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鉴赏分析.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0122091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PPTX 页数:47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鉴赏分析.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鉴赏分析.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鉴赏分析.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鉴赏分析.pptx(4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诗诗歌歌形形象象人物人物形象形象景物景物形象形象A、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偏重抒情的诗歌)(偏重抒情的诗歌)B、作品中特定人物形象(偏重叙事的诗歌)偏重叙事的诗歌)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借以表达主观感情的载体事物形事物形象象(咏咏物诗物诗)(偏重写景的诗歌)偏重写景的诗歌)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自然界中的万物,成为诗人描摹歌自然界中的万物,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咏的对象)第1页/共47页 一般来说,诗的基础是意象,意象构成意境,意境表情达意。因此对诗歌意境的鉴赏应遵循意象(诗的基础)意境(诗的画面)诗情(诗的内涵)的思维流程进行。意象、意

2、境第2页/共47页(一)常见意象归纳举例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诗歌中一些常见 第3页/共47页一、一、“松梅竹菊松梅竹菊”寓高洁:寓高洁: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王吉咏竹:“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王旭王旭踏莎行踏莎行:“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第4页/共47页二、借二、借“月月”托

3、托“雁雁”寄乡思寄乡思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第5页/共47页三、三、“杜鹃杜鹃”“鹧鸪鹧鸪”啼凄凄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晏几道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4、”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第6页/共47页四、四、“梧桐梧桐”叶落透叶落透悲意悲意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朱淑真的秋夜: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第7页/共47页五、别时五、别时“长亭长亭”“柳柳”依依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 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第8页/共47页六、落六、落“花花”流流“水水”传愁绪传愁绪“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如

5、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第9页/共47页七、七、“乌鸦乌鸦”“燕子燕子”系兴衰系兴衰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出现“乌鸦”这一意象的高考题目不少,如: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鹧鸪天:“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第10页/共47页八、八、“草木草木”仍在人事移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

6、叹。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过华清宫也用到了树木的意象:“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第11页/共47页 舟、湖、长亭、灞陵(桥)、镜、灯(烛、蜡、炬)等。多传达离情别绪、思乡怀远、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杜甫夔州歌:“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心若风。”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白居易照镜:“皎皎青铜镜,斑斑白丝鬓。”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人造物象类第12页/共47页 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杜甫登高:

7、“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行为类行为类第13页/共47页 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冯延巳抛球乐:“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行为类第14页/共47页诗歌中一些常见意象的基本意义。(二)关于曲子的意象1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2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李益从军北征3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

8、曲,为绮靡(华丽、浮华)之音。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第15页/共47页4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5梅花落曲调名。南朝至唐的梅花落大都表现离愁别绪的情感。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第16页/共47页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杨柳 长亭 孤帆 驿路 浮云大风 长云 寒霜 飞雪 苦雨梅花 翠竹 松柏 幽兰

9、 菊花美人 神女 灵修 磁针羌笛 竹笛 羌管 寒蛩(qing)蟋蟀青鸟 鸿雁 雁足 尺素 白雪 玉壶 冰心离别、游子凄凉悲愁高洁隐逸国君坚贞思乡音信、书信高洁第17页/共47页景物形象类题型考查类型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型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型设问方式设问方式这首诗选取的意象有什么特点?试作分析。这首诗选取的意象有什么特点?试作分析。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一意象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一意象诗中描写某个意象有何作用诗中描写某个意象有何作用?答题步骤答题步骤1 1、析含义:、析含义:分析意象的基本含义分析意象的基本含义2 2、剖原因:、剖原因: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

10、意象这一意象3 3、析效果:、析效果: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第18页/共47页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析含义析含义)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剖原因剖原因)很好地传达出诗人浓浓的思想之情。(指作用指作用)最后

11、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第19页/共47页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悠。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寒塘 赵嘏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答案答案】这两首诗都是写思乡的。而雁是候鸟,这两首诗都是写思乡的。而雁是候鸟,秋天大雁南飞,仿佛要回故巢。这种情景往往牵动秋天大雁南飞,仿佛要回故巢。这种情景往往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古人常借雁抒情,寄予自己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古人常借雁抒情,寄予自己浓浓的乡愁。浓浓的乡愁。第20页/共47页余干旅舍余干旅舍 刘长卿刘长卿摇

12、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注注 余干:地名,今属江西。余干:地名,今属江西。摇落:草木凋零。摇落:草木凋零。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答案】诗歌描写了暮天、青枫、霜叶、孤城、独鸟、渡口、初上月等意象。这些意象的作用:交待时令景象(秋景),烘托诗人凄清悲秋的内心世界,暗示了一种郁郁的离情相思。第21页/共47页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型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提问方式: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

