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弟子问仁.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0120866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PPTX 页数:36 大小:308.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选读弟子问仁.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论语选读弟子问仁.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选读弟子问仁.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选读弟子问仁.pptx(3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孔子(前孔子(前551551前前479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孔子是个大孔子是个大思想家思想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他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仁仁”的学说的学说,他主张,他主张以德治民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后来成为我国学说后来成为我国2000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对后世影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对后世影响极大。响极大。孔子又是个大孔子又是个大教育家教育家。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突。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突破官府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主张破官府的垄

2、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主张“因材施因材施教教”,“有教无类有教无类”。他教育学生:。他教育学生:“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习之学而时习之”。孔子生平孔子生平第1页/共36页多层的多层的“仁仁”多层:多层:理想之仁理想之仁和和现实之仁现实之仁。理想之仁理想之仁:孔子将仁视为至高无上的理想,即:孔子将仁视为至高无上的理想,即“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我们称之为理想之,我们称之为理想之仁;仁;现实之仁现实之仁:孔子将一切通往其最高理想的行为、:孔子将一切通往其最高理想的行为、道德都可视为仁。在最高层次之下道德都可视为仁。在

3、最高层次之下,“仁仁”多表多表现为一种具体的品行,它是为了实现理想之仁现为一种具体的品行,它是为了实现理想之仁而对现实中具有仁性的各种品德的一种肯定。而对现实中具有仁性的各种品德的一种肯定。仁的种种表现在本质上统一于“爱人”第2页/共36页原 文 6.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疏通文意疏通文意词词 语语博博:广博广博,广泛。广泛。施:施:施予施予于:于:对,向对,向济:济:救济救济其:其:恐怕,表推测恐怕,表推测病:担心病:担心立:立:使使站得住站得住达:达:使

4、使行得通行得通近:近:就近就近譬:譬:比喻比喻第3页/共36页译译 文文子贡说:子贡说:“如果有人能广泛地对民众如果有人能广泛地对民众进行施予和救济,这人怎么样?可称进行施予和救济,这人怎么样?可称得上仁人吗?得上仁人吗?”孔子说:孔子说:“岂止是仁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所谓仁德之人,就是要难以做到呢。所谓仁德之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就要使别人也站得住;想自己站得住,就要使别人也站得住;要想自己行得通,就要使别人也行得要想自己行得通,就要使别人也行得通。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喻,而推通。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喻,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

5、实行仁的方法了。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第4页/共36页 思考:思考:孔子是怎样评价子贡提出孔子是怎样评价子贡提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做法的做法的?孔子认为怎样才能实行仁德?请结合原文回答。的?孔子认为怎样才能实行仁德?请结合原文回答。疏通文意疏通文意 明确:明确:孔子认为广泛地施予和救济不仅是仁德,甚至是圣德。孔子认为广泛地施予和救济不仅是仁德,甚至是圣德。意思是不损人利己,一般人能够做到;舍己为人,需要更高的意思是不损人利己,一般人能够做到;舍己为人,需要更高的精神追求。他认为,要实行仁,要注意两点:精神追求。他认为,要实行仁,要注意两点:一方面,自己要一方面

6、,自己要做出表率,先要自己站得住;先要自己行得通。另一方面,要做出表率,先要自己站得住;先要自己行得通。另一方面,要能够用自身作比喻,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能够用自身作比喻,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即由自,即由自己的需要想到别人的需要,并给予充分的尊重,给予广泛的帮己的需要想到别人的需要,并给予充分的尊重,给予广泛的帮助和救济助和救济。第5页/共36页原原 文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疏通文意疏通文意词词 语语克:克:

7、克制,约束克制,约束复:复:恢复恢复为:为:是是归:归:归于归于焉:焉:句末语气助词句末语气助词目:目:细则,条目细则,条目虽:虽:虽然虽然敏:敏:聪敏聪敏事:事:做做第6页/共36页原原原原 文文文文12.112.1 颜渊问仁。子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克己己复复礼礼为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归仁仁焉焉。为仁由。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颜渊曰:“请问其请问其目目。”子曰: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言,非礼勿动。”颜渊曰:颜渊曰:“回回虽虽不不敏敏,请请事事斯语矣。斯语矣。”译译 文文颜渊请教颜渊请

