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趋势预测统计CCID重要.pdf

上传人:w**** 文档编号:80803274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趋势预测统计CCID重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XX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趋势预测统计CCID重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趋势预测统计CCID重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趋势预测统计CCID重要.pdf(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XX 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趋势预测统计 CCID 重要 2010年半导体照明产业在LED背光液晶市场爆发的强力推动下走出了一波令人兴奋的上涨行情,与此同时通用照明市场的全面启动也日益临近。2011年半导体照明行业能否连续2010 年的辉煌?将会形成什么新的趋势与看点?为把握行业进展热点与脉络,中国半导体照明网及 半导体照明杂志共同发起了“展望2011”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预测调查活动。网上调查问卷公布短短一周时间,就收到了2000 多份回复,我们同时结合产业链不一致环节不一致方面的人士定向进行问卷调查,广泛征求业界专家的看法与意见,希望通过与业内人士线上线下交流,触摸2011 年的产业脉搏,为业界

2、提供参考。1、半导体照明产业增速超 30%结构性过热致芯片价格回落 在本次调查中,2011 年半导体照明产业的整体增长状况是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而且多数受访者均乐观看待 2011 年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的进展势头,其中有超过 30%的受访者认为 2011 年的产业增长率与 2010 年持平,即产业增长率在 30%40%之间,还有近 20%的受访者预测 2011 年的增长率将超过 50%。乐看后市的主因之一在于,近十年来 LED 市场一直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年均增长率超过 20,再加上示范应用项目等国家利好政策的助推,使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的进展在市场与政策的双轮驱动下获得了持续的动力。根据国家半导体

3、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统计,2010 年产业规模将达到 1200 亿元,与 2009 年 827亿元相比,增长 45%。2011 年有望维持这一高增长。推动 2011 年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持续高速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年来针对我国 LED 产业的投资一直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在本次针对 2011 年投资热度的调查中,只有 11%的受访者认为 2011 年的投资量与需求匹配,却有近 40%的受访者认为存在结构性投资过热,33%的受访者认为存在整体过热现象。值得注意的是本刊在 2010 年初进行的调查中认为存在整体过热投资风险的受访者比例为 24%,这显示担忧的情绪又有所增加,而根据统计,201

4、0 年国内投入半导体照明产业的总投资额超过 300 亿元,2011 年的投资额有可能超过这一数字。大量资金涌入半导体照明产业,推高了行业进展的速度,同时引发了人们对投资过热的担忧。2010 年,以 LED 上游芯片领域为代表的“结构性投资过热”特别突出。由于 2010 年芯片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与以潍坊、扬州、芜湖、苏州等市为代表的一系列政府补贴政策的强力刺激,国内 LED 企业三安光电、德豪润达及台湾晶元纷纷往常所未有的大手笔融资扩产,国际巨头 Cree 于广东惠州投建外延芯片厂、旭明于南海组建外延芯片厂,上游芯片随之呈现出一片火热进展态势。规模的急剧扩张必定导致行业洗牌。从进展趋势来看,

5、目前 LED 显示屏的涨幅在逐步减小,LED 大尺寸背光应用与照明市场将是增长的重心,能够预测未来芯片行业企业可能会有一部分通过技术升级后专注于照明领域,另一部分则专注于背光源领域。假如中国的电视大厂能够抓住机会,未来也只有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特别是能规模化生产的芯片企业才能进入背光领域,相比来说,能进入门槛更高的照明领域的芯片企业更在少数,只有拥有高端技术特别是大功率高亮度的芯片企业才能从市场中脱颖而出,而对其他仅仅扩张了产能却在技术与工艺上不具备优势,且在下游渠道上缺乏支撑的企业来说,无疑会面临更为严峻的市场风险。通过调查能够发现,这些涌入的资金来源能够包含多个方面。首先海外投资是重要来源之一

