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练习题.pdf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0925364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9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练习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练习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练习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练习题.pdf(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阅读练习题 1、草原 1 草原的作者是 ,原名 ,字 ,满族人,被称为 代表作有:等。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 。本文表达方法上的特点:(1)作者按照 叙述,先描写 ;再描写 作者 ,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 。(2)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 (3)三是 ,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2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 、,赞美了 和 。3 文章按 ,描绘了:、,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 、和 。4 草原的景:、;草原的人:,5 理解句子: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是:2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2、这句话是 ,写出了草原 、的特点。3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回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 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3、白杨 1 本文运用 的写作手法,热情歌颂了 。2 理解句子:1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句话 ,描述了白杨树的特点:,歌颂了 ,、。2 爸爸只是向

3、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表白:。这是一个 。爸爸以 自勉,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3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高大的白杨树”指 ;“几棵小树”指 。这句话的含义:。5.古诗词三首 1 牧童诗意:2 舟过安仁诗意:3 清平乐村居词意:4牧童 是 代诗人 的作品。诗的第一句话写 ,第二句写 ,分别从 和 上给人感受,诗的三四句写 的情景,塑造了一个 、的牧童形象,表达了 、。5 舟过安仁是宋代诗人 的作品。诗中,前两句话描写的是作者的 ,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 。我

4、们还学过他写的 6 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词,又叫 。作者是 代诗人 。(他是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代表作稼轩长短句。)6.冬阳童年骆驼队 1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小说 的序言,作者 。我们曾经学过她写的 。2 课文围绕童年生活写了四个生活片断:3 为什么骆驼要系着铃铛?爸爸的解释是 ,“我”的想法是 你的猜想是 8.童年的发现 1 本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梦中飞行;思考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产生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的疑问并对此进行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2 费奥多罗夫是个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

5、,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 pohai的风险。”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10.杨氏之子 1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 的 ,该书是 。2 全文意思:。3 理解句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起到了 的作用。2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11.晏子使楚 1 晏子使楚讲述了 ,晏子 ,楚王 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 的故事。文章按事情的 来写,开头写 ,这是故事的 ;接着写 ,这是事情的经过;结尾写 了,这是故事的 ,。2 晏子是一个 、的人。14.再见了,亲人 1 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写作方法的共同点:2、课文的最后 3

6、个自然段以 方式,抒发了 ,表达了 。3 句子理解:1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用反复呼唤的方式来表达。“再见了”说明 ,“亲人”表现 ;呼唤“亲爱的土地”强调 。这里的呼唤简短而亲切,真挚而感人,表达了 。2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列车已经开动,志愿军战士请求“列车慢一点儿开”,以延长在朝鲜土地上的停留时间,以推迟与亲人分别的时间。进一步说明了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c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这是 ,也同样是 16.桥 1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 的光辉形象,他有 、的崇高精神。2 课

7、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3 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4 句子理解。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这是一个 句,把 比喻成 ,表现了老汉的 、,与人们在山洪暴发时群众的表现形成鲜明 。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这里作者运用 的修辞方法,不仅形象地写出了 、情景,也为下文写木桥的轰塌埋下了伏笔。18.将相和 1 本篇课文时根据 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指 ,相指 ,和是 的意思。2 本文写了 小故事,分别是:、。其中,是事件的起因,是 的发展,是这件事的结果。3 蔺相如是一个 、,、的人,廉颇是一个

8、,的人。4 将相“不和”的表面原因是:,实质原因是 。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 ,实际原因是:。19.草船借箭 1 课文写周瑜由于 ,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 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的才能超过自己。2 故事以 为主线,按 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 ;接着写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 ;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 ;最后写了事情的 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弗如。3 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照应。4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5 人物特点: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6 句子理解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

9、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枝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这是诸葛亮为借箭所做的准备。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 、,。他早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个草船借箭的计划。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a 选择“大雾漫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b 曹操不敢“轻易出动”,所以 。c 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 ,又使 。d 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 ,又是 。可见,诸葛亮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

10、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诸葛亮为什么笑着说?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敢逼近曹操受箭,说明诸葛亮 、。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不仅有丰富的天文知识,还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7 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 ,其它三部作品分别是。22.人物描写一组 1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 ,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 ,是 。2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这个片段主要写了 的情景。先是由 ,在摔跤的过程中,他时时处处想使 ,结果反被胖墩

11、儿摔了个仰面朝天。这个片断侧重了对小嘎子 的描写,反映了小嘎子 的特点。3 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通过对严监生临死前的 ,刻画了他 的形象。4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这个片段重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大观园,与众人相见的过程中,与“凤辣子”见面的经过。通过对王熙凤 、的描写,刻画了她 、,的形象。5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以及对王熙凤的肖像描写和王熙凤对林黛玉说的一席话,是对王熙凤的 。林黛玉的思索、纳闷与贾母对王熙凤的戏谑谈笑的评价,是对王熙凤的 。2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1

12、 本文作者季羡林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们曾学过与他相关的文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 理解句子:1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2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美丽并没有改变”指:26.威尼斯的小艇 1 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2“操纵自如”课文中指 ,是从 表现出来的。3 小艇与人们生活密切关系:白天,小艇一出动,城市就喧闹和充满生机活力;夜晚,当小艇一停泊,威尼斯就沉寂,静寂,入睡了。这一静一动的描写形成 ,衬托出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艇停城静,艇动城闹,威尼斯古城的热闹与静寂是与小艇的动与静

13、密切相关的,小艇是小城重要的交通工具。4 本课的写作特点是:。5 本文是 的一篇写景散文。我们还学过他写的金钱的魔力 6 理解句子:1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大街”指 ,“汽车”指 。2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本段用了三个 ,把小艇 、的特点比作 ;把小艇 的特点比作 ;把小艇 的特点比作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1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不断地更新、改进信息传递的方式。在 多年以前,我们的先人利用 传递信息。,人 用 的方式传送信息。,用漂流瓶传递他写给西班牙女皇的信。2 古时候,人们大多要依靠 给远方的亲人送去问候;近代,人们依靠 传递信息。,发明了 ;后来,发明了 ,使信息传输比以前更方便、根快捷了。,第一台多媒体电子计算机诞生,政府提出建设 的计划。如今,把世界连成一家。3 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 ;2 ;3 ;4 。其中,重点是 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