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1、理解文景之治、贞观之志、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80505581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21、理解文景之治、贞观之志、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考点21、理解文景之治、贞观之志、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21、理解文景之治、贞观之志、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21、理解文景之治、贞观之志、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ppt(2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考点考点21、理解文景之治、贞观、理解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b)【考点分析考点分析】此考点与此考点与2012年相比有变化,增加了年相比有变化,增加了“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和和“开元盛世开元盛世”,强调分,强调分析我国西汉初期和唐朝前期出现盛世局析我国西汉初期和唐朝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的原因,这对当今的社会有着重要的面的原因,这对当今的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借鉴意义。盘溪中学盘溪中学 俞锦文俞锦文刘邦建国和“布衣将相之局面”建国时间:公元前202年建国者:汉高祖 刘邦都城:长安 史称“西汉”刘邦,沛县人,世代务农,任亭长。善于网罗人才,包括社会下层有才能的人。

2、称帝后,论功定封,形成“布衣将相”的局面。背景:1、秦始皇的残暴统治,加之连年的战争,社会生产遭到破坏。西汉初期出现了社会经济凋敝、人口介绍粮食奇缺的残破景象。2、汉朝统治者出身于社会底层,能够切身感受百姓疾苦,注意吸取秦亡教训。【陆贾,写新语一书,提出了行仁义、重教化,力求给百姓陆贾,写新语一书,提出了行仁义、重教化,力求给百姓一个安静环境的主张一个安静环境的主张】汉初施政重要依据汉初为什么要实行修养生息政策?具体措施:1、卸甲归田:宣布凡退役归农的军吏卒,按军功大小分配田宅活免除徭役;2、劝民还乡:因战乱逃亡山泽的民众,归还故里;领取原有田宅;3、释奴为民:因饥饿而卖身为奴婢的释放为平民;

3、4、十五税一:减轻田租,定税率为十五税一;西汉实行修养生息政策,有利于西汉农业的发展和恢复,有利于巩固西汉初期的统治,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影响:影响:1、文 景 之 治为什么会出现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1、文帝、景帝时期,继续推行文帝、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修养生息修养生息政策,政策,奉行安民为本的方针,创造安定局面,进一奉行安民为本的方针,创造安定局面,进一步发展生产。步发展生产。2、文帝和景帝重视农业生产。文帝和景帝重视农业生产。轻摇薄赋,减免田轻摇薄赋,减免田租赋役租赋役,定田租为三十税一,服役一年一次改为,定田租为三十税一,服役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开放山林川泽,鼓励农民进行副

4、业生三年一次;开放山林川泽,鼓励农民进行副业生产,活跃商业市场。产,活跃商业市场。3、改革法律,废除秦朝的株连改革法律,废除秦朝的株连,关心民众疾苦,关心民众疾苦,用笞刑取代某些伤残肢体的肉刑。用笞刑取代某些伤残肢体的肉刑。4、提倡节俭,反对侈糜,提倡节俭,反对侈糜,减省财政支出。渐趋衰落渐趋衰落恢复并走向强盛恢复并走向强盛755年年618年年907年年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武则天统治开元之治开元之治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农民起义农民起义建立建立618年年发展发展贞观之治贞观之治衰弱衰弱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灭亡灭亡907年年鼎盛鼎盛开元盛世开元盛世唐唐

5、太太宗宗李李世世民民贞观:唐太宗年号,贞观:唐太宗年号,贞观:唐太宗年号,贞观:唐太宗年号,626626626626年年年年至至至至649649649649年共年共年共年共23232323年年年年二、唐太宗与二、唐太宗与二、唐太宗与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贞观之治贞观之治贞观之治”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生产恢复发展,社会稳定,生产恢复发展,社会稳定,生产恢复发展,社会稳定,生产恢复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国力强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国力强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国力强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国力强盛,边境比较安宁。史家称盛,边境

6、比较安宁。史家称盛,边境比较安宁。史家称盛,边境比较安宁。史家称此时为此时为此时为此时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贞观之治贞观之治”,被认,被认,被认,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少有的太平盛为是中国古代少有的太平盛为是中国古代少有的太平盛为是中国古代少有的太平盛世。世。世。世。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一位智勇兼备的统帅,一位兼听纳谏的开明君主,开创“贞观之治”1 1 1 1、体察民情体察民情体察民情体察民情贞贞观观之之治治疏缓刑罚、宽政安民、疏缓刑罚、宽政安民、疏缓刑罚、宽政安民、疏缓刑罚、宽政安民、轻徭薄赋、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休养生息2 2 2 2、广招贤才,、广招贤才,、

