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_1.pdf

上传人:w**** 文档编号:80786124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2.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_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_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_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_1.pdf(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 2 2014 级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资料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1、区域特征:P4 区域有一定的地理范围、地理位置、可度量。有些区域有明显的边界,如行政区,有些边界则是模糊的。区域是按一定的指标划分的,划分指标有综合的有单一的。区域内部各要素表现出相对的一致性,区域间差异明显。区域类型多样、范围有大有小、级别有高有低(尺度)。2、中国三大自然区(1)划分依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其中地形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则是自然区域的标志。(2)三大自然区的差异(P5 图、P5-P

2、7)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分界线 400mm 年等降水量线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3 自 然 环 境 地形 平原、低山丘陵 高原或高山和盆地 高原、山地 气候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高寒气候: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风力大、太阳辐射强 水文 外流河,雨水补 给为主 内流河,咸水湖,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内外流兼备,大河源头,咸水湖 植被 森林、森林草原 西 东 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高山荒漠、高山草甸、高山草原。山麓 山顶:森林草原荒漠 主 导因素 气 温 随纬度变化 降水随海陆位置变化 水热组合随海拔变化 人 类 活 动 农业 最重 要农

3、业区(种植业)畜牧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高寒畜牧业、河谷农业 4 5 6(2)差异 P13 东 部地带 中 部地带 西部地带 地理区位 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优势 距海较远,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不便 经济发展水平 高 低 经济发展速度 快 慢 特征 能源、矿产缺乏 对外贸易,海洋开发,新兴产业基地 能源、矿产丰富 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商品粮、农林产品基地 能源、矿产丰富 能源基地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第二节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变化性)(P17、P19 图)阶段 人 类 活 动分布区 举例 人地关系 采集狩动植物资源丰

4、依赖自然 7 猎阶段 富的地区 农业社会阶段 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 四 大 文明古国 改造自然 工业社会阶段 资源丰富(能源、矿产),交通便利(道路、航道、港口)德 国 鲁 尔区、山东东营、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 征服自然 后工业化阶段 环 境 质 量 优 越(原因:可提高科技产品质量,吸引科技人员定居,提高科研效率)美国硅谷、日本九州、英国苏格兰、德国慕尼黑、北京中关村、印度班加罗尔 谋求人地协调发展 二、海洋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阶段 影 响 航 海技 术 落后阶段 以海为疆界,古代文明发源于大陆内部 发展阶段(1)海洋交通发展(2)人口、城市向沿海集中(西欧、日

5、本、美国东海岸和西海岸以及中国的沿海地带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区域)8 进步阶段 大陆架:石油、天然气 开发海底矿产 深海洋盆:锰结核(太平洋最丰富)海洋权益:内海:又称“地中海”,四周几乎完全被大陆包围。领海:从海岸基线算起 12 海里。专属经济区: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 200 海里。大陆架:大陆向海洋中自然延伸的部分,约到水深 200米处。三、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阶段 影 响 工业化 之前 人口稀少,文化、技术由大陆传入 之后(1)利用岛屿港口优势,发展商品经济(英、日)(2)利用波浪、阳光、海岛、海滩发展旅游业(3)控制岛礁,确定海域的归属权,具政治、国际军事意义 第三节 人类活

6、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P25 1、影响:9 有利 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利 环境污染:水、土地和大气污染 生态破坏:占据农田,浪费土地资源,引起水土流失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 2、条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较便利(大秦线、黄骅线)3、面临问题:资源枯竭、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运输力量不足 4、解决措施:(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变煤为电、油、气(3)矿区复垦;矿坑发展水产养殖,保护环境(二)资源跨区域调配(1)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格局不相适应

7、(2)中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路 线(了解即可)输出地影响 输 入地影响 南水 东线:扬州 提水,大运河 天津(华北)中线:三峡,丹江口水 库 修 运 河 (1)减轻洪涝灾害(2)长江(1)解决北方缺 水 问题(2)改善气 10 北调 郑州、石家庄、北京(华北)西线: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 隧道 黄河上游(西北)口盐度升高,水质变差 候,(3)缓解生态缺水,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4)减少了地下水开采,防止地面沉降 西气 东输 塔 里 木 盆 地 管 道 上海(1)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2)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3)促进基础设施建设(1)缓解能源紧张(2)改善能源消费结构(3)改善大气质量(

8、4)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西 电 东 送 北线:山西、内蒙 火电 华北 黄 河 上 游 水电(京津唐)水电 中 线:三 峡 华中(沪宁杭)南线:珠江上中游 水电 华南 贵州、云南 火电 11(珠三角)(三)生物资源的利用 负面:森林的过度砍伐(热带雨林砍伐最严重):物种急剧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农业化肥使用不当污染环境。正面:运用科学技术(改良品种、灌溉、施肥、塑料大棚)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P27(一)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 劳动力分布的变化 低级形态 高级形态 第一产业(农业)逐渐减少 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先增后降 第三产业(服务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稳

