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五首》教学设计课件.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80483994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五首》教学设计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诗五首》教学设计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五首》教学设计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五首》教学设计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饮饮 酒酒陶陶渊渊明明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 酒 陶渊明现存的作品,大都写于归隐之后,有诗一百六十多首,辞赋散文等十多篇。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写农耕劳动,写与农民的交往,写农村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着力表现了自己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情意真切,格调清新,简洁含蓄,富有韵味,称为“田园诗”。此外,陶渊明有部分诗文,抒发了对污浊现实的不满,表现出愤世嫉俗之情。有陶渊明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结庐:构室。人境:人世间。而:却。车马喧:喻世俗交往的打扰。诗文赏析:简评:首句即佳。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

2、,名其居室为“人境庐”诗集为人境庐诗草,即取陶渊明诗意为名。大意:诗人身居尘世,却不受尘俗的烦扰。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君:诗人自称。尔:这样。二句承上两句自问自答。因为“心”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虽身处闹境,也如同居于偏僻地区。这是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简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南山:庐山。以美丽的自然景物烘托悠闲自得的情趣。“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望”。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 元好问论诗绝句简析: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3、“泪眼问花花不语,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阳暮”,有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阳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寒阳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境,以我观物,故物皆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杰之士能自树立耳。无我

4、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王国维人间词话王国维人间词话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气:南山的气象。日夕:傍晚。相与:结伴。还:飞回巢。简析:写南山美妙的晚景。归去来辞“鸟倦飞而知还”意思是天色晚了,鸟尚且会“知还”,人当然更应该“迷途知返”。飞鸟晨出夕还,眷恋山林,是出于生物的本性;人既是自然的产物,也应顺应自然之理,生与大自然同生,死与大自然同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到人生的真意,又何须用语言表达。简析: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田园生活。真意

5、:包括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辨:辨别,说明。忘言:不知怎样用言语表达。总 结:这首诗是作者自叙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通章意在心远二字,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从古高人只是心无凝滞,空洞无涯,故所见高远,非一切名象之可障隔,又岂俗物之所妄干。”(王士祯古学千金谱)这首诗中,景、情、理三者巧妙结合,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行路难(其一)李白 行路难属于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是乐府旧题,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的伤悲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少年时抱负宏大。天宝元年(742年)由友人道士吴筠(Jn)推荐,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做一名文学侍臣,以诗赋为朝廷点缀升平。因与权贵不和,被迫“赐金放还

6、”。李白在长安生活前后虽不满两年,却使李白认识到朝廷的腐朽黑暗,认识到实现自己理想的艰难。离开长安以后,他写了不少诗篇反映英雄失路的惆怅,这首诗即其中之一。背景:李白于天宝三年(744)离于长安时,以行路难为题写了三首诗,这是第一首。佳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胸中郁积的苦闷二、二、一:设宴美酒朋友的深厚友情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冰塞川冰塞川”“雪满山雪满山”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仕途的艰难、人象征仕途的艰难、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三、吕尚垂钓 伊尹乘舟五、长风破浪 济沧海四、“行路难”感叹世路艰难。用典故,表示对前途仍抱有希望,心情由郁闷趋向开朗反映了诗人想继续

7、追求进取,又恐世路艰难的矛盾心理,情绪又趋低沉。借南朝宗悫之语,表达自己冲破一切阻碍,实现远大抱负的信念.充满乐观和希望主旨:这首诗反映了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际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一方面,长安两年的经历,使他认识到朝廷的黑暗和仕途的艰难,满怀悲愤,却又无可奈何,产生了进退失据、茫然无措的强烈痛苦,反复感叹:“行路难!行路难!”另一方面,积极用世的愿望,对自己才能的坚信不移及历史上一些贤人最终得到明主重用的事例,又使他对前途满怀希望,相信自己终会有乘风破浪之时,显示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对前途的充分自信。全诗交织着现实与理想的深刻矛盾和失望与希望的复杂心情,充满着一股抑郁不平之气,一种昂扬奋进之志

