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摆”的形式之美》教学设计.pdf

上传人:w**** 文档编号:80740596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75.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摇摆”的形式之美》教学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摇摆”的形式之美》教学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摇摆”的形式之美》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摇摆”的形式之美》教学设计.pdf(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摇摆”的形式之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欣赏“摇摆”在小说中带来的起伏波折之美并理解对小说主题的作用。2学习各种“摇摆”的技巧。3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使用“摇摆”的手法。教学过程:一、导入 脂砚斋说:“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洄,便是死水。”的确,读平铺直叙的文章,就像在一马平川上看风景,毫无情致;而读跌宕起伏的作品,就如同品尝醇香的美酒,妙不可言。今天我们学习的摇摆就是让小说生动曲折起来的不二法宝。二、自主学习,“摇摆”在在桥边的应用分析 自主思考:情节发展过程(情节的摇摆)及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心理的摇摆)(1)请同学们说说故事的发生,发展部分主人公的情绪有着怎样的起伏?明确:开

2、端是主人公灰暗而毫无意义的生活现状,随着情节的发展,“我”爱上了过桥的姑娘,因了姑娘的出现,空洞的生活忽然有了亮色而心情愉悦,这是主人公第一次的情绪起伏。(2)这也是情节的第一次摇摆,随着情节的发展,主人公生活中唯一的那点幸福却也并不能一帆风顺。于是,就有了情节的第二次摇摆。请同学们根据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部分,说说情节的第二次摇摆作者是怎样设计的?明确:作者安排了主任统计员的出现.主任统计员要来检查了,“我”的内心由之前的“愉悦和欢快”重又跌回了谷底,“我”内心充满了紧张和矛盾。(3)情节迅速过渡到了高潮部分。在高潮部分,“我”做出了怎样的抉择?明确:表面上看,我为了生计,压抑住了自己对姑娘的感

3、情,因为我必须数,不能目送她过去,而在内心深处,仍然是真挚的爱情和精神世界的真正寄托压倒了空洞无意义的职业我一辈子也不会把这样漂亮的姑娘转换到未来完成式中去.(4)情节运行到这里,似乎要滑向悲剧的结局了。可偏偏峰回路转,情节再次出现了摇摆。请同学们阅读故事的结局部分,说说情节的第三次摇摆。明确:“我”居然被主任统计员认为是“好人,很可靠”,幸运地逃过了检查,将被调去数马车,反而获得了与姑娘进一步接触的机会。小结:故事在貌似的皆大欢喜中结束了。请同学们从刚才的学习中归纳出小说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并将这篇小说的情节发展过程画出相应的曲线图。明确:一般传统的小说都遵循这样的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4、。曲线图如下:见图 明确:倘若只按“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过程看,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很简单的,甚至不会引发多少的同情与思考。但正是因为有了情节的一次次摇摆,有了主人公内心情绪的起起落落,才使得小说简单又丰厚,摇曳而生姿。以上是我们通过情节这一元素走进了伯尔的在桥边,感受了饱受战争创伤的小人物的那一点微不足道的悲欢。三、明确“摇摆”的定义 小说在发展情节时不是毅然决然地向前突奔,而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出现了犹豫不决的状态。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四、“摇摆”的常见技巧回顾举隅 通过已学过的小说知

5、识辅助理解这个概念,回顾制造情节“摇摆”的方法:悬念法(开头常见小说写作方法)误会法(边城中傩送和翠翠初见)张弛法(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突转法(项链)五、合作探究“摇摆”在清兵卫与葫芦中的使用 1、情节上的大摇摆 收拾葫芦买葫芦没收葫芦砸葫芦卖葫芦丢葫芦、爱绘画 梳理了解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后,让学生寻找到主体情节上的几处“横枝”,引入“摇摆”的概念,初步感受“摇摆”之美。教学活动如下:(1)检测预习,围绕“葫芦”梳理小说主要情节。(请用一个字的动词概括)()葫芦()葫芦()葫芦()葫芦(2)找出枝干情节,补回主要情节。主体情节:爱葫芦 买葫芦 失葫芦 舍葫芦 枝干情节:谈葫芦 教员爱好 卖出高价