8、教“仁仁”的问题。孔子说:的问题。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制,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制,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人都归顺于仁了。要做到仁德,下人都归顺于仁了。要做到仁德,完全在于自己,哪能靠别人呢?完全在于自己,哪能靠别人呢?”颜渊说:颜渊说:“请问实践仁的细则是怎请问实践仁的细则是怎样的。样的。”孔子说:孔子说:“不合礼的不要不合礼的不要看,不合礼的不要听,不合礼的不看,不合礼的不要听,不合礼的不要说,不合礼的不要做。要说,不合礼的不要做。”颜渊说: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但请让我也照您我虽然不聪敏,但请让我也照您的这些话去做。的这些话去做。

9、”第7页/共36页原原 文文12.2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疏通文意疏通文意词词 语语如:如:如同,好像如同,好像承:承:承办承办欲:欲:愿意愿意施:施:施加施加邦:邦:诸侯国诸侯国家:家:卿大夫的封地卿大夫的封地第8页/共36页 思考:思考:孔子在对颜渊的回答中对仁作了怎样的阐释?对实施孔子在对颜渊的回答中对仁作了怎样的阐释?对实施仁提出了什么看法?对克制自己提出了什么具体要求?仁提出了什么看法?对克制自己提出了什么具体要求?疏通文意疏通文意 明确:明确:1 1、孔子认为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

10、符合孔子认为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的礼的要求要求,这就是仁。,这就是仁。2 2、他认为,实行仁,要靠自己自觉,不能靠别人。、他认为,实行仁,要靠自己自觉,不能靠别人。3 3、他认为,约束自己的具体原则是:不合社会规范和、他认为,约束自己的具体原则是:不合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的事和物,一概不要看、听、说、做,即管好道德规范的事和物,一概不要看、听、说、做,即管好自己的嘴、眼、耳、手,从点滴做起。自己的嘴、眼、耳、手,从点滴做起。第9页/共36页译译 文文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见到任何人都要像会见贵宾一出门见到任何人都要像会见贵宾一样,使唤百姓都要好像承

11、办重大祭样,使唤百姓都要好像承办重大祭祀一样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的事祀一样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在诸侯邦国情,不要强加给别人;在诸侯邦国做官无所怨恨;在卿大夫的封地里做官无所怨恨;在卿大夫的封地里做官也无所怨恨。做官也无所怨恨。”仲弓说:仲弓说:“我我虽然不聪明,但愿意照您的话去做。虽然不聪明,但愿意照您的话去做。”第10页/共36页 思考:思考:思考:思考:孔子回答仲弓的问题时用了孔子回答仲弓的问题时用了孔子回答仲弓的问题时用了孔子回答仲弓的问题时用了“见大宾见大宾见大宾见大宾”“”“承大祭承大祭承大祭承大祭”这两个比这两个比这两个比这两个比喻旨在说明什么?这里的喻旨在

12、说明什么?这里的喻旨在说明什么?这里的喻旨在说明什么?这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怎样理解?怎样理解?怎样理解?怎样理解?“在邦在邦在邦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无怨,在家无怨无怨,在家无怨无怨,在家无怨”同前面两句有何联系?同前面两句有何联系?同前面两句有何联系?同前面两句有何联系?疏通文意疏通文意 明确:明确:1 1、用用 “见大宾见大宾”这个比喻说明为政者对民众要这个比喻说明为政者对民众要恭敬恭敬,用,用“承大祭承大祭”这个比喻说明对百姓的事情要这个比喻说明对百姓的事情要慎重慎重。2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是要将心比

13、心,自己不喜欢说的是要将心比心,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这是领导者实践仁的原则。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这是领导者实践仁的原则。3 3、“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与前文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如与前文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如果对百姓恭敬诚恳、慎重负责,自己不喜欢的,不强加给百姓;果对百姓恭敬诚恳、慎重负责,自己不喜欢的,不强加给百姓;那么,无论在诸侯邦国做官,还是在卿大夫的封地里做官,都那么,无论在诸侯邦国做官,还是在卿大夫的封地里做官,都不会招人怨恨,自己也不会有什么遗憾,这就达到仁的境界了。不会招人怨恨,自己也不会有什么遗憾,这就达到仁的境界了。第11页/共36页原 文