8、。这既反映出当时现实对诗人的沉重压抑,也表现出诗人豪放不羁、自强不息的个性。全诗前四句写朋友为李白设宴送行,表达出对诗人的浓厚的友情。前两句写酒宴的丰盛:金质的酒杯盛满清澈的美酒,每斗价值十千;玉质的盘子装满珍奇的食品,价值万钱。面对如此丰盛的酒宴,诗人应该畅怀痛饮,可诗人却放下酒杯,撂下筷子,离开座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这一细节描写显示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悲愤难奈之情。重难点问题:找出诗文中细节描写的地方,说明其对表达诗人的内心情感有何作用。“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典故,借古人的事例、言论表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与信念。说明诗中比兴诗句的象征意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

9、登太行雪满山”两句运用比兴手法,以“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世现实,以路途艰险比况仕途艰难。说出诗中所用历史人物典故的含义。杜 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杜甫 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杜甫生于士大夫家庭,怀有“致君尧舜上”的理想,却因奸臣李林甫当道,屡试不第,756年才得一小官,“安史之乱”时被俘,757年逃出虎口,投奔肃宗,任左拾遗。759年,关内大饥,遂弃官西行至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盖一间茅屋栖身。后遇大风吹破此屋,乃作此歌。(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

10、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文体知识: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1、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2、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译文3、一会儿风停了,天

11、空中乌云黑得象墨,深秋天色灰濛濛的,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象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跛了。一下雨屋顶就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象乱麻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捱到天亮。4、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遮盖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象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请在诗中分别找出写景记事部分和直抒胸臆部分,并且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写景记事的三个场面和直抒胸臆的大意。秋风破屋群童盗茅破屋漏雨期盼广厦直抒胸

12、臆写景记事诗歌前3节节在对天灾进行客观描写的过程中注入诗人何种情感?首先是看着在怒号的秋风中骤破的茅屋,内心痛苦。再是面对顽劣的群童只有无可奈何的叹息,叹息自己受天灾又受人欺,叹息民不聊生,人情冷漠,叹息 然后是漫漫长夜中湿冷难眠、痛苦难挨的情境;含蓄地反映出“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个人带来的沉重灾难。诗人推己及人,希冀“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本诗最后一节充分体现了诗人何种精神境界?忧国忧民秋风破屋 心情苦痛群童抢茅无可奈何长夜沾湿忧思不绝现实

13、现实风 白天屋外 事自己自己 理想理想广厦千万间天下寒士天下寒士关心民生忧国忧民推推己己及及人人水水到到渠渠成成雨 黑夜屋内人写景记事抒情小结:作者:岑参作者:岑参 在古代,因为交通不方便,常常一在古代,因为交通不方便,常常一别经年,因此,送别就成了古代诗歌的别经年,因此,送别就成了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题材。一个重要题材。岑参(cnshn)(715770),江陵(今湖北荆州)人,他是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岑参早年的诗以风华绮丽见长。由于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塞,其诗多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风格为之大变,其诗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思想。介绍作者:解题: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

14、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同任判官的武某归京,岑参便写下了这首咏雪送别之作。“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一首雪中送别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 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白雪歌送武判官判官归京归京岑 参北风卷地白草折,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胡天八月即飞雪。八月即

15、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梨花开。开。散入珠帘湿散入珠帘湿罗幕罗幕,狐裘狐裘不暖不暖锦衾锦衾薄。薄。将军将军角弓不得控角弓不得控,都护都护铁衣冷难铁衣冷难着着。瀚海阑干瀚海阑干百丈冰,百丈冰,愁云惨淡愁云惨淡万里凝。万里凝。中军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纷纷暮雪下辕门辕门,风,风掣掣红旗红旗冻不翻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节度使下面资佐节度使下面资佐理的官吏理的官吏指西域的天气指西域的天气狐皮袍子狐皮袍子锦缎做

16、的锦缎做的被子被子用兽角装用兽角装饰的硬弓饰的硬弓镇守边镇的长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与上文的“将军将军”是互文是互文天太冷而冻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得拉不开弓穿穿大沙漠大沙漠纵横的纵横的样子样子这里指主这里指主帅的营帐帅的营帐营门营门ch牵引牵引下雪后红旗冻下雪后红旗冻住了,北风吹住了,北风吹来,也不能飘来,也不能飘动了动了这里形这里形容雪花容雪花阴云阴云阴暗无光阴暗无光用丝织成用丝织成的帐幕的帐幕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字,一个“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

