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国际贸易政策(非关税壁垒).ppt

上传人:qwe****56 文档编号:80603443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国际贸易政策(非关税壁垒).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7国际贸易政策(非关税壁垒).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国际贸易政策(非关税壁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国际贸易政策(非关税壁垒).ppt(4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量限制措施间接限制进口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第七章 国际贸易政策:非关税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第七章 国际贸易政策: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直接数直接数量限制量限制间接数间接数量限制量限制配额制度配额制度(进口配额与关税配额进口配额与关税配额)进口许可证制度进口许可证制度多种纤维协定多种纤维协定外汇管制与国家垄断制外汇管制与国家垄断制国内税收限制与商业限制国内税收限制与商业限制“两反一保两反一保”与政府采购制与政府采购制技术贸易壁垒与绿色贸易壁垒技术贸易壁垒与绿色贸易壁垒技术贸技术贸易壁垒易壁垒7.1 数量(直接)限制措施一进口配额制度l配额(即进口配额)是指,一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工业,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对某

2、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对进口金额加以限制。l与征收关税相比,进口配额更有助于限制一国进口商品的数量。l进口配额的分配方法主要有两种:全球配额:适用于世界范围内的绝对配额,对于来自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商品一律适用.国别配额:将限额进口的数量按一定的额度分配给不同的国家和地区.7.1 数量(直接)限制措施二关税配额 关税配额(tariff quota)即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的关税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或附加税(surtax)。关税配额实现关税与配额的直接结合。7.1 数量(直接)限制措施 关税配额与绝对配额的明

3、显区别在于:关税配额关税配额在超过配额后仍可进口,但得征收一种较高的关税;而绝在超过配额后仍可进口,但得征收一种较高的关税;而绝对配额在超过配额的情况下一律不予进口。比如,中国与对配额在超过配额的情况下一律不予进口。比如,中国与美国达成的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规定:中国在粮美国达成的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规定:中国在粮食的进口方面实施进口配额制,这就意味着在双方达成的食的进口方面实施进口配额制,这就意味着在双方达成的进口配额数量之内,实行低关税,超过配额数量后的进口进口配额数量之内,实行低关税,超过配额数量后的进口实行高保护关税。(中美农业合作协议规定的粮食进口配实行高保护关税。(中美

4、农业合作协议规定的粮食进口配额在开始时只有额在开始时只有14401440吨,以后逐渐增加到吨,以后逐渐增加到21802180完吨)。完吨)。7.1 数量(直接)限制措施l三自动出口限制 现实世界中的出口配额往往是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制定的。所以出口配额又称 “自愿”出口配额(voluntary export quota)。从经济福利的角度看,由出口国进行自动出口限制比进口国实行进口关税和配额,对进口国造成的净福利损失还要大。例如,20世纪60年代美国要求出口商对纺织品、自行车、钢铁等实行自限,结果外国出口商大大提高了输往美国的商品的价格,使美国的贸易条件恶化。7.1 数

5、量(直接)限制措施四进口许可证制度l进口许可证制是指一种凭证进口的制度.大多数国家将配额制和进口许可证结合起来使用.如英国对大部分纺织品部分鞋类陶瓷电子产品实行进口配额许可证制.l许可证规定有效期,一般为一年半年或三个月.有的国家可展期,但必须缴纳一定的展期手续费.7.1 数量(直接)限制措施l五多种纤维协定(MFA)lMFA也称国际纺织品和服装协定。它是世界主要的纺织品出口国与进口国就纺织品的贸易所达成的协议,通过协议由出口国自动地约束其纺织品的出口,以达到进口国的数量限制目的。lMFA于1973年12月由42个国家和地区订立,中国于1984年加入。l乌拉圭回合达成:MFA必须纳入WTO框架

