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演示文稿.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0100311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PPTX 页数:81 大小:23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十六章演示文稿.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第四十六章演示文稿.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十六章演示文稿.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十六章演示文稿.pptx(8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十六章 抗寄生虫药第1页/共81页目录第一节 抗疟药第二节 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 第三节 抗血吸虫病药和抗丝虫病药第四节 抗肠蠕虫药第2页/共81页第一节抗疟药 疟疾是由疟原虫所引起的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的寄生虫性传染病。临床以间歇性寒战、高热,继之大汗后缓解为特点。抗疟药(antimalarial drugs)是防治疟疾的重要手段。第3页/共81页一、疟原虫的生活史及疟疾的发病机制1人体内的发育分为肝细胞内发育和红细胞内发育两个阶段。(1)红细胞外期;(2)红细胞内期。第4页/共81页一、疟原虫的生活史及疟疾的发病机制2按蚊体内的发育按蚊在刺吸疟原虫感染者血液时,红细胞内发育的各期疟原虫

2、随血液入蚊胃,仅雌、雄配子体能继续发育,两者结合成合子,进一步发育产生子孢子,移行至唾液腺内,成为感染人的直接传染源。第5页/共81页1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药物代表药为氯喹、奎宁、甲氟喹、青蒿素等,均能杀灭红细胞内期裂殖体,发挥控制症状发作和症状抑制性预防作用。2主要用于控制远期复发和传播的药物代表药为伯氨喹,能杀灭肝脏中休眠子,控制疟疾的远期复发;并能杀灭各种疟原虫的配子体,控制疟疾传播。二、抗疟药的分类第6页/共81页3主要用于病因预防的药物代表药为乙胺嘧啶,能杀灭红细胞外期的子孢子,发挥病因性预防作用。二、抗疟药的分类第7页/共81页三、常见的抗疟药氯喹氯喹(chloroquine,C18

3、H26ClN3)是人工合成的4-氨基喹啉类衍生物。【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1)抗疟作用;(2)免疫抑制作用;(3)抗肠道外阿米巴病作用。第8页/共81页三、常见的抗疟药氯喹氯喹(chloroquine,C18H26ClN3)是人工合成的4-氨基喹啉类衍生物。【耐药性】耐药的发生是由于人多药耐药运载体P糖蛋白的表达增加,使得药物从疟原虫小囊泡中的排出增多。第9页/共81页【体内过程】口服吸收快而完全,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12h,抗酸药可干扰其吸收主要在肝脏代谢,其主要代谢产物是去乙基氯喹,此物仍有抗疟作用。70%原形药物及30%代谢产物从尿中排出,酸化尿液可促进其排泄,也可由乳汁中排出。氯喹在体内

4、消除缓慢,主要相的t1/2为50h,后遗效应持续数周或数月。氯喹氯喹第10页/共81页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氯喹用于化学预防时,不良反应罕见。当稍大剂量用于治疗疟疾急性发作时,不良反应偶尔发生,包括恶心、呕吐、头晕、目眩以及荨麻疹的症状等,停药后多可自行消失。大剂量应用时可导致视网膜病,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大剂量或快速静脉给药时,可致低血压,给药剂量过大可发生致死性心律失常。目前认为孕妇使用氯喹是安全的。氯喹氯喹第11页/共81页奎宁(quinine,C20H24N2O2)为奎尼丁的左旋体,是从金鸡纳树皮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本药对各种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裂殖体均有杀灭作用

5、,能有效控制临床症状;奎宁成为治疗恶性疟的主要化学药物。奎宁有减弱心肌收缩力、兴奋子宫平滑肌、轻度的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和微弱的解热镇痛作用。奎宁奎宁第12页/共81页奎宁奎宁【耐药性耐药性】和氯喹相似,其耐药机制是人多药耐药和氯喹相似,其耐药机制是人多药耐药运载体运载体P-糖蛋白的表达增加,使得药物糖蛋白的表达增加,使得药物从疟原虫中的排出增多。从疟原虫中的排出增多。第13页/共81页奎宁奎宁【体内过程体内过程】口服后吸收迅速而完全。蛋白结合率约口服后吸收迅速而完全。蛋白结合率约70%。奎。奎宁于肝中被氧化分解,迅速失效,其代谢物及少宁于肝中被氧化分解,迅速失效,其代谢物及少量原形药经肾排出,服

