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猫》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80330688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0.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6《猫》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16《猫》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6《猫》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猫》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2、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过程与方法:1、划分层次,分析三只猫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2、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感情基调,讨论结尾处语言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对弱小动物的同情和关注。2、通过对文章的体悟,理解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教学重点:1、 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2、 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教法学法:朗读

2、法,合作探究法。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师:瞧,这些猫真可爱!不仅我们喜爱猫,古今中外的很多名人也喜爱猫。钱锺书曾经帮猫打架,为猫写诗;季羡林的猫亦步亦趋地随他散步,在他的稿纸上撒尿;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生前为猫立下遗嘱,以保证猫在他的府邸生活无忧可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本环节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摘录和概括等阅读技巧,梳理“我”和家人对三只猫的印象、感受,总结三只猫各自的特点和命运,从而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与结构层次。养了几只猫后却说“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猫,去看看为什么他家永不养猫。 (板书课题、作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写“我”家三次养猫

3、的经历。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来历外形性情家人对它的态度结局小猫对“我”家的影响第一只猫从隔壁要来的花白很活泼喜欢病死难过、酸辛第二只猫从舅舅家要来的黄色更活泼,更有趣喜欢丢失愤恨、诅骂,怅然第三只猫流浪猫花白,不好看,很瘦,毛被烧脱忧郁、懒惰不喜欢它,若有若无,不注意死亡难过,良心受伤3.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明确:第三只猫。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它让“我”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它的死亡让“我”耿耿于怀。三、 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思考以下问题:(目标1)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

4、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四、 课文精读1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第一只猫的形态?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一是自身的形态,刚来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气,懒惰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

5、来,不愿理会。2家里的人对第一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3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有一缕的酸辛。4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

6、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5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只猫。主要词句有“提心吊胆”“查问好几次”“笑着骂”“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等。五、课堂小结两个月后,第三只猫悲苦地死去。这真是一只“可怜猫”,它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玩游,对它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去得更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一起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