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培训班:教育学原.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80485958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3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培训班:教育学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教师资格培训班:教育学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培训班:教育学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培训班:教育学原.ppt(8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课课程程是指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安排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课程是教和学相互作用的中介和纽带,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二、课程的类型二、课程的类型 课程的类型是指课程设计的不同种类或方式。是由不同的设计思想产生的。随着课程理论的发展,学校课程日益丰富和定型并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一)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二)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一)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一)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根据教学内容是重知识体系还是重生活经验来分类,可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这是课程的基本类型。1学科课程学科课程 亦称“分科课程”。它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

2、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学科课程论认为各学科的逻辑体系,反映了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教学内容应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严格地按每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组织教材。分科学习,能使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学科课程的优点是重视每门科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这些特点非常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基础知识,也易于教师教授。学科课程的缺点是不重视相互联系,造成和加深了学科的分离;不利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更多地关心学习结果,获得现成知识,不关心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不利于学生辩正思维的发展,不重视或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3、在当代出现的“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等课程形式,都是对传统学科课程的改进和扩展,是对其主流地位的巩固和加强。(1)相关课程:亦称“联络课程”。由具有科际联系的各学科组成的课程。同时保持原来学科的划分。组成的各相邻学科,如语文与历史,历史与地理,数学与物理、化学,物理、化学与生物等,既保持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又在各科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确定了相关科目的科际联系点,使各科教材之间保持密切的横向联系。(2)融合课程:亦称合科课程。由若干相关学科组合成的新学科。例如把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融合为生物学。融合比关联更进一步,它是把相关学科内容融合为一门学科。(

4、4)核心课程:亦称“问题课程”。是以问题为核心,将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由一个教师或教师小组连续教学的课程。旨在把独立的学科知识综合起来,并谋求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3)广域课程:亦称“综合课程”。合数门相邻学科内容而形成综合性课程,如有的国家把地理、历史综合形成“社会研究”课程;把物理、化学生态、生理、实用技术综合成“综合自然科学”。2活动课程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它认为课程应是一系列由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锻炼能力。活动课程的主要倡导者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和克伯屈。他们认为,学科课程论所

5、主张传授的“百科知识”是成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儿童的。这会破坏儿童个性的发展,压抑他们的主动性。活动课程论主张打破学科界限,课程以学生兴趣和需要为中心来组织活动,以活动来代替分科教学,让学生通过活动,从“做”中获得生活必需的经验或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改造。为此,杜威曾写到:“学生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他们反对把教材视为“固定的和现成的”,“儿童经验之外的东西”。特别强调注意游戏、活动作业、手工、烹调、缝纫、表演、实验等,认为通过这样的活动获得经验可以与社会相适应。由于这种课程体系完全是从儿童的经验出发所以也被称为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

6、课程。活动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以儿童的某些基本动机作为教学组织的中心,以代替学科作为课程的基础。一般认为学习者的动机可分四类:(1)社会动机,即跟其他儿童一起活动的欲望;(2)建设动机,即建造东西和加工原料的欲望;(3)探索动机,即好奇的倾向以及实验的愿望;(4)表演动机,即欣赏和创作各种文艺作品的愿望。活动课程的范围和教材的选择,就是围绕着这些动机来进行的。70年代以后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普及和课程理论赖以建立的教育心理学等的发展,活动课程被赋予了新的涵义。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二者不断趋于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近年来,在许多国家,学科教学、课堂学习,越来越多地与体验及活动学习融合在

7、一起,学科课程活动化已成为共同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部分中小学在改革学科课程的同时,进行了开设活动课程的实验。国家教委在研究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活动课程纳入1992年公布的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之中,明确规定开设两类课程: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新型活动课程同实用主义活动课程的质的区别在于:新型活动课程同实用主义活动课程的质的区别在于:(1)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课程结构的优化原理为理论基础。(2)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向。(3)在中小学课程设置中处于辅助地位。(4)既有结构性,又有一定弹性。(5)既有灵活性,又有一定计划性。(二)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二)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从课