9、步增加(二)产业转移 12 1、主要涉及部门: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 2、原因:(1)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2)区域之间经济总体水平的差异 3、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劳动力 市场 其它(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国家政策调整、生产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4、方向:发达地区 欠发达地区 5、举例:亚洲:美国 日本 四小龙、东盟 中国、越南 第一次 第二次 珠三角:香港 珠三角 欠发达的相邻地区 6、对环境的影响 产 业 移出地 产业移入地 自 然环境(1)提 高 环境质量(2)减 少 当地资源的消耗(1)乡村地区变为城市(2)加速消耗当地资源(3)导致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人 文环境(1)失业人口增加

10、(1)加快工业化进程(2)缓解就业压力(3)促进 13(2)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升级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自然:(1)地貌地表破碎,地貌形态不稳定,易引起侵蚀和崩塌;(2)土壤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被侵蚀;(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4)植被植被覆盖率低。人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采樵;轮荒;开矿;无计划建窑洞等,导致地表植被的破坏 经济损失 (1)土壤肥力下降 农业减产 (2)加剧沟壑发展 破坏工矿交通设施 危害 (3)水、土、肥大量流失 干旱灾害频发 生态破坏 (4)淤积江河湖库 加剧洪涝(下游“地上河”)灾情 (5

11、)蓄 清 排 浑 导 致 水 量 损 失 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和有效利用 原 14 生物: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 措施 工程: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 治理 (保持水土)农业技术:沟垄种植,间作轮作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 第二节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 地理位置:地处美国东南部,流域面积广大 地形:地形起伏大,河床比降大,水能资源丰富 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富,有季节变化 自然资源:矿产(煤炭、磷、铅锌、铁、铜等)、水能资源等 不利: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等灾害频繁、航运不便 人文条件:早期掠夺式开发,导致生态破坏,经济落后,生活贫困,人口外流 治

12、理措施 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洪、航运、发电、养殖、旅游),核心措施梯级开发 自然有基本条件 15 经 验:案例:塔里木河流域的治理 概况 位置:南疆、内流河、冰川融水补给 地位:棉花、石化、瓜果基地 生态 特点:干旱少雨,自然环境脆弱 环境 原因:气候变化、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盲目开垦和乱砍滥伐 问题:河道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水位下降、林木死亡、土地沙化 (1)上游:节水防渗、山区水库 治理 (2)中游:建闸、筑堤、造林 (3)下游:跨流域调水 (4)全流域统一调度和管理 (5)增强节水意识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东北区域概况 1、范围:黑、吉、辽及内

13、蒙古东部 2、地貌特征:山环水绕(北:小兴安岭;东:长白山;西:大兴安岭;河:松花江、嫩江、辽河、黑龙江、乌苏里江等)设置专门的开发管理机构 从整个流域综合开 16 沃野千里(东北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土地资源丰富形成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二、农业生产条件 1、自然条件(1)土地资源: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黑土、黑钙土);耕地面积大,宜农荒地多,土地发展潜力大 (2)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需要(3)水资源:河流众多,水量比较丰富,含沙量较小,为农业生产提供较为丰富的灌溉水源(4)生物资源:森林、草场、渔业资源丰富,为林、牧、渔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14、林地面积大:主要分布于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草场资源: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畜牧业生产基地)(水产资源:海岸线长、滩涂面积广)2、社会经济条件(1)人口条件: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利于农业机械化生产,利于发展大规模商品农业(2)经济基础:中国的重工业基地,农业机械及农产品 17 加工业发展快,利于农业的现代化(3)科技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技术水平较高(4)交通:公路、铁路交通便利,利于商品粮交易 三、农业布局 农业布局:东北平原种植业(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最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西部高原(呼伦贝尔高原)畜牧业;山地林业 四、存在的问题 1、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盲目开荒的后

