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化学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教案.pdf

上传人:wj151****6093 文档编号:80798729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66.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九年级化学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九年级化学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九年级化学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九年级化学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教案.pdf(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九单元 课题 1 溶液的形成(2)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2012 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的形成”课题 1溶液的形成的第2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在小学四年级时已经初步识了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定性的认识到三种液体的异同点,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节课对溶液和浊液的学习既承接了前面小学科学的知识点,又是对该知识的拓展,从微观的角度让学生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同时将化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发现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学科特点。二、学情分析 在学科思维方面,九年级的学生己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探究、解决问题

2、的能力,经过氧气、碳及其氧化物、金属等知识的学习之后,也初步学会了理性认识身边的化学物质和现象的方法。在知识储备层面,学生在家庭中已经接触过食盐溶液、蔗糖溶液、牛奶、泥沙水等,在课堂学习实也学习过稀盐酸,稀硫酸等溶液,他们对溶液的形成并不陌生,但是对溶液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表面,没有与理论联系也没有将知识形成体系。在基本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学生初步具备并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得到较直观的结论,但是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方法、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尚显薄弱。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灵活掌握和应用知识。三、素养目标(即教学与评价目标)【教学目标】1.通

3、过比较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种典型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认识溶解中的能量变化,能说出常见的乳化现象(知识与技能)2.学习探究物质溶解能量变化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认识溶液和浊液的差异,丰富研究物质的思路与方法。(过程与方法)3.了解溶液、浊液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根据相关知识来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目标】1.通过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种典型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的探究,诊断和发展学生判定物质溶解时能量变化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探究的能力(定量的探究发现水平)。2.通过从宏观到微观认识液体的组成,诊断与发展学生对溶液和浊液的异同的认知水平(认知结构水平)

4、。3.通过理解溶液、浊液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与生活的认知水平(价值水平:学科价值、社会价值和育人价值)。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溶解中的能量变化,能说出常见的乳化现象。(2)教学难点:了解溶液、浊液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五、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验法 六、教学过程【教学进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任务 任务 1:生活导入 【生活实验】【实验、思考】用潮湿的手触摸食盐和洗衣粉,感受温度变化;【理解和表述】总结表述对实验的认识 通过生活中常见物质在水中的不同表现的问题,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提升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的表述,诊

5、断并发展学生的前认知水平和实验探究水平。【教师过渡】溶 液 的 概 念(定性)。【实验】探究物质溶解【实验】探究物质溶解的吸热或放热(填写表格)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行归纳认识物质溶解时会伴随有能量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记录和填空,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物质溶解 任务 2:实验探究 的吸热或放热 【引导归纳】【理解并填空】知识点 1:物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伴有热量的变化。1.溶解时吸热,溶液温度(例如:)2.溶解时放热,溶液温度(例如:)3.溶解时温度无明显变化(例如:)的改变。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热效应的认识水平及实验探究水平。任务3:拓展应用 思考:为了探究物质溶解时

6、是吸热还是放热,请在不用温度计的情况下设计不同的创新实验装置并说明实验原理 【设计实验】画出创新实验装置并表述实验原理 通过实验设计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核心素养。通过学生的实验装置设计及原理表述情况,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实验方案设计水平和化学实验的认识水平。强化练习1 【强化练习】1.实验台桌面上有四种白色物质,小芳向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了一种物质,感觉到烧杯变热了,但是她忘记加的是什么物质了,你觉得是什么呢?()A.硝酸铵 B.蔗糖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2.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U 形管液面右侧未发生改变,该物质是()U 形管液面右侧升高,

7、该物质是()U 形管液面右侧降低,该物质是()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氧化钙 D、硝酸铵 【归纳总结】溶解时的能量变化除了用温度数据直观表现外和可以通过气体压强及其引起的现象来反映 通过由易到难的几道强化练习,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学习中的易错点与易混点,为后续的教学确定思路与方向。过渡 衣服上不小心沾上了一块油污,可以用汽油清洗,是因为汽油能够溶解油污;也能够用洗涤剂来洗,又是什么原理呢?任务 3:探究实验 【实验】乳浊液的形成 【引导归纳】【实验】【理解并填空】知识点 2: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不均一、不 稳 定 的 混 合 物 叫做 。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

8、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滴,从而使油水不再分层,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该现象称之为 。【拓展】知识点 3: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叫做 通过学习生活中的浊液,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升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记录、填空及总结,诊断并发展学生对乳化现象、乳浊液及悬浊液的认识水平。强化练习1 1.下面利用了乳化现象的是 A.用洗涤剂清洗炒过菜的油锅 B.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漆 C.用活性炭降低污水中的臭味 D.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乳浊液、溶液之间的相同点是 ()A都是纯净物 B都是混合物 C都澄清透明 D都均一、稳定 通过由易到难

9、的几道强化练习,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学习中的易错点与易混点,为后续的教学确定思路与方向。任务 4:归纳总结【引导归纳】引 导 归 纳 溶液、乳浊液、悬浊液的不同点【归纳填写】通过对比三种液体的不同,将学生从宏观认知不同点引向微观认识不同通过对三种液体异同点的填空,诊断与发展学生对溶液和浊液的异同的【板书设计】【课堂测评】()1.将少量下列物质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得到乳浊液的是 A豆油 B大理石 C蔗糖 D泥土()2.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 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则加入的物质是 ANH4NO3 BNaCl CNaOH DKN

10、O3()3.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A用盐酸除铁锈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D食醋溶解水垢 点,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认知水平 课堂测评 教师发布课堂测评试题,收集数据,答疑解惑。学生3 分钟内完成并提交 通过大数据分析课堂测评情况,及时反馈学习质量水平,掌握学生的思维梯度达成情况。()4.下列两种物质加水无法区分的是 ACuSO4和 NaCl BNaOH 和 NH4NO3 CNaCl 和 CaCO3粉末 DNaCl 和 CaCl2()5.小琪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搅拌后,发现塑料片上的石蜡凝固了。她加入的物质是 ANaCl BNH4NO3 C生石灰 DNaOH 固体【评价建议】(课时测评试题的质量水平和 SOLO 分类细目表)题号 1 2 3 4 5 质量 水平 L1 L1 L1 L1 L3 L3 L3 L3 L3 L3 L3 L3 L2 L2 L2 L3 L3 L3 L3 SOLO U U U U M M M M R R R R M M M R R R 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