6、。中国是传统照明产品生产与消费大国,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新兴照明市场潜力巨大,新产品的应用具有巨大商机。此外,我国已积存了一定的制造技术与生产基础,也对国外企业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我国现已成为国际照明巨头投资建厂的要紧目的地。2010 年 Cree、旭明、三星、晶元、友达等国际及台湾地区龙头企业纷纷加大了对中国的投资。相信 2011 年这种趋势仍会保持。另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是股市融资。2010 年有多家上市公司通过收购或者募集资金进入半导体照明领域,也有多家半导体照明企业已经上市或者积极准备上市,比如 2010 年成功登陆 A 股中小板、创业板市场的国星光电与乾照光电,雷曼光电也于 2011

7、 年初成功上市融资。估计未来一两年中还将有 510 家 LED企业有望上市,其中可能多为 LED 封装、应用型企业,使股市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第三个要紧投资来源是大型企业的进入。近年来有越来越多大型企业集团跨入半导体照明行业,如彩虹集团、中电集团、中材集团、比亚迪、TCL、雷士照明、中芯国际、康佳、亚明等。这些企业集团在跨入半导体照明行业的同时也带来了巨额的投资。半导体照明企业的上市与国际、国内大型企业的介入,在给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带来充沛资金的同时,也逐步改变着原有的产业结构。2008 年往常,我国的投资一直以民营企业的小资本投入与技术骨干人员与业外资本合作为主,投资主体多但投资规模小,

8、形成了我国 LED 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的企业构成格局。但随着2010 年以来大企业、大资本的投入明显增加,估计未来中国半导体照明企业将出现大型化趋势,并有望诞生部分超大规模的民族龙头品牌企业。2009 年往常,我国形成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闽三角地区四大产业集聚区域,聚集了 85%以上的 LED 企业。2010 年也出现了区域分布分散化的趋向,众多城市将 LED 作为重点扶持产业,致力于招商引资来打造本地区 LED产业化基地,尤以中西部地区的表现最为明显。但从近期国家政策走向来看,有可能会对当前这种重复投资,盲目上马、低水平建设的情况,加强规划与引导。未来,这一趋势值得关注。本次调查中

9、,有 41%的受访者认为 2011 年 LED 上游可能出现产能过剩,更有 73%的受访者认为会出现外延芯片价格下跌,部分业者认为跌幅将超过 2010年价格高点的 30%。之因此会出现此种预期,与 2010 年出现的 MOCVD 大规模投资热密不可分。统计显示,中国 MOCVD 设备台数从 2008 年底的 100 台左右猛增到 2010 年的 300 台左右,一年多的时间内增加了近两倍。在调查中多数受访者基本认同 2011 年 LED 芯片价格将会下跌,争论点更多在于下跌的幅度。估计 2011 年下半年可能存在降价隐忧,但因目前一些扩张企业都是根据市场情况分批投产,2011 年 LED 芯片

10、的下降幅度将由市场产能的真实释放程度而定。2011 年 LED 背光电视与 LED 照明市场仍是 LED 需求的要紧驱动力,预估市场需求仍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而当前 LED 厂商的扩产速度也非常迅猛,随着产能的不断释放,2011 年将是供给与需求同步爆发的一年。对上游芯片企业来说,纷纷扩张后的新增产能是否能让市场如期消化或者将引发“杀价”还是个问题,如何在未来的“产能过剩”风暴来袭前未雨绸缪,扩大相应的下游渠道且保持芯片批量生产时稳固的出货量与保证产品的一致性是提高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同时,关于投资者来说,由于目前 LED 产业整体投资特别是在外延与芯片的投资过热,且中国大陆外延、芯片厂商在专利、

11、经验积存特别专业人才方面都处于弱势,因此目前在此环节投资已不太合适,但一些市场运作较为成熟的企业仍值得关注,特别是近两年内有上市计划的企业。在整体进展策略上,针对欧美企业的纷纷垂直整合与品牌与渠道优势,与台湾企业的抱团横向联合与大幅扩张,建议国内大陆企业应迅速做好细分市场定位,找准企业的进展空间与行业位置,在趁机迅速扩大市场的同时,注重提升品牌,提高经营管理与技术研发,相对来说,兼顾品质与成本竞争力的 LED 厂商才更有致胜把握。特别是一些在细分领域具有先进技术,拥有一定规模,与获得下游客户认可并提早做出产业布局的企业未来可赢得先机。能够估计,2011 年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的进入门槛将进一步提

