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前期诗文总结.pdf

上传人:hg158****2095 文档编号:80756091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6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代前期诗文总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明代前期诗文总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代前期诗文总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代前期诗文总结.pdf(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明代前期诗文总结 一.明初:(一)诗歌:以高启、杨基、袁凯等为代表;多生活在元明交替期,经元末战乱与明初高压统治,不少作品表现时代创伤以及作家个人在特殊环境中产生的愁苦郁闷心态与反思人生的内容;格调凝重悲怆。(二)散文:以宋濂、刘基为代表;尤以传记与寓言散文著称;重抒发愤世嫉俗之感,叙事与刻画人物见一定功力。二.永乐至成化间,文学发展步入低潮。(一)“台阁体”风行,内容大多为“颂圣德,歌太平”。(二)艺术上讲究雍容典丽,缺乏生气。三.成化至弘治间。(一)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诗派崛起,一定程度上冲击“台阁体”风气。(二)李东阳作品虽留有“台阁体”痕迹,但也有侧重反映个人生活与精神的内容。第一节 明

2、初诗歌与散文 一.高启:抒写时代与个人命运的孤吟者。(一)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均为吴人,称“吴中四杰”,高启成就最高。(二)生活在元明交替之际,作品具鲜明的时代特征。1.反映当时战乱生活便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如 吴越纪游过奉口战场:2.生活动荡,对时局的恐惶不安和个人前途命运的忧虑,使其不少作品流露出忧郁、苦闷、彷徨、孤独情绪。如登海昌城楼望海。(三)新朝仕途生活的束缚,如池上雁。(四)抒发生活理想与精神境界。如青丘子歌直接表达志趣,个性化气息浓烈。(五)登览怀古之作,如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二.杨基、袁凯诗中的乱世悲音:(一)杨基。1.反映坎坷生活遭际,如忆昔行赠杨仲亨。2.不少作品保留元季诗

3、风艳丽纤巧的痕迹,明徐泰“天机云锦,自然美丽,独时出纤巧,不及高启之冲雅”(诗谈)但时见佳作,如新柳。(二)袁凯。1.少因赋白燕诗得名,称“袁白燕”。2.有些诗涉及个人身世遭遇,有真情实感,如江上早秋。三.散文。(一)宋濂。1.主张:承韩愈、欧阳修等唐宋古文学家“文以明道”观点,重“以道为文”的文道一元论,要“文”贯穿“圣贤之道”的内核。实质上将表现作家生活个性化体验和独特文采的文学创作排斥在体道之“文”外,卫道气息浓烈。2.刻画人物与记事写景作品注意生活基础与艺术技巧,富文学性,如秦士录。3.其他传记作品成功塑造不同人物形象,如王冕传 记李歌 竹溪逸民传。4.记叙散文简朴清雅,有些局部描绘颇

4、具艺术欣赏价值,如环翠亭记。(二)刘基。1.寓言故事郁离子元末弃官后著的寓言散文集。(1)徐一夔郁离子序:“离为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为盛世文明之治。”(2)通过寓言故事的形式揭露现实生活弊端,表达愤世嫉俗的态度和拯救时弊的治世意图,如卖柑者言。2.写景叙事的记叙文,如活水源记。第二节 台阁体与茶陵派 一.永乐至成化间,文学发展步入低潮期,“台阁体”占主导地位。(一)“台阁体”。1.台阁主要指当时内阁与翰林院,又称“馆阁”;2.台阁体指以当时馆阁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文学创作风格。3.台阁体诗文内容多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颂圣德,歌太平”(杨溥东里诗集序),

5、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二)台阁体流行的原因:1.作家的生活遭际。2.明初安定繁荣的局面。3.政治文化上的控制,限制士人自由。二.成化到弘治间,茶陵诗派占主导。(一)代表:李东阳、谢铎、张泰、陆钅弋、邵宝、鲁铎、石瑶等。(二)李东阳。1.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李东阳:(1)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2)在如何学古问题上,较多强调对法度声调的掌握,从文学本身立场出发探讨文学的艺术审美特征。(3)影响:如明中叶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在诗歌师古问题上继承李东阳“轶宋窥唐”主张。2.长期台阁生活,使他有些作品保留台阁体痕迹。如庆成宴有述。3.有些作品摆脱台阁体束缚,表现出更广阔的生活视

