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技术基础详解.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0082716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PPTX 页数:54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技术基础详解.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测量技术基础详解.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量技术基础详解.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技术基础详解.pptx(5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Content 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第二节长度和角度计量单位与量值传递第二节长度和角度计量单位与量值传递第三节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第三节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第四节测量误差第四节测量误差第五节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第五节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第1页/共54页1 1、测量、测量(Measuring)定义:定义:将被测量与作为单位或标准的量,在量将被测量与作为单位或标准的量,在量值上进行比较,从而确定二者比值的实验过程。值上进行比较,从而确定二者比值的实验过程。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一、测量、检验与检定 (Measuring,testing&checking)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应包含:四个要素计量单位被测

2、对象测量方法测量精度 基本的测量公式:4 basic elementsObject UnitMethodPrecision第2页/共54页被测对象:被测对象:几何量的测量,包括长度、角度、表面粗几何量的测量,包括长度、角度、表面粗糙糙 度、形状和位置误差等度、形状和位置误差等计量单位:计量单位:长度单位为米(长度单位为米(m m),),角度单位是弧度角度单位是弧度(rad)rad)测量方法:测量方法:进行测量时所采用的测量原理、计量器具进行测量时所采用的测量原理、计量器具和测量条件的综合和测量条件的综合如:如:用游标卡尺测量轴径的直接测量法;用游标卡尺测量轴径的直接测量法;用量块和立式光学计测

3、量轴径的比较测量法。用量块和立式光学计测量轴径的比较测量法。测量精度:测量精度:表示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即测量结果与表示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即测量结果与真值相一致的程度。一般用测量误差的大小来反映测真值相一致的程度。一般用测量误差的大小来反映测量精度的高低。偏离远,测量误差大,测量精度低;量精度的高低。偏离远,测量误差大,测量精度低;反之,其测量精度高反之,其测量精度高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第3页/共54页2.2.检验和检定检验和检定(Testing&checking)检验检验:确定被测几何量是否在规定的极限范围内,确定被测几何量是否在规定的极限范围内,从而判断其是否合格的实验过程,而不要求量

4、值。从而判断其是否合格的实验过程,而不要求量值。检定:为评定计量器具的精度指标是否合乎该计量器具的检定规程的全部过程。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第4页/共54页一、长度单位与量值传递系统一、长度单位与量值传递系统第二节第二节 长度和角度计量单位与量值传递长度和角度计量单位与量值传递1 1、长度尺寸基准 (length standard)为保证量值的统一和准确性,必须规定一个基本的客观标准,即长度基准;国际单位制中,基本的长度单位有米制(metric system)和英制(English system)两种;我国法定长度的基本计量单位是“米”(meter);机械工程图中常用的单位是“毫米”(micr

5、ometer);米的定义:1米是光在真空中在1/299792458 秒时间间隔内所传播的距离。第5页/共54页2.2.长度量值传递系统长度量值传递系统 (length standard transfer system)由于光波波长作为长度基准,不便于生产直接应用,由于光波波长作为长度基准,不便于生产直接应用,为保证零件在国内、国际上具有互换性,即保证量值的统为保证零件在国内、国际上具有互换性,即保证量值的统一,必须通过工作基准把长度基准的量值准确地逐级传递一,必须通过工作基准把长度基准的量值准确地逐级传递到生产应用的计量器具和零件上去。到生产应用的计量器具和零件上去。第二节第二节 长度与角度计

6、量单位与量值传递长度与角度计量单位与量值传递量块:端面量具系统线纹尺:刻线量具系统第6页/共54页二、量块二、量块 (gauge block)1 1、定义:、定义:(definition)一种无刻度的标准端面量具一种无刻度的标准端面量具材料:特殊合金钢材料:特殊合金钢形状:长方六面体结构形状:长方六面体结构第二节第二节 长度和角度计量单位与量值传递长度和角度计量单位与量值传递图图2 21 1量块量块2 2、作用:(function)尺寸传递系统的中间标准量具作为标准件调整仪器的零位直接测量零件第7页/共54页3 3、量块的尺寸:(size of gauge block)量块长度(L Li i)

