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市政规范大全》CJJ45-2023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pdf

上传人:秦** 文档编号:80619750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DF 页数:73 大小:2.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市政规范大全》CJJ45-2023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城市市政规范大全》CJJ45-2023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市政规范大全》CJJ45-2023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市政规范大全》CJJ45-2023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pdf(7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P CJJ 45 2006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Standard for lighting design of urban road2006-12-19 发布 2007-07-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发 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 市 道 路 照 明 设 计 标 准S t a n d a r d f o r l i g h t i n g d e s i g n o f u r b a n r o a dCJJ 45-2006 J 627-2006批 准 部 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 行 日 期:2 0 0 7 年7 月1 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2、 6北 京中华 人 民 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Standard for lighting design of urban road C JJ4 5 -2 0 0 6*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 版、发 行(北京H郊百万庄)各 地 新 华 书 店、建筑书 店经 销 北 京 密 云 红 光 制 版 公 司 制 版 廊 坊 市 海 涛 印 刷 有 限 公 司 印 刷 *开本:850 x1168毫 米1/3 2印张:2 K字数:61千字 2007年1月第一版 2014年5月第六次印刷 定价:12.00元 统 一 书 号:15112 14471 版 权 所 有 翻 印 必 究如 有 印 装 质

3、量 问 题,可 寄 本社退换 (邮政编码100037)本 社 网 址:http:/ 网 上 书 店:Http:/www.chin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公 告第531号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的公告现 批 准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为行 业标 准,编 号 为 CJJ 45-20 0 6,自 20 0 7 年 7月 1日起实施。其 中,第 6.1.2、7.1.2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 行 业 标 准 城市道路照明设 计 标 准 CJJ 45 -.9 1 同时废止。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 版 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 0 6 年

4、1 2月 19 日前 言根 据 建 设 部 建 标 20 0 3 1 0 4号 文 的 要 求,标准编制组在深 人 调 查 研 究,认真总结国内外科研成果和大量实践经验,并在广 泛征 求意见的基础上,全面修订了本标准。本 标 准 的 主 要 技 术 内 容 是:1.总 则;2.术 语;3.照明标 准;4.光 源、灯具及其附属装置选择;5.照明方式和设计要求;6.照明供 电和控制;7.节能标准和措施。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适当提高了照明标准值,增 加了交会区照明规定、人行道路照明规定以及节能标准等。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 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 标 准

5、主 编 单 位:中 国 建 筑 科 学 研 究 院(北京西城区车公 庄 大 街 1 9 号,1 0 0 0 44)o 本 标 准 参 编 单 位:北京市路灯管理中心成都市路灯管理处 飞 利 浦 照 明(中国)有限公司 艾迪照明集团公司 东 芝 照 明(北 京)有限公司 佑 昌 西 特 科 照 明(廊 坊)有限公司 索 恩 照 明(天津)有限公司 宁波帅康灯具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 准主要起草人:李 铁 楠 李 景 色 孙 卫 平 郗 书 堂 张 建 平 姚 梦 明 宋 文 凯 许 东 亮 庄 坚 毅 袁 景 玉 陈 利 清4目 次1 总 则.12 雜.23照 明 标 准.73.1道 路 照 明 分

6、 类.73.2道 路 照 明 评 价 指 标.73.3机 动 车 交 通 道 路 照 明 标 准 值.73.4交 会 区 照 明 标 准 值.83.5人 行 道 路 照 明 标 准 值.94光 源、灯具及其附属装置选择.114.1光 源 选 择.114.2灯 具 及 其 附 属 装 置 选 择.115 照明方式和设计要求.1 35.1照 明 方 式.135.2道 路 及 与 其 相 连 的 特殊 场 所照 明 设 计 要 求.155.3道 路 两 侧 设 置 非 功 能 性 照 明 时 的 设 计 要 求.216 照明供电和控制.226.1照 明 供 电.226.2照 明 控 制.237节能标

7、准和措施.247.1节 能 标 准.247.2 节 能 措 施.25附 录A路 面 亮 度 系 数和简 化 亮 度 系数 表.26附 录 B维 护 系 数.32本 标 准 用 词 说 明.33附:条 文 说 明.3551.0.1 为确保城市道路照明能为各种车辆的驾驶人员以及行人 创造良 好的 视觉 环境,达 到 保 障 交 通 安 全,提 高 交 通 运 输 效 率,方 便 人 民 生 活,降 低 犯 罪 率 和 美 化 城 市 环 境 的 目 的,制 定 本标 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市道路及与道路相 连的特殊场所的照明设计,不适用于隧道照明的设计。1.0.3 道路照