12、高,一些没有资金、技术实力,或者定位不准,经营不善的企业将被淘汰。有专家预测,尽管2011 年中国出现大规模行业洗牌、企业并购事件的可能性不大,但有可能隐现此种苗头与迹象,而未来 35 年内 LED 产业格局必将进行调整,使产业集中度提升、产业布局进一步合理,产业进展的主动权向少数龙头企业集中。2、示范工程推动产业走向健康理性 2010 年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取得高速进展,国家政策的支持必不可少。不仅国务院 2010 年 10 月公布了关于加快培养与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半导体照明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了半导体照明产业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国家进展改革委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公布的

13、关于组织申报半导体照明产品应用示范工程项目的通知,更为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增加了进展的动力。在本次调查中,多数受访者均认为 2011 年政府仍是产业顺利进展的重要保障与要紧推手,半导体照明产业仍需一段过渡时期才能逐步从政府推动型转变为市场推动型,因而有 38%的受访者认为未来需要在技术研发上予以支持,亦有 31%的受访者认为需要政府通过采购补贴等方式加大应用端扶持力度。2011 年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的进展策略将以应用促进展。政府将通过集中力量在我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端应用环节,统筹技术开发、工程化、标准制定、市场应用等环节,推动要素整合与技术集成,完善相应的产品市场推广模式,努力在半导体照明高端

14、应用环节实现产业的重点跨跃。一方面重点进展路灯、隧道灯等我国率先进入全球市场的户外高端照明产品;另一方面重点进展商业、工业、地铁照明等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具有较大进展空间与节能潜力的室内高端照明产品。同时在示范开展的同时不断改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扩大产业规模。3、价格降低撬动功能性照明市场 接口标准将有大进展 目前 LED 最大的应用领域是景观照明与背光,但随着技术的进展与价格的降低,功能性照明市场已经开始出现。资料显示,以目前的技术水平,LED 球泡灯达到色温 26003000K,光效 60lm/W,寿命 3 万小时,完全能够达到替代白炽灯的技术要求,目前 LED 道路照明可节电 30%以上,

15、隧道照明可节电 40%,特别是LED 室内筒灯、射灯等替代传统卤素灯、荧光灯可节能 3050。这有力推动了市场的进展,在 2010 年 8 月进行的“十城万盏”调研过程中,根据 21 个试点城市的初步统计,已有 50 万盏以上路灯、隧道灯、太阳能 LED 路灯、LED 日光灯、筒灯、射灯、舞台灯等产品得到示范应用。然而市场大规模的启动还有赖价格的下降,LED 的性价比提高,开发低成本高可靠灯具。比如在本次调查中有高达 68%的受访者认为 2011 年半导体照明市场推广最要紧的瓶颈仍是价格成本问题。以替代 60W 白炽灯为例,估计 2011 年在芯片价格下跌的推动下,整灯价格可达 7080 元。

16、另外,随着 LED 逐步进入功能性照明市场,照明品质与产品的易替换性也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由于目前各厂家的 LED 照明产品规格间缺乏一致性,不一致厂家产品间很难通用,用户往往使用一家企业的产品后,以后只能继续使用其产品,使人们在选用 LED 产品时有所顾虑。好在这种现象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中国版扎嘎”2011 年有可能出现。此外,由于 LED 逐步进入室内照明市场,LED 产品与用户的接触更加紧密,参照明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光源显色性与减少色彩偏差,提高一致性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目前,高显色性的 LED 技术相继出现,比如 RGB 芯片混合、新型荧光粉的研制、红光补偿技术,市场上已

