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二章.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0107129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PPTX 页数:65 大小:39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第二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统计学第二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计学第二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第二章.pptx(6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 1,掌握普查、抽样调查等统计数据搜集方式的意义与特点、适用条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等统计数据搜集方式的意义与特点、适用条件。2 2,熟悉统计数据搜集方案的基本内容。,熟悉统计数据搜集方案的基本内容。3 3,掌握统计分组、次数分布的概念,熟悉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熟悉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4 4,熟悉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结构、种类。,熟悉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结构、种类。第1页/共65页第二章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统计数据的搜集统计数据的搜集 统计数据的整理统计数据的整理 统计表与统计图统计表与统计图 第2页/共65页 统计数据的搜集统计数据的搜集一、统计数据搜

2、集的意义及要求一、统计数据搜集的意义及要求统统计计数数据据搜搜集集,即即统统计计调调查查,就就是是根根据据统统计计研研究究的的目目的的和和任任务务,采采用用科科学学的的调调查查方方法法,有有组组织织、有计划地向客观实际搜集各种统计资料的活动过程。有计划地向客观实际搜集各种统计资料的活动过程。统统计计调调查查,在在统统计计工工作作的的整整个个过过程程中中,担担负负着着提提供供基基础础资资料料的的任任务务,所所有有的的统统计计计计算算和和统统计计研研究究,都是在原始资料搜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都是在原始资料搜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统统计计数数据据收收集集的的基基本本要要求求:准准确确性性、及及时时

3、性性、完整性。完整性。第3页/共65页二、统计数据搜集方案的设计二、统计数据搜集方案的设计统计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 调查时间、空间和方法 调查目的和任务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组织实施计划 明确为什么调查的问题。调查对象是需要调查的那些客观现象的总体。调查单位是所要调查的客观现象的个体。调查项目是具体调查内容。调查表是将调查项目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的表格,其内容一般由表头、表体和表脚三部分组成。调查时间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和调查期限。调查空间是指对调查单位在什么地点进行调查。调查方法包括调查组织形式和搜集资料的具体方法。涉及:调查机构和调查人员;调查前的准备工作;调查资料的报送办法;

4、调查经费的预算和开支办法;提供或者公布调查成果的时间。第4页/共65页一、调查目的一、调查目的 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并改善育人环境,加强学生管理,特组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并改善育人环境,加强学生管理,特组织校风调查。织校风调查。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结合调查目的,确定以学校的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结合调查目的,确定以学校的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三、调查项目三、调查项目第5页/共65页 本次调查根据调查目的将调查内容分为四个方面:学风、教风、考风和文明素养,共计本次调查根据调查目的将调查内容分为四个方面:

5、学风、教风、考风和文明素养,共计2525个问题。其中个问题。其中1-61-6题为学风调查,题为学风调查,7-147-14题为教风调查,题为教风调查,15-2015-20题为考风调查,题为考风调查,21-2521-25题为文明素养调查。详见附件题为文明素养调查。详见附件1 1调查问调查问卷。卷。四、调查时间、地点和方法四、调查时间、地点和方法 本次调查时间安排为本次调查时间安排为20092009年年3 3月月5 5日至日至1010日。日。本次调查安排在学生宿舍进行。本次调查安排在学生宿舍进行。第6页/共65页 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方式,对全校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方式,对全校1500015000名

6、本科生按名本科生按1-41-4年级分类,每个年级分别按年级分类,每个年级分别按5%5%的比例随机抽的比例随机抽取样本单位。取样本单位。本次调查采用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搜集调查资料。本次调查采用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搜集调查资料。五、组织实施计划五、组织实施计划 为完成本次调查,学校成立校风调查组,成员由学生处和各学院派出教师以及学生会干部组成。具体为完成本次调查,学校成立校风调查组,成员由学生处和各学院派出教师以及学生会干部组成。具体名单见附件名单见附件2 2。第7页/共65页 本次调查经费预算为人民币贰万元。具体分配见附件本次调查经费预算为人民币贰万元。具体分配见附件3 3。本次调查结

