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及专项练习.pdf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80725216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及专项练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及专项练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及专项练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及专项练习.pdf(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六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一)分数乘法的意义:1、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例如:655 表示求 5 个 65 的和是多少?1/35 表示求 5 个 1/3 的和是多少?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例如:1/34/7 表示求 1/3 的 4/7 是多少。43/8 表示求 4 的 3/8 是多少.(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和分母约分)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

2、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尽量约分,不会约分的就不约,常考的质因数有 1111=121;1313=169;1717=289;1919=361)4、小数乘分数,可以先把小数化为分数,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建议把小数化分数再计算)。(三)、乘法中比较大小的规律 一个数(0 除外)乘大于 1 的数,积大于这个数。一个数(0 除外)乘小于 1 的数(0 除外),积小于这个数。一个数(0 除外)乘 1,积等于这个数。(四)、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乘法交换律:a b=b a 乘

3、法结合律:(a b)c=a (b c)乘法分配律:(a+b)c=a c+b c 二、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即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1、画线段图:(1)两个量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图,先画单位一的量,注意两条线段的左边要对齐。(2)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图。2、找单位“1”:单位“1”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或在“占”、“是”、“比”“相当于”的后面。3、写数量关系式的技巧:(1)“的”相当于“”,“占”、“相当于”“是”、“比”是“=”(2)分率前是“的”字:用单位“1”的量分率=具体量 例如:甲数是 20,甲数的 1/3 是多少?列式是:201/3 4、看

4、分率前有没有多或少的问题;分率前是“多或少”的关系式:(比少):单位“1”的量(1-分率)=具体量;例如:甲数是 50,乙数比甲数少 1/2,乙数是多少?列式是:50(1-1/2)(比多):单位“1”的量(1+分率)=具体量 例如:小红有 30 元钱,小明比小红多 3/5,小红有多少钱?列式是:50(1+3/5)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 一个数几倍;4、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一个数几分之几。5、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几分之几个数 6、求已知一个部分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求另一个部分量的方法:(1)、单位“1”的量(1-分率)=另一个部分量(建议用)(2)、单位“1”的量-已知占单位“

5、1”的几分之几的部分量=要求的部分量 例如:教材 15 页做一做和 16 页练习第七题(题目中有时候会有这种题的关键字“其中”)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一、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1、先找观测点;2、再定方向(看方向夹角的度数);3、最后确定距离(看比例尺)二、描绘路线图的关键是选好观测点,建立方向标,确定方向和路程。三、位置关系的相对性:1、两地的位置具有相对性在叙述两地的位置关系时,观测点不同,叙述的方向正好相反,而度数和距离正好相等。四、相对位置:东-西;南-北;南偏东-北偏西。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三、倒数 1、倒数的意义:乘积是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强调:互为倒数,即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

6、们互相依存,倒数不能单独存在。(要说清谁是谁的倒数)。2、求倒数的方法:(1)、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2)、求整数的倒数:把整数看做分母是 1 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3)、求带分数的倒数: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求倒数。(4)、求小数的倒数:把小数化为分数,再求倒数。3、1 的倒数是 1;因为 11=1;0 没有倒数,因为 0 乘任何数都得 0,(分母不能为0)4、真分数的倒数大于 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 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 1。5、运用,a2/3=b1/4 求 a 和 b 是多少。把 a2/3=b1/4 看成等于 1,也就是求 2/3 的倒数和求 1/4 的倒数。

7、1、分数除法的意义:乘法:因数 因数=积 除法:积 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例如:1/23/5 意义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 1/2 与其中一个因数 3/5,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2、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以一个不为 0 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3、分数除法比较大小时的规律:(1)当除数大于 1,商小于被除数;(2)当除数小于 1(不等于 0),商大于被除数;(3)当除数等于 1,商等于被除数。“”叫做中括号。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二、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1,