7、:从量块一个测量面上任意一点(距边缘0.5mm0.5mm区域除外)到与另一个测量面相研合的平晶表面的垂直距离。中心长度(L L):从量块一个测量面中心点到与这个量块另一个测量面相研合的面的垂直距离。图图2 22 2量块长度量块长度L4L3L2L量块L1平晶第二节第二节 长度和角度计量单位与量值传递长度和角度计量单位与量值传递第8页/共54页标称长度:量块上标出的数字。尺寸 6 6mm mm 长度标记刻在测量面上;尺寸6 6mm mm 长度标记刻在非测量面上;量块标称长度量块标称长度第二节第二节 长度和角度计量单位与量值传递长度和角度计量单位与量值传递第9页/共54页4 4、量块的、量块的“级级

8、”(classes)和和“等等”(grads)为满足不同的测量精度要求,量块精度分为满足不同的测量精度要求,量块精度分“级级”和和“等等”两种(两种(JJG146-2003JJG146-2003量块检定规程量块检定规程)划分方法:划分方法:1)“级级”:按制造精度分为按制造精度分为K K,0,,1,2,3五五级。级。K K级最高,级最高,3 3级最低。级最低。按按“级级”使用时,按标称尺寸,使用时,按标称尺寸,忽略制造误差忽略制造误差和磨损误差和磨损误差。2 2)“等等”:按检定精度从高到低分为按检定精度从高到低分为1,2,3,4,5五等。五等。按按“等等”使用时,按检定后所给出的实际中心使用

9、时,按检定后所给出的实际中心长度尺寸作为工作尺寸,长度尺寸作为工作尺寸,忽略其测量误差忽略其测量误差。由于检定时的测量误差小于制造误差,所以量块由于检定时的测量误差小于制造误差,所以量块按按“等等”使用比按使用比按“级级”使用更准确。使用更准确。计量检定标准第二节第二节 长度和角度计量单位与量值传递长度和角度计量单位与量值传递第10页/共54页5 5、量块的选用、量块的选用 (selection for gauge block)量块按一定的尺寸系列成套生产国标量块标准中规定了1717种成套的量块系列最少的量块数组成所需的尺寸,获得更高的尺寸精度 一般不超过4 4块选用量块时,应从所需组合尺寸的

10、最后一位数开始,每选一块至少应减去所需尺寸的一位尾数第二节第二节 长度和角度计量单位与量值传递长度和角度计量单位与量值传递第11页/共54页1.005201.286.528.785第二节第二节 长度和角度计量单位与量值传递长度和角度计量单位与量值传递第12页/共54页三、角度单位与量值传递系统三、角度单位与量值传递系统1 1、定义:、定义:(definition)角度也是机械制造中重要的几何参数之一角度也是机械制造中重要的几何参数之一我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平面角的角度单位为弧度及角、分、我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平面角的角度单位为弧度及角、分、秒秒形状:正八面棱体形状:正八面棱体第二节第二节 长度和角

11、度计量单位与量值传递长度和角度计量单位与量值传递第13页/共54页四、角度量块四、角度量块1 1、定义:、定义:(definition)在角度量块传递系统中,角度量块是量值传递媒介,它的性能与在角度量块传递系统中,角度量块是量值传递媒介,它的性能与长度量块类似,用于检定和调整普通精度的测角仪器,校正角度长度量块类似,用于检定和调整普通精度的测角仪器,校正角度样板,也可直接用于检验工件。样板,也可直接用于检验工件。角度量块有三角形和四边形两种,三角形角度量块只有一个工作角度量块有三角形和四边形两种,三角形角度量块只有一个工作角,角度值在角,角度值在10-7910-79范围内。四边形角度量块有四个

12、角,角范围内。四边形角度量块有四个角,角度值在度值在80-10080-100范围内,并且在短边相邻的两个工作角之和为范围内,并且在短边相邻的两个工作角之和为180180。第二节第二节 长度和角度计量单位与量值传递长度和角度计量单位与量值传递第14页/共54页一、计量器具的分类一、计量器具的分类q按用途分类按用途分类q(1)标准计量器具 标准计量器具是指测量时体现标准量的测量器具。q(2)通用计量器具 通用计量器具是指通用性大、可用来测量某一范围内各种尺寸(或其他几何量),并能获得具体读数值的计量器具,如千分尺、百分表、测量仪等。q(3)专用计量器具 专用计量器具是指用于专门测量某种或某个特定几