8、程的表现形式或者说影响学生的方式来区分,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或者说影响学生的方式来区分,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1显性课程显性课程 显显性性课课程程,亦亦称称“正正式式课课程程”、“公公开开课课程程”“官官方方课课程程”。是是指指为为实实现现一一定定的的教教育育目目标标而而正正式式列列入入学学校校教教学学计计划划的的各各门门学学科科以以及及有有目目的的、有有组组织织的的课课外外活活动动。它它按按照照编编制制的的课课表表实实施施,是是教教材材编编辑辑、学学校校施施教教、学学生生学学习习和和考考核核的的依依据据之一。之一。2隐性课程隐性课程 隐隐性性课课程程,又又称

9、称“非非正正式式课课程程”、“潜潜在在课课程程”、“隐隐蔽蔽课课程程”,与与显显性性课课程程相相对对,是是指指学学校校通通过过教教育育环环境境(物物质质的的、文文化化的的和和社社会会关关系系结结构构的的),有有意意或或无无意意地地传传递递给给学学生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三、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三、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 学校课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课程学校课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课程发展史和当代各国所进行的课程改革来发展史和当代各国所进行的课程改革来看,最主要的受社会需求、科学知识的看,最主要的受社会需求、科学知识的进步和儿童身心的发展三方面制约。进步和儿童身心的发展三方面制

10、约。(一)社会需求(一)社会需求 (1)对对培培养养新新的的劳劳动动者者和和新新的的政政治治继继承承人人的的需要;需要;(2)对更新课程内容的要求;)对更新课程内容的要求;(3)对对课课程程设设计计思思想想的的影影响响。但但社社会会因因素素对对课课程程的的需需求求往往往往不不是是直直接接对对应应的的,而而是是通通过过教教育育方方针针、政政策策、有有关关课课程程的的法法规规等等中中间间环环节节或或手段来实现的。手段来实现的。(二)科学知识的进步(二)科学知识的进步 主要表现在:主要表现在:(1)自自然然科科学学的的发发展展影影响响着着课课程程设设置置的的水水平平、性性质质和和特特征。征。(2)自

11、自然然科科学学发发展展的的历历史史顺顺序序与与普普通通学学校校开开设设的的课课程程科科目基本是同步的。目基本是同步的。(3)自自然然科科学学新新的的发发明明和和发发现现,对对课课程程发发展展变变化化的的方方向向、内内容容、结结构构和和形形式式都都有有显显著著影影响响。在在社社会会科科学学方方面面也也有有类似情况。类似情况。(4)科科学学知知识识的的分分类类对对学学校校的的课课程程内内容容,尤尤其其是是课课程程设设置有着重大的影响。置有着重大的影响。(三)儿童身心的发展(三)儿童身心的发展 其制约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制约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 1)对课程目标的制约。不同学段由于儿童身心)

12、对课程目标的制约。不同学段由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其课程目标也各异。发展特点不同,其课程目标也各异。(2 2)对课程设置的制约。)对课程设置的制约。(3 3)对教材编制的制约。)对教材编制的制约。四、现代有影响的几种课程理论述评四、现代有影响的几种课程理论述评(一一)学问中心课程论学问中心课程论(二二)社会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三三)学生中心课程论学生中心课程论(一)学问中心课程论 学问中心课程论是一种以学科的学问中心课程论是一种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中心来编订学校课程的理基本结构为中心来编订学校课程的理论,它以结构主义哲学和心理学为基论,它以结构主义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

13、学家布鲁础。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纳。学问中心课程论的主要思想:学问中心课程论的主要思想:1 1在在课课程程设设计计上上反反对对以以现现实实功功用用为为标标准准,而而侧侧重重以以人人类类所积累的文化知识中最具有学术性的理论知识为标准。所积累的文化知识中最具有学术性的理论知识为标准。2 2特别重视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结构。特别重视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结构。3 3主主张张根根据据学学生生智智力力发发展展阶阶段段的的特特点点来来安安排排学学科科的的基基本本结构。结构。4 4学生应采用发现法来学习课程。学生应采用发现法来学习课程。5 5课程内容的改革要用科学上的新成就代替过时的内容。课程内容