7、果由调查组完成分析,形成研究报告并于本次调查结果由调查组完成分析,形成研究报告并于20092009年年3 3月月2525日向全校师生公布。日向全校师生公布。第8页/共65页附件附件1 1 校风调查问卷校风调查问卷 NONO:同学:同学: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并改善育人环境,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并改善育人环境,加强学生管理,特组织本次调查。望你认真填写下列问题,谢谢合作!加强学生管理,特组织本次调查。望你认真填写下列问题,谢谢合作!校风调查组校风调查组 20082008年年3 3月月第9页/共65页 1.1.你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看法

8、和态度是(你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看法和态度是()A.A.是热门专业,也很感兴趣。是热门专业,也很感兴趣。B.B.是热门专业,可兴趣不大。是热门专业,可兴趣不大。C.C.是冷门专业,但感兴趣。是冷门专业,但感兴趣。D.D.是冷门专业,兴趣不大。是冷门专业,兴趣不大。E.E.其他。其他。.第10页/共65页 14.14.请你对我校总体的教学质量打分(请你对我校总体的教学质量打分(1010分最高,分最高,0 0分最低,在分值下打勾)分最低,在分值下打勾)-0-1-2-3-4-5-6-7-8-9-10-0-1-2-3-4-5-6-7-8-9-10-.25.25.你觉得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哪些素质?你觉得当代

9、大学生必须具备哪些素质?你的年级:你的年级:1 2 3 4 1 2 3 4 你的专业:你的专业:填表日期:填表日期:月月 日日第11页/共65页统计数据收集方式 范围 时间 组织方式 搜集方法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 经常性调查一次性调查统计报表专门调查直接观察法采访法报告法三、统计数据搜集方式的分类 主体部门统计调查地方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第12页/共65页(一)普查(一)普查什么是普查普查是为了某一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例如,人口普查、工业普查、农业普查等。组织形式 特点 普查基本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组织专门的普查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普查人员,对被调查者直接进行调查登记。另一种是利用

10、单位的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颁发调查表格,由单位根据调查要求自行填报。一次性或周期性规定统一的调查时点 统一规定调查期限 统一规定调查项目和指标 为其他调查提供基本数据资料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四、统计数据搜集的主要方式第13页/共65页 (二)抽样调查(二)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按照一定取样原则,从研究现象的总体中抽样调查是按照一定取样原则,从研究现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抽样调查与其他非全面调查比较有抽样调查与其他非全面调查比较有如下特点:

11、如下特点:l按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l要抽取足够多的调查单位;l可从数量上推断总体;l要运用概率统计的方法;l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第14页/共65页 抽样调查的作用抽样调查的作用 (1)可用于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的现象。)可用于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的现象。(2)可用于难以进行全面调查而又必须取得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现象。)可用于难以进行全面调查而又必须取得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现象。(3)可用于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的现象。)可用于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的现象。(4)可用于验证和校对全面调查结果。)可用于验证和校对全面调查结果。第15页/共65页(三)统计报表(三)统计报表统计报表:以基层企事业单位的原

12、始记录为基础,统计报表:以基层企事业单位的原始记录为基础,按一定的表式和要求按一定的表式和要求,自下而上定期向国家和主管部自下而上定期向国家和主管部门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统计调查方式。门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统计调查方式。统计报表是我国传统的搜集资料的基本方式。统计报表是我国传统的搜集资料的基本方式。统计报表的特点统计报表的特点 统一性、可靠性、系统性。统一性、可靠性、系统性。第16页/共65页 表表 号:号:B202B2023 3表表 企业代号:企业代号:制表机关:国家统计制表机关:国家统计局局 企业名称:企业名称:200 200 年年 月月 文号:国统字文号:国统字(20002000)2

13、31231号号 产品名称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计量单位 年初库存量年初库存量 累计销售量累计销售量 期末期末库存量库存量企业负责人:企业负责人:统计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填表人:报出日期:报出日期:200 200 年年 月月 日日主要工业产品销售与库存月报第17页/共65页统计报表的分类统计报表的分类统计报表全面统计报表非全面统计报表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等 基层报表综合报表 调查范围报送周期 填报单位 内容和实施范围 国家统计报表部门统计报表地方统计报表 第18页/共65页(四)重点调查(四)重点调查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重点单位所进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重点单位所进行调查,以