7、广招贤才,、广招贤才,知人善任,知人善任,知人善任,知人善任,虚心纳谏虚心纳谏虚心纳谏虚心纳谏。3 3 3 3、沿悉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沿悉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沿悉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沿悉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4 4 4 4、开明民族政策开明民族政策开明民族政策开明民族政策 对少数民族一视对少数民族一视对少数民族一视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同仁同仁同仁措施措施措施措施:影响影响影响影响:出现出现原因原因 表现:表现:表现: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民族和谐、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民族和谐、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民族和谐、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民族和谐、社会安定

8、、国力增强。社会安定、国力增强。社会安定、国力增强。社会安定、国力增强。措施措施措施措施:影响影响影响影响:使得社会日趋安定、使得社会日趋安定、使得社会日趋安定、使得社会日趋安定、生产逐渐恢复生产逐渐恢复生产逐渐恢复生产逐渐恢复1)重视加强国防,平息边患,)重视加强国防,平息边患,2)致力于改善民族关系,与边地致力于改善民族关系,与边地少数民族来往交流,和平相处。少数民族来往交流,和平相处。A.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松赞干布和亲,增进了汉蕃两族的友谊,和亲,增进了汉蕃两族的友谊,B.对各族俊才一视同仁,都予以对各族俊才一视同仁,都予以信任重用。信任重用。唐玄宗唐玄宗唐玄宗

9、唐玄宗唐玄宗开元年间,社会安定,政唐玄宗开元年间,社会安定,政唐玄宗开元年间,社会安定,政唐玄宗开元年间,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后人称这一时期为入鼎盛时期,后人称这一时期为入鼎盛时期,后人称这一时期为入鼎盛时期,后人称这一时期为开元盛世开元盛世开元盛世开元盛世。唐玄宗后期,他贪图享乐,宠信唐玄宗后期,他贪图享乐,宠信唐玄宗后期,他贪图享乐,宠信唐玄宗后期,他贪图享乐,宠信并重用并重用并重用并重用李林甫李林甫李林甫李林甫等奸臣,终于导致等奸臣,终于导致等奸臣,终于导致等奸臣,终于导致

10、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发生,唐朝开始衰落。发生,唐朝开始衰落。发生,唐朝开始衰落。发生,唐朝开始衰落。公元公元公元公元712712712712年至年至年至年至756756756756年在位,在位年在位,在位年在位,在位年在位,在位44444444年。年。年。年。二、唐玄宗与二、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开元盛世”唐朝的鼎盛时期唐朝的鼎盛时期政治清明、政治清明、政治清明、政治清明、经济高度繁荣,经济高度繁荣,经济高度繁荣,经济高度繁荣,仓库充实,人口仓库充实,人口仓库充实,人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文化昌盛,国力强大增加,文化昌盛,国力强大增加,文化昌盛,国力强大增加,文化昌盛,国力强大。法律上

11、:法律上:法律上:法律上:政治上:政治上:政治上:政治上:经济上:经济上:经济上:经济上:废废废废止严刑酷法,减轻刑罚止严刑酷法,减轻刑罚止严刑酷法,减轻刑罚止严刑酷法,减轻刑罚,实行宽,实行宽,实行宽,实行宽简、慎刑简、慎刑简、慎刑简、慎刑重用贤臣,鼓励直言纳谏,选拔人才,重用贤臣,鼓励直言纳谏,选拔人才,重用贤臣,鼓励直言纳谏,选拔人才,重用贤臣,鼓励直言纳谏,选拔人才,整治吏治,整治吏治,整治吏治,整治吏治,重振贞观之风,致使政治清重振贞观之风,致使政治清重振贞观之风,致使政治清重振贞观之风,致使政治清明。明。明。明。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重视农业生产,大力

12、兴修水利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清查,清查,清查,清查户籍,减免徭役,农业生产大大发展。户籍,减免徭役,农业生产大大发展。户籍,减免徭役,农业生产大大发展。户籍,减免徭役,农业生产大大发展。开开元元盛盛世世出出现现原原因因 表现表现表现表现“开元盛世开元盛世”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稻米流脂粟米白稻米流脂粟米白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公私仓廪俱丰实。公私仓廪俱丰实。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九州道路无豺狼九州道路无豺狼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远行不劳吉日