14、的改革要用科学上的新成就代替过时的内容。6 6强调学科专家在课程设计中的主导地位。强调学科专家在课程设计中的主导地位。(二)社会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 是一种围绕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内是一种围绕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布莱梅尔德和巴西学者容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布莱梅尔德和巴西学者费莱雷。费莱雷。批判学生中心课程论夸大了学生个人的自由,主张把课程批判学生中心课程论夸大了学生个人的自由,主张把课程的重点放在现实社会问题、社会改造和社会活动计划及学的重点放在现实社会问题、社会改造和社会活动计划及学生关心的社会问题上。生关心的社会问题上。主张以解

15、决实际的社会问题的逻辑而不是学科知识的逻辑主张以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的逻辑而不是学科知识的逻辑为主线来组织课程,使课程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为主线来组织课程,使课程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但课程应由教育者按社会的需要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但课程应由教育者按社会的需要来决定,而不是由学生自己决定。来决定,而不是由学生自己决定。(三)学生中心课程论学生中心课程论是主张以学生兴趣、爱好、动机、需要、学生中心课程论是主张以学生兴趣、爱好、动机、需要、能力和态度等为基础来编订课程的理论。能力和态度等为基础来编订课程的理论。它从它从“面向完整的机体面向完整的机体学生学生”这一立场

16、出发,仅对那这一立场出发,仅对那种学习学科结构、学问是对学生智力最好的训练的观点,种学习学科结构、学问是对学生智力最好的训练的观点,认为学生对课程的直接兴趣是成功学习的关键因素,课程认为学生对课程的直接兴趣是成功学习的关键因素,课程的核心不是学科内容,而是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发展,课程的核心不是学科内容,而是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发展,课程内容应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变化而变化。内容应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变化而变化。学生中心课程论以美国儿童中心论者杜威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生中心课程论以美国儿童中心论者杜威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等为代表。学家罗杰斯等为代表。杜杜威威认认为为儿儿童童的的兴兴趣趣和和经经验验是是组组

17、织织课课程程的的出出发发点点,课课程程应应以以儿儿童童的的活活动动为为中中心心,而而不不是是以以学学科科、教教材材为为中中心心,要要求求以以儿儿童童的的活活动动代代替替分分科科课课程程的的教教学学,以以儿儿童童活活动动的的直直接接经经验而不是学科知识的间接经验作为课程内容。验而不是学科知识的间接经验作为课程内容。罗罗杰杰斯斯则则认认为为学学生生的的主主体体性性“自自我我”具具有有至至高高无无上上的的地地位位,教教育育是是学学生生主主体体性性“自自我我”介介入入获获得得个个人人意意义义的的过过程程。意意义义不不是是教教材材内内容容的的认认知知意意义义,而而是是由由学学生生自自我我实实现现需需要要

18、所所决决定定的的动动机机、信信念念、情情感感、智智力力的的活活动动所所获获得得的的意意义义,是是学学生生理理解解知知识识为为生生活活的的意意义义。因因此此,学学校校课课程程的的编编订订应应有有利利于于为为每每一一个个学学生生提提供供个个性性解解放放和和成成长长的的经经验验,课课程程内内容容的组织应实现情感、认知与行为方式的整合。的组织应实现情感、认知与行为方式的整合。各种课程理论有着不同的侧重和各种课程理论有着不同的侧重和角度、不同的甚或对立的结论。我们角度、不同的甚或对立的结论。我们在课程设计中应克服它们的偏颇性,在课程设计中应克服它们的偏颇性,但也应把它们具有一般意义和普遍参但也应把它们具

19、有一般意义和普遍参考价值的贡献筛选、提炼出来,挖掘考价值的贡献筛选、提炼出来,挖掘它们的当代意蕴。它们的当代意蕴。第二节第二节 中小学的课程与教材中小学的课程与教材 一、中小学课程的设计一、中小学课程的设计 课课程程设设计计是是指指课课程程的的设设置置和和安安排排。包包括括制制定定课课程程计计划划、教教学学大大纲纲和和教教材材。其其实实质质是是从从人人类类已已有有的的社社会会文文化化中中选选择择什什么么,怎样安排,怎样组织的问题。怎样安排,怎样组织的问题。影响和制约课程设计的因素:影响和制约课程设计的因素:1.要要合合理理安安排排课课程程要要考考虑虑三三个个方方面面的的因因素素:社社会会需需求