6、(3)多媒体展示运行示意图,引入概念,体会“摇摆”。2、细节上的小摇摆(以二十八段到三十六段为例)作者在清兵卫“爱葫芦弃葫芦”的情节主线上设计了“买葫芦葫芦被没收砸葫芦卖葫芦”等一系列情节,使情节一波三折、跌宕生姿,这是情节上大弧度的摇摆。与有一定长度的情节相比,短小的细节显然更具体,也更有针对性,细节的摇摆使人物的心情起起落落,情节也随之波澜起伏。比如爱葫芦部分:先写“忽然眼前看见一件东西,使他吓了一跳。”这就让读者的心骤然紧张,急于想知道那是一件什么“东西”,接下来揭开谜底。原来是他把一个老头子的秃脑袋错看做葫芦了,悬着的心才放下来。但接着又写他“这葫芦真好”的吃惊的想法。这让读者又生疑窦

7、,再往下看,原来是因有好一会没看清而产生的幻觉。情节两起两落,主人公对葫芦的痴迷也跃然纸上。再如清兵卫买葫芦:他在后街发现一个喜欢的葫芦时,他心头发着跳,问“这个葫芦卖多少钱?”当得知一毛钱时,他喘着气:“好,你别卖给别人,我回家去马上拿钱来。”急匆匆地说完就跑回家去。不多一会儿,他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买了葫芦就跑着回去了。这一部分集中描写清兵卫买葫芦时的内心状态:“心头发着跳”“喘着气”“急匆匆地说完”“跑回家去”“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这些细节表现出清兵卫丰富的内心世界:高兴担心太贵庆幸不贵担心被别人买去买到后的心花怒放。反映了他对葫芦的痴迷。如果此处情节成直线型运行:喜欢买来,

8、不是回家拿钱而是直接付钱。不仅情节少了一处摇摆,人物对葫芦的痴迷也大打折扣了。最让读者过瘾的情节应该是葫芦被没收,辗转卖高价:在小说的高潮部分情节渐趋精彩,作者在这里安排了一系列的摇摆,使情节波澜不断,跌宕生姿。老师上修身课时没收了清兵卫的葫芦,没收以后也就说了句“这种孩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的”,再无其他言行,然后宕开一笔插叙教员的喜好及到新地的戏院子听戏的细节,这一细节舒缓了情节,这是第一次摇摆。接下来,老师去家访,向家长告状,而清兵卫的父亲却不在,这个细节,造成了悬念:父亲在家,会怎样呢?父亲回来后又会怎样呢?这又是一次摇摆。教员家访,清兵卫收藏的许多葫芦正挂在教员“身后边的柱子上”,正因为在

9、“身后边”这个细节,葫芦才没有被注意,也才有后来父亲槌砸葫芦的情节。这又是一次摇摆。最后,出乎意料的是,在老师、家长看来,属于儿科、属于没出息的孩子玩的葫芦,竟然卖到了六百块钱,从而把故事情节的发展推向了一个高潮。清兵卫与葫芦的情节就是在这样的反复摇摆中达到了高潮,让读者在紧张舒缓紧张中产生了阅读冲动。3、结合具体文段,分析“摇摆”的作用 引起读者的兴趣 使情节跌宕起伏 有利于刻画人物 有利于深化主题 六、延伸讨论:在你的印象中,有哪些小说或者影视等文艺作品用到了摇摆?七、实战演练(作业)用“摇摆”的方法填充以下文段:开端:在单位里,哥们背后管一把手叫一哥,二把手叫二哥。二哥是刚从一哥的位置上退下来的。二哥刚做了几年的一哥,年纪还不算大,就退到了二哥的位置,心里窝着一股很浓的怨气。二哥就把怨气发泄在办公室的空调上。下班后,二哥就把空调调到最冷档,然后把窗户打开,下班走人。这样做后,二哥觉得很出气,不平衡的心就快意了许多。最先发现二哥下班不关空调的是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小王 结局:二哥下班后再也不敢不关掉空调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