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一.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0092837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PPTX 页数:28 大小:85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兴八首其一.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秋兴八首其一.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秋兴八首其一.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兴八首其一.pptx(2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因远祖杜预杜甫,字子美,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为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故自称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布衣”、“杜杜陵野老陵野老”、“杜陵野客杜陵野客”。杜甫。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现实主义诗人。他的创作从不同的侧面真诗人。他的创作从不同的侧面真实而集中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实而集中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面貌,因而被誉为面貌,因而被誉为“诗史诗史”。他。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集大成者,诸,诸体兼擅,无体不工,五古、七律体兼擅,无体不工,

2、五古、七律成就尤高,被世人尊为成就尤高,被世人尊为“诗圣诗圣”。第1页/共28页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沉郁顿挫为主;语言精练,具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和发展继承和发展诗经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现实主义高峰,起,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被称为被称为“诗圣诗圣”。代表作:代表作:兵车行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咏怀五百字、春望春望、羌村羌村、北北征征、三吏三吏、三别三别、茅屋为秋风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破歌、秋兴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等诗,皆为人传诵。有有杜工部集杜工部集。第2页/共28页 19岁岁-33岁,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岁,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34岁始困守长安求仕。岁始困守长安求仕。44岁才获得参军的官职。一个月后,安史乱岁才获得参军的官职。一个月后,安史乱起,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冒险逃出,恢复起,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冒险逃出,恢复官职,又因直谏被贬。官职,又因直谏被贬。47岁弃官漂泊到四川,定居成都。曾在西川岁弃官漂泊到四川,定居成都。曾在西川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官参谋、检校工部员外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官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郎。53岁,严武死去,他打算离

4、蜀东去,途中留岁,严武死去,他打算离蜀东去,途中留滞夔州二年。滞夔州二年。56岁,携家出峡,漂泊鄂、湘一岁,携家出峡,漂泊鄂、湘一带,带,58岁,因长沙兵乱,举家南往投靠郴州的舅岁,因长沙兵乱,举家南往投靠郴州的舅舅,行至耒阳时病死。舅,行至耒阳时病死。第3页/共28页少陵草堂少陵草堂杜杜甫甫第4页/共28页秋兴八首(其一)了解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秋兴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

5、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第5页/共28页 杜甫出生在一个时代“奉儒守官”的家庭,使他对国家命运与民生疾苦非常关注。流寓四川,时刻关心着国家形势,盼望“安史之乱”早日平息。“安史之乱”虽于763年被平定,但国家的形势却仍不稳定,回纥、吐蕃等民族自是兵强马壮,不时侵略唐境,吐蕃还于763年一度攻占了都城长安;而唐朝内部在平定“安史之乱”战争中作大的军阀也拥兵割据,对朝廷构成了威胁。国运威迫,犹如四季之在暮秋,杜甫为此而深感忧虑。寓居四川的近十年,杜甫历经流离,备尝艰辛,身心憔悴。他日夜想回归故乡,却始终无法实现愿望。写秋兴时,他已55岁,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来日无多,叶落归根之想更为迫切。正是在此

6、种悲人生之秋和国运之秋的心境下,他写下了秋兴这首诗。第6页/共28页 课课文文讲讲解解 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第7页/共28页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巫峡里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已见两度菊开,都流了思似的,天地一片阴沉。已见两度菊开,都流了思乡之泪。船还系在岸边,

7、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乡之泪。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愈加深沉 译文:译文:第8页/共28页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写出了夔地露冷枫写出了夔地露冷枫丹、万物萧森的景象。丹、万物萧森的景象。“凋伤凋伤”本来寓衰飒之气,本来寓衰