8、明的设计应按照安全可靠、技术 先进、经济合理、节能环保、维修方便的原则进行。1.0.4 道路照明设计除 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 关标准的规定。2术 语2.0.1 城市道路 u r b a n r o a d在城市范围 内,供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 设 施 的 道 路。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 建 筑 物 和 城 市 居 民 的 服 务 功 能 等,城 市 道 路 分 为 快 速 路、主干 路、次 干 路、支 路、居住区道路。2.0.2 快速路 e x p r e s s wa y城市中距离长、交 通量大、为快速交通服务的道路。快速路 的 对 向 车

9、 行 道 之 间 设 中 间 分 车 带,进 出 口 采 用 全 控 制 或 部 分 控 制。2.0.3 主干路 ma j o r r o a d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采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 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2.0.4 次干路 c o l l e c t o r r o a d与主干路结合组成路网、起集散交通作用的道路。2.0.5 支路 l o c a l r o a d次干路与居住区道路之间的连接道路。2.0.6 居住区道路 r e s i d e n t i a l r o a d居住区内的道路及主要供行人和非&动车通行的街巷。2.0.7 常规照明 c o n v e n t

10、 i o n a l r o a d l i g h t i n g灯 具 安 装 在 高 度 通 常 为 1 5 m以 下 的 灯 杆 上,按一定间距有 规律地连续设置在道路的一侧、两侧或中间分车带上进行照明的 一种 方 式。采用这种照明方式时,灯 具的纵轴 垂直于路轴,使灯 具所发出的大部分光射向道路的纵轴方向。2.0.8 高杆照明 h i g h ma s t l i g h t i n g一 组 灯 具 安 装 在 高 度 大 于 或 等 于 20 m的 灯杆上进行 大面 积2照明的一种照明方式。2.0.9半 高 杆 照 明(也称中杆照明)s e mi-h i g h ma s t l

11、 i g h t i n g 一 组 灯 具 安 装 在 高 度 为 1 5 20 m的灯杆上进行照明的一种照明方式。当按常规照明方式配置灯具时,属 常规照明;按高杆 照明方式配置灯具时,属高杆照明。2.0.1 0 截光型灯具 c u t-o f f l u mi n a i r e灯具的最大光强方向与灯具向下垂直轴夹角在0 6 5 之 间,9 0 角 和 8 0 角 方 向 上 的 光 强 最 大 允 许 值 分 别 为 l Oc d/l OOOl m和 30 c d/1 0 0 0 l m的灯具。且 不 管 光 源 光 通 量 的 大 小,其 在 9 0 角方 向上的光强最大值不得超过l

12、OOOc d。.2.0.1 1 半截光型灯具 s e mi-c u t-o f f l u mi n a i r e灯具的最大光强方向与灯具向下垂直轴夹角在0 7 5 之 间,9 0 角 和 8 0 角 方 向 上 的 光 强 最 大 允 许 值 分 别 为 5 0 c d/1 0 0 0 l m和 l OOc d/l OOOl m的灯具。且不管光源光通量的大小,其 在 9 0 角方 向上的光强最大值不得超过l OOOc d。2.0.1 2 非截光型灯具 n o n-c u t-o f f l u mi n a i r e灯 具的 最大 光强 方向不受 限制,9 0 角方向上的光强最大值 不

13、得 超 过 l OOOc d 的灯具。2.0.1 3 泛光灯 f l o o d l i g h t光 束 扩 散 角(光 强 为 峰 值 光 强 的 1/1 0 的两个方向之间的夹 角)大 于 1 0、作泛 光照明用的投 光器。通常可转动并指向任意 方 向。2.0.1 4 灯具效率 l u mi n a i r e e f f i c i e n c y在相同的使用条件下,灯具发出的总光通量与灯具内所有光 源发出的总光通量之比。2.0.1 5 维护系数 ma i n t e n a n c e f a c t o r照明装置使用一定时期之后,在规定表面上的平均照度或平 均亮度与该装置在相同条

14、件下新安装时在同一表面上所得到的平 均照度或平均亮度之比。2.0.1 6 灯具的安装高度 l u mi n a i r e mo u n t i n g h e i g h t灯具的光中心至路面的垂直距离。2.0.1 7 灯具的安装间距 l u mi n a i r e mo u n t i n g s p a c i n g 沿道路的中心线测得的相邻两个幻;具之间的距离。2.0.1 8 悬挑长度 o v e r h a n g灯具的光中心至邻近一侧缘石的水平距离,即灯具伸出或缩 进缘石的水平起离。2.0.1 9 灯臂长度 b r a c k e t p r o j e c t i o n从

