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全国2卷理综试题(解析版).pdf

上传人:w**** 文档编号:80690209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DF 页数:41 大小:3.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高考全国2卷理综试题(解析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6年高考全国2卷理综试题(解析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高考全国2卷理综试题(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高考全国2卷理综试题(解析版).pdf(4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试题类型: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P 31 S 32 Ca 40 Fe 56 Ni 59 Cu 64 Zn 65 第卷(选择题共 126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下列叙述错

2、误的是 A.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 B。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 C。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答案】B【考点定位】细胞的分裂、分化、植物组织培养【名师点睛】本题以细胞的生命历程为依托,综合考查细胞的分裂、分化、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知识跨度较大,但难度不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解答该题时的易错点在于:误认为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2 2。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

3、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 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答案】C【解析】某物质可插入 DNA 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 DNA 双链不能打开,说明该物质会阻碍 DNA 分子的解旋,因此会阻碍 DNA 分子的复制、转录和抑制细胞增殖,A、B、D 三项均正确;因 DNA 分子的复制发生在间期,所以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C 项错误.【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细胞增殖【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某种物质可插入 DNA 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 双链

4、不能解开这一解题的信息和切入点,从中挖掘出隐含的信息:该物质具有阻碍 DNA 分子解旋的作用,凡是涉及到 DNA 分子解旋的生理过程都会受到该物质的影响,进而结合各选项的问题情境逐一分析作答。3.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答案】D【考点定位】动物的激素调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名师点睛】与激素相关的解题知识必备:激素的本质及功能:激素的本质是有机分子,功能上是信息分子(如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为

5、蛋白质;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为氨基酸的衍生物)。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 3 提供能量,也不具催化作用,只起调节作用。激素只是改变细胞的代谢,并不直接参与生命活动。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但只有靶器官、靶细胞能识别并接受信息调节代谢。激素的分泌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而细胞代谢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影响.记住常见动物激素的种类、功能及其分泌部位。4.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 B.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 C.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D.黑暗中生长的

6、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答案】C【考点定位】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细胞中的无机盐、光合色素【名师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在平时的学习中忽略了对教材旁栏中的“学科交叉”等内容的阅读,误认为“红外光和紫外光“属于可见光;对提取色素的原理记忆不清、因缺乏生活经验而不知道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5。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

7、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答案】C【解析】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分布的范围内,随机选取若 4 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内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综上所述,A、B、D 三项均错误,C 项正确.【考点定位】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容易题,记住并理解样方法的含义就能准确作答。6。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

8、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答案】D【考点定位】伴性遗传、基因的分离定律【名师点睛】本题是一道信息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否将“新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其关键是围绕“G 对 g 完全显性”、“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

9、,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受精卵中不存在 G、g 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这些新信息进行发散思维,结合所学的伴性遗传、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知识进行分析、展开联想,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7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燃烧产物 CO2是温室气体之一 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 CO 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答案】B 5【解析】试题分析:A燃料燃烧产物是 CO2,温室气体包括 CO2、CH4等气体,A 项正确;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产生大量 CO2气体,大气中 CO2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B 项错误;C液化石油气等物质燃烧能生成

10、水和二氧化碳,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所以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C 项正确;DCO 是有毒气体,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 CO 是大气污染物之一,D 项正确;答案选 B.【考点定位】考查燃料燃烧,环境污染与防治等知识。【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燃烧的燃烧,涉及化石燃料和液化石油气等,化石燃料是一种碳氢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化石燃料所包含的天然资源有煤、石油和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是由炼厂气或天然气(包括油田伴生气)加压、降温、液化得到的一种无色、挥发性气体,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8.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A乙烯和乙醇 B苯和氯乙烯 C乙酸和溴乙烷 D丙烯和丙烷【答案】B【考点定位】考

11、查有机反应类型【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有机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异同比较如下: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称为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称为加成反应;“上一下一,有进有出”是取代反应的特点,“断一,加二都进来”是加成反应的特点;一般来说,烷烃、苯、饱和醇、饱和卤代烃往往容易发生取代反应,而含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或苯环的有机物容易发生加成反应.9a、b、c、d 为短周期元素,a 的原子中只有 1 个电子,b2-和 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 与b 同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 与其他三种元素