14、12.3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疏通文意疏通文意词词 语语其:其:他他者:者:的人的人讱:讱:说话谨慎说话谨慎斯:斯:这这已:已:同同“矣矣”,表,表疑问疑问为:为:做做无:无:不不译译 文文 司马牛问怎样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做才是仁。孔子说:仁的人,他说话是谨仁的人,他说话是谨慎的。慎的。”司马牛说:司马牛说:“说话谨慎,这就叫说话谨慎,这就叫做仁了吗?做仁了吗?”孔子说:孔子说:“做起来很困难,说做起来很困难,说起来能不谨慎吗?起来能不谨慎吗?”第12页/共36页 思考:思考:孔子认为说话谨慎也是仁的表

15、现,对此,司马牛是否理孔子认为说话谨慎也是仁的表现,对此,司马牛是否理解?孔子针对司马牛的反应作出了怎样的解释?解?孔子针对司马牛的反应作出了怎样的解释?疏通文意疏通文意 明确:明确:孔子认为孔子认为说话谨慎也是仁的表现说话谨慎也是仁的表现,司马牛对此并不理解,司马牛对此并不理解,在他看来,这样也算仁,这太简单了。孔子解释说,在他看来,这样也算仁,这太简单了。孔子解释说,做事本来做事本来很难,所以要考虑清楚才做,因而说话就必须谨慎,即懂得做很难,所以要考虑清楚才做,因而说话就必须谨慎,即懂得做事难,就会慎于言。事难,就会慎于言。这虽然是小事,但如果每人能从小事做起,这虽然是小事,但如果每人能从

16、小事做起,事事谨慎,循序渐进,就能达到仁的境界。事事谨慎,循序渐进,就能达到仁的境界。第13页/共36页原 文 12.22樊 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疏通文意疏通文意词词 语语知知1 1:智慧,名词智慧,名词知知2 2:了解,动词了解,动词达:达:明白明白举:举:选拔选拔直:直:正直人,形作名正直人,形作名错:错:同同“措措”,放置,放置乡:乡:同同“向

17、向”,刚才,刚才富:富:意义丰富意义丰富远:远:被疏远被疏远第14页/共36页译 文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护人民。爱护人民。”樊迟问樊迟问什么是明智,孔子说:什么是明智,孔子说:“善于识别人善于识别人”。”樊迟还不明樊迟还不明白。孔子说:白。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使他的地位在邪恶的人选拔正直的人,使他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样就能使邪者变得正直。之上,这样就能使邪者变得正直。”樊迟退出来,见到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选选拔正直的人,使他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样就能使拔正直的人,使他

18、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样就能使邪者变得正直。这是什么意思?邪者变得正直。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子夏说:“这话说得这话说得多么深刻丰富呀!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重用皋陶,多么深刻丰富呀!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重用皋陶,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提拔重用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提拔重用伊尹,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伊尹,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第15页/共36页 思考:思考:怎样理解孔子提倡的怎样理解孔子提倡的“爱人爱人”?他主张的?他主张的“举直错诸枉举直错诸枉”与仁有什么联系?樊迟是一个怎样的人?子夏是怎样让樊迟与仁有什么联系?樊迟是一个怎样的人?子夏是怎样让樊

19、迟明白举直与仁的关系的?明白举直与仁的关系的?疏通文意疏通文意 明确:明确:1 1、孔子孔子 “爱人爱人”不只是爱自己的亲属、亲族,而是超越不只是爱自己的亲属、亲族,而是超越这一切,爱所有的人,将爱升华到人类之爱的境界。这一切,爱所有的人,将爱升华到人类之爱的境界。2 2、孔子认为,选拔重用正直的人,并将其置于邪恶的人孔子认为,选拔重用正直的人,并将其置于邪恶的人之上,能以正压邪,使其改恶趋善,这是实行仁的方法之一。之上,能以正压邪,使其改恶趋善,这是实行仁的方法之一。3 3、樊迟对孔子的两次回答都不理解,便请教子夏,由此樊迟对孔子的两次回答都不理解,便请教子夏,由此可知,他是个谦虚好学、执着

20、认真的人。可知,他是个谦虚好学、执着认真的人。4 4、子夏子夏举舜和汤举舜和汤两个例子,说明选拔重用德才兼备的人治两个例子,说明选拔重用德才兼备的人治理国家,能使政治清明,国富民安。理国家,能使政治清明,国富民安。第16页/共36页 归纳:归纳:从孔子对学生的回答之中,可知他主张的从孔子对学生的回答之中,可知他主张的“仁仁”有哪些涵义?有哪些涵义?内容小结内容小结子 贡 问 仁颜 渊 问 仁仲 弓 问 仁司马牛问仁樊 迟 问 仁仁(推广爱心(推广爱心 推己及人)推己及人)(克制自己(克制自己 道德自律)道德自律)(处事谨慎(处事谨慎 宽以待人)宽以待人)(言须谨慎(言须谨慎 行须慎重)行须慎重