14、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的一种非全面调行调查,以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式。查方式。重点单位重点单位;是指所调查标志的标志值在;是指所调查标志的标志值在其标志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的少数单位。其标志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的少数单位。重点调查的关键问题是确定重点调查的关键问题是确定重点单位:重点单位:重点单位选多选少,要根据调查任务确定;重点单位选多选少,要根据调查任务确定;选中的单位,管理应比较健全,统计力量应选中的单位,管理应比较健全,统计力量应比较充实,统计基础应比较巩固,这样才能准确、比较充实,统计基础应比较巩固,这样才能准确、及时地取得资料。及时地取得资料。第19页/共65页(五)典型调

15、查(五)典型调查 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在对被调查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有代表性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式的典型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式.典型调查的特点典型调查的特点:节省人财物;深入细致的调查;有意节省人财物;深入细致的调查;有意识选典;识选典;。典型调查的作用:典型调查的作用:p可以用于研究新生事物;可以用于研究新生事物;p分析事物的不同类型,研究差别和相互关系;分析事物的不同类型,研究差别和相互关系;第20页/共65页p可以补充全面调查资料的不足;可以补充

16、全面调查资料的不足;p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利用典型调查资料,结合基本统计数字,估计总体指标数值。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利用典型调查资料,结合基本统计数字,估计总体指标数值。典型单位的选择方法:典型单位的选择方法:“解剖麻雀解剖麻雀”式;式;“划类选典划类选典”式。式。第21页/共65页第二章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统计数据的搜集统计数据的搜集 统计数据的整理统计数据的整理 统计表与统计图统计表与统计图 第22页/共65页统计数据的整理统计数据的整理一、统计数据整理的意义和内容一、统计数据整理的意义和内容 统计数据整理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将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原始统计数据整理

17、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将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从而得到能够反映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从而得到能够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工作过程。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工作过程。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统计工作阶段来说,统计整理主要指对原始资料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统计工作阶段来说,统计整理主要指对原始资料的整理。的整理。统计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统计分析的前提。统计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统计分析的前提。第23页/共65页统计数据整理的内容统计数据整理的内容:q设计和编制统计资料整理方案q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q对原始资料进行统计分组和统计汇总q编制

18、统计表或绘制统计图第24页/共65页性别性别男男女女男男男男女女女女男男男男女女女女男男男男支出支出2 21 12.52.5 1.61.6 1.51.5 1.21.2 2.32.34 40.50.5 3.63.6 0.50.5 2.12.1收入收入3 30.60.67 74.24.2 2.82.8 1.51.5 2.92.95 50.80.8 4.34.31 12.72.7性别性别女女女女男男女女男男男男女女男男女女女女男男男男支出支出 0.70.7 1.81.8 2.42.4 2.12.1 3.03.0 1.71.7 2.42.4 1.91.9 2.72.72 23.23.2 2.32.3收

19、入收入 1.61.6 2.62.6 2.72.7 2.52.5 5.35.3 3.23.2 3.83.8 1.91.9 3.13.1 2.32.3 5.65.6 2.52.5单位:千元如现有搜集得来的一组数据第25页/共65页 按性别分组按性别分组 人数人数 消费支出(千元)消费支出(千元)男男 女女 正正 正正 正正 正正2 2、2.32.3、4 4、2.52.5、1.61.6、0.50.5、2.12.1、2.42.4、3 3、1.71.7、1.91.9、3.23.2、2.32.3 1 1、1.51.5、1.21.2、0.50.5、3.63.6、0.70.7、1.81.8、2.12.1、2.