15、灯 杆 的 垂 直 中 心 线 至 灯 臂 插 人 灯 具 那 一 点 之 间 的 水 平 距 离。2.0.20 路面有效宽度 e f f e c t i v e r o a d wi d t h用于道路照明设计的路面 理论 宽度,它 与 道 路 的 实 际 宽 度、灯具的悬挑长度和灯具的布置方式等有关。当灯具采用单侧布置 方 式 时,道路有效宽度为实际路宽减去一个悬挑长度。当灯具采 用 双 侧(包括交错和相对)布置方式时,道路有效宽度为实际路 宽减去两个悬挑长度。当灯具在双幅路中间分车带上采用中心对 称 布 置方 式 时,道路有效宽度就是道路实际宽度。2.0.21 诱导性 g u i d a

16、 n c e沿着道路恰当地安装灯杆、灯 具,可以给驾驶员提供有关道 路 前 方 走 向、线 型、坡 度 等 视 觉 信 息,称 其 为 照 明 设 施 的 诱 导 性。2.0.22 路面平均亮度 a v e r a g e r o a d s u r f a c e l u mi n a n c e 按 照 国 际 照 明 委 员 会(简 称 C I E)有关规定在路面上预先设定的点上测得的或计算得到的各点亮度的平均值。2.0.23 路 面 亮 度 总 均 匀 度 o v e r a l l u n i f o r mi t y o f r o a d s u r f a c e l u mi

17、 n a n c e路面上最小亮度与平均亮度的比值。2.0.24 路 面 亮 度 纵 向 均 勻 度 l o n g i t u d i n a l u n i f o r mi t y o f r o a d s u r f a c e l u mi n a n c e同一条车道中心线上最小亮度与最大亮度的比值。2.0.25 路面平均照度 a v e r a g e r o a d s u r f a c e i l l u mi n a n c e按 照 C I E有 关 规 定 在 路 面 上 预 先 设 定 的 点 上 测得 的 或 计算 得到的各点照度的平均值。2.0.26 路 面

18、照 度 均 勻 度 u n i f o r mi t y o f r o a d s u r f a c e i l l u mi n a n c e路面上最小照度与平均照度的比值。2.0.2 7路 面 维 持 平 均 亮 度(照 度)ma i n t a i n e d a v e r a g e l u mi n a n c e (i l l u mi n a n c e)o f r o a d s u r f a c e即 路 面 平 均 亮 度(照度)维持 值。它是在计人光源计划更换 时光通量的衰减以及灯具因污染造成效率下降 等因素(即维护系 数)后 设 计 计 算 时 所 采 用 的

19、 平 均 亮 度(照度)值。2.0.2 8灯 具 的 上 射 光 通 比 u p w a r d l i g h t r a t i o,灯具安装就位时,其发出的位于水平方向及以上的光通量占 灯具发出的总光通量的百分比。2.0.29 眩光 g l a r e由于视野中的亮度分布或者亮度范围的不适宜,或存在极端 的对比,以致引起不舒适感觉或降低观察目标或细部的能力的视 觉 现象。2.0.30 失能眩光 d i s a b i l i t y g l a r e降低视觉对象的可见度,但不一定产生不舒适感觉的眩光。2.0.31 阈值增量 t h r e s h o l d i n c r e me

20、n t失能眩光的度量。表示为存在眩光源时,为了达到同样看清 物体的目的,在 物 体 及 其 背 景 之 间 的 亮 度 对 比 所 需 要 增 加 的 百 分 比。2.0.32 环境比 s u r r o u n d r a t i o车 行 道 外 边 5 m宽 的 带 状 区 域 内 的 平 均 水 平 照 度 与 相 邻 的 5 m宽车行道上平均水平照度之比。2.0.33 交会区 c o n f l i c t a r e a s是 指 道 路 的 出 入 口、交 叉 口、人 行 横 道 等 区 域。在这种区 域,机动车之间、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及行人之间、车辆与固定物 体之间的碰撞有增加的

21、可能。2.0.34(道 路)照 明 功 率 密 度 l i g h t i n g p o we r d e n s i t y (o f r o a d s u r f a c e)单 位 路 面 面 积 上 的 照 明 安 装 功 率(包 含 镇 流器功耗)。2.0.35 远动终端 r e mo t e t e r mi n a l u n i t由 主 站 监 控 的 子 站,按 规 约 完 成 远 动 数 据 采 集、处 理、发 送、接收以及输出执行等功能的设备。63照 明 标 准3.1 道 路 照 明 分 类3.1.1根据道路使用功能,城市道路照明可分为主要供机动车 使用的机动车交通

