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化反硝化全解.doc

上传人:暗伤 文档编号:8093589 上传时间:2022-03-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硝化反硝化全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硝化反硝化全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硝化反硝化全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硝化反硝化全解.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硝化反硝化全解一、硝化反应一、硝化反应在好氧条件下,通过自养型微生物亚硝酸盐菌和硝酸盐菌的作用, 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过程, 称为生物硝化作用。硝化反应包括亚硝化和硝化两个步骤:反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在缺氧条件下,由于兼性脱氮菌(反硝化菌)的作用,将 NO2-N和 NO3-N 还原成 N2的过程,称为反硝化。反硝化菌为异养型微生物,在缺氧状态时,反硝化菌利用硝酸盐中的氧作为电子受体,以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提供能量并被氧化稳定。反硝化反应方程式为:NO2-+3H(电子供给体-有机物)0.5 N2+H2O+OH-NO3-+5H(电子供给体-有机物)0.5 N2+2H2O+OH-短程硝化反

2、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是指 NH3生成亚硝酸根,不再生产硝酸根;而由亚硝酸根直接生成 N2,称为短程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是指NH3-NO2-N2,即可以从水中氨氮去除的一种工艺。影响因素:1、pH硝化反应的适宜的 pH 值为 7.08.0 之间,其中亚硝化菌7.07.8 时,活性最好;硝化菌在 7.78.1 时活性最好。当 pH降到 5.5 以下,硝化反应几乎停止。反硝化细菌最适宜的 pH 值为7.07.5 之间。考虑到硝化和反硝化两过程中碱度消耗与产生的相互性,同步硝化与反硝化的最适的 pH 值应为 7.5 左右。2、溶解氧(DO)硝化过程的 DO 应保持在 23mg/L,反硝化过程的

3、 DO 应保持0.20.5mg/L。反应池内溶解氧的高低,必将影响硝化反应的进程,溶解氧质量浓度一般维持在 23mg/L,不得低于 1mg/L,当溶解氧质量浓度低于 0.50.7mg/L 时,氨的硝态反应将受到抑制。反硝化通常需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溶解氧对反硝化有抑制作用,主要是由于氧会与硝酸盐竞争电子供体,同时分子态氧也会抑制硝酸盐还原酶的合成及其活性。3、温度生物硝化反应适宜的温度在 2030,反硝化适宜温度在30左右。亚硝酸菌最佳生长温度为 35,硝酸菌的适宜温度为2040。15以下时,硝化反应速度急剧下降。温度对反硝化速率的影响很大,低于 5或高于 40,反硝化的作用几乎停止。4、 碱度

4、一般污水处理厂碱度应维持在 200mg/L 左右。NH4+1.83O2+1.98HCO3-0.021C5H7O2N+0.98NO3-+1.04H2O+1.884H2CO3通过上述反应过程的物料衡算可知,在硝化反应过程中,将 1g氨氮氧化为硝酸盐氮需约需耗 7.14g 碳酸氢盐(以 CaCO3 计)碱度。NO3-+1.08CH3OH+0.24H2CO30.06C5H7NO2+0.47N2+1.68H2O+HCO3-在反硝化过程中,将 1g 硝酸盐氮还原成氮气,约产生 3.57g碱(以 CaCO3 计),需要有机物(BOD5)约为 2.86g。微生物降解1 mg 有机碳源 BOD5,约产生 0.1

5、 mg 碱度(以 CaCO3 计)。5、碳氮比(C/N)控制硝化过程的 5BOD5/TKN3 时,碳源充足,无需补充外加碳源;BOD5/TN3 时,需要补充外加碳源。6. 水力停留时间(HRT)硝化过程 HRT 可控制在 4h10h 之间,反硝化 HRT 可控制在1h4h 之间。因 HRT 过短,反应池中各微生物种群没有充分的时间生长,污泥流失过快,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都没有得到充分的进行。当 HRT 达到一定的值时,再增加 HRT,对脱氮作用没有显著的效果。因为长 HRT 条件下,系统的有机负荷率降低,会使生物的内源呼吸加剧,影响污泥的活性,最终降低系统对污染物去除效果。7. 污泥停留时间(

6、SRT)硝化过程的泥龄(SRT)一般控制在 1020d。硝化菌的增殖速度很小,其最大比生长速率为 0.30.5d-1,为了维持池内一定量的硝化菌群,污泥停留时间必须大于硝化菌的最小世代时间。但是污泥停留时间太长,会导致系统有机负荷过低,许多微生物由于得不到所需要的营养会死亡。比生长速率 : 每小时单位质量的菌体所增加的菌体量称为菌体比生长速率8. 氧化还原电位(ORP)硝化段 ORP 值一般在+180mV 左右,反硝化段的 ORP 值在50110mV 之间。 氧化还原电位就是用来反映水溶液中所有物质表现出来的宏观氧化-还原性。越高,氧化性越强,电位越低,氧化性越弱。通过控制 ORP 可以间接控制溶解氧浓度,尤其氧化还原电位其在 DO 浓度比较低时,DO 较小的改变反映在氧化还原电位上变化较大。9. 碳源投加量每克甲醇、乙醇、乙酸、乙酸钠、葡萄糖对应的 COD、BOD5COD(g/g)BOD5(g/g)甲醇1.41.05乙醇2.081.5乙酸1.060.71乙酸钠0.780.52葡萄糖1.06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