13、何量的计量器具,如量规、圆度仪、基节仪等。第三节第三节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第15页/共54页一、计量器具的分类一、计量器具的分类q按结构和工作原理分类按结构和工作原理分类q(1)机械式计量器具 q(2)光学式计量器具q(3)气动式计量器具q(4)电动式计量器具q(5)光电式计量器具第三节第三节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第16页/共54页一、计量器具的分类一、计量器具的分类 机械式计量器具:是指通过机械结构实现对被机械式计量器具:是指通过机械结构实现对被测量的感受、传递和放大的计量器具,如机械式测量的感受、传递和放大的计量器具,如机械式比较仪、百分表、测长仪等。比较

14、仪、百分表、测长仪等。光学式计量器具:是指用光学方法是实现对被光学式计量器具:是指用光学方法是实现对被测量的转换和放大的计量器具,如光学比较仪、测量的转换和放大的计量器具,如光学比较仪、投影仪、自准直仪和工具显微镜等。投影仪、自准直仪和工具显微镜等。气动式计量器具:是指靠压缩空气通过气动系气动式计量器具:是指靠压缩空气通过气动系统时的状态(流量或压力)变化来实现对被测量统时的状态(流量或压力)变化来实现对被测量的转换的计量器具,如水柱式和浮标式气动量仪。的转换的计量器具,如水柱式和浮标式气动量仪。第三节第三节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第17页/共54页一、计量器具的分类一、计量器具

15、的分类 电动式计量器具:是指将被测量通过传感器转电动式计量器具:是指将被测量通过传感器转变为电量,再经变换而获得读数的计量器具,如变为电量,再经变换而获得读数的计量器具,如电动轮廓仪和电感测微仪等。电动轮廓仪和电感测微仪等。光电式计量器具光电式计量器具:是指利用光学方法放大或瞄准,是指利用光学方法放大或瞄准,通过光电元件再转换为电量进行检测,以实现几通过光电元件再转换为电量进行检测,以实现几何量的测量的计量器具,如光电显微镜、光电测何量的测量的计量器具,如光电显微镜、光电测长仪等。长仪等。第三节第三节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第18页/共54页二、计量器具的基本度量指标二、计量器具

16、的基本度量指标分度值分度值i 分度值分度值i是指在测量器具的标尺或度盘上,相是指在测量器具的标尺或度盘上,相邻两刻线间所代表被测量的量值。邻两刻线间所代表被测量的量值。标尺间距标尺间距c 标尺间距标尺间距c是指计量器具的刻度尺或分度盘上是指计量器具的刻度尺或分度盘上相邻两刻线中心之间的距离。相邻两刻线中心之间的距离。标尺范围标尺范围 标尺范围是指计量器具所显示或指示的最小标尺范围是指计量器具所显示或指示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值到最大值的范围。第三节第三节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第19页/共54页二、计量器具的基本度量指标二、计量器具的基本度量指标测量范围测量范围 测量范围是指计

17、量器具所能测量零件的最小值到最测量范围是指计量器具所能测量零件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大值的范围。灵敏度灵敏度 灵敏度是指计量器具对被测量变化的反应能力。灵敏度是指计量器具对被测量变化的反应能力。测量力测量力 测量力是指计量器具的测头与被测表面之间的接触测量力是指计量器具的测头与被测表面之间的接触力。力。示值误差示值误差 示值误差是指计量器具上的示值与被测量真值的代示值误差是指计量器具上的示值与被测量真值的代数差。数差。第三节第三节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第20页/共54页二、计量器具的基本度量指标二、计量器具的基本度量指标示值变动量示值变动量 示值变动量是指在测量条件不变的情况

18、下,用计示值变动量是指在测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用计量器具对被测量多次(一般量器具对被测量多次(一般510次)所得示值中次)所得示值中的最大差值。的最大差值。回转误差(滞后误差)回转误差(滞后误差)回转误差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回转误差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往返两个方向测量时,计量器具示值的最大变动往返两个方向测量时,计量器具示值的最大变动量。量。不确定度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是指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对被测量值不确定度是指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对被测量值不能肯定的程度。不能肯定的程度。第三节第三节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第21页/共54页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直接测量