6、药后量原形药经肾排出,服药后15分钟即出现于尿分钟即出现于尿中,中,24小时后几乎全部排出,故奎宁无蓄积性。小时后几乎全部排出,故奎宁无蓄积性。第14页/共81页【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奎宁口服味苦,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呕吐,顺应性差。血浆浓度超过3060molL时可引起金鸡纳反应(cinchonism),表现为恶心、头痛、耳鸣、视力减退等,停药一般能恢复。其他罕见的不良反应有:低血糖、血恶液质(尤其血小板减少)和超敏反应。奎宁奎宁第15页/共81页甲氟喹(mefloquine,C17H16F6N2O.HCl)是由奎宁经结构改造而获得的4-喹啉-甲醇衍生物。【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主要用于耐氯喹或

7、对多种药物耐药的恶性疟,常与乙胺嘧啶合用可增强疗效、延缓耐药性的发生。该药的半衰期较长(约30天),用于症状的抑制性预防,每两周用药一次。甲氟喹甲氟喹第16页/共81页【体内过程】口服吸收良好,达峰时间有个体差异,一般为36h,血浆蛋白结合率达99%,可广泛分布于各部位,红细胞内浓度高。t1/2约20d,肝代谢,有肝肠循环,主要由粪便排泄,少量原形药物由尿排泄,少量还可由乳汁排泄。甲氟喹甲氟喹第17页/共81页【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甲氟喹用于控制急性发作时,半数患者发生胃肠道反应。可出现一过性中枢神经精神系统毒性,如眩晕、烦躁不安和失眠等,很少引起严重的神经精神系统的反应。孕妇、2岁以下幼儿和

8、神经精神病史者禁用。甲氟喹甲氟喹第18页/共81页咯萘啶(malaridine,C29H32ClN5O2)为我国研制的一种抗疟药,为苯并萘啶的衍生物。【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对红细胞内期疟原虫有杀灭作用,对耐氯喹的恶性疟也有效。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疟疾,包括脑型疟。咯萘啶咯萘啶第19页/共81页【体内过程】口服和肌注达峰时间分别为1.4小时和0.75小时;口服生物利用度约为40。t1/2为23日。药物在肝中浓度最高,尿中排泄12。【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对耐氯喹或多药耐药的恶性疟。因可透过血脑屏障,对脑性疟的抢救有较好效果。亦可用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盘状红斑狼疮咯萘啶咯萘啶第20页/

9、共81页青蒿素(artemisinin,C15H22O5)是从黄花蒿及其变种大头黄花蒿中提取的一种倍半萜内酯类过氧化物。是我国科技工作者根据“青蒿截疟”的记载而发掘出的新型抗疟药。青蒿素青蒿素第21页/共81页青蒿素(artemisinin,C15H22O5)【体内过程】口服由肠道迅速吸收,0.51小时后血药浓度达高峰,在红细胞内的浓度低于血浆中的浓度。吸收后分布于组织内,以肠、肝、肾的含量较多。该药为脂溶性物质,可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在体内代谢很快,代谢物的结构和性质还不清楚。主要从肾及肠道排出,24小时可排出84%,72小时仅少量残留。青蒿素青蒿素第22页/共81页【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10、】治疗剂量时不良反应轻微而少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头痛、头晕、皮疹和精神兴奋等。严重心、肝、肾病患者慎用。青蒿素青蒿素 第23页/共81页【耐药性】目前已发现疟原虫对仅含青蒿素的抗疟药物产生耐药,而复方青蒿素制剂对治愈疟疾的有效率约为95%,并且疟原虫产生耐药的可能性极小。青蒿素青蒿素第24页/共81页【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罕见,已报道的有:一过性心脏传导阻滞、血白细胞减少和短暂的发热。青蒿素治疗疟疾有一定的复发率,可与伯氨喹合用。青蒿素与其他抗疟药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与奎宁合用抗疟作用相加,与甲氟喹合用为协同作用,与氯喹或乙胺嘧啶则表现为拮抗作用。青蒿素青蒿素第25页/共81页蒿甲