15、果);2、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乱砍滥伐、重采轻育、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火灾、虫害等);3、开垦沼泽地(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破坏了湿地环境;补充:沼泽是天然蓄水池和水源地,对调节气候起重要作用;是鸟类栖息地,沼泽植物也是重要生物资源。过度开垦湿地的负面影响:气候变干;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动植物资源减少等 保护措施:停止对三江平原沼泽地的开发,对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实行重点保护,退耕还草、还湿。4、水土流失严重:肥沃的黑土流失,造成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同时引发生态问题;5、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农业内部结构不 18 尽合理。五、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6、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一、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背景条件与衰退原因)(一)鲁尔区作为传统工业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即辉煌的区位优势)1、丰富的煤炭资源(鲁尔煤田)2、离铁矿区较近(法国东北部的洛林铁矿)3、充沛的水源(温带海洋性气候,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4、便捷的水陆交通(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位置优越;有河流及人工运河形成水运网)5、广阔的市场(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 19 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17、)(二)衰退的主要原因(可持续发展的的制约因素)1、生产结构单一(内在原因):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3、世界性的钢铁过剩(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钢铁市场需求量减少)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工业区衰退的根本原因)(1)鲁尔区工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2)用地紧张(3)环境污染严重 二、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1、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即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综合整治的核心措施)(1)改造传统工业;(2)发展新兴工业;(3)重视发展第三产业。2、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产业转型(积极发展高

18、等教丰富运 入煤 炭水 源电 力钢 铁化 学机 械 20 育和科研机构)3、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有欧洲最稠密交通网,区内任何一个地方距离高速公路不超过 6 千米)4、大力开展环境保护(消除污染,美化环境)三、思维发散 我国的东北工业基地和鲁尔区一样属于以重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目前也出现了和鲁尔区 类似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我国作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说说东北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对策。主要措施如下: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发展第三产业;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加强自身的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全面治理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等。第五

19、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一、工业化和城市化(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并进,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概念:农业主导 工业主导 工业化 推 促 衡量指标:农业产值比重、农业就业人数比重、城镇人口比重 动 进 城市化 表现: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 衡量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1、珠江三角洲模式:对外开放 外资企业建立 工业化 城市化 2、(江苏)苏南模式:大城市扩散 乡镇企业发展 21 工业化 城市化 3、东北模式:森林矿产开发 国有大中型企业 工业化 城市化 4、浙江温州模式:小商品经营 个体私营企业 工业化 城市化 二、江苏省工业化和

20、城市化的探索 1、区域特征:(1)区域特征: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2)历史上的辉煌:19 世纪初,苏州、扬州和江宁(今南京)的人口就超过 50 万。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快 2、现状 处于工业化中期 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3、问题 4、措施 生态:环境污染(水体)(1)治理污染 (2)调整行政区划,加大城市聚集力和辐射力 经济:城市化质量不高 (3)“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单一指标城市化率)(4)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 社会:忽视“以人为本”(5)保障进城农民的利益,农村城市化有了稳固的基础 5、促进江苏乡镇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因:22(1)交通便捷(长江水运、海运、铁路

21、、公路运输发达)(2)历史文化(历史上重视文化教育)(3)经济基础(工商业发展历史悠久)(4)国家政策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本章重点是学会结合具体实例运用相应的地理信息技术。第一节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1、基本原理:全球定位系统,即 GPS,是利用卫星网络来获得地面某点的经纬度和高程的系统。2、主要目的: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监测等目的。3、全球定位系统的系统组成(1)空间部分:由 6 个轨道面上的 24 颗卫星组成(3颗备用);(2)地面监控系统:监测和控制卫星上设备的运行状况;(3)用户设备部分:即 GPS 接收机。接收所在点位的位置,还

22、可以计算运动速度。4、全球定位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特点:全天候、高精度、自动测量 主要功能:定位和导航 5、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领域:军事、测量、交通、救援、农业、娱乐 23 第二节 遥感技术的应用 1、基本原理:遥感(简称 RS),就是“遥远的感知”,遥感技术是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和系统,远距离获取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并根据电磁波的特征进行分析和应用的技术。2、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城市遥感调查、考古、军事、大型工程监测以及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等方面。第三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基本原理: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现实世界(资源与环境)的

23、研究和变迁的各类空间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性的属性进行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和应用的技术系统。资 源矿产开采监测土地资陆地水资源调查 海 洋 资 源水污染环 境 与森 林 病 虫森林火灾与煤大气监测与天气预报旱 涝 灾海洋赤潮灾 24 2、GIS 区别于其他信息系统的重要标志:储存了庞大的空间数据,不但能随时制作电子地图,还有详细的属性资料可供查询,并能进行多种空间分析,模拟区域内的空间规律和发展趋势。3、地理信息系统解决的四类问题(1)与分布、位置有关的基本问题 (2)趋势分析 (3)模式问题 (4)模拟问题 4、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1)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2)城市规划(3)城市道路交通管理(4)城市救灾防灾(5)城市环境管理 第四节 数字地球 1、基本原理: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相关现象的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与再认识,是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模拟技术、网络技术等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2、数字地球的核心思想(1)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整个地球的自然和社会活动诸方面的问题。(2)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并使普通百姓能够通过一定方式方便地获得他们所想了解的有关地球的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