22、道路照明和主要供非机动车与行人使用的人行 道路照明两类。3.1.2 机 动 车 交通道路照明应按快速路与主干路、次 干 路、支路分为三级。3.2 道路照明评价指标3.2.1机 动 车 交 通 道 路 照 明 应 以 路 面 平 均 亮 度(或路面平均照 度)、路 面 亮 度 总 均 勻 度 和 纵 向 均 匀 度(或 路 面 照 度 均 勻 度)、眩光限制、环境比和诱导性为评价指标。3.2.2 人行道路照明应以路面平 均照度、路面最小照度和垂直 照度为评价指标。3.3 机动车交通道路照明标准值3.3.1设置连续照明的机动车交通道路的照明标准值应符合表 3.3.1的规定。3.3.2 在设计道路照

23、明时,应确保其具有良好的诱导性。3.3.3 对同一级道路选定照明标准值时,应考虑城市的性质和 规 模,中小城市可选择本标准表3.3.1中的低档值。3.3.4 对同一级道路选定照明标准值时,交通控制系统和道路 分隔设施完善的道路,宜 选择 本 标 准 表3.3.1中的低档值,反之 宜选择高档值。7表3.3.1机动车交通道路照明标准值级别道路类型路 面 亮 度路 面 照 度眩光限制阈值增量T I(%)最大 初始值环境比SR最小值平均亮度La v(cd/m2)维持值总均匀度Uo最小值纵向均匀度U L最小值平均 照度 E av(l x)维持值均勻度U E最小值I快速路、主干路(含迎宾路、通向政府机关

24、和大型公共建筑 的主要道路,位于市中心或 商业中心的道路)1.5/2.00.40.72 0/3 00.41 00.5n次干路0.7 5/1.00.40.51 0/1 50.3 51 0.0.5in支路0.5/0.7 50.48/1 00.31 5注:1表中所列的平均照度仅适用于沥青路面。若系水泥混凝土路面,其平均照度值可相应降低约3 0%。根据本标准附录A给出的平均亮度系数可求出相 同的路面平均亮度,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分别需要的平均照度。2计算路面的维持平均亮度或维持平均照度时应根据光源种类、灯具防护等 级和擦拭周期,按照本标准附录B确定维护系数。3表中各项数值仅适用于干燥路面。4表中对

25、每一级道路的平均亮度和平均照度给出了两档标准值,“/”的左侧 为低档值,右侧为高档值。3.4 交会区照明标准值3.4.1交会 区照明宜采用照 度作 为评价 指 标。交会区的照明标 准 值 应 符 合 表3.4.1的规定。表3.4.1交会区照明标准值交会区类型路面平均照度 Ea v (l x),维持值照度均勻度 U E眩光限制主干路与主干路耷会3 0/5 00.4在驾驶员观看灯具 的方位角上,灯具在 8 0 和9 0高度角方向 上的光强分别不得超 过 3 0 cd/1 0 0 0 l m 和 1 0 cd/1 0 0 0 l m主干路与次干路交会主干路与支路交会次干路与次干路交会2 0/3 0次

26、干路与支路交会支路与支路交会1 5/2 0注:1灯具的高度角是在现场安装使用姿态下度量。2表中对每一类道路交会区的路面平均照度给出了两档标准值,的左侧 为低档照度值,右侧为高档照度值。3.4.2 当各级道路选取低档照度值时,相应的交会区应选取本 标 准 表 3.4.1中的低档照度值,反之则应选取高档照度值。3.5 人行道路照明标准值3.5.1 主要供行人和非机动 车混合使用的商业区、居住区人行 道路的照明标准值 应符合表 3.5.1的规定。表 3.5.1人行道路照明标准值夜间行人流量区域路面平均照度 Ea v(l x),维持值路面最小照度 E nu nC l x),维持值最小垂直照度 E vm

27、i n(l x),维持值流量大的道路商业区2 07.54居住区1 032流量中的道路商业区1 553居住区7.51.51.5流量小的道路商业区1 032居住区511注:最小垂直照度为道路中心线上距路面1.5 m高度处,垂直于路轴的平面的两个 方向上的最小照度。3.5.2 机动车交通道路一侧或两侧设置的与机动车道没有分隔 的非机动车道的照明应执行机动车交通道路的照明标准;与机动 车交通道路分隔的非机动车道路的平均照度值宜为相邻机动车交 通 道 路 的 照 度 值 的 1/2。3.5.3 机动 车交通道路 一侧 或 两侧 设 置 的人 行道 路照 明,当人 行道与非机动车道混用时,人行道路的平均照

