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社会变迁.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0071923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12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概论社会变迁.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社会学概论社会变迁.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学概论社会变迁.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概论社会变迁.pptx(3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本章教学目的:这一章旨在使大家了解社会变迁的概念与类型,着重把握社会变迁的动因,掌握有关社会变迁的各种理论,运用社会变迁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分析当代社会的变迁。第1页/共33页本章重点:社会变迁的概念与类型社会变迁的动因社会变迁理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第2页/共33页本章基本概念:社会变迁社会进步自然变迁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自发的社会变迁和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进步的社会变迁和倒退的社会变迁进化的社会变迁和革命的社会变迁第3页/共33页 第一节社会变迁一、什么叫社会变迁 社会变迁指由社会结构与功能上的演变而引发的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社会变迁既是社会变化运动的过程,又是社会变化运动的结果。因此,凡社会制度、社

2、会结构、社会组织、人口、人的环境以及道德、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风俗习惯、时尚等一切社会现象的突发的急剧变化或演进缓慢的变化,都叫社会变迁。简言之,即社会的变化运动。第4页/共33页 社会变迁不同于社会进步:社会变迁具有多向性特点,既包括社会的发展、进步,也包括社会的停滞和倒退,而社会进步则是正向的、一维的。社会变迁不带有价值判断的成分,而只是一种事实陈述,是对复杂而形式多样、性质各异的社会变动的客观描述,无所谓善恶、对错,不直接意味着社会进步。而社会进步则包含一定价值判断的成分,它是以普遍的价值体系的确立为基准的。第5页/共33页社会变迁不同于自然变迁:社会变迁是人类社会产生以后才有的

3、,以人的产生、社会的存在为前提和基础。自然变迁则是亘古存在的,并将无尽地延绵持续下去。社会变迁包含有人为的因素,通过人类的群体行为来实现,人们的意志、愿望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变迁,自然变迁则是依照自然界本身的内在规律运转变化,不需要人类意识的参与;虽然社会变迁有其不以人类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内在规律,但人们仍然可以通过有计划地参与使社会变迁具有一定程度的目的性,而自然变迁则是盲目的;社会变迁比自然变迁更复杂。第6页/共33页正确理解社会变迁的涵义,还应注意把握以下点:1、社会变迁的范围,它涉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道德、精神等方方面面。2、社会变迁的性质,它既表现为量的变化,也表现为

4、质的变化;既可以是前进的,也可以是倒退的;既可以是人为发动的,也可以是自发进行的。3、社会变迁的速度,它既可以是突发的、急剧的,也可以是渐进的;既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缓慢持续的。第7页/共33页二、社会变迁的类型1、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根据变迁的规模和范围)整体变迁指整个社会结构体系和功能发生的变化。社会形态的更替就属于整体变迁。局部变迁是指社会各个构成要素自身以及它们之间部分关系的变化。如家庭的变迁。二者联系:整体变迁以局部变迁为基础,整体变迁的结果又影响局部变迁。局部变迁并不是整体变迁的简单外延,它的变迁方向和速度不一定同整体变迁一致,有时既可能成为整体变迁的障碍,又可能超前于社会整体的

5、变迁。第8页/共33页(二)进步的(正向的)社会变迁和倒退的(负向的)社会变迁(根据变迁的方向)正向的社会变迁就是社会进步,是一种能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变迁。它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能够带来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包括精神生活的提高,使每一个社会成员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生活。负向的社会变迁就是社会的倒退或凝滞,它不利于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增长,破坏社会机体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造成社会发展进程的中断,同时也给社会成员自身的发展带来障碍,抑制甚至扼杀其创造激情和才能。第9页/共33页(三)进化的社会变迁和革命的社会变迁(根据变迁的性质)进化的社会变迁是指在社会系

6、统、社会结构的内部关系以及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相对均衡的情况下,社会发生的有秩序、缓慢而持续的变化和发展。它是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由一种模式到另一种模式的变化,它是局部变迁的积累,整个变迁过程表现为渐进的量的变化或部分质变的过程。革命的社会变迁是社会系统、社会结构的相对均衡遭到彻底破坏,特别是社会物质生产方式统一体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对均衡遭到彻底破坏,社会系统和社会结构需要重组时所发生的改造社会的重大社会变迁。第10页/共33页(四)自发的社会变迁和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根据人类对社会变迁的参与与控制)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变迁离不开人的主观创造。当然,人类创造历史的活动不是任意的,人类以什

7、么样的方式参与社会变迁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控制社会变迁,取决于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当人类社会发展程度较低、人类认识能力也较低时,人类在很多方面以盲目的方式参与社会变迁,这时的社会变迁是一个人类无意识参与的自发的过程。而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则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参与和控制的社会变迁。第11页/共33页 第二节 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 社会为什么会发生变迁?有哪些因素造成了社会的变迁?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推动社会变迁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这是因为生产力是人类物质生产方式内部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而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生产

8、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式生产方式不断的新陈代谢,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也随之而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现代变迁的最终决定力量。第12页/共33页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迁最根本的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社会的其他因素都在影响社会变迁。我们在研究社会变迁的根源时,既要看到社会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又要看到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制约,把社会变迁看作一个有整体性的、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关系的系统来认识,以避免简单化、片面化。第13页/共33页一、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地理环境对社会变迁的影响也很大,它

9、作为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天然富源,影响经济的发展速度,从而影响社会的变迁。自然环境的剧变往往引发一定的社会问题。第14页/共33页 二、人口 人口因素包括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密度、人口流动以及人口分布等,它对社会变迁起着重要作用。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就不能组成社会,就不能进行物质生产,因而也就谈不上社会的变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密度、增长速度是否同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和需要相适应,会对社会变迁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第15页/共33页 三、经济 经济是社会变迁的最重要原因。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他一切活动都是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前提的,都是建立在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之上的。在生产方