12、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 Bb 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6 Cc 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 Dd 和 a 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 的原子中只有 1 个电子,则 a 为氢元素,a、b、c、d 为短周期元素,b2-和 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 b 为氧元素,C 为 Na 元素,d 与 b 同族,则 d 为硫元素。AH 与 O、S 形成化合物为 H2O 和 H2S,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而 NaH 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A 项错误;B氧元素与其他元素能形成 H2O、H2O2、SO2、SO3、Na2O、Na2O2等化合物,B 项

13、正确;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原子半径:Na SOH,C 项正确;Dd 和 a 形成的化合物为 H2S,硫化氢是二元弱酸,H2S 的溶液呈弱酸性,D 项正确;答案选 A。【考点定位】考查元素的推断,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等知识。【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元素的推断,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等知识.在短周期元素中,能形成 b2-和C+离子的元素只能位于第二、第三周期,所以 b 为氧元素,c 为 Na 元素,H 原子的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则 A 为 H 元素,d 与 b 同族,则 d 为 S 元素,然后根据元素周期律的基础知识解答即可.10分子式为 C4H8Cl2的有机物共有

14、(不含立体异构)A 7 种 B8 种 C9 种 D10 种 【答案】C【考点定位】考查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判断取代产物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其分析方法是分析有机物的结构特点,确定不同位置的氢原子种数,再确定取代产物同分异构体数目;或者依据烃基的同分异构体数目进行判断。11MgAgCl 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负极反应式为 Mg-2e=Mg2+B正极反应式为 Ag+e-=Ag 7 C电池放电时 Cl-由正极向负极迁移 D负极会发生副反应 Mg+2H2O=Mg(OH)2+H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电池总反应式

15、为:Mg+2AgCl=MgCl2+2Ag,正极反应为:2AgCl+2e-=2Cl-+2Ag,负极反应为:Mg-2e=Mg2+,A 项正确,B 项错误;对原电池来说,阴离子由正极移向负极,所以电池放电时 Cl-由正极向负极迁移,C 项正确;由于镁是活泼金属,则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2O=Mg(OH)2+H2,D 项正确;答案选 B.【考点定位】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名师点睛】本题以 Mg-AgCl 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为载体,考查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离子的迁移方向等知识。化学电源是高考中的热点,也是难点,学生要结合原电池的知识来推断试题给出的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然后

16、结合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正、负极。12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A NaHCO3、Al(OH)3 B AgCl、NaHCO3 CNa2SO3、BaCO3 D Na2CO3、CuSO4【答案】C【考点定位】考查物质的推断和性质。【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推断和性质。该题既能检查学生元素化合物基础知识的掌握情 8 况,又能检查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更能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难度较大,解答时应认真分析题干,找出明显条件

17、和隐蔽条件。1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制备 Fe(OH)3胶体 将 NaOH 浓溶液滴加到饱和的 FeCl3溶液中 B 由 MgCl2溶液制备无水 MgCl2 将 MgCl2溶液加热蒸干 C 除去 Cu 粉中混有的 CuO 加入稀硝酸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D 比较水和乙醇中氢的活泼性 分别将少量钠投入到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向沸水中滴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备氢氧化铁胶体,A 项错误;B氯化镁是强酸弱碱盐,MgCl2溶液水解产生的 HCl 易挥发,所以由 MgCl2溶液制备无水 MgCl2要在 HCl 气流中加热蒸干,B 项错误;C铜与

18、稀硝酸反应,应该用稀盐酸,C 项错误;D分别将少量钠投入到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反应剧烈的是水,反应平缓的是乙醇,利用此反应比较水和乙醇中氢的活泼性,D 项正确;答案选 D。【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借助实验考查物质的基本性质,涉及胶体的制备、盐类水解的应用、物质的除杂,水和乙醇中氢的活泼性检验,难度不大,只要平时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复习时牢固掌握实验基础知识,有效结合题中的信息,准确答题即可。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8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

