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0课梨园春秋(含解析)岳麓版.pdf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0793474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9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0课梨园春秋(含解析)岳麓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0课梨园春秋(含解析)岳麓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0课梨园春秋(含解析)岳麓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0课梨园春秋(含解析)岳麓版.pdf(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1-第 10 课 梨园春秋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题号 易 中 戏曲的起源 1 元杂剧与昆曲 2、3“国粹”京剧 4、5 综合 6、7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原始时代“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蕴涵着戏曲的萌芽 B.通过娱神来祈求神灵保佑 C.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 D。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叙事性和戏剧冲突 解析:D“傩”只是一种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没有情节和戏剧冲突。2.(2019辽宁葫芦岛月考)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元杂剧“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这说明元杂剧()A.缺少精练的艺术

2、特色 B。由民间艺术家创作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2-C.实现了诗书的平民化 D.具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 解析:D 根据材料“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与街谈巷议无别者”,体现了元杂剧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特点,故 D 项正确;A 项非材料主旨,且与元曲不符,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元杂剧作者,根据材料“虽出诗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杂剧为文人而非民间艺术家创作,故 B 项错误;材料主旨为元杂剧特征,非诗书特征,故 C项 错误.3。明代中叶,昆曲兴起并逐渐成为戏剧主流。在江南,不仅城乡公开演出,士大夫的厅堂也成为表演场地。代表作品牡丹亭描述了女子追求自由爱情等内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3、()昆曲把中国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江南经济繁荣有利于昆曲的发展 戏剧作品向理学的传统规范挑战 今天的京剧就是由昆曲发展而来 A.B.C。D.解析:C 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故错误;明代中叶的江南,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的精神追求为昆曲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故正确;传统的理学束缚人性,三纲五常对女性、自由爱情的束缚是常态,这在材料提供的昆曲当中遭到了挑战,故正确;京剧是在道光年间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形成的,故错误,C 项符合题意.4.(2018山东济南期末)昆曲作为我国古典词曲艺术仅存的活化石,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3-其蕴含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是其他任何剧种

4、都无法匹敌的。但是被尊为“雅部”的昆曲在国家养,文人捧,皇上听的情况下,却在晚清被京剧取代了主流戏曲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京剧()A。蕴涵更高艺术价值 B。得到西方人的认可 C。符合晚清政治需要 D.迎合民众文化需求 解析:D 根据材料“昆曲在国家养,文人捧,皇上听”可知其艺术价值非常高,无法说明京剧比昆曲有更高艺术价值,故 A 项错误;昆曲和京剧主要在中国流行,故 B 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昆曲和京剧没有涉及政治斗争,故 C 项错误;明清时期昆曲等与进京的四大徽班融合,形成京剧,迎合广大民众文化需求,故 D 项正确。5。(2018江苏南通调研)包公戏是戏剧舞台上的艺术典型。京剧形成后,包公

5、戏出现了复杂面貌,既有铡驸马时的铁面无私、主持正义的清官形象,也有用打龙袍代替打皇帝维护君主尊严的卫道者形象。这充分说明()A.清代的包公戏更尊重历史事实 B.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C.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 D。京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 解析:D 题干中关于包公戏的复杂面貌的叙述体现了不同时期社会的诉求,即京剧是社会现实的一定程度上的反映,D 项正确。包公形象变化不是更加真实而是更符合时代需要,A 不正确;B 项中“开始”的说法不正确,中国古代戏曲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元杂剧的出现;C 项不能完整反映材料信息,故不正确。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4-6。(2019重庆月考)明末

6、清初书画家陈洪绶说:“今有人焉,聚徒讲学,禁民为非,人无不笑且诋也。伶人献俳,喜叹悲啼,使人之性情顿易,善者无不劝,而不善者无不怒。”其意在强调()A.理学正统地位的动摇 B.戏曲艺术的批判现实性 C。戏曲艺术的教化作用 D.世俗文化源于大众生活 解析:C 由“伶人献俳,喜叹悲啼,使人之性情顿易,善者无不劝,而不善者无不怒可以看出戏曲艺术可以使人的性情发生变化,起到教化作用,故本题答案选 C 项。A 项不选,从题干中不能推断出理学地位的变化;B 项不选,题干主要强调戏曲的教化作用而不是批判现实;D 项不选,题干没有体现戏曲艺术的来源.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元杂剧以

7、后,一直到 20 世纪 20 年代,戏剧一直是城市人民最主要的共同审美对象。这种情形在明代表现得非常充分。明代戏曲在元杂剧后取得了极大的繁荣。首先是种类繁多其次是大作家、大作品和名演员不断涌现第三是不断有创新汤显祖是明代最伟大的剧作家,他的牡丹亭是一部“以情格理”的杰作.汤显祖最佩服的是晚明卓越的思想家李贽(卓吾).李卓吾主张重视功利,提出“吃饭穿衣即是人伦物理,对汤显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作品强调“情字,反对封建伦理道德中的“义和“理”。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说:“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而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以情为指归、

8、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是一种新文化的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5-代表。-黄建华、任丽青明代的城市文化 材料二 话说两山之人,善于货殖,八面四路,去为商为贾,所以江湖上有个口号,叫做“钻天洞庭”。“说这苏州府吴江县离城七十里,有个乡镇,地名盛泽,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女勤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伫足之隙;乃出产锦绣之乡,积聚绫罗之地.江南养蚕所在甚多,惟此镇处最盛。醒世恒言卷七及卷十八(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汤显祖戏剧的思想内涵。(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代中

9、后期江南经济发展的新现象,并指出其与材料一所反映文化现象之间的关系。解析:第(1)问紧扣材料一信息“他的牡丹亭是一部以情格理的杰作”“他的作品强调情字,反对封建伦理道德中的义和理”“以情为指归、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是一种新文化的代表 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汤显祖着重体现了人的追求,突破了封建伦理道德对人性的压抑。第(2)问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二信息“两山之人,善于货殖,八面四路,去为商为贾叫做钻天洞庭”“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伫足之隙”可知明代中后期江南商品经济发展,出现商帮,市镇繁荣,农村多以养蚕为业,丝织业发达。第二小问结合两则材料分析可知,一方面,江南经济发展为明朝中后期市民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6-文化的兴盛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市民文化的发达体现了江南经济发展的新气象等。答案:(1)思想内涵:突破封建伦理道德对人性的压抑;引导人们追求功利和现实生活的自由与幸福,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启蒙意义。(2)新现象:商帮出现;市镇繁荣;农村经济结构出现变动(养蚕为业);丝织业发达.关系:江南经济(商品经济)发展为明朝中后期市民文化的兴盛提供了物质基础;市民文化的发达体现了江南经济发展的新气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