疑问呢?(小女孩为什么摘花瓣?) 3、过渡:课文中的我同样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因此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摘花瓣时叫住了她。(指名读第3自然段) 让学生仿照学习其次自然段的方法,在认为重要的词语下面加上着重号,并围绕这些词语提问题。(小女孩为什么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4、我叫住了小女孩,同小女孩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读一读他们的对话,留意对话的语气,并在表示提

36、示语气的词语下面加上着重号。 5、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后引导学生在语气上进行评议。 轻轻的问说明我并没有责怪小女孩,只有感到不明白,想弄清晰缘由。 小女孩不好意思地说说明小女孩只摘了花瓣,自己也觉得左得不对。 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说明小女孩想到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身边,心里感到难过。 比较句子: 摘花瓣做什么呀?摘花瓣做什么? 6、读了对话说说有什么地方使你感动。(板书:让妈妈兴奋)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既爱花又爱妈妈的一颗金子一样的孩子吗?(懂事的好孩子) 8、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这件事不但深深地感动了同学们,也深深打动了我。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齐读第11自然段。 引导学生围绕

37、这一自然段提问: 我为什么要买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到母亲的阳台上? (小女孩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从起先的不解到买花送花是被爱心打动的详细表现) (板书:不解 买花 送花) 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探讨:与小女孩比一比,你平常是怎样爱妈妈的? 2、老师总结: 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家,作为一个小女孩,她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她只能用她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去劝慰妈妈。多么懂事、多么可爱的小女孩呀! 四、作业 1、朗读全文。 2、抄写词语。 评花瓣飘香 教学设计 花瓣飘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小姑娘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事,

38、情节简洁,语言平实,情真意切,犹如一首清爽淡雅的小诗。反思整个教学,顾老师注意了情感在此文中的渗透,让学生精读感悟显性的语言文字,更让学生领悟到文字中隐性存在的情感、精神,围绕一个“情”字,引领学生进行了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训练,使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统一,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赏花,引情入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许多人重视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所以常听人说,胜利的语文课,应在教学的一起先就牢牢吸引住学生,使他们的思维随着老师的情感入境,激发起求知欲。但这“教学的一起先”是从何起先,是一堂课的起先吗?顾老师是依据详细的课文内容来确定课的起先的。在教学

39、本课时,在授课前几天顾老师就对同学们说:“春天到了,百花齐放,公路边、校内里、家门前、花店里,随处都可以看到它们,闻到它们沁人肺腑的花香。让我们做个有心人,好好地看一看它们,闻一闻它们,感受一下花香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奇妙吧!”教学当天到校后,顾老师把自己打算好的几朵漂亮的月季花放在了一个晶莹剔透的玻璃杯里,摆放在教室的一角,只觉得教室里忽然因这花的存在有了生气。课前,顾老师早早进教室,只见很多学生围拢在鲜花旁,大家有说有笑的,有的还时常地凑近它轻轻地闻一闻, 有的当心地用手摸一摸它,正值孩子们还沉醉在花的清香之中,满心装满了对它的宠爱之情时,上课铃响了。此时顾老师揭示课题,请学生读一读课题,许多

40、学生都能将课题读得很甜蜜,很温情,带着对鲜花的无比宠爱之情,开心地进入到文章的学习中,可谓是水到渠成。 二、课中“摘花”,融情入文。 课文中小姑娘摘花的动作、神态及和作者的对话是本课教学重点。要紧紧抓住小姑娘摘花时的动作、神态及话语,引导学生体会小姑娘惜花爱母,懂事乖巧的美妙心灵。为此,在教学文章其次自然段的时候,顾老师紧紧围绕“摘花”一事,在学生与文本之间穿针引线,引领学生走近文本,走近人物心灵,产生情感共呜。通过读、思、议、写、说等多种方式,培育学生的语文实力,渗透美妙的思想情感。 三、课尾赠花,移情入心 师:柔柔的花儿如绒布般暖人心窝,淡淡的芳香如甘泉般沁人心腑。小女孩赠花给妈妈,是因为

41、小女孩有孝心,很懂事。那么,作者又为什么要赠花给小姑娘呢? 生:是因为作者被小女孩的孝心所感动,所以要赠花给小女孩,帮助小女孩完成送花给妈妈,让*病快点好起来的美妙心愿。 陶行知说过:“先生不应当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他还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为此,顾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将三次赠花引导学生进行了探讨,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以“与小女孩相比自己对妈妈怎样?”的话题绽开去,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谈说之间,渐渐与作者产生了剧烈的共鸣,进一步感受到了母爱的魅力,从而感悟到:爱自己的妈妈不是挂在口头上的空话,而应当像课文中的小女孩那样,为妈妈做点什么。这样一来,一方面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为学生进一步朗读、感悟课文培育、积蓄了情感,另一方面拉近了学生与母亲之间的距离,把母爱的种子深深地烙在了学生的心里,生动的亲情教化在语文的课堂上活跃。并进一步拓展范围,懂得要关切身边的全部亲人长辈,做一个有孝心、有爱心的人。引领学生要为四周的人贡献出自己心灵的力气,让他们更美妙,精神上更富有、更完备,使学生懂得让自己生活中接触的每一个人从自己的心灵深处得到一点最美妙的东西。那么这样的生活才是真正欢乐的,美妙的。 花瓣飘香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日我要说的课是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中的第6课花瓣飘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