13、出。远行不劳吉日出。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齐纨鲁缟车班班齐纨鲁缟车班班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男耕女桑不相失男耕女桑不相失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忆昔杜甫忆昔杜甫忆昔杜甫忆昔你能描绘一下开元盛事的情景吗你能描绘一下开元盛事的情景吗你能描绘一下开元盛事的情景吗你能描绘一下开元盛事的情景吗开元全盛时国富民安的繁荣景象开元全盛时国富民安的繁荣景象开元全盛时国富民安的繁荣景象开元全盛时国富民安的繁荣景象:小城万户小城万户小城万户小城万户,粮仓满溢粮仓满溢粮仓满溢粮仓满溢;出门出门出门出门畅通畅通畅通畅通,路不拾遗路不拾遗路不拾遗路不拾遗;货物流通货物流通货物流通货物流通,男耕女桑的小康社会

14、。男耕女桑的小康社会。男耕女桑的小康社会。男耕女桑的小康社会。“开元之治”与“贞观之治”对比表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唐太宗)(唐太宗)开元之治开元之治(唐玄宗)(唐玄宗)“贞观之风,一时复振”善用贤臣善用贤臣 (姚崇、宋璟)(姚崇、宋璟)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地方吏治勤俭节约勤俭节约重视农业生产重视农业生产善于纳谏,任用贤臣善于纳谏,任用贤臣(魏征、(魏征、“房谋杜断房谋杜断”)改革吏治改革吏治戒奢从俭戒奢从俭重视农业生产重视农业生产1 1 1 1、体察民情体察民情体察民情体察民情贞贞观观之之治治疏缓刑罚、宽政安民、轻徭薄赋、疏缓刑罚、宽政安民、轻徭薄赋、疏缓刑罚、宽政安民、轻徭薄赋、疏缓刑罚、宽政安民

15、、轻徭薄赋、休养生息休养生息休养生息休养生息 使得社会日趋安定、生产逐渐恢复使得社会日趋安定、生产逐渐恢复使得社会日趋安定、生产逐渐恢复使得社会日趋安定、生产逐渐恢复2 2 2 2、广招贤才,广招贤才,广招贤才,广招贤才,知人善任,知人善任,知人善任,知人善任,虚心纳谏虚心纳谏虚心纳谏虚心纳谏。3 3 3 3、沿悉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沿悉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沿悉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沿悉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4 4 4 4、一视同仁的民一视同仁的民一视同仁的民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族政策族政策族政策措施措施措施措施:影响影响影响影响:开开元元盛盛世世出现

16、出现原因原因 表现:表现:表现: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谐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谐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谐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谐出现出现原因原因 表现表现表现表现政治清明、经济高度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强大政治清明、经济高度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强大政治清明、经济高度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强大政治清明、经济高度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强大法律上:法律上:法律上:法律上:政治上:政治上:政治上:政治上:经济上:经济上:经济上:经济上:废止严刑酷法,实行宽简、慎刑废止严刑酷法,实行宽简、慎刑废止严刑酷法,实行宽简、慎刑废止严刑酷法,实行宽简、慎刑

17、重用贤能,鼓励直言纳谏,重用贤能,鼓励直言纳谏,重用贤能,鼓励直言纳谏,重用贤能,鼓励直言纳谏,选拔人选拔人选拔人选拔人才,整治吏治,重振贞观之风,致才,整治吏治,重振贞观之风,致才,整治吏治,重振贞观之风,致才,整治吏治,重振贞观之风,致使政治清明。使政治清明。使政治清明。使政治清明。重视生产,重视生产,重视生产,重视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大力兴修水利,大力兴修水利,大力兴修水利,清查户清查户清查户清查户籍,减免徭役,努力缓解社会矛盾籍,减免徭役,努力缓解社会矛盾籍,减免徭役,努力缓解社会矛盾籍,减免徭役,努力缓解社会矛盾重视加强国防,平息边患重视加强国防,平息边患重视加强国防,平息边患重视加

18、强国防,平息边患改善民族关系,和平相处改善民族关系,和平相处改善民族关系,和平相处改善民族关系,和平相处措施措施措施措施:影响影响影响影响:“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荀子 王制王制“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存百姓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而下乱者。”。贞观政要卷一君道贞观政要卷一君道1.材料反映唐太宗怎样的认