13、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情?提问变体提问变体:这首诗歌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这首诗歌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景物形象类题型考查类型第22页/共47页绝句二首(其一)绝句二首(其一)杜甫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后,

14、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请简要分析。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步骤一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

15、心境(步骤步骤三三)。第23页/共47页西 楼 曾 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描写了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海滨暴风雨来临前暴风雨来临前的的壮美壮美景景象。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山雨欲来风满楼风满楼”的雄伟气势。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的胸襟和内心的豪

16、情。第24页/共47页【提问方式提问方式】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提问变体】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v【答题方法点拨答题方法点拨】意境,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面意境,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诗中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缺一不可。诗中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

17、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1 1、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2 2、概括形象特点;、概括形象特点;3 3、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赏析意境类规范的答题模式赏析意境类规范的答题模式第25页/共47页【答题步骤答题步骤】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的意境描摹出来(描图景)(描图景)。这里有两个要点,。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或翻译;

18、二是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或翻译;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点氛(点氛围):围):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第三部

19、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人的思想感情。(析情感)(析情感)第26页/共47页了解形容意境特点的常用形容词 孤寂、凄凉、幽静、空灵、恬淡闲适、清新自然、安谧娴静、苍凉雄浑、旷远等作者的思想感情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惆怅、寂寞、孤独、烦闷、积极向上、消极颓废、坚守节操、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思乡之情、思友之情、忧国忧民之情、关心人民疾苦、壮志未酬的愤激等第27页/共47页 分析意境特点时的常用术语分析意境特点时的常用术语 (一般为四字短语)(一般为四字短语)雄浑壮丽、壮阔苍茫

20、、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条凄寂、宁谧寂静、淡雅朦胧、高远深邃、繁华热闹、清冷幽静、孤寂衰败、寥廓旷远、缠绵婉转第28页/共47页可供两两组合的词有:可供两两组合的词有:宏阔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幽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幽远远细腻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静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静美美繁复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繁丽、热烈、高亢、繁华、喧闹清冷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荒芜、淳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荒芜、淳朴、清丽(清新明丽)、恬淡、凄清冷落、冷森幽僻朴、清

21、丽(清新明丽)、恬淡、凄清冷落、冷森幽僻第29页/共47页江村即事司空曙江村即事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这首小诗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这首小诗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江村生活:深夜,月这首诗描绘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江村生活:深夜,月这首诗描绘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江村生活:深夜,月这首诗描绘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江村生活:深夜,月亮落下去了,人也已经很疲倦了,渔翁垂钓回来懒得系亮落下去了,人也已经很疲倦了,渔翁垂钓回来懒得系亮落下去了,人也已经很疲倦了,渔翁垂钓回来懒得系亮落下去了,人

22、也已经很疲倦了,渔翁垂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随风飘荡。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船,而让渔船任意随风飘荡。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船,而让渔船任意随风飘荡。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船,而让渔船任意随风飘荡。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即使起风,没有系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即使起风,没有系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即使起风,没有系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即使起风,没有系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浅水边,又有什么关系。浅水边,又有什么关系。浅水边,又有什么关系。浅水边,又有什么关系。(步骤一)(步骤一)(步骤一)(步骤一)营造了一种宁静甜美的意境。营造了一种宁静甜美的意境。营

23、造了一种宁静甜美的意境。营造了一种宁静甜美的意境。(步骤二)(步骤二)(步骤二)(步骤二)诗人通过心理活动及细小动作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悠闲诗人通过心理活动及细小动作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悠闲诗人通过心理活动及细小动作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悠闲诗人通过心理活动及细小动作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对江村生活的喜爱。的生活情趣和对江村生活的喜爱。的生活情趣和对江村生活的喜爱。的生活情趣和对江村生活的喜爱。(步骤三)(步骤三)(步骤三)(步骤三)。第30页/共47页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4、。作者对乌衣巷的描写有一种怎样的情境氛围,请简要作者对乌衣巷的描写有一种怎样的情境氛围,请简要分析。分析。答案:答案:东晋时乌衣巷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于达官贵东晋时乌衣巷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于达官贵族的房基,偏斜的夕阳在巷口拉长了影子,夕阳残族的房基,偏斜的夕阳在巷口拉长了影子,夕阳残照中,燕子在百姓的屋舍上翻飞照中,燕子在百姓的屋舍上翻飞(步骤一)。(步骤一)。诗人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萧索悲凉的画面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萧索悲凉的画面(步骤二)。(步骤二)。在在这个画面中,涂抹出了诗人感慨沧海桑田,繁华不这个画面中,涂抹出了诗人感慨沧海桑田,繁华不再、人生多变的深意再、人生多变的深意(步骤三)