8、解法:(1)方程:根据数量关系式设未知量为 X,用方程解答。解:设未知量为 X(一定要解设),再列方程 用 X分率=具体量 例如:公鸡有 20 只,是母鸡只数的 1/3,母鸡有多少只。(单位一是母鸡只数,单位一未知.)解:设母鸡有 X 只。列方程为:X1/3=20(2)算术(用除法):单位“1”的量未知用除法:即已知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的量。分率对应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 例如:公鸡有 20 只,是母鸡只数的 1/3,母鸡有多少只。(单位一是母鸡只数,单位一未知,)用除法,列式是:201/3 2、看分率前有没有比多或比少的问题;分率前是“多或少”的关系式:(比少):具体

9、量(1-分率)=单位“1”的量;例如:桃树有 50 棵,比苹果树少 1/6,苹果树有多少棵。列式是:50(1-1/6)(比多):具体量 (1+分率)=单位“1”的量 例如:一种商品现在是 80 元,比原价增加了 1/7,原价多少?列式是:80(1+1/7)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结果写为分数形式。例如:男生有 20 人,女生有 15 人,女生人数占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列式是:1520=15/20=3/4 4、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方法:用两个数的相差量单位“1”的量=分数 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用(大数小数)另一个数(比那个数就除以那个数

10、),结果写为分数形式。例如:5 比 3 多几分之几?(53)3=2/3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用(大数小数)另一个数(比那个数就除以那个数),结果写为分数形式。例如:3 比 5 少几分之几?(53)5=2/5 说明:多几分之几不等于少几分之几,因为单位一不同。5、工程问题: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合做多长时间完成一项工程用 1效率和,即 1(1/时间+1/时间),(工作效率=1/时间)例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 5 天完成,乙单独做要 10 天完成,甲单独做要 3 天完成,三人合做几天可以完成?列式:1(1/5+1/10+1/3)第四单元比(一)、比的意义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

11、做两个数的比。2、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例如 15:10=1510=3/2(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15 10 3/2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3、比可以表示两个相同量的关系,即倍数关系。例:长是宽的几倍。也可以表示两个不同量的比,得到一个新量。例:路程速度=时间。4、区分比和比值 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分数表示。比值:相当于商,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6、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比 前 项 比号

12、“:”后 项 比值 除 法 被除数 除号“”除 数 商 分 数 分 子 分数线“”分 母 分数值 7、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8、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可以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 0。9、体育比赛中出现两队的分是 2:0 等,这只是一种记分的形式,不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10、求比值:用前项除以后项,结果最好是写为分数(不会约分的就不约分)例如:15 10 151015103/2 (二)、比的基本性质 1、根据比、除法、分数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商不变。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

13、的数时(0 除外),分数值不变。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2、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这样的比就是最简整数比。3、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4.化简比:(2)用求比值的方法。注意:最后结果要写成比的形式。例如:1510=1510=1510 3/2=32 还可以 1510=1510=3/2 最简整数比是 32 5、比中有单位的,化简和求比值时要把单位化相同再化简和求比值,结果没有单位。6.按比例分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一般有两种解题法,用分率解:按比例分配通常把

14、总量看作单位一,即转化成分率。要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几份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最后再用总量分别乘几分之几。例如:有糖水 25 克,糖和水的比为 1:4,糖和水分别有几克?1+4=5 糖占 1/5 用 251/5 得到糖的数量,水占 4/5 用 254/5 得到水的数量。2,用份数解:要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每一份是多少,最后分别求出几份是多少。例如:有糖水 25 克,糖和水的比为 1:4,糖和水分别有几克?糖和水的份数一共有 1+4=5 一份就是 255=5 糖有 1 份就是 51 水有 4 分就是 54 第五单元圆的认识 一、认识圆形 1、圆的定义: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一种平面图形。2、圆心:将一张

15、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 O 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3、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 r 表示。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4、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 d 表示。直径是一个圆内最长的线段。5、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6、在同一个圆内或等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7.在同圆或等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 2 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 1/2。用字母表示为:d=2r 或 r=d/2 8、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