19、和间接测量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单项测量和综合测量单项测量和综合测量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在线测量和离线测量在线测量和离线测量等精度测量和不等精度测量等精度测量和不等精度测量三、测量方法的分类三、测量方法的分类第三节第三节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第22页/共54页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直接测量是指直接从计量器具获得被测量的量值的测量方法。间接测量是指测量与被测量有一定函数关系的量,然后通过函数关系算出被测量的测量方法。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绝对测量是指被测量的全值从计量器具的读数装置直接读出。相对测量是指计量器具的示值仅表示被测量对已知标准量的偏差,而被测

20、量的量值为计量器具的示值与标准量的代数和。第三节第三节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第23页/共54页单项测量和综合测量单项测量是指分别测量工件的各个参数的测量。综合测量是指同时测量工件上某些相关的几何量的综合结果,以判断综合结果是否合格的测量。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接触测量是指计量器具在测量时,其测头与被测表面直接接触的测量。非接触测量是指计量器具的测头与被测表面不接触的测量。第三节第三节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第24页/共54页在线测量和离线测量在线测量是指在加工过程中对工件的测量。离线测量是指在加工后对工件进行的测量。等精度测量和不等精度测量等精度测量是指决定测量精度

21、的全部因素或条件都不变的测量。不等精度测量是指在测量过程中,决定测量精度的全部因素或条件可能完全改变或部分改变的测量。第三节第三节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第25页/共54页测量误差测量误差(measuring error):测得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测得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绝对误差绝对误差:(absolute error)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x-Q 相对误差相对误差 :(relative error)测量的绝对误差的绝对值与被测量的绝对误差的绝对值与被测量真值之比,用于测量真值之比,用于评定不同被测量的测量精度评定不同被测量的测量精度绝对误差

22、测量结果被测量的真值用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代替一、测量误差的概念(conception of measurement error)第四节第四节 测量误差测量误差第26页/共54页例:例:仪器读数在仪器读数在100mm处的绝对误差为处的绝对误差为0.005mm0.005mm,当用它测量工件,读数正好为,当用它测量工件,读数正好为100mm100mm时,问工件的实际尺寸是多少?相对误时,问工件的实际尺寸是多少?相对误差是多少?差是多少?解:=x-Q 0.0050.005=100100 Q 工件的实际尺寸Q=100.005100.005 0.005/100.005100%0.005%工件的相对误差为

23、0.005%第四节第四节 测量误差测量误差第27页/共54页二、测量误差的来源二、测量误差的来源计量器具误差计量器具误差 计量器具误差是指计量器具本身在设计、制计量器具误差是指计量器具本身在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造成的各项误差。造和使用过程中造成的各项误差。测量方法误差测量方法误差测量方法误差是指测量方法不完善所引起的误测量方法误差是指测量方法不完善所引起的误差。差。测量环境误差测量环境误差 测量环境误差是指测量时的环境条件不符合测量环境误差是指测量时的环境条件不符合标准条件所引起的误差。标准条件所引起的误差。第四节第四节 测量误差测量误差第28页/共54页 随机误差随机误差(random e

24、rrors)随机误差是指在一定测随机误差是指在一定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其数值大小和符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其数值大小和符号以不可预定的方式变化的误差。不可避免的号以不可预定的方式变化的误差。不可避免的 系统误差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s)系统误差是指在一定系统误差是指在一定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时,误差的大小和符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均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号均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粗大误差粗大误差(parasitic errors)粗大误差是指由于主观粗大误差是指由于主观疏忽或客观条件发生突发变化而产生的误差。疏忽

25、或客观条件发生突发变化而产生的误差。三、测量误差的种类和特性三、测量误差的种类和特性第四节第四节 测量误差测量误差第29页/共54页1、随机误差(偶然误差)、随机误差(偶然误差)定义:定义: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多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测量误差的次测量同一量值时,测量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知的方式以不可预知的方式变化的误差。变化的误差。产生的原因:产生的原因:有许多未知规律和有许多未知规律和难以控制的微小因素所造成,无难以控制的微小因素所造成,无法从测量结果中消除。法从测量结果中消除。分布规律:分布规律:分布曲线多呈正态分分布曲线多呈正态分布布(normal d

26、istribution)第四节第四节 测量误差测量误差第30页/共54页分布特征:分布特征:(1 1)单峰性:单峰性: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小的误差比 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概率大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概率大 (2 2)对称性:对称性:绝对值相等的正、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 (3 3)有界性:有界性:在一定的测量条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件 下,随机误差的绝对值不会下,随机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超 出一定的界限出一定的界限 (4 4)抵偿性:抵偿性:随着测量次数的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增 加,随机误差的算术平均值加,随机误差的算术平均值趋趋 于零于零第四节第四节 测量误差测量误差第31