19、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14.质量为 m 的物体用轻绳 AB 悬挂于天花板上。用水平向左的力 F 缓慢拉动绳的中点 O,如图所示。用 T 表示绳 OA 段拉力的大小,在 O 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 A。F 逐渐变大,T 逐渐变大 B.F 逐渐变大,T 逐渐变小 C。F 逐渐变小,T 逐渐变大 D.F 逐渐变小,T 逐渐变小 9【答案】A 考点:动态平衡的图解法【名师点睛】此题是物体的平衡问题,考查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图解法是最简单快捷的方法,注意搞清各个力的大小及方向变化的特点,变换平行四边形即可.此题还可以用函数式讨论。15。如图,P 为固定的点电荷,虚线是以

20、P 为圆心的两个圆.带电粒子 Q 在 P 的电场中运动。运动轨迹与两圆在同一平面内,a、b、c 为轨迹上的三个点.若 Q 仅受 P 的电场力作用,其在 a、b、c 点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a、ab、ac,速度大小分别为 va、vb、vc,则 A。aaabac,vavcvb B。aaabac,vb vc va C.ab ac aa,vb vc va D.ab ac aa,vavcvb 【答案】D 考点:点电荷的电场、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O mg F T 1 0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关键是掌握点电荷的电场分布规律;能根据粒子的运动轨迹判断粒子电性和点电荷电性的关系;

21、要知道只有电场力做功时粒子的动能与电势能之和守恒.16。小球 P 和 Q 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上,P 球的质量大于 Q 球的质量,悬挂 P 球的绳比悬挂 Q 球的绳短.将两球拉起,使两绳均被水平拉直,如图所示。将两球由静止释放。在各自轨迹的最低点,A。P 球的速度一定大于 Q 球的速度 B.P 球的动能一定小于 Q 球的动能 C。P 球所受绳的拉力一定大于 Q 球所受绳的拉力 D。P 球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小于 Q 球的向心加速度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小球摆动至最低点由动能定理:212mgLmv,可得:2vgL,因PQLL,故PQvv,选项 A 错误;B、由kEmgL,因PQm

22、m,则动能无法比较,选项 B 错误;C、在最低点,2TvFmgmL,可得3TFmg,选项 C 正确;D、22vagL,两球的向心加速度相等,选项 D 错误,故选 C.考点:圆周运动、机械能、向心力【名师点睛】此题考查机械能守恒定律及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解题时要通过选择合适的物理规律列出方程找到要讨论的物理量,然后根据题目的条件来分析结论;此题意在考查基本规律的掌握程度。17.阻值相等的四个电阻、电容器 C 及电池 E(内阻可忽略)连接成如图所示电路。开关 S 断开且电流稳定时,C 所带的电荷量为 Q1,;闭合开关 S,电流再次稳定后,C 所带的电荷量为 Q2。Q1与 Q2的比值为 A。25 B

23、.12 C.35 D.23 1 1 【答案】C 考点: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容器【名师点睛】此题是对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及电容器问题的考查;解题时关键是要搞清电路的结构,画出等效电路图,搞清电容器两端的电压是哪个电阻两端的电压,然后根据 Q=CU 求解电容器的带电量.18.一圆筒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 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筒的轴平行,筒的横截面如图所示.图中直径 MN 的两端分别开有小孔,筒绕其中心轴以角速度 顺时针转动。在该截面内,一带电粒子从小孔 M 射入筒内,射入时的运动方向与 MN 成 30角。当筒转过 90时,该粒子恰好从小孔 N 飞出圆筒。不计重力.若粒子在筒内未与筒壁发生碰撞

24、,则带电粒子的比荷为 A3B B2B CB D2B 【答案】A 1 2 考点: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名师点睛】此题考查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解题时必须要画出规范的粒子运动的草图,结合几何关系找到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偏转角,根据两个运动的等时性求解未知量;此题难度中等,意在考查学生物理知识与数学知识的结合能力.19.两实心小球甲和乙由同一种材质制成,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两球在空气中由静止下落,假设它们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与球的半径成正比,与球的速率无关.若它们下落相同的距离,则 A。甲球用的时间比乙球长 B.甲球末速度的大小大于乙球末速度的大小 C。甲球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球加速度的大小