16、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9、长方形、正方形和圆都是对称图形,都有对称轴。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10、只有 1 条对称轴的图形有: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扇形、半圆。只有 2 条对称轴的图形是:长方形;只有 3 条对称轴的图形是:等边三角形;只有 4 条对称轴的图形是:正方形;有无数条对称轴的图形是:圆、圆环。、画对称轴要用铅笔画,同时要用尺子(三角板)画出虚线,这条虚线两端要超出图形一点。二、圆的周长 1、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用字母 C 表示。2、圆周率实验:(滚动法)在圆形纸片上做个记号,与直尺 0

17、刻度对齐,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得到圆的周长。或者用线围绕圆形纸片一周量出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测绳法)。发现,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圆周长除以直径)是一个固定数即倍多一点,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3、圆周率: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pai)表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出来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1)、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 3 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一般取 3.14。(2)、在判断时,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是倍,而不是 3.14 倍。4、圆的周长公式:圆的周长等于圆周率乘直径用字母表示

18、 C=d (1)、已知圆的周长求直径用圆的周长除以圆周率,用字母表示 d=C 或圆的周长等于乘圆周率乘半径,用字母表示 C=2r(2)、已知圆的周长求半径用圆的周长除以圆周率的倍,用字母表示 r=C 2(r=C/2)5、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宽。6、区分周长的一半和半圆的周长:(1)、周长的一半:等于圆的周长2 计算方法:2 r 2 即 C 半=r(2)半圆的周长: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加直径。计算方法:半圆的周长=5.14 r(推导过程C 半=2 r 2+d=r+d=r+2r=5.14 r)三、圆的面积 1、圆的

19、面积: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用字母 S 表示。2、圆面积公式的推导:(1)把一个圆等分(偶数份)成的扇形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像越接近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2)拼出的图形与圆的周长和半径的关系。圆的半径 =长方形的宽 圆的周长的一半 =长方形的长 3、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因为:长方形面积 =长 宽 所以: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 圆的半径 即 S 圆=2 rr rr 圆的面积公式:S 圆=r r =S 圆 4、环形的面积:一个环形,外圆的半径用字母 R 表示,内圆的半径用字母 r 表示。(R=r+环的宽度.)S 环=R-r 或环形的面积公式:S 环

20、=(R-r)(建议用这个公式)。5、一个圆,半径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直径和周长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而面积扩大或缩小的倍数是这倍数的平方倍。例如: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 3 倍,那么直径和周长就都扩大 3 倍,而面积扩大 3 的平方倍得到 9 倍。6、两个圆:半径比=直径比=周长比;而面积比等于这比的平方。例如:两个圆的半径比是 23,那么这两个圆的直径比和周长比都是 23,而面积比是 49 7、任意一个正方形与它内切圆的面积之比都是一个固定值,即:4 8、当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相等时,圆面积最大,正方形居中,长方形面积最小。反之,面积相同时,长方形的周长最长,正方形居中,圆的周长最短。9

21、、常用各值结果:=3.14;2=6.28;5=15.7 10、外方内圆(内切圆)公式 S=0.86r 推导过程:S=S 正-S 圆=d-r =2r2r-r=4r-r=r(4-)=0.86r 11、外圆内方(外切圆)公式 S=1.14r 推导过程:S=S 圆-S 正=r-dr/22=2rr/2r=r-2r=r(-2)=1.14r(把正方形看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三角形的底就是直径,高是半径)12、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扇形的面积与圆心角大小和半径长短有关。13、S 扇=S 圆n/360;S 扇环=S 环n/360 14、扇形也是轴对称图

22、形,有一条对称轴。15、常见半径与直径的周长和面积的结果。半径 半径的平方 直径 周长 面积 1 1 2 6.28 3.14 2 4 4 12.56 12.56 3 9 6 18.84 28.26 4 16 8 25.12 50.24 5 25 10 31.4 78.5 6 36 12 37.68 113.04 7 49 14 43.96 153.86 8 64 16 50.24 200.96 9 81 18 56.52 254.34 10 100 20 62.8 314 1.5 2.25 3 9.42 7.065 2.5 6.25 5 15.7 19.625 3.5 12.25 7 21.9

