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0098409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PPTX 页数:37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pptx(3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大气时刻不停地运动着,除了刚才学的尺度很小的局地性运动,也有规模很大的全球性运动,使得高低纬、海陆之间的水分和热量得以交换、平衡。1.1.假设地球表面是均一的,地球不自转、假设地球表面是均一的,地球不自转、不公转,大气的全球运动情况如何?不公转,大气的全球运动情况如何?2.2.假设地球表面是均一的,地球自转但不假设地球表面是均一的,地球自转但不公转,大气的全球运动情况如何?公转,大气的全球运动情况如何?3.3.假设地球表面是均一的,地球在自转同假设地球表面是均一的,地球在自转同时又在公转,大气的全球运动情况又如何?时又在公转,大气的全球运动情况又如何?第1页/共37页0 30 N60 N90

2、 N(1)(1)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单圈环流单圈环流第2页/共37页赤 道 低 压 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24副极地低压带中纬西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76低纬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高纬环流1358910(2 2 2 2)考虑)考虑)考虑)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三圈环流三圈环流第3页/共37页赤 道 低 压 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东北信风中纬西风极地东风东南信风中纬西

3、风极 地 东 风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第4页/共37页全球共有全球共有7 7个气压带和个气压带和6 6个风带。个风带。形成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因素有形成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因素有热力因素热力因素和和动力因素动力因素。热力因素: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热力因素: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动力因素: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动力因素: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第5页/共37页2326N2326S6634S6634N0(3 3)考虑:)考虑:)考虑:)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高低纬间热量不均

4、;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移动规律:与太阳直射点移动一致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第6页/共37页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2 2、就北半球来说,、就北半球来说,。观察气压观察气压带、风带带、风带的季节移的季节移动图,回动图,回答下列问答下列问题题1 1、气压带、风带随、气压带、风带随 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第7页/共37页

5、赤赤 道道 低低 压压 带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东东北北信信风风中中纬纬西西风风极极 地地 东东 风风东东南南信信风风中中纬纬西西风风极极 地地 东东 风风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情况下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情况下(第(第2 2课时)课时)赤赤 道道 低低 压压 带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东东北北信信风风中中纬纬西西风风极极 地地 东东 风风东东南南信信风风中中纬纬西西风风

6、极极 地地 东东 风风第8页/共37页以亚洲地形为例,观察地球表面是否均匀?以亚洲地形为例,观察地球表面是否均匀?第9页/共37页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冬季:大陆冷却快于海洋冬季:大陆冷却快于海洋赤道低压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副极地低压副极地低压高压高压低压低压第10页/共37页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亚洲高压(蒙古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阿留申低压冰岛冰岛低压低压 60 600 0附近原为副极地低压带,冬季因陆地气温低,附近原为副极地低压带,冬季因陆地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陆地表面形成高气压,切断了副极空气收缩下沉,陆地表面形成高气

7、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地低气压带,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第11页/共37页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夏季:大陆增温快于海洋赤道低压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副极地低压副极地低压低压高压第12页/共37页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亚洲低压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亚速尔高压第13页/共37页一一 月月1 1、考虑、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60606060 N N

8、N N30N30N30N30N亚亚 欧欧 大大 陆陆洋洋大大西西洋洋太太平平副副 极极 地地 低低 气气 压压 带带蒙古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阿留申低压低压冰岛冰岛低压低压第14页/共37页七七 月月1 1、考虑、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60606060 N N N N30N30N30N30N亚亚 欧欧 大大 陆陆洋洋大大西西洋洋太太平平副副 热热 带带 高高 气气 压压 带带亚洲(印度)低压亚洲(

9、印度)低压亚速尔亚速尔高压高压夏威夷夏威夷高压高压第15页/共37页气压分布北半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气压带断列成(块状)高低气压中心 7月副高被大陆热低压切断-大陆上印度低压-海洋上夏威夷、亚速尔高压1月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冷高压切断-大陆上亚洲高压-海洋上阿留申、冰岛低压南半球-海洋面积 占优势,性质均一-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第16页/共37页、东亚季风(冬季风、东亚季风(冬季风西北季风)西北季风)冬季冬季东亚盛行来自东亚盛行来自蒙古蒙古-西伯利西伯利亚高压前缘的亚高压前缘的偏北风,低温偏北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干燥,风力强劲。劲。第17页/共37页 夏季夏季东亚盛行来东亚盛行来自太平洋副自