6、;10年时间内逐步结束数量限制规定,向自由贸易转变;过渡期的保障机制。如2005年第一季度,中国对纺织品出口加征了出口税,但对美国和欧盟出口仍然增长,欧盟要采取限制措施,美国则准备重新采用配额限制来自中国的进口。7.2 间接限制措施一汇率政策汇价高估:政府故意高估本币汇率可以使出口品以外币表示的价格上升,而进口品以本币表示的价格下跌,从而达到打击出口、鼓励进口的目的汇价低估:政府故意低估本币汇率可以使出口品以外币表示的价格下跌,而进口品以本币表示的价格上升,从而达到鼓励出口,抑制进口的目的市场均衡汇率:是由外汇的需求与供给共同决定的价格,在经济学上称为影子汇率。7.2 间接限制措施二进口和出口

7、的国家垄断 进出口的国家垄断是国家对某些商品的进出口规定由国家直接经营或交由某些垄断组织独家经营。垄断的范围可以是全部商品也可以是部分商品。美国方面为了降低中国在农产品方面的国家垄断程度,在中美农业合作协议中规定,中国国有企业未使用完的配额应分配给私营公司,并且逐步提高私营公司在关税配额中的比例。7.2 间接限制措施三倾销与反倾销(一)倾销l定义:倾销(dumping)是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它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l判定标准:确定出口商是否倾销的标准:该产品是否以低于本国国内市场价格或成本在国外市场上倾销商品。7.2 间接限制措施l根据WT

8、O反倾销协议规定,只有符合下述三个条件的倾销才能实施反倾销制裁:l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格进入另一国市场;l倾销产品对进口国相似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威胁,或对国内某项新建产业产生严重阻碍;l倾销与损害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7.2 间接限制措施l倾销的类型持续性倾销(persistent dumping)形成持续性倾销的三个条件:(1)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2)企业在国内外市场所面临需求弹性不同;(3)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是完全隔离的。掠夺性倾销(predatory dumping):是指为了排除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出口商暂时以较低的价格向国外市场销售商品,一旦达到目的,获取垄断地位后企业又会重新提高价

9、格,以获取垄断性的超额利润。掠夺性倾销通常被视为一种“不公平贸易”行为。7.2 间接限制措施(二)反倾销l倾销使进口国同类企业或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压力,国内生产者会要求政府采取反倾销(anti-dumping)政策措施。l反倾销的一般做法反倾销的一般做法是征收反倾销税。l非市场经济国家与替代国制度非市场经济国家与替代国制度 反倾销案发起国的调查当局如果认定调查商品的出口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将引用与出口国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的市场经济国家(替代国)的成本等数据计算所谓的正常价值,并确定倾销幅度,施以对应的征税措施.7.2 间接限制措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测度标准美国标准:l一是货币的可兑换程度;

10、l二是劳资双方进行工资谈判的自由程度;l三是设立合资企业或外资企业的自由程度;l四是政府对生产方式的所有和控制程度;l五是政府对资源分配、企业的产出和价格决策的控制程度,要求该产业的产品数量和价格决策没有政府介入,所有重要的产品投入都是以市场价格支付的;l六是商务部认为合适的其他判断因素7.2 间接限制措施l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量化标准 假设存在一个100%的市场经济标准,市场化程度达到69%,就意味着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60%则为一个临界水平.一般将80%-100%视为成熟的市场经济区间.7.2 间接限制措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场化进程l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20年前为5%,10年前为35%。对

11、未来10年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专家作出如下三种预测方案:高位预测:2010年将超过80%,中国将成为标准的或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中位预测:2010年将达到70-75%,中国将成为相对成熟的或较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低位预测:2010年将达到65%,中国将成为准市场经济国家或接近于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7.2 间接限制措施第十九届中美商贸联委会(2008年9月15日)l国务院副总理王歧山与美国贸易谈判代表施瓦布,商务部长古铁雷斯共同主持l会议重点关注“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入世以来98%的产品已是市场定价,但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尚未承认。如果市场经济地位得以确认,中国面临的反倾销案可以减少一半。