25、D.甲球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乙球克服阻力做的功【答案】BD【解析】试题分析:A、C、两球的质量343mr,fkr对两球由牛顿第二定律32=g=4433mgfkrkagmrr,可得aa乙甲,由212hat知甲球的运动时间较短,选项 A、C 错误;B、由2vah得vv乙甲,故选项 B 正确;D、因ff乙甲,由fWf h知阻力对甲球做功较大,选项 D 正确。故选 BD.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名师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首先应该根据牛顿定律找到物体的加速度与小球的半径的关系,然后比较加速度,在结合运动公式来讨论其他物理量;此题意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及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2

26、0。法拉第圆盘发电机的示意图如图所示。铜圆盘安装在竖直的铜轴上,两铜片 P、Q 分别于圆盘的边缘和铜轴接触,关于流过电阻 R 的电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圆盘转动的角速度恒定,则电流大小恒定 1 3 B。若从上往下看,圆盘顺时针转动,则电流沿 a 到 b 的方向流动 C。若圆盘转动方向不变,角速度大小发生变化,则电流方向可能发生变化 D.若圆盘转动的角速度变为原来的 2 倍,则电流在 R 上的热功率也变为原来的 2 倍 【答案】AB 考点:电磁感应定律【名师点睛】关于法拉第圆盘这是课本上介绍的装置,在历次考试中多次出现;解题时要会进行电源的等效:相当于一条半径旋转切割磁感线,记住求解感应电

27、动势的公式212EBl,并能搞清整个电路的结构.21.如图,小球套在光滑的竖直杆上,轻弹簧一端固定于 O 点,另一端与小球相连.现将小球从M 点由静止释放,它在下降的过程中经过了 N 点。已知 M、N 两点处,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大小相等,且ONMOMN2。在小球从 M 点运动到 N 点的过程中 A弹力对小球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B.有两个时刻小球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 C。弹簧长度最短时,弹力对小球做功的功率为零 D。小球到达 N 点时的动能等于其在 M、N 两点的重力势能差 1 4 【答案】BCD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名师点睛】此题是牛顿第二定律和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问题;解题时要认真

28、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尤其是弹力变化情况,结合功的概念及牛顿定律来讨论;注意弹簧弹力相等时,弹性势能相等,无论是压缩状态还是拉伸状态。第卷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2 题第 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 33 题第 40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一)必考题(共 129 分)22.(6 分)某物理小组对轻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轻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物快接触而不连接,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与物块连接。向左推物快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由静止释放物快,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1 5 (1

29、)试验中涉及到下列操作步骤:把纸带向左拉直 松手释放物快 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向左推物快使弹簧压缩,并测量弹簧压缩量 上述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填入代表步骤的序号)。(2)图(b)中 M 和 L 纸带是分别把弹簧压缩到不同位置后所得到的实际打点结果.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 50Hz。由 M 纸带所给的数据,可求出在该纸带对应的试验中物快脱离弹簧时的速度为_m/s。比较两纸带可知,_(填“M或“L)纸带对应的试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答案】(1)(2)1。29;M 考点: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名师点睛】此题是创新实验,考查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实验;关键是弄懂装置的原理,并能正确的处

30、理实验的数据;题目比较简单,考查学生处理基本实验的能力.23.(9 分)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电路测量量程为 2。5V 的电压表错误!的内阻(内阻为数千欧姆),可供选择的器材有:电阻箱 R(最大阻值 99999.9),滑动变阻器 R1(最大阻值 50),1 6 滑动变阻器 R2(最大阻值 5k),直流电源 E(电动势 3V).开关 1 个,导线若干。实验步骤如下 按电路原理图(a)连接线路;将电阻箱阻值调节为 0,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与图(a)中最左端所对应的位置,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满偏;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2.00V,记下电阻箱

31、的阻值。回答下列问题:(1)试验中应选择滑动变阻器_(填“1R”或“2R)。(2)根据图(a)所示电路将图(b)中实物图连线.(3)实验步骤中记录的电阻箱阻值为 630。0,若认为调节电阻箱时滑动变阻器上的分压不变,计算可得电压表的内阻为_(结果保留到个位)。(4)如果此电压表是由一个表头和电阻串联构成的,可推断该表头的满刻度电流为_(填正确答案标号)。A.100A B.250A C.500A D。1mA 【答案】(1)1R(2)连线如下图;(3)2520 (4)D【解析】1 7 试题分析:(1)本实验利用了半偏法测电压表的内阻,实验原理为接入电阻箱的时候电路的总电阻减小的不太大,故需要滑动变