10、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北部的偏南风,温暖湿风,温暖湿润。润。、东亚季风(夏季风、东亚季风(夏季风东南季风)东南季风)东亚季风形成原因:东亚季风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第18页/共37页海平面气压图.swf第19页/共37页季风环流2.swf请思考总结:1、东亚季风的成 因是什么?2、南亚季风的成 因与东亚相比 有何异同?3、请总结季风环 流的成因有哪 些。1、东亚季风是海陆热力差异造成的;2、南亚冬季风是源于蒙古高原,夏季的西南风是来源于印度洋上北移的东南信风;3、季风的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移动也是重要原因。第20页/共37页成因成因冬季风冬季风

11、夏季风夏季风分布分布地区地区东亚东亚季风季风南亚南亚季风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性质风向源地源地风向性质寒冷干燥西北风蒙古西伯利亚亚洲内陆东北风温暖干燥太平洋东南风温暖湿润印度洋西南风温暖湿润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第21页/共37页 事实上地球表面并非是均一的,地球表面事实上地球表面并非是均一的,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影响着海陆的气压分布。的海陆分布影响着海陆的气压分布。1.1.1.1.南北半球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南北半球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南北半球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南北半球海平面等压线分

12、布有何特点?为什么?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基本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基本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基本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基本上沿纬向呈带状分布,特别是南纬上沿纬向呈带状分布,特别是南纬上沿纬向呈带状分布,特别是南纬上沿纬向呈带状分布,特别是南纬30303030以南的地区,以南的地区,以南的地区,以南的地区,而北半球气压带则断裂成块状,特别是亚洲与太平洋而北半球气压带则断裂成块状,特别是亚洲与太平洋而北半球气压带则断裂成块状,特别是亚洲与太平洋而北半球气压带则断裂成块状,特别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范围很大的高压区和低

13、压地区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范围很大的高压区和低压地区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范围很大的高压区和低压地区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范围很大的高压区和低压区。区。区。区。主要原因: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北半球主要原因: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北半球主要原因: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北半球主要原因: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显著增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的缘故。的陆地面积显著增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的缘故。的陆地面积显著增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的缘故。的陆地面积显著增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的缘故。2.2.2.2.什么是大气活动中心?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有什么是大气活动中心?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有什么

14、是大气活动中心?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有什么是大气活动中心?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有何关系?其位置变化对气候有何影响?何关系?其位置变化对气候有何影响?何关系?其位置变化对气候有何影响?何关系?其位置变化对气候有何影响?第22页/共37页 1.1.什么是季风?影响季风环流的什么是季风?影响季风环流的形成形成因素因素有哪些?为什么说东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最为典有哪些?为什么说东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最为典型?型?2.2.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和图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和图2 21515,完成课,完成课本本P38P38活动题。活动题。1 1 1 1题题题题:甲图是甲图是甲图是甲图是1 1 1 1月,乙图是月,乙图是月,乙图是月

15、,乙图是7 7 7 7月。月。月。月。理由:甲图亚欧大陆上为高压,乙图亚欧大陆理由:甲图亚欧大陆上为高压,乙图亚欧大陆理由:甲图亚欧大陆上为高压,乙图亚欧大陆理由:甲图亚欧大陆上为高压,乙图亚欧大陆上为低压。上为低压。上为低压。上为低压。2 2 2 2题题题题:甲图中东亚为西北季风,南亚为东北季风。因为甲图中东亚为西北季风,南亚为东北季风。因为甲图中东亚为西北季风,南亚为东北季风。因为甲图中东亚为西北季风,南亚为东北季风。因为东亚地处亚洲高压东侧,南亚处于亚洲高压西侧。东亚地处亚洲高压东侧,南亚处于亚洲高压西侧。东亚地处亚洲高压东侧,南亚处于亚洲高压西侧。东亚地处亚洲高压东侧,南亚处于亚洲高压

16、西侧。3 3 3 3题题题题:乙图中东亚为东南风,因为气压梯度力由太平洋乙图中东亚为东南风,因为气压梯度力由太平洋乙图中东亚为东南风,因为气压梯度力由太平洋乙图中东亚为东南风,因为气压梯度力由太平洋指向亚洲大陆内部,又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指向亚洲大陆内部,又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指向亚洲大陆内部,又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指向亚洲大陆内部,又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而成。南亚地区为西南风,是由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而成。南亚地区为西南风,是由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而成。南亚地区为西南风,是由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而成。南亚地区为西南风,是由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

17、右偏转而成。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而成。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而成。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而成。第23页/共37页 长江中下游地区,由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于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形成森林景观,丰沛,形成森林景观,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农业也生机勃勃。农业也生机勃勃。撒哈拉沙漠常年受副撒哈拉沙漠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降水稀热带高压的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少,形成沙漠景观。第24页/共37页 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多少和雨期长短存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多少和雨期长短存在明显差异,在明显差异,呈现出由东部向西北