25、。(步骤三)。第31页/共47页2013年12月11日(1 1)关注画面色调:)关注画面色调:由形象画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情感思想面的色调,剖析作者情感思想A A、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愉悦的的B B、阴暗、凄冷和低沉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痛苦的鉴赏景物形象第32页/共47页2013年12月11日1、触景生情、2、融情于景,景情交融 3、以景衬情(.正衬: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反衬: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4、以景结情第33页/共47页 野望 王绩(初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

26、,长歌怀采薇。本诗画出了一幅怎样的图景?第34页/共47页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晚图;2、画面以诗人登高远望为中心,看到是落日的余辉中树叶凋零、山山错落、牧人驱犊猎马带禽返家的一派凄清萧瑟景象;3、这一景象和诗句“相顾无相识”、“徙倚欲何依”结合起来表达了作者落寞欲隐的心情。第35页/共47页 双调双调清江引(张可久)清江引(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答案:这首诗取答案:这首诗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

27、蕉和秋雨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萧瑟中带着热烈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萧瑟中带着热烈,抒发了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烈的愁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烈的愁情情.第36页/共47页第三种类型:景物画面型第三种类型:景物画面型景物形象类题型考查类型第37页/共47页(一)诗中赏画(一)诗中赏画 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一

28、是物象的组合方式(远近、高低、俯仰、上下(远近、高低、俯仰、上下);二是画面色彩二是画面色彩(明暗、冷暖)(明暗、冷暖);三是动态和静态三是动态和静态(动静、声寂)(动静、声寂);四是点面、时空。四是点面、时空。(二)画中品诗(二)画中品诗 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

29、感则是高昂乐观的;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第38页/共47页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渭川田家渭川田家 王维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式微。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

30、写了几幅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画面?第39页/共47页答:答:核心字是核心字是“归归”字(也可说是字(也可说是“羡羡”)。)。围绕围绕“归归”字写了五幅画面:字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侣野鸡唤伴侣蚕儿造窝蚕儿造窝农夫絮语农夫絮语第40页/共47页日 暮 杜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注 大历二年(767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答案答案】诗中第一、二句描

31、绘了一幅牛诗中第一、二句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农家柴扉紧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羊归来,农家柴扉紧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表达了作者对静谧安详的乡村升活暮图景。表达了作者对静谧安详的乡村升活的喜欢。的喜欢。第41页/共47页诗歌首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结合全诗说说这诗歌首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结合全诗说说这幅画面的抒情作用。幅画面的抒情作用。柳枝词柳枝词 郑文宝郑文宝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答案答案】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的画面: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的画面:华美的小船系在岸边的杨柳树下,静静停

32、泊华美的小船系在岸边的杨柳树下,静静停泊在碧绿的春水之上,其作用是以乐景写哀情,在碧绿的春水之上,其作用是以乐景写哀情,用乐景反衬出送行者和行人的内心纷乱和离用乐景反衬出送行者和行人的内心纷乱和离别的伤感。别的伤感。第42页/共47页第四种类型:景物作用型第四种类型:景物作用型提问方式: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描写的景物(或景物的特点)有何这首诗歌描写的景物(或景物的特点)有何作用?作用?这首诗歌写景的目的是什么?这首诗歌写景的目的是什么?描写某一景物有何描写某一景物有何好处?好处?正确解答:正确解答:1.1.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渲染气氛、烘托心情2.2.含蓄地表达感情(含蓄地表达感情(借景抒情、以景

33、衬情借景抒情、以景衬情/以景结情,以景结情,含蓄隽永含蓄隽永)3.3.衬托人物气节、性格、或品质(衬托人物气节、性格、或品质(常见于咏物诗常见于咏物诗)4.4.为人物活动提供环境为人物活动提供环境(交代时令、地点、环境交代时令、地点、环境)5.5.奠定感情基调奠定感情基调第43页/共47页例、下面是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读后回答问题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问:诗题为秋词,那么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景象?作用是什么?答:诗中的环境所抒写的景象都暗合“秋词”的要求。金井梧桐,秋深叶黄,夜深霜重。作用:点明题意,向读者暗示,这是一首宫怨诗;渲染烘托凄清孤寂

34、气氛,奠定哀怨感情基调;烘托人物孤苦抑郁的心境。第44页/共47页2013年12月11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东坡东坡苏轼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荦lu确:山多大石。确:山多大石。(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交待了时间、地点、环境,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幽明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远离世俗名利的精神境界。第45页/共47页第46页/共47页感谢您的观看!第47页/共4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