11、醚(artemether,C16H26O5)是 青 蒿 素 的 脂 溶 性 衍 生 物,而 青 蒿 琥 酯(artesunate,C19H28O8)是青蒿素的水溶性衍生物。前者溶解度大,可制成油针剂注射给药。后者可经口、静脉、肌肉、直肠等多种途径给药。两药抗疟作用机制同青蒿素,抗疟效果强于青蒿素,可用于治疗对耐氯喹的恶性疟以及危急病例的抢救。蒿甲醚和青蒿琥酯蒿甲醚和青蒿琥酯第26页/共81页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C15H24O5)为上述三种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有效代谢产物。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药物。双氢青蒿素双氢青蒿素第27页/共81页伯氨喹(primaquine

12、,C15H21N3OH3)是人工合成的8-氨基喹啉类衍生物。【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伯氨喹对间日疟和卵形疟肝脏中的休眠子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是防治疟疾远期复发的主要药物。伯氨喹抗疟原虫作用的机制可能是其损伤线粒体以及代谢产物6-羟衍生物促进氧自由基生成或阻碍疟原虫电子传递而发挥作用。伯氨喹伯氨喹第28页/共81页【体内过程】伯氨喹口服吸收快,2h内血药浓度达高峰,分布广泛,以肝中浓度较高。药物在体内代谢完全,代谢产物由尿中排出,t1/2为36h。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短,需每天给药。伯氨喹伯氨喹第29页/共81页【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治疗剂量的伯氨喹不良反应较少,可引起剂量依赖性的胃肠道反应,停药后

13、可恢复。大剂量(60240mgd)时,可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伴有发绀。红细胞内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个体可发生急性溶血。服用伯氨喹前,应仔细询问有关病史并检测G-6-PD脱氢酶的活性。伯氨喹伯氨喹第30页/共81页乙胺嘧啶(pyrimethamine,C12H13ClN4)【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乙胺嘧啶为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药,阻止二氢叶酸转变为四氢叶酸,阻碍核酸的合成。乙胺嘧啶一般不单独使用,常与磺胺类或砜类药物合用,在叶酸代谢的两个环节上起双重阻抑作用。乙胺嘧啶乙胺嘧啶第31页/共81页【体内过程】乙胺嘧啶口服吸收慢而完全,46h血药浓度达峰值,主要分布于肾、肺、肝、脾等。

14、消除缓慢,t1/2为8095h,服药一次有效血药浓度可维持约两周。代谢物从尿排泄,原药可经乳汁分泌。乙胺嘧啶能通过胎盘。乙胺嘧啶乙胺嘧啶第32页/共81页【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治疗剂量毒性小。长期大剂量服用可能干扰人体叶酸代谢,引起巨细胞性贫血、粒细胞减少,及时停药或用甲酰四氢叶酸治疗可恢复。乙胺嘧啶过量引起急性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热、发绀、惊厥,甚至死亡。严重肝肾功能损伤患者应慎用,孕妇禁用。乙胺嘧啶乙胺嘧啶第33页/共81页磺胺类和砜类与PABA竞争二氢蝶酸合酶,从而抑制疟原虫二氢蝶酸的合成。主要用于耐氯喹的恶性疟,单用时疗效差,仅抑制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对红细胞外期无效。与乙胺嘧啶或

15、TMP等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合用,可增强疗效。常用药为磺胺多辛和氨苯砜。磺胺类和砜类磺胺类和砜类第34页/共81页(1)抗疟药的选择:控制症状:对氯喹敏感疟原虫选用氯喹;脑型疟:选用磷酸氯喹、二盐酸奎宁、青蒿素类注射给药以提高脑内药物浓度;耐氯喹的恶性疟:选用奎宁、甲氟喹、青蒿素类;休止期:乙胺嘧啶和伯氨喹合用;预防用药:乙胺嘧啶预防发作和阻止传播,氯喹能预防性抑制症状发作。四、抗疟药的合理应用四、抗疟药的合理应用第35页/共81页四、抗疟药的合理应用(2)联合用药:现有抗疟药尚无一种对疟原虫生活史的各个环节都有杀灭作用,因此宜联合用药。氯喹与伯氨喹合用于发作期的治疗,既控制症状,又防止复发和