12、l至2008年2月27日,全世界已有77个国家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一个例子:中国遭遇反倾销l 19791979年8 8月欧共体起诉我国出口的糖精钠倾销,这是我国出口产品首次遭遇反倾销。19801980年7 7月美国起诉我国出口的薄荷醇倾销。这两起案件拉开了世界各国对华反倾销的序幕。l 从19791979年8 8月到20042004年6 6月底世界各国对华反倾销案件累计高达584584起,影响了我国数百亿美元的出口。l 对我国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有美国110110起,占18.8%18.8%;欧盟104104起,占17.5%17.5%,印度7272起占12.5%12.5%;阿根廷41起

13、,占7.2%7.2%;澳大利亚4040起,占7%7%。以上五方总计367367起,占584584起案件的62.8%62.8%。一个例子:中国遭遇反倾销l原因分析原因分析-国内原因l 2005年中国(佛山)反倾销高峰论坛上,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和众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反倾销内忧甚于外患。内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急功近利拼命增加出口量;再是相互杀价授人以柄。温州的打火机企业为了抢两毛钱的市场不惜相互杀价。所以,从根本上来讲,造成反倾销的不是外国人,是我们自己。l中国企业应诉反倾销案态度不积极,大约1/4的案件不应诉 l企业内部没有建立起高效的反倾销机制 一个例子:中国遭遇反倾销原因分析

14、原因分析-国际原因l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给世界贸易带来新的局面,同时也造成中外贸易摩擦加剧;l非市场经济地位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1999年7月欧盟对中国彩电反倾销竟将新加坡作为替代国计算中国彩电的生产成本。新加坡劳动力成本比中国高出20倍,这使得中国彩电出口产品成本被大大高估.l“一国一税”的标准 使得中国企业弄不清自己的出口产品定什么价位才不会被人投诉,无法主动避免被诉倾销的风险。7.2 间接限制措施l四补贴与反补贴l出口补贴:出口补贴一般只是补给出口部门,是为了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l生产性补贴(国内支持政策)鼓励出口的生产补贴政策 就是对出口品的生产进行补贴,不管商品是在

15、国内市场销售还是向外国出口都得到政府各种形式的补贴。补贴的方式包括拨款、税收减免、低利贷款等直接的方式,也包括对某些出口工业生产集中的地方给予区域性支持等间接的做法。7.2 间接限制措施替代进口的生产补贴政策措施:替代进口的生产补贴政策是政府对进口竞争部门给以补贴,使之能与同类进口产品的相同价格在国内市场销售,以达到排挤或减少此类产品进口的目的。生产补贴的幅度可以用生产者补贴等值(producer subsidy equivalents,简称PSEs)来衡量。7.2 间接限制措施lWTOWTO的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对成员国使用补贴确立了比较严格的标准,将补贴分为禁止的补贴

16、、可申诉的补贴和不可申诉的补贴。其中禁止的补贴包括进口替代补贴。l征收反补贴税必须证明补贴的存在及这种补贴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出口国对某种出口产品实施补贴的行为对进口国国内某项已建的工业造成重大损害或产生重大威胁,或严重阻碍国内某一工业的新建时,进口国可以对该种产品征收反补贴税。反补贴税税额一般按奖金或补贴的数额征收,不得超过该产品接受补贴的净额,且征税期限不得超过5年。l对于接受补贴的倾销商品,不能既征反倾销税,同时又征反补贴税。反补贴税是一种进口附加税。7.2 间接限制措施l五特殊保障条款(SSG)l从严格法律意义上说,保障条款并不是“例外条款”。作为“躲避(escape)”,它只是

17、暂时性行动,即为本国受损行业的结构调整赢得机会与时间。GATT第19条只说它是“紧急行动”,而并不是常规措施。农业协议对需要进行关税化的农产品建立了一个特殊保障机制,允许该国对进口量的突然增加或价格下跌做出反应。一是进口数量触发。当农产品某年度的进口数量超过前三年进口量的平均水平,则进口国可动用SSG。二是价格触发。当进口产品价格下降且低于1986-1998年进口参考价格平均水平的10%时,可动用SSG。年全球贸易保护报告l柯里夫斯蒂文森依据从 有关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案件数据,对 年 月,全球贸易保护的趋势及相关特点进行了分析,发表了 年全球贸易保护报告。l该文的数据表明,近几年来 成