32、阻器为小电阻,故选 R1可减小实验误差.(2)滑动变阻器为分压式,连接实物电路如图所示:考点:测电压表的内阻【名师点睛】此题考查测量电压表内阻以及电表的改装问题;实验是在课本上的“半偏法”的基础上略加改编而成的,考查学生对新实验的理解及灵活处理能力,其实关键是要搞清实验的原理及实验的步骤;实物图连线也是经常做的题目,比较简单。24。(12 分)如图,水平面(纸面)内间距为 l 的平行金属导轨间接一电阻,质量为 m、长度为 l 的金属杆置于导轨上,t=0 时,金属杆在水平向右、大小为 F 的恒定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t0时刻,金属杆进入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区域,

33、且在磁场中恰好能保持匀速运动.杆与导轨的电阻均忽略不计,两者始终保持垂直且接触良好,两者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求(1)金属杆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的电动势的大小;(2)电阻的阻值.【答案】(1)0()BltFmgEm(2)2 20B l tRm【解析】1 8 试题分析:(1)对棒由牛顿第二定律:Fmgma 匀加速直线运动:00vat 动生电动势:0EBlv 解得:0()BltFmgEm 考点:电磁感应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名师点睛】此题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问题;解题时要认真分析物理过程,分析金属棒的受力情况,选择合适的物理规律列出方程即可求解;关键还要抓住

34、金属板的匀速运动状态列方程;此题难度不大。25.(20 分)轻质弹簧原长为 2l,将弹簧竖直放置在地面上,在其顶端将一质量为 5m 的物体由静止释放,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簧长度为 l。现将该弹簧水平放置,一端固定在 A 点,另一端与物块P接触但不连接.AB是长度为5l的水平轨道,B端与半径为l的光滑半圆轨道BCD相切,半圆的直径 BD 竖直,如图所示。物块 P 与 AB 简的动摩擦因数=0。5.用外力推动物块 P,将弹簧压缩至长度 l,然后释放,P 开始沿轨道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1)若 P 的质量为 m,求 P 到达 B 点时速度的大小,以及它离开圆轨道后落回到 AB 上的位置与

35、 B 点间的距离;(2)若 P 能滑上圆轨道,且仍能沿圆轨道滑下,求 P 得质量的取值范围。【答案】(1)2 2xl(2)5532Pmmm【解析】试题分析:(1)竖直的弹簧上物体压缩,由机械能守恒:5PmglE 1 9 物体 P 从压缩弹簧到 B 点,由能量守恒:2142PBEmglmv 解得:6Bvgl 考点:能量守恒定律、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名师点睛】此题是力学综合题;考查平抛运动、圆周运动以及动能定理的应用;解题时要首先知道平抛运动及圆周运动的处理方法,并分析题目的隐含条件,挖掘“若 P 能滑上圆轨道,且仍能沿圆轨道滑下”这句话包含的物理意义;此题有一定难度,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

36、题的能力。26联氨(又称联肼,N2H4,无色液体)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回答下列问题:(1)联氨分子的电子式为_,其中氮的化合价为_。(2)实验室可用次氯酸钠溶液与氨反应制备联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_。(3)2O2(g)+N2(g)=N2O4(l)H1 N2(g)+2H2(g)=N2H4(l)H2 O2(g)+2H2(g)=2H2O(g)H3 2 N2H4(l)+N2O4(l)=3N2(g)+4H2O(g)H4=-1048。9kJ/mol 上述反应热效应之间的关系式为H4=_,联氨和 N2O4可作为火箭推进剂的主要原因为_.2 0 (4)联氨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程