16、传播。乙胺嘧啶与伯氨喹合用于休止期病人,可防止复发。第36页/共81页四、抗疟药的合理应用(2)联合用药: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应用,可增强疗效,减少耐药性发生,如乙胺嘧啶与磺胺可协同阻止叶酸合成,对耐氯喹的恶性疟使用青蒿素与甲氟喹或咯萘啶联合治疗。有些抗疟药则表现为拮抗作用,如青蒿素和氯喹或乙胺嘧啶合用会影响药效。第37页/共81页第二节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一、抗阿米巴病药阿米巴病是由食入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包囊所引起的感染。阿米巴包囊在消化道发育成滋养体,通过其膜上的凝集素附着结肠上皮细胞。滋养体可溶解宿主细胞,侵袭黏膜下层组织,引起肠阿米巴病,表现为痢疾样症状或慢性肠道感染;也可随血流侵

17、入肝脏或其他部位,引起肠道外阿米巴病,表现为各脏器的脓肿,以阿米巴肝脓肿最常见。第38页/共81页甲硝唑(metronidazole,C6H9N3O3灭滴灵)为人工合成的5-硝基咪唑类化合物。【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1抗阿米巴作用。2抗滴虫作用。3抗厌氧菌作用。4抗贾第鞭毛虫作用。甲硝唑甲硝唑第39页/共81页【体内过程】口服吸收迅速,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13h,生物利用度约95%以上,血浆蛋白结合率为20%,t1/2为810h。主要在肝脏代谢,代谢产物与原形药主要经肾脏排泄,亦可经乳汁排泄。甲硝唑甲硝唑第40页/共81页【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治疗量的甲硝唑不良反应很少,口服有苦味、金属味感。服药

18、期间和停药后不久,应严格禁止饮酒。孕妇禁用。甲硝唑甲硝唑第41页/共81页依米丁(emetine,C29H40N2O4吐根碱)为茜草科吐根属植物提取的异喹啉生物碱,去氢依米丁(dehydroemetine)为其衍生物,结构与依米丁相似,第2、3位缺氢原子,药理作用相似,毒性略低。依米丁和去氢依米丁依米丁和去氢依米丁第42页/共81页【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两种药物对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均有直接杀灭作用,治疗急性阿米巴痢疾与阿米巴肝脓肿,能迅速控制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为抑制肽酰基tRNA的移位,抑制肽链的延伸,阻碍蛋白质合成,从而干扰滋养体的分裂与繁殖。依米丁和去氢依米丁依米丁和去氢依米丁第43页

19、/共81页【体内过程】药物分布在肝、肺、肾及脾,而以肝内为最高。主要由肾脏排泄,自肠黏膜随粪便排出的量极少。由于此药的排泄很慢,停药后4060天仍继续排泄药物,所以易发生蓄积作用。依米丁和去氢依米丁依米丁和去氢依米丁第44页/共81页【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本药选择性低,也能抑制真核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且易蓄积,毒性大。不良反应有:心脏毒性,常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心动过速、低血压、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心电图改变表现为T波低平或倒置,Q-T间期延长;依米丁和去氢依米丁依米丁和去氢依米丁第45页/共81页【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不良反应有:神经肌肉阻断作用,表现为肌无力、疼痛、震颤等;局部刺激,注射部位

20、可出现肌痛、硬结或坏死;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治疗应在医生监护下进行。孕妇、儿童和有心、肝、肾疾病者禁用。依米丁和去氢依米丁依米丁和去氢依米丁第46页/共81页二氯尼特(diloxanide,C9H9Cl2NO2)为二氯乙酰胺类衍生物,通常用其糠酸酯(diloxanidefuroate)。口服吸收迅速,1h血药浓度达高峰,分布全身。二氯尼特为目前最有效的杀包囊药,单用对无症状的包囊携带者有良好效果。二氯尼特二氯尼特第47页/共81页巴龙霉素(paromomycin,C23H47N5O18S)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口服吸收少,肠道浓度高。巴龙霉素通过抑制蛋白质合成,直接杀灭阿米巴滋养体;