18、员国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关注程度进一步提高了。在 年,中国遭国外反倾销立案调查的数量占当年全部案件的,年则升至,年则达到了,年上半年更进一步窜升至,呈现愈演愈烈之势。7.2 间接限制措施六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 它是指政府颁布法令,规定政府机构在采购时必须优先购买本国产品,从而导致对外国产品歧视的做法。许多国家都有这种制度。例如,英国政府规定其机构使用的通讯设备和电子计算机必须是英国产品;日本有几个省规定,政府机构需用的办公设备、汽车、计算机等.7.2 间接限制措施七各种国内税l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欧国家广泛采用国内课税制度来限制进口。这是一种比关税更为灵活和更易于隐蔽的贸易政策与手段。因为国内

19、税通常不受贸易条约或多边协定的限制。国内税的制定和执行属于本国政府机构有时甚至是地方政府的权限。当然国内税的使用正在越来越多地受到国民待遇原则(national treatment principle)的限制。7.2 间接限制措施八海关程序l海关对申报表格和单证作出严格要求.l通过商品归类提高税率l通过海关估价制度限制进口.如一般按进口商品的外国价值(在出口国国内市场的批发价)和出口价值(在来源国市场供出口的售价)中选择较高的一种作为征税的基础.l从进口商品的查验上限制进口7.3 技术性贸易壁垒(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涵义(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涵义 是指进口国对外国进口商品,制定强制性和非强制性

20、的苛刻繁琐的技术法规、标准以及检验商品的合格评定程序,从而提高产品进口的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这类壁垒以技术面目出现,属于人为的、技巧性的,而不是实质上的、自然科学意义上的技术。7.3 技术性贸易壁垒(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容 1制定苟刻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技术标准是指经公认机构批准的,非强制执行的,供通用或重复使用的产品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的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文件。有关专门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也是标准的组成部分。2严格的产品认证制度。产品以证制度又称合格评定程序,是指直接或间接用来确定是否达到技术法规或标准的要求的任何程序。认证分为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产品认征是

21、指产品符合技术规定或标准的。体系认证是指生产或管理体系符合技术规定和标准的。目前最为流行的产品认证有IS090。质量管理体系和IS014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7.3 技术性贸易壁垒 3严格苛刻的包装和标签要求。在包装和标签的要求上,一些国家作了相当苛刻的规定,如禁止使用某些包装材料,治理包装废物对环境的污染,进口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在包装废弃物处理的责任与义务,提出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目标等。7.3 技术性贸易壁垒(四)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 1形式上的隐蔽性 技术性贸易壁垒一般以看似合法的法规、技术标准、认证制度、安全卫生标准为载体,而这些法规、标准大都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旗号,很容易把人们的

22、视线从贸易保护转移到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上,因此具有形式上的隐蔽性的特点。2范围的广泛性 TBT涉及的范围很广。从产品角度,不但包括初级产品,而且涉及所有的中间产品和制成品,从生产过程看,涵盖了研究、开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从部门角度看,不仅包括有形商品,而且涵盖金融及服务领域。7.3 技术性贸易壁垒 3保护手段的难以防范性 TBT名国繁多,一些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复杂而又苛刻,形式灵活多变,检验程序繁琐费时。另外,即使出口产品符合了TBT的技术标准,跨越了标准,但东道国可调整其技术标准的运用,形成新的技术壁垒,这就使得出口企业越来越难以适应。4对发展中国家的歧视性 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

23、家之间存在的经济技术水平上的差距,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很多难以达到发达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虽然WTO技术壁垒协议要求给予发展中国家有差别和优惠的待遇,但规定得不够明确具体,发达国家的承诺上没有法律约束力。技术性贸易壁垒案例欧盟两道“指令”影响我国传统家电产品出口 l 欧盟于2004年月正式实施的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以下简称“报废指令”),已对浙江省有关产品的出口造成初步影响。此外,加上2006年月欧盟又将实施的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我国传统家电产品及小型测量仪器等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将受到较大影响。l 欧盟的“报废指令”规定:生产有关产品的企业负有对有关产品报废后的回收责

