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省略现象.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1136433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省略现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省略现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省略现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省略现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省略现象202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学问点:词类活用 202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学问点: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干脆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常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每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渐渐、渐渐。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说明。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2、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待奴隶一样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二、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干脆带宾

2、语的,但文言文中却常常出现名词干脆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说明之。 1、沛公欲王关中王:统治 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 3、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缟素:穿孝服 4、大楚兴,陈胜王王:称王 5、范增数目项王。目:示眼色 三、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使天下之主臣服。)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 2、汗牛充栋汗:使出汗 3、齐威

3、王欲将孙膑任命为将 四、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稍稍来宾其父来宾:把当作来宾。 鱼肉百姓鱼肉:以为鱼肉 孟尝君客我客:把当作门客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不仅仅把亲人当作亲人,不仅仅把孩子当作孩子。” 五、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产品、收入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谗、讥

4、:诬陷、嘲讽的话 六、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1、外连横而斗诸侯斗:让争斗 2、中军置酒饮归客饮:使饮酒 3、生死而肉骨使复生 4、震天动地使惊异;使感动 5、可烧而走也使逃走 七、动词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死国:为国事而死 八、动词活用作状语 动词在谓语前,修饰或者限制谓语。 儿惧,啼告母啼,哭着 九、形容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当主语

5、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实的铠甲和锋利的兵器”。 1、晓看红湿处红:红花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绿叶、红花。 3、常在于险远。险远,危急而又道远的地方 十、形容词用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干脆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改变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终点的意思。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穷:看尽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爱 十一、形容词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

6、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 1、诸侯恐惊,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减弱 2、富国强兵富、强:使富、强 3、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劳、饿:使苦、劳、饿 十二、形容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 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小:认为小 2、予怪而问之怪:认为怪 3、渔人甚异之异:认为惊奇 十三、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 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

7、量的事物。如: 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动词)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背离(动词 十四、数词用作形容词 1、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一:全、满(形容词) 2、二三其德二三:不专一,不忠诚(形容词) 十五、数词用作名词 其一犬坐于前一,一只狼(名词) 2022中考语文复习学问点:文言文复习省略现象 2022中考语文复习学问点:文言文复习省略现象 省略现象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许多省略现象,古代汉语中更为多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中也经常省略。例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柳宗元捕蛇者说) 沛公谓张良曰:“()度我

8、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左传?曹判论战) 2.省略谓语。与现代汉语比较,文言中谓语的省略较多见。例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同上)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省略宾语。有动词宾语的省略。例如: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司马迁陈涉世家) 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沈括活板)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

9、)斗卮酒。(司马迁鸿门宴) 有介词宾语的省略。例如: 竖子不足与()谋。(同上)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4.省略介词。文言中介词“于”也经常省略。例如: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苏轼石钟山记) 激扬()大义,蹈死不顾(张博五人墓碑记) 202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学问点:文言虚词 202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学问点:文言虚词 文言文令许多中考考生头疼,有许多中考语文文言文学问点须要大家驾驭,下面为大家带来202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学问点【文言虚词】,希望大家能够仔细阅读,从而复习好这些学问点。 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那些没有明的确在意义,而偏重于语法意义的一

10、类词。它的基本作用是帮助实词构成句子,表达肯定的意思,初中阶段要求熟识驾驭“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盖、则、焉”13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其中“之、以、而、其、于”应重点驾驭。在学习和驾驭文言虚词时,首先依据它在句中位置,弄清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再依据特定的语言环境,词语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的词性,辨别它的意义。 初中常见文言虚词集录 之: 代词,代前面出现的人、事、物。如:渔人甚异么愿陛下亲之信之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无意义。两狼之并趋如故无丝竹之乱耳 结构助词,“的”。忘路之远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复指代词,译为“这样的,那样的”。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动词,译为“到”。辍耕之