28、度值与非机动车道 路 相 同。当人行道路与非机动车道路分设时,人行道路的平均照 度值宜为相邻非机动车道路的照度值的1/2,但 不 得 小 于 5 l x。104光源、灯具及其附属装置选择4.1 光 源 选 择4.1.1光源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快速 路、主干 路、次干路和支路应采用高压钠灯;2居住区机动车和行人混合交通道路宜采用高压钠灯或小 功率金属卤化物灯;3市中心、商业中心等对颜色识别要求较高的机动车交通 道路可采用金属卤化物灯;4商业区步行街、居 住 区 人 行 道 路、机动车交通道路两侧 人 行 道 可 采 用小 功率 金 属 卤 化 物 灯、细 管 径 荧 光 灯 或 紧 凑 型

29、 荧 光 灯。4.1.2 道路照明不应采用自镇流高压汞灯和白炽灯。4.2 灯具及其附属装置选择4.2.1机动车道照明应采用符合下列规定的功能性灯具:1 快 速 路、主干路必须采用截光型或半截光型灯具;2次干路应采用半截光型灯具;3支路宜采用半截光型灯具。4.2.2 商业区步 行街、人 行 道 路、人 行 地 道、人行天桥以及有 必 要 单 独 设 灯 的 非 机动 车 道 宜采 用功 能性 和装 饰性相 结合 的灯 具。当采用装饰性灯具时,其 上 射 光 通 比 不 应 大 于 2 5%,且机 械 强 度 应 符 合 现 行 国 家 标 准 灯 具 一 般 安 全 要 求 与 实 验 GB7

30、0 0 0.1的规定。4.2.3 采用高杆照明时,应 根 据 场 所 的 特 点,选择具有合适功 率和光分布的泛光灯或截光型灯具。4.2.4 采用密闭 式道路照明灯具时,光源腔的防护等级不应低11于 I P 5 4。环 境 污 染 严 重、维 护 困 难 的 道 路 和 场 所,光源 腔的防 护 等 级 不 应 低 于 I P 6 5。灯具电气腔的防护 等级不应低于I P 43。4.2.5空气中酸碱等腐蚀性气体含量高的地区或场所宜采用耐 腐蚀性能好的灯具。4.2.6通行 机动 车 的 大 型桥 梁等 易 发 生 强 烈 振动 的场所,采用 的 灯 具 应 符 合 现 行 国 家 标 准 灯 具

31、 一 般 安 全 要 求 与 实 验 GB 7 0 0 0.1所规定的防振要求。4.2.7高 强度 气 体放 电灯 宜配用节 能型电感 镇流器,功率较小 的光源可配用电子镇流器。4.2.8高强度气 体放 电灯 的触 发器、镇流器与光源的安装距离 应符合产品的要求。125照明方式和设计要求5.1 照 明 方 式5.1.1道路 照明 设计应根据道路和场 所的特点及照明要求,选 择常规照明方式或高杆照明方式。5.1.2 常 规 照 明 灯 具 的 布 置 可 分 为 单 侧 布 置、双 侧 交 错 布 置、双侧对称布置、中心 对称布置和 横向悬索 布置 五种基本方式(图 5.1.2)。采用常规照明方

32、式时,应根据道路横断面形式、宽度及 照明要求进行选择,并应符合下列要求:(a)(b)(c)(d)(e)图5.1.2常 规 照 明 灯 具 布 置 的 五 种 基 本 方 式:(a)单侧布置;(b)双侧交错布置;(c)双侧对称布置;(d)中心对称布置;(e)横向悬索布置1 灯 具 的 悬 挑 长 度 不 宜 超 过 安 装 高 度 的 1/4,灯具的仰角 不 宜 超 过 1 5;2灯具的布置方式、安 装 高 度 和 间 距 可 按 表 5.1.2 经计算 后 确 定。13表5.1.2灯具的配光类型、布置方式与灯具的安装高度、间距的关系配光类型截 光 型半截光型非截光型布置方式安装高度 H(m)间