21、)(通晓是非(通晓是非 明辨善恶)明辨善恶)第17页/共36页原 文 4 45 5子曰:子曰:“富与贵,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沛必于是。”疏通文意疏通文意49 子曰:子曰:“士志于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未足与议也。”第18页/共36页原原 文文 7 712 12 子曰:子曰:“富富(1)(1)而可求

22、而可求(2)(2)也;也;虽执鞭之士虽执鞭之士(3)(3),吾亦,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吾所好。”疏通文意疏通文意7 716 16 子曰:子曰:“饭疏饭疏食食(1)(1)饮水,曲肱饮水,曲肱(2)(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于我如浮云。”第19页/共36页原 文 6.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疏通文意疏通文意词词 语语博博:广博广博,广泛。广泛。施:施:施予施予于:于:对,向

23、对,向济:济:救济救济其:其:恐怕,表推测恐怕,表推测病:担心病:担心立:立:使使站得住站得住达:达:使使行得通行得通近:近:就近就近譬:譬:比喻比喻第20页/共36页 思考:思考:本文中孔子关于仁的主张有何积极的社会意义?本文中孔子关于仁的主张有何积极的社会意义?内容评价内容评价 明确:明确:从统治者角度来说从统治者角度来说,就是要按仁的原则来施政,就是要按仁的原则来施政,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广济百姓,言行谨慎,举贤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广济百姓,言行谨慎,举贤任能,以正压邪;任能,以正压邪;从个人角度来说,从个人角度来说,就是要求人们舍己就是要求人们舍己为人,严于律己,一切言行符合社

24、会规范和道德规范;为人,严于律己,一切言行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而且每个社会成员要推己及人,将仁爱的伦理道德原则而且每个社会成员要推己及人,将仁爱的伦理道德原则推广到全体社会成员身上。推广到全体社会成员身上。这有利于个人在道德修养的自我完善,能引导人们这有利于个人在道德修养的自我完善,能引导人们培养美德、爱心和智慧,有利于建立和谐有序的社会。培养美德、爱心和智慧,有利于建立和谐有序的社会。第21页/共36页 思考:思考:找出文中排比句和对偶句,并体会其表达作用。找出文中排比句和对偶句,并体会其表达作用。语言鉴赏语言鉴赏 明确:明确:对偶句有对偶句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己

25、欲达而达人”“出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收到了句式整齐,收到了句式整齐,音节和谐,并能让读者在事理或事物的比照中取得深刻音节和谐,并能让读者在事理或事物的比照中取得深刻认识的效果。排比句有认识的效果。排比句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言,非礼勿动”,步步深入,一气呵成,增强文章的说,步步深入,一气呵成,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服力。第22页/

26、共36页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克克克克善始者实繁,善始者实繁,克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克克己复礼为仁(论语己复礼为仁(论语弟子问仁)弟子问仁)彼竭我盈,故彼竭我盈,故克克之(曹刿论战)之(曹刿论战)与与克克期俱至(后汉书)期俱至(后汉书)三纳之而未三纳之而未克克(中山狼传)(中山狼传)词句归纳词句归纳(能够)(能够)(约束)(约束)(战胜)(战胜)(约定)(约定)(成功)(成功)第23页/共36页 词句归纳词句归纳(到,往)到,往)到,往)到,往)(如果)(如果)(如果)(如果)(好像)(好像)(好像)(好像)(比得上)(比得上)(比得上)(比得上)(按照)(按照)(按照

27、)(按照)(符合)(符合)(符合)(符合)如如如如纵一苇之所纵一苇之所纵一苇之所纵一苇之所如如如如,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如如如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 弟子问仁)弟子问仁)弟子问仁)弟子问仁)出门出门出门出门如如如如见大宾,使民见大宾,使民见大宾,使民见大宾,使民如如如如承大祭(论语承大祭(论语承大祭(论语承大祭(论语 弟子问仁弟子问仁弟子问仁弟子问仁沛公默然,曰:沛公默然,曰:沛公默然,曰:沛公默然,曰:“固不固不固不固不如如如如也也也也”(鸿门