21、也可通过抑制共生菌群的代谢,间接抑制肠道阿米巴原虫的生存与繁殖。临床用于治疗急性阿米巴痢疾巴龙霉素巴龙霉素第48页/共81页氯喹(Chloroquine,C18H26ClN3)为抗疟药,也有杀灭阿米巴滋养体作用。口服肠道吸收快而充分,服药后l2小时血中浓度最高。约55%的药物在血中与血浆成分结合。血药浓度维持较久,t1/2为2.510日。氯喹氯喹第49页/共81页氯喹(Chloroquine,C18H26ClN3)氯喹在肝、脾、肾、肺中的浓度高于血浆浓度达200700倍。在脑组织及脊髓组织中的浓度为血浆浓度的1030倍,而肠壁的分布量很少。口服吸收迅速完全,肝中药物浓度比血浆药物浓度高数百倍,

22、而肠壁的分布量很少。对肠内阿米巴病无效,仅用于甲硝唑无效或禁忌的阿米巴肝炎或肝脓肿,应与肠内抗阿米巴病药合用,以防止复发。氯喹氯喹第50页/共81页二、抗滴虫药抗滴虫药用于治疗阴道毛滴虫所引起的阴道炎、尿道炎和前列腺炎。目前治疗的主要药物为甲硝唑,但抗甲硝唑虫株正在增多。替硝唑也是高效低毒的抗滴虫药。第51页/共81页乙酰胂胺(acetarsol,C8H10O5NAs)为五价砷剂,直接杀灭滴虫。遇耐甲硝唑株滴虫感染时,可考虑改用乙酰砷胺局部给药。此药有轻度局部刺激作用,可使阴道分泌物增多。乙酰胂胺乙酰胂胺第52页/共81页第三节 抗血吸虫病药和抗丝虫病药一、抗血吸虫病药血吸虫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23、,药物治疗是消灭该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吡喹酮具有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特点,是当前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第53页/共81页吡喹酮(praziquantel,C19H24N2O2,环吡异喹酮)是人工合成的吡嗪异喹啉衍生物。吡喹酮吡喹酮第54页/共81页【药理作用与机制】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单一感染或混合感染均有良好疗效,本品对血吸虫成虫有迅速而强效的杀灭作用,对幼虫也有作用,但较弱。对其他吸虫如华支睾吸虫、姜片吸虫、肺吸虫有显著杀灭作用,对各种绦虫感染和其幼虫引起的囊虫病、包虫病也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吡喹酮吡喹酮第55页/共81页【体内过程】口服吸收快、完全,2h左右血药浓度达

24、高峰.首关消除多,生物利用度低,门静脉中浓度高(为血药浓度10倍),t1/2为0.81.5h,血中代谢物的浓度高于原药100余倍。24h内70%以羟化代谢物形式从尿中排出,余下大部分被肝脏代谢后从胆汁排泄。吡喹酮吡喹酮第56页/共81页【临床应用】治疗各型血吸虫病,适用于慢性、急性、晚期及有并发症的血吸虫病患者。也可用于肝脏华支睾吸虫病、肠吸虫病(如姜片虫病、异形吸虫病、横川后殖吸虫病等)、肺吸虫病及绦虫病等。吡喹酮吡喹酮第57页/共81页【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少且短暂。口服后可出现腹部不适、腹痛、腹泻、头痛、眩晕、嗜睡等,服药期间避免驾车和高空作业。偶见发热、瘙痒、荨麻疹、关节痛、肌

25、痛等,与虫体杀死后释放异体蛋白有关。少数出现心电图异常。未发现该药有致突变、致畸和致癌作用,但大剂量时使大鼠流产率增高,孕妇禁用。吡喹酮吡喹酮第58页/共81页血吸虫病防治新方向1.采用蒿甲醚和青蒿琥酯,对13周童虫有效,同时要提前预防并加强早期治疗血吸虫病。2.采用疫苗,对感染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第59页/共81页二、抗丝虫病药乙胺嗪(diethylcarbamazine,C10H21N3OC6H8O7)【药理作用与机制】在体外,乙胺嗪对两种丝虫的微丝蚴和成虫并无直接杀灭作用,表明其杀虫作用依赖于宿主防御机制的参与。第60页/共81页【体内过程】乙胺嗪口服吸收迅速。反复给药无蓄积性,酸化尿液