18、部逐渐减少的呈现出由东部向西北部逐渐减少的趋势,趋势,因而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例如,在长因而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例如,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以南地区,由于高温多雨,农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以南地区,由于高温多雨,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2-32-3熟。我国华北、东北熟。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及西北地区东部,降水较少,以旱地农业为地区及西北地区东部,降水较少,以旱地农业为主,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是谷子、高梁、大主,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是谷子、高梁、大豆、土豆等。豆、土豆等。第25页/共37页 据图2-33分析气压带、风带的移动给南北纬1020之间和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气候带

19、来的影响。南北纬南北纬南北纬南北纬1010101020202020之间因受之间因受之间因受之间因受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和和和和信风信风信风信风带带带带交替控制交替控制交替控制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南北纬南北纬南北纬3030303040404040之间的大陆西部因在不同季节之间的大陆西部因在不同季节之间的大陆西部因在不同季节之间的大陆西部因在不同季节分别受分别受分别受分别受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和和和西风带西风带西风带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交替控制,形

20、成地中海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气候(气候(气候(冬雨夏干冬雨夏干冬雨夏干冬雨夏干)。)。)。)。第26页/共37页气压带气压带气压带气压带分布分布分布分布成因成因成因成因气流气流气流气流对气候影响对气候影响对气候影响对气候影响赤道低气赤道低气赤道低气赤道低气压带压带压带压带赤道附近赤道附近赤道附近赤道附近 热力原因热力原因热力原因热力原因上升上升上升上升湿热多雨湿热多雨湿热多雨湿热多雨副热带高副热带高副热带高副热带高气压带气压带气压带气压带南北纬南北纬南北纬南北纬30303030度附近度附近度附近度附近动力原因动力原因动力原因动力原因下沉下沉下沉下沉干热少雨干热少雨干热少雨干热少雨副极地低

21、副极地低副极地低副极地低气压带气压带气压带气压带南北纬南北纬南北纬南北纬60606060度附近度附近度附近度附近动力原因动力原因动力原因动力原因上升上升上升上升温湿多雨温湿多雨温湿多雨温湿多雨极地高气极地高气极地高气极地高气压带压带压带压带极地附近极地附近极地附近极地附近 热力原因热力原因热力原因热力原因下沉下沉下沉下沉冷干少雨冷干少雨冷干少雨冷干少雨 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具有什么样的不同性质呢?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活动题。第27页/共37页风带风带风带风带分布分布分布分布风向风向风向风向对气候对气候对气候对气候影响影响影响影响北半球北半球北半球北半球南半南半南半南半球球球球低纬信低纬信低纬信低

22、纬信风带风带风带风带赤道低压与副热赤道低压与副热赤道低压与副热赤道低压与副热带高压之间带高压之间带高压之间带高压之间东北风东北风东北风东北风东南东南东南东南风风风风干燥少干燥少干燥少干燥少雨雨雨雨中纬西中纬西中纬西中纬西风带风带风带风带副热带高压与副副热带高压与副副热带高压与副副热带高压与副极地低压之间极地低压之间极地低压之间极地低压之间西南风西南风西南风西南风西北西北西北西北风风风风温湿多温湿多温湿多温湿多雨雨雨雨极地东极地东极地东极地东风带风带风带风带副极地低压与极副极地低压与极副极地低压与极副极地低压与极地高压之间地高压之间地高压之间地高压之间东北风东北风东北风东北风东南东南东南东南风风

23、风风冷干少冷干少冷干少冷干少雨雨雨雨第28页/共37页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对气候有重要的影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对气候有重要的影响,它是重要的气候形成因素。响,它是重要的气候形成因素。大气运动气候特点热带雨林气候:气流辐合上升,对流强烈,终年高温多雨。副热带大陆内部和西岸,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旱,是热带沙漠气候。40-60大陆西岸地带,终年盛行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温和湿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30-40大陆西岸地带,交替受西风和副高控制,形成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环流显著,形成了三种季风气候,风向和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举例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中纬西风带西风和

24、副高季风环流第29页/共37页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热带终年高温;亚热带冬暖夏热温带冬冷夏热;寒带终年严寒 第30页/共37页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特点?第31页/共37页赤道地区气流上升,终年高温多雨副热带高压或东北信风带控制赤道低气压带与东北信风交替控制副热带高压与西风交替控制西风控制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受极地气团控制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受冰洋气团控制距海洋较远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第32页/共37页第33页/共37页第34页/共37页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而是的因素。而是太阳辐射、大气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第35页/共37页世界气候分布图.swf第36页/共37页感谢您的观看!第37页/共3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