17、经出现 CRI 大于 90 以上的 LED 光源产品。未来开发高性价比、可替换、高显色性、低色彩偏差的产品将是企业攻关的重点。4、商业照明成关注热点 路灯市场理性扩张 假如说 2010 年 LED 的热门应用是 LCD 背光,那么 2011 年最热门的应用将是商业照明。在本次调查中,有 48%的受访者认为 2011 年 LED 进展最快的应用领域将是商业照明,能够看出目前业内的焦点正由路灯转向室内商照。同时也有少量业者开始关注到医疗照明与生物照明。2010 年 LED 背光液晶电视热卖,并渐成未来进展趋势,连带也刺激背光模组的出货量持续升高。根据 DisplaySearch 的统计数据,201

18、0 年液晶电视用 LED背光模组的出货量达到 4230 万块,占全年电视背光模块总量 1.95 亿块的 22%。估计 2011 年仍有可能大幅提升渗透率至 39%,达到 8540 万块。再加上笔记本电脑背光与液晶显示器背光市场,背光仍将是 2011 年 LED 应用的要紧市场。但是,LED 毕竟是一个快速进展的行业。2010 年的热点,2011 有可能就被新的热点所替代。尽管 2011 年背光仍保持巨大的市场需求,但 2011 年室内商业照明应用将成为重点与热点。具体来看,目前 LED 商业照明与家居照明市场分为两种商业模式,一个是替换市场,也就是 LED 替换传统照明的光源,包含失效的或者者

19、还没有失效的光源;另一个是新装市场,就是新装修项目直接使用 LED灯具。替换市场要紧考虑光源的替换,即用与传统光源相似的 LED 光源取代传统光源,这些 LED 光源的接口与传统光源相同,也是 LED 光源最容易直接进入的市场。新装市场与替换市场的要紧区别在于客户能够直接选择 LED 灯具,而不是简单的替换光源。由于 LED 灯具具有寿命长的优点,它的寿命几乎与装修建材的寿命相当,因此在新装市场直接使用 LED 灯具具有更大的优势。随着行业的进展,未来照明灯具的安装将与室内装饰的安装越来越多地融合在一起,照明将成为装修设计的一部分,灯具的安装更是从装修完成后提早到装修中安装,既起到照明的效果还

20、起到装饰的作用,室内装饰的设计将把 LED 照明作为其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在此情况下,LED 照明与建材市场的结合将会越来越紧密,LED 灯具的销售也会更多地在装饰与建材市场进行。照明企业将从卖产品过渡到卖服务,从提供单一的照明产品过渡到提供系统化的照明解决方案。2010 年 LED 路灯是争议最多的一个部分,一边是人们大肆批判其产品的不成熟与市场的混乱,一边却有越来越多的厂商挤入这一领域。尽管 2011 年路灯市场开始降温,但部分厂商开始深耕。包含路灯在内的室外照明市场依然是 LED照明进展的重要空间。在本次调查中,有 38%的受访者认为 2011 年中国 LED 路灯应用规模将达 40 万

21、盏以上即反映了这一趋势。事实上,就在国人为 LED 路灯争得面红耳赤之际,国外厂商已开始默默布局这一市场。在 2008 年的法兰克福照明展上,欧美厂商仅展示出一些概念性的 LED 路灯,所占比例为所有路灯的 10%左右,而 2010 年展出的 LED 路灯在数量、技术、设计理念、应用领域等各方面与上届相比都有了实质性的飞跃。目前飞利浦、LG、三星、东芝、松下等电子公司纷纷推出自家产品。老牌的传统照明企业如欧司朗、GE、索恩、施莱德、西特科(Siteco)、库朴、Zumtobel、BEGA 等在短短两年时间,其 LED 路灯已全面铺开。目前大部分欧美产商的产品集中在小型道路、次干路、商业街区、庭