6、角,刻画真情实感。如春至写时艰忧虑;马船行反映世途恶习,具有较强的现实感。4.茶陵竹枝歌为归故乡后所作,描绘农家风土人情画卷,清新自然,不带刻琢痕迹,具浓烈的生活气息。5.有些作品反映个人生活情况与精神状态,如幽怀、除夕。第三节 明代的八胜制义文 一.明史选举二:“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一)明八股文的重要体裁特征:对偶性。对偶句式的沿革:作为修辞手段先秦诗文已应用南北朝时期形成以偶句为主特征的骈文唐宋时,骈文句式更趋严整。(二)明成化前,八股

7、文句式基本是“或对或散,初无定式”,较自由。(三)成化后,句式趋于严格化,八股对偶结构越来越明显。如乐天者保天下、责难于君谓之恭,程式要求都已充分强调对偶性。(四)洪武至成化、弘治间,八股文逐渐趋于成熟,名家如王鏊、钱福等;名篇如王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邦有道危言危行等,破题简洁明了,议论平缓不迫,层层展开,结构紧凑,对偶工整,较典型地体现出八股文的一些基本特点。(五)正德、嘉靖后,八股文兴盛,名家如归有光、唐顺之、胡友信、茅坤、瞿景淳。归、唐、茅等崇唐宋文风,称“唐家派”,时或将古文作法融入八股文中,给八股文创作带来某些新特点。如归有光有安社稷臣者。(六)明后期,八股文创作经历新变化,“包络载

8、籍,刻雕物情,凡胸中所欲言者,皆借题以发之”(方苞钦定四书文凡例),代表人物有赵南星、汤显祖、陈子龙、黄淳耀等,往往借题议论时政,悲时悯俗,抒发个人胸襟,手法灵活多变,不一味地刻求成式。如赵南星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非其鬼而祭之谄也,黄淳耀秦誓曰。二.内容上要求贯穿“代圣人立说”的宗旨,刻板地阐述所谓圣贤的僵化说教,形式上有严格限制,以官方规范文体的面目出现,造成委靡不振的创作风气。第四章 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一.15C 末后,明诗文领域出现新变,重要特征:文学复古思潮的活跃。二.以李梦阳、王世贞等为代表的前后七子,在复古旗帜下,针对明初以来受理学风气及台阁体影响形成的委靡不振的局面,重新构筑文

9、学的主情理论,注意文学艺术体制的建设,并对民间俗文学重视。三.由于过分重法度格调等规则,陷入拟古窠臼,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四.唐宋派以学唐宋古文为旨归。第一节 李梦阳与前七子的文学复古 一.明中期文学复古思潮发轫于前七子。(一)前七子主要活动在弘治、正德间,成员有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以李梦阳为核心。(二)背景:1.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虽对台阁文学有一定冲击,但未能完全摆脱台阁习气。2.明初以来,理学风气影响到文学领域,使文学理气化活跃。(三)理论:1.李梦阳等前七子以复古自命,实质:借助复古手段欲达到变革的目的。2.对文学现状的不满与对文学本质的新理解,如李梦阳

10、的复古主张:(1)提出“宋德兴而古之文废矣”(论学上篇),认为“今之文”受宋儒理学风气的影响,用同一种道德模式塑造不同的人物,造成“文其人如其人”的古文精神丧失。(2)贬斥“主理”现象的同时,提出文学应重视真情表现的主情论调,将民间创作与文人作品对比,以为“真诗乃在民间”:“真者,音之发而情之原也”,文人作“出于情寡而工于词多”(诗集自序);与何景明赞赏锁南枝类在市井传唱的民间时调。(3)强调文学自身价值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学观念与创作提出怀疑,具挑战性;“真诗在民间”说反映前七子文学观念由雅向俗转变的特征,散发出庶民化气息。3.以复古入手改变文学现状的态度也包含某些弊端:过多重视古人诗文法度格调,影响作家情感自由流露,“守古而尺尺寸寸之”。二.前七子创作除大量拟古之作外:(一)重视时政题材,这跟前七子一些成员的政治命运和干预时政的勇气有关:或描写生活遭遇,或直言政治弊端与民生忧苦,有较浓厚的危机感与批判意识。1.如李梦阳 述愤、离愤、叫天歌、时命篇、杂诗三十二首等。2.何景明点兵行 玄明宫行。3.王九思马嵬废庙行、边贡运夫谣送方文玉督运、王廷相赭袍将军谣等。(二)注意表现民间生活,偶有佳作,如何景明津打鱼歌。(三)一些下层的市井人物成为前七子表现对象。如李梦阳梅山先生墓志铭、明故王文显墓志铭、潜虬山人记、鲍允亨传等都是为商人作的传记、记事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