20、42.4、2.72.7、2 2 合合 计计 按性别分组按性别分组 人数人数 总支出总支出(千元(千元)平均支出平均支出(千元(千元/人)人)男男 女女 1313 11 11 29.50 29.50 15.94 15.94 2.27 2.27 1.45 1.45 合合 计计 2424 45.44 45.44 1.89 1.89第26页/共65页二、统计分组二、统计分组(一)统计分组的概念(一)统计分组的概念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现象的特点,按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现象的特点,按照某一的标志将研究对象划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的一种统照某一的标志将研究对象划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的一种统

21、计方法。计方法。(二)统计分组的作用(二)统计分组的作用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反映现象总体的内部结构 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 第27页/共65页(三)统计分组标志的选择(三)统计分组标志的选择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分组标志的选择和各组界限的划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分组标志的选择和各组界限的划分。分。分组标志的选择分组标志的选择 正确选择分组标志,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正确选择分组标志,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选择分组标志 选择能反映所研究现象本质特征的分组标志 考虑现象发展的历史条件和经济条件第28页/共65页(四)统计分组的类型(四)统计分组的类型s分组标志多少分组标志多少简单分组 复合分

22、组 分组体系s 分组标志不同 品质标志分组 数量标志分组 第29页/共65页按年龄分按年龄分2020岁以下岁以下2020 3030岁岁3030 4040岁岁4040 5050岁岁5050 6060岁岁6060岁以上岁以上按文化程度分组按文化程度分组大专大专中专中专高中高中初中初中小学小学文盲文盲按性别分组按性别分组男性男性女性女性按工龄分组按工龄分组5 5年及以下年及以下6 6 1010年年1111 2020年年2121年及以上年及以上简单分组,是指用一个分组标志对总体进行的分组。例如,为了了解企业职工总体的基本情况,可选择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工龄、工种等标志分别进行分组,即属于简单分组。返

23、回第30页/共65页复合分组,是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对总体进行层叠式分组。所谓层叠式分组是指在按前一个分组标志分组的基础上,再按后一个分组标志分组。例如,为了研究我国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基本情况,可以同时选择学科、层次、性别等三个标志进行复合分组。文科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男生女生男生女生男生女生理工科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男生女生男生女生男生女生返回第31页/共65页三、次数分布数列三、次数分布数列(一)次数分布数列的概念(一)次数分布数列的概念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各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形成总体中各单位在各组间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各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形成总体中各单位在各组间分布的数列。分布

24、的数列。次数(频数):分布在各组的总体单位数。次数(频数):分布在各组的总体单位数。比率(频率):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比率(频率):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次数分布数列的构成要素:组别、各组单位数(次数)或频率。次数分布数列的构成要素:组别、各组单位数(次数)或频率。第32页/共65页 按性别分组按性别分组 人数人数 比重(比重(%)男男 女女 1313 11 11 54.17 54.17 45.83 45.83 合合 计计 2424 100.00 100.00 第33页/共65页(二)次数分布数列的种类(二)次数分布数列的种类 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布数列称为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布数列称为

25、品质分布数列品质分布数列,简称品质数列。(,简称品质数列。(见表见表)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布数列称为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布数列称为变量分布数列变量分布数列,简称变量数列,简称变量数列。(。(见表见表)第34页/共65页 某高校学生按性别分组统计表性别性别人数(人)人数(人)比重(比重(%)男男7200720048.048.0女女7800780052.052.0合计合计1500015000100.0100.0第35页/共65页(二)次数分布数列的种类(二)次数分布数列的种类 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布数列称为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布数列称为品质分布数列品质分布数列,简称品质数列。(,简称品质数

26、列。(见表见表)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布数列称为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布数列称为变量分布数列变量分布数列,简称变量数列,简称变量数列。(。(见表见表)第36页/共65页 某地居民家庭人口数分组统计表某地居民家庭人口数分组统计表家庭人口数(人)家庭人口数(人)家庭数(户)家庭数(户)比率(比率(%)1 1353528.028.02 2484838.438.43 3262620.820.84 412129.69.65 54 43.23.2合计合计125125100.0100.0第37页/共65页变量数列又可分为变量数列又可分为单项式变量数列单项式变量数列和和组距式变组距式变量数列量数列两种。两种。

27、m单项式变量数列:按数量标志分组后,每一个变量值均代表一个组的变量数列如表所示 m组距式变量数列:按数量标志分组后,用变量值变动的一定范围代表一个组所组成的变量数列,简称组距数列。如表所示 第38页/共65页某车间工人按日产量分组情况 按日产量分组(件按日产量分组(件/人)人)工人数(人)工人数(人)比重比重%252510106 6262620201010272730301717282850502828292940402222303030301717合计合计180180100.00100.00返回第39页/共65页某企业职工按月工资分组资料 按工资水平分组(元)按工资水平分组(元)工人人数(人