22、院等应用范围,目标在于替代 250W 下列的高压钠灯或者金卤灯。不可否认,2011 年中国 LED 路灯仍会存在部分产品质量只是关,部分面子工程等现象,但是随着技术的提高,初始的过热情况渐趋冷静,回归理性,LED路灯仍具进展空间。特别是随着 LED 照明技术的快速进展,LED 路灯的节能、环保特性也日渐显现。除室内商照与路灯市场之外,伴随着 LED 技术的快速突破,新产品的开发也在迅速展开,估计 2011 年 LED 在农业、医疗、智能交通、信息智能网络、航空、航天等领域也将不断出现新的应用。特别是微投影仪与医疗应用成为最被看好的新市场空间。5、室内照明热门灯具类型:筒灯、射灯、球泡灯、管灯

23、2011 年热门的灯具类型也是业者关注的重点。综合本次调查能够发现,管灯、球泡灯、筒灯、射灯都可能入选。其中管灯、球泡灯、筒灯、射灯入选为前四名 2011 年最可能大规模推广的室内照明产品类型。以 LED 目前的性能成本,已经能够替换传统白炽灯与卤素灯。而且 LED 照明更具有方向性强的特点,因此在筒灯、射灯等灯具中的利用效率要比传统光源高。再加上这类产品功率小,技术难度低,接口标准与现有光源容易兼容,容易实现标准化与规模化生产,将会是 LED 产品的要紧进展方向。就球泡灯与管灯的灯具类型来说,目前市场尚存争议,一方面有观点认为 LED 球泡灯与管灯是一种过渡产品,不论从光学、电学、热学设计上

24、都无法展现 LED 的优势。同时办公室照明领域三基色荧光灯因光效能高,显色性好,寿命长等仍具备相对优势,然而在替换市场中,由于市场需求大,尽管存在较大争议,LED 球泡灯与管灯市场仍被看好。6、销售模式以工程招标为主 EMC 在探索中前进 LED 照明灯具的兴起,有赖于对现行商业模式的超越与突破。2010 年的产业商业模式通常都是政府出资,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灯具供应商,同时市场也出现了新的进展形态,能够使用国际上通行的 EMC、BOT、IGF 等多种商业模式。在本次对“2011 年半导体室内照明最需进展的销售模式”调查中,充分表达了这一现象,有 34%的受访者认为要紧销售模式仍将是工程招标

25、,但也有 27%与 25%的人认为应进展超市、商场与专卖店直销等渠道。至于 EMC 等商业模式,由于涉及融资、担保、运营、认证等多个复杂的环节,而且许多细节很难确定,如前期节能量的核定、回收周期的确定、企业利润平衡点的确定、节能服务公司如何建立、路灯保护成本的衡量等,实际操作中,实施难度较大,仍需在实践中摸索。因此 2011 年 LED 照明由于其节能的优越性,将有更广阔的应用,而使用 EMC、BOT、IGF 等商业模式,能够有效解决价格成本问题,但由于实施难度较大,因此工程招标仍将是要紧商业模式。7、国产芯片光效向 120lm/W 迈进 专利之争渐趋严峻 LED 的光效及价格是决定 LED

26、产品市场应用的两个要紧指标。光效的提高将极大的刺激价格的下降,而价格的下降将使 LED 逐步走入各类照明领域。目前LED 的性价比已使其在景观照明、显示等领域获得主导地位,但在通用照明领域,市场大规模的启动还有赖价格的下降与光效的提高。因此,光效的提高仍是业界广受关注的话题。在本次关于 LED 技术进展的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受访者乐观预估 2011 年国产 LED 大功率芯片白光光效的产业化水平将达到 100120lm/W。对 2011 年 LED 照明产品开发关注点的调查中,也有近 40%的受访者认为应着力于降低成本的研究。半导体照明技术正处于快速进展时期,从 2000 年开始 LED 的发

27、光效率平均每年以 1020lm/W 的速度大幅提高。至 2010 年国际上大功率白光 LED 产业化的光效水平已经达到 130lm/W;韩国首尔半导体在 2010 年第一季度开始量产光效为 100lm/W 的 AC LED 产品。台湾工研院与晶元光电在开发出 AC LED 芯片后,又于近期开发了 HV LED 技术。中国大陆白光 LED 芯片光效的产业化水平也在 2010年基本达到 100lm/W 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率型 Si 衬底白光 LED 芯片光效超过 90lm/W。相信未来中国 LED 芯片发光效率有望获得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在深紫外技术、GaN 衬底、GaN 外延层激光剥离、S