11、陇上寡助之至多助之至 音节助词,无实际意义,可不译。怅恨久之久之,目似瞑 提前的标记。孔子云“何陋之有?”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于: 介绍与动作发生相关的时间地点,“在”“到”。其一犬坐于前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介绍行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向”“给”“对”。告之于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万钟于我何加焉 介绍比较的对象,可不译。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以: 介绍动作行为所运用的工具、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用”。以刀劈狼首 介绍行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把”。屠惧,投以骨咨臣以当世之事 介绍行为动作的缘由,可译为“因为”“由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起点时间,可译为“从”。

12、 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依据,可译为“依据”。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以便。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河曲智叟无以应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属予作文以记之 表缘由,可译为“由于”“因为”。扶苏以数谏故 表结果,可译为“以致”。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以伤先帝之明 表连接,可译为“而”。或不译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焉 焉: 语气词用在句尾,表直陈的语气,相当于“呢”“了”,也可不译。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用在句尾,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呢”。万钟于我何加焉?又何间焉? 兼词,相当于“于之”,其中于为介词,之为代词,可译为“在这里”“从这里

13、”。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夫大国,难测焉,惧有伏焉 代词,用在动词后做宾语,相当于“之”,可译为与之相当的词语 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且焉置土石 为: 介绍与行为动作发生相关联的对象,可译为替”“给”等。尚思为国戍轮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天下唱不足为外人道也 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缘由或目的,可译为“为了”“因为”等。愿为市鞍马为宫室之美为报倾城随太守 介绍动作的主动者,译为“被”。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士卒多为用者 连词,表因果关系,“因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尾助词,无意义。夫子何命焉为所 所: 特别代词,它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必需和别的词组成所字短语,才能做句子成分,“所”字

14、常常位于动词前和动词组成“所”字短语,所字指代的是受它后面的动词支配的人、事、物。这种短语是名词性的,在句子里一般做主语、宾语、谓语、定语。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所思所忆都是所字短语,即想的人、事、物,做宾语 问所从来,具答之。所从来,即来的地方,做宾语 “所以”,这是“所”字短语后来渐渐发展成的,“以”是介词,表示方法、手段或缘由。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然: 代词,常用来指代上文所说的状况,含有“这样”的意思,经常充当谓语,也可单独成句,间或还做状语。虽然,受地于先王 由代词演化来做词尾,经常附在动词、副词、象声词、形容词等后面,一起充当谓语或状语,

15、以模拟声响或描绘事物、动作、状态、可译为“的样子”,或不译。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杂然相许 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然足下卜之鬼乎?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然后”“然后才”,表示承接。人恒过,然后能改 “然则”相当于现代汉语“既然这样,那么”。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而”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这样,可是”,表转折。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 其: 代词,通常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有时在句子里做定语。代人,可译为“他的”“她的”;代事、代物,可译为“它的”。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既出,得其船 假如“其”后面跟的是代词,那么“其”就译为

16、“其中的”,做定语。其一犬坐于前 特别指代,第一人称代词。蹲其身,使与台齐 加强语气。其如土石何? 乃: 表前后两件事在情理上顺承,时间上一前一后,可译为“于是就”“于是才”“最终”。陈胜、吴广乃谋曰乃行卜乃悟前狼假寐 表条件关系,前一分句提出的条件,后一分句说明白这种条件的结果。弗胜,守臣死,乃入据陈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表示对事物或事情的确认,可译为“是”“实在是”“原来是”等。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表出乎意料之外,可译为“竟然”。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夫: 指示代词,念f,表远指,相当于“彼”,可译为“那”“那个”。予观夫巴陵胜状 用于句尾表感

17、叹,相当于“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用于句首,表示将要发表争论,用来引出争论。夫战,志气也夫环而攻之 而: 表顺接,可译为“然后”“就”。温故而知新聚室而谋曰 表转折,可译为“却”“可是”。人不知而不慍环而攻之显不胜 表并列,可译为“并且”。或不译,黑质而白章蔚然而深秀者,琅讶也 表修饰,可译为“地”。或不译默而识之恂恂而起 202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学问点【文言虚词】是为大家带来的,这些文言文学问点都是考试常常考察的,希望大家能够下功夫去记忆,这样中考就能取得好的语文成果。 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