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pdf

上传人:w*** 文档编号:80686366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32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08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pdf(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08 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共 6 小题)1(6 分)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B高等动物能合成生命活动所需要的 20 种氨基酸 C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是一种蛋白质 D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会产生新的蛋白质 2(6 分)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鼠脾细胞与兔造血干细胞的细胞膜能够发生融合 B用蛋白酶处理生物膜可改变其组成,不改变其通透性 C在生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生物膜只发生结构上的联系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间传递时,生物膜发生的变化是相同的 3(6 分)下列有

2、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 B浆细胞的产生,需要 T 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 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浆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D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 4(6分)为 获 得 纯 和 高 蔓 抗 病 番 茄 植 株,采 用 了 如 图 所 示 的 方 法:图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过程的自交代数越多,纯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越高 B过程可以任取一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 C过程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 D图中筛选过程不改变抗病基因频率 5(6 分)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

3、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两组实验: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乙图);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 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 C培养液为上述生态系统提供能量 D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 6(6 分)下列有关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 ATP 的量与安静时相等;若细胞内 Na+浓度偏高,为维持 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 ATP 的量增加;人在寒冷时,肾上

4、腺素和甲状腺素分泌增多,细胞产生 ATP 的量增加;人在饥饿时,细胞中 ATP 与 ADP 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A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 2 小题,满分 36 分)7(20 分)如图所示为人 珠蛋白基因与其 mRNA 杂交的示意图,表示基因的不同功能区。据图回答:(1)上述分子杂交的原理是 ;细胞中 珠蛋白基因编码区不能翻译的序列是 (填写图中序号)。(2)细胞中 珠蛋白基因开始转录时,能识别和结合中调控序列的酶是 。(3)若一个卵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珠蛋白基因编码区中一个 A 替换成 T,则由该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携带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 。(4)上述突变基因的两个携带者婚配,其

5、后代中含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 。为探究血糖调节的影响因素,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流程。实验中 5 只家兔的注射剂量和生理指标均按单位体重计算。据图回答:(1)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号家兔。(2)二次注射后,与号家兔相比,若号家兔产生尿素的量增加,原因是 。(3)二次注射后,低血糖症状最先得到缓解的是 号家兔;若号家兔出现糖尿,则该兔的尿量将会 ,原因是 。8(16 分)莠去津是一种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它是广泛使用的除草剂之一。(1)莠去津的作用机理之一是阻断光反应中的电子传递过程,影响 NADP+形成 ,进而影响在 中进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最终抑制杂草生长。(2)从使用莠去津的农田中,选到了能遗传的

6、耐莠去津杂草,将它与敏感型植株杂交,结果见下表:杂交亲本 后代中耐药型植株比例(%)后代中敏感型植株比例(%)耐药型敏感型 100 0 敏感型耐药型 0 100 由表推断,控制该耐药性状的基因位于 。(3)莠去津在土壤中不易降解,为修复被其污染的土壤,按如图 1 所示程序选育能降解莠去津的细菌(目的菌)。已知莠去津在水中溶解度低,含过量莠去津的固体培养基不透明。据图回答:由于莠去津的 作用,在长期使用莠去津的土壤中可能含有目的菌。如图 2 所示是 AC 瓶中三类细菌的最大密度柱形图,由图推断,从 A 瓶到 C 瓶液体培养的目的是 ;甲类细菌密度迅速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从 A 瓶中应选择细菌生长处于 期的菌液加入到 B 瓶中,培养效果会更好。在固体培养基中,无透明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 ;有透明带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 ,据此可筛选出目的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