19、识?材料反映唐太宗怎样的认识?2.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这一认识源于何时?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这一认识源于何时?“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贞观政要卷一君道贞观政要卷一君道丰富的阅历和隋亡的鉴戒使得唐太宗丰富的阅历和隋亡的鉴戒使得唐太宗丰富的阅历和隋亡的鉴戒使得唐太宗丰富的阅历和隋亡的鉴戒使得唐太宗,一是善于一是善于一是善于一是善于体察民情体察民情体察民情体察民情明智地实行疏缓刑罚明智地实行疏缓刑罚明智地实行疏缓刑罚明智地实行疏缓刑罚,宽政安民宽政安民宽政安民宽政安民,轻轻轻轻徭薄赋徭薄赋徭薄赋徭薄赋,修养生息的政策修养生息的政策修养生息的政策修养生息的政策,使社会日趋安定使社会日

20、趋安定使社会日趋安定使社会日趋安定,生产逐渐恢复。生产逐渐恢复。生产逐渐恢复。生产逐渐恢复。二是他认为国事千端万绪二是他认为国事千端万绪二是他认为国事千端万绪二是他认为国事千端万绪,皆须审时变通皆须审时变通皆须审时变通皆须审时变通,由君主一人独断由君主一人独断由君主一人独断由君主一人独断,必然有失必然有失必然有失必然有失强调君臣关系如同强调君臣关系如同强调君臣关系如同强调君臣关系如同“元首元首元首元首”与与与与“股肱股肱股肱股肱”,”,”,”,必须必须必须必须合为一体合为一体合为一体合为一体,同心协力同心协力同心协力同心协力,行事方有成效。于是行事方有成效。于是行事方有成效。于是行事方有成效。

21、于是广招贤才广招贤才广招贤才广招贤才,知人善知人善知人善知人善任任任任,使治国方略顺利施行。使治国方略顺利施行。使治国方略顺利施行。使治国方略顺利施行。三是他三是他三是他三是他居安思危居安思危居安思危居安思危,时时以长治久安为念时时以长治久安为念时时以长治久安为念时时以长治久安为念经常鼓励臣下敢经常鼓励臣下敢经常鼓励臣下敢经常鼓励臣下敢言直谏言直谏言直谏言直谏,指出皇帝的过错指出皇帝的过错指出皇帝的过错指出皇帝的过错,自己也能努力克制自己也能努力克制自己也能努力克制自己也能努力克制,虚心纳谏虚心纳谏虚心纳谏虚心纳谏,勇于勇于勇于勇于改过。改过。改过。改过。唐太宗是怎样明白唐太宗是怎样明白“水能

22、载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亦能覆舟”,“”,“为为政之要政之要,唯在得人唯在得人”之道的又是如何做的?之道的又是如何做的?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二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二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二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二“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shn shn shn shn,微笑),微笑),微笑),微笑)之曰:之曰:之曰: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官

23、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主食有馀,则自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主食有馀,则自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主食有馀,则自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主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路不拾遗,外户不闭,

24、商旅野宿焉。”1.1.1.1.唐太宗认为唐太宗认为唐太宗认为唐太宗认为“百姓造反百姓造反百姓造反百姓造反”的原因是什么?的原因是什么?的原因是什么?的原因是什么?2.2.2.2.为为为为防止防止防止防止“百姓造反百姓造反百姓造反百姓造反”他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采取了怎样的措施?3.3.3.3.有何效有何效有何效有何效果?果?果?果?1 1 1 1、体体体体察民情察民情察民情察民情疏缓刑罚、宽政安民、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疏缓刑罚、宽政安民、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疏缓刑罚、宽政安民、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疏缓刑罚、宽政安民、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措施措施措施措施:影响影响

25、影响影响:使得社会日趋安定、生产逐渐恢复使得社会日趋安定、生产逐渐恢复使得社会日趋安定、生产逐渐恢复使得社会日趋安定、生产逐渐恢复2 2、广招贤才,、广招贤才,知人善任知人善任房玄龄房玄龄房玄龄房玄龄旧唐书旧唐书旧唐书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论房玄龄杜如晦传论房玄龄杜如晦传论房玄龄杜如晦传论 “世传太宗尝与文昭世传太宗尝与文昭世传太宗尝与文昭世传太宗尝与文昭(房玄(房玄(房玄(房玄龄的谥号)龄的谥号)龄的谥号)龄的谥号)图事,则曰:图事,则曰:图事,则曰:图事,则曰:非如非如非如非如晦莫能筹之。晦莫能筹之。晦莫能筹之。晦莫能筹之。及如晦至焉,竟及如晦至焉,竟及如晦至焉,竟及如晦至焉,竟从玄龄之策也