24、任,须承担回收费用。该指令所涉及的产品共包括大型家用电器、小型家用电器、照明设备、玩具等十大类产品(以下统称指令产品)。l 据杭州海关统计,2005年月,浙江省共对欧盟出口指令产品1.6亿美元,同比增长.%,但却比去年的出口增速下降了54.5%,出口增速减缓。(资料来源:2005年05月10日 17:47 新华网)温州打火机应对欧盟“CR”法案l“CR”法案:进口价在2欧元以下的打火机必须设有防止儿童开启的装置,即须带“安全锁”。l目前,温州拥有打火机企业300余家,年产销金属打火机5亿只,占国内市场的95、全国出口总量的80、全球金属打火机市场总量的70%。2001年9月,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授

25、予温州“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的称号。CR法规一旦通过后果严重,安全锁的工艺并不复杂,但专利已为国外垄断。l1994年,美国出台了针对进口打火机的CR法规后,温州打火机在美国市场节节败退,现在的出口量只相当于欧洲市场的110。l外经贸部官员和专家组团奔赴欧洲,向有关机构作面对面的陈述、交涉、抗辩。理由是:该法规用价格标准来决定安全标准,不合理,不科学;其次,用对自己有利而对他人不利的特定价格(2欧元以下)强制他人履行安全责任,不公平,有违WTO公平竞争原则;中国几乎是惟一生产进口价低于2欧元打火机的国家,CR法规实质上专门针对中国产品,是一项歧视性措施,违背WTO的非歧视性原则。中国遭遇

26、最大贸易壁垒-REACHl欧盟环保新规REACH 2007年6月1日,讨论了6年的欧盟REACH法规正式生效。REACH全称为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案。它将取代欧盟现行的危险物质分类、包装和标签指令等40多项有关化学品的指令和法规,对欧盟市场上和进入其市场的所有化学品强制要求注册、评估和许可并实施安全监控。REACH不是一个单独的法令或法规,而是一个涵盖化学品生产、贸易和使用安全的综合性法规。REACH将欧盟市场上约3万种化工产品和其下游的纺织、轻工、制药等500万种制成品全部纳入注册、评估、许可管理监督系统。欧盟自己生产的、用于出口的和从国外进口的所有化工及其下游制品都必须进行注

27、册并被许可后,才能在欧盟市场流通。中国遭遇最大贸易壁垒-REACHlREACH对中国的影响 影响中欧之间90%以上的贸易额,中欧化工产品进出口额将下降10%,中国化工生产总值将下降0.4%,并有可能导致20万化工及相关从业人员失业。目前,中欧在化学品领域的双边贸易额每年超过230亿美元,2007年,中欧双边贸易额达到2700多亿美元,欧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化学品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它影响的是几乎所有商品,因为几乎没有商品不使用化工产品。目前,中国的家电、纺织、鞋业、玩具、轻工、电子、汽车、制药等均受到波及,整个中欧贸易格局乃至其上下游产业格局都将面临一次重大洗牌。7.4 绿色贸易壁垒(一)

28、绿色贸易壁垒的涵义 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中将绿色贸易壁垒定义为:基于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健康以及保护环境的目的和需要,而对产品以及产品生产过程等进行限定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对可能形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一些国际贸易活动加以管制,从而对自由贸易形成障碍的一种非关税贸易措施。7.4 绿色贸易壁垒(二)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 包括环境附加税和市场准入制度、绿色补贴制度、产品加工标准制度、环境标志制度、绿色包装和标签制度、卫生检疫制度等。并且以环境标志制度、绿色包装和标签制度、卫生检疫制度等影响最为显著。7.4 绿色贸易壁垒 (1)市场禁入)市场禁入,主要是对不符合绿色检疫和绿色包装标准的农产