27、页/共54页 随机误差的评定随机误差的评定正态分布曲线的数学表达式正态分布曲线的数学表达式概率密度标准偏差越小,分布曲线越陡峭测量精度越高第四节第四节 测量误差测量误差随机误差第32页/共54页 随机误差的评定随机误差的评定当当d=0=0时,正态分布的时,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最大,即:概率密度最大,即:此时,此时,则,则Y Ymaxmax,正态分布曲线越陡,分正态分布曲线越陡,分布越集中布越集中反之,反之,则,则YmaxYmax,正态分布曲线越分散正态分布曲线越分散。越小,分布曲线越陡峭测量精度越高第四节第四节 测量误差测量误差第33页/共54页由概率论可知,全部随机误差的概率之和为由概率论可知

28、,全部随机误差的概率之和为“1 1”第四节第四节 测量误差测量误差 随机误差的评定随机误差出现在区间(,)内的概率为若令 ,则 ,拉普拉斯函数第34页/共54页第四节第四节 测量误差测量误差 随机误差的评定 在已知t时,可从拉普拉斯函数表中查的f()()值第35页/共54页q定义:定义: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测量误差的大小和符号固定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测量误差的大小和符号固定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的误差。q分类:分类:已定系统误差已定系统误差 未定系统误差未定系统误差2 2、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s)定值的系统

29、误差变值的系统误差第四节第四节 测量误差测量误差线性变化的系统误差周期性变化的系统误差复杂变化的系统误差第36页/共54页3、粗大误差(过失误差)(parasitic errors)粗大误差是指由于主观疏忽大意或客观条件突然变化而产生 的误差 第四节第四节 测量误差测量误差第37页/共54页第五节第五节 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一、测量列中随机误差的处理(1 1)测量列的算术平均值)测量列的算术平均值当当nn时,算术平均值趋近于时,算术平均值趋近于,在五系统误,在五系统误差或已消除系统误差的条件下,均值差或已消除系统误差的条件下,均值表示被测表示被测量的真值量的真值Q Q。实际

30、上。实际上n n不可能无限大,用有限次数不可能无限大,用有限次数的测得值求算术平均值并不一定就是的测得值求算术平均值并不一定就是Q Q,算术平,算术平均值只能均值只能近似地近似地作为作为Q Q。用算术平均值代表真值用算术平均值代表真值Q Q后计算得到的误差,称后计算得到的误差,称为为剩余误差剩余误差(简称(简称残差残差)算术平均值为:算术平均值为:第38页/共54页第五节第五节 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一、测量列中随机误差的处理(2 2)测量列中任一测得值的标准偏差)测量列中任一测得值的标准偏差由于存在随机误差,在相同条件下,测量列中的由于存在随机误差,在相同条件下,测量列中的

31、每每个实测值个实测值都不相同,围绕算术平均值有一定的分散,都不相同,围绕算术平均值有一定的分散,说明了说明了单次测量值的不可靠性单次测量值的不可靠性,故需用单次测量的,故需用单次测量的标准偏差标准偏差来评定其精确度。来评定其精确度。单次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或算术平均值)之差单次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或算术平均值)之差不会超过不会超过3的概率为的概率为99.7399.73%,因此,通常把相因此,通常把相应于置信概率应于置信概率99.7399.73%的的33作为作为测量极限误差测量极限误差。在等精度测量中,单次测量的标准偏差为:在等精度测量中,单次测量的标准偏差为:第39页/共54页(3 3)测

32、量列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测量列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在多次测量中是以在多次测量中是以算术平均值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的,因作为测量结果的,因此也必须确定算术平均值的此也必须确定算术平均值的不可靠性不可靠性。若对同一量值作若对同一量值作m m组组重复测量,每组分别做重复测量,每组分别做n n次次等精等精度测量,则度测量,则每组测量每组测量都有一个算术平均值都有一个算术平均值xi i一般也一般也不相同,围绕真值不相同,围绕真值x有一定的分散,但范围比单次有一定的分散,但范围比单次测量的范围小,说明测量的范围小,说明算术平均值算术平均值也是个也是个随机变量随机变量,其标准偏差的估计值为其标准偏差的估