10、式内部,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人们在不停顿的生产过程中,不断地增长和积累生产经验和生产技能,逐渐改进和创造生产资料,把生产力提高到新的水平。当生产力发展到了新的水平,它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便和生产关系发生了矛盾,便要求变革旧的生产关系。而旧的生产关系是受一定的社会上层建筑保护的,于是就不得不通过社会革命废除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随着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就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第16页/共33页 四、政治制度政治制度作为社会制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既是社会变迁的结果,也直接引发社会变迁。一方面,政治制度可以为社会变迁提供一种有利的环

11、境条件。如果一种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得到普遍认同,而它自身又能有效地自我调整,灵活宽松又富有弹性,那么它就能更好地适应变化,有利于社会变迁。另一方面,政治制度可以直接引发社会变迁。政治制度的执行机构政府可以直接通过制定宏观调控政策干预经济发展,如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或限制某一部门非正常膨胀、促进市场融资等,它还能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互动的生活方式产生直接的影响。第17页/共33页 四、文化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劳动工具的改进、思想观念以及各种制度的形成,都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而这些进步势必给社会生活带来重大影响,直接或间接地改

12、变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政治制度可以为社会变迁提供一种有利的环境条件。如果一种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得到普遍认同,而它自身又能有效地自我调整,灵活宽松又富有弹性,那么它就能更好地适应变化,有利于社会变迁。第18页/共33页 五、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传播及应用,可以大大刺激社会生产力,带动或直接造成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使人们的物质生活空前富裕;同时,人类生活的范围扩大了,科学技术把人们的理想甚至一些想都没有想过的东西变成了现实,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人际关系也因此受到影响,发生改变。第19页/共33页 六、社会价值观念 社会价值观念是人们对事物进行优劣、合理性评价的思想体系。人们的社会活动必然要

13、有一种价值观念作指导,所以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是社会变化的基本方面,而且会成为整个社会变迁的先声。一定的条件下,价值观念甚至可用来指明变迁的新方向,使旧有秩序破产,新的秩序被接受;它也可以使一些预料到的变迁得到支持,获得合法地位。价值观念对人们的行为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当人们信奉了一种新的价值观之后,人们的行为也会发生变化,并由此激发社会的改进与变迁。第20页/共33页美国:一个变化的国家人口 1850 1940 1960 2010总数(百万)23.2 132.1 180.7 308.915岁以下人口 41%25 31 20比重教育 1850 1940 1960 2005未完成高中 88%18

14、13 1519-24接受 低于1%8 40 46高等教育比重 第21页/共33页劳动参与 1850 1940 1960 200520几岁的 94%88 86 86劳动男性 20几岁的 22%39 74 72劳动女性健康 1850 1940 1960 2010每10万人中 176 133 150 265的医生出生时的 38 63 70 78.5预期寿命第22页/共33页 第三节 社会变迁的理论模式 一、进化型社会变迁理论 社会变迁的进化理论是社会学中最早出现的一种有关社会变迁的理论模式,也是所有关于社会变迁理论中最为广泛接受的观点。它是以这样的假设为依据的:社会不断从简单向着复杂的形式发展。第2

15、3页/共33页孔德:人类社会发展阶段论斯宾塞:生物进化与社会进化 第24页/共33页 二、循环型社会变迁理论 循环型社会变迁理论强调人类文明的发展、成熟、衰退过程的循环而不是退化,认为文化或文明可以向前发展,也可能衰退,社会变迁是周期性重复。第25页/共33页德国史学家施本格勒:历史的发展是各自独立的文化形态循环相继的反映。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历史就是人类不断接受挑战和做出反应的过程,而挑战和反应的多次循环就构成了历史变迁和社会变迁。俄裔美国社会学家索罗金:提出一定取向的文化类型盛衰循环的学说,认为社会历史就是不同文化类型的更替或循环 第26页/共33页 三、功能型社会变迁理论 认为社会是一个

16、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系统,系统的各部门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功能联系,因而社会系统中某一部分的变迁必然会带动其他部分的相应变迁,其最终结果是整个社会趋于平衡和和谐。在这样一种系统中,变迁是缓慢而有序的,始终朝着均衡和谐的状态运行。第27页/共33页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人类社会从机械团结的低级社会形态向有机团结的高级社会形态发展 美国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社会均衡论与社会变迁论。由结构分化而使适应能力得以增强,社会系统容纳新的结构单位并使价值体系在一个新的基础上得以普遍化,从而使社会重新得以稳定。第28页/共33页 四、冲突型社会变迁理论 认为普遍存在的权力不平等是社会压制和社会冲突的主要原因

17、,而无处不在的社会冲突又是无时不在的社会变迁的根源。第29页/共33页达伦多夫的辩证冲突论,社会冲突既是旧的社会结构的破坏力,又是新的结构的创造力,是变迁的直接原因。科瑟的功能型冲突论,主张社会冲突既可造成社会分化,又能促进社会的群际整合。第30页/共33页 五、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 1、社会变迁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2、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经济基础的变化会带来建立于其上的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的变化。3、社会变迁具有整体性特征。4、人类社会的变迁在总体上具有发展的特点,即由低级社会向更高级社会发展。第31页/共33页 思考题:1、什么是社会变迁?社会变迁与社会进步、自然变迁有何不同?2、社会变迁有哪些类型?3、试述社会变迁的动因 4、了解社会变迁的理论模式第32页/共33页感谢您的观看!第33页/共3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