29、品减少进口甚至拒之门外,如美国农业部于1998年签署了一项法令,要求来自中国的木包装必须有检验检疫标志,否则禁止出口到美国。(2)绿色环境标志认证制度)绿色环境标志认证制度,如很多国家要求进口产品必须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环境管理系列标志ISO14000认证,出口企业为了获得国外绿色标志,不但要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等费用,还要支付不菲的认证申请费和和标志使用年费等,削弱了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3)绿色关税和绿色补贴)绿色关税和绿色补贴,绿色关税是对一些影响进口国生态环境的进口产品课以进口附加税,绿色补贴是指由于成本内在化要求生产者将环境退化及治理的费用计入产品成本,但无论是隐含或公开的

30、补贴均违反了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则,进口国均可以采取反绿色补贴措施。7.4 绿色贸易壁垒案例分析l联合国统计署 1999 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全球绿色消费规模已达3000 亿美元,84%的荷兰人,89%的美国人,90%的德国人在购物时会考虑环保标准。l另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的资料显示,因不符合环保要求,中国每年有 74 亿美元的商品出口受阻,其中有 23 亿美元商品在数量和价格上受到较大影响。l欧盟有关国家通过的 OKO Tex 100 纺织品环保标准,对进口服装的偶氮游离甲醛等100 多种有害物质含量进行了限制;日本、美国、欧盟等将从中国进口羽绒制品的残脂率限制在0.3%0.5%以内,日本甚至对我

31、国出口服装的缝针、大头针等进行检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出口德国的纺织品受限于绿色壁垒的约占 15%。7.4 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双指令”是指2003年2月13日,欧盟委员会颁布的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WEEE)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指令规定,自2005年8月13日起,欧盟市场上的电子电气产品生产商必须自行承担报废产品回收、处理及再循环的费用。2006年7月1日起,进入欧盟市场的电子电气产品禁用6类有害物质。业内人士指出,中国每年出口到欧盟市场的该类产品金额达数百亿美元,其中又以家电产品为主。这两个指令明显增加了中国家电企业的出口成本,严重威胁到中国家电

32、出口,不少达不到指令要求的产品将被排斥出欧盟市场。据了解,这两个指令几乎涵盖所有的电子电器产品,包括大型及小型家用电器、IT和通信设备、照明设备、电气电子工具、医疗设备等10大类近20万种产品。7.4 绿色贸易壁垒l据商务部调查,我国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外绿色贸易壁垒影响,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l绿色贸易壁垒给国际贸易造成的障碍占关税等各种壁垒总和的比重,已经由原来的20上升到目前的80左右。我国因绿色贸易壁垒而出口受阻的产品已从蔬菜、水果、茶叶、蜂蜜扩展到畜产品和水产品,其中欧盟对我出口冻虾、水产品、茶叶、禽肉、果汁等产品设限,美国对禽肉、水产品、蜂蜜等产品设限。7.4 非关税壁垒小

33、结 根据国际贸易理论,一国对对外贸易应采取不干预的态度,但现实中,出于各种理由,各国大都会对对外贸易采取种种干预手段,这些干预手段可分为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两大类。进口配额是一种通过对进口数量的限制达到保护本国生产的非关税措施,它所起到的限制贸易作用往往比关税要大,不易渗透,进口配额的影响效应与关税大致相同,进口配额常常与进口许可证结合起来使用,因此在操作过程中透明度较差,容易引发“寻租”等浪费资源的行为。7.4 非关税壁垒小结 出口补贴是政府对出口采取补贴的方法,以提高出口企业的竞争力,扩大本国出口,但在扩大出口的同时,可能会因贸易条件的下降,使得政府补贴的一部分转移到国外消费者手里。倾销虽是一种企业低价竞争行为,然而当政府成为这种行为的支持者的时候,它带有一国贸易政策的色彩,倾销虽然有利于进口国的消费者,但对进口国的生产者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所以进口国的生产者往往会要求政府采取反倾销税等措施,抵消来自他国倾销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发展,非关税壁垒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关税不断削减的今天,各国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到非关税壁垒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财经金融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