8、飒之气,因为“玉露”有白色的暗示,白是一种冷色;“枫树林”有红色的暗示,红是一种暖色,在悲哀中藏有热烈。这两种颜色的强烈对比,就更增强了“凋伤”这个词给人的感觉。反反而在萧索中见出了富丽景象,格调颇为劲健。而在萧索中见出了富丽景象,格调颇为劲健。“巫山巫峡巫山巫峡”从高处到低处,从天到地,从山到水,眼前所有的一切都已经被萧森的秋意笼罩无余了。给你一个整体的广角镜头,定下了一个整体大气候的基调,而言而言“气萧森气萧森”,则非但指草木摇落,亦且涵盖江山万象,为第,则非但指草木摇落,亦且涵盖江山万象,为第二联蓄势二联蓄势 。第9页/共28页巫山巫峡第10页/共28页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江间

9、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承上展开:江间,写巫峡;塞上,承上展开:江间,写巫峡;塞上,写巫山。波浪在地,却说兼天而涌;写巫山。波浪在地,却说兼天而涌;风云在天,却言接地而阴。诗人纵目风云在天,却言接地而阴。诗人纵目驰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生动地驰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生动地写出了巫山巫峡的萧森气象。写出了巫山巫峡的萧森气象。第11页/共28页江间波浪第12页/共28页塞上风云第13页/共28页孤帆一系第14页/共28页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第三联开始,转而由景生情,抒发感慨。第三联开始,

10、转而由景生情,抒发感慨。“丛菊丛菊两开两开”,指离蜀历经了两秋;,指离蜀历经了两秋;“孤舟一系孤舟一系”,指眼下,指眼下旅途的漂零。而旅途的漂零。而“他日泪他日泪”则生悲情于从前,则生悲情于从前,“故园故园心心”则托相思于万里。则托相思于万里。此时他仍然滞留在他乡,他始终没有放弃回乡的打算。因此他说,我不能放弃我的船,我随时准备登上我的船,我要靠它回到故园去,它是我唯一的依赖和指望,是“孤舟一系故园心”!他从玉露凋伤的秋天景色写起,他那感发生命的活动踪迹一步一步地写到了他的故园。第15页/共28页白帝城高第16页/共28页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诗人将关注

11、的焦点转移到生活中来。风霜诗人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生活中来。风霜凄紧,严冬将至,那千家万户的凄紧,严冬将至,那千家万户的“刀尺声刀尺声”和和“捣衣声捣衣声”急切响起,怎能不泛起岁暮日晚、急切响起,怎能不泛起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而凄苦之情,思乡之意,皆羁旅无依的伤感!而凄苦之情,思乡之意,皆在不言之中。全诗就此收束,余意绵绵。在不言之中。全诗就此收束,余意绵绵。这第一首诗,从夔州的秋天起兴引出了他的感发,而他感发的重点则在对“故园”的思念。第17页/共28页 总结全诗:诗作开篇以极为酣畅的笔墨,诗作开篇以极为酣畅的笔墨,描绘出了一幅壮阔的巫山巫峡秋色描绘出了一幅壮阔的巫山巫峡秋色图。图中既有

12、图。图中既有经霜而凋伤的红枫林经霜而凋伤的红枫林,又有又有峰峦高耸、江险涛急、恶浪凌峰峦高耸、江险涛急、恶浪凌空、气象萧森的巫山巫峡空、气象萧森的巫山巫峡,还有,还有充充塞于整个空间且与地阴相接的塞上塞于整个空间且与地阴相接的塞上风云风云。诗人正是利用这个特定背景。诗人正是利用这个特定背景来烘托自己来烘托自己凄清哀怨的忧国伤时的凄清哀怨的忧国伤时的情怀情怀。第18页/共28页内容述评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书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杜甫此诗,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