33、计值为:由式知由式知n n次次等精度测量中的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等精度测量中的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比比单次单次测量的标准偏差小测量的标准偏差小 倍。倍。增加增加测量次数,测量次数,可以可以提高测量精度。一般取测量精度。一般取n=10-20n=10-20次。次。第五节第五节 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一、测量列中随机误差的处理第40页/共54页(一)系统误差的发现:(一)系统误差的发现:1.1.定值系统误差的发现定值系统误差的发现 定值系统误差可以用实验对比的方法发现,即通过改变定值系统误差可以用实验对比的方法发现,即通过改变测量条件进行不等精度的测量来揭示系统误差。测量条件进行不

34、等精度的测量来揭示系统误差。2.2.变值系统误差的发现变值系统误差的发现 变值系统误差可以测得值的处理和分析观察中揭示。常变值系统误差可以测得值的处理和分析观察中揭示。常用的方法是剩余误差观察法,即将测量列按测差能顺序用的方法是剩余误差观察法,即将测量列按测差能顺序排列(或作图)观察各剩余误差的变化规律,若各剩余排列(或作图)观察各剩余误差的变化规律,若各剩余误差大体上正负相间,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则不存在变误差大体上正负相间,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则不存在变值系统误差;若各剩余误差有规律地递增或递减,且在值系统误差;若各剩余误差有规律地递增或递减,且在测量开始与结束时符号相反,则存在线性系统误差;

35、若测量开始与结束时符号相反,则存在线性系统误差;若各剩余误差的符号有规律地周期变化,则存在周期性系各剩余误差的符号有规律地周期变化,则存在周期性系统误差;若各残差按某种特定的规律变化,则存在复杂统误差;若各残差按某种特定的规律变化,则存在复杂变化的系统误差。变化的系统误差。二、测量列中系统误差的处理第五节第五节 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第41页/共54页(二)系统误差的消除(二)系统误差的消除消除和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消除和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从产生系统误差的根源消除;从产生系统误差的根源消除;用加修正值的方法消除;用加修正值的方法消除;用两次读数法消除;用两次读数法消除;用对称法

36、消除用对称法消除用半波法消除用半波法消除二、测量列中系统误差的处理第五节第五节 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第42页/共54页q粗大误差:粗大误差:超出在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超出在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q产生的原因:产生的原因:由于某些不正常的原因造成的;由于某些不正常的原因造成的;q特点:特点:数值大,对测量结果有明显的歪曲,应予以数值大,对测量结果有明显的歪曲,应予以剔除;剔除;q判断准则:判断准则:33准则,当出现准则,当出现i i 3 3,即认为是粗,即认为是粗大误差的测量值;大误差的测量值;q剔除粗大误差的方法:剔除粗大误差的方法:重复测量或改用另一种测量重复测量或改用另

37、一种测量方法加以核对。方法加以核对。在测量次数较少(小于1010次)的情况下,最好不用33准则,而用其他准则。三、测量列中粗大误差的处理第五节第五节 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第43页/共54页1 1)求算术平均)求算术平均2 2)求单次测量的标准偏差)求单次测量的标准偏差3 3)判断是否有粗大误差)判断是否有粗大误差4 4)求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求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5 5)求测量的极限误差)求测量的极限误差6 6)测量结果)测量结果单次测量值单次测量值测量列平均值测量列平均值第五节第五节 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四、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第44页/共54页例:

38、例:第五节第五节 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第45页/共54页测量精度的分类测量精度的分类精密度精密度:(accuracy)随机误差小,则精密度高;随机误差小,则精密度高;正确度:正确度:(correctness)系统误差小,则正确度高;系统误差小,则正确度高;准确度(精确度准确度(精确度):):(precision)随机误差和系统误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都小,则准确度高。差都小,则准确度高。第五节第五节 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第46页/共54页q直接测量法测量误差合成直接测量法测量误差合成已定系统误差:已定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或未定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或未定系统误差:

39、测量误差的处理测量误差的处理 (synthesizing of measurement errors)q间接测量法测量误差合成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第五节第五节 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第47页/共54页第五节第五节 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第48页/共54页第五节第五节 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第49页/共54页第五节第五节 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第50页/共54页第五节第五节 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第51页/共54页第五节第五节 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第52页/共54页第五节第五节 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第53页/共54页感谢您的观看。第54页/共5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