37、式与氨相似,联氨第一步电离反应的平衡常数值为_(已知:N2H4+H+N2H5+的 K=8.7107;KW=1.010-14)。联氨与硫酸形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为 。(5)联氨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向装有少量 AgBr 的试管中加入联氨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联氨可用于处理高压锅炉水中的氧,防止锅炉被腐蚀.理论上 1kg 的联氨可除去水中溶解的 O2 kg;与使用 Na2SO3处理水中溶解的 O2相比,联氨的优点是 。【答案】26、(1);-2(2)NaClO+2NH3=N2H4+NaCl+H2O (3)H4=2H32H2-H1;反应放热量大、产生大量气体(4)8.710-7,N2H6(HSO4)2

38、(5)固体逐渐变黑,并有气泡产生 1 N2H4的用量少,不产生其他杂质(还原产物为 N2和 H2O,而 Na2SO3产生 Na2SO4(4)联氨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与氨相似,则联氨第一步电离的方程式为N2H4+H2O N2H5+OH,已知:N2H4+H+N2H5+的 K=8.7107;KW=1.010-14,联氨第一步电离的平衡常数 K=c(N2H5+)c(OH)c(N2H4)=c(N2H5+)c(OH)c(H+)c(N2H4)c(H+)=KKw=8.71071。010-14=8。710-7;联氨为二元弱碱,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则联氨与硫酸形成酸式盐的化学式为 N2H6(HSO4

39、)2.(5)联氨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AgBr 具有弱氧化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AgBr+N2H4=4Ag+N2+4HBr,所以向装有少量 AgBr 的试管中加入联氨溶液,可观察到固体逐渐变黑,并有气泡产生;联氨可用于处理高压锅炉水中的氧,防止锅炉被腐蚀,发生的反应为N2H4+O2=N2+2H2O,理论上 1kg 的联氨可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为 1kg32g/mol32g/moL=1kg;与 2 1 使用Na2SO3处理水中溶解的O2相比,联氨的优点是N2H4的用量少,不产生其他杂质,而Na2SO3的氧化产物为 Na2SO4,易生成硫酸盐沉淀,影响锅炉的安全使用.【考点定位】考查

40、电子式,化合价,盖斯定律的应用,弱电解质的电离,化学计算等知识。【名师点睛】本题以多知识点综合题的形式考查化学基本用语,涉及电子式和化合价,盖斯定律的应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简单化学计算等知识。对于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要注意几点:准确书写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若没有直接的数据代入,要根据题意做一些变形,得到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式也可解答。27 丙烯腈(CH2=CHCN)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主要副产物有丙烯醛(CH2=CHCHO)和乙腈 CH3CN 等,回答下列问题:(1)以丙烯、氨、氧气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丙烯腈(C3H3N)和副产物丙烯醛(C3H4

41、O)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C3H6(g)+NH3(g)+O2(g)=C3H3N(g)+3H2O(g)H=-515kJ/mol C3H6(g)+O2(g)=C3H4O(g)+H2O(g)H=353kJ/mol 两个反应在热力学上趋势均很大,其原因是 ;有利于提高丙烯腈平衡产率的反应条件是 ;提高丙烯腈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 .(2)图(a)为丙烯腈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最高产率对应温度为 460OC低于 460OC时,丙烯腈的产率 (填“是”或者“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产率,判断理由是 ;高于 460OC 时,丙烯腈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双选,填标号)A催化剂活性降低 B平衡常数变大 C副反

42、应增多 D反应活化能增大 (3)丙烯腈和丙烯醛的产率与 n(氨)/n(丙烯)的关系如图(b)所示。由图可知,最佳 n(氨)/n(丙烯)约为 ,理由是。进料氨、空气、丙烯的理论体积约为 【答案】27.(1)两个反应均为放热量大的反应;降低温度、降低压强;催化剂;2 2 (2)不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产率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AC(3)1;该比例下丙烯腈产率最高,而副产物丙烯醛产率最低;1:7。5:1【解析】试题分析:(1)因为两个反应均为放热量大的反应,所以热力学趋势大;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所以降低温度、降低压强有利于提高丙烯腈的平衡产率;由图 a 可知,提高丙烯腈反应选择性的关键