28、)工人人数(人)8以下以下20 8104010121001214240 146806以上以上20合计合计500第40页/共65页在组距数列中,需要明确以下几个概念:在组距数列中,需要明确以下几个概念:l组限:组距数列中,各组的界限称为组限。组限又分为上限和下限。下限是每组最小的标志值,上限是每组最大的标志值。如标志值15001600元一组,1500元和1600元是组限,1500元为下限,1600元为上限。组限的表现形式有两种:层叠式和间断式。第41页/共65页 层叠式是相邻组的组限相互重叠。层叠式是相邻组的组限相互重叠。间断式是相邻组组限相互排斥。间断式是相邻组组限相互排斥。组距数列中,如果各

29、组的组限都齐全,称为组距数列中,如果各组的组限都齐全,称为闭口组闭口组;若组限不齐全,即最小组缺下限或最大组缺上限,;若组限不齐全,即最小组缺下限或最大组缺上限,或最小组的下限、最大组的上限都缺,称为或最小组的下限、最大组的上限都缺,称为开口组开口组。最小组缺下限或最大组缺上限称半开口组,最小组下。最小组缺下限或最大组缺上限称半开口组,最小组下限、最大组上限都缺称全开口组。限、最大组上限都缺称全开口组。注意“上限不在内”原则第42页/共65页间断式间断式层叠式层叠式808089 89 808090 90 909099 99 9090100 100 100100109 109 100100110

30、 110 第43页/共65页l组距组距:每组下限与上限之间的距离叫组距。每组组距等于上限与下限之差,即组距:每组下限与上限之间的距离叫组距。每组组距等于上限与下限之差,即组距=上限下限。上限下限。组距又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各组组距都相等,称为等距。这样的组距数列称为等距数列。一种是各组组距不完全相等,称为异距。这样的组距数列称为异距数列,也称不等距数列。第44页/共65页l组中值:每组下限与上限之间的中点数值叫组中值。组中值等于下限与上组中值:每组下限与上限之间的中点数值叫组中值。组中值等于下限与上限和的一半。限和的一半。如,标志值1500-1600元组开口组的组中值如何计算?第45页/共6

31、5页 某企业职工按月工资分组资料 按工资水平分组(元)按工资水平分组(元)工人人数(人)工人人数(人)16001600以下以下4 416001600 17001700202017001700 18001800363618001800 19001900303019001900 20002000151520002000以上以上5 5合计合计110110第46页/共65页表第一组“1600元以下”的组中值为:表最末组“2000元以上”的组中值为:第47页/共65页(三)次数分布数列的编制(三)次数分布数列的编制现举例说明编制等距数列的步骤与原则。设有现举例说明编制等距数列的步骤与原则。设有5050名

32、工名工人某月份完成生产定额的原始资料如下人某月份完成生产定额的原始资料如下(单位:个单位:个):95 91 114 110 118 133 121 146 117 95 91 114 110 118 133 121 146 117 125125108 105 110 107 137 120 145 125 136 108 105 110 107 137 120 145 125 136 127127121 118 103 115 115 141 117 123 118 121 118 103 115 115 141 117 123 118 129129136 101 98 113 113 114

33、 119 126 120 136 101 98 113 113 114 119 126 120 93 93 122 108 101 105 125 116 122 132 128 122 108 101 105 125 116 122 132 128 127127第48页/共65页第一步,在全部标志值中,找出最小值与最大值,第一步,在全部标志值中,找出最小值与最大值,计算全距。以上资料中,最小值为计算全距。以上资料中,最小值为9191,最大值为,最大值为145145,则:,则:全距全距=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145=14591=5491=54(个)(个)第二步,确定组距和组数。对于同一资料