26、促进其排泄。碱化尿液减慢其排泄,增高血浆浓度与延长半衰期,因此在肾功能不全或碱化尿液时需要减少用量乙胺嗪乙胺嗪第61页/共81页【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药物本身引起的不良反应轻微,常见厌食、恶心、呕吐、头痛、乏力等,通常在几天内均可消失。乙胺嗪乙胺嗪第62页/共81页呋喃嘧酮(呋喃嘧酮(Furapyrimidone,M170)为近年我国研制一种抗丝虫的化学合成新药。为近年我国研制一种抗丝虫的化学合成新药。用于丝虫病。对成虫作用强,对棉鼠丝虫、马来用于丝虫病。对成虫作用强,对棉鼠丝虫、马来丝虫和班氏丝虫的成虫和微丝蚴具有强大的杀灭丝虫和班氏丝虫的成虫和微丝蚴具有强大的杀灭作用,杀虫的活性和疗效均优

27、于乙胺嗪。口服吸作用,杀虫的活性和疗效均优于乙胺嗪。口服吸收迅速,收迅速,30min达血药浓度峰值,达血药浓度峰值,t1/2约为约为1h。吸。吸收后分布于各组织,代谢迅速,代谢物随尿液排收后分布于各组织,代谢迅速,代谢物随尿液排泄,无蓄积作用。不良反应与乙胺嗪相似。泄,无蓄积作用。不良反应与乙胺嗪相似。呋喃嘧酮呋喃嘧酮第63页/共81页第四节抗肠蠕虫药甲苯达唑(mebendazole,C16H13N3O3)为苯并咪唑类衍生物。【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甲苯达唑是广谱驱肠虫药,对蛔虫、钩虫、蛲虫、鞭虫、绦虫和粪类圆线虫等肠道蠕虫均有效。抑制虫体线粒体延胡索酸还原酶系统,减少ATP生成,干扰虫体生存及

28、繁殖而死亡。第64页/共81页【体内过程】口服吸收少,首过消除明显,生物利用度为22%。血浆蛋白结合率约95%,大部分在肝脏代谢生成极性强的羟基及氨基代谢物,通过胆汁由粪便排出。未吸收部分在2448h内以原形从粪便排泄。甲苯达唑甲苯达唑第65页/共81页【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本品口服吸收少,首过效应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少数病例可见短暂的腹痛和腹泻。大剂量偶见转氨酶升高、粒细胞减少、血尿、脱发等。孕妇和2岁以下儿童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甲苯达唑甲苯达唑第66页/共81页阿苯达唑(albendazole,C12H15N3O2S,丙硫咪唑)为甲苯达唑的同类物,是高效、低毒的广谱驱肠虫药。【药理

29、作用和临床应用】能杀灭多种肠道线虫、绦虫和吸虫的成虫及虫卵,用于多种线虫混合感染,疗效优于甲苯达唑。阿苯达唑阿苯达唑第67页/共81页【体内过程】阿苯达唑不溶于水,故在肠道内吸收缓慢。本品在体内分布依次为肝、肾、肌肉,可透过血脑屏障,脑组织内也有一定浓度。口服后2.53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血液中半衰期t1/2为8.510.5小时。本品及其代谢产物在24小时内87%从尿排出,13%从粪便排出,在体内无积蓄作用。阿苯达唑阿苯达唑第68页/共81页【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本药短期治疗肠道蠕虫病不良反应较少,偶有腹痛、腹泻、恶心、头痛、头晕等。少数患者可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停药后可恢复正常。孕妇和2岁以

30、下儿童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阿苯达唑阿苯达唑第69页/共81页哌嗪(piperazine,C4H10N2,驱蛔灵)为常用驱蛔虫药,临床常用其枸橼酸盐,称驱蛔灵。抗虫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改变虫体肌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起膜超极化,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导致虫体弛缓性麻痹,虫体随粪便排出体外;也能抑制琥珀酸合成,干扰虫体糖代谢,使肌肉收缩的能量供应受阻。对虫体无刺激性,可减少虫体游走移行。哌嗪哌嗪第70页/共81页主要用于驱除肠道蛔虫,治疗蛔虫所致的不完全性肠梗阻和早期胆道蛔虫。不良反应轻,大剂量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上腹部不适,甚至可见神经症状如嗜睡、眩晕、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肌肉痉挛