20、求、学学科科体系与学生发展。体系与学生发展。2.要确定课程设置的一般原则。要确定课程设置的一般原则。处理好中学课程制定中的几个关系:处理好中学课程制定中的几个关系:(一)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关系(一)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关系 (二)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关系(二)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关系(三)系统知识和直接经验的关系(三)系统知识和直接经验的关系(四)逻辑系统与心理系统的关系(四)逻辑系统与心理系统的关系(五)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的关系(五)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的关系(六)统一要求与多样化的关系(六)统一要求与多样化的关系二、中小学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二、中小学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 课程的编制包括制定课

21、程计划、编写教学课程的编制包括制定课程计划、编写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教材三个层次。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教材三个层次。(一)课程计划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1课程计划的意义课程计划的意义课课程程计计划划是是国国家家教教育育行行政政部部门门,根根据据教教育育目目的的和和不不同同类类型型学学校校的的培培养养目目标标制制定定的的关关于于学学校校教教学学和和教教育育工工作作的的指指导导性性文文件件。它它对对学学校校的的教教学学教教育育活活动动、课课外外活活动动、社社会会实实践践活活动动等等方方面面做做出出全全面面安安排排。是是学学校校教教育育、教教学学工工作作的的重重要要依依据。据。2课程计划的内容 (

22、1)培养目标。)培养目标。(2)课课程程设设置置原原则则:明明确确课课程程包包括括学学科科课课程程、活活动动课课程程两部分。两部分。(3)学学科科设设置置和和各各学学科科的的主主要要任任务务,学学科科设设置置和和活活动动设设置的基本要求。置的基本要求。(4)学学科科编编制制:即即学学年年的的学学期期划划分分,各各学学期期教教学学、教教育育活动的周数,假期和节日的时间安排。活动的周数,假期和节日的时间安排。(5)各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顺序和课时分配。)各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顺序和课时分配。(6)学周安排。)学周安排。(7)考试考查的科目、要求、方法。)考试考查的科目、要求、方法。(8)就执行该计

23、划提出若干实施要求。)就执行该计划提出若干实施要求。3课程计划的特点 1992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和原来的教学计划务教育课程计划和原来的教学计划相比,做了一些重大的修改,这些修相比,做了一些重大的修改,这些修改体现了当今世界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改体现了当今世界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普遍趋势。普遍趋势。1教科书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教科书又称课本,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法的要求表达学科具体内容的教学用书。(1)教科书的结构 中学教科书的结构一般包括目录、课文、图表、注释、附录和作业等。课文是基本部分,具体地阐述学科的基本事实材料和基本概念、原理、公式等,通常以章、节、

24、目形式编排。(2)教科书在教学中的应用首先要认真钻研和深刻地理解教科书中各章节目之间、各篇范文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掌握教科书的框架、脉络、知识、技能体系。其次,教师应该透彻理解教科书中各章节的内容,把握其重点、难点和关键,备课中围绕重点、难点、关键教学过程,设法调动一切教学手段,把重点和难点,化为学生可以接受的信息。再次,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科书,包括有关图表、附录都应当重视。教师的讲授应以教科书为基本依据,不脱离教科书,但又不应照本宣科。2音像教材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音像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教学方法的要求,利用现代技术(主要是声、光技术)制作的承载教学信息的软件,如幻灯片、投影片、录音磁

25、带,音像磁盘等。音像教材20世纪初开始进入教学领域。音像教材在教学领域有多种应用模式:音像教材在教学领域有多种应用模式:辅助模式:教师借助音像教材向学生传递信息,师生交互反馈。一般在课堂中采用。直接模式:学生直接学习音像教材,并从中得到反馈,不需教师做中介。如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循环模式:学生学习音像教材,通过教师做出反馈,这多在自学辅导和远距离教学中应用。特点是电视、广播、函授、面授结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音像教材的方法有演播法和插播法。插播法:教师讲授中穿插播放音像教材的有关片断,可按讲解插放讲解插放小结的步骤进行。n演播法:教师主要借助教材传达教学信息,该法完整的工作步骤有:n提示:演播前