17、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是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而展开的联想:望着披上银妆的树木,诗人忽然觉得自己好象已置身于大好春光之中,那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竟吹开了这千树万树的梨花,一个“忽”字,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比喻辞格的运用,既清新而贴切写出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一个“散”字,写出了风吹雪花点点飘入帐内的情景,一个“入”字,将读者的视线从广漠无垠的空中转移到中军将领们的住所上来,“湿”字写雪花融化,沾湿了罗幕。“狐裘”写白天,“锦衾

18、”写夜晚,“不暖”和“薄”,均可见出雪天的奇寒。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将军”与“都护”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这两句与前两句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转写野外雪景。“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开阔的画面;“百丈冰”是夸张的说法,极言奇寒。一个“愁”字,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这一图景与前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表现出诗人思想感情上的矛盾:一方面他热爱边地的特有风光,另一方面武判官的“归京”又牵动了诗人的乡土之思。

19、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写送别宴会,点明地点是在中军营帐。“饮归客”说明举行这次宴会是为了送武判官归京。此句紧扣诗题,连举三种乐器,以借代的方式,写出了送别宴会上的热闹情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酒宴散后,送客出辕门。一个“暮”字,点明时间是在傍晚,“纷纷”极言雪之大,“冻不翻”极言天之寒。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的担忧。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与朋友的告别,着力表现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不见”和一个“空”字,均传达出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

20、生的无限惆怅之情。小结:这首咏雪送别诗,前十句从不同侧面写雪,后八句写送别。全诗以“雪”为线索,以雪景衬托送别,送别中又描写雪景,情景交融。诗在咏雪景的同时表现了雪中送友的真挚情谊,还传达出诗人独特奇妙的感受,意境鲜明壮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白 雪 歌送 武 判 官 归 京 漫天大雪图(前10句)大雪纷飞遍地银妆雪天奇寒难以忍受沙漠冰封愁云惨淡雪中送别图(后8句)设宴饯别寄寓感慨依依惜别无限惆怅描写边地奇异风光,抒发无限惆怅之情 龚自珍(17921841),号字庵,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和诗人。官至礼部主事,辞官南归主讲于书院。诗气势纵横,有龚自珍全集。他且开一代新诗风的大

21、诗人,作品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突出的社会现实内涵。在艺术表现上,纵横恣肆,狂放不羁,体现出崭新的独创精神,代表了清诗的成熟个性面貌,被誉为古代的最后一位和近代的最初一位杰出诗人,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里程碑式的地位。这首诗是作者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其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抒发离京南返的愁绪,二是表示自己虽已辞官,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已亥杂诗这是龚自珍在已亥年48岁写的大型七绝组诗,共315首。内容涉及范围极广。本诗是其中的第五首,写作者辞官回乡离别京城的复杂矛盾的心情,诗中作者以落红化作春泥自喻,抒发了不忘报国的崇高胸怀。“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是说满怀无

22、限的离愁别绪,在白日西斜时与久居的北京城告别。“浩荡离愁白日斜!”“浩荡”意为广大无边在此形容离愁,说明愁绪之深。这愁不是指个人私怨,而是对国事石变法强国,但不为当朝权贵所容,屡遭压抑和排挤,政治理想无法实现,48岁终辞官回 归杭州故里。可见这时作者心情是十分苦闷的。吟鞭:指诗人鸣鞭。同题诗有“赖是摇鞭吟好诗”句。己 亥 杂 诗(清)龚自珍(清)龚自珍浩荡离愁浩荡离愁白日斜白日斜,吟鞭东指吟鞭东指即即天涯天涯。落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落花,诗人自喻。浩荡:无限。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天涯天涯:相对京城而言的归途。刘禹锡有莫道两

23、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句,这里变用此典。东指:指东方故里。译文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惨白的太阳渐渐西沉,那胸中的离愁就像一江春水浩荡汹涌;骑马驶向东方,就是要驶向那遥远的天涯海角。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正是暮春时节,落花满地,然而这落花并不是无情无义的东西,它们会变成肥沃的泥土,培育护养着自己的生身之木,使它更加欣欣向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是作者自比脱离官场,“护花”喻理想与信念。此句大意是,虽辞官回乡,仍思为国效力,希望对国家有新的奉献。此句是历来传颂的经典名句,一方面这是诗人言志抒怀的心声,另一方面也可以看着广泛意义上的崇高人格道德境界的出色写照。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赞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重点句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