28、宴)(鸿门宴)(鸿门宴)(鸿门宴)乃知留船以待,怪不乃知留船以待,怪不乃知留船以待,怪不乃知留船以待,怪不如如如如约(与尹师鲁第一书)约(与尹师鲁第一书)约(与尹师鲁第一书)约(与尹师鲁第一书)邂逅不邂逅不邂逅不邂逅不如如如如意,便还就孤(赤壁之战)意,便还就孤(赤壁之战)意,便还就孤(赤壁之战)意,便还就孤(赤壁之战)第24页/共36页文文 言言 虚虚 词词乎乎(一)助词(一)助词 1 1表疑问,可译为表疑问,可译为 吗吗 呢呢。几寒几寒乎乎?欲食?欲食乎乎?(项脊轩志)?(项脊轩志)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乎?(弟子问仁)?(弟子问仁)欲安所归欲安所归乎乎?(赤壁之战)?

29、(赤壁之战)词句归纳词句归纳第25页/共36页2 2表反问,相当于表反问,相当于“吗吗”、“呢呢”。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弟子问仁)弟子问仁)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第26页/共36页3 3表测度,可译为表测度,可译为 吧吧。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乎。(庄暴见孟子)。(庄暴见孟子)圣圣人人之之所所以以为为圣圣,愚愚人人之之所所以以为为愚愚,其其皆皆出出于于此此乎乎?日食饮得无衰日食饮得无衰乎乎(触龙说赵太后)(触龙说赵太后

30、)词句归纳词句归纳第27页/共36页1比较下列各句中红色词古今意义的不同。克己复礼为仁请问其目请事斯语也举直错诸枉选于众,举皋陶尧舜其犹病诸 同步练习同步练习古:古:恢复,归于恢复,归于 今:今:再,又再,又古:古:条目,细则条目,细则 今:今:眼睛眼睛古:古:请你让我做请你让我做 今:今:请求别人做请求别人做古:古:弯曲,不正弯曲,不正 今:今:冤枉冤枉古:古:选用,推选选用,推选 今:今:向上托或抬向上托或抬古:古:难以做到难以做到 今:今:身心不正常身心不正常第28页/共36页2区别下列各组句子中红色虚词的用法。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舜有天下,选于众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31、何事于仁 同步练习同步练习(给)(给)(引出(引出“见见”的对象)的对象)(从)(从)(对,向)(对,向)(在)(在)第29页/共36页句中语气词,表示短暂停顿句中语气词,表示短暂停顿句中语气词,用来引起下文句中语气词,用来引起下文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语气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语气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或肯定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或肯定第30页/共36页3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两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两题。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子夏云何?子夏云何?子夏云何?”对曰:对曰:对曰:对

32、曰:“子夏曰:子夏曰:子夏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子张曰:子张曰: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而容众,而容众,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嘉善而矜不能嘉善而矜不能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我之不贤与,我之不贤与,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论语论语

33、论语论语 子张篇子张篇子张篇子张篇)解释加点的词语。解释加点的词语。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 可者与(可者与()之)之异乎(异乎()吾所闻)吾所闻 君子尊贤而容众(君子尊贤而容众()翻译划横线的句子。翻译划横线的句子。嘉善而矜不能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拓展训练拓展训练 向向 结交结交 与与 普通人普通人能够赞美有特长的人,又同情没有能力的人。能够赞美有特长的人,又同情没有能力的人。如果我是十分贤良的人,那我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容纳的呢?如果我是十分贤良的人,那我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容纳的呢?第31页/共36页(二)介词,相当于(二)介

34、词,相当于 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间也。(于于)今虽死今虽死乎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在在)生生乎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乎吾吾?(在(在,比)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乎己(对)己(对)词句归纳词句归纳第32页/共36页子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论语学而。【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使用

35、),不是很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使用),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子曰: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说: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担忧自己不了解别人。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担忧自己不了解别人。”名句拓展名句拓展第33页/共36页子曰: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则不复也。”【译文】【

36、译文】孔子说: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名句拓展名句拓展第34页/共36页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

37、足。【译文】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译文】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知怎么办好。子曰: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论语子路语子路 【译文】孔子说:【译文】孔子说:“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名句拓展名句拓展第35页/共36页感谢您的观看!第36页/共3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