26、向学生说明片带名称;简介内容和视听目的要求;提出视听时思考的问题。n播放:播放过程可作必要解说。n讨论:播后讨论,或有重点地进行巩固提问。n小结;由教师或学生做出小结。n布置适当的作业。第三节第三节 中小学课程与教材改革中小学课程与教材改革一、新时代需要新的课程与教材一、新时代需要新的课程与教材(一)新技术革命与课程教材的现代化(二)信息化社会与课程教材的密集化(三)学习化社会和课程教材的多向化二、国外课程与教材的发展趋势二、国外课程与教材的发展趋势(一)人性化与个性化(二)综合化与微型化(三)现代化与未来化(四)基础化与实践化三、我国中小学的课程与教材改革三、我国中小学的课程与教材改革(一)

27、我国中小学课程与教材改革实验的基本历程1 1起步阶段(起步阶段(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末、年代末、8080年代初)。这年代初)。这一阶段是课程改革实验初步兴起。一阶段是课程改革实验初步兴起。2 2转折阶段(转折阶段(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中期),年代中期),2020世纪世纪8080年年代中期,我国中小学教育整体改革实验的兴起和代中期,我国中小学教育整体改革实验的兴起和实验,使我国中小学教育实验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实验,使我国中小学教育实验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崭新的历史阶段。3 3发展阶段(发展阶段(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末)。进入年代末)。进入2020世纪世纪8080

28、年代年代后期,中小学要求改革现行课程的热情空间高涨。课程后期,中小学要求改革现行课程的热情空间高涨。课程改革实验进入了蓬勃开展的阶段。改革实验进入了蓬勃开展的阶段。4 4深化阶段(深化阶段(2020世纪世纪9090年代末)。进入年代末)。进入2020世纪世纪9090年代年代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实验也进入了反思和深化阶段。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实验也进入了反思和深化阶段。(二)中小学素质教育合理课程结构1中小学素质教育合理课程结构构建原则n(1 1)系统致用性原则。)系统致用性原则。n(2 2)重视特殊性原则。)重视特殊性原则。n(3 3)强化基础性原则。)强化基础性原则。n(4 4)构建机制性原则。)构

29、建机制性原则。2中小学素质教育合理的课程结构建立合理的素质教育课程结构的基本出发点有三:n一是当代科学知识发展趋势对教学的影响;一是当代科学知识发展趋势对教学的影响;n二二是是我我国国改改革革开开放放中中经经济济发发展展趋趋势势对对教教学学的的影影响;响;n三是应试教育与学生素质发展之间的现实矛盾。三是应试教育与学生素质发展之间的现实矛盾。第七章第七章 教学理论教学理论内容提要:内容提要:1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其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同时身心和思想品德获得一定的发展。2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并完成传授知识、开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和创造力以及行为习惯的基本任务。3教学

30、理论中的基本问题阐述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教师与学生主客体关系等。4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技术、教学论的理论基础等方面介绍了教学理论发展的趋势。5介绍了我国数学自学辅导与目标教学两项著名教改实验。重点:重点:理教学论中的基本问题、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难点难点:理教学论中的基本问题。第一节第一节 教学理论概述教学理论概述一、教学的概念一、教学的概念(一)教学的产生(一)教学的产生n在在原原始始社社会会传传授授和和学学习习一一定定的的生生活活经经验验、生生产产劳劳动动经经验验和和社社会会风风俗俗习习惯惯活活动动就就已已存存在在。这这时时教教学学活活动动同同生生

31、活活本本身身是是同同一一回回事事。其其特特点点是是自自发发的的、偶偶然然的的、非非定型的。定型的。n随随着着社社会会的的不不断断发发展展,知知识识经经验验的的不不断断积积累累和和复复杂杂,文文字字出出现现,体体脑脑分分工工及及阶阶级级的的形形成成,过过去去那那种种同同生生活活混混杂杂在在一一起起的的教教学学活活动动已已不不能能满满足足社社会会发发展展的的需需要要。此此时时,学学校校产产生生了了。学学校校的的产产生生促促使使教教学学活活动动发发生生了了根根本本变变化化:教教学学从从生生活活本本身身分分化化出出来来,其其特特点点是是自自觉觉的的、经常连贯的、也日益定型。、经常连贯的、也日益定型。(