26、。盖房知杜之能断从玄龄之策也。盖房知杜之能断从玄龄之策也。盖房知杜之能断从玄龄之策也。盖房知杜之能断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杜如晦杜如晦杜如晦杜如晦房谋杜断房谋杜断旧唐书卷七一魏征传旧唐书卷七一魏征传旧唐书卷七一魏征传旧唐书卷七一魏征传“尝临朝谓侍臣曰:尝临朝谓侍臣曰:夫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今魏徵殂(c c 死)死)逝,遂逝,遂亡一镜矣亡一镜矣”。魏魏征

27、征3 3、居安思危,虚心纳谏居安思危,虚心纳谏4 4、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资治通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材料反映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这材料反映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这一政策有何影响?一政策有何影响?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得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得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得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得边地各族纷纷归附,各边地各族纷纷归附,各边地各族纷纷归附,各边地各族纷纷归附,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成就唐文化繁荣恢弘,促民族文化相互交融,成就唐文化繁荣恢弘,促民族文化相互交融,成就唐

28、文化繁荣恢弘,促民族文化相互交融,成就唐文化繁荣恢弘,促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臻巩固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臻巩固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臻巩固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臻巩固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1.使边地各族纷纷归附,使边地各族纷纷归附,2.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3.成就了唐文化的繁荣与恢弘,成就了唐文化的繁荣与恢弘,4.也促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臻巩固。也促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臻巩固。1.重视加强国防,平息边患,重视加强国防,平息边患,2.致力于改善民族关系,与边地少数民族来往交致力于改善民族关系,与边地少数民族来往交流,和平相处。流,和平相处。A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

29、松赞干布和亲,增进了汉蕃两族的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松赞干布和亲,增进了汉蕃两族的友谊,友谊,B他对各族俊才一视同仁,都予以信任重用他对各族俊才一视同仁,都予以信任重用。措措施施影影响响唐太宗说:昔人谓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而四昔人谓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乎?夷自服,岂非上策乎?“又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几,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唐太宗的民族政策与汉武帝的有何不同?唐太宗的民族政策与汉武帝的有何不同?唐太宗的民族政策与汉武帝的有何不同?唐太宗的民族政策与汉

30、武帝的有何不同?唐太唐太宗对汉武帝的评价正确吗宗对汉武帝的评价正确吗?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两者不同:两者不同:汉武帝以战争征服为主;唐太宗则采取了较为开明的民族汉武帝以战争征服为主;唐太宗则采取了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以安抚(收服民心)为主。政策,以安抚(收服民心)为主。唐太宗的评价不正确。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是正义的,唐太宗的评价不正确。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是正义的,虽然用兵耗费巨资,但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虽然用兵耗费巨资,但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北方边疆地区的开发,保障了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北方边疆地区的开发,保障了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文景之治、贞观之治

31、、开元盛世出现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共同原因是什么?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统治者都调整统治政策;统治者都调整统治政策;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思考:思考: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对当今社会什么原因是什么?对当今社会什么启示?启示?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统治者都调整统治政策;统治者都调整统治政策;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思考:思考:第一: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文景之治都发生在国

32、家大的动乱以后。深谙第一: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文景之治都发生在国家大的动乱以后。深谙中国历史一乱一治之理。第二中国历史一乱一治之理。第二:它们都是采取休养生息的策略来实现国家昌它们都是采取休养生息的策略来实现国家昌盛的,治国方略皆深合道家无为之理。第三:它们都是明君开创的可见在盛的,治国方略皆深合道家无为之理。第三:它们都是明君开创的可见在封建社会一个国家的强盛和国君的关系很大。第四:在开创盛世之时都重封建社会一个国家的强盛和国君的关系很大。第四:在开创盛世之时都重用了贤人名士。可见一个国家的昌盛和它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不无关系。用了贤人名士。可见一个国家的昌盛和它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不无关系。当前我们党和政府提出关注三农,关注农民工,推广合作当前我们党和政府提出关注三农,关注农民工,推广合作医疗,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加强法制,惩治贪腐等等一系医疗,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加强法制,惩治贪腐等等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说到底,都体现着列的政策和措施,说到底,都体现着“执政为民执政为民”这一个根本这一个根本的问题。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