33、距S(m)安装高度 H(m)间距S(m)安装高度 H(m)间距S(m)单侧布置S 3 HH l.2WelS 1.4 We ffS 0.7 WeffS 3HHO.8 We ff S 0.9 We ffS 4 H双侧对称布置H O.5 We ff S 3Hho.ew elS 0.7WeS 61.0 53 0 60.7 02 0 60.8 5次干路0.7 01 5 40.4 51 0 20.5 51 0 20.4 58 20.5 0注:1本表仅适用于离压钠灯,当采用金属卤化物灯时,应将表中对应的LPD值乘 以1.3。2本表仅适用于设置连续照明的常规路段。3设计计算照度离于标准值时,LW)值不得相应增

34、加。247.2.1应 按 本 标 准 第 3 章 有 关 条 款 的 规 定,合 理 选 定 照 明 标 准 值。7.2.2进行照明设计时,应提出多种符合照明标准要求的设计 方 案,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分析比较,从中选出技术先进、经济合 理又节约能源的最佳方案。7.2.3照明器材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 光源及镇流器的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能效标准 规定的节能评价值要求;2选择灯具时,在 满足灯具相关标准以及光强分布和眩光 限制要求的前提下,常 规 道 路 照 明 灯 具 效 率 不 得 低 于 70%;泛 光 灯 效 率不 得低 于6 5%。7.2.4气体放电灯线路的功率因数不应小于0.8

35、5。7.2.5除居住区和少数有特殊要求的道路以外,在深夜宜选择 下 列 措 施 降 低 路 面 亮 度(照度):1 采用双光源灯具,深夜时关闭一只光源;2采用能在深夜自动降低光源功率的装置;3关 闭不超过半 数的 灯具,但 不得 关闭沿道路纵向相邻的 两盏灯具。7.2.6应选择合理的控 制方 式,并应采用可靠度高和一致性好 的控制设备。7.2.7应制定维护计划,宜 定 期 进 行灯 具 清 扫、光源更换及其 他设施的维护。7.2节 能 措 施25附 录 A路面亮度系数和简化亮度系数表A.0.1亮 度 系 数iq)为 路 面 上 某 点 的 亮 度 和 该 点的 水 平 照 度 之 比(即 g=

36、L/f:)。它 除 了 与 路 面 材 料 有 关 外,还取 决于 观 察 者和 光源 相 对 于路 面 所 考 察 的 那 一 点 的 位 置,即(/?,y)o 其中卢为光的人射平面和观察平面之间的角度,y为入射光线的 垂 直 角(图 A.0.1)。26A.0.2 根据亮度系数的定义,可按下式进行亮度计算:L=qE=q(卩,7)E(c,y)H2=r(/?,y)p-(A.0.2)r(/?,7)=q(卢,7)c o s 3/式 中r y)简化亮度系数;i(c,7)灯 具 指 向 c、y所确定的方向上的光强。简 化 亮 度 系 数 按 表 A.0.2-1 和 A.0.2-2取 值。表 A.0.2-

37、1 适用于沥青路面,表 A.0.2-2适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27)鋇浓If诹筆轾SIS淹H脬l-zoT懈28ro-3ni 000-I1-3.0.IP5 40.7 0 桥面的高度和与其连接的或附近的道路路面高度相差比 较大或为了突出大桥造型而采用一些装饰照明的情况下,尤其要 注意这一 点。一是要避免给桥上行车的驾驶员造成眩光影响;二 要避免给与其连接或邻近的道路上的驾驶员造成眩光影响;三是 当 桥 下 有 船 只 通 航 时 要 避 免 给 船 上 的 领 航 员 造 成 眩 光 影 响。为 此,必要时应采用安装挡光板或格栅的灯具。(3)将灯具直接安装在栏杆上的优点是不会给在桥下的道路 上行驶的

38、驾驶员或桥下航道航行的船只领航员造成眩光;克服了 灯 杆 林 立 现 象;在 某 种 意 义 上 讲 不 会 破 坏 桥 梁 及 其 附 近 环 境 景 观,同时具有良好的诱导性。缺点主要是灯具安装位置低,导致 桥面亮度和照度均勻度难于达到标准要求,并且容易受到污染而 变 脏,使照明效果大为降低,也导致清扫周期大大缩短,维护工 作 量 增 加;灯具也容易遭到人为破坏;一 次性 投 资 大;对在桥上 行驶车辆的驾驶员造成的眩光不易限制。因此一般不宜将灯具直 接安 装在 栏杆 上,只 是 当 桥 面 很 窄(通 常 不 超 过 2 车 道),对照 明 要 求 又 不 高(比如只要求它起到导向作用)

