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2021高考地理总复习配套学案:气压带和风带.pdf

上传人:hg158****2095 文档编号:80692233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与练】2021高考地理总复习配套学案:气压带和风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导与练】2021高考地理总复习配套学案:气压带和风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与练】2021高考地理总复习配套学案:气压带和风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与练】2021高考地理总复习配套学案:气压带和风带.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其次节 气压带和风带 学习目标:1.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分布规律。2.分析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分布特点及其影响。自主学习: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凹凸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 低纬度环流圈中纬度环流圈高纬度环流圈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1)七个气压带 A为赤道低气压带 C为副热带高气压带E为副极地低气压带G为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2)六个风带B为低纬信风带D为中纬西风带F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3)季节移动规律 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

2、冬季偏南。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1 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气压中心 M 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27 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气压中心 N 是亚洲(印度)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3.季风 1 月 7 月 东亚季风 A 西北风 C 东南风 南亚季风 B 东北风 D 西南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三、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和风带把握下的气候类型 气压带、风带 气候类型 典型分布区 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雨林气候 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西风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欧洲大西洋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等

3、地区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把握 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沿岸、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地区 2.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合作探究: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地球凹凸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学问点应留意“三抓”:1.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依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2.抓“分布”突破位置推断(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 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

4、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凹凸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3)推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看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3.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二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三季风的形成原理与分布 1.冬季风 2.夏季风 四.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项目 成因 冬季风 夏季风 分布地区 冬夏季风比较 源地 风向 性质 源地 风向 性质 东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西伯利亚、蒙古 西北风 寒冷干燥 副热带

5、太平洋 东南风 暖和潮湿 我国东部、日本和朝鲜半岛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南亚季风 海 陆 热力 性 质 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西伯利亚、蒙古 东北风 凉快干燥 赤道四周的印度洋 西南风 暖和潮湿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和我国西南等地区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五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把握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成因 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受中纬西风带把握 终年温存潮湿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把握 终年酷热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把握 终年高温多雨 六.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成因 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

6、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把握,冬季受西风带把握 夏季酷热干燥,冬季温存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干季时受信风带把握,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把握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 旱季时受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把握,雨季时受气压带、风带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风的把握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旱雨两季 特殊提示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有关,如下所示:(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2)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3)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潮湿;(4)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

7、为晴朗干燥天气,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补充材料-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推断 1.主要气候类型比较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 10之间 赤道低气压带把握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 10回归线之间 赤道低压、信风带交替 干湿季交替 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 10回归线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把握 雨季集中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30大陆内部、西岸 副高或信风带把握 全年干旱少雨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 2535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把握 冬温夏热夏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 3040大陆西岸 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把握 冬温雨夏干热 温带

8、温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 3555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把握 冬寒冷干燥夏酷热多雨 温带海洋气候 南北纬 4060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把握 温存多雨 温带大陆气候 南北纬 4060大陆内部 大陆气团把握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亚寒带 亚寒带大气候陆 北极圈四周 极地大陆(海洋)气团 冬寒长夏暖短 寒带 苔原带气候 北半球极地四周临海 极地气团把握 全年寒冷 冰原气候 南半球极地四周内陆 极地气团把握 全年酷寒 高山高原 高山高原气候 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 气温随高度变化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与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洋流等因素之间有着亲密的关系,以北半球为例具体分析如下:3推

9、断气候类型的三步方法 步 骤 依 据 气温或降水因素变化 结 论 推断南北半球 气温季节变化特点 6、7、8 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型)北半球 12、1、2 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型)南半球 推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月气温或最热月气温 最冷月气温高于 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015 最热月均温大于 25 亚热带气候 最热月均温 1020 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0以下 最热月均温 20以上 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大陆性气候 最热月均温 10以下 寒带气候 确定气候类型 降水的季节安排 年雨型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少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夏雨型 热带季风气候、亚

10、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冬雨型 地中海气候 达标检测:一、选择题 右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表示近地面气压带,表示近地面风带。据此回答 13 题:1图中字母 a 所表示的气压带是()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2图中字母 b 所示风带的风向是()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3气压带 a 形成的主要缘由是()A该纬度地带气温高 B该纬度地带气温低 C高空空气积累下沉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答案 1.B 2.D 3.C 读“亚欧大陆气压分布图”,回答 4题。4、图示月份和甲气压中心的名称分别是 A.1 月亚洲高压 B.7 月夏

11、威夷高压 C.1 月阿留申低压 D.7 月亚洲低压 5、此时,乙地的风向是 A 西北风 B、东北风 C 东南风 D、西南风 答案:4.D 5.C 甲图为四种气候类型图,乙图为某大陆东、西岸风向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67 题。6、对图示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是 A.乙图所示季节为北半球夏季 B.和所示的气候类型成因大致相同 C.和所示气候类型常见于大陆东岸 D.所示气候类型对应的陆地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7.、四种气候类型在图乙中相应位置,分别是()A.A、C、D、E B.A、D、F、C C.C、E、A、F D.C、A、B、D 答案:6.B 7.D 二、综合题 8.(2022 安徽四市联考)读图

12、,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表示北半球_季的大气环流状况,请说明你的推断理由。(2)一般地说,A 地降水量比 B 地_,缘由是什么?(3)C 气流来自_(气压带)。为什么 C 气流与 D 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4)请说出 A、B、C、D 四处风向的差异。(5)此季节,洛杉矶具有怎样的气候特征?答案:(1)冬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向南半球移动,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在南半球,对于北半球来说,此时是冬季。(2)多 A 处气流由低纬向高纬流淌,流淌过程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分散,降水较多;而 B 处气流向低纬流淌,气温上升,不利于水汽分散,所以降水相对较少。(3)副热带高气压带 C 气流性质暖而轻,D

13、气流性质冷而重。(4)A 是西南风,B 是东北风,C 是西北风,D 是东南风。(5)温存多雨。9、读“亚洲东部地区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A 图是 (或)月的季风图,B 图是 (或)月的季风图。(2)冬季在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气压中心是 。东亚季风的主要成因是 。试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角度描述南亚西南季风的形成过程 。(3)分析东亚季风在干湿、冷暖性质上有什么不同,写出你的推断依据。冬季风性质 ,推断依据是 。夏季风性质 ,推断依据是 。答案(1)1 7 (2)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季风)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 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3)寒冷干燥 冬季风来自高纬度地区的陆地内部 高温潮湿 夏季风来自低纬度地区的海洋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