32、二)教学的定义(1)最最广广义义的的理理解解。一一切切学学习习、自自学学、教教育育、科科研研、劳劳动,以至生活本身都是教学。动,以至生活本身都是教学。(2)广广义义的的理理解解。是是指指从从内内容容到到形形式式都都是是有有目目的的、有有领领导,经常而全面的影响。导,经常而全面的影响。(3)狭狭义义的的教教学学。是是指指教教育育的的一一部部分分和和基基本本途途径径。它它以以传传授授和和学学习习知知识识技技能能为为主主要要内内容容,并并以以此此对对学学生生的的身身心心施行多方面的影响。这是教学的主要特征。施行多方面的影响。这是教学的主要特征。(4)更更狭狭义义的的教教学学。是是指指教教学学被被理理

33、解解为为使使学学生生学学会会各各种种活动方法和技能的过程。活动方法和技能的过程。(5)具具体体的的教教学学。是是指指与与一一定定的的时时间间、地地点点、条条件件相相关关联的教学。联的教学。从教学的本质特点出发,我们认为教学是指从教学的本质特点出发,我们认为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其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其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同时身心和思想品德获得一定的发展。同时身心和思想品德获得一定的发展。(三)对教学定义的理解(三)对教学定义的理解(1)教教学学永永远远是是教教与与学学的的统统一一的的活活动动。在在教教学学中中

34、,教教师师和和学学生生各各自自有有自自己己的的独独立立的的活活动动,教教师师的的教教和学生的学是不能互相取代的。和学生的学是不能互相取代的。(2)任任何何教教学学,都都是是为为实实现现一一定定社社会会的的教教育育目目的的而专门组织起来的培养人的活动。而专门组织起来的培养人的活动。(3)教教学学和和教教育育是是两两个个既既相相联联系系,又又相相区区别别的的概概念。念。二、教学的地位与作用二、教学的地位与作用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其表现为: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其表现为:n从从教教育育途途径径看看,学学校校教教育育绝绝大大部部分分为为教教学学所所占占据据,这这是教学所具有的中心地位的客观体

35、现。是教学所具有的中心地位的客观体现。n从从工工作作类类型型看看,各各项项工工作作都都是是为为教教学学工工作作服服务务的的,这这就从活动范围上保证了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就从活动范围上保证了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n从从活活动动目目的的看看,教教学学目目的的是是使使学学生生德德智智体体美美全全面面发发展展,与教育目的直接同一。与教育目的直接同一。n从从历历史史上上正正反反两两方方面面经经验验看看,凡凡是是以以教教学学为为中中心心的的学学校校,教教育育就就不不断断发发展展,教教学学质质量量就就会会得得到到提提高高。相相反反,学校教育就会遭受挫折,教学质量就会严重下滑。学校教育就会遭受挫折,

36、教学质量就会严重下滑。教学的作用:教学的作用:首首先先表表现现在在它它对对学学生生知知识识、品品德德的的形形成成和和发发展展,对对学学生生身身心心的的全全面面发发展展,对对学学生生能能够够成成为为社社会会所所需需要要的的专专门门人人才才和和劳劳动动者者起起着着特特殊殊的作用。的作用。其其次次教教学学还还通通过过传传授授知知识识,培培养养能能力力,发发展展智智力力,提提高高劳劳动动者者的的文文化化素素质质和和形形成成良良好好的的精神面貌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精神面貌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三、教学的任务三、教学的任务(一)学习基本知识。(一)学习基本知识。(二)获得基本技能技巧。(二)

37、获得基本技能技巧。(三)发展智力和创造力。(三)发展智力和创造力。(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第二节教学理论中的基本问题第二节教学理论中的基本问题一、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一、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二、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二、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三、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关系三、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关系一、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一、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学校教学中的主要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学校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各任务。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各派教学理论争论的一个焦点。也是当前教学理派教学理论争论的一个焦点

38、。也是当前教学理论与实践应该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论与实践应该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一)教学中的知识掌握(一)教学中的知识掌握 1知识的定义知识的定义从从广广义义上上理理解解知知识识应应包包括括两两大大类类:一一是是“知知什什么么”的的知知识识,二二是是“知知如如何何”的的知知识识。从从狭狭义义上上理理解解知知识识仅仅指指“知知什什么么”的的知知识。我们这里所讲的知识,通常指广义上的知识。识。我们这里所讲的知识,通常指广义上的知识。2两类知识的范围及掌握两类知识的意义两类知识的范围及掌握两类知识的意义“知知什什么么”的的知知识识范范围围包包括括:词词语语、名名词词、术术语语或或标标记记;单单一一