23、8 38.465 4.5 20.35 9 28.26 63.585 5.5 30.25 11 34.54 94.985 7.5 56.25 15 47.1 176.625 第六单元百分数 一、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是指的两个数的比,因此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二)、百分数和分数的主要联系与区别:联系:都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区别:、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所以不能带单位;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表示具体数时可以带单位。、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分数的分子不能是小数

24、,只能是除 0 以外的自然数。3、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读作百分之。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一)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1、小数化成百分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数位不够用 0 补足),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2.百分数化成小数: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数位不够用 0 补足),同时去掉百分号。(二)百分数的和分数的互化 1、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 100 的分数,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2、分数化成百分数: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分母扩大或缩小成分母是 100 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形式。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

25、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建议用这种方法)(三)常见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三、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一)一般应用题 1、常见的百分率的计算方法:一般来讲,出勤率、成活率、合格率、正确率能达到 100%,出米率、出油率达不到 100%,完成率、增长了百分之几等可以超过 100%。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结果写为百分数形式。例如:例如:男生有 20 人,女生有 15 人,女生人数占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列式是:1520=15/20=75 3、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数量关系式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中的关系式相同:(1)百分率前是“的”:单

26、位“1”的量百分率=百分率对应量(2 百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数量关系:单位“1”的量(1百分率)=百分率对应量 4、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已知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方法与分数的方法相同。解法:(1)方程:根据数量关系式设未知量为 X,用方程解答。(2)算术(用除法):百分率对应量对应百分率=单位“1”的量 5、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方法与分数的方法相同。只是结果要写为百分数形式。看百分率前有没有比多或比少的问题;百分率前是“多或少”的关系式:(比少):具体量(1-百分率)=单位“1”的量;例如:大米有 50 千克,比面粉树少 50,面粉有多少千克。列式

27、是:50(1-50)(比多):具体量 (1+百分率)=单位“1”的量 例如:工人做 110 个零件,比原计划多做了 10,原计划做多少个?列式是:110(1+10)6、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方法:方法与分数的方法相同。用两个数的相差量单位“1”的量=百分之几 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用(大数小数)另一个数(比那个数就除以那个数),结果写为百分数形式。甲比乙多几分之几的问题,方法 A,(甲-乙)乙(建议用)方法 B,甲乙-100 例如:老师计划改 40 本作业,实际改了 50 本,实际比计划多改了百分之几?列式是:(5040)40=0.25=25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用

28、(大数小数)另一个数(比那个数就除以那个数),结果写为百分数形式。乙比甲少几分之几的问题,方法 A,(甲-乙)甲(建议用)方法 B,100-乙甲 例如:张三家用了 100 度电,李四家用了 90 度电,李四家比张三家少用百分之几?(10090)100=0.1=10 说明:多百分之几不等于少百分之几,因为单位一不同。7、如果甲比乙多或少 a,求乙比甲少或多百分之几,用 a(1a)8、求价格先降 a又上升 a后的价格:1(1-a)(1+a)(假设原来的价格为“1”。求变化幅度(求降价后的价格是涨价后价格的百分之几)用 1-降价后又上升的百分率。9、利润与折扣问题公式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

29、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经典例题 例 1、某商店将某种 DVD 按进价提高 35%后,打出“九折优惠酬宾,外送 50 元出租车费”的广告,结果每台仍旧获利 208 元,那么每台 DVD 的进价是多少元?(B 级)解:定价是进价的 1+35%打九折后,实际售价是进价的 135%90%=121.5%每台 DVD 的实际盈利:208+50=258(元)每台 DVD 的进价 258(121.5%-1)=1200(元)答:每台 DVD 的进价是 1200 元 例 2:

30、一种服装,甲店比乙店的进货便宜 10%甲店按照 20%的利润定价,乙店按照 15%的利润定价,甲店比乙店的出厂价便宜 11.2 元,问甲店的进货价 是多少元?(B 级)分析:解:设乙店的成本价为 1(1+15%)是乙店的定价(1-10%)(1+20%)是甲店的定价(1+15%)-(1-10%)(1+20%)=7%11.27%=160(元)160(1-10%)=144(元)答:甲店的进货价为 144 元。例 3、原来将一批水果按 100%的利润定价出售,由于价格过高,无人购买,不得不按 38%的利润重新定价,这样出售了其中的 40%,此时因害怕剩余水果会变质,不得不再次降价,售出了全部水果。结果

31、实际获得的总利润是原来利润的 30.2%,那么第二次降价后的价格是原来定价的百分之几?(B 级)分析:要求第二次降价后的价格是原来定价的百分之几,则需要求出第二次是按百分之几的利润定价。解:设第二次降价是按 x%的利润定价的。38%40%x%(1-40%)=30.2%X%=25%(1+25%)(1+100%)=62.5%答:第二次降价后的价格是原来价格的 62.5%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 一、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因此也叫百分比图)。二、常用统计图的优点:1、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各种数量的

32、多少。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3、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的反映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要在统计图上写出百分率)三、扇形的面积大小: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圆心角越大,扇形越大。(因此扇形面积占圆面积的百分比,同时也是该扇形圆心角度数占圆周角度数的百分比。)四、应用:1.会观察统计图。2、你得到什么数学信息?回答、*占总体的百分之几;、*占的百分比最多,*占的百分比最少;3、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和*一共占百分之几。数学广角:数与形 1、每幅图的圆点总数都可以看作是两个相同的数相乘的积,这些算式还可以用平

33、方数的形式来表示。1+3=22 1+3+5=32 1+3+5+7=42 得出:从 1 起连续奇数的和等于奇数个数的平方。2、从 2 起连续偶数的和等于偶数个数的平方加偶数个数(即(n2+n),或等于偶数个数乘比偶数个数大 1 的数即 n(n+1)。补充内容(位置)1、我们用数对(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确定点的位置。如数对(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竖排叫列(从左往右看)横排叫行(从前往后看),先数列再数行。2、平移时用“上”、“下”、“前”、“后”、“左”、“右”来表述,平移时图形的现状不变。3、图形左、右平移

34、:行不变;图形上、下平移:列不变 补充内容(“鸡兔同笼”问题)一、“鸡兔同笼”问题的特点:题目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数,要求根据总数量,求出各未知数的单量。二、“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1、假设法(1)假如都是兔(2)假如都是鸡;(一般假设都是大数(脚多的),再求出两个脚的相差量,用大的相差量除以小的相差量得到小数(脚少的)最后再用总的头减小数得到大数。(我们称为设大得小,设小得大)例,有 34 个同学去划船,大船每船坐 4 人,小船每船坐 2 人,租 12 条船刚好坐满,问大船和小船各租了几条。假设法:假设全部是大船则坐 124=48(人)那么实际人数与大船做的人数相差 48-34=14

35、(人),实际一条大船比一条小船多坐 4-2=2(人)大的相差量小的相差量得到小的量(即得到小船的数量),142=7(条)总的船减小的船得到大的船 12-7=5(条)。(要注意单位)2、列方程法:例有 34 个同学去划船,大船每船坐 4 人,小船每船坐 2 人,租 12 条船刚好坐满,问大船和小船各租了几条。解:设大船有 X 条,则小船有 12-X 条 4X+2(12-X)=34 4X 是大船坐的人数,4 是大船每船坐 4 人,2(12-X)是小船坐的人数,小船每船坐 2 人,有(12-X)条船,相加就得到总人数 34 人。2(12-X)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得到 24-2X.。所以 4X+2(12-X)=34 4X+212-2X=34 4X+24-2 X=34 2 X+24=34 2 X=34-24 2 X=10 X=5 12-5=7(条)答:租大船 5 条,小船 7 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