13、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作远为深厚。秋兴被誉为是他七律中的“裘领”,是“一生心神结聚之作”(见唐宋诗醇)第19页/共28页课文难点讨论 在这八首诗中,无论以内容言,以技巧言,都显示出来杜甫的七律,已经进入了一种更为精醇的艺术境界。先就内容来看,杜甫在这些诗中所表现的情意,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的现实之情意,而是一种经过艺术化了的情意。再就技巧来看,杜甫在这些诗中所表现的成就,有两点可注意之处:其一是句法的突破传统,其二是意象的超越现实。第20页/共28页 唐宋诗醇引钱谦益云:“首篇颔联悲壮,颈联凄紧,以节则杪秋,以时则薄 暮,刀尺苦寒,急砧促别。末句标举兴会,略有五重,所谓嵯峨

14、萧瑟,真不可言”。黄生曰:“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所作也。”陈继儒评秋兴八首,乃有“云霞满空,回翔万状”之言 朱鹤龄说:前三章俱主夔州,后五章乃及长安。(辑注杜工部集)陈廷敬说:前三章详夔州而略长安,后五章详长安而略夔州,次第秩然。(转引自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课文相关评论第21页/共28页秋兴八首虽大量写景,但景中含情。任选一联分析这首诗情景交融的任选一联分析这首诗情景交融的特点:特点:第22页/共28页“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诗人纵目驰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诗人纵目驰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生动地写出了巫山巫峡的萧森气象。惊涛骇生动地写出了巫山巫峡的萧森气象

15、。惊涛骇浪,萧条阴晦,不见天日,这样的景物又形浪,萧条阴晦,不见天日,这样的景物又形象地象地暗示暗示了国家局势的危急,并从中流露出了国家局势的危急,并从中流露出了一股忧国忧民的愁绪。这句诗既是悲自然了一股忧国忧民的愁绪。这句诗既是悲自然萧瑟之秋,更是悲人生老大之秋和国运衰落萧瑟之秋,更是悲人生老大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诗人把自己深刻的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之秋,诗人把自己深刻的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中,情景和谐统一。中,情景和谐统一。第23页/共28页颈联:颈联:每见菊花开绽就潸然落泪,思念之心每见菊花开绽就潸然落泪,思念之心一直牵系于岸边孤舟,希望有一天能扬帆一直牵系于岸边孤舟,希望有一天能扬帆启航,顺流

16、东下。启航,顺流东下。“丛菊两开丛菊两开”谓花开有谓花开有时,时,“孤舟一系孤舟一系”伤归乡无期,以两幅图伤归乡无期,以两幅图景,现出思乡之情的深沉浓烈和欲归不得景,现出思乡之情的深沉浓烈和欲归不得的无奈与凄伤。的无奈与凄伤。第24页/共28页悲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传统题材,所悲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传统题材,所谓谓“春女善怀,秋士易感春女善怀,秋士易感”。第25页/共28页悲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传统题材,所悲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传统题材,所谓谓“春女善怀,秋士易感春女善怀,秋士易感”。秋天万物凋零,霜风渐冷,给人以苦寒之秋天万物凋零,霜风渐冷,给人以苦寒之感,容易使人产生人生迟暮,功业

17、难成之感,容易使人产生人生迟暮,功业难成之类的联想,但也催人奋进,令人振作。类的联想,但也催人奋进,令人振作。杜甫的悲秋,融入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杜甫的悲秋,融入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忧伤,身世的感慨,显得更加沉郁厚重。忧伤,身世的感慨,显得更加沉郁厚重。第26页/共28页悲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传统题材,所悲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传统题材,所谓谓“春女善怀,秋士易感春女善怀,秋士易感”。秋天万物凋零,霜风渐冷,给人以苦寒之秋天万物凋零,霜风渐冷,给人以苦寒之感,容易使人产生人生迟暮,功业难成之感,容易使人产生人生迟暮,功业难成之类的联想,但也催人奋进,令人振作。类的联想,但也催人奋进,令人振作。杜甫的悲秋,融入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杜甫的悲秋,融入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忧伤,身世的感慨,显得更加沉郁厚重。忧伤,身世的感慨,显得更加沉郁厚重。抒羁旅之愁,悲家国之事。第27页/共28页感谢您的观看!第28页/共2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