39、的的命命题题或或事事实实、事事件件;作作为为有有联联系系的的论论述述而而组组织织起起来来的的命命题题或或事实的集合等。事实的集合等。“知知如如何何”的的知知识识主主要要包包括括智智慧慧技技能能、动动作作技技能能中中的的认认知知成成份份、认知策略三部分。认知策略三部分。(二)教学中的智力发展(二)教学中的智力发展 1智力的定义智力的定义 2发展学生智力的意义发展学生智力的意义(1)与与知知识识相相比比,智智力力对对人人的的认认识识具具有有较较为为广广泛的作用。泛的作用。(2)智力一旦发展起来,就可使人终身受益。)智力一旦发展起来,就可使人终身受益。(3)智力是影响整个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智

40、力是影响整个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三)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三)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1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发展能力的两个方面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发展能力的两个方面2正确处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正确处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掌掌握握知知识识与与发发展展智智力力之之间间并并不不是是彼彼此此孤孤立立,互互相相对对立立,而而是是互互相相制制约约,互互相相促促进进的的。一一方方面面智智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知识的掌握。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知识的掌握。二、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二、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一一)确确保保

41、教教学学的的思思想想性性和和科科学学性性统统一一是是发发挥挥教学的教育功能的重要保证。教学的教育功能的重要保证。(二二)教教学学中中,学学生生学学习习活活动动本本身身也也具具有有巨巨大大的教育力量的教育力量(三)充分利用良好的班集体的教育力量(三)充分利用良好的班集体的教育力量(四四)教教师师要要不不断断提提高高科科学学文文化化水水平平,教教学学能能力和思想水平力和思想水平 两种错误的观点两种错误的观点 一一种种观观点点认认为为教教学学中中的的教教育育无无非非就就是是利利用用课课堂堂教教学学的的空空隙隙,去去探探讨讨同同该该课课的的教教学学对对象象与与学学习习活活动动无无关关的的一一些些学学生

42、生实实际际生生活活中中的问题,或是阐述某种人生的教训。的问题,或是阐述某种人生的教训。另另一一种种观观点点认认为为教教学学中中的的传传授授知知识识必必然然伴伴随随着着思思想想品品德德的的发发展展一一种种副副次次性性作作用用。只只要要传传授授并并使使学学生生掌掌握握真真正正有有科科学学性性的的学学科科内容,教育作用必然伴随而生。内容,教育作用必然伴随而生。三、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关系三、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关系 (一)主客体关系的含义(一)主客体关系的含义主主体体是是指指实实践践活活动动和和认认识识活活动动的的有有目目的的的的承承担担者者;客客体体是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实践活动和认识活

43、动所指向的对象。主体客体间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为:主体客体间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为:n1 1两者互相规定着。两者互相规定着。n2 2主主体体是是活活动动中中的的主主导导,决决定定着着活活动动的的目目的的;而而客客体体是是为为主主体体服服务务的的,是是作作为为主主体体实实现现目目的的的条件和手段而存在的。的条件和手段而存在的。n3 3客体对主体具有制约性。客体对主体具有制约性。(二)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关系(二)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关系 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关系是相当复杂的,因此不能简单地确定教关系是相当复杂的,因此不能简单地确定教师是主体,学

44、生是客体;或者说学生是主体,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或者说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在具体活动中,谁是主体,谁教师是客体。在具体活动中,谁是主体,谁是客体,关键看谁是活动目的的确定者,活是客体,关键看谁是活动目的的确定者,活动过程的支配者。而且这种判定必须以事实动过程的支配者。而且这种判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为依据。1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教的主体性。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教的主体性。2充充分分发发挥挥学学生生的的主主体体性性,引引导导学学生生参参与与确确定定学学习习目目标标、学学习习计计划划,积积极极主主动动地地进进行行学学习习。在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控。学习过程中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控。(三)教