43、因素是催化剂。(3)根据图像可知,当 n(氨)/n(丙烯)约为 1 时,该比例下丙烯腈产率最高,而副产物丙烯醛产率最低;根据化学反应 C3H6(g)+NH3(g)+3/2O2(g)=C3H3N(g)+3H2O(g),氨气、氧气、丙烯按 1:1.5:1 的体积比加入反应达到最佳状态,而空气中氧气约占 20%,所以进料氨、空气、丙烯的理论体积约为 1:7.5:1.【考点定位】考查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化学图像的分析与判断,化学计算等知识。【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化学图像的分析与判断,化学计算等知识。该题是对化学平衡的集中考查,涉及的知识点不多,解题的关键点是看懂图像的含义,看图像时:

44、一看面: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意义;二看线: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三看点:起点,拐点,终点,然后根据图象中呈现的关系、题给信息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做出符合题目要求的解答。28(15 分)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 Fe2+、Fe3+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 0。1mol/L 的溶液在 FeCl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_。(2)甲组同学取 2mL 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 1 滴 KSCN 溶液,溶液变红,说明 Cl2可将 Fe2+氧化。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_。(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 2mLFeC

45、l2溶液中先加入 0。5mL 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 l 滴 KSCN 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_ _。2 3 (4)丙组同学取 10 mL0.1mol/LKI 溶液,加入 6mL0.1mol/LFeCl3溶液混合。分别取 2mL 此溶液于 3 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第一支试管中加入 1mL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呈紫色;第二只试管中加入 1 滴 K3Fe(CN)6 溶液,生成蓝色沉淀:第三支试管中加入 1 滴 KSCN 溶液,溶液变红。实验检验的离子是_(填离子符号);实验和说明:在 I 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_(填离子符号),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_ _

46、。(5)丁组同学向盛有 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 FeCl3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生成沉淀的原因是_ _(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答案】28。(1)防止 Fe2+被氧化 (2)2Fe2+Cl2=2Fe3+2Cl(3)隔绝空气(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影响)(4)Fe2+;Fe3+;可逆反应(5)H2O2+2Fe2+2H+=2Fe3+2H2O,Fe3+催化 H2O2分解产生 O2;H2O2分解反应放热,促进 Fe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4)根据 Fe2+的检验方法,向溶液中加入 1 滴 K

47、3Fe(CN)6 溶液,若生成蓝色沉淀,一定含有亚铁离子;则实验检验的离子是 Fe2+;碘易溶于 CCl4,在 CCl4中呈紫色,Fe3+遇 KSCN 溶液显血红色,实验和说明,在 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 Fe3+和 I2,由此可以证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5)H2O2溶液中加入几滴酸化的 FeCl3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铁离子的溶液呈棕黄色,说明 H2O2将 Fe2+氧化成 Fe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2O2+2Fe2+2H+=2Fe3+2H2O;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是因为 Fe3+催化 H2O2分解产生 O2;H2O2分解反应放热,促进 Fe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48、所以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考点定位】考查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性质,离子的检验,H2O2的性质,盐类的水解等知识。2 4 【名师点睛】本题以常见的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性质、H2O2的性质为基础,考查了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生读题不会感到陌生,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涉及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性质,离子的检验,H2O2的性质,盐类的水解等知识。人们常用 KSCN 溶液检验 Fe3+的存在,若向溶液中加入几滴 KSCN 溶液,溶液呈血红色,则该溶液中含义 Fe3+;人们常用 K3Fe(CN)6 溶液检验 Fe2+的存在,若向溶液中加入几滴 K3Fe(CN)6 溶液,生成蓝色沉淀,则该溶液中含义 F

49、e2+。29。(10分)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 组。(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 .(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 ,原因是 。(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 ,其特性有 (答出两点即可).【答案】(10分)(1)B (2)加快 (3)不变 60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底物总量也不会增加

50、(4)蛋白质或 RNA 高效性、专一性 2 5 (4)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考点定位】酶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名师点睛】本题以反映“温度对某种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结果曲线图为载体,考查考生对酶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问题,必须理解横纵坐标的含义,还要重点分析曲线的起点、拐点、交点、落点这“四点”以及把握曲线走势,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合理地解释各种情境下的曲线含义,在解题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处理,得到答案。30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