39、或将白天景观摆在 首位的情况下才可这样做。5.2.8 本条为人行地道照明应符合的要求。(1)地道出入口 设置 照明可以在夜 间照 亮上下阶梯;也可以 在白天起到指示牌的作用,有助于人们使用地道。(2)根 据 C I E文 件 及 美、俄 等国的标准,结合我国人行地道 实际达到的照明水平,确定了人行地道的水平照度标准值。人行 地 道内 有压 抑 感,不 开 阔,因而地道内照度起码不应比地道外路 面照 度低。考虑到夜 间 地 道外 路 面 上的 平均 照 度在30 l x 或 以 下,所 以 将 地 道 内 夜 间 的 照 度 定 为 30 l x;在 白 天,地 道 外 路 面 照 度 很 高,

40、考虑到人眼的明暗适应要求,因此地道内的照度要定得高 一 些;如果地道内存在较暗的区域或角落,会不利于看清行人以52.及获得安全感和开阔感,因此提出了最小照度的规定;提出垂直 照度的要求是为行人之间的面部识别和安全防范要求提供条件。5.2.9本条为人行天桥的照明应符合的要求。1 之所以规定跨越有照明设施道路的人行天桥一般可不另 设 照 明,是基于利用常规照明设施即可兼顾人行天桥的照明,从 而达到节省费用和能源的目的。但往往需要对紧邻天桥两侧的常 规照 明 设 施 作 相 应 调整,否 则 不 易 达 到 人 行 天 桥 照 明 标 准 的 要 求。当 桥 面 照 度 小 于 21 x、阶 梯 照

41、 度 小 于 5l x 时,宜专设人行天 桥(包 括 桥 面 和 阶 梯)照 明,否 则,会 影 响 人 行 天 桥 的 安 全 使 用。2参 考 C I E的相关文件,提出了桥面的水平照度不应低于 5l x 的要求。阶梯照度应比桥面照度高,这是因为看清阶梯比看 清桥面更重要,视觉要求更高。C I E文 件 还 提 出“应使踢板和踏 板的照度值之间有明显差别,以确保有适当对比,使行人看得清 楚”。椐 此,本标准作出了“阶梯踏板的水平照度与踢板的垂直 照度 之比 不 应 小 于 2:1”的规定。3第 3 款中涉及的视觉干扰包括由眩光和桥面、路面上浓 重的阴影引起的两种干扰。5.2.1 0 5.2

42、.1 2 分 别 为 机 场、铁 路与航 道附近设置的 道 路 照明应符合的要求。这些场所附近的道路照明因为影响到飞机起飞 降 落、火车行驶、船舶航行的安全,因此,在设计时要给予足够 的重视,应及时与其相关主管部门进行沟通。5.2.1 3 本条为天文台附近的道路照明应符合的要求。第 1款 和 第 2 款规定的目的是减少经由地面反射到天空的光 线,第 3 款 规 定 的 目 的 是 减 弱 由 灯 具 发 出 的 直 接 射向 天空 的光 线。总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夜间天空的亮度,从而减轻对天文观测 的影响。5.2.1 4 本条为增设过渡照明的要求。从亮环境到暗环境,或从暗环境到亮环境,人的视觉需要

43、有 一个适应过程,前者称为暗适应,后者称为明适应。暗适应比明53适应所需的时间要长。所要求的适应时间与亮度差有关。道路照 明主要考虑暗适应。因 此,从装设照明的路段到不设照明的路段中间往往要增设 过 渡 照 明,即要把照明路段延长并逐渐降低照明水平,只有这样 才 能 使 驾 驶 员 的 视 力 保 持 不 变。对 2c d/m2路 面 亮 度 水 平 而 言,人 眼 的 暗 适 应 一 般 需 要 1 0 s,若 行 车 速 度 为 7 0 k m/h,则过渡照 明 路段 的 长 度 约 为 20 0 m。过渡 照明的设置 方 法通常是保 持 灯具 原来的安装高度和间距,以 3:1的 梯 度,

44、逐 渐减 少光 源的 功率 直 至 0.3c d/m2的亮度水平。若 装 设 照 明 路 段 路 面 的 平 均 亮 度 低 于 l c d/m2,行 车 速度低 于 5 0 k m/h,就不必考虑过渡照明。5.2.1 5 本条为植树道路的照明应符合的要求。(1)在新建道路上植树时考虑日后树木长大后不会和照明产 生太大 的 矛 盾,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所 以,在 植 树 时,要 求道路照明的管理部门和园林绿化的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协商,合 理 选择 树 种,确定合适的种植位置,以避免或尽量减少日后树木 对道路照明的影 响。(2)适 当 修剪 枝叶,以消除或减少对光线的遮挡。实践证明 这是解决树