45、学过程中,师生主体性的发挥由于教学过程中教师主体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是相由于教学过程中教师主体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因此既不能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因此既不能夸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能动性,也不能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能动性,也不能夸大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夸大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第三节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第三节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 一、对教学目的的理解更加全面,教学目标日益综一、对教学目的的理解更加全面,教学目标日益综合化合化二、重视课程的改革与研究,课程结构日益合理二、重视课程的改革与研究,课程结构日益合理三、教学原则日益概括化和系统化三、教学原

46、则日益概括化和系统化四、教学技术基础逐步扩大,教学手段日益现代化四、教学技术基础逐步扩大,教学手段日益现代化五五、心心理理学学的的研研究究成成果果被被广广泛泛应应用用于于教教学学论论中中,教教学学理论日益心理学化理论日益心理学化六、各国之间教学理论的沟通、渗透和相互影响加强六、各国之间教学理论的沟通、渗透和相互影响加强了,教学理论更具有国际性了,教学理论更具有国际性 二、重视课程的改革与研究,课程结构日益合理二、重视课程的改革与研究,课程结构日益合理 1 1在在综综合合化化趋趋势势的的影影响响下下,世世界界各各国国都都改改变变了了原原先先或或是将学科分化绝对化,或是将活动课程绝对化的做法。是将

47、学科分化绝对化,或是将活动课程绝对化的做法。2 2单单一一的的必必修修的的课课程程结结构构逐逐渐渐被被包包括括必必修修和和选选修修的的新新课程结构所取代。课程结构所取代。3 3进一步加强基础学科的建设,重视教材的改革与研进一步加强基础学科的建设,重视教材的改革与研究,教学内容日益结构化。究,教学内容日益结构化。精心备好每一节课精心备好每一节课 备备课课,是是每每位位教教师师的的常常见见的的教教学学准准备备工工作作之之一一,也也是是教教师师的的基基本本功功之之一一。上上课课是是否否有有效效,很很大大程程度度上上取取决决于于备备课课是是否否充充分分、是是否否有有效效。上上课课好好比比作作战战,备备

48、课课好好比比写写作作战战略略部部署署方方案案。“不不打打无无准准备备之之仗仗”,准准备备得得越越充充分分,越越符符合合学学生生学学习习的规律,上课的效果就会越好。的规律,上课的效果就会越好。有一位教师课上得很好,很受学生欢迎,学生成绩也不有一位教师课上得很好,很受学生欢迎,学生成绩也不错。原来他的课要备三遍:自己先看教材备一遍,参阅过教错。原来他的课要备三遍:自己先看教材备一遍,参阅过教参后再备一遍,教完后再重备一遍。备好课还需要从一节课参后再备一遍,教完后再重备一遍。备好课还需要从一节课跳出来,教师要注意从育人的角度去思考这节课的那些具体跳出来,教师要注意从育人的角度去思考这节课的那些具体的

49、东西怎么教,要从宏观的根本处去俯瞰、去审视自己教什的东西怎么教,要从宏观的根本处去俯瞰、去审视自己教什么和怎样教。么和怎样教。就就课课时时备备课课而而言言,如如何何才才能能做做到到有有效效呢呢?在在清清楚楚了了本本节节教教学学内内容容在在整整个个阶阶段段(包包括括单单元元、学学期期乃乃至至学学校校)的的地地位位、作作用用和要求之后,要研究并做好以下工作:和要求之后,要研究并做好以下工作:第第一一步步,确确定定明明确确的的课课时时目目标标。请请注注意意,这这个个目目标标除除了了应应是是恰恰当当的的、明明确确的的、具具体体可可操操作作的的以以外外,它它应应该该是是面面对对学学生生的的。还还有有一一

50、点点要要注注意意,确确定定目目标标时时要要突突出出核核心心目目标标,即即我我们们常常说说的的教教学学重重点点(当当然然有有时时难难点点也也即即重重点点),而而不不是是眉眉毛毛胡胡子子一一把把抓抓,一一堂堂课课时时间间有有限限,什什么么都都想想达达到到,其其结结果果往往往往是什么都难以达到。是什么都难以达到。第第二二步步,设设计计教教学学的的片片断断,即即教教学学的的过过程程。上上述述的的教教学学(核心核心)目标,要分为几个细化的阶段去完成。目标,要分为几个细化的阶段去完成。教学的过程不是教师讲解的过程,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教学的过程不是教师讲解的过程,是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思考的过程,读书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