28、i 衬底外延等方面有可能取得关键技术突破,形成自主知识产权。除了提高光效以外,LED 封装与应用方面的问题也日渐凸显。从产品上看,不管是半导体照明灯具还是 LED 显示模组,都不是简简单单地将 LED 器件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封装与应用环节包含了驱动电路、散热与光学设计等一系列重大的科学技术问题。随着道路照明、室内照明等通用照明应用成为技术研发的热点,研究的内容包含光学设计、散热设计、驱动电源、灯具设计、智能化操纵系统等。研究的方向朝着更高光效、更低成本、更高可靠性、更多种类与更广范应用进展。伴随技术竞争的加剧,2011 年企业通过专利手段进行的竞争也将愈演愈烈。目前全球 LED 要紧厂商采取横

29、向与纵向扩展方式,利用核心专利在世界范围内布置专利网,并通过专利授权,抢占市场。随着 2011 年有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到国内建厂,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内 LED 企业把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竞争将更加猛烈,专利诉讼做为一种手段,有可能更多的被使用。在本次调查中,有专家认为要想避免与国际大公司的专利纠纷就务必拥有自己的特殊技术与专利,这才是与他们进行谈判的最根本的资本,并通过这个资本来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此外,还有近 50%的受访者认为企业应对国际专利壁垒的有效方法是建立专利池。国际 LED 关键技术要紧集中在衬底材料、外延材料生长、大功率芯片制作、白光LED 制造等方面,产业链上游部分关键环节专利垄断

30、严重。在应用领域现有的专利数量相对较少而可挖掘的专利数量非常多,国外大公司在中、下游领域的专利壁垒尚未构建得像上游领域那样森严。只是近年来国际巨头也在积极进入应用领域,目前应用领域正成为专利申请的热点,包含散热、驱动、光学设计、智能操纵、创新应用等多个方面。中国大陆在 LED 产业的中、下游技术方面具备比上游技术更大的优势,没有无法逾越的技术瓶颈,在应用环节仍然有很大的机会取得突破,从而打破被动的专利格局,应当重点加以关注。在检测方面,目前国内半导体照明检测水平参差不齐,测试方法标准不统一。由于缺乏 LED 标准光源,无法溯源,各检测机构测试基准未通过中国计量机构统一的量值传递来标定,也缺乏国

31、际测试比对,造成各检测实验室数据不一致与结果互认困难。再加上普遍缺乏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导致检测能力与持续进展能力提升方面存在困难。在认证方面,尽管 2010 年 12 月底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正式开始对半导体照明产品的节能认证工作。但目前公布的 LED 节能认证技术规范部分内容与已公布的国标不一致,出现认证与标准工作脱节的情况。另外部分产品标准及技术要求与国际分类不相符,给产品出口带来隐患。因此,未来的几年中,中国在标准检测领域将逐步加大标准检测认证工作的组织协调机制的建立,特别是应从国家层面做出统一部署,协调各标委会对不一致环节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提高产业界在标准规范制定过程中的参与度。同时

32、加强对国标的宣贯工作。此外,由于半导体照明技术进展迅速,国标的制定过程较长,刚公布的标准已经落后于行业需求,因此关于光源及灯具性能要求可使用技术规范或者指南的形式,既对产品性能提出要求,又能够随着技术进展快速更新。目前 CSA 牵头制定了 8 项产品性能的技术规范。业界人士建议下一步应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委托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检测认证实验室,组织定期的应用产品市场抽检机制,定期公布产品与示范应用检测数据,建立产品标签与节能认证工作体系,建立标准检测认证工作的组织协调机制。加强国家、区域与地方检测平台的衔接与互动,建立网络式的检测平台,做好各级检测平台测试方法比对,实现测试方法与标准的统一。加强对检测队伍的技术培训,提高人员专业水平与检测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