45、木和道路照明已经存在矛盾的有效办法。通常并不需 要剪掉灯具周围的全部枝叶,只需要修剪低于灯具的那部分枝叶 就 够 了。5.2.1 6 本条为居住区道路照明应符合的要求。1 第 1款为对居住区道路照明水平的要求。2 行 人 和 非 机 动 车 交 通 道 路 对 眩 光 限 制 的 要 求 不 是 很 严 格,光线 适当 有点耀 眼反 而可 以活 跃 气 氛,增 加 环 境 的 吸 引 力,因 此,重点是要限制在视平线方向不能有太强的光线。第 2 款中 关于安装高度和裸灯光源的规定就是针对这一问题而提出的。3 随着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在 居 住 区,光干扰问 题越来 越 突 出,应引起足够

46、的重视。在设计阶段就要预防,在照 明设施调试或投入运行初期就要加以解决。光污染和光干扰需要54专门的标准来加以限制,其 中 C I E的 有关建议见表1。表1 CIE关于限制光干扰的推荐值(光度指标适 用 条 件环 境 区 域(2)E 1E 2E 3E 4窗户垂直面 上的照度 Ev(l x)夜景照明熄灭前,进入 窗户的光线251 02 5夜景照明熄灭后,进人 窗户的光线0125朝居室方向 的灯具的 最大光强(cd)夜景照明熄灭前,适用 于全部照明设备2 5 0 07 5 0 01 0 0 0 02 5 0 0 0夜景照明熄灭后,适用 于全部照明设备05 0 01 0 0 02 5 0 0上射光

47、通 比的最大值(%)灯具的上射光通量与灯 具总光通量之比051 52 5建筑物立面 亮度或标 识亮度 L(cd/m2)被照面的平均亮度051 02 5由被照面的平均照度和 反射比确定的标识亮度或 自发光标志的平均亮度5 04 0 08 0 01 0 0 0阈值增量(5)非道路照明装置所产生 的阈值增量最大值1 5%(La=0.1)15%(L a =1)1 5%(La=2)15%(La=5)注:(1)本表光度指标引自CIE干扰光技委会(CIE/TC5-12)限制室外照明干 扰光影响指南(G u i d e o n t h e l i mi t a t i o n o f t h e effect

48、 s o f o bt r u s i ve l i g h t fr o m o u t d o o r l i g h t i ng i ns t a l l a t i o ns.Ja nu a r y 3,2 0 0 3)。(2)环境区域:El为环境暗的地区,如公园、自然风景区;E2为环境亮度低 的地区,如工业或乡村居住区;E3为环境亮度中等的地区,如工业或近 郊居住区;E4为环境亮度高的地区,如城市中心和商业区。(3)如果是公共(道路)照明灯具,此值可提高至l l x。(4)如果是公共(道路)照明灯具,此值可提高至5 0 0 cd。(5)阈值增量(77)中的L a (cd/m2)为适

49、应亮度。L A =0.1为无道路照明 时,L A=1为M 5级道路照明,U =2为M4/M3级道路照明,U =5为 M2/M1级道路照明。道路分级详见CIE 1 1 5 -1 9 9 5出版物。5.2.17本条为人行横道照明应符合的要求。人 行 横 道 属 于 机 动 车 和 行 人 的 交 会 区,是 交 通 事 故 易 发 区 域,因此,人行横道的照明十分重要。本次修订标准时主要参考 了 CI E 1 36 -20 0 0 出版物等增写了本条内容。本 条 第 1款为对人行横道照度水平的要求。第 2 款规定了人 行横道应增设附加灯具以及所选用灯具的类型和安装方式,还提 出了限制眩光的要求。第

50、 3 款 规 定 的 目 的 是 为 了 突 出 人 行 横 道,以警示机动车和行人,有助于交通安全。5.3 道路两侧设置非功能性照明时的设计要求5.3.1本 条 强调 在 机 动 车 交 通 道 路 两 侧 设 置 装 饰 照 明 时,应和 功能照明结合起来统一设计。机动车交通道路的主要功用是供机动车通行使用,首先要考 虑功能性照明的设置,保 证 功 能 性 照 明 不 受 到 其 他 照 明 的 干 扰,所 以,将功能性照明和装饰性照明结合在一起考虑,既能有效协 调 两者之间的关系,又利于保证功能性照明的效果;而当两者发 生矛 盾 时,装饰性照明必须服从功能性照明的要求。这是道路照 明 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国家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