34、,在全距第二步,确定组距和组数。对于同一资料,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组数与组距成反比例关系,即一定的情况下,组数与组距成反比例关系,即 第49页/共65页第三步,确定各组组限。第三步,确定各组组限。确定组限的原则确定组限的原则(1 1)突出质的差异。)突出质的差异。(2 2)穷举得原则。)穷举得原则。(3 3)互斥的原则。)互斥的原则。第50页/共65页按生产定额完成情况分组按生产定额完成情况分组工人数工人数9090 1001004 4100100 1101101010110110 1201201515120120 1301301313130130 1401405 5140140 1501503

35、 3合计合计5050第四步,按组限计算各组次数或频率,绘制变量数列。第51页/共65页次数分布次数分布图图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个)1510 5人数直方图 横轴表示各组组限 纵轴表示次数(一般标在左方)和比率(一般标在右方)第52页/共65页折线图 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个)15 10 5人数第53页/共65页曲线图 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510 5人数第54页/共65页(四)累计次数和累计频率四)累计次数和累计频率按生产定额完成情况分组按生产定额完成情况分组工人数工人数向上累计向上累

36、计向下累计向下累计9090 1001004 44 45050100100 110110101014144646110110 120120151529293636120120 130130131342422121130130 1401405 547478 8140140 1501503 350503 3合计合计5050-第55页/共65页(五)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五)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 主要有下列三种类型:钟形分布、主要有下列三种类型:钟形分布、U U形分布、形分布、J J形分形分布布 钟形分布 正态分布右偏分布左偏分布第56页/共65页U 形分布第57页/共65页J形分布正J形分布反J形分布第

37、58页/共65页第二章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统计数据的搜集统计数据的搜集 统计数据的整理统计数据的整理 统计表与统计图统计表与统计图 第59页/共65页一、统计表一、统计表(一)统计表的概念和作用(一)统计表的概念和作用 统计表是指用以记载汇总整理结果和公布统计资料的表格统计表是指用以记载汇总整理结果和公布统计资料的表格统计表与统计图统计表与统计图 统计表能够科学、合理地安排和展示大量的统计资料,使资料表现得紧凑、清晰、醒目。统计表是表现统计资料的最重要形式。第60页/共65页(二)统计表的构成(二)统计表的构成统计表形式内容 总标题 横行标题 纵栏标题 指标数值 主

38、词 宾词 统计表的名称,用以概括统计表中全部统计资料的内容,一般放在表的上端中央 又称横标目,它表明统计表横行项目的名称,一般置于表的左边 又称纵标目,它表明纵栏指标名称,一般置于表的右上方 一般在各横行标题与纵栏标题的交叉处,是说明总体(各组)数量特征的指标。统计表所要说明的对象,即统计总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名称,一般是指表的标行标题部分。用来说明主词的各种统计指标,一般指表的纵栏标题和数字资料部分。第61页/共65页 某地工业企业的分组统计表按经济类型和企业规模分组按经济类型和企业规模分组企业数企业数全民所有制企业全民所有制企业252252其中:大型企业其中:大型企业1515中型企业中型企业2

39、323小型企业小型企业214214集体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960960其中:大型企业其中:大型企业2 2中型企业中型企业8 8小型企业小型企业950950总标题纵栏标题横行标题指标数值主词宾词第62页/共65页(三)统计表的种类(三)统计表的种类R用途不同用途不同调查表:调查项目以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调查表:调查项目以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整理表:对调查资料直接整理的结果。整理表:对调查资料直接整理的结果。分析表:表述统计分析资料的统计表。分析表:表述统计分析资料的统计表。R对总体是否进行分组及分组情况不同对总体是否进行分组及分组情况不同 简单表:对总体未经任何分组,在主词栏中只简单表:对总体未经任何分组,在主词栏中只是总体单位或时间的排列,具有一览表的性质。是总体单位或时间的排列,具有一览表的性质。分组表:对总体只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的统计分组表:对总体只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的统计表。表。复合表:对总体进行复合分组后形式的的统计复合表:对总体进行复合分组后形式的的统计表。表。第63页/共65页二、统计图二、统计图 1 1、条形图。、条形图。2 2、直方图。、直方图。3 3、圆形图。、圆形图。4 4、线图。、线图。5 5、散点图。、散点图。6 6、环形图。、环形图。第64页/共65页感谢您的观看!第65页/共6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