31、等。孕妇禁用,有肝肾功能不全和神经系统疾病者禁用。哌嗪哌嗪第71页/共81页左旋咪唑(levamizole,驱钩蛔)为左旋四咪唑,是四咪唑的左旋体,可选择性地抑制虫体肌肉中的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dehydrogenase),使延胡索酸(fumaricacid)不能还原为琥珀酸(Succinicacid)从而影响虫体肌肉的无氧代谢,减少能量产生。左旋咪唑左旋咪唑第72页/共81页一种广谱驱肠虫药,对蛔虫、钩虫、蛲虫和粪类圆线虫病有较好疗效以驱蛔虫效果最好,作用强而快。它还是一种免疫调节剂,用于治疗风湿病。治疗剂量偶有恶心、呕吐、腹痛、头晕等。大剂量或多次用药时,个别病例出现粒细胞减少

32、、肝功能减退等。妊娠早期、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左旋咪唑左旋咪唑第73页/共81页噻嘧啶(pyrantel,C34H30N2O6S,抗虫灵)为人工合成四氢嘧啶衍生物,为广谱抗肠蠕虫药。口服很少吸收。噻嘧啶是去极化神经肌肉阻滞剂,可抑制虫体胆碱酯酶,使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堆积,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强,肌张力增高,随后虫体痉挛性麻痹,不能附壁而排出体外。对钩虫、绦虫、蛲虫、蛔虫等均有抑制作用,用于蛔虫、钩虫、蛲虫单独或混合感染,常与另一种抗肠蠕虫药奥克太尔(oxantel)合用增强疗效。噻嘧啶噻嘧啶第74页/共81页噻嘧啶(pyrantel,C34H30N2O6S,抗虫灵)治疗剂量时不良反应较少,偶有

33、发热、头痛、皮疹和腹部不适。少数病人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故肝功能不全者禁用。孕妇及2岁以下儿童禁用。因与哌嗪有拮抗作用,不宜合用。噻嘧啶噻嘧啶第75页/共81页恩波吡维胺(pyrviniumembonate)为青铵染料,口服不吸收,胃肠道药物浓度高,曾作为蛲虫单一感染首选药。抗虫作用机制为选择性干扰虫体呼吸酶系统,抑制虫体需氧代谢,同时抑制虫体运糖酶系统,阻止虫体对外源性葡萄糖的利用,从而减少能量生成,导致虫体逐渐衰弱和死亡。不良反应少,仅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服药后粪便呈红色,需事先告知患者。恩波吡维胺恩波吡维胺第76页/共81页氯硝柳胺(niclosamide,C13H8Cl2N2O

34、4,灭绦灵)为水杨酰胺类衍生物。对多种绦虫成虫有杀灭作用,对牛肉绦虫、猪肉绦虫、鱼绦虫、阔节裂头绦虫、短膜壳绦虫感染均有效。药物与虫体接触后,杀死虫体头节和近端节片,虫体脱离肠壁,随肠蠕动排出体外。氯硝柳胺氯硝柳胺第77页/共81页抗虫机制为抑制虫体细胞内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使能量物质ATP生成减少,妨碍虫体生长发育。对虫卵无效,死亡节片易被肠腔内蛋白酶消化分解,释放出虫卵,有致囊虫病的危险。本品对钉螺和日本血吸虫尾蚴亦有杀灭作用,可防止血吸虫传播。不良反应少,仅见胃肠不适、腹痛、头晕、乏力、皮肤瘙痒等。氯硝柳胺氯硝柳胺第78页/共81页吡喹酮(praziquantel,C19H24N2O2)为广谱抗吸虫药和驱绦虫药,不仅对多种吸虫有强大的杀灭作用,对绦虫感染和囊虫病也有良好效果。本药是治疗各种绦虫病的首选药,治愈率可达90%以上。治疗囊虫病,有效率为82%98%。治疗脑型囊虫症时,可因虫体死亡后的炎症反应引起脑水肿、颅内压升高,宜同时使用脱水药和糖皮质激素以防意外。吡喹酮吡喹酮第79页/共81页抗肠蠕虫药的合理选用 抗肠蠕虫药的合理选用除根据药品的疗效、安全性外,还宜考虑药品的价格、来源,以及病情特点等因素。